CN205411293U - 一种微型围关节锚定板及围关节损伤修复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微型围关节锚定板及围关节损伤修复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411293U
CN205411293U CN201520999820.6U CN201520999820U CN205411293U CN 205411293 U CN205411293 U CN 205411293U CN 201520999820 U CN201520999820 U CN 201520999820U CN 205411293 U CN205411293 U CN 20541129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nchor plate
joint
enclose
miniature
anchoring struc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999820.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建华
温潇溢
孙璞
赖卫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Kinetic Med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Kinetic Med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Kinetic Med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Kinetic Medic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999820.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41129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41129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41129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rosthe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微型围关节锚定板及围关节损伤修复系统,其中锚定板植入到围关节上,锚定板与围关节的贴合面上设置有多个锚定结构,锚定结构植入到围关节内和/或锚定结构紧压或刺入软组织或人工替代物并将软组织或人工替代物固定至围关节内。微型围关节损伤修复系统主要由锚定板、锚定板固定件、缝线和/或人工韧带组成。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微型围关节锚定板及围关节损伤修复系统,通过在锚定板上增设锚定结构,通过紧压或刺入软组织或人工替代物将其固定复位,使得软组织或人工替代物与围关节之间的连接更加服帖,加强了两者间的连接强度、稳定性,便于锚定板固定,缝线和/或人工韧带的定位固定等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微型围关节锚定板及围关节损伤修复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设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微型围关节锚定板及围关节损伤修复系统。
背景技术
人体的围关节结构,为骨关节及其周围的组织,其中包括:骨组织、肌腱、关节囊、韧带等。围关节周围软组织撕脱时往往伴随着围关节小骨块骨折,这种软组织骨性损失的修补是目前骨科领域的一项技术难题。造成这种困难的主要原因在于软组织修复与骨折修复属于两种不同的修复方法,手术时所用的器械与植入物也有较大的差异。
目前,围关节周围软组织撕脱骨折主要的固定方式包括以下3种:拉力螺钉固定、锁定钢板内固定以及带线锚钉固定;在进行围关节周围软组织撕脱骨折固定修复手术时,如果骨折位移不大,患者骨质情况较好时主要通过拉力螺钉、带线锚钉等产品对患处进行缝合固定;但是拉力螺钉仅能固定骨折块。而带线锚钉由于其本身固定方式的限制,使得其无法对成片的软组织进行有效的固定,特别是遇到粉碎性骨折、骨质疏松患者和大面积撕脱骨折等情况,带线锚钉修复方法则会表现出牵拉力弱、抗拔出力差等缺点,术后效果差。锁定钢板对于骨折固定最为牢固,且对于移位大的粉碎性围关节撕脱骨折患者选用此种固定方式为最佳,术后可早期功能锻炼,达到理想的活动范围。由于目前市场上并没有针对围关节周围软组织撕脱骨折固定修复的相关产品,利用锁定接骨钢板对围关节周围软组织撕脱骨折进行内固定修复时,通过缝线缝合软组织牵引软组织至锁定接骨板上固定。虽然手术效果更佳,但仍然存在以下缺陷:
第一,目前市场上锁定接骨钢板可供缝线固定的,仅为2mm左右过线孔,当临床中需要接骨板和缝线配伍使用以修复围关节软组织损伤时,容易造成术中缝线操作不便,术上过线困难,延长手术时间。甚至导致缝合软组织的缝线与接骨板固定不牢等不良情况发生。
第二,在一些不便植入锁定螺钉的部位,现有的锁定接骨钢板无法对软组织进行挤压复位,同时无法实现与带线锚钉(挤压钉)、缝线(人工韧带)的定位连接,从而使得手术效果较差;
第三,在利用人工韧带对损伤围关节软组织进行修复时,现有的锁定接骨钢板无法保证人工韧带牢固的压在骨面上,人工韧带与骨骼之间的稳定性较差,人工韧带易出现松动等问题;
第四,目前尚没有专门针对围关节软组织损伤(含撕脱骨折)修复的微型钉板,所以在进行此类修复手术时,通常只能选择针对一般性骨折修复而设计的常规锁定钉板系统作为替代,由于一般性骨折与围关节软组织损伤(含撕脱骨折)两者修复理念不同,用于一般性骨折修复的钉板系统中的接骨板尺寸明显偏大,导致术中较大的切口和不必要的软组织结构剥离;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微型围关节锚定板,所述锚定板固定到围关节上,所述锚定板与所述围关节的贴合面上设置有多个凸起的锚定结构,所述锚定结构植入到所述围关节内和/或所述锚定结构紧压或刺入软组织或人工替代物并将软组织或人工替代物固定至所述围关节内。
较佳地,所述锚定结构,呈柱状或锥状或半球状。
较佳地,所述锚定板的形状设置为符合所述围关节解剖形状。
较佳地,所述锚定板上设置有用于缝线和/或人工韧带定位、固定的结构。
较佳地,所述锚定板的宽度在10-40mm之间,所述锚定板的高度在5-10mm之间,所述锚定板的厚度在1-4mm之间。
较佳地,所述锚定结构的高度在0.5-10mm之间。
较佳地,所述锚定板通过锚定板固定件固定到所述围关节上,所述锚定板上设置有与所述锚定板固定件配合的孔。
较佳地,所述用于缝线和/或人工韧带定位、固定的结构包括一或多个过线孔。
较佳地,所述用于缝线和/或人工韧带定位、固定的结构包括一或多个立柱。
较佳地,所述立柱设置在所述锚定板一侧或两侧的侧翼上。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微型围关节损伤修复系统,由锁定接骨板、锁定接骨固定件、缝线和/或人工韧带组成,其中,所述锁定接骨采用如上所述的微型围关节锚定板。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使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
(1)本实用新型中锚定板固定到围关节上,锚定板上的锚定结构植入到围关节内,实现了锚定板与围关节之间的多点连接,从而加强了围关节与锚定板之间的连接强度,增加了锚定板与围关节的结合力;对比传统的接骨板与围关节的连接方式,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锚定结构,在一些无法使用过多锚定板固定件的患处,通过锚定结构的设置,保证了锚定板与围关节之间的连接稳定性,特别适用于骨质疏松、粉碎性骨折等情况;
(2)本实用新型中锚定板上的锚定结构植入到围关节骨骼内后,使得锚定板与围关节之间更加的贴合,有效解决了人体骨骼差异所造成的锚定板与围关节不贴合的问题;
(3)本实用新型中通过锚定结构的设置,方便手术过程中对锚定板的定位、固定,从而有效减少了术中锚定板的塑形时间;
(4)本实用新型中锚定板固定到围关节上时,对损伤软组织直接进行修复或者利用人工替代物(例如人工韧带、缝线等)对损伤围关节软组织进行修复时,软组织或人工替代物位于围关节与锚定板之间,锚定结构压紧或刺入软组织或人工替代物内,从而使得软组织或人工替代物固定复位,使得软组织与围关节之间的连接更加服帖,加强了两者间的连接强度、稳定性,防止术后软组织或人工替代物松脱;其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锚定结构对扁平形人工韧带的挤压固定效果最佳;
(5)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在锚定板上设置锁定孔、用于缝线和/或人工韧带定位和固定的结构,有利于缝线和/或人工韧带与锚定板结合成一体,从而实现柔性复位带动刚性复位,不仅实现骨折复位,同时也对骨折时造成的软组织撕脱进行了有效修复;同时,在锚定板的侧翼上设有方便缝线和/或人工韧带穿过、栓结、钩挂的立柱,这一独特的设计有效地解决了手术过程中缝线过线困难、打结固定困难的问题,降低了手术操作难度,缩短手术时间。
附图说明
结合附图,通过下文的述详细说明,可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及其他特征和优点,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微型围关节锚定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微型围关节锚定板的正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锚定结构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锚定结构的变换结构一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锚定结构的变换结构二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锚定结构的变换结构三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锚定结构的变换结构四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锚定结构的变换结构五的示意图;
图9为图8中钝头立柱形状的锚定结构安装到锚定板上的示意图;
图10为内侧副韧带股骨端撕脱性骨折示意图;
图11为利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微型围关节锚定板来修复内侧副韧带股骨端撕脱性骨折的示意图;
图12为图11中锚定结构多点挤压侧副韧带细节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微型围关节锚定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微型围关节锚定板的正视图;
图15为施例二中提供的微型围关节锚定板紧压软组织的示意图;
图16为图15中锚定板紧压、刺入软组织细节示意图;
图1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中微型围关节锚定板的示意图一;
图1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中微型围关节锚定板的示意图二。
符号说明:
1、1’、1”-锚定板
11、11’、11”-过线孔
12、12’、12”-锁定孔
13-立柱
14、14’、14”-锚定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人体的围关节,是指骨关节及其周围的组织,其中包括:骨组织、肌腱、关节囊、特殊韧带以及其它关节周围软组织等等,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产品的应用适用范围很广,如青少年的胫骨、腓骨骨折,肘关节、膝关节侧副韧带损伤,踝关节撕脱性骨折,成人中的肩袖大面积撕脱时伴着肱骨大结节骨折等等情况。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微型围关节锚定板及围关节损伤修复系统,其中锚定板固定到围关节上,锚定板与围关节的贴合面上设置有若干凸起的锚定结构;锚定板固定到围关节上后,锚定结构植入到围关节内和/或锚定结构紧压或刺入软组织或人工替代物并将软组织或人工替代物固定至所述围关节内。
在围关节损伤修复手术中,微型关节锚定板与锚定板固定件、缝线和/或人工韧带等配合使用,构成微型围关节损伤修复系统;首先将锚定板通过锚定板固定件放置于骨折床的远端或近端(老的方法是将锁定接骨板和接骨固定件放置于骨折块上),同时使得锚定结构嵌入到围关节内;然后使用缝线和/或人工韧带对围关节周围软组织进行编织缝合,从而复位和固定骨折块,以修复围关节撕脱骨折。
下面就具体实施例,作进一步的说明。以下实施例仅用于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举例说明,以助本领域技术人员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其中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产生限定作用。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微型围关节锚定板,参照图1-2,锚定板1可采用钢板结构等,锚定板1的形状设置为符合所述围关节的解剖形状;锚定板1可为图1、2中所示的类三角形结构,其包括有位于上端的上边缘,和位于下端的两侧翼,且锚定板1整体又是个弧形结构,以便于与围关节贴合。
当然,锚定板1也可设计为其他结构形式,此处不作限制;可设计多种外形结构的微型围关节锚定板,使其更符合关节周围骨骼形态、贴合性更好,生物力学性能更佳,固定更为牢靠,而且还有效地减小了手术切口,减少患者痛苦和手术伤害,尤其是处理胫骨结节、腓骨小头、股骨内上髁等复杂部位的围关节骨折表现出更加的性能。
锚定板1与围关节的贴合面(即锚定板的内侧弧面)上设置有多个锚定结构14,锚定结构14突出锚定板1的内侧弧面,当锚定板1固定到围关节上的时候,锚定椎体结构14紧压或刺入软组织或人工替代物并将其固定至围关节内。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锚定板1上设置有多个凸起的锚定结构14,具有以下优点:
1、锚定结构14植入围关节内后,实现了锚定板1与围关节之间的多点连接,从而加强了围关节与锚定板之间的连接强度,增加了锚定板1与围关节的结合力;对比传统的接骨板与围关节骨骼的连接方式,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锚定结构14,在一些无法使用过多锚定板固定件的患处,通过锚定结构14的设置,保证了锚定板1与围关节之间的连接稳定性,特别适用于骨质疏松、粉碎性骨折等情况;
2、锚定结构14植入围关节内后,使得锚定板1与围关节之间更加的贴合,有效解决了人体骨骼差异所造成的锚定板1与围关节不贴合的问题;
3、锚定结构14的设置,方便手术过程中对锚定板1的定位、固定,从而有效减少了术中锚定板1的塑形时间;
4、锚定板固定到围关节上时,对损伤软组织直接进行修复或者利用人工替代物(例如人工韧带、缝线等)对损伤围关节软组织进行修复时,软组织或人工替代物位于围关节与锚定板之间,锚定结构压紧或刺入软组织或人工替代物内,从而使得软组织或人工替代物固定复位,使得软组织与围关节之间的连接更加服帖,加强了两者间的连接强度、稳定性,防止术后软组织或人工替代物松脱;其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锚定结构对扁平形人工韧带的挤压固定效果最佳。
其中,锚定结构14可为三棱锥锚定立柱,如图3中所示;当然,锚定结构14也可为五棱锥锚定立柱,如图4中所示;锚定结构14也可为圆锥形锚定立柱,如图5中所示;锚定结构14也可为半球状凸起结构,如图6中所示;锚定结构14也可为圆柱形立柱,如图7中所示;锚定结构14还可为钝头立柱结构,如图8所示,钝头立柱结构设置到锚定板1上如图9中所示。锚定结构14的具体结构此处不作限制,可根据具体情况来进行选择。
锚定板1上多个锚定结构14的分布方式此处也不作限制,多个锚定结构14可均匀或不均匀的布置在锚定板1的整个面上,也可设置在锚定板1边缘位置处等,可根据具体情况来进行算则。因此,锚定板1固定到围关节上后,全部的锚定结构14直接植入到围关节内;或者是全部的锚定部分14紧压或刺入软组织或人工替代物(例如人工韧带、缝线等)内并将其固定至围关节内;或者是部分的锚定结构14植入到围关节内,部分的锚定部分14紧压或刺入软组织或人工替代物(例如人工韧带、缝线等)内并将其固定至围关节内;此处不作限制,可根据具体情况来进行旋转。
其中,锚定板1的宽度X在10-40mm之间,优选在13-25mm范围内;锚定板的高度Y在5-10mm之间,优选在7-12mm范围内;锚定板的厚度在1-4mm之间,优选在1.5-2mm范围内;锚定结构的高度在0.5-10mm之间,优选在2—6mm范围内。
基于上述尺寸的设置,本实施例的锚定板1是基于围关节周围软组织撕脱伴随围关节小骨块骨折的特殊需求而设置的,其较一般的锁定接骨板轻薄,在保证锁定接骨板强度的前提下减少了对软组织的刺激,避免锁定接骨板过度压迫骨外膜,防止血液供应阻碍,加速患处复原。
参照图1-2,锚定板1上还设置有一或多个具有内螺纹的锁定孔12,锁定孔12用于与锚定板固定件配合使用,其中锚定板固定件可为锁定螺钉等;锚定板1上的锁定孔12除了与锁定螺钉配合以外,还可以与挤压钉、带线锚钉进行配合使用,使得带线锚钉、挤压钉的固定更为有效可靠,大大降低了挤压钉、带线锚钉的松脱概率。
当具有多个锁定孔12的时候,锁定孔的轴线之间不平行,而是呈一定角度,这样在将锚定板固定到骨头上时,锚定板固定件会与骨头产生一角度而非垂直关系,这样的位置关系能够使锚定板固定件和锚定板1在骨骼上的固定更加牢固,不易松脱。
锚定板1上还设置有用于缝线和/或人工韧带定位、固定的结构;用于缝线和/或人工韧带定位、固定的结构可以为一或多个过线孔11结构,缝线和/或人工韧带可以穿过圆孔6或者在圆孔6上进行栓结;用于缝线和/或人工韧带定位、固定的结构也可以为一或多个立柱13,缝线和/或人工韧带栓结在立柱13上。本实施例中锚定板1上同时设置有立柱13和过线孔11,当然立柱13、过线孔11也可择其一设置,此处不作限制。
本实施例的锚定板1上设置的立柱13在锁定接骨板两侧侧翼布置,且为对称分布;如此设置的立柱13可以使手术缝合后的骨块和软组织两相对侧的牵拉力均匀,不容易产生其它方向的分力,避免了分力带来的不良影响。此外,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为非对称分布,或者也可以为仅设置在一侧侧翼。
本实施例优选在锚定1两侧对称布置各两个立柱13,并且两个立柱13之间具有间隙。在锁定接骨板上设置两个以上立柱13,则可以根据不同实际情况下的需要选择更合适的、具有更好的栓结、钩挂效果的其中一个、几个或全部的栓线点和栓线位置,提供了不同情况下多个栓线点和栓线位置的更多选择。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锚定板上设置锁定孔12、用于缝线和/或人工韧带定位、固定的结构,有利于缝线和/或人工韧带与锚定板1结合成一体,从而实现柔性复位带动刚性复位,不仅实现骨折复位,同时也对骨折时造成的软组织撕脱进行了有效修复;同时,在锚定板的侧翼上设有方便缝线和/或人工韧带穿过、栓结、钩挂的立柱13,这一独特的设计有效地解决了手术过程中缝线过线困难、打结固定困难的问题,降低了手术操作难度,缩短手术时间。
下面就利用上述所描述的微型围关节锚定板来修复内侧副韧带股骨端撕脱性骨折的过程,做进一步的说明:
参照图10,为内侧副韧带股骨端撕脱性骨折示意图;再请参照图11-12,将锚定板1通过锚定板固定件(例如螺钉)固定到围关节上,锚定板1紧压在撕脱的副韧带股骨端上,且锚定板1内弧面上的锚定结构去不紧压或刺入到副韧带内,以便使得将副韧带紧压固定在围关节上。其中锚定结构14全部紧压或刺入到副韧带上,也可部分刺入到副韧带上,此处不作限制。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提供了另一种微型围关节锚定板,请参见图13-14;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锚定板1’为心形结构;锚定板1’上设置有设置有若干锚定结构14’,若干锚定结构14’设置在锚定板1’靠近边缘的一圈上。
锚定板1’两侧翼上并未设置立柱,但锚定板1’周边上设置有多个过线孔11’,锚定板1”中间位置上设置有是三个锁定孔12’。
下面就本实施例提供的微型围关节锚定板运用到具体实施例中为例,作进一步的说明:
请参照图15-16,锚定板1’固定围关节上,且锚定板1’上的部分锚定结构14’紧压或刺入到受损的软组织(韧带)上,并将韧带紧压固定到围关节上。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提供了另一种微型围关节固定板,请参见图17-18;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锚定板1”为肾形结构;锚定板1”上设置有设置有若干锚定结构14”,若干锚定结构14”均布在锚定板1”上除锁定孔12”和过线孔11”以外的空闲位置处.
锚定板1”两侧翼上并未设置立柱,但锚定板1”下端处设置有两个过线孔11”,锚定板1”中间位置上设置有是两个锁定孔12”。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微型围关节损伤修复系统,由锁定接骨板、锁定接骨固定件、缝线和/或人工韧带组成,其中,锁定接骨采用以上实施例1、2、3中任意一个实施例所述的微型围关节锚定板,此处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提供的微型围关节损伤修复系统可以利用锚定板固定围关节周围软组织撕脱所造成的骨折患处,并利用缝线和/或人工韧带缝合软组织撕裂患处,再利用锚定板上特殊的缝线和/或人工韧带的定位和固定结构将缝线和/或人工韧带固定在锚定板上。
该微型围关节损伤修复系统即可利用锚定板对软组织撕裂时所伴随的撕脱骨折进行有效地修复,又可以配合带线锚钉(挤压钉)、缝线或人工韧带将撕脱(撕裂)的软组织进行有效地缝合修补;尤其是在一些不便植入带线锚钉、挤压钉的部位,可以通过锚定板对软组织进行挤压复位,又可以利用锚定板上的锁定孔、立柱等对带线锚钉(挤压钉)、缝线和/或人工韧带进行定位连接,从而使得最佳的手术效果。
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应理解,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其他具体形式实现而不脱离其本身的精神或范围。尽管已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案例,应理解本实用新型不应限制为这些实施例,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如所附权利要求书界定的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之内作出变化和修改。

Claims (11)

1.一种微型围关节锚定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锚定板固定到围关节上,所述锚定板与所述围关节的贴合面上设置有多个凸起的锚定结构,所述锚定结构植入到所述围关节内和/或所述锚定结构紧压或刺入软组织或人工替代物并将软组织或人工替代物固定至所述围关节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型围关节锚定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锚定结构,呈柱状或锥状或半球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型围关节锚定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锚定板的形状设置为符合所述围关节的解剖形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型围关节锚定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锚定板上设置有用于缝线和/或人工韧带定位、固定的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型围关节锚定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锚定板的宽度在10-40mm之间,所述锚定板的高度在5-10mm之间,所述锚定板的厚度在1-4mm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型围关节锚定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锚定结构的高度在0.5-10mm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型围关节锚定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锚定板通过锚定板固定件固定到所述围关节上,所述锚定板上设置有与所述锚定板固定件配合的孔。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微型围关节锚定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缝线和/或人工韧带定位、固定的结构包括一或多个过线孔。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微型围关节锚定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缝线和/或人工韧带定位、固定的结构包括一或多个立柱。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微型围关节锚定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设置在所述锚定板一侧或两侧的侧翼上。
11.一种微型围关节损伤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由锚定板、锚定固定件、缝线和/或人工韧带组成,其中,所述锚定板采用权利要求1-10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微型围关节锚定板。
CN201520999820.6U 2015-12-04 2015-12-04 一种微型围关节锚定板及围关节损伤修复系统 Active CN20541129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999820.6U CN205411293U (zh) 2015-12-04 2015-12-04 一种微型围关节锚定板及围关节损伤修复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999820.6U CN205411293U (zh) 2015-12-04 2015-12-04 一种微型围关节锚定板及围关节损伤修复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411293U true CN205411293U (zh) 2016-08-03

Family

ID=565149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999820.6U Active CN205411293U (zh) 2015-12-04 2015-12-04 一种微型围关节锚定板及围关节损伤修复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411293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361940A (zh) * 2015-12-04 2016-03-02 上海凯利泰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微型围关节锚定板及围关节损伤修复系统
CN106955148A (zh) * 2017-04-11 2017-07-18 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 一种后交叉韧带撕脱骨折旋转加压固定钢板
CN113143433A (zh) * 2021-05-31 2021-07-23 上海凯利泰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围关节修复板及围关节修复系统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361940A (zh) * 2015-12-04 2016-03-02 上海凯利泰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微型围关节锚定板及围关节损伤修复系统
CN106955148A (zh) * 2017-04-11 2017-07-18 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 一种后交叉韧带撕脱骨折旋转加压固定钢板
CN113143433A (zh) * 2021-05-31 2021-07-23 上海凯利泰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围关节修复板及围关节修复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125272B (zh) 一种微型围关节损伤修复系统及其锁定接骨板
JP4193964B2 (ja) 縫合による骨への靭帯組織等取り付け装置
US20210121214A1 (en) Patella bone plate and methods of fixation
CN205411293U (zh) 一种微型围关节锚定板及围关节损伤修复系统
CN102961179A (zh) 万向锁定加压接骨板
CN205094568U (zh) 一种微型围关节损伤修复系统及其锁定接骨板
CN101856262B (zh) 胫骨近端平台内后侧解剖型支撑锁定接骨板
CN105361940A (zh) 一种微型围关节锚定板及围关节损伤修复系统
CN105520777A (zh) 一种股骨远端前内侧植入骨板
CN206964672U (zh) 一种接骨板
CN204121146U (zh) 一种肱骨近端固定装置
CN213156356U (zh) 一种围关节修复板及围关节修复系统
CN101856261B (zh) 胫骨近端平台外后侧解剖型支撑锁定接骨板
CN209595875U (zh) 肱骨近端小结节接骨板
CN205649539U (zh) 全能万向带线锁定骨板
CN205814407U (zh) 髌骨接骨爪
CN211094995U (zh) 人工尺骨冠突
CN102370517A (zh) 肱骨大结节解剖型锁定钢板
CN204618390U (zh) 一种骨科用穿刺导线针
CN208591117U (zh) 一种胫骨平台内后侧钢板
CN206138195U (zh) 一种胫骨内侧平台弧形排钉固定装置
CN205924145U (zh) 一种股骨远端前内侧植入骨板
CN214761417U (zh) 一种用于固定后踝骨折的接骨板
CN214318118U (zh) 一种骨折固定系统
CN204814146U (zh) 一种踝关节肿瘤合并钢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201201 Shanghai Pudong New Area Zhangjiang hi tech Park East area 528, 23, 2 floor.

Patentee after: Shanghai Kinetic Medical Co., Ltd.

Address before: 201201 Shanghai Pudong New Area Zhangjiang hi tech Park East area 528, 23, 1 floor.

Patentee before: Shanghai Kinetic Medical Co., Ltd.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