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150793U - 光伏组件 - Google Patents

光伏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150793U
CN213150793U CN202022304353.4U CN202022304353U CN213150793U CN 213150793 U CN213150793 U CN 213150793U CN 202022304353 U CN202022304353 U CN 202022304353U CN 213150793 U CN213150793 U CN 21315079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ttery
solder
welding
strip
strip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304353.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正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CL System Integr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CL System Integr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CL System Integr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CL System Integr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304353.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15079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15079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15079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Landscapes

  • Photovoltaic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光伏组件,包括若干电池串、接线盒以及连接电池串和接线盒的汇流条,每个电池串包括若干电池片和串联若干电池片并与汇流条电连接的焊带,电池片包括相背设置的受光面和背光面,焊带包括设置在受光面内的若干第一焊带、垂直于若干第一焊带的若干第二焊带、设置在背光面内的若干第三焊带以及沿电池片的纵长方向设置的第四焊带和位于电池片的横向侧的一侧与第四焊带连接的第五焊带,若干第一焊带的一端突伸出电池片并与第五焊带连接,第四焊带焊接在相邻电池片的背光面。通过第四焊带、第五焊带串联相邻的电池片,可以实现片间距尽可能小。

Description

光伏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光伏组件。
背景技术
随着光伏组件技术的更新和创新,也出现光伏密排组件技术,如:叠瓦组件,叠焊组件等,将常规组件的片间距进行减小或消除,使得光伏组件单位面积内功率有所提高,形成高效的密排组件。常规的电池片片间距为2.5mm,现有多主栅光伏电池串的相邻电池片的片间距为0.5mm,所使用的多主栅焊带的直径为是0.25mm~0.35mm大小的镀锡铜带,当片间距为0.5mm时,此时焊带必须压偏,以增加焊带的柔性,防止焊带过度的刚性引起电池片产生隐裂;但是,由于焊带的压偏,实际生产中导致精度不准,会引起压偏太多,发生断焊或导电时由于损伤导致发热等不良,在光伏组件的实际安装风载雪载环境下,其载荷性能必然有影响,光伏组件的发电功能和使用寿命都有损失。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伏组件,其可以使相邻电池片的片间距尽可能小或实现片重叠,并且重叠部分无焊带或导电介质,又生产简易性加强、可靠性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光伏组件,包括若干电池串、接线盒以及连接所述电池串和接线盒的汇流条,每个所述电池串包括若干电池单元,每个电池单元包括电池片和焊带,每个所述电池片包括相背设置的受光面和背光面,每个所述焊带包括设置在受光面内的若干第一焊带、垂直于若干所述第一焊带的若干第二焊带、设置在所述背光面内的若干第三焊带、沿所述电池片的纵长方向设置的第四焊带和位于所述电池片外侧的一侧并与所述第四焊带连接的第五焊带,若干所述第一焊带沿电池片的纵长方向延伸,第五焊带沿所述电池片的横向延伸,相邻两个所述电池单元中从左至右被定义为第一电池单元和第二电池单元,所述第一电池单元内的若干所述第一焊带的一端突伸出所述第一电池单元的电池片、并与位于所述第一电池片的第五焊带连接,所述第一电池单元的所述第四焊带布置在第二电池单元的所述电池片的背光面并与所述第二电池单元的若干所述第三焊带焊接,每个所述电池片的正投影与第五焊带的正投影不重叠。
进一步地,所述第四焊带平行于所述第一焊带,所述第五焊带垂直于所述第一焊带。
进一步地,每个电池单元的所述背光面的若干所述第三焊带与所述受光面的若干所述第二焊带的正投影重叠。
进一步地,所述背光面上设置有若干行背电极,所述背电极垂直于所述第三焊带,所述背电极包括用以收集电流的若干行分段背电极和两行边侧背电极,若干行所述分段背电极位于两行所述边侧背电极之间,所述分段背电极呈行列对齐方式分布。
进一步地,所述第四焊带与其中一行的所述边侧背电极焊接。
进一步地,所述受光面设置有平行于所述第一焊带的若干第一主栅线和垂直于所述第二焊带的若干第二主栅线,所述第一主栅线与所述第二主栅线相互交叉处设置有焊盘,所述第二主栅线与所述分段背电极的正反投影重叠。
进一步地,所述电池片的受光面还设置有若干细栅线,所述细栅线垂直于所述第一焊带设置。
进一步地,每个所述电池串包括位于首尾两端的头片电池片和尾片电池片,所述头片电池片的若干所述第三焊带突伸出所述头片电池片以形成所述电池串的正极;所述尾片电池片的若干所述第二焊带突伸出所述尾片电池片以形成所述电池串的负极。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焊带、第二焊带的横截面形状为圆形;所述第四焊带、第五焊带的横截面形状为矩形或梯形或三角形或圆形。
进一步地,所述电池串中相邻两所述电池片排布方式为平片方式或叠片方式。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申请的光伏组件通过布置与电池片一对一设置的焊带,且该焊带包括相连的第四焊带和第五焊带,将第五焊带设置在电池片的一侧并与第一焊带连接,并将第四焊带布置到相邻的电池片的背光面上且将该第四焊带与相邻电池片的第三焊带焊接,从而可以使得片间距尽可能小;而由于第五焊带位于电池片的一侧,所以,电池片的正投影与第五焊带的正投影不重叠,使得每片电池片在具有连接刚性的同时,又不易碎片。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2片电池片受光面串焊原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2片电池片受光面串焊原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电池片的受光面电极设计示意图;
图4为图3中A处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电池片的背光面电极设计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电池片正极引出端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电池片负极引出端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六片电池片串焊形成的电池串受光面;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六片电池片串焊形成的电池串受光面;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N片电池片串焊形成的电池串受光面;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N片电池片串焊形成的电池串背光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为一较佳实施例所示的光伏组件包括若干电池串、接线盒(未图示)以及连接电池串和接线盒的汇流条(未图示)。每个电池串包括若干电池单元,每个电池单元包括电池片和焊带。每个电池片包括相背设置的受光面和背光面,为了便于后续的描述,相邻的两个电池单元中从左至右被定义为第一电池单元和第二电池单元。
请参见图1和图2,每个焊带12包括若干第一焊带121、第二焊带122以及若干第三焊带123,其中,若干第一焊带121和若干第二焊带122均匀设置在电池片11的受光面111内,且若干第一焊带121和若干第二焊带122互相垂直设置,具体的,若干第一焊带121沿电池片11的纵长方向延伸设置,第二焊带122垂直于第一焊带121,第一电池单元内的若干第一焊带121的一端突伸出第一电池单元的电池片11形成有突伸部1211,在本实施例中,每个第一电池单元的第一焊带121设置为6根,第二焊带122设置为9根,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焊带121、第二焊带122的数量还可以设置为其他,在此不做具体描述,根据实际情况而定。若干第三焊带123均匀设置在电池片11的背光面112,第三焊带123沿电池片11的宽度方向设置,且每个电池单元的背光面的若干第三焊带123与受光面111内的第二焊带122的正投影重叠。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焊带121、第二焊带122以及第三焊带123的横截面形状特征为圆形,其材质为镀锡铜带,直径为0.2mm-0.35mm。
请参见图1和图2,每个焊带12还包括用于连接相邻两个电池片11的L型焊带,L型焊带包括第四焊带124和第五焊带125,其中,第四焊带124沿电池片的纵长方向设置,且第四焊带124平行于第一焊带121,第五焊带125位于电池片11外侧的一侧垂直于第一焊带121并与第四焊带124连接,且第五焊带125与受光面111内的第一焊带121的一端形成的突伸部1211连接,用以传输电流。第一电池单元的第四焊带124布置在第二电池单元的电池片11的背光面112并与第二电池单元的若干第三焊带123焊接,每个电池片11的正投影与第五焊带125的正投影不重叠。在本实施例中,第四焊带124与第五焊带125垂直连接,诚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四焊带124与第五焊带125的连接还可以为其他角度。L型焊带的横截面形状特征为:矩形,或梯形,或三角形,或圆形,其材质为镀锡铜带。
请参见图3和图4,沿电池片11的纵长方向定义为行,沿电池片11的横向方向定义为列。电池片11的受光面111内均匀设置有平行于第一焊带121的若干第一主栅线1111、垂直于第一焊带121的若干第二主栅线1112以及垂直于第一焊带121的若干细栅线1113,若干细栅线1113之间还设置有防止电流汇集不畅的防断栅线1114,其中,第一主栅线1111和第二主栅线1112用以收集从若干细栅线1113汇集的电流。在本实施例中,电池片11的尺寸为半片(二分片),设定其长度L=180mm,宽度B=91mm,在宽度B的方向上,第一主栅线1111均匀分布有6根,在长度L方向上,第二主栅线1112均匀分布有9根,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主栅线1111、第二主栅线1112的数量也可以为其他,在此不作具体限定,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呈上述,第一主栅线1111和第二主栅线1112的相互垂直交叉处设置有焊接电池片11与焊带的焊盘13,在本实施例中,焊盘13的数量为54个。
请参见图2和图5,电池片11的背光面112内设置有若干行背电极(未标号),背电极垂直于第三焊带123,每个电池单元的背光面的若干第三焊带123与受光面111的若干第二焊带122的正投影重叠;背电极包括垂直于第三焊带123的若干行分段背电极1121和两行边侧背电极1122,若干行分段背电极1121位于两行边侧背电极1122之间,其中,两行边侧背电极1122其中的一行边侧背电极1122与第四焊带124焊接,以使得相邻的两片电池片11串联,分段背电极1121为行列对齐方式分布,且若干分段背电极1121与第二主栅线1112的正反投影为同一条直线。为了节省焊料且能保证焊带与电池片11之间焊接的牢固性,在本实施例中,分段背电极1121设置为3行,在其他实施例中,分段背电极1121的数量也可以设置为其他,在此不作具体限定,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电池串1由N片电池片11串联而成,N=30片~96片,相邻电池片11之间通过1个L型焊带焊接串联,在一实施例中,请参见图8和图9,电池串1由六片电池片11串焊而成,相邻的两个电池片11之间通过L型焊带进行焊接串联,六片电池片11共使用了5个L型焊带进行串联;请参见图6和图7,每个电池串1包括位于首尾两端的头片电池片11和尾片电池片11,头片电池片11的若干第三焊带123突伸出头片电池片11以形成正极焊带1231,作为该电池串1的正极,尾片电池片11的若干第二焊带122突伸出尾片电池片11以形成负极焊带1221,作为该电池串1的负极。
两电池片11之间通过L型焊带焊接连接,请参见图8和图9,相邻两电池片11排布方式分为两种:一种是平片方式,相邻两片电池片11具有片间距为Δ,0.5mm≥Δ>0,平片方式做到片间距尽可能小;另一种是叠片方式,相叠两片电池片11的重叠宽度为b,0.6mm≥b>0,叠片方式做到叠宽尽可能小。两种排布方式都实现了光伏组件的密排效果,单位面积内密排组件功率高于常规组件。在本实施例中,排布方式采用平片方式排布,片与片之间留有片间距Δ,片间距Δ的大小,设计为以下数值:0.5mm≥Δ>0,这种平片方式能做到片间距尽可能小。
电池片11的外形尺寸长度设定为L,宽度设定为B,一定的长L宽B的电池片11,是从原片L*L切割而成的,可切割成如下分片:半分片,B=1/2L;三分片,B=1/3L;四分片,B=1/4L等等。电池串1由N片电池片11串焊形成的,请参见图10和图11,设定电池串1的串长为M,电池片11的数量为N,电池串1的宽度为B。本实施例中,电池片11为平片方式,即片与片之间存在片间距Δ,串长为M,计算如下:M=N*B+(N-1)*Δ;电池串1的头尾端,使用正极焊带1231和负极焊带1221引出,形成电池串1的正负极;如果电池串1串焊为叠片方式时(未图示),则叠宽为b,串长M计算如下:M=N*B-(N-1)*b。
汇流条(未图示)包括正极汇流条(未图示)、负极汇流条(未图示)以及互联汇流条(未图示),其中,正极汇流条、负极汇流条连接电池片11。本实施例中的光伏组件通过正极汇流条、负极汇流条以及互联汇流条分别将电池串1的正负极连接,接入接线盒中,形成一个完整的光伏组件的排版,接线盒中使用两个二极管,分别管控两组电池串组合,当其中任一路断路后,不影响另一路发电,发挥旁路的功能。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电池串、接线盒以及连接所述电池串和接线盒的汇流条,每个所述电池串包括若干电池单元,每个电池单元包括电池片和焊带,每个所述电池片包括相背设置的受光面和背光面,每个所述焊带包括设置在受光面内的若干第一焊带、垂直于若干所述第一焊带的若干第二焊带、设置在所述背光面内的若干第三焊带、沿所述电池片的纵长方向设置的第四焊带和位于所述电池片外侧的一侧并与所述第四焊带连接的第五焊带,若干所述第一焊带沿电池片的纵长方向延伸,第五焊带沿所述电池片的横向延伸,相邻两个所述电池单元中从左至右被定义为第一电池单元和第二电池单元,所述第一电池单元内的若干所述第一焊带的一端突伸出所述第一电池单元的电池片、并与位于所述第一电池单元的第五焊带连接,所述第一电池单元的所述第四焊带布置在第二电池单元的所述电池片的背光面并与所述第二电池单元的若干所述第三焊带焊接,每个所述电池片的正投影与第五焊带的正投影不重叠。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焊带平行于所述第一焊带,所述第五焊带垂直于所述第一焊带。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每个电池单元的所述背光面的若干所述第三焊带与所述受光面的若干所述第二焊带的正投影重叠。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面上设置有若干行背电极,所述背电极垂直于所述第三焊带,所述背电极包括用以收集电流的若干行分段背电极和两行边侧背电极,若干行所述分段背电极位于两行所述边侧背电极之间,所述分段背电极呈行列对齐方式分布。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焊带与其中一行的所述边侧背电极焊接。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受光面设置有平行于所述第一焊带的若干第一主栅线和垂直于所述第二焊带的若干第二主栅线,所述第一主栅线与所述第二主栅线相互交叉处设置有焊盘,所述第二主栅线与所述分段背电极的正反投影重叠。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片的受光面还设置有若干细栅线,所述细栅线垂直于所述第一焊带设置。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电池串包括位于首尾两端的头片电池片和尾片电池片,所述头片电池片的若干所述第三焊带突伸出所述头片电池片以形成所述电池串的正极;所述尾片电池片的若干所述第二焊带突伸出所述尾片电池片以形成所述电池串的负极。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焊带、第二焊带的横截面形状为圆形;所述第四焊带、第五焊带的横截面形状为矩形或梯形或三角形或圆形。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串中相邻两所述电池片排布方式为平片方式或叠片方式。
CN202022304353.4U 2020-10-16 2020-10-16 光伏组件 Active CN21315079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304353.4U CN213150793U (zh) 2020-10-16 2020-10-16 光伏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304353.4U CN213150793U (zh) 2020-10-16 2020-10-16 光伏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150793U true CN213150793U (zh) 2021-05-07

Family

ID=757201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304353.4U Active CN213150793U (zh) 2020-10-16 2020-10-16 光伏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15079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925844B2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EP3525245A1 (en) Battery piece serial connection assembly
CN210926043U (zh) 光伏组件
CN213692074U (zh) 一种用于无遮挡组件封装技术的太阳能电池组件
CN218677162U (zh) 一种太阳能电池串和光伏组件
CN213150793U (zh) 光伏组件
CN111293184B (zh) 一种太阳能电池串、电池组件及其制备方法
CN113690333B (zh) 太阳能电池、电池片及光伏组件
CN217824890U (zh) 光伏组件
CN212342649U (zh) 光伏组件
CN211929508U (zh) 一种光伏组件
CN109509797B (zh) 条形电池片及其制备方法、太阳能电池片及太阳能组件
CN216450655U (zh) 光伏组件
KR20190119268A (ko) 분할셀을 이용한 태양전지 모듈
CN107819051B (zh) 太阳能电池组件
CN212542457U (zh) 光伏组件
CN213026153U (zh) 一种栅线互连光伏组件结构
CN210837777U (zh) 一种光伏电池串和光伏组件
CN209822658U (zh) 光伏组件
CN112038423A (zh) 一种具有镂空式栅线的叠瓦电池片结构
CN211480061U (zh) 光伏组件
CN211828786U (zh) 光伏组件
CN218939695U (zh) 一种电池及光伏组件
CN110931589A (zh) 一种太阳能电池片、电池串及太阳能电池组件
CN111403531A (zh) 一种太阳能电池组件的串焊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