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136412U - 虎钳 - Google Patents

虎钳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136412U
CN213136412U CN202021858742.5U CN202021858742U CN213136412U CN 213136412 U CN213136412 U CN 213136412U CN 202021858742 U CN202021858742 U CN 202021858742U CN 213136412 U CN213136412 U CN 21313641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ider
claw
jaw
screw
vi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858742.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马永晶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Zhengqi Electromechanical Equipm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Zhengqi Electromechanical Equipm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Zhengqi Electromechanical Equipm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Zhengqi Electromechanical Equipm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858742.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13641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13641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13641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Gripping Jigs, Holding Jigs, And Positioning Jigs (AREA)

Abstract

一种虎钳,在长条状工件的一端或环状工件的一处被定位和固定的状态下,能自动移位以适应长条状工件的另一端或环状工件的另一处/多处的实际位置并固定工件。虎钳包括底座、第一和第二滑块、第一和第二卡爪、能沿第二方向移动的联动部,底座具有限制第一和第二滑块朝第一方向的一侧移动的第一限制部以及限制第一和第二卡爪朝第一方向的另一侧移动的第二限制部,第一卡爪与第一滑块通过第一支点部抵接,使第一卡爪能绕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轴线转动且能接受朝第一方向的另一侧且靠近第二卡爪的方向的力,第二卡爪与第二滑块通过第二支点部抵接,使第二卡爪能绕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二轴线转动且能接受朝第一方向的另一侧且靠近第一卡爪的方向的力。

Description

虎钳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虎钳。
背景技术
虎钳是一种在加工中经常使用的夹具,通常包括底座、以能彼此靠近或远离的方式设置于底座的一对滑块以及与一对滑块一体形成或分体形成的一对卡爪。
在上述虎钳中,有时会采用使一对滑块联动地彼此分离或彼此靠近的联动结构(例如螺杆结构),从而构成自定心虎钳,由此,能提高夹持和松开待加工工件时的操作效率。
不过,在实际中,如图7和图8所示,有时需要利用两台或多台虎钳JW 对长条状工件LW或者环状工件RW进行定位及固定。在这种情况下,若在长条状工件的一端或环状工件的一处被定位和固定的状态下利用上述具有联动结构的自定心虎钳对长条状工件的另一端或环状工件的另一处/多处进行定位和固定,则会构成过定位,以至于难于精确地使虎钳的一对卡爪同时与长条状工件的另一端或环状工件的另一处/多处抵接,常常出现一个卡爪已与长条状工件的另一端或环状工件的另一处/多处抵接而另一个卡爪仍与长条状工件的另一端或环状工件的另一处/多处分开的情况,或是出现两个卡爪的卡合面均只能与工件的另一端(的一个侧面或多个侧面)形成线接触而不是面接触的情况,或是对长条状工件的另一端或环状工件的另一处/ 多处强行固定从而导致工件弹性变形。因此,需要重新对长条状工件的一端或环状工件的一处/多处的定位和固定状态进行调整,严重影响了定位和固定作业的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正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完成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虎钳,在长条状工件的一端或环状工件的一处被定位和固定的状态下,能自动移位以适应长条状工件的另一端或环状工件的另一处/多处的实际位置,并且固定工件。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虎钳,包括:底座;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所述第一滑块和所述第二滑块分别设置于所述底座的第一方向上的一侧,且分别能沿与所述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滑动;第一卡爪和第二卡爪,所述第一卡爪设于所述第一滑块,所述第二卡爪设于第二滑块;以及联动部,所述联动部设置于所述底座,且使所述第一滑块与所述第二滑块联动地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彼此分离或彼此靠近,其中,所述联动部能相对于所述底座沿所述第二方向移动,所述底座具有第一限制部和第二限制部,所述第一限制部限制所述第一滑块和所述第二滑块朝所述第一方向的一侧移动,所述第二限制部限制所述第一卡爪和所述第二卡爪朝所述第一方向的另一侧移动,所述第一卡爪与所述第一滑块通过第一支点部抵接,使得所述第一卡爪能相对于所述第一滑块绕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轴线转动,且能从所述第一滑块接受朝向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另一侧且靠近所述第二卡爪的方向的力,所述第二卡爪与所述第二滑块通过第二支点部抵接,使得所述第二卡爪能相对于所述第二滑块绕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二轴线转动,且能从所述第二滑块接受朝向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另一侧且靠近所述第一卡爪的方向的力。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虎钳,联动部能相对于底座沿第二方向移动,因此,在长条状工件的一端或环状工件的一处被定位和固定的状态下利用虎钳对长条状工件的另一端或环状工件的另一处/多处进行就位和固定时,即使第一卡爪和第二卡爪中的一方先与长条状工件的另一端或环状工件的另一处/ 多处先抵接,也无需调整长条状工件的一端或环状工件的一处的定位和固定状态,能通过联动部沿第二方向的移动使第一卡爪和第二卡爪中的另一方也与长条状工件的另一端或环状工件的另一处/多处抵接;并且,第一卡爪与第一滑块通过第一支点部抵接,使得第一卡爪能相对于第一滑块绕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轴线转动,第二卡爪与第二滑块通过第二支点部抵接,使得第二卡爪能相对于第二滑块绕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二轴线转动,因此,在长条状工件的一端或环状工件的一处被定位和固定的状态下利用虎钳对长条状工件的另一端或环状工件的另一处/多处进行就位和固定时,第一卡爪和第二卡爪能根据与长条状工件的另一端或环状工件的另一处/多处的抵接情况自动地相对于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转动,以实现第一卡爪、第二卡爪各自与长条状工件的另一端或环状工件的另一处/多处的面接触,即能实现自适应调整;并且,底座具有第一限制部和第二限制部,第一限制部限制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朝第一方向的一侧移动,第二限制部限制第一卡爪和第二卡爪朝第一方向的另一侧移动,第一卡爪与第一滑块通过第一支点部抵接,使得第一卡爪能从第一滑块接受朝向第一方向上的另一侧且靠近第二卡爪的方向的力,第二卡爪与第二滑块通过第二支点部抵接,使得第二卡爪能从第二滑块接受朝向第一方向上的另一侧且靠近第一卡爪的方向的力,因此,在第一卡爪和第二卡爪与底座的第二限制部抵接且分别从两侧与长条状工件的另一端或环状工件的另一处/多处抵接之后,通过继续施加使第一卡爪和第二卡爪彼此靠近的力,能通过第一卡爪和第二卡爪经由第一支点部和第二支点部作用于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的反作用力使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在第一方向上与底座的第一限制部抵接,从而使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相对于底座在第一方向、第二方向以及与第一方向、第二方向正交的第三方向上锁定,由此,能利用虎钳的卡爪可靠且稳定地对长条状工件的另一端或环状工件的另一处/多处进行就位和固定。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虎钳中,优选所述第一滑块具有第一滑块倾斜面,所述第一滑块倾斜面以越靠近所述第二卡爪则越靠所述第一方向上的一侧的方式倾斜,所述第一卡爪具有第一卡爪球头部,且与所述第一滑块倾斜面抵接而构成所述第一支点部,和/或,所述第二滑块具有第二滑块倾斜面,所述第二滑块倾斜面以越靠近所述第一卡爪则越靠所述第一方向上的一侧的方式倾斜,所述第二卡爪具有第二卡爪球头部,且与所述第二滑块倾斜面抵接而构成所述第二支点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虎钳,第一滑块具有第一滑块倾斜面,第一滑块倾斜面以越靠近第二卡爪则越靠第一方向上的一侧的方式倾斜,第一卡爪具有第一卡爪球头部,且与第一滑块倾斜面抵接而构成第一支点部,和/或,第二滑块具有第二滑块倾斜面,第二滑块倾斜面以越靠近第一卡爪则越靠第一方向上的一侧的方式倾斜,第二卡爪具有第二卡爪球头部,且与第二滑块倾斜面抵接而构成第二支点部,因此,第一卡爪通过第一卡爪球头部与第一滑块倾斜面的配合能在多个方向上相对于第一滑块转动,第二卡爪通过第二卡爪球头部与第二滑块倾斜面的配合能在多个方向上相对于第二滑块转动,因此,第一卡爪和第二卡爪更容易根据与长条状工件的另一端的抵接情况自动地相对于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转动,能更好地实现自适应调整。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虎钳中,优选所述第一卡爪具有第一卡爪主体和第一支点部构成部件,所述第一卡爪主体能装拆地设置于所述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支点部构成部件能装拆地设置于所述第一卡爪主体,且构成所述第一支点部,和/或,所述第二卡爪具有第二卡爪主体和第二支点部构成部件,所述第二卡爪主体能装拆地设置于所述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支点部构成部件能装拆地设置于所述第二卡爪主体,且构成所述第二支点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虎钳,第一卡爪具有第一卡爪主体和第一支点部构成部件,第一卡爪主体能装拆地设置于第一滑块,第一支点部构成部件能装拆地设置于第一卡爪主体,且构成第一支点部,和/或,第二卡爪具有第二卡爪主体和第二支点部构成部件,第二卡爪主体能装拆地设置于第二滑块,第二支点部构成部件能装拆地设置于第二卡爪主体,且构成第二支点部,因此,在第一卡爪、第二卡爪破损时,仅更换第一卡爪、第二卡爪即可,无需更换整个虎钳,容易节省成本,特别地,在第一支点部构成部件、第二支点部构成部件破损而第一卡爪主体、第二卡爪主体完好时,仅更换第一支点部构成部件、第二支点部构成部件即可,更容易节省成本。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虎钳中,优选所述第一卡爪主体具有供所述第一滑块的所述第一方向上的一侧嵌入的第一收纳腔,所述第一支点部构成部件沿所述第二方向拧入所述第一卡爪主体部的围成所述第一收纳腔的周壁中的靠近所述第二卡爪的壁部,所述第一支点部构成部件的前端突出到所述第一收纳腔内,且设有所述第一卡爪球头部,和/或,所述第二卡爪主体具有供所述第二滑块的所述第一方向上的一侧嵌入的第二收纳腔,所述第二支点部构成部件沿所述第二方向拧入所述第二卡爪主体部的围成所述第二收纳腔的周壁中的靠近所述第一卡爪的壁部,所述第二支点部构成部件的前端突出到所述第二收纳腔内,且设有所述第二卡爪球头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虎钳,第一卡爪主体具有供第一滑块的第一方向上的一侧嵌入的第一收纳腔,第一支点部构成部件沿第二方向拧入第一卡爪主体部的围成第一收纳腔的周壁中的靠近第二卡爪的壁部,第一支点部构成部件的前端突出到第一收纳腔内,且设有第一卡爪球头部,和/或,第二卡爪主体具有供第二滑块的第一方向上的一侧嵌入的第二收纳腔,第二支点部构成部件沿第二方向拧入第二卡爪主体部的围成第二收纳腔的周壁中的靠近第一卡爪的壁部,第二支点部构成部件的前端突出到第二收纳腔内,且设有第二卡爪球头部,因此,能将第一卡爪、第二卡爪稳定地保持于第一滑块、第二滑块,且能方便地调整第一卡爪球头部、第二卡爪球头部相对于第一卡爪主体、第二卡爪主体的位置。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虎钳中,优选在所述第一卡爪主体上设置有第一锁定部件,所述第一锁定部件沿所述第二方向拧入所述第一卡爪主体部的围成所述第一收纳腔的周壁中的远离所述第二卡爪的壁部,并能与所述第一支点部构成部件一起夹持所述第一滑块,和/或,在所述第二卡爪主体上设置有第二锁定部件,所述第二锁定部件沿所述第二方向拧入所述第二卡爪主体部的围成所述第二收纳腔的周壁中的远离所述第一卡爪的壁部,并能与所述第二支点部构成部件一起夹持所述第二滑块。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虎钳,在第一卡爪主体上设置有第一锁定部件,第一锁定部件沿第二方向拧入第一卡爪主体部的围成第一收纳腔的周壁中的远离第二卡爪的壁部,并能与第一支点部构成部件一起夹持第一滑块,和/ 或,在第二卡爪主体上设置有第二锁定部件,第二锁定部件沿第二方向拧入第二卡爪主体部的围成第二收纳腔的周壁中的远离第一卡爪的壁部,并能与第二支点部构成部件一起夹持第二滑块,因此,在第一卡爪、第二卡爪相对于长条状工件的另一端的定位完成之后,能通过第一锁定部件和第二锁定部件方便地维持第一卡爪、第二卡爪相对于长条状工件的另一端的定位状态。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虎钳中,优选所述联动部包括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的螺杆,所述螺杆包括第一螺纹部和第二螺纹部,所述第一螺纹部的螺纹方向与所述第二螺纹部的螺纹方向彼此相反,所述第一螺纹部与所述第一滑块螺合,所述第二螺纹部与所述第二滑块螺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虎钳,联动部包括沿第二方向延伸的螺杆,螺杆包括第一螺纹部和第二螺纹部,第一螺纹部的螺纹方向与第二螺纹部的螺纹方向彼此相反,第一螺纹部与第一滑块螺合,第二螺纹部与第二滑块螺合,因此,能以简单的结构实现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的联动。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虎钳中,优选还包括切换部件和联动部引导机构,所述切换部件能在第一状态与第二状态之间切换,在所述第一状态下,所述切换部件限制所述联动部相对于所述底座沿所述第二方向移动,在所述第二状态下,所述切换部件允许所述联动部相对于所述底座沿所述第二方向移动,所述联动部引导机构沿所述第二方向引导联动部的运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虎钳,还包括切换部件,该切换部件能在第一状态与第二状态之间切换,在第一状态下,切换部件限制联动部相对于底座沿第二方向移动,在第二状态下,切换部件允许联动部相对于底座沿第二方向移动,因此,例如在第一卡爪、第二卡爪具有第一支点部、第二支点部的情况下,通过将切换部件切换为第一状态,并将第一卡爪、第二卡爪更换为现有的卡爪,容易将虎钳作为普通的虎钳使用。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虎钳中,优选所述联动部包括螺杆和固定块,所述螺杆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且包括第一螺纹部、第二螺纹部和中间部,所述第一螺纹部的螺纹方向与所述第二螺纹部的螺纹方向彼此相反,所述第一螺纹部与所述第一滑块螺合,所述第二螺纹部与所述第二滑块螺合,所述中间部将所述第一螺纹部与所述第二螺纹部连接,所述固定块供所述中间部贯穿,使得所述螺杆能绕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的轴线旋转,所述切换部件是沿所述第一方向贯穿所述底座而与所述固定块卡定的螺钉或螺栓。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虎钳中,优选所述底座具有导轨部,所述导轨部沿所述第二方向对所述第一滑块和所述第二滑块进行引导,所述第一滑块具有:以能沿所述第二方向滑动的方式设置于所述导轨部的第一滑块主体;以及从所述第一滑块主体的与所述第一方向及所述第二方向正交的第三方向的两侧突出的第一突出部,所述第二滑块具有:以能沿所述第二方向滑动的方式设置于所述导轨部的第二滑块主体;以及从所述第二滑块主体的所述第三方向的两侧突出的第二突出部,所述导轨部具有所述第一限制部和所述第二限制部,所述第一限制部从所述第一方向的一侧与一对所述第一突出部及一对所述第二突出部重叠,所述第二限制部从所述第一方向的另一侧与所述第一卡爪及所述第二卡爪的所述第三方向的两侧重叠。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虎钳中,优选所述第一卡爪具有第一卡爪倾斜面,所述第一卡爪倾斜面以越靠近所述第二卡爪则越靠所述第一方向上的一侧的方式倾斜,所述第一滑块具有第一滑块球头部,且与所述第一卡爪倾斜面抵接而构成所述第一支点部,和/或,所述第二卡爪具有第二卡爪倾斜面,所述第二卡爪倾斜面以越靠近所述第一卡爪则越靠所述第一方向上的一侧的方式倾斜,所述第二滑块具有第二滑块球头部,且与所述第二卡爪倾斜面抵接而构成所述第二支点部。
(实用新型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在虎钳中,联动部能相对于底座沿第二方向移动,因此,在长条状工件的一端或环状工件的一处被定位和固定的状态下利用虎钳对长条状工件的另一端进行就位和固定时,即使第一卡爪和第二卡爪中的一方先与长条状工件的另一端先抵接,也无需调整长条状工件的一端或环状工件的一处的定位和固定状态,能通过联动部沿第二方向的移动使第一卡爪和第二卡爪中的另一方也与长条状工件的另一端或环状工件的另一处/多处抵接;并且,第一卡爪与第一滑块通过第一支点部抵接,使得第一卡爪能相对于第一滑块绕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轴线转动,第二卡爪与第二滑块通过第二支点部抵接,使得第二卡爪能相对于第二滑块绕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二轴线转动,因此,在长条状工件的一端或环状工件的一处被定位和固定的状态下利用虎钳对长条状工件的另一端或环状工件的另一处/多处进行就位和固定时,第一卡爪和第二卡爪能根据与长条状工件的另一端或环状工件的另一处/多处的抵接情况自动地相对于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转动,以实现第一卡爪、第二卡爪各自与长条状工件的另一端或环状工件的另一处/多处的面接触,即能实现自适应调整;并且,底座具有第一限制部和第二限制部,第一限制部限制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朝第一方向的一侧移动,第二限制部限制第一卡爪和第二卡爪朝第一方向的另一侧移动,第一卡爪与第一滑块通过第一支点部抵接,使得第一卡爪能从第一滑块接受朝向第一方向上的另一侧且靠近第二卡爪的方向的力,第二卡爪与第二滑块通过第二支点部抵接,使得第二卡爪能从第二滑块接受朝向第一方向上的另一侧且靠近第一卡爪的方向的力,因此,在第一卡爪和第二卡爪与底座的第二限制部抵接且分别从两侧与长条状工件的另一端抵接之后,通过继续施加使第一卡爪和第二卡爪彼此靠近的力,能通过第一卡爪和第二卡爪经由第一支点部和第二支点部作用于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的反作用力使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在第一方向上与底座的第一限制部抵接,从而使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相对于底座在第一方向、第二方向以及与第一方向、第二方向正交的第三方向上锁定,由此,能利用虎钳的卡爪可靠且稳定地对长条状工件的另一端或环状工件的另一处/多处进行就位和固定。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虎钳的立体图。
图2是示意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虎钳的主视图。
图3是示意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虎钳的侧视图。
图4是示意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虎钳的俯视图。
图5是示意表示沿图3中的A-A线剖切的剖视图。
图6是示意表示沿图4中的B-B线剖切的剖视图。
图7是示意表示利用多个虎钳对长条状工件进行定位和固定的情况的俯视图。
图8是示意表示利用多个虎钳对环状工件进行定位和固定的情况的俯视图。
(符号说明)
1虎钳
10底座
10a第一限制部
10b第二限制部
10c导轨部
11第一支点部
12第一滑块
12a第一滑块倾斜面
12b第一滑块主体
12c第一突出部
13第二支点部
14第二滑块
14a第二滑块倾斜面
14b第二滑块主体
14c第二突出部
16第一卡爪
16a第一卡爪球头部
16b第一卡爪主体
16ba第一收纳腔
16bb第一锁定部件
16c第一支点部构成部件
18第二卡爪
18a第二卡爪球头部
18b第二卡爪主体
18ba第二收纳腔
18bb第二锁定部件
18c第二支点部构成部件
20联动部
20a螺杆
20b固定块
20aa第一螺纹部
20ab第二螺纹部
20ac中间部
22切换部件
23联动部引导机构
L轴线
W长条状工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图1至图6,以对长条状工件进行定位和固定的情况为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进行说明。
此处,为方便说明,将相互正交的三个方向设为X方向、Y方向和Z 方向,且将X方向的一侧设为X1,将X方向的另一侧设为X2,将Y方向的一侧设为Y1,将Y方向的另一侧设为Y2,将Z方向的一侧设为Z1,将Z方向的另一侧设为Z2。并且,X方向相当于本实用新型中的第二方向,Y方向相当于本实用新型中的第三方向,Z方向相当于本实用新型中的第一方向,实际使用时通常为上下方向,Z1方向相当于第一方向上的一侧,Z2方向相当于第一方向上的另一侧。
图1为示意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虎钳1的立体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虎钳1包括:底座10;第一滑块12和第二滑块14,上述第一滑块12和上述第二滑块14分别设置于底座10的Z1方向侧,且分别能沿X方向滑动;第一卡爪16和第二卡爪18,上述第一卡爪16设于上述第一滑块12,上述第二卡爪18设于第二滑块14;以及联动部20,上述联动部20设置于底座10,且使第一滑块12与第二滑块14联动地在X方向上彼此分离或彼此靠近。
本实用新型的虎钳1的联动部20能相对于底座10沿X方向移动,因此,在沿图中的Y方向延伸的长条状工件W(参照图2)的一端被定位和固定的状态下利用虎钳1对长条状工件W的另一端进行就位和固定时,即使本实用新型的虎钳的第一卡爪16和第二卡爪18中的一方先与长条状工件W的另一端(例如一个侧面)先抵接,也无需调整长条状工件W的一端的定位和固定状态,能通过联动部20沿第二方向的移动使第一卡爪16 和第二卡爪18中的另一方也与长条状工件W的另一端(例如与上述一个侧面平行的相反侧的另一个侧面)抵接。
图2为从Y1方向侧观察的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虎钳的主视图。如图 2所示,第一卡爪16和第二卡爪18彼此相对地支承于底座10的上方。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虎钳1的侧视图。如图3所示,底座10 设置有第一限制部10a和第二限制部10b,上述第一限制部10a限制第一滑块12和第二滑块14朝Z1方向侧移动,上述第二限制部10b限制第一卡爪 16和第二卡爪18朝Z2方向侧移动。
此外,底座10具有导轨部10c,上述导轨部10c沿X方向对第一滑块 12和第二滑块14进行引导。第一滑块12具有:以能沿X方向滑动的方式设置于导轨部10c的第一滑块主体12b;以及从第一滑块主体12b的Y方向的两侧突出的第一突出部12c。同样地,第二滑块14具有:以能沿X方向滑动的方式设置于导轨部10c的第二滑块主体14b(参照图6);以及从第二滑块主体14b的第三方向的两侧突出的第二突出部14c(参照图6)。上述导轨部10c具有第一限制部10a和第二限制部10b,上述第一限制部10a从Z1方向侧与一对第一突出部12c及一对第二突出部14c重叠(在非工作状态下,第一限制部10a和第一突出部12c、第二突出部14c在Z方向上稍许空开间隙),上述第二限制部10b从Z2方向侧与第一卡爪16和第二卡爪18的Y方向的两侧重叠。并且,第一突出部12c及第二突出部14c 与底座10的导轨部10c卡合,限制第一滑块12和第二滑块14相对于底座 10在Y方向上运动,从而使第一滑块12和第二滑块14能够沿着导轨部10c 在X方向上滑动。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虎钳1的俯视图,图5为沿图3中的A-A 线剖切的剖视图。如图4所示,上述联动部20包括螺杆(有时也称作丝杆) 20a和固定块(有时也称作枕块)20b。如图5所示,上述螺杆20a沿X方向延伸,且包括第一螺纹部20aa、第二螺纹部20ab和中间部20ac。第一螺纹部20aa的螺纹方向与第二螺纹部20ab的螺纹方向彼此相反,上述第一螺纹部20aa与第一滑块12螺合,上述第二螺纹部20ab与第二滑块14螺合,上述中间部20ac将第一螺纹部20aa与第二螺纹部20ab连接。上述固定块20b供上述中间部20ac贯穿,使得上述螺杆20a能绕沿X方向延伸的轴线L旋转。
图6为沿图4中的B-B线剖切的剖视图。如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虎钳1还包括切换部件22,上述切换部件22是沿X方向贯穿底座10而与固定块20b卡定的螺钉或螺栓(在图示的例子中,在底座10上设置有螺纹孔,切换部件22被拧入该螺纹孔,通过使切换部件22的头部从该螺纹孔突出,能顶住固定块20b)。并且,上述切换部件22能使虎钳 1在第一状态与第二状态之间切换,在第一状态下,切换部件22限制联动部20相对于底座10沿X方向移动,此时虎钳1成为自定心虎钳,在第二状态下,切换部件22允许联动部20相对于底座10沿X方向移动(能朝向 X1方向和X2方向这两个方向移动),此时虎钳1处于自适应状态,能自动校正中心。并且,如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虎钳1还包括联动部引导机构23,该联动部引导机构23沿X方向引导联动部20的运动(在图示的例子中,在底座10上设置有沿Y方向分开且X方向较长的两个长孔,在两个长孔中分别插入有被拧入固定框20b的螺钉,由此,通过两个螺钉沿X方向引导联动部20运动)。
如图5所示,第一滑块12具有第一滑块倾斜面12a,上述第一滑块倾斜面12a以越靠近第二卡爪18(图中的X1方向侧)则越靠Z1方向侧的方式倾斜(在图示的例子中,第一滑块12具有朝向X2方向侧开口的燕尾槽,该燕尾槽的内表面中的上侧的面构成上述第一滑块倾斜面12a,但并不局限于此,也可在朝向X2方向侧突出的突出部上形成上述第一滑块倾斜面12a),上述第一卡爪16具有第一卡爪球头部16a,第一卡爪球头部16a与第一滑块倾斜面12a抵接而构成第一支点部11。同样地,第二滑块14具有第二滑块倾斜面14a,上述第二滑块倾斜面14a以越靠近第一卡爪16(图中的X2方向侧)则越靠Z1方向侧的方式倾斜(在图示的例子中,第二滑块14具有朝向X1方向侧开口的燕尾槽,该燕尾槽的内表面中的上侧的面构成上述第二滑块倾斜面14a,但并不局限于此,也可在朝向X1方向侧突出的突出部上形成上述第二滑块倾斜面14a),上述第二卡爪18具有第二卡爪球头部18a,第二卡爪球头部18a与第二滑块倾斜面14a抵接而构成第二支点部13。
此外,如图5所示,第一卡爪16具有第一卡爪主体16b和第一支点部构成部件16c,第一卡爪主体16b能装拆地设置于第一滑块12,第一支点部构成部件16c能装拆地设置于第一卡爪主体16b,且构成第一支点部11。同样地,第二卡爪18具有第二卡爪主体18b和第二支点部构成部件18c,第二卡爪主体18b能装拆地设置于第二滑块14,第二支点部构成部件18c能装拆地设置于第二卡爪主体18b,且构成第二支点部13。
此外,如图5所示,第一卡爪主体16b具有供第一滑块12的Z1方向侧嵌入的第一收纳腔16ba,第一支点部构成部件16c沿X方向拧入第一卡爪主体部16b的围成第一收纳腔16ba的周壁中的靠近第二卡爪18的壁部 (图中的X1方向侧的壁部),第一支点部构成部件16c的前端突出到第一收纳腔16ba内,且设有第一卡爪球头部16a。同样地,第二卡爪主体18b 具有供第二滑块14的Z1方向侧嵌入的第二收纳腔18ba,第二支点部构成部件18c沿X方向拧入第二卡爪主体部18b的围成第二收纳腔18ba的周壁中的靠近第一卡爪16的壁部(图中的X2方向侧的壁部),第二支点部构成部件18c的前端突出到第二收纳腔18ba内,且设有第二卡爪球头部18a。
此外,如图5所示,在第一卡爪主体16b上还设置有第一锁定部件16bb,上述第一锁定部件16bb沿X方向拧入第一卡爪主体部16b的围成第一收纳腔16ba的周壁中的远离第二卡爪18的壁部(图中的X2方向侧的壁部),并能与第一支点部构成部件16c一起夹持第一滑块12(在图示的例子中,第一锁定部件16bb与第一支点部构成部件16c同轴设置,在第一滑块12 上设置有朝向X2方向侧突出的第一销状部,该第一销状部可供第一锁定部件16bb的突出到第一收纳腔16ba内的前端从X2方向侧且Z2方向侧抵接,但并不局限于此)。同样地,在第二卡爪主体18b上还设置有第二锁定部件18bb,上述第二锁定部件18bb沿X方向拧入第二卡爪主体部18b的围成第二收纳腔18ba的周壁中的远离第一卡爪16的壁部(图中的X1方向侧的壁部),并能与第二支点部构成部件18c一起夹持第二滑块14(在图示的例子中,第二锁定部件18bb与第二支点部构成部件18c同轴设置,且与第二锁定部件18bb同轴设置,在第二滑块14上设置有朝向X1方向侧突出的第二销状部,该第二销状部可供第二锁定部件18bb的突出到第二收纳腔 18ba内的前端从X1方向侧且Z2方向侧抵接,但并不局限于此)。
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上述第一卡爪16与上述第一滑块12通过第一支点部11抵接,使得上述第一卡爪16能相对于上述第一滑块12绕沿Z方向延伸的第一轴线转动,且能从上述第一滑块12接受朝向Z2方向侧且靠近上述第二卡爪18的方向的力,上述第二卡爪18与上述第二滑块14通过第二支点部13抵接,使得上述第二卡爪18能相对于上述第二滑块14绕沿Z 方向延伸的第二轴线转动,且能从上述第二滑块14接受朝向Z2方向侧且靠近上述第一卡爪16的方向的力。
因此,在长条状工件W的一端被定位和固定的状态下利用本实用新型的虎钳1对长条状工件W的另一端进行就位和固定时,第一卡爪16和第二卡爪18能根据与长条状工件W的另一端的抵接情况自动地相对于第一滑块12和第二滑块14转动,以实现第一卡爪16、第二卡爪18各自与长条状工件W的另一端的面接触,即能实现自适应调整。
在第一卡爪16及第二卡爪18与底座10的第二限制部10b抵接且分别从两侧与长条状工件W的另一端抵接之后,通过继续施加使第一卡爪16 和第二卡爪18彼此靠近的力,能通过第一卡爪16和第二卡爪18经由第一支点部11和第二支点部13作用于第一滑块12和第二滑块14的反作用力使第一滑块12和第二滑块14在Z方向上与底座10的第一限制部10a抵接,从而使第一滑块12和第二滑块14相对于底座10在Z方向、X方向以及与 Z方向、X方向正交的Y方向上锁定。
(本实施方式的主要效果)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虎钳1,联动部20能相对于底座10沿X方向移动,因此,在长条状工件W的一端被定位和固定的状态下利用虎钳1对长条状工件W的另一端进行就位和固定时,即使第一卡爪16和第二卡爪18中的一方先与长条状工件W的另一端(例如图2中的左右侧面中的一个侧面) 先抵接,也无需调整长条状工件W的一端的定位和固定状态,能通过联动部20沿X方向的移动使第一卡爪16和第二卡爪18中的另一方也与长条状工件W的另一端(例如与上述一个侧面平行的相反侧的另一个侧面)抵接。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虎钳1,第一卡爪16与第一滑块12通过第一支点部11抵接,使得第一卡爪16能相对于第一滑块12绕沿Z方向延伸的第一轴线转动,第二卡爪18与第二滑块14通过第二支点部13抵接,使得第二卡爪18能相对于第二滑块14绕沿Z方向延伸的第二轴线转动,因此,在长条状工件W的一端被定位和固定的状态下利用虎钳1对长条状工件W 的另一端进行就位和固定时,第一卡爪16和第二卡爪18能根据与长条状工件W的另一端的抵接情况自动地相对于第一滑块12和第二滑块14转动,以实现第一卡爪16、第二卡爪18各自与长条状工件W的另一端的面接触,即能实现自适应调整。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虎钳1,底座10具有第一限制部10a和第二限制部10b,第一限制部10a限制第一滑块12和第二滑块14朝Z1方向侧移动,第二限制部16b限制第一卡爪16和第二卡爪18朝Z2方向侧移动,第一卡爪16与第一滑块12通过第一支点部11抵接,使得第一卡爪16能从第一滑块12接受朝向Z2方向侧且靠近第二卡爪18的方向的力,第二卡爪18与第二滑块14通过第二支点部13抵接,使得第二卡爪18能从第二滑块14接受朝向Z2方向侧且靠近第一卡爪16的方向的力,因此,在第一卡爪16及第二卡爪18与底座10的第二限制部10b抵接且分别从两侧与长条状工件W的另一端抵接之后,通过继续施加使第一卡爪16和第二卡爪 18彼此靠近的力,能通过第一滑块12和第二滑块14经由第一支点部11 和第二支点部13对第一卡爪16和第二卡爪18施加的作用力以及第一卡爪 16和第二卡爪18经由第一支点部11和第二支点部13对第一滑块12和第二滑块14施加的反作用力(具体是包括沿X方向的轴向分力和与底座10 的导轨面垂直的沿Z方向的垂直分力在内的上述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中的垂直分力),使第一滑块12和第二滑块14在Z方向上与底座10的第一限制部10a(具体是Z2方向侧的表面)抵接并使第一卡爪16和第二卡爪18在 Z方向上与底座10的第二限制部10b(具体是Z1方向侧的表面)抵接,从而使第一滑块12和第二滑块14相对于底座10在Z方向、X方向以及与Z 方向、X方向正交的Y方向上锁定,由此,能利用虎钳1的卡爪可靠且稳定地对长条状工件W的另一端进行就位和固定。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实施方式的限制。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以对长条状工件W进行定位和固定的情况为例,对虎钳1进行了说明,但虎钳1也可用于对环状工件进行定位和固定。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第一滑块12和第一卡爪16相对于第二滑块14和第二卡爪18形成对称结构,但并不局限于此,也可形成为非对称结构。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由第一卡爪球头部16a构成第一支点部11,由第二卡爪球头部18a构成第二支点部13,但并不局限于此,也可由柱状部等构成第一支点部11和第二支点部13,只要第一卡爪16能相对于第一滑块12绕沿Z方向延伸的第一轴线转动、第二卡爪18能相对于第二滑块 14绕沿Z方向延伸的第二轴线转动即可。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第一支点部构成部件16c沿X方向拧入第一卡爪主体部16b的围成第一收纳腔16ba的周壁中的靠近第二卡爪18的壁部,第二支点部构成部件18c沿X方向拧入第二卡爪主体部18b的围成第二收纳腔18ba的周壁中的靠近第一卡爪16的壁部,但并不局限于此,第一支点部构成部件16c也可与第一卡爪主体部16b一体形成,第二支点部构成部件18c也可与第二卡爪主体部18b一体形成。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第一滑块12具有第一滑块倾斜面12a,第一滑块倾斜面12a以越靠近第二卡爪18则越靠第一方向上的一侧的方式倾斜,第一卡爪16具有第一卡爪球头部16a,且第一卡爪球头部16a与第一滑块倾斜面12a抵接而构成第一支点部11,但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使“倾斜面”与“球头部”的相对关系倒置,构成为使得第一卡爪具有第一卡爪倾斜面,第一卡爪倾斜面以越靠近第二卡爪则越靠第一方向上的一侧的方式倾斜,第一滑块具有第一滑块球头部,且与第一卡爪倾斜面抵接而构成第一支点部。另一方面,对于第二滑块14的第二滑块倾斜面14a和第二卡爪18的第二卡爪球头部18a而言,也同样可以使“倾斜面”与“球头部”的相对关系倒置。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虎钳1包括切换部件22,但并不局限于此,也可省略切换部件22。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还可在底座10的沿Z方向与第一滑块12和第二滑块14重叠的位置处设置螺纹孔,以便将螺钉或螺栓拧入上述螺纹孔并使其头部顶住第一滑块12和第二滑块14,从而将第一滑块12和第二滑块14相对于底座10卡定。
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在其范围内,能将实施方式中的各个部分自由组合,或是将实施方式中的各个部分适当变形、省略。

Claims (10)

1.一种虎钳,包括:底座;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所述第一滑块和所述第二滑块分别设置于所述底座的第一方向上的一侧,且分别能沿与所述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滑动;第一卡爪和第二卡爪,所述第一卡爪设于所述第一滑块,所述第二卡爪设于第二滑块;以及联动部,所述联动部设置于所述底座,且使所述第一滑块与所述第二滑块联动地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彼此分离或彼此靠近,其特征在于,
所述联动部能相对于所述底座沿所述第二方向移动,
所述底座具有第一限制部和第二限制部,所述第一限制部限制所述第一滑块和所述第二滑块朝所述第一方向的一侧移动,所述第二限制部限制所述第一卡爪和所述第二卡爪朝所述第一方向的另一侧移动,
所述第一卡爪与所述第一滑块通过第一支点部抵接,使得所述第一卡爪能相对于所述第一滑块绕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轴线转动,且能从所述第一滑块接受朝向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另一侧且靠近所述第二卡爪的方向的力,
所述第二卡爪与所述第二滑块通过第二支点部抵接,使得所述第二卡爪能相对于所述第二滑块绕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二轴线转动,且能从所述第二滑块接受朝向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另一侧且靠近所述第一卡爪的方向的力。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虎钳,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滑块具有第一滑块倾斜面,所述第一滑块倾斜面以越靠近所述第二卡爪则越靠所述第一方向上的一侧的方式倾斜,所述第一卡爪具有第一卡爪球头部,且与所述第一滑块倾斜面抵接而构成所述第一支点部,
和/或,
所述第二滑块具有第二滑块倾斜面,所述第二滑块倾斜面以越靠近所述第一卡爪则越靠所述第一方向上的一侧的方式倾斜,所述第二卡爪具有第二卡爪球头部,且与所述第二滑块倾斜面抵接而构成所述第二支点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虎钳,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卡爪具有第一卡爪主体和第一支点部构成部件,所述第一卡爪主体能装拆地设置于所述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支点部构成部件能装拆地设置于所述第一卡爪主体,且构成所述第一支点部,
和/或,
所述第二卡爪具有第二卡爪主体和第二支点部构成部件,所述第二卡爪主体能装拆地设置于所述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支点部构成部件能装拆地设置于所述第二卡爪主体,且构成所述第二支点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虎钳,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卡爪主体具有供所述第一滑块的所述第一方向上的一侧嵌入的第一收纳腔,所述第一支点部构成部件沿所述第二方向拧入所述第一卡爪主体部的围成所述第一收纳腔的周壁中的靠近所述第二卡爪的壁部,所述第一支点部构成部件的前端突出到所述第一收纳腔内,且设有所述第一卡爪球头部,
和/或,
所述第二卡爪主体具有供所述第二滑块的所述第一方向上的一侧嵌入的第二收纳腔,所述第二支点部构成部件沿所述第二方向拧入所述第二卡爪主体部的围成所述第二收纳腔的周壁中的靠近所述第一卡爪的壁部,所述第二支点部构成部件的前端突出到所述第二收纳腔内,且设有所述第二卡爪球头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虎钳,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卡爪主体上设置有第一锁定部件,所述第一锁定部件沿所述第二方向拧入所述第一卡爪主体部的围成所述第一收纳腔的周壁中的远离所述第二卡爪的壁部,并能与所述第一支点部构成部件一起夹持所述第一滑块,
和/或,
在所述第二卡爪主体上设置有第二锁定部件,所述第二锁定部件沿所述第二方向拧入所述第二卡爪主体部的围成所述第二收纳腔的周壁中的远离所述第一卡爪的壁部,并能与所述第二支点部构成部件一起夹持所述第二滑块。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虎钳,其特征在于,
所述联动部包括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的螺杆,
所述螺杆包括第一螺纹部和第二螺纹部,所述第一螺纹部的螺纹方向与所述第二螺纹部的螺纹方向彼此相反,所述第一螺纹部与所述第一滑块螺合,所述第二螺纹部与所述第二滑块螺合。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虎钳,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切换部件和联动部引导机构,
所述切换部件能在第一状态与第二状态之间切换,
在所述第一状态下,所述切换部件限制所述联动部相对于所述底座沿所述第二方向移动,
在所述第二状态下,所述切换部件允许所述联动部相对于所述底座沿所述第二方向移动,
所述联动部引导机构沿所述第二方向引导联动部的运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虎钳,其特征在于,
所述联动部包括螺杆和固定块,
所述螺杆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且包括第一螺纹部、第二螺纹部和中间部,所述第一螺纹部的螺纹方向与所述第二螺纹部的螺纹方向彼此相反,所述第一螺纹部与所述第一滑块螺合,所述第二螺纹部与所述第二滑块螺合,所述中间部将所述第一螺纹部与所述第二螺纹部连接,
所述固定块供所述中间部贯穿,使得所述螺杆能绕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的轴线旋转,
所述切换部件是沿所述第一方向贯穿所述底座而与所述固定块卡定的螺钉或螺栓。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虎钳,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座具有导轨部,
所述导轨部沿所述第二方向对所述第一滑块和所述第二滑块进行引导,
所述第一滑块具有:以能沿所述第二方向滑动的方式设置于所述导轨部的第一滑块主体;以及从所述第一滑块主体的与所述第一方向及所述第二方向正交的第三方向的两侧突出的第一突出部,
所述第二滑块具有:以能沿所述第二方向滑动的方式设置于所述导轨部的第二滑块主体;以及从所述第二滑块主体的所述第三方向的两侧突出的第二突出部,
所述导轨部具有所述第一限制部和所述第二限制部,所述第一限制部从所述第一方向的一侧与一对所述第一突出部及一对所述第二突出部重叠,所述第二限制部从所述第一方向的另一侧与所述第一卡爪及所述第二卡爪的所述第三方向的两侧重叠。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虎钳,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卡爪具有第一卡爪倾斜面,所述第一卡爪倾斜面以越靠近所述第二卡爪则越靠所述第一方向上的一侧的方式倾斜,所述第一滑块具有第一滑块球头部,且与所述第一卡爪倾斜面抵接而构成所述第一支点部,
和/或,
所述第二卡爪具有第二卡爪倾斜面,所述第二卡爪倾斜面以越靠近所述第一卡爪则越靠所述第一方向上的一侧的方式倾斜,所述第二滑块具有第二滑块球头部,且与所述第二卡爪倾斜面抵接而构成所述第二支点部。
CN202021858742.5U 2020-08-31 2020-08-31 虎钳 Active CN21313641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858742.5U CN213136412U (zh) 2020-08-31 2020-08-31 虎钳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858742.5U CN213136412U (zh) 2020-08-31 2020-08-31 虎钳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136412U true CN213136412U (zh) 2021-05-07

Family

ID=757419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858742.5U Active CN213136412U (zh) 2020-08-31 2020-08-31 虎钳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136412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85835B (zh) * 2021-10-07 2022-12-01 林長毅 中心虎鉗
TWI804374B (zh) * 2022-07-04 2023-06-01 固地威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免用工具即能快速更換夾顎的精密虎鉗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85835B (zh) * 2021-10-07 2022-12-01 林長毅 中心虎鉗
TWI804374B (zh) * 2022-07-04 2023-06-01 固地威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免用工具即能快速更換夾顎的精密虎鉗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3136412U (zh) 虎钳
US20100219573A1 (en) Work Holder
JP6568026B2 (ja) ワークをクランプして固定するワーク押え装置
TWI701093B (zh) 收縮式夾頭
CN111702197B (zh) 一种自动定位的快换式自动化车床夹具
KR20100096988A (ko) 미세-조정 가능한 평행 벤치 바이스
JPS61241087A (ja) 交換可能な把持あごを有する把持装置
CN114473730A (zh) 用于夹持带沟槽零部件的夹具组件及夹持方法
CN207309424U (zh) 锁紧夹具
JP2023513960A (ja) ワークピース保持装置及び関連する方法
US6971643B1 (en) Quick change jaw plates for machine tool vices
KR102474785B1 (ko) 공구 시스템
US20220152761A1 (en) Lockable tool clamp
JPH02100877A (ja) 敏速作動クランプ装置
CN210819590U (zh) 夹具及移料机器人
JP2006123103A (ja) 締結装置
WO2023145000A1 (ja) 治具およびコネクタ装着方法
CN214980541U (zh) 夹具
CN110000697B (zh) 箍套抛光夹具及抛光方法
KR20170129408A (ko) 공구 교환 장치의 그립핑 암
WO2020090780A1 (ja) チャックの爪の案内構造およびチャックの爪の挿入方法
EP3900873B1 (en) Pallet clamp
TWI790025B (zh) 機器手臂末端軸機械式自動換刀機構及方法
US11679513B2 (en) End effector exchange device
JP4944001B2 (ja) コネクタの係止部材挿入治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