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922526U - 一种风机综合降噪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风机综合降噪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922526U
CN207922526U CN201721216301.3U CN201721216301U CN207922526U CN 207922526 U CN207922526 U CN 207922526U CN 201721216301 U CN201721216301 U CN 201721216301U CN 207922526 U CN207922526 U CN 20792252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noise reduction
pad
sound
micropore ro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216301.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马世勇
张斌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bei Huikang Hengda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TIANRUN KANGLO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TIANRUN KANGLO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TIANRUN KANGLO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216301.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92252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92252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922526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 Soundproofing, Sound Blocking, And Sound Damp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风机综合降噪系统,可拆卸轻质柔性降噪系统为内层吸音垫、内层隔音垫、可拆卸轻质柔性降噪垫和外护层。管道声学包扎系统为内部吸声垫、内部隔声垫、外部吸声垫、外部隔声垫和外护层。微孔岩消声器包括若干个微孔岩消声体单元,其由侧面的四块微孔岩板、前、后导流板围成,呈多排、多列间隔分布在进风口,孔径范围为0.1‑0.8mm。隔声罩由三个侧面的双层微孔岩吸隔声板及顶面的金属屏体组合而成,底部与电机平台连接,两侧面与可拆卸降噪系统连接构成封闭的降噪结构单元,双层微孔岩吸隔声板包括面板、背板和空腔,面板和背均为平板,由若干块吸隔声微孔岩板组成。该综合降噪系统使风机周边1米以外的噪音低于85分贝。

Description

一种风机综合降噪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风机综合降噪系统,用于风机的噪音治理,属于环境噪声与振动领域。
背景技术
一次风机和送风机通常用于电厂作为通风设备,但同时也带来噪声污染。风机一般包括电机和轴流风机本体及风道,噪声来源于电机的噪声、轴流风机噪声、风道噪声和联轴器。其中轴流风机本体的噪声最大,是主要噪声源,特别是在轴流风机出风口附近的渐变段风道。风机的风道包括进风风道和出风风道,其中进风风道全部为矩形风管,出风风道包括矩形风管和圆形风管,矩形风管为主要噪声。风道噪声主要包括风道内气流的湍流和紊流引起的流体振动噪声和空气动力性噪声。另外,风机进风口的噪声是导致风道噪声高的另一重要原因,因为风道截面积较大,而声波在管道内的衰减较小,如果风机进风口没有消声,则高噪声会一直沿风道传播,从而造成整个风道噪声均较高。轴流风机噪声主要是由机械运转和高速气流所产生的噪声。而电机的噪声主要是由机械运转产生的噪声以及冷却器进排风所产生的噪声。
一直以来风机的噪声都是难以解决的问题,即便花费很大的人力物力也是收效甚微。经现场检测,当一次风机和送风机处于半负荷运行时,风道的噪声峰值高达118分贝,其次是轴流风机本体为111.5分贝,再次是联轴器108分贝,电机噪声105分贝,均超于国家规定 85分贝,运行噪声严重超标,两个人近距离的说话声都无法听清。这仅是设备处于半负荷运行时的数值,若设备正常运行时噪声值将更高。这不仅对在该区域内作业的工作人员身心健康造成较为严重影响,而且还对周边的声环境造成影响。因此,很有必要对风机噪声进行有效的治理。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风机综合降噪系统,分别针对风机本体、风道以及电机设计了相应的降噪装置,整体降噪效果显著,使得风机周边1米以外的噪音值均低于85分贝。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风机综合降噪系统,包括可拆卸轻质柔性降噪系统、管道声学包扎系统、微孔岩消声器以及隔声罩,
所述可拆卸轻质柔性降噪系统由内向外依次为内层吸音垫、内层隔音垫、可拆卸轻质柔性降噪垫和外护层,覆盖在风机本体的外表面上,所述内层吸音垫包括至少一层非金属柔性的吸声层,所述内层隔音垫包括至少一层非金属柔性的隔声层,所述可拆卸轻质柔性降噪垫包括至少一层可拆卸降噪夹克,每层所述可拆卸降噪夹克由若干块降噪模块相互连接而成,每块所述降噪模块包括一层外包裹层和内部的夹芯内层,所述外包裹层的表面具有与其它所述降噪模块连接的粘扣,所述夹芯内层由若干层非金属柔性的吸声层、隔声层及阻尼层相互叠加而成;
所述管道声学包扎系统由内向外分别包括内部吸声垫、内部隔声垫、外部吸声垫、外部隔声垫以及外护层叠加,完全或部分包扎在风机的进风风道和出风风道的外表面,每个垫都由至少一层的非金属柔性材料层叠加而成;
所述微孔岩消声器由若干个呈多排、多列间隔分布在支撑架上的微孔岩消声体单元组成,所述微孔岩消声体单元为由侧面的四块微孔岩板、前导流板和后导流板围成的空心长方体结构,所述支撑架位于进风风道的进风口,所述微孔岩板的孔径范围为0.1-0.8mm;
所述隔声罩为由相互连接的前侧面、左侧面、右侧面的双层微孔岩吸隔声板及顶面的金属屏体组合而成,罩在电机的外围,底部与电机平台固定连接,后侧为风机本体的所述可拆卸轻质柔性降噪系统,四个侧面与所述顶面连接构成封闭的降噪结构,所述双层微孔岩吸隔声板包括面板、背板和位于所述面板和背板之间的空腔,所述面板和背板的正面和背面均为平板,由若干块吸隔声微孔岩板和至少一块透明隔声板上下拼装构成。
所述内层吸音垫为至少一层玻璃纤维棉,每层的厚度为50-150mm,所述内层隔音垫为一层阻尼胶皮,厚度为1-10mm,所述夹芯内层的所述吸声层为至少一层玻璃纤维棉,厚度为 50-200mm,所述隔声层为至少一层橡塑海绵,厚度为10-100mm,所述阻尼层为至少一层阻尼胶皮,厚度为1-10mm,所述外包裹层由布缝制而成。
所述外包裹层的一面为铁氟龙布面,其它的面为脱蜡布面,所述降噪模块相互连接时朝外的面层为铁氟龙布面,相互接触的侧面和与所述风机本体接触的里面均为脱蜡布面,所述粘扣包括面层粘扣和侧面粘扣,所述面层粘扣位于相连的两块所述降噪模块的铁氟龙布面的相接部分,所述侧面粘扣位于相连的两块所述降噪模块相接触的两个侧面上。
所述管道声学包扎系统包扎所述进风风道和出风风道的全部的矩形风管的表面,所述内部吸声垫和外部吸声垫为至少一层玻璃纤维棉或巴斯夫棉,每层的厚度为50-200mm,所述内部吸声垫的厚度大于所述外部吸声垫的厚度,所述内部隔声垫和外部隔声垫为至少一层阻尼胶皮,每层的厚度为1-10mm,所述外护层为一层彩钢板,厚度为0.5-1.0mm。
所述内部隔声垫由内向外为一层阻尼胶皮叠加一层防水阻尼胶皮。
所述管道声学包扎系统包扎在所述出风风道的全部或部分圆形风管的表面,所述内部吸声垫为一层100-200mm厚的玻璃纤维棉或巴斯夫棉,中间阻尼垫为一层1-10mm厚的阻尼胶皮,外部防护吸声垫为一层50-100mm厚的玻璃纤维棉或巴斯夫棉,所述外部防护吸声垫的外面具有一层彩钢板。
所述微孔岩消声器包括56-112个所述微孔岩消声体单元,整体的高×宽×长尺寸为 3000mm~4000mm×4000mm~7000mm×3600mm,间距为450mm~500mm,微孔岩板的厚为5mm~50mm。
每个所述微孔岩消声体单元包括一组微孔岩金属边框,每组所述微孔岩金属边框包括四对互相垂直的双层结构,相邻的两块所述微孔岩板分别插入到所述互相垂直的双层结构内,用胶粘固定。
每块所述吸隔声微孔岩板和透明隔声板的长为1960~3960mm,宽为400~500mm,厚为 10-30mm,所述空腔的厚为20-100mm。
所述隔声罩包括电机进风口消声器和电机出风口消声器,所述电机进风口消声器位于所述前侧面上远离隔声门一侧的外部对应所述电机的进风口,所述电机出风口消声器位于所述顶面上对应所述电机的出风口,所述消声器为所述微孔岩消声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风机综合降噪系统,风机本体的噪声治理采用可拆卸轻质柔性降噪系统包裹,仅在内部设置了两个吸声垫和隔声垫,保证吸隔声效果,大部分采用了随型的可拆卸降噪夹克,随型包裹风机本体,密封性好,实现有效的降噪功能,降噪模块之间粘扣连接,便于电机的检修时拆卸方便。管道声学包扎系统,采用内部和外部吸声垫中间间隔内部和外部隔声垫的形式,而且每个垫都采用非金属柔性材料层而且分多层设置,这样既能多次、反复的吸收和阻隔噪声,逐渐削弱噪声,又能使得每个层的厚度适中,铺设时平整服帖,密封性好,降噪效果更好。外护层保护里面的吸隔声垫免受环境如雨水、磕碰的影响。同时在风道的进风口设置了由侧面的四块微孔岩板和前后的导流板围成的微孔岩消声单元呈多排、多列间隔分布而成的消声器,可有效的降低风道源头处的噪声,每个微孔岩消声体构成一个空腔单元体,由于微孔岩板本身为微孔结构,面密度较高,因此吸声系数明显提高,噪声在接触微孔岩消声器表面时,其声音先透射到微孔岩板的微孔内,通过微孔结构的不规则排布,声音在微孔结构内来回反射和摩擦,使一部分声能转化成热能消失掉了,另一部分声能进入玻璃丝棉等吸声材料中,使另一部分声能得到有效吸收,起到更好的降噪效果,同时,微孔岩消声器为非金属结构,而且选材为自然砂粒和硅基聚合剂,取材广泛,材料环保,抗腐蚀,而且不存在金属消声体易生锈从而堵塞筛孔的现象,不会出现灰尘堵塞孔眼的现象,若内部填充玻璃丝棉,也不会从孔眼轻易飞出来。微孔岩消声器与风道本体的管道声学包扎系统共同作用,降低风道的噪声。电机的噪声治理采用封闭的隔声罩,一个侧面利用与电机相连的风机本体外部的可拆卸降噪系统,原地取材,充分利用已有的结构,节省原料。另外三个侧面采用双层微孔岩吸隔声板,由面板和背板两层微孔岩板夹中间的空腔组成,微孔岩面板的无数微孔吸收和转化一部分声能,空腔再吸收和反射一部分声能,最后微孔岩背板吸收和转化一部分声能,层层设防从而将电机的噪声一步步的降低。顶面采用金属屏体吸音板,一方面结构坚固,隔音而且防撞击和防水,另一方面与其它四个侧面组合在一起且底部与电机平台连接构成封闭的降噪结构单元起吸隔因作用,有效降低电机噪音。综上,上述一种风机综合降噪系统分块治理,因地制宜,综合降噪效果显著,为工作人员提供一个更好的工作环境,保护其身心健康,以便更有效率的工作。
使用厚度为50-200mm的玻璃纤维棉作为内部吸声垫和夹芯内层的吸声层,厚度为1-10mm的阻尼胶皮作为内部隔声垫和夹芯内层的阻尼层,厚度为10-100mm的橡塑海绵作为夹芯内层的隔声层,可以使可拆卸降噪系统达到最优降噪效果,将风机本体的噪声下降至85 分贝以下,达到降噪要求。
脱蜡布面作为内衬,铁氟龙布面作为面层,面层的铁氟龙布可以根据具体降噪环境要求而改变表面的图案和颜色。而且在这些布上可容易地设置面层粘扣和侧面粘扣,提高可拆卸降噪夹克的密封性,又可拆卸方便。
矩形风管被完全包扎,以最大程度降低风道噪声。内外吸声垫采用至少一层50-200mm 厚的玻璃纤维棉或巴斯夫棉叠加而成,吸声效果好,内外隔声垫采用至少一层阻尼胶皮,材料的厚度仅为1-10mm,薄而且隔音效果好。彩钢板材质硬而且与风机的外壳颜色相近,防护效果好而且美观。
在阻尼胶皮外喷涂一层防水阻尼胶皮,进一步增加整体的降噪效果。
不影响整体降噪效果的前提下,圆形风管可以根据情况部分包扎,甚至不包扎。
如此设置的微孔岩消声器使风机进风口的噪声下降15-35分贝。
电机进风口消声器和排风消声器有效降低噪音,同时保证风机的安全运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的一种风机综合降噪系统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施例的可拆卸轻质柔性降噪系统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施例的可拆卸轻质柔性降噪垫的连接示意图;
图4为降噪模块的侧面粘扣的示意图;
图5为矩形风管外包扎的复合降噪结构的一种实例的示意图;
图6为矩形风管外焊接的固定挂钉和外护支架的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7为本实施例的微孔岩消声器的示意图;
图8为微孔岩板金属边框的细节示意图;
图9为本实施例的隔声罩的示意图;
图10为组成隔声罩的单个微孔岩板的示意图;
图11为安装金属边框的双层微孔岩板的示意图;
图12为左侧面的双层微孔岩吸隔声板的侧面剖视局部示意图。
附图标号:1-轴流风机本体;2-风道;3-电机;4-进风风道;5-出风风道;6-进风口;7- 可拆卸轻质柔性降噪系统;8-管道声学包扎系统;9-微孔岩消声器;10-隔声罩;11-第一降噪模块;12-第二降噪模块;13-外包裹层;14-夹芯内层;15-铁氟龙布面;16-脱蜡布面;17-面层粘扣;18-侧面粘扣;19-魔术贴毛面;20-魔术贴勾面;21-内部吸音垫;22-内部隔音层; 23-A层可拆卸降噪垫;24-A层玻璃纤维棉;25-B层玻璃纤维棉;26-A层阻尼胶皮;27-防水阻尼胶皮;28-C层玻璃纤维棉;29-B层阻尼胶皮;30-彩钢板;31-固定挂钉;32-外护支架;33-支腿;34-外护固定杆;35-微孔岩消声体单元;36-微孔岩板;37-前导流板;38-后导流板; 39-支撑架;40-微孔岩金属边框;41-螺母和螺栓;42-前支撑板;43-双层微孔岩吸隔声板; 44-金属屏体;45-微孔岩吸隔声板;46-透明隔声板;47-面板;48-背板;49-凹凸型结构;50- 弓形金属框架;51-固定槽;52-空腔;53-解耦装置;54-减震垫;55-直角钢立柱;56-H型钢立柱;57-前侧面;58-左侧面;59-右侧面;60-顶面;61-吸音板;62-电机进风口消声器;63- 电机出风口消声器;64-隔声门;65-密封胶条;66-B层可拆卸降噪垫;67-外护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解释。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风机主要包括轴流风机本体1,风道2和电机3。所述风道 2包括进风风道4和出风风道5,图示的均为矩形风管,另外出风风道5还包括一段圆形风管 (未示出),治理前风道2的噪声为118分贝,风道2的入口为进风风道4的进风口6。轴流风机本体1的上方与进风风道4连接,右侧与出风风道5连接,左侧与电机3连接。电机3 的前部和上部分别具有电机进风口和电机出风口。治理前轴流风机本体1的噪声为111分贝,电机3的噪声为105分贝。
如图1所示,针对上述风机,本实施例的一种风机综合降噪系统包括可拆卸轻质柔性降噪系统7、管道声学包扎系统8、微孔岩消声器9以及隔声罩10,分别治理轴流风机本体1、风道2、进风风道4的进风口6和电机3的噪声。
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可拆卸轻质柔性降噪系统7随型包裹在所述轴流风机本体1的外壳上。由内向向外依次为内部吸音垫21、内部隔音垫22、A层可拆卸降噪垫23、B层可拆卸降噪垫66、外护层67。具体组成为:一层50mm厚48kg/m3玻璃纤维棉+一层2mm阻尼胶皮+由铁氟龙布面和脱蜡布面缝制的一层外包裹层+一层100mm厚48kg/m3玻璃纤维棉+一层 20mm厚B1级橡塑海绵+一层3mm阻尼胶皮+由铁氟龙布面和脱蜡布面缝制的一层外包裹层 +一层50mm厚48kg/m3玻璃纤维棉+一层20mm厚B1级橡塑海绵+一层2mm阻尼胶皮+一层 0.8mm厚的彩钢板。上述组成的可拆卸轻质柔性降噪系统7可将轴流风机本体1的噪声降低至85分贝以下。
安装时,需要在轴流风机本体1的外表面焊接固定挂钉31和外护层支架32,具体结构及位置和连接关系与下文众矩形风管外的固定挂钉31和外护层支架32的类似,此处不赘述。内层吸音垫21和内层隔音垫22的每一层的材料都需要穿过所述固定挂钉31进行铺设,并用固定锁片(未示出)固定。外护层支架32防止外护层67紧密贴近内部的可拆卸降噪垫。
为了说明可拆卸降噪垫的组成及可拆卸连接方式,仅以两块降噪模块为例说明。如图3 和图4所示,组成可拆卸降噪垫的第一降噪模块11和第二降噪模块12的外包裹层13由一个面为铁氟龙布面15和五个面的脱蜡布面16缝制而成的长方体结构。外包裹层13的形状根据需要设置。第一和第二降噪模块11,12相互连接时,相互的接触的侧面和朝向轴流风机本体1的里面和均为脱蜡布面16,朝外的面为铁氟龙布面15,作为面层。粘扣包括面层粘扣17和侧面粘扣18,均包括可粘在一起的魔术贴毛面19和魔术贴勾面20,其中面层粘扣 17位于相互连接的第一降噪模块11和第二降噪模块12上的铁氟龙布面15的相接部分,且在所述面层粘扣17的魔术贴勾面20的外面缝制有铁氟龙布盖。侧面粘扣18的魔术贴毛面 19位于第一降噪模块11与第二降噪模块12接触的脱蜡布面16的周边,魔术贴勾面20位于第二降噪模块12与第一降噪模块11接触的脱蜡布面16的周边。第一和第二降噪模块11,12 相互连接或拆卸时,只需粘结或断开面层粘扣17和侧面粘扣18的魔术贴毛面19和魔术贴勾面20即可。
在外包裹层13的内部填充有夹芯内层14,所示夹芯内层14由吸声层、隔声层及阻尼层相互叠加而成,形状适应外包裹层13以填满所述外包裹层13的内部。每种层可以有多个,且层数不限,每层的厚度以及每层之间的顺序也可根据实际需要调节。所述内层吸音垫21包括至少一层非金属柔性的吸声层,所述内层隔音垫22包括至少一层非金属柔性的隔声层。上述吸声层可选用玻璃纤维棉、密胺树脂发泡、岩棉、矿渣棉的一种;隔声层可选用橡塑海绵,阻尼胶皮,橡胶垫的一种;阻尼层可选用阻尼胶皮,聚氨酯发泡板,橡胶垫,橡胶块的一种。
如图5所示,全部包扎在进风风道4和出风风道5的矩形风管的外表面的管道声学包扎系统8具体组成为:由内而外依次为100mm厚的48kg/m3的A层玻璃纤维棉24+50mm厚的48kg/m3的B层玻璃纤维棉25+2mm厚的A层阻尼胶皮26+一层2mm厚的防水阻尼胶皮27+100mm厚的48kg/m3的C层玻璃纤维棉28+2mm厚的B层阻尼胶皮29+一层0.6mm厚的彩钢板30。
上述管道声学包扎系统8中,作为内部吸声垫和外部吸声垫的玻璃纤维棉可以选用巴斯夫棉,每层厚度范围为50-200mm,作为内部隔声垫和外部隔声垫的每层阻尼胶皮的厚度范围为1-10mm,防水阻尼是喷涂在内层的阻尼胶皮的外层。
如图6所示,所述管道声学包扎系统8的每一层材料都需要穿过在矩形风管外面垂直焊接的固定挂钉31进行铺设,且同一层相邻的材料之间错缝搭接,不同层的材料错缝处理,每一层铺设完全以后都采用固定锁片(未示出)套在所述固定挂钉上31上固定每一层。所述固定挂钉31间隔有序的排列在矩形风管的全部外表面上,图6仅以一个外表面为例,所述固定挂钉31的直径φ3,长度220mm,间距350mm。
如图6所示,在风管2的外表面还焊接有外护支架32,用于固定外护层——彩钢板30。每个外护支架32包括3-15个支腿33和一个外护固定杆34。所有支腿33的大小和尺寸相同,一端垂直焊接在风管2的表面另一端焊接在外护固定杆34上。支腿33长度为300mm,两个支腿33水平距离小于780mm,垂直距离550mm-2500mm,支腿与轮廓线最短距离 150mm-350mm。外护固定杆34的长度略小于风道2的轮廓线距离。
另外,圆形风管的外面也可包扎所述管道保证系统8,具体的一种实例为:一层50mm 厚32kg/m3玻璃纤维棉+一层2mm厚阻尼胶皮+一层100mm厚32kg/m3玻璃纤维棉+0.6mm厚彩钢板。同一层玻璃纤维棉和阻尼胶皮错缝搭接,不用层的玻璃纤维棉接口部位进行至少 150mm的错缝处理,各层之间采用锁片固定。
实际情况中一次风机中安装的微孔岩消声器包括56个所述微孔岩消声体单元,送风机中安装的微孔岩消声器包括112个所述微孔岩消声体单元,分别呈7排、8列和8排、14列分布在所述进风口处,整体尺寸分别为3000mm×4000mm×3600mm和4000mm×7000mm×3600mm,消声体单元之间的间距为450mm,微孔岩板的厚度为20mm。而图7中的一种微孔岩消声器9用于示出具体微孔岩消声体单元35的结构和排布方式,而微孔岩消声体单元 35的数量仅以示例的方式示出。微孔岩消声体单元35呈多排、多列间隔分布在支撑架39上,每个微孔岩消声体单元35为由侧面的四块微孔岩板36以及前导流板37和后导流板38围成的空心长方体结构。每块微孔岩板36的孔径的范围为0.1-0.8mm,沿支撑架39前后方向的长度为3600mm,沿支撑架39左右方向的长度为365mm,前导流板37和后导流板38均为凸面设计。放置时,前导流板37作为“阻力面”面向风,微孔岩板36作为侧面其长度方向与风流动方向相同。上述微孔岩消声器9有效降低源头—进风口6处的噪声,与管道声学包扎系统8共同作用,将所述风道2的噪声降到85分贝以下。
如图7所示,每个微孔岩消声体单元35还包括一组微孔岩金属边框40,每组所述微孔岩金属边框40分别位于微孔岩板36相互连接的位置。如图8所示,每组所述微孔岩金属边框40为互相垂直的双层结构,相邻的两块微孔岩板36的边缘分别插入到互相垂直的一对双层结构内,并用胶粘固定,使得微孔岩消声体单元35的连接更加坚固。微孔岩金属边框40的材质可优选铝合金。
为了增加消声器的消声效果,在微孔岩消声体单元35内部的空腔中可填充有玻璃纤维棉,不填充也能达到满足要求的消声能力。
所述消声器还包括螺母和螺栓41,固定所述前导流板37与所述支撑架的前支撑板42,以及后导流板38与所述支撑架的后支撑板(未示出)。
如图9所示,罩在电机3上的隔声罩10由前侧面57、左侧面58和右侧面59的双层微孔岩吸隔声板43及顶面60的金属屏体44组合而成,左侧面58和右侧面59与轴流风机本体 1的可拆卸柔性降噪系统7(未示出)连接,可拆卸柔性降噪系统7的具体结构可参见上文的描述,底部与电机平台固定连接,构成全封闭的结构。
如图9-12所示,双层微孔岩吸隔声板43包括面板47和背板48,面板47和背板48由五块微孔岩吸隔声板45和中间穿插的一块透明隔声板46例如夹胶玻璃板通过凹凸型结构49相互契合组装形成,相互接触的水平面上具有减震垫54,起到缓冲和密封作用。面板47和背板48的顶部和底部分别位于弓形金属框架50上间隔分布的固定槽51内组装形成面板47和背板48以及二者之间的吸隔声空腔52。微孔岩吸隔声板45和透明隔声板46的正面和背面均为平板,长为1960mm,宽为400mm,厚为20mm,空腔52的厚为50mm。
如图9和图12所示,三个侧面之间通过异型钢立柱组装在一起,所述异型钢立柱包括4 根同样规格的直角钢立柱55和3根同样规格的H型钢立柱56,直角钢立柱55分别位于所述隔声罩10的四角,H型钢立柱56分别位于左侧面58和右侧面59的两个侧面中间以及前侧面57的旁边,将双层微孔岩吸隔声板43分开为两部分。所述异型钢立柱的底部通过膨胀螺栓及脚注板安装孔与电机平台固定。安装时,双层微孔岩吸隔声板43的两侧分别自上而下插入直角钢立柱55和H型钢立柱56中固定,在面板47和背板48与直角钢立柱55和H型钢立柱56接触的面上用密封胶条65密封。最底部的微孔岩吸隔声板45与电机平台之间具有解耦装置53。
所述金属屏体44由五块吸音板61通过侧面的凹凸型结构拼装形成,每个吸音板61由若干层的吸隔声层和金属刚性支撑层构成,一种具体的结构形式为:一层1.5mm厚镀锌板+一层48kg/m3玻璃纤维棉+一层无碱憎水玻璃丝布+一层1.2mm厚镀锌板折成骨架+一层1.0mm 镀铝锌钢孔板。
另外,在所述隔声罩10的前面对应所述电机的进风口的位置和顶面对应所述电机的出风口的位置分别具有电机进风口消声器62和电机出风口消声器63。具体尺寸分别为:3012mm ×3970mm×3600mm和4010mm×7040mm×3600mm,微孔岩消声体单元之间的间距为450mm,每块微孔岩板的厚度为20mm。
在所述隔声罩10位于前侧面上的右下方具有隔声门64,两侧分别位于所述直角钢立柱 55和H型钢立柱56内固定,隔声门64用于设备检修时使用。
整个隔声罩10的累积漏空面积控制在适当范围内,保证整个隔声罩10具有较大的隔声量。上述隔声罩10的整体降噪量不小于15dB。
上述实施例中的一种风机综合降噪系统的安装和施工步骤如下:
1、可拆轻质柔性降噪系统:
第一步:根据现场对电机本体的整体测量,确定具体尺寸,缝制外包裹层和裁剪夹芯内层,然后将夹芯内层逐层放入外包裹层中,并将外包裹层封口,最后在相互连接的两块降噪模块相接触的侧面上分别缝制侧面粘扣,在面层的相接部分缝制面层粘扣,分别制成A层可拆降噪垫和B层可拆降噪垫。
第二步:在电机本体的外表面焊接固定挂钉,固定挂钉长度大于280mm,两个固定挂钉距离小接于350mm。
第三步:在电机本体的外表面焊接外护层支架,外护层支架应该焊接牢固并保持相对水平。
第四步:安装内层吸音垫,选用50mm厚的48kg/m3玻璃纤维棉,相邻玻璃纤维棉接触面应无缝隙接触,用固定锁片穿过固定挂钉将玻璃纤维棉通用板材固定,如铺设超过两层玻璃丝棉,每层玻璃丝棉错缝安装,错缝距离大于150mm。
第五步:安装内层隔音垫,选用2mm厚的阻尼胶皮,相邻阻尼胶皮应搭接安装,搭接距离超过100mm。并用固定圆片穿过固定挂钉将阻尼胶皮固定。阻尼胶皮应将内层吸音垫严密覆盖,并保持阻尼胶皮平整。如阻尼胶皮内部有空隙应用吸音材料填实。
第六步:安装A层可拆降噪垫,每一块A层可拆降噪模块用侧面粘扣和面层粘扣密封连接,铺设在所述内层隔音垫的外面。
第七步:安装B层可拆降噪垫,每一块B层可拆降噪模块由侧面粘扣和面层粘扣密封连接,铺设在所述A层可拆降噪垫的外面。
第八步:安装外护层,外护层选用厚度为0.8mm厚彩钢瓦楞板,彩钢瓦楞板通过自攻钉安装到外护层支架上,形成轴流风机本体的可拆卸轻质柔性降噪系统。
2、管道声学包扎系统:
以矩形风管安装和施工为例说明:
第一步,焊接固定挂钉,将固定挂钉安放到矩形风道的焊接点,与矩形风道表面保持垂直,并点焊固定;
第二步,焊接外护支架,按照要求位置,焊接支腿和支架固定杆。
第三步,铺设内部吸声垫的A层和B层玻璃纤维棉,将A层玻璃丝棉通用板材按照箭头方向通过固定挂钉安放到矩形风管表面,所有固定挂钉需穿过A层玻璃丝棉,相邻玻璃纤维棉接触面应无缝隙接触,安装固定圆片,将固定圆片穿过固定挂钉将A层玻璃纤维棉固定,按照同样的方法安装B层玻璃纤维棉;
第四步,铺设中间阻尼层的A层阻尼胶皮和一层防水阻尼胶皮,相邻A层阻尼胶皮错缝搭接且穿过所有固定挂钉,然后在所述A层阻尼胶皮外表面喷涂一层防水阻尼胶皮;
第五步,铺设外部防护吸声垫的C、D层玻璃纤维棉,按照铺设A、B层玻璃纤维棉相同的方法继续铺设;
第六步,铺设B层阻尼胶皮,按照A阻尼交皮相同的方法继续铺设;
第七步,安装外层彩钢板,将瓦楞板调至安装位置,保持瓦楞板水平或垂直,最后用钻尾丝将瓦楞板固定,做成了矩形风管的管道声学包扎系统。
3、微孔岩消声器:
首先做好一个微孔岩消声体单元的侧面四个面的四块微孔岩板,先用挤压成型的微孔岩金属边框固定两侧面和底面的微孔岩板,再胶粘使固定更加牢靠,将玻璃纤维棉填充在三块微孔岩板形成的槽中,再安装固定上面的微孔岩板形成两头开口的长方体结构。然后将前导流板和后导流板冲压成型,四块微孔岩板插入挤压成型的微孔岩金属边框的胶内,前导流板和后导流板与侧面扣接在一起,再用燕尾钉连接,就成了一个微孔岩消声体单元。按上述步骤做好其它的微孔岩消声体单元,通过计算出的特定的间距通过用螺栓和螺母与支撑架连接组装在一起形成微孔岩消声器,用吊车放置到进风道的进风口位置。
安装上述方法分别做成电机进风口消声器和电机出风口消声器。
4、隔声罩:
首先在电机平台的平面上安装直角钢立柱和H型钢立柱,通过膨胀螺栓固定;
然后安装双层微孔岩吸隔声板,将每个侧面的三块微孔岩吸隔声板自上而下进入两侧的直角钢立柱和H型钢立柱内固定,微孔岩吸隔声板之间下上接触的凹凸型结构的水平面之间应安装密封胶条,最底部的微孔岩吸隔声板与电机平台之间应安装解耦装置;
隔声窗安装,接着在透明隔声板下部的微孔岩吸隔声板模块安装完毕后,将透明隔声板自上而下放入指定位置,通过直角钢立柱和H钢立柱结构固定,并接着放两块微孔岩板,这样基本就形成了前侧面、左侧面和右侧面的三个侧面的双层微孔岩吸隔声板;
隔声门安装,隔声门两侧的直角钢立柱和H钢立柱安装完毕后,将隔声门放置到前侧面的右下侧,通过异型钢立柱结构固定;
安装电机进风消音器,在位于前侧面的双层微孔岩吸隔声板上对应电机的进风口的位置处安装电机进风消音器;
安装顶面的金属屏体,在隔声罩的三个侧面安装完之后,将金属屏体放到顶部盖在三个侧面以及与电机相连的轴流风机本体外的可拆卸柔性降噪系统表面上形成封闭的隔声罩;
安装包边及密封胶条,使得隔声罩的密封性更好。
施工周期需要生产周期7天。
安装后效果:上述风机综合降噪系统全部安装完之后,风机设备正常运行时,离设备1 米附近检测,风机周边噪声控制在85分贝以内(环境噪声低于100分贝时)。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例如等,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9)

1.一种风机综合降噪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可拆卸轻质柔性降噪系统、管道声学包扎系统、微孔岩消声器以及隔声罩,
所述可拆卸轻质柔性降噪系统由内向外依次为内层吸音垫、内层隔音垫、可拆卸轻质柔性降噪垫和外护层,覆盖在风机本体的外表面上,所述内层吸音垫包括至少一层非金属柔性的吸声层,所述内层隔音垫包括至少一层非金属柔性的隔声层,所述可拆卸轻质柔性降噪垫包括至少一层可拆卸降噪夹克,每层所述可拆卸降噪夹克由若干块降噪模块相互连接而成,每块所述降噪模块包括一层外包裹层和内部的夹芯内层,所述外包裹层的表面具有与其它所述降噪模块连接的粘扣,所述夹芯内层由若干层非金属柔性的吸声层、隔声层及阻尼层相互叠加而成;
所述管道声学包扎系统由内向外分别包括内部吸声垫、内部隔声垫、外部吸声垫、外部隔声垫以及外护层叠加,完全或部分包扎在风机的进风风道和出风风道的外表面,每个垫都由至少一层的非金属柔性材料层叠加而成;
所述微孔岩消声器由若干个呈多排、多列间隔分布在支撑架上的微孔岩消声体单元组成,所述微孔岩消声体单元为由侧面的四块微孔岩板、前导流板和后导流板围成的空心长方体结构,所述支撑架位于进风风道的进风口,所述微孔岩板的孔径范围为0.1-0.8mm;
所述隔声罩为由相互连接的前侧面、左侧面、右侧面的双层微孔岩吸隔声板及顶面的金属屏体组合而成,罩在电机的外围,底部与电机平台固定连接,后侧为风机本体的所述可拆卸轻质柔性降噪系统,四个侧面与所述顶面连接构成封闭的降噪结构,所述双层微孔岩吸隔声板包括面板、背板和位于所述面板和背板之间的空腔,所述面板和背板的正面和背面均为平板,由若干块吸隔声微孔岩板和至少一块透明隔声板上下拼装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风机综合降噪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层吸音垫为至少一层玻璃纤维棉,每层的厚度为50-150mm,所述内层隔音垫为一层阻尼胶皮,厚度为1-10mm,所述夹芯内层的所述吸声层为至少一层玻璃纤维棉,厚度为50-200mm,所述隔声层为至少一层橡塑海绵,厚度为10-100mm,所述阻尼层为至少一层阻尼胶皮,厚度为1-10mm,所述外包裹层由布缝制而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风机综合降噪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包裹层的一面为铁氟龙布面,其它的面为脱蜡布面,所述降噪模块相互连接时朝外的面层为铁氟龙布面,相互接触的侧面和与所述风机本体接触的里面均为脱蜡布面,所述粘扣包括面层粘扣和侧面粘扣,所述面层粘扣位于相连的两块所述降噪模块的铁氟龙布面的相接部分,所述侧面粘扣位于相连的两块所述降噪模块相接触的两个侧面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风机综合降噪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道声学包扎系统包扎所述进风风道和出风风道的全部的矩形风管的表面,所述内部吸声垫和外部吸声垫为至少一层玻璃纤维棉或巴斯夫棉,每层的厚度为50-200mm,所述内部吸声垫的厚度大于所述外部吸声垫的厚度,所述内部隔声垫和外部隔声垫为至少一层阻尼胶皮,每层的厚度为1-10mm,所述外护层为一层彩钢板,厚度为0.5-1.0mm。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风机综合降噪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部隔声垫由内向外为一层阻尼胶皮叠加一层防水阻尼胶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风机综合降噪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孔岩消声器包括56-112个所述微孔岩消声体单元,整体的高×宽×长尺寸为3000mm~4000mm×4000mm~7000mm×3600mm,间距为300mm~500mm,微孔岩板的厚为5mm~50m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风机综合降噪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微孔岩消声体单元包括一组微孔岩金属边框,每组所述微孔岩金属边框包括四对互相垂直的双层结构,相邻的两块所述微孔岩板分别插入到所述互相垂直的双层结构内,用胶粘固定。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风机综合降噪系统,其特征在于每块所述吸隔声微孔岩板和透明隔声板的长为1960~3960mm,宽为400~500mm,厚为10-30mm,所述空腔的厚为20-100mm。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风机综合降噪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隔声罩包括电机进风口消声器和电机出风口消声器,所述电机进风口消声器位于所述前侧面上远离隔声门一侧的外部对应所述电机的进风口,所述电机出风口消声器位于所述顶面上对应所述电机的出风口,所述消声器为所述微孔岩消声器。
CN201721216301.3U 2017-09-21 2017-09-21 一种风机综合降噪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92252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216301.3U CN207922526U (zh) 2017-09-21 2017-09-21 一种风机综合降噪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216301.3U CN207922526U (zh) 2017-09-21 2017-09-21 一种风机综合降噪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922526U true CN207922526U (zh) 2018-09-28

Family

ID=636125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216301.3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922526U (zh) 2017-09-21 2017-09-21 一种风机综合降噪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92252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503024A (zh) * 2020-11-02 2021-03-16 北京朗新明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南京分公司 一种节能综合降噪的风机管道及改造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503024A (zh) * 2020-11-02 2021-03-16 北京朗新明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南京分公司 一种节能综合降噪的风机管道及改造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RU2524730C1 (ru) Акустическая отделка производственных помещений
CN207609622U (zh) 一种风机本体的可拆卸轻质柔性降噪系统
CN207620166U (zh) 一种便于拆装的建筑隔板
CN207922526U (zh) 一种风机综合降噪系统
CN203757977U (zh) 一种模块式的阻抗、补偿性复合消声器
CN207262692U (zh) 一种风机风道的管道声学包扎系统
CN103267084A (zh) 立体框架式浮筏隔振装置
CN207568947U (zh) 一种风机电机的隔声罩
CN103727075B (zh) 一种模块式的阻抗补偿复合消声器
CN207500202U (zh) 一种风机风道进风口的微孔岩消声器
CN205943451U (zh) 一种m型消声器
CN110468981B (zh) 一种建筑墙体用的高效隔音材料及隔音材料的制备方法
CN205369569U (zh) 一种可重复拆卸组装式大型室内通风隔音罩
CN207865667U (zh) 一种片式微孔岩消声器
CN205399711U (zh) 一种具有保温隔音效果强的蜂窝板
CN213143461U (zh) 一种应用于建筑施工的模块化移动式隔声装置
CN209429313U (zh) 一种房屋建筑工程墙体隔音结构
CN107492369B (zh) 一种微孔岩板系列消声器
CN211229282U (zh) 绿色建筑用室内装饰板
CN202914407U (zh) 一种分流干涉消声的排风降噪装置及铁路道床吹吸清扫作业装置
CN205959607U (zh) 一种用于工业设备或管道异形处的隔声结构件
CN206368454U (zh) 一种厂房用阻燃保温降噪墙
CN214574983U (zh) 一种双层隔音隔热型幕墙
CN109737582A (zh) 复合装甲百叶式通风消声器
CN205857474U (zh) 一种可吸声的节能建筑幕墙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807

Address after: 075400 Hebei Huailai Zhangjiakou County East Garden Town SME incubation base

Patentee after: HEBEI HUIKANG HENGDA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100085, B, building 7, new material building, No. 708 Feng Hui Road, Beijing, Haidian District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TIAN RUN KANG LONG TECH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928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