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143461U - 一种应用于建筑施工的模块化移动式隔声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应用于建筑施工的模块化移动式隔声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143461U
CN213143461U CN202021525314.0U CN202021525314U CN213143461U CN 213143461 U CN213143461 U CN 213143461U CN 202021525314 U CN202021525314 U CN 202021525314U CN 213143461 U CN213143461 U CN 21314346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ound insulation
sound
layer
noise reduction
building constru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525314.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定祥
赵金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Wanggao Engineering Project Manage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Wanggao Engineering Project Manage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Wanggao Engineering Project Manage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Wanggao Engineering Project Manage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525314.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14346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14346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14346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oundproofing, Sound Blocking, And Sound Damp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应用于建筑施工的模块化移动式隔声装置,包括多个隔声单元连续拼装,隔声单元包括一框架主体、隔音板以及支撑架,隔音板包括内衬层、隔音层以及饰面层,通过对隔音板各层结构进行改进,形成声波阻隔与吸收的路径,同时通过该路径减弱声波之间相互产生的影响而导致的叠加噪音,进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对隔音屏吸收声波效果不佳以及对场内的噪声污染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应用于建筑施工的模块化移动式隔声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应用于建筑施工的模块化移动式隔声装置。
背景技术
由于在建筑施工中会产生一定程度上的噪音,为避免对周围环境产生噪音污染,在实际使用中会采取相关噪声控制措施。现有的施工噪声控制措施主要有加高施工场地围墙,以及在施工场地周围安装固定隔音屏两种。由于施工场地对于灵活性以及声源控制存在一定的要求,现有技术中在针对场内施工环境进行优化时,由于隔音屏对部分声波的吸收效果不佳以及反射的存在,导致场内的噪声污染加重。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应用于建筑施工的模块化移动式隔声装置,解决隔音屏吸收声波效果不佳的问题,以降低场内的噪声污染。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应用于建筑施工的模块化移动式隔声装置,由多个隔声单元连续拼装而成并围合于施工场地噪声源的外围,相邻两个所述隔声单元之间为可拆卸式连接,且隔声单元的高度大于噪声源的高度,隔声单元包括一框架主体、固接于框架主体的隔音板以及安装于框架主体底部的支撑架;其中,隔音板包括:
内衬层,内衬层的内表面设置有朝向噪声源的第一降噪层,第一降噪层具有相互平行的竖直排列的若干条状元件,每一条状元件具有水平方向上延伸的延伸轴及呈圆弧状且横向于延伸轴的横截面,相邻的条状元件之间形成有沟槽,内衬层内设置有与沟槽相对应的降噪通道;
隔音层,设置在内衬层的外表面,内部沿噪声源扩散方向间隔设置有若干第二降噪层,所述第二降噪层之间填充设置有隔音材料,所述第二降噪层由复数个均沿噪声源扩散方向凹陷的谷板层和峰板层依次间隔连接而成,所述谷板层的凹陷深度大于所述峰板层的凹陷深度;以及
饰面层,设置在隔音层的外表面,饰面层上与隔音层相邻的内侧面上设置有若干排第一消音孔,饰面层的两侧边设置有一列第二消音孔,每个第二消音孔与每排第一消音孔相对应,每排第一消音孔与对应的第二消音孔通过若干对应的消音通道相连通,消音通道具有第二通道和若干第一通道,第二通道连通对应的第二消音孔,第一通道分别连通对应排第一消音孔,每排第一通道分别与同一对应的第二通道相连通,以形成从第一消音孔到第二消音孔的声音路径。
进一步地,第一通道为从对应的第一消音孔开始的具有渐缩截面的渐缩通道,第二通道为到对应的第二消音孔截止的具有渐缩截面的渐缩通道,以通过渐缩型的通道对声波进行,对声波的传输过程进行消减和消音。
进一步地,每排第一消音孔的孔径从中间往两侧的方向依次递减,以形成不均衡扩散通道,对声波固有传输进行干扰,减少声波之间的叠加与加强。
进一步地,每一条状元件的横截面为半圆形,以得到一个声波消减表面。
进一步地,条状元件是连续排列设置于内衬层的内表面,以得到连续消减声波的表面。
进一步地,谷板层的谷底凹陷处具有第一圆弧过渡段,峰板层的峰顶凹陷处具有第二圆弧过渡段,通过圆弧过渡消减声波在拐角处的声音加强效应。
更进一步地,第一圆弧过渡段的圆弧曲率大于第二圆弧过渡段的圆弧曲率,以实现声波传输过程中路径的分层。
更进一步地,第一圆弧过渡段的圆弧长度小于第二圆弧过渡段的圆弧长度,以实现不同维度上声波路径先后顺序的延滞时间。
更进一步地,隔音材料由吸音棉、隔声毡或纤维板制成,以实现更好的吸音效果。
更进一步地,隔声单元还包括朝向噪声源方向倾斜的延伸部,延伸部由连接于框架主体顶部的延伸框架及固接于延伸框架的隔音板组成,延伸框架与框架主体宽度相同,且延伸框架与框架主体焊接固定或铰接连接,以实现高区噪音的隔声。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隔声装置包括多个隔声单元连续拼装,隔声单元包括一框架主体、隔音板以及支撑架,隔音板包括内衬层、隔音层以及饰面层,通过对隔音板各层结构进行改进,形成声波阻隔与吸收的路径,同时通过该路径减弱声波之间相互产生的影响而导致的叠加噪音,进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对隔音屏吸收声波效果不佳以及对场内的噪声污染问题。
本申请的构造以及它的其他发明目的及有益效果将会通过结合附图和对优选实施例的描述而更加明显易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建筑施工用备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中隔音板12的侧面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降噪层1232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中饰面层124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仰视结构局部剖视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声波到达隔音板12的第一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声波到达隔音板12的第二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声波到达隔音板12的第三工作状态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隔声单元,11、框架主体,12、隔音板,121、第一降噪层,1211、沟槽,122、内衬层,1221、降噪通道,123、隔音层,1231、隔音材料,1232、第二降噪层,12321、峰板层、12322、谷板层,124、饰面层,1241、第一消音孔,1242、第二消音孔,124a、第一通道,124b、第二通道,14、横杆,15、滑轮,16、连接件,17、延伸部,18、延伸框架。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这些实施方式仅仅用于解释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原理,并非旨在限制本申请实施例的保护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对其作出调整,以便适应具体的应用场合。
其次,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内”、“外”、“顶”、“底”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构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制。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构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若干”、“多个”等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由于在建筑施工中会产生一定程度上的噪音,为避免对周围环境产生噪音污染,在实际使用中会采取相关噪声控制措施。现有的施工噪声控制措施主要有加高施工场地围墙,以及在施工场地周围安装固定隔音屏两种。由于施工场地对于灵活性以及声源控制存在一定的要求,现有技术中在针对场内施工环境进行优化时,由于隔音屏对部分声波的吸收效果不佳以及反射的存在,导致场内的噪声污染加重。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1820058642.0的专利文件提供了一种模块化移动式隔声装置,旨在还能进一步解决场内的噪声污染以及高区传播的情况隔声效果不尽如人意。由于该隔音板由简单的三层结构组成,在近距离进行阻隔场内噪声污染时的噪音吸收效率不佳,声波路径发生反射及增强的概率很高。
由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应用于建筑施工的模块化移动式隔声装置,解决隔音屏吸收声波效果不佳的问题,以降低场内的噪声污染。
如图1至图6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用于建筑施工的模块化移动式隔声装置,由多个隔声单元10连续拼装而成并围合于施工场地噪声源的外围,相邻两个所述隔声单元10之间为可拆卸式连接,且隔声单元10的高度大于噪声源的高度,隔声单元10包括一框架主体11、固接于框架主体11的隔音板12以及安装于框架主体11底部的支撑架,框架主体11的形状仅是一个示例,也可根据施工需要采用其他形状的结构形式,该框架主体11由角钢、槽钢或钢管等材料焊接而成,框架主体11可以设置为矩形框体结构,隔声单元10采取模块化生产并于现场拼装,能够反复利用于不同工况的施工现场,提高了隔声单元10的利用率,降低了施工成本,更为具体地,更为具体地,支撑架包括平行且间隔设置的两根横杆14以及四个滑轮15,两根横杆14垂直固接于框架主体11底部,每根横杆14的两端分别安装有两个滑轮15,滑轮15的设置使得每个隔声单元10都可在现场灵活搬运并移动就位,机动性高,相邻两个隔声单元10采用连接件16(如扣件连接或螺栓连接)等可拆卸连接的方式连接在一起;
其中,如图2所示,隔音板12可以设置为包括:
内衬层122,内衬层122的内表面设置有朝向噪声源的第一降噪层121,第一降噪层121具有相互平行的竖直排列的若干条状元件,每一条状元件具有水平方向上延伸的延伸轴及呈圆弧状且横向于延伸轴的横截面,更为具体地,每一条状元件的横截面可以设置为半圆形,以得到一个声波消减表面,同时,条状元件可以是连续排列设置于内衬层122的内表面,以得到连续消减声波的表面,相邻的条状元件之间形成有沟槽1211,内衬层122内设置有与沟槽1211相对应的降噪通道1221;
隔音层123,设置在内衬层122的外表面,如图3所示,内部沿噪声源扩散方向间隔设置有若干第二降噪层1232,第二降噪层1232可以设置为具有一定厚度的片状结构并采用具有隔音效果的材料制成,述第二降噪层1232之间填充设置有隔音材料1231,所述第二降噪层1232由复数个均沿噪声源扩散方向凹陷的谷板层12322和峰板层12321依次间隔连接而成,所述谷板层12322的凹陷深度大于所述峰板层12321的凹陷深度,更为具体地,谷板层12322的谷底凹陷处具有第一圆弧过渡段,峰板层12321的峰顶凹陷处具有第二圆弧过渡段,通过圆弧过渡消减声波在拐角处的声音加强效应,在此基础上,可以设置为,第一圆弧过渡段的圆弧曲率大于第二圆弧过渡段的圆弧曲率,以实现声波传输过程中路径的分层,再更为具体地,第一圆弧过渡段的圆弧长度小于第二圆弧过渡段的圆弧长度,以实现不同维度上声波路径先后顺序的延滞时间,由于不均衡的降噪层的结构的设置,若干声波不能实现声波的全效的耦合叠加,因相位差形成局部干涉或抵消,得到了声波的消减与吸收;以及
饰面层124,设置在隔音层123的外表面,如图2、图4和图5所示,饰面层124上与隔音层123相邻的内侧面上设置有若干排第一消音孔1241,饰面层124的两侧边设置有一列第二消音孔1242,每个第二消音孔1242与每排第一消音孔1241相对应,每排第一消音孔1241与对应的第二消音孔1242通过若干对应的消音通道相连通,消音通道具有第二通道124b和若干第一通道124a,第二通道124b连通对应的第二消音孔1242,第一通道124a分别连通对应排第一消音孔1241,每排第一通道124a分别与同一对应的第二通道124b相连通,以形成从第一消音孔1241到第二消音孔1242的声音路径,第一通道124a为从对应的第一消音孔1241开始的具有渐缩截面的渐缩通道,第二通道124b为到对应的第二消音孔1242截止的具有渐缩截面的渐缩通道,以通过渐缩型的通道对声波进行,对声波的传输过程进行消减和消音,每排第一消音孔1241的孔径从中间往两侧的方向依次递减,以形成不均衡扩散通道,对声波固有传输进行干扰,减少声波之间的叠加与加强,在此层中,将声波聚集的出口设置在侧面,并延长消音通道的路径,以加强声波在传输过程中的消耗。
在本实施例中,隔音材料1231由吸音棉、隔声毡或纤维板制成,更为具体地,可以将这些隔音材料1231作为颗粒状填充在第二降噪层1232之间,以实现更好的吸音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隔声单元10还包括朝向噪声源方向倾斜的延伸部17,延伸部17由连接于框架主体11顶部的延伸框架18及固接于延伸框架18的隔音板12组成,延伸框架18与框架主体11宽度相同,且延伸框架18与框架主体11焊接固定或铰接连接,以实现高区噪音的隔声。
本实施例中,声波在隔音板12的工作过程为:
如图6所示,声波首先到达条状元件,在圆弧状的表面进行分散处理,经过一定时间,到达沟壑处,由于拱起的圆弧表面延长了传播路径,一部分声波会沿着圆弧表面进行消减,并到达沟壑处,沟壑处对应有内衬层122内的降噪通道1221,在沟壑处堆积的声波通过降噪通道1221进行释放,缓解声波堆积带来的噪音;
如图7所示,声波经过内衬层122到达隔音层123,先经过隔音材料1231进行吸收,再通过第二降噪层1232进行拦截,由于第二降噪层1232具有峰板层12321和谷板层12322,可以理解为峰板层12321为“波峰”,谷板层12322为“波谷”,不同在于,峰板层12321和谷板层12322均具有凹陷的圆弧过渡段,由于峰板层12321先于谷板层12322进行拦截,在第一圆弧过渡段处,较长的圆弧凹陷处,对声波进行分化处理,在到达谷板层12322时,由于第一圆弧过渡段的凹陷处的存在,对声波进行了损耗,再到谷板层12322进行汇聚时,由于两侧的声波均有沿第一圆弧过渡段到达谷板层12322,在第二圆弧过渡段处进行汇聚和消减,进行了进一步地减弱,并且第二降噪层1232整体也对穿过的声波进行了减弱,而后到达隔音材料1231处,再到达第二降噪层1232处……循环,直至到达饰面层124;
如图8所示,被消减降噪后的声波到达了饰面层124后,一部分声波通过饰面层124本体进行继续消减,另一部分声波依次通过对应的第一消音孔1241、第一通道124a和第二通道124b,在第二消音孔1242排出,由于在侧面排出,改变了声波的方向,一定程度上进行了声波的消减,同时,由于每条第二通道124b对应有若干第一通道124a,在若干第一通道124a内的声波到达了第二通道124b的过程中,由于分支路径的设置,若干声波不能同时触发,也就不能让声波进行全效的耦合叠加,从而因为相位的不同而产生局部的干涉或者抵消,进一步地削弱了声波的作用,从而经过上述过程,极大的改善了声波的隔声效果。
通过上述一些实施例,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对隔音板12各层结构进行改进,形成声波阻隔与吸收的路径,同时通过该路径减弱声波之间相互产生的影响而导致的叠加噪音,进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对隔音屏吸收声波效果不佳以及对场内的噪声污染问题。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应用于建筑施工的模块化移动式隔声装置,其特征在于:由多个隔声单元连续拼装而成并围合于施工场地噪声源的外围,相邻两个所述隔声单元之间为可拆卸式连接,且所述隔声单元的高度大于所述噪声源的高度,所述隔声单元包括一框架主体、固接于所述框架主体的隔音板以及安装于所述框架主体底部的支撑架;其中,所述隔音板包括:
内衬层,所述内衬层的内表面设置有朝向噪声源的第一降噪层,所述第一降噪层具有相互平行的竖直排列的若干条状元件,每一所述条状元件具有水平方向上延伸的延伸轴及呈圆弧状且横向于所述延伸轴的横截面,相邻的所述条状元件之间形成有沟槽,所述内衬层内设置有与所述沟槽相对应的降噪通道;
隔音层,设置在所述内衬层的外表面,所述隔音层的内部沿噪声源扩散方向间隔设置有若干第二降噪层,所述第二降噪层之间填充设置有隔音材料,所述第二降噪层由复数个均沿噪声源扩散方向凹陷的谷板层和峰板层依次间隔连接而成,所述谷板层的凹陷深度大于所述峰板层的凹陷深度;以及
饰面层,设置在所述隔音层的外表面,所述饰面层上与所述隔音层相邻的内侧面上设置有若干排第一消音孔,所述饰面层的两侧边设置有一列第二消音孔,每个所述第二消音孔与每排所述第一消音孔相对应,每排所述第一消音孔与对应的第二消音孔通过若干对应的消音通道相连通,所述消音通道具有第二通道和若干第一通道,所述第二通道连通对应的所述第二消音孔,所述第一通道分别连通对应某排所述第一消音孔,每排所述第一通道分别与同一对应的第二通道相连通,以形成从所述第一消音孔到所述第二消音孔的声音路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建筑施工的模块化移动式隔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道为从对应的第一消音孔开始的具有渐缩截面的渐缩通道,所述第二通道为到对应的第二消音孔截止的具有渐缩截面的渐缩通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建筑施工的模块化移动式隔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每排所述第一消音孔的孔径从中间往两侧的方向依次递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建筑施工的模块化移动式隔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条状元件的横截面为半圆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建筑施工的模块化移动式隔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条状元件是连续排列设置于所述内衬层的内表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建筑施工的模块化移动式隔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谷板层的谷底凹陷处具有第一圆弧过渡段,所述峰板层的峰顶凹陷处具有第二圆弧过渡段。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应用于建筑施工的模块化移动式隔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圆弧过渡段的圆弧曲率大于所述第二圆弧过渡段的圆弧曲率。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应用于建筑施工的模块化移动式隔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圆弧过渡段的圆弧长度小于所述第二圆弧过渡段的圆弧长度。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应用于建筑施工的模块化移动式隔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音材料由吸音棉、隔声毡或纤维板制成。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应用于建筑施工的模块化移动式隔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声单元还包括朝向所述噪声源方向倾斜的延伸部,所述延伸部由连接于所述框架主体顶部的延伸框架及固接于所述延伸框架的隔音板组成,所述延伸框架与所述框架主体宽度相同,且所述延伸框架与所述框架主体焊接固定或铰接连接。
CN202021525314.0U 2020-07-29 2020-07-29 一种应用于建筑施工的模块化移动式隔声装置 Active CN21314346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525314.0U CN213143461U (zh) 2020-07-29 2020-07-29 一种应用于建筑施工的模块化移动式隔声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525314.0U CN213143461U (zh) 2020-07-29 2020-07-29 一种应用于建筑施工的模块化移动式隔声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143461U true CN213143461U (zh) 2021-05-07

Family

ID=757344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525314.0U Active CN213143461U (zh) 2020-07-29 2020-07-29 一种应用于建筑施工的模块化移动式隔声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14346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457799A (zh) * 2022-02-24 2022-05-10 中天科技集团海洋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海上风电的打桩降噪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457799A (zh) * 2022-02-24 2022-05-10 中天科技集团海洋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海上风电的打桩降噪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20090055270A (ko) 건축용 층간 차음패널
CN213143461U (zh) 一种应用于建筑施工的模块化移动式隔声装置
CN105369936A (zh) 金属板轻质隔墙
CN210798047U (zh) 一种轻质墙板的多孔保温结构
CN210827890U (zh) 一种地铁用双层隔音板
RU28502U1 (ru) Двустенная панель модульного типа
CN211616866U (zh) 一种周期加筋复合结构波纹夹层板
CN201635345U (zh) 束腔共振消声插片
CN213358988U (zh) 一种消音墙
CN210426164U (zh) 一种冷却塔空调主机全封闭降噪系统
CN210341693U (zh) 一种应用于高架桥的噪音防治装置
CN111270791B (zh) 一种高强度建设轻体墙板
CN210531248U (zh) 一种风机消音器
CN206987246U (zh) 一种室内隔音天花板
CN210532659U (zh) 一种静压箱
CN207922526U (zh) 一种风机综合降噪系统
CN116876697B (zh) 一种用于电台广播的播音室
CN110924546A (zh) 一种吸隔声复合夹芯平板结构
CN216074827U (zh) 一种嵌入于声屏障的通风消声装置
CN212570383U (zh) 一种新型消声器
CN213958581U (zh) 消音器
CN116695978A (zh) 一种用于室内装修的隔音板
CN215254141U (zh) 一种家用消音式石膏板组件
CN117107936B (zh) 应用于大型空间建筑的消音复合建筑材料板
CN216007428U (zh) 一种具有隔音功效的隔墙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