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145010U - 一种卡扣装置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一种卡扣装置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145010U
CN213145010U CN202021944862.7U CN202021944862U CN213145010U CN 213145010 U CN213145010 U CN 213145010U CN 202021944862 U CN202021944862 U CN 202021944862U CN 213145010 U CN213145010 U CN 21314501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atchet
buckle
slot
protrusion
connecting r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944862.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卫刚
郭星
范琼
许淑珍
徐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Zhejiang Geely New Energy Commercial Vehicle Group Co Ltd
Geely Sichuan Commercial Vehicle Co Ltd
Zhejiang Remote Commercial Vehicle R&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Zhejiang Geely New Energy Commercial Vehicle Group Co Ltd
Geely Sichuan Commercial Vehic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Zhejiang Geely New Energy Commercial Vehicle Group Co Ltd, Geely Sichuan Commercial Vehic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944862.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14501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14501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14501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utomotive Seat Belt Assembly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卡扣装置及车辆,涉及车辆内外饰领域。卡扣装置包括与紧固件卡接的卡扣座以及安装在被紧固件朝向紧固件的一侧并与被紧固件卡接的推钉,卡扣座包括侧壁,侧壁限定有开槽,开槽的内壁伸出有至少一个凸起;沿推钉的周向设有压环以及至少一个棘齿。其中,当推钉插入开槽内时,压环使得侧壁向其外侧扩张,以使得卡扣座与紧固件卡紧,并且棘齿与凸起卡接,以使得推钉与卡扣座处于锁止状态;当推钉从开槽内拔出时,侧壁向其内侧收拢以恢复原状,且棘齿从凸起处脱离,以使得推钉与卡扣座处于解锁状态。本实用新型的卡扣装置可以同时满足造型美观性和拆卸方便性。

Description

一种卡扣装置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内外饰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卡扣装置及车辆。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塑料制品卡扣连接紧固方案中,可选择背装和正装两种类型卡扣。背装卡扣安装于被紧固件背部,与被紧固件整体装配卡入紧固件安装孔内,外观不可视,有利于被紧固件外表造型完整性和造型美观性,且连接牢固、装配方便;但拆卸时需要拉动被紧固件,将卡扣强行从紧固件安装孔内拔出,拆卸困难,且易造成被紧固件卡扣槽损伤、卡扣断裂。正装卡扣穿过被紧固件安装过孔卡入紧固件安装孔内,在被紧固件正面压紧连接,外观可视,破坏被紧固件外表造型完整性和美观性;但可从外表面拆卸卡扣,操作便利,安装拆卸都较为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卡扣装置,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卡扣装置不能同时满足美观和拆卸方便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进一步目的是提高推钉插入卡扣座内时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车辆。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卡扣装置,用于将相对设置的紧固件和被紧固件连接,包括:
与所述紧固件卡接的卡扣座,所述卡扣座包括侧壁,所述侧壁限定有开槽,所述开槽的内壁伸出有至少一个凸起;
安装在所述被紧固件朝向所述紧固件的一侧并与所述被紧固件卡接的推钉,沿所述推钉的周向设有压环以及至少一个棘齿;其中,
当所述推钉插入所述开槽内时,所述压环使得所述侧壁向其外侧扩张,以使得所述卡扣座与所述紧固件卡紧,并且所述棘齿与所述凸起卡接,以使得所述推钉与所述卡扣座处于锁止状态;当所述推钉从所述开槽内拔出时,所述侧壁向其内侧收拢以恢复原状,且所述棘齿从所述凸起处脱离,以使得所述推钉与所述卡扣座处于解锁状态。
可选地,所述推钉包括法兰以及沿垂直于所述法兰方向延伸的连接杆,所述棘齿和所述压环设置在所述连接杆上,所述法兰与所述被紧固件卡接。
可选地,所述棘齿设置在所述连接杆的端部,所述压环与所述棘齿间隔预设距离设置在所述棘齿远离所述连接杆的端部的一侧。
可选地,所述棘齿包括第一棘齿和第二棘齿,所述第一棘齿位于所述连接杆的端部,所述第二棘齿位于所述第一棘齿远离所述连接杆的端部的一侧;
所述凸起包括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所述第一凸起设置在靠近所述开槽的底部处,所述第二凸起设置在靠近所述开槽的开口处;其中,
所述第一棘齿用于在所述推钉插入所述开槽内时与所述第一凸起卡接,以使得所述推钉与所述卡扣座处于锁止状态,所述第二棘齿用于在所述推钉从所述开槽内拔出时与所述第二凸起卡接,以将所述卡扣座从所述紧固件中拉出。
可选地,所述第一棘齿和所述第二棘齿相连。
可选地,所述压环的外部直径沿所述第一棘齿至所述第二棘齿的方向逐渐变大。
可选地,所述连接杆上还设有限位部,所述限位部沿所述连接杆的周向布置,以在所述推钉插入所述开槽时对所述推钉进行限位。
可选地,所述限位部包括由所述连接杆的侧壁向背离所述连接杆方向延伸的多个限位筋,多个所述限位筋沿所述连接杆的周向间隔布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其安装有上述的卡扣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卡扣装置包括与紧固件卡接的卡扣座以及安装在被紧固件朝向紧固件的一侧并与被紧固件卡接的推钉,卡扣座包括侧壁,侧壁限定有开槽,开槽的内壁伸出有至少一个凸起;沿推钉的周向设有压环以及至少一个棘齿。其中,当推钉插入开槽内时,压环使得侧壁向其外侧扩张,以使得卡扣座与紧固件卡紧,并且棘齿与凸起卡接,以使得推钉与卡扣座处于锁止状态;当推钉从开槽内拔出时,侧壁向其内侧收拢以恢复原状,且棘齿从凸起处脱离,以使得推钉与卡扣座处于解锁状态。本实用新型的推钉安装于被紧固件的背部,其外观不可视,且卡扣装置拆卸时只需要拉动被紧固件即可使得推钉的棘齿与卡扣座的凸起脱离,从而轻松将紧固件和被紧固件拆卸,本实用新型的卡扣装置可以同时满足造型美观性和拆卸方便性。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推钉的连接杆上还设有限位部,限位部沿连接杆的周向布置,以在推钉插入开槽时对推钉进行限位,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限位部可以在推钉插入开槽时对推钉进行导向和限位,可以防止推钉偏斜,可以提高推钉插入/拉出卡扣座内时的稳定性。
根据下文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加明了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
附图说明
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卡扣装置中推钉与被紧固件的示意性安装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卡扣装置中卡扣座与紧固件的示意性安装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卡扣装置中推钉与卡扣座处于锁止状态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卡扣装置中推钉与卡扣座处于解锁状态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卡扣装置中推钉的示意性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卡扣装置100中推钉30与被紧固件10的示意性安装图,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卡扣装置100中卡扣座40与紧固件20的示意性安装图,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卡扣装置100中推钉30与卡扣座40处于锁止状态的示意性结构图,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卡扣装置100中推钉30与卡扣座40处于解锁状态的示意性结构图。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在一个具体地实施例中,用于将相对设置的紧固件20和被紧固件10连接的卡扣装置100一般性地可包括与紧固件20卡接的卡扣座40以及安装在被紧固件10朝向紧固件20的一侧并与被紧固件10卡接的推钉30。具体地,卡扣座40包括侧壁41,侧壁41限定有开槽42,开槽42的内壁伸出有至少一个凸起43,且沿推钉30的周向设有压环33以及至少一个棘齿34。其中,当推钉30插入开槽42内时,压环33使得侧壁41向其外侧扩张,以使得卡扣座40与紧固件20卡紧,并且棘齿34与凸起43卡接,以使得推钉30与卡扣座40处于锁止状态;当推钉30从开槽42内拔出时,侧壁41向其内侧收拢以恢复原状,且棘齿34从凸起43处脱离,以使得推钉30与卡扣座40处于解锁状态。另外,卡扣座40的侧壁41向其外侧扩张时是处于扩张状态的,侧壁41向其内侧收缩时是处于收缩状态的。
本实用新型的推钉30安装于被紧固件10的背部,其外观不可视,且卡扣装置100拆卸时只需要拉动被紧固件10即可使得推钉30的棘齿34与卡扣座40的凸起43脱离,从而轻松将紧固件20和被紧固件10拆卸,本实用新型的卡扣装置100可以同时满足造型美观性和拆卸方便性。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推钉30包括法兰31以及沿垂直于法兰31方向延伸的连接杆32,棘齿34和压环33设置在连接杆32上,法兰31与被紧固件10卡接。从附图1中可以看出,法兰31是卡入被紧固件10的卡槽中的且被压紧的,连接杆32则是位于被紧固件10上的通孔内的。
进一步地,棘齿34设置在连接杆32的端部,压环33与棘齿34间隔预设距离设置在棘齿34远离连接杆32的端部的一侧。这里,预设距离可以根据连接杆32的长度来具体来设置。
在又一个实施例中,棘齿34可以设置为一个,同时凸起43也可以设置为一个,通过棘齿34与凸起43的卡接就可以使得推钉30与卡扣座40相卡接,从而将紧固件20和被紧固件10连接。在需要将紧固件20和被紧固件10分离时,只需要拉动被紧固件10从而使得推钉30的棘齿34与卡扣座40的凸起43脱离即可实现。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例中,棘齿34包括第一棘齿341和第二棘齿342,第一棘齿341位于连接杆32的端部,第二棘齿342位于第一棘齿341远离连接杆32的端部的一侧。凸起43包括第一凸起431和第二凸起432,第一凸起431设置在靠近开槽42的底部处,第二凸起432设置在靠近开槽42的开口处。其中,第一棘齿341用于在推钉30插入开槽42内时与第一凸起431卡接,以使得推钉30与卡扣座40处于锁止状态,第二棘齿342用于在推钉30从开槽42内拔出时与第二凸起432卡接,以将卡扣座40从紧固件20中拉出。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两个棘齿34和两个凸起43,既可以满足推钉30和卡扣座40的卡接,又可以在推钉30与卡扣座40处于解锁状态时通过第二凸起432与第二棘齿342的卡接将卡口座一起从紧固件20中拉出,解锁更方便。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棘齿342和第二凸起432可实现单向通过性,推钉30推入开槽42内时可方便插入,同时可以限制推钉30反向拔出,防止推钉30脱出、实现推钉30拉动卡扣座40。而第一棘齿341和第一凸起431相配合,实现推钉30推入容易,但是反向具有一定的卡接力限制通过,推钉30拔出时需要克服第一凸起431对第一棘齿341的卡接力,同时实现推钉30的压环33卡入卡扣座40的压紧区是保持压环33处于压紧卡扣座40的侧壁41从而处于扩张状态,保证卡接力的稳定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棘齿341和第二棘齿342相连,从而可以使得第一棘齿341与第一凸起431更稳定地卡接。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例中,压环33的外部直径沿第一棘齿341至第二棘齿342的方向逐渐变大,因而可以在推钉30插入卡扣座40的开槽42内时使得卡扣座40的侧壁41逐渐地往外扩张,过程比较缓和,不会对卡扣座40造成刮伤等问题。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卡扣装置100中推钉30的示意性结构图。如图5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连接杆32上还设有限位部35,限位部35沿连接杆32的周向布置,以在推钉30插入开槽42时对推钉30进行限位,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限位部35可以在推钉30插入开槽42时对推钉30进行导向和限位,可以防止推钉30偏斜,可以提高推钉30插入/拉出卡扣座40内时的稳定性。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限位部35包括由连接杆32的侧壁41向背离连接杆32方向延伸的多个限位筋351,多个限位筋351沿连接杆32的周向间隔布置。
本实用新型在安装时预先将推钉30卡入被紧固件10的卡槽中,推钉30的法兰31处于夹紧状态。组装卡扣装置100(可将推钉30和卡扣座40先安装在一起)后整体装配至紧固件20,卡扣座40处于自然收缩状态时可自由通过紧固件20的安装孔。按压被紧固件10,推动推钉30沿轴向运动,通过卡扣座40的开槽42限制推钉30的限位部35,避免推钉30偏斜。推钉30的压环33挤压卡扣座40的侧壁41使其扩张,形成卡紧力,卡紧紧固件20。推钉30的第一棘齿341与卡扣座40的第一凸起431卡接防止推钉30松脱。卡扣座40的开槽42底部可防止装配过推造成推钉30损伤失效。
本实用新型在拆卸时沿安装相反方向拉动被紧固件10,带动推钉30向外侧移动。推钉30的第一棘齿341克服一定的卡接力从卡扣座40的第一凸起431脱出,推钉30的压环33脱离紧固件20压紧区进入松弛区域,卡扣座40的侧壁41处于自然收缩状态。卡扣座40的第二凸起432限制推钉30移动,在推钉30拉动卡扣座40时防止推钉30脱出,然后继续拉动被紧固件10可将整个卡扣装置100轻松拔出紧固件20安装孔。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其安装有上述任一项实施例中的卡扣装置100。对于卡扣装置100,这里不一一赘述。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卡扣装置100安装于被紧固件10背部,外观不可视,且拆卸时拉动被紧固件10即可实现卡扣座40与紧固件20的卡紧力消失,从而轻松拆卸被紧固件10。本实用新型可方便拆卸,同时又能保证造型的完整性和美观性。另外,本实用新型在推钉30推进卡扣座40的开槽42内时(被紧固件10带动推钉30在卡扣座40的开槽42内轴向移动,从而实现卡扣座40的侧壁41的扩张与收缩,以改变卡扣座40与紧固件20之间的卡紧力大小),推钉30的端部与卡扣座40的底部相抵接,且卡扣座40的开槽42内壁上设有凸起43,从而可以防止推钉30推入时松脱、过推以及拔出时的脱落等情况的发生。本实用新型的卡扣装置100采用普通注塑工艺(也可采用金属冲压成型)即可实现产品的制造和加工,实现形式简单,成本无明显上升,另外,卡扣座40为类似D型卡扣或者类似A型卡扣。
至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认识到,虽然本文已详尽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多个示例性实施例,但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仍可根据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内容直接确定或推导出符合本实用新型原理的许多其他变型或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应被理解和认定为覆盖了所有这些其他变型或修改。

Claims (9)

1.一种卡扣装置(100),用于将相对设置的紧固件(20)和被紧固件(10)连接,其特征在于,包括:
与所述紧固件(20)卡接的卡扣座(40),所述卡扣座(40)包括侧壁(41),所述侧壁(41)限定有开槽(42),所述开槽(42)的内壁伸出有至少一个凸起(43);
安装在所述被紧固件(10)朝向所述紧固件(20)的一侧并与所述被紧固件(10)卡接的推钉(30),沿所述推钉(30)的周向设有压环(33)以及至少一个棘齿(34);其中,
当所述推钉(30)插入所述开槽(42)内时,所述压环(33)使得所述侧壁(41)向其外侧扩张,以使得所述卡扣座(40)与所述紧固件(20)卡紧,并且所述棘齿(34)与所述凸起(43)卡接,以使得所述推钉(30)与所述卡扣座(40)处于锁止状态;当所述推钉(30)从所述开槽(42)内拔出时,所述侧壁(41)向其内侧收拢以恢复原状,且所述棘齿(34)从所述凸起(43)处脱离,以使得所述推钉(30)与所述卡扣座(40)处于解锁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扣装置(100),其特征在于,
所述推钉(30)包括法兰(31)以及沿垂直于所述法兰(31)方向延伸的连接杆(32),所述棘齿(34)和所述压环(33)设置在所述连接杆(32)上,所述法兰(31)与所述被紧固件(10)卡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卡扣装置(100),其特征在于,
所述棘齿(34)设置在所述连接杆(32)的端部,所述压环(33)与所述棘齿(34)间隔预设距离设置在所述棘齿(34)远离所述连接杆(32)的端部的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卡扣装置(100),其特征在于,
所述棘齿(34)包括第一棘齿(341)和第二棘齿(342),所述第一棘齿(341)位于所述连接杆(32)的端部,所述第二棘齿(342)位于所述第一棘齿(341)远离所述连接杆(32)的端部的一侧;
所述凸起(43)包括第一凸起(431)和第二凸起(432),所述第一凸起(431)设置在靠近所述开槽(42)的底部处,所述第二凸起(432)设置在靠近所述开槽(42)的开口处;其中,
所述第一棘齿(341)用于在所述推钉(30)插入所述开槽(42)内时与所述第一凸起(431)卡接,以使得所述推钉(30)与所述卡扣座(40)处于锁止状态,所述第二棘齿(342)用于在所述推钉(30)从所述开槽(42)内拔出时与所述第二凸起(432)卡接,以将所述卡扣座(40)从所述紧固件(20)中拉出。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卡扣装置(100),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棘齿(341)和所述第二棘齿(342)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卡扣装置(100),其特征在于,
所述压环(33)的外部直径沿所述第一棘齿(341)至所述第二棘齿(342)的方向逐渐变大。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卡扣装置(100),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杆(32)上还设有限位部(35),所述限位部(35)沿所述连接杆(32)的周向布置,以在所述推钉(30)插入所述开槽(42)时对所述推钉(30)进行限位。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卡扣装置(100),其特征在于,
所述限位部(35)包括由所述连接杆(32)的侧壁向背离所述连接杆(32)方向延伸的多个限位筋(351),多个所述限位筋(351)沿所述连接杆(32)的周向间隔布置。
9.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安装有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卡扣装置(100)。
CN202021944862.7U 2020-09-08 2020-09-08 一种卡扣装置及车辆 Active CN21314501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944862.7U CN213145010U (zh) 2020-09-08 2020-09-08 一种卡扣装置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944862.7U CN213145010U (zh) 2020-09-08 2020-09-08 一种卡扣装置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145010U true CN213145010U (zh) 2021-05-07

Family

ID=757114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944862.7U Active CN213145010U (zh) 2020-09-08 2020-09-08 一种卡扣装置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145010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001079A (zh) * 2021-11-04 2022-02-01 浙江极氪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卡扣结构和车辆
CN114179731A (zh) * 2022-01-19 2022-03-15 华晨鑫源重庆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将内饰板固定在车身钣金上的卡扣
CN114407804A (zh) * 2022-01-20 2022-04-29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顶衬固定结构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001079A (zh) * 2021-11-04 2022-02-01 浙江极氪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卡扣结构和车辆
CN114179731A (zh) * 2022-01-19 2022-03-15 华晨鑫源重庆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将内饰板固定在车身钣金上的卡扣
CN114407804A (zh) * 2022-01-20 2022-04-29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顶衬固定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3145010U (zh) 一种卡扣装置及车辆
US5592719A (en) Fastening clip
US4952106A (en) Fastener having separate portions for engaging two panels to be secured together
US7207759B2 (en) Fastener for panels or the like
WO2015076892A1 (en) Locking pin and grommet fastener assembly
US5568675A (en) Two-piece clip
US7207758B2 (en) Fastening device, particularly for holding together a stack of at least two panels
US5085545A (en) Expansible rivet for securing together overlapped panels
CN106286508A (zh) 紧固装置
CN106979201B (zh) 具有漏斗引导件的紧固件夹具组件
EP2420683A1 (en) Fastener and structure for fastening member to be fastened
JP3111082U (ja) 連結要素
EP2565471A1 (en) Member fastening structure and member fastening clip
US7219400B2 (en) Clip and airbag body installation structure
US20110127766A1 (en) Quick Connector
US20140210204A1 (en) Connector
EP1696141A1 (en) Tethered retainer assembly
JP4614287B2 (ja) クリップを用いた取付構造
US5173025A (en) Screw grommet having a secured internal thread member
JP4357394B2 (ja) パネル穴への取り付け体、および、クランプ具
KR101154685B1 (ko) 고정구
US20100232903A1 (en) Clip
GB2225806A (en) Retainer for elongate member(s)
US4312612A (en) Screw fixing device
JP4423266B2 (ja) グロメッ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1203

Address after: Room 612, building 1, 1760 Jiangling Road, Binjiang District,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ZHEJIANG GEELY NEW ENERGY COMMERCIAL VEHICLE GROUP Co.,Ltd.

Patentee after: GEELY SICHUAN COMMERCIAL VEHICLE Co.,Ltd.

Patentee after: Zhejiang remote commercial vehicle R & D Co.,Ltd.

Patentee after: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Ltd.

Address before: Room 612, building 1, 1760 Jiangling Road, Binjiang District,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ZHEJIANG GEELY NEW ENERGY COMMERCIAL VEHICLE GROUP Co.,Ltd.

Patentee before: GEELY SICHUAN COMMERCIAL VEHICLE Co.,Ltd.

Patentee before: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