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132683U - 高效pvdf中空纤维膜制备装置 - Google Patents

高效pvdf中空纤维膜制备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132683U
CN213132683U CN202020588525.2U CN202020588525U CN213132683U CN 213132683 U CN213132683 U CN 213132683U CN 202020588525 U CN202020588525 U CN 202020588525U CN 213132683 U CN213132683 U CN 21313268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kettle
valve
spinning
pipeline
out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588525.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向东
林永慧
陈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Aile Membran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Aile Membran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Aile Membran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Aile Membran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588525.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13268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13268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13268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paration Using Semi-Permeable Membranes (AREA)

Abstract

高效PVDF中空纤维膜制备装置。本实用新型涉及中空纤维膜制备装置。提供了一种高效PVDF中空纤维膜制备装置,解决了PVDF中空纤维膜生产工艺参数控制不全面、不系统、投料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底下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包括投料系统、纺丝物料系统、芯液系统、纺丝机系统、导热油加热系统、压缩空气系统、真空系统;所述投料系统包括液体投料系统、粉体投料系统;所述纺丝物料系统包括溶解釜D1、纺丝釜D2、纺丝釜D3、纺丝釜D4、过滤器D18、过滤器D19、喷丝头D20。本实用新型更加系统的控制PVDF中空纤维膜生产工艺参数、减少投料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

Description

高效PVDF中空纤维膜制备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中空纤维膜制备装置,尤其涉及一种高效PVDF中空纤维膜制备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中空纤维膜丝的生产工艺主要有非溶剂致相分离法(NIPS)和热致相分离法(TIPS)两种。非溶剂致相分离法(Non-solvent Induce Phase Separation),又称湿法。它的主要工艺流程是将聚合物溶于溶剂中,形成均相溶液,这时再缓慢加入与溶剂互溶性更强的试剂(称为萃取剂)把溶剂萃取出来,形成以聚合物为连续相、溶剂为分散相的两相结构,再除去溶剂,得到具有一定孔结构的聚合物。非溶剂扩散致相转化工艺是有机高分子合成膜制备的常用技术,可用于制备微滤、超滤、纳滤、反渗透、透析膜等。
传统的PVDF中空纤维膜制备工艺中,虽然对PVDF中空纤维膜制备装置中主要单元的温度或压力等参数都有监测和控制,但缺乏系统性,而且更多的是专注于系统大单元的温度或压力等参数进行监测和控制,忽略管道及其它小单元的温度或压力等参数实行有效的监测和控制,不利于提高生产效率和对重要参数的监测和分析,影响中空纤维膜性能和质量。再次,更多的企业在中空纤维膜生产过程中的物料投加基本上是使用人工喂料的操作方式,增加作业人员的劳动强度、降低工作效率。另外,部分企业将溶解釜和纺丝釜功能合用,溶解和脱泡作业在同一个反应釜中进行,也会导致生产效率低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PVDF中空纤维膜制备装置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高效PVDF中空纤维膜制备装置,解决了PVDF中空纤维膜生产工艺参数控制不全面、不系统、投料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底下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包括投料系统、纺丝物料系统、芯液系统、纺丝机系统、导热油加热系统、压缩空气系统、真空系统;
所述投料系统包括液体投料系统、粉体投料系统;
所述液体投料系统包括DMAC桶、抽液器P041、DMAC储罐D11、DMAC进料泵P01、PEG桶、抽液器P042、PEG储罐D12、PEG进料泵P02、T80桶、抽液器P043、T80储罐D13、T80进料泵P03和电子秤一;
所述抽液器P041连接在DMAC桶和DMAC储罐D11之间,所述DMAC进料泵P01连接在DMAC储罐D11和电子秤一中的称料桶之间;
所述抽液器P042连接在PEG桶和PEG储罐D12之间,所述PEG进料泵P02连接在PEG储罐D12和电子秤一中的称料桶之间;
所述抽液器P043连接在T80桶和T80储罐D13之间,所述T80进料泵P03连接在T80储罐D13和电子秤一中的称料桶之间;
所述电子秤一的称料桶通过管道连接溶解釜D1或芯液配制釜D9;
所述粉体投料系统包括电子秤二、电子秤三和电子秤四,所述电子秤二上设置PVDF1粉体称量斗桶,所述电子秤三上设置PVDF2粉体称量斗桶,所述电子秤四上设置PVP粉体称量斗桶;
所述纺丝物料系统包括溶解釜D1、纺丝釜D2、纺丝釜D3、纺丝釜D4、过滤器D18、过滤器D19、喷丝头D20,所述溶解釜D1连接液体投料系统、粉体投料系统、导热油加热系统、压缩空气系统、真空系统,所述溶解釜D1的出口连接过滤器D18,所述过滤器D18的出口同时连接纺丝釜D2、纺丝釜D3、纺丝釜D4,三台所述纺丝釜还分别连接所述导热油加热系统、压缩空气系统以及真空系统,三台所述纺丝釜的出口同时连接过滤器D19,所述过滤器D19的出口连接喷丝头D20;
所述导热油加热系统包括导热油加热釜D14、导热油泵P061、导热油泵P062,所述导热油加热釜D14的内部设置加热管若干条;所述导热油加热釜D14的出口同时连接所述导热油泵P061、导热油泵P062;所述导热油加热釜D14的进口与所述导热油加热系统回流管路连接;
所述导热油泵P061的出口和导热油泵P062的出口通过管道并联连接在一起,并在并联后与所述溶解釜D1、纺丝釜D2、纺丝釜D3、纺丝釜D4;
所述压缩空气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空气压缩机D15、空气净化器D16、压缩空气储罐D17;所述空气压缩机D15的进气口连接大气,所述压缩空气储罐D17的出气口与所述溶解釜D1、纺丝釜D2、纺丝釜D3、纺丝釜D4的压缩空气阀连接;
所述真空系统包括真空泵P05,所述真空泵P05的进气阀连接大气,所述真空泵P05的出气阀与所述溶解釜D1、纺丝釜D2、纺丝釜D、纺丝釜D4连接;
所述芯液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超滤水罐D10、超滤水泵P07、电子秤五、芯液配制釜D9、芯液输送泵P08、芯液釜D5、芯液加热器D6,经超滤设备处理后的超滤水进入超滤水罐D10,所述芯液加热器D6的出口连接喷丝头D20;
所述纺丝机系统包括凝固水槽D7、纺丝机D8;
所述喷丝头D20的底部设置6-8个喷丝孔,所述喷丝头D20安装在所述凝固水槽D7左上方处,距离水面约90-100mm;
所述凝固水槽D7与热超滤水进水管连接;
所述纺丝机D8上设置同轴双轮的两个收丝轮以及往返排线装置、喷淋装置。
所述抽液器P041将DMAC桶中的DMAC输送到所述DMAC储罐D11中;
所述DMAC储罐D11上设置液位计L1、进口、出口、回流口及排空口;所述DMAC储罐D11的进口通过管道与抽液器P041连接;所述DMAC储罐D11的出口通过管道与所述DMAC进料泵P01的进口连接;所述DMAC储罐D11的回流口连接有回流管道一;所述DMAC储罐D11的排空口通过管道与下水管连接;所述DMAC进料泵P01的出口通过管道与称料桶连接,所述回流管道一远离DMAC储罐D11的一端通过三通连接在DMAC进料泵P01与称料桶之间;
所述抽液器P042将PEG桶中的PEG输送到所述PEG储罐D12中;
所述PEG储罐D12上设置液位计L2、进口、出口、回流口及排空口;所述PEG储罐D12的进口通过管道与抽液器P042连接;所述PEG储罐D12的出口通过管道与所述PEG进料泵P02的进口连接;所述PEG储罐D12的回流口连接有回流管道二;所述PEG储罐D12的排空口通过管道与下水管连接;所述PEG进料泵P02的出口通过管道与称料桶连接,所述回流管道二远离PEG储罐D12的一端通过三通连接在PEG进料泵P02与称料桶之间;
所述抽液器P043将T80桶中的T80输送到所述T80储罐D13中;
所述T80储罐D13上设置液位计L3、进口、出口、回流口及排空口;所述T80储罐D13的进口通过管道与抽液器P043连接;所述T80储罐D13的出口通过管道与所述T80进料泵P03的进口连接;所述T80储罐D13的回流口连接有回流管道三;所述T80储罐D13的排空口通过管道与下水管连接;所述T80进料泵P03的出口通过管道与称料桶连接,所述回流管道三远离T80储罐D13的一端通过三通连接在T80进料泵P03与称料桶之间。
所述溶解釜D1的顶部设置液体投料阀、粉体投料阀、压缩空气阀、真空阀、所述温控器T7、所述压力指示P13、所述压力表P12,
所述溶解釜D1的压缩空气阀与所述压缩空气系统连接,所述溶解釜D1的真空阀与真空系统连接,所述溶解釜D1的液体投料阀与所述液体投料系统连接,所述溶解釜D1的粉体投料阀与粉体投料系统连接;
所述溶解釜D1的外釜体设置导热油加热管且导热油加热管上安装所述温度计T13,所述溶解釜D1的导热油加热管进口与所述导热油加热系统连接,所述溶解釜D1的导热油加热管出口与所述导热油加热系统的回流管路连接;
所述溶解釜D1的内部设置搅拌器和温控探头插管,搅拌器的电机安装在所述溶解釜的顶部;所述温控器T7设有两个温控探头,一个与所述溶解釜D1的导热油加热管连接,另一个安装在所述溶解釜D1的内部温控探头插管内;所述溶解釜D1的底部设置出料阀,所述溶解釜D1的出料阀连接所述过滤器D18,所述过滤器D18上设有温控器T1,所述过滤器D18的出口同时连接所述纺丝釜D2、纺丝釜D3、纺丝釜D4。
所述纺丝釜D2的顶部分别设置进料阀、压缩空气阀、真空阀、温控器T8、压控器P20、压力指示P15、压力表P14;所述纺丝釜D2的进料阀连接所述过滤器D18的出口,所述纺丝釜D2的压缩空气阀与所述压缩空气系统连接,所述纺丝釜D2的真空阀与所述真空系统连接,所述纺丝釜D2的外釜体上设置导热油加热管,所述纺丝釜D2的导热油加热管上安装所述温度计T14,所述纺丝釜D2的导热油加热管进口与所述导热油加热系统连接,所述纺丝釜D2的导热油加热管出口与所述导热油加热系统回流管路连接;所述纺丝釜D2的内部分别设置一个温控探头插管,所述温控器T8有两个温控探头,所述温控器T8的一个温控探头与所述纺丝釜D2的导热油加热管连接,另一个别安装在所述纺丝釜解釜D2的内部温控探头插管内;所述压控器P20监测和控制所述纺丝釜D2内部工作压力;所述纺丝釜D2的底部设置出料阀;
所述纺丝釜D3的顶部分别设置进料阀、压缩空气阀、真空阀、温控器T9、压控器P21、压力指示P17、压力表P16;所述纺丝釜D3的进料阀连接所述过滤器D18的出口,所述纺丝釜D3的压缩空气阀与所述压缩空气系统连接,所述纺丝釜D3的真空阀与所述真空系统连接,所述纺丝釜D3的外釜体上设置导热油加热管,所述纺丝釜D3的导热油加热管上安装所述温度计T15,所述纺丝釜D3的导热油加热管进口与所述导热油加热系统连接,所述纺丝釜D3的导热油加热管出口与所述导热油加热系统回流管路连接;所述纺丝釜D3的内部分别设置一个温控探头插管,所述温控器T9有两个温控探头,所述温控器T9的一个温控探头与所述纺丝釜D3的导热油加热管连接,另一个别安装在所述纺丝釜解釜D3的内部温控探头插管内;所述压控器P21监测和控制所述纺丝釜D3内部工作压力;所述纺丝釜D3的底部设置出料阀;
所述纺丝釜D4的顶部分别设置进料阀、压缩空气阀、真空阀、温控器T10、压控器P22、压力指示P19、压力表P18;所述纺丝釜D4的进料阀连接所述过滤器D18的出口,所述纺丝釜D4的压缩空气阀与所述压缩空气系统连接,所述纺丝釜D4的真空阀与所述真空系统连接,所述纺丝釜D4的外釜体上设置导热油加热管,所述纺丝釜D4的导热油加热管上安装所述温度计T16,所述纺丝釜D4的导热油加热管进口与所述导热油加热系统连接,所述纺丝釜D4的导热油加热管出口与所述导热油加热系统回流管路连接;所述纺丝釜D4的内部分别设置一个温控探头插管,所述温控器T10有两个温控探头,所述温控器T10的一个温控探头与所述纺丝釜D4的导热油加热管连接,另一个别安装在所述纺丝釜解釜D4的内部温控探头插管内;所述压控器P22监测和控制所述纺丝釜D4内部工作压力;所述纺丝釜D4的底部设置出料阀;
所述纺丝釜D2的出料阀、纺丝釜D2的出料、阀纺丝釜D2的出料阀同时连接过滤器D19的进口。
所述过滤器D18的内部设有过滤网,所述过滤器D18安装在溶解釜D1的出料阀与三台纺丝釜进料阀的连接管道上,所述过滤器D18上设置加热器和温控器T1,所述温控器T1控制所述过滤器D18的温度;
所述过滤器D19的内部设有过滤网,所述过滤器D19安装在三台纺丝釜与喷丝头之间,所述过滤器D19上设置加热器和温控器T2;所述温控器T2设有两个温控器探头,一个安装在所述过滤器D19上,另一个安装在所述过滤器D19与喷丝头之间的管道上,所述温控器T2控制所述过滤器D19的温度,以及过滤器D19与喷丝头之间的管道的温度。
所述喷丝头D20为圆柱体结构,所述喷丝头D20顶部设置物料口、芯液口、温控器探头插口,所述喷丝头D20的物料口通过管道与所述过滤器D19的出口连接且该管道使用加热带缠绕包裹,所述喷丝头D20的芯液口通过管道与所述芯液加热器出口阀门连接且该管道上安装所述流量计F2;
所述喷丝头D20的内腔设有物料腔和芯液腔,物料腔和芯液腔互不连通且密闭;所述喷丝头D20的底部设置6-8个喷丝孔,所述喷丝头D20的喷丝孔由芯液管和物料喷嘴组成且形成2个同心圆结构,所述喷丝头D20的物料口和物料喷嘴与物料腔连通,所述喷丝头D20的芯液口和芯液管与芯液腔连通;所述喷丝头的外围设置加热套,包裹住圆柱体喷丝头;所述喷丝头D20安装在所述凝固水槽D7左上方处,距离水面约90-100mm;
温控器T3包含温控器探头,温控器探头插入所述喷丝头D20的温控器探头插口,通过所述温控器T3监测和控制所述喷丝头的温度。
所述导热油加热系统包括导热油加热釜D14、导热油泵P061、导热油泵P062;
所述导热油加热釜D14设置进口阀、出口阀、排空阀及温控器T6、温度计T12、液位计L5;所述导热油加热釜D14的内部设置加热管若干条;所述导热油加热釜D14的出口阀通过管道同时连接所述导热油泵P061的进口阀、导热油泵P062的进口阀;所述导热油加热釜D14的进口阀与所述导热油加热系统回流管路连接;
所述导热油泵P061的出口处安装有压力表P4,所述导热油泵P062的出口处安装有压力表P5,所述导热油泵P061的出口和导热油泵P062的出口通过管道并联连接在一起,并在并联后与所述溶解釜D1、纺丝釜D2、纺丝釜D3、纺丝釜D4;
所述压缩空气系统包括所述空气压缩机D15、空气净化器D16、压缩空气储罐D17;
所述空气压缩机D15的进气口连接大气,出气口设置所述压力表P8和出气阀门,所述空气压缩机D15的出气阀门通过管道与所述空气净化器D16的进气阀连接;
所述空气净化器D16上设置进气阀、出气阀、排空阀及压力表P9;所述空气净化器D16的进气阀通过管道与所述空气压缩机D15的出气阀门连接;所述空气净化器D16的出气阀通过管道与所述压缩空气储罐D17的进气阀连接;
所述压缩空气储罐D17上设置进气阀、出气阀、排空阀及压力表P10、压力指示P11;所述压缩空气储罐D17的进气阀通过管道与所述空气净化器D16的出气阀连接;所述压缩空气储罐D17的出气阀通过管道与所述溶解釜D1的压缩空气阀、纺丝釜D2的压缩空气阀、纺丝釜D3的压缩空气阀、纺丝釜D4的压缩空气阀连接;
所述真空系统包括所述真空泵P05;所述真空泵P05的进气阀连接大气,所述真空泵P05的出气阀通过管道与所述溶解釜D1的真空阀、纺丝釜D2的真空阀、纺丝釜D3的真空阀、纺丝釜D4的真空阀连接。
所述芯液系统包括超滤水罐D10、超滤水泵P07、电子秤五、芯液配制釜D9、芯液输送泵P08、芯液釜D5、芯液加热器D6;
所述超滤水罐D10上设置超滤进水阀、出口阀、回流阀、排空阀及液位计;经超滤设备处理后的超滤水经所述超滤水罐D10的进水阀进入超滤水罐D10;所述超滤水罐D10的出口阀通过管道与所述超滤水泵P07的进口连接;所述超滤水罐D10回流口通过管道与电子秤五的称量桶连接;
所述超滤水泵P07的出口通过管道与电子秤五的称量桶连接,超滤水泵P07和电子秤五之间的管道上安装压力表P-6且该管道上连接有超滤水罐D10的回流管道,超滤水罐D10的回流管道与所述超滤水罐D10的回流阀连接;电子秤五具有称量桶,经称量准确后的超滤水通过管道经所述芯液配制釜D9的进口阀输送到所述芯液配制釜D9;
所述芯液配制釜D9上设置进口阀、出口阀、回流阀、排空阀;所述芯液配制釜D9的进口阀通过管道分别与电子秤五的称量桶、电子秤一的称量桶连接;所述芯液配制釜D9的出口阀通过管道与芯液输送泵P08的进口连接;
所述芯液输送泵P08的出口通过管道与所述芯液釜D5的进口阀连接,芯液输送泵P08和芯液釜D5之间的管道上安装有压力表P7、且该管道上连接有芯液配置釜D9的回流管道,芯液配置釜D9的回流管道与所述芯液配制釜D-9的回流阀连接;所述芯液配置釜D9的回流管上设置的阀门调节芯液流量;
所述芯液釜D5上设置进口阀、出口阀、排空阀,所述芯液釜D5的内部设置出液管深至釜底且与所述芯液釜D5的出口阀连接;所述芯液釜D5的进口阀通过管道与所述芯液输送泵P08的出口连接,所述芯液釜D5的出口阀通过管道与所述芯液加热器D6;
所述芯液加热器D6上设置进口阀、排气阀、出口阀及温控器T5,所述芯液加热器D6的内部设有加热器,所述芯液加热器D6的外部设有保温层;所述芯液加热器D6的进口阀通过管道与所述芯液釜D5的出口阀连接;所述芯液加热器D6的出口阀通过管道与所述喷丝头D-20的芯液口连接且该管道上安装流量计F2。
所述纺丝机系统包括凝固水槽D7、纺丝机D8;
所述喷丝头D20的底部设置6-8个喷丝孔,所述喷丝头D20安装在所述凝固水槽D7左上方处,距离水面约90-100mm;
所述凝固水槽D7上设置进水阀、溢流阀、排空阀及温控器T4、温度计T11,所述凝固水槽D7的内部设置有加热器、左内底部设置有导丝轮;所述凝固水槽D7的进水阀通过管道与热超滤水进水管连接且该管道上安装所述流量计F1;
所述纺丝机D8上设置同轴双轮的两个收丝轮以及往返排线装置、喷淋装置;所述纺丝机D8的机两个收丝轮可独立运行,所述纺丝机D8的往返排线装置上设置有6-8个导丝轮,所述纺丝机D8的往返排线装置将膜丝均匀排列在所述纺丝机D8的收丝轮上,所述纺丝机D8的喷淋装置设置在收丝轮上方,对准膜丝喷淋超滤水,起到洗涤和润湿膜丝的效果;所述纺丝机D8的内部设置整套中空纤维膜制备装置的控制系统,通过线缆与各个系统的温控单元、压力单元等连接,达到系统整体控制的目的;所述纺丝机的收丝轮下方设置有淋洗水槽。
本实用新型的纺丝物料系统设置1个溶解釜(大体积)配3个纺丝釜(体积是溶解釜一半)是为了更好的提升生产效率。溶解(5-6小时)好的物料放入任何2个纺丝釜进行熟化和脱泡(3-6小时),在脱泡过程中可以进行另外一批物料溶解,物料脱泡完全的纺丝釜可以进行纺丝生产,生产过程中可以直接切换到另一物料脱泡完全的纺丝釜进行连续作业,中间可不需要停产。第二批溶解好的物料可以放入没有物料的纺丝釜进行脱泡,整个作业可以无缝衔接,连续循环,高效生产。另外增加生产线可翻倍提高产能。
本实用新型更加系统的控制PVDF中空纤维膜生产工艺参数、减少投料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解决了PVDF中空纤维膜生产工艺参数控制不全面、不系统、投料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底下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案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案中液体投料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案中粉体投料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案中纺丝物料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4a是本案中压缩空气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4b是本案中真空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4c是本案中溶解釜D1的结构示意图,
图4d是本案中纺丝釜D2的结构示意图,
图4e是本案中纺丝釜D3的结构示意图,
图4f是本案中纺丝釜D4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案中导热油加热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案中芯液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案中纺丝机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清楚说明本专利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并结合其附图,对本专利进行详细阐述。
图中FIC表示流量计,TIC表示温控器,TH表示温度计,LG表示液位计,PG表示压力表,PI表示压力指示,PIC表示压控器。
本实用新型如图1-7所示,包括投料系统、纺丝物料系统、芯液系统、纺丝机系统、导热油加热系统、压缩空气系统、真空系统;
所述投料系统包括液体投料系统、粉体投料系统;
所述液体投料系统包括DMAC桶、抽液器P041、DMAC储罐D11、DMAC进料泵P01、PEG桶、抽液器P042、PEG储罐D12、PEG进料泵P02、T80桶、抽液器P043、T80储罐D13、T80进料泵P03和电子秤一;
所述抽液器P041连接在DMAC桶和DMAC储罐D11之间,所述DMAC进料泵P01连接在DMAC储罐D11和电子秤一中的称料桶之间;
所述抽液器P042连接在PEG桶和PEG储罐D12之间,所述PEG进料泵P02连接在PEG储罐D12和电子秤一中的称料桶之间;
所述抽液器P043连接在T80桶和T80储罐D13之间,所述T80进料泵P03连接在T80储罐D13和电子秤一中的称料桶之间;
所述电子秤一的称料桶通过管道连接溶解釜D1或芯液配制釜D9;
所述粉体投料系统包括电子秤二、电子秤三和电子秤四,所述电子秤二上设置PVDF1粉体称量斗桶,所述电子秤三上设置PVDF2粉体称量斗桶,所述电子秤四上设置PVP粉体称量斗桶;所述PVDF1粉体称量斗桶、PVDF2粉体称量斗桶、PVP粉体称量斗桶还可以通过吊机转运到纺丝釜上方,并经所述纺丝釜上的粉体投料阀投入所述纺丝釜;
所述纺丝物料系统包括溶解釜D1、纺丝釜D2、纺丝釜D3、纺丝釜D4、过滤器D18、过滤器D19、喷丝头D20,所述溶解釜D1连接液体投料系统、粉体投料系统、导热油加热系统、压缩空气系统、真空系统,所述溶解釜D1的出口连接过滤器D18,所述过滤器D18的出口同时连接纺丝釜D2、纺丝釜D3、纺丝釜D4,三台所述纺丝釜还分别连接所述导热油加热系统、压缩空气系统以及真空系统,三台所述纺丝釜的出口同时连接过滤器D19,所述过滤器D19的出口连接喷丝头D20;
所述导热油加热系统包括导热油加热釜D14、导热油泵P061、导热油泵P062,所述导热油加热釜D14的内部设置加热管若干条;所述导热油加热釜D14的出口同时连接所述导热油泵P061、导热油泵P062;所述导热油加热釜D14的进口与所述导热油加热系统回流管路连接;
所述导热油泵P061的出口和导热油泵P062的出口通过管道并联连接在一起,并在并联后与所述溶解釜D1、纺丝釜D2、纺丝釜D3、纺丝釜D4;
所述压缩空气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空气压缩机D15、空气净化器D16、压缩空气储罐D17;所述空气压缩机D15的进气口连接大气,所述压缩空气储罐D17的出气口与所述溶解釜D1、纺丝釜D2、纺丝釜D3、纺丝釜D4的压缩空气阀连接;
所述真空系统包括真空泵P05,所述真空泵P05的进气阀连接大气,所述真空泵P05的出气阀与所述溶解釜D1、纺丝釜D2、纺丝釜D、纺丝釜D4连接;
所述芯液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超滤水罐D10、超滤水泵P07、电子秤五、芯液配制釜D9、芯液输送泵P08、芯液釜D5、芯液加热器D6,经超滤设备处理后的超滤水进入超滤水罐D10,所述芯液加热器D6的出口连接喷丝头D20;
所述纺丝机系统包括凝固水槽D7、纺丝机D8;
所述喷丝头D20的底部设置6-8个喷丝孔,所述喷丝头D20安装在所述凝固水槽D7左上方处,距离水面约90-100mm;
所述凝固水槽D7与热超滤水进水管连接;
所述纺丝机D8上设置同轴双轮的两个收丝轮以及往返排线装置、喷淋装置。
所述抽液器P041将DMAC桶中的DMAC输送到所述DMAC储罐D11中;
所述DMAC储罐D11上设置液位计L1、进口、出口、回流口及排空口;所述DMAC储罐D11的进口通过管道(该管道上安装有进口阀)与抽液器P041连接;所述DMAC储罐D11的出口通过管道(该管道上安装有出口阀)与所述DMAC进料泵P01的进口连接;所述DMAC储罐D11的回流口连接有回流管道一,回流管道一上安装有回流阀;所述DMAC储罐D11的排空口通过管道(该管道上安装有排空阀)与下水管连接;所述DMAC进料泵P01的出口通过管道(该管道上安装有阀门及压力表P1)与称料桶连接,所述回流管道一远离DMAC储罐D11的一端通过三通连接在DMAC进料泵P01与称料桶之间;
所述抽液器P042将PEG桶中的PEG输送到所述PEG储罐D12中;
所述PEG储罐D12上设置液位计L2、进口、出口、回流口及排空口;所述PEG储罐D12的进口通过管道(该管道上安装有进口阀)与抽液器P042连接;所述PEG储罐D12的出口通过管道(该管道上安装有出口阀)与所述PEG进料泵P02的进口连接;所述PEG储罐D12的回流口连接有回流管道二,回流管道二上安装有回流阀;所述PEG储罐D12的排空口通过管道(该管道上安装有排空阀)与下水管连接;所述PEG进料泵P02的出口通过管道(该管道上安装有阀门及压力表P2)与称料桶连接,所述回流管道二远离PEG储罐D12的一端通过三通连接在PEG进料泵P02与称料桶之间;
所述抽液器P043将T80桶中的T80输送到所述T80储罐D13中;
所述T80储罐D13上设置液位计L3、进口、出口、回流口及排空口;所述T80储罐D13的进口通过管道(该管道上安装有进口阀)与抽液器P043连接;所述T80储罐D13的出口通过管道(该管道上安装有出口阀)与所述T80进料泵P03的进口连接;所述T80储罐D13的回流口连接有回流管道三,回流管道三上安装有回流阀;所述T80储罐D13的排空口通过管道(该管道上安装有排空阀)与下水管连接;所述T80进料泵P03的出口通过管道(该管道上安装有阀门及压力表P3)与称料桶连接,所述回流管道三远离T80储罐D13的一端通过三通连接在T80进料泵P03与称料桶之间。
液体原料的称量都在称量桶里称量,从而使得称量准确的DMAC原料、PEG原料或是T80原料通过管道,输送进溶解釜或芯液配制釜。
所述溶解釜D1的顶部设置液体投料阀、粉体投料阀、压缩空气阀、真空阀、所述温控器T7、所述压力指示P13、所述压力表P12,
所述溶解釜D1的压缩空气阀与所述压缩空气系统连接,所述溶解釜D1的真空阀与真空系统连接,所述溶解釜D1的液体投料阀与所述液体投料系统连接,所述溶解釜D1的粉体投料阀与粉体投料系统连接;
所述溶解釜D1的外釜体设置导热油加热管且导热油加热管上安装所述温度计T13,所述溶解釜D1的导热油加热管进口与所述导热油加热系统连接,所述溶解釜D1的导热油加热管出口与所述导热油加热系统的回流管路连接,使用保温材料将所述溶解釜D1及导热油加热管外部包裹便于保温;
所述溶解釜D1的内部设置搅拌器和温控探头插管,搅拌器的电机安装在所述溶解釜的顶部;所述温控器T7设有两个温控探头,一个与所述溶解釜D1的导热油加热管连接,另一个安装在所述溶解釜D1的内部温控探头插管内,从而同时监测、调节所述溶解釜D1的内部和导热油加热管温度;所述溶解釜D1的底部设置出料阀,所述溶解釜D1的出料阀连接所述过滤器D18,所述过滤器D18上设有温控器T1,所述过滤器D18的出口同时连接所述纺丝釜D2、纺丝釜D3、纺丝釜D4。
三台所述纺丝釜采用并联安装方式连接。所述纺丝釜D2的顶部分别设置进料阀、压缩空气阀、真空阀、温控器T8、压控器P20、压力指示P15、压力表P14;所述纺丝釜D2的进料阀连接所述过滤器D18的出口,所述纺丝釜D2的压缩空气阀与所述压缩空气系统连接,所述纺丝釜D2的真空阀与所述真空系统连接,所述纺丝釜D2的外釜体上设置导热油加热管,所述纺丝釜D2的导热油加热管上安装所述温度计T14,所述纺丝釜D2的导热油加热管进口与所述导热油加热系统连接,所述纺丝釜D2的导热油加热管出口与所述导热油加热系统回流管路连接,使用保温材料将所述纺丝釜D2及其上的导热油加热管外部包裹便于保温;所述纺丝釜D2的内部分别设置一个温控探头插管,所述温控器T8有两个温控探头,所述温控器T8的一个温控探头与所述纺丝釜D2的导热油加热管连接,另一个别安装在所述纺丝釜解釜D2的内部温控探头插管内,从而分别同时监测、调节所述纺丝釜D2的内部及导热油加热管温度;所述压控器P20监测和控制所述纺丝釜D2内部工作压力,保证所述纺丝釜工作压力与设定值一致;所述纺丝釜D2的底部设置出料阀;
所述纺丝釜D3的顶部分别设置进料阀、压缩空气阀、真空阀、温控器T9、压控器P21、压力指示P17、压力表P16;所述纺丝釜D3的进料阀连接所述过滤器D18的出口,所述纺丝釜D3的压缩空气阀与所述压缩空气系统连接,所述纺丝釜D3的真空阀与所述真空系统连接,所述纺丝釜D3的外釜体上设置导热油加热管,所述纺丝釜D3的导热油加热管上安装所述温度计T15,所述纺丝釜D3的导热油加热管进口与所述导热油加热系统连接,所述纺丝釜D3的导热油加热管出口与所述导热油加热系统回流管路连接,使用保温材料将所述纺丝釜D3及其上的导热油加热管外部包裹便于保温;所述纺丝釜D3的内部分别设置一个温控探头插管,所述温控器T9有两个温控探头,所述温控器T9的一个温控探头与所述纺丝釜D3的导热油加热管连接,另一个别安装在所述纺丝釜解釜D3的内部温控探头插管内,从而分别同时监测、调节所述纺丝釜D3的内部及导热油加热管温度;所述压控器P21监测和控制所述纺丝釜D3内部工作压力,保证所述纺丝釜工作压力与设定值一致;所述纺丝釜D3的底部设置出料阀;
所述纺丝釜D4的顶部分别设置进料阀、压缩空气阀、真空阀、温控器T10、压控器P22、压力指示P19、压力表P18;所述纺丝釜D4的进料阀连接所述过滤器D18的出口,所述纺丝釜D4的压缩空气阀与所述压缩空气系统连接,所述纺丝釜D4的真空阀与所述真空系统连接,所述纺丝釜D4的外釜体上设置导热油加热管,所述纺丝釜D4的导热油加热管上安装所述温度计T16,所述纺丝釜D4的导热油加热管进口与所述导热油加热系统连接,所述纺丝釜D4的导热油加热管出口与所述导热油加热系统回流管路连接,使用保温材料将所述纺丝釜D4及其上的导热油加热管外部包裹便于保温;所述纺丝釜D4的内部分别设置一个温控探头插管,所述温控器T10有两个温控探头,所述温控器T10的一个温控探头与所述纺丝釜D4的导热油加热管连接,另一个别安装在所述纺丝釜解釜D4的内部温控探头插管内,从而分别同时监测、调节所述纺丝釜D4的内部及导热油加热管温度;所述压控器P22监测和控制所述纺丝釜D4内部工作压力,保证所述纺丝釜工作压力与设定值一致;所述纺丝釜D4的底部设置出料阀;
所述纺丝釜D2的出料阀、纺丝釜D2的出料、阀纺丝釜D2的出料阀同时连接过滤器D19的进口。
所述过滤器D18的内部设有过滤网,所述过滤器D18安装在溶解釜D1的出料阀与三台纺丝釜进料阀的连接管道上,所述过滤器D18上设置加热器和温控器T1,所述温控器T1控制所述过滤器D18的温度;
所述过滤器D19的内部设有过滤网,所述过滤器D19安装在三台纺丝釜与喷丝头之间,所述过滤器D19上设置加热器和温控器T2。所述温控器T2设有两个温控器探头,一个安装在所述过滤器D19上,另一个安装在所述过滤器D19与喷丝头之间的管道上,所述温控器T2控制所述过滤器D19的温度,以及过滤器D19与喷丝头之间的管道的温度。
所述喷丝头D20为圆柱体结构,所述喷丝头D20顶部设置物料口、芯液口、温控器探头插口,所述喷丝头D20的物料口通过管道与所述过滤器D19的出口连接且该管道使用加热带缠绕包裹,所述喷丝头D20的芯液口通过管道与所述芯液加热器出口阀门连接且该管道上安装所述流量计F2;
所述喷丝头D20的内腔设有物料腔和芯液腔,物料腔和芯液腔互不连通且密闭;所述喷丝头D20的底部设置6-8个喷丝孔,所述喷丝头D20的喷丝孔由芯液管和物料喷嘴组成且形成2个同心圆结构,所述喷丝头D20的物料口和物料喷嘴与物料腔连通,所述喷丝头D20的芯液口和芯液管与芯液腔连通;所述喷丝头的外围设置加热套,包裹住圆柱体喷丝头;所述喷丝头D20安装在所述凝固水槽D7左上方处,距离水面约90-100mm;
温控器T3包含温控器探头,温控器探头插入所述喷丝头D20的温控器探头插口,通过所述温控器T3监测和控制所述喷丝头的温度。
所述导热油加热系统包括导热油加热釜D14、导热油泵P061、导热油泵P062、液位计、阀门、仪器仪表等;
所述导热油加热釜D14设置进口阀、出口阀、排空阀及温控器T6、温度计T12、液位计L5;所述导热油加热釜D14的内部设置加热管若干条;所述导热油加热釜D14的出口阀通过管道同时连接所述导热油泵P061的进口阀、导热油泵P062的进口阀;所述导热油加热釜D14的进口阀与所述导热油加热系统回流管路连接;
所述导热油泵P061的出口处安装有压力表P4,所述导热油泵P062的出口处安装有压力表P5,所述导热油泵P061的出口和导热油泵P062的出口通过管道并联连接在一起,并在并联后与所述溶解釜D1、纺丝釜D2、纺丝釜D3、纺丝釜D4及其它导热油加热管的进口连接,形成完整的导热油加热系统;
所述压缩空气系统包括所述空气压缩机D15、空气净化器D16、压缩空气储罐D17及管道、阀门、仪器仪表等;
所述空气压缩机D15的进气口连接大气,出气口设置所述压力表P8和出气阀门,所述空气压缩机D15的出气阀门通过管道与所述空气净化器D16的进气阀连接;
所述空气净化器D16上设置进气阀、出气阀、排空阀及压力表P9;所述空气净化器D16的进气阀通过管道与所述空气压缩机D15的出气阀门连接;所述空气净化器D16的出气阀通过管道与所述压缩空气储罐D17的进气阀连接;
所述压缩空气储罐D17上设置进气阀、出气阀、排空阀及压力表P10、压力指示P11;所述压缩空气储罐D17的进气阀通过管道与所述空气净化器D16的出气阀连接;所述压缩空气储罐D17的出气阀通过管道与所述溶解釜D1的压缩空气阀、纺丝釜D2的压缩空气阀、纺丝釜D3的压缩空气阀、纺丝釜D4的压缩空气阀连接;
所述真空系统包括所述真空泵P05、管道、阀门、仪器仪表等;所述真空泵P05的进气阀连接大气,所述真空泵P05的出气阀通过管道与所述溶解釜D1的真空阀、纺丝釜D2的真空阀、纺丝釜D3的真空阀、纺丝釜D4的真空阀连接,所述真空泵的与出气阀之间设置连接管道,连接管道上安装阀门,便于真空泄压,预防倒吸现象。
所述芯液系统包括超滤水罐D10、超滤水泵P07、电子秤五、芯液配制釜D9、芯液输送泵P08、芯液釜D5、芯液加热器D6、流量计及管道、阀门、仪器仪表等;
所述超滤水罐D10上设置超滤进水阀、出口阀、回流阀、排空阀及液位计;经超滤设备处理后的超滤水经所述超滤水罐D10的进水阀进入超滤水罐D10;所述超滤水罐D10的出口阀通过管道与所述超滤水泵P07的进口连接;所述超滤水罐D10回流口通过管道与电子秤五的称量桶连接且该管道上安装阀门;
所述超滤水泵P07的出口通过管道与电子秤五的称量桶连接,超滤水泵P07和电子秤五之间的管道上安装阀门及压力表P-6且该管道上连接有超滤水罐D10的回流管道,超滤水罐D10的回流管道与所述超滤水罐D10的回流阀连接、回流管道上安装阀门;电子秤五具有称量桶,经称量准确后的超滤水通过管道经所述芯液配制釜D9的进口阀输送到所述芯液配制釜D9,输送管道上安装阀门;
所述芯液配制釜D9上设置进口阀、出口阀、回流阀、排空阀;所述芯液配制釜D9的进口阀通过管道分别与电子秤五的称量桶、电子秤一的称量桶连接,该管道上分别设置阀门;所述芯液配制釜D9的出口阀通过管道与芯液输送泵P08的进口连接;
所述芯液输送泵P08的出口通过管道与所述芯液釜D5的进口阀连接,芯液输送泵P08和芯液釜D5之间的管道上安装有压力表P7及阀门、且该管道上连接有芯液配置釜D9的回流管道,芯液配置釜D9的回流管道与所述芯液配制釜D-9的回流阀连接、回流管道上安装阀门;所述芯液配置釜D9的回流管上设置的阀门调节芯液流量;
所述芯液釜D5上设置进口阀、出口阀、排空阀,所述芯液釜D5的内部设置出液管深至釜底且与所述芯液釜D5的出口阀连接;所述芯液釜D5的进口阀通过管道与所述芯液输送泵P08的出口连接,所述芯液釜D5的出口阀通过管道与所述芯液加热器D6;
所述芯液加热器D6上设置进口阀、排气阀、出口阀及温控器T5,所述芯液加热器D6的内部设有加热器,所述芯液加热器D6的外部设有保温层;所述芯液加热器D6的进口阀通过管道与所述芯液釜D5的出口阀连接;所述芯液加热器D6的出口阀通过管道与所述喷丝头D-20的芯液口连接且该管道上安装流量计F2,用于监测和控制芯液流量。
所述纺丝机系统包括凝固水槽D7、纺丝机D8、流量计及管道、阀门、仪器仪表等;
所述喷丝头D20的底部设置6-8个喷丝孔,所述喷丝头D20安装在所述凝固水槽D7左上方处,距离水面约90-100mm;
所述凝固水槽D7上设置进水阀、溢流阀、排空阀及温控器T4、温度计T11,所述凝固水槽D7的内部设置有加热器、左内底部设置有导丝轮;所述凝固水槽D7的进水阀通过管道与热超滤水进水管连接且该管道上安装所述流量计F1;所述温控器T4和T11可监测和控制所述凝固水槽D-7温度;
所述纺丝机D8上设置同轴双轮的两个收丝轮以及往返排线装置、喷淋装置;所述纺丝机D8的机两个收丝轮可独立运行,所述纺丝机D8的往返排线装置上设置有6-8个导丝轮,所述纺丝机D8的往返排线装置将膜丝均匀排列在所述纺丝机D8的收丝轮上,所述纺丝机D8的喷淋装置设置在收丝轮上方,对准膜丝喷淋超滤水,起到洗涤和润湿膜丝的效果;所述纺丝机D8的内部设置整套中空纤维膜制备装置的控制系统,通过线缆与各个系统的温控单元、压力单元等连接,达到系统整体控制的目的;所述纺丝机的收丝轮下方设置有淋洗水槽。
所述的溶解釜D1、纺丝釜D2(D3、D4)、导热油加热系统及管道、物料管道、芯液管道、过滤器、喷头、芯液加热器等都必需使用保温隔热材料进行包裹,预防系统温度变化所引起的膜丝质量问题。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将配方比例的原材料投加进按设定温度加热好的溶解釜溶解、混合、反应3-6小时,将溶解、反应均匀的物料经过滤后输送进纺丝釜(按设定温度加热好),经真空脱泡完全后,对纺丝釜施加一定压力,将纺丝釜中的物料经过滤后输送到喷丝头,同时将配制、加热好的洗液按一定流量引入喷丝头,膜丝从喷丝头环装喷嘴喷出,形成管状膜丝,将管状膜丝引入已住满凝固、洗涤水的凝固水槽,进行溶剂和非溶剂交换、萃取后牵引到纺丝机绕丝轮上,当绕丝轮上的膜丝达到一定圈数后,将膜丝交换到纺丝机另外的绕丝轮上,中间不需要停机,将以绕满的膜丝从绕丝轮上切成所需要的长度后将膜丝转移到膜丝清洗槽,再次对膜丝进行二次、三次洗涤定形,将洗涤、定形完成的膜丝转移到膜丝保孔液中进行浸泡、保孔,将浸泡、保孔好的膜丝取出沥干,最后进行干燥,生产成膜组件。
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途径很多,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这些改进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高效PVDF中空纤维膜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投料系统、纺丝物料系统、芯液系统、纺丝机系统、导热油加热系统、压缩空气系统、真空系统;
所述投料系统包括液体投料系统、粉体投料系统;
所述液体投料系统包括DMAC桶、抽液器P041、DMAC储罐D11、DMAC进料泵P01、PEG桶、抽液器P042、PEG储罐D12、PEG进料泵P02、T80桶、抽液器P043、T80储罐D13、T80进料泵P03和电子秤一;
所述抽液器P041连接在DMAC桶和DMAC储罐D11之间,所述DMAC进料泵P01连接在DMAC储罐D11和电子秤一中的称料桶之间;
所述抽液器P042连接在PEG桶和PEG储罐D12之间,所述PEG进料泵P02连接在PEG储罐D12和电子秤一中的称料桶之间;
所述抽液器P043连接在T80桶和T80储罐D13之间,所述T80进料泵P03连接在T80储罐D13和电子秤一中的称料桶之间;
所述电子秤一的称料桶通过管道连接溶解釜D1或芯液配制釜D9;
所述粉体投料系统包括电子秤二、电子秤三和电子秤四,所述电子秤二上设置PVDF1粉体称量斗桶,所述电子秤三上设置PVDF2粉体称量斗桶,所述电子秤四上设置PVP粉体称量斗桶;
所述纺丝物料系统包括溶解釜D1、纺丝釜D2、纺丝釜D3、纺丝釜D4、过滤器D18、过滤器D19、喷丝头D20,所述溶解釜D1连接液体投料系统、粉体投料系统、导热油加热系统、压缩空气系统、真空系统,所述溶解釜D1的出口连接过滤器D18,所述过滤器D18的出口同时连接纺丝釜D2、纺丝釜D3、纺丝釜D4,三台所述纺丝釜还分别连接所述导热油加热系统、压缩空气系统以及真空系统,三台所述纺丝釜的出口同时连接过滤器D19,所述过滤器D19的出口连接喷丝头D20;
所述导热油加热系统包括导热油加热釜D14、导热油泵P061、导热油泵P062,所述导热油加热釜D14的内部设置加热管若干条;所述导热油加热釜D14的出口同时连接所述导热油泵P061、导热油泵P062;所述导热油加热釜D14的进口与所述导热油加热系统回流管路连接;
所述导热油泵P061的出口和导热油泵P062的出口通过管道并联连接在一起,并在并联后与所述溶解釜D1、纺丝釜D2、纺丝釜D3、纺丝釜D4;
所述压缩空气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空气压缩机D15、空气净化器D16、压缩空气储罐D17;所述空气压缩机D15的进气口连接大气,所述压缩空气储罐D17的出气口与所述溶解釜D1、纺丝釜D2、纺丝釜D3、纺丝釜D4的压缩空气阀连接;
所述真空系统包括真空泵P05,所述真空泵P05的进气阀连接大气,所述真空泵P05的出气阀与所述溶解釜D1、纺丝釜D2、纺丝釜D、纺丝釜D4连接;
所述芯液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超滤水罐D10、超滤水泵P07、电子秤五、芯液配制釜D9、芯液输送泵P08、芯液釜D5、芯液加热器D6,经超滤设备处理后的超滤水进入超滤水罐D10,所述芯液加热器D6的出口连接喷丝头D20;
所述纺丝机系统包括凝固水槽D7、纺丝机D8;
所述喷丝头D20的底部设置6-8个喷丝孔,所述喷丝头D20安装在所述凝固水槽D7左上方处,距离水面约90-100mm;
所述凝固水槽D7与热超滤水进水管连接;
所述纺丝机D8上设置同轴双轮的两个收丝轮以及往返排线装置、喷淋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PVDF中空纤维膜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抽液器P041将DMAC桶中的DMAC输送到所述DMAC储罐D11中;
所述DMAC储罐D11上设置液位计L1、进口、出口、回流口及排空口;所述DMAC储罐D11的进口通过管道与抽液器P041连接;所述DMAC储罐D11的出口通过管道与所述DMAC进料泵P01的进口连接;所述DMAC储罐D11的回流口连接有回流管道一;所述DMAC储罐D11的排空口通过管道与下水管连接;所述DMAC进料泵P01的出口通过管道与称料桶连接,所述回流管道一远离DMAC储罐D11的一端通过三通连接在DMAC进料泵P01与称料桶之间;
所述抽液器P042将PEG桶中的PEG输送到所述PEG储罐D12中;
所述PEG储罐D12上设置液位计L2、进口、出口、回流口及排空口;所述PEG储罐D12的进口通过管道与抽液器P042连接;所述PEG储罐D12的出口通过管道与所述PEG进料泵P02的进口连接;所述PEG储罐D12的回流口连接有回流管道二;所述PEG储罐D12的排空口通过管道与下水管连接;所述PEG进料泵P02的出口通过管道与称料桶连接,所述回流管道二远离PEG储罐D12的一端通过三通连接在PEG进料泵P02与称料桶之间;
所述抽液器P043将T80桶中的T80输送到所述T80储罐D13中;
所述T80储罐D13上设置液位计L3、进口、出口、回流口及排空口;所述T80储罐D13的进口通过管道与抽液器P043连接;所述T80储罐D13的出口通过管道与所述T80进料泵P03的进口连接;所述T80储罐D13的回流口连接有回流管道三;所述T80储罐D13的排空口通过管道与下水管连接;所述T80进料泵P03的出口通过管道与称料桶连接,所述回流管道三远离T80储罐D13的一端通过三通连接在T80进料泵P03与称料桶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PVDF中空纤维膜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溶解釜D1的顶部设置液体投料阀、粉体投料阀、压缩空气阀、真空阀、温控器T7、压力指示P13、压力表P12;
所述溶解釜D1的压缩空气阀与所述压缩空气系统连接,所述溶解釜D1的真空阀与真空系统连接,所述溶解釜D1的液体投料阀与所述液体投料系统连接,所述溶解釜D1的粉体投料阀与粉体投料系统连接;
所述溶解釜D1的外釜体设置导热油加热管且导热油加热管上安装温度计T13,所述溶解釜D1的导热油加热管进口与所述导热油加热系统连接,所述溶解釜D1的导热油加热管出口与所述导热油加热系统的回流管路连接;
所述溶解釜D1的内部设置搅拌器和温控探头插管,搅拌器的电机安装在所述溶解釜的顶部;所述温控器T7设有两个温控探头,一个与所述溶解釜D1的导热油加热管连接,另一个安装在所述溶解釜D1的内部温控探头插管内;所述溶解釜D1的底部设置出料阀,所述溶解釜D1的出料阀连接所述过滤器D18,所述过滤器D18上设有温控器T1,所述过滤器D18的出口同时连接所述纺丝釜D2、纺丝釜D3、纺丝釜D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PVDF中空纤维膜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纺丝釜D2的顶部分别设置进料阀、压缩空气阀、真空阀、温控器T8、压控器P20、压力指示P15、压力表P14;所述纺丝釜D2的进料阀连接所述过滤器D18的出口,所述纺丝釜D2的压缩空气阀与所述压缩空气系统连接,所述纺丝釜D2的真空阀与所述真空系统连接,所述纺丝釜D2的外釜体上设置导热油加热管,所述纺丝釜D2的导热油加热管上安装温度计T14,所述纺丝釜D2的导热油加热管进口与所述导热油加热系统连接,所述纺丝釜D2的导热油加热管出口与所述导热油加热系统回流管路连接;所述纺丝釜D2的内部分别设置一个温控探头插管,所述温控器T8有两个温控探头,所述温控器T8的一个温控探头与所述纺丝釜D2的导热油加热管连接,另一个别安装在所述纺丝釜解釜D2的内部温控探头插管内;所述压控器P20监测和控制所述纺丝釜D2内部工作压力;所述纺丝釜D2的底部设置出料阀;
所述纺丝釜D3的顶部分别设置进料阀、压缩空气阀、真空阀、温控器T9、压控器P21、压力指示P17、压力表P16;所述纺丝釜D3的进料阀连接所述过滤器D18的出口,所述纺丝釜D3的压缩空气阀与所述压缩空气系统连接,所述纺丝釜D3的真空阀与所述真空系统连接,所述纺丝釜D3的外釜体上设置导热油加热管,所述纺丝釜D3的导热油加热管上安装温度计T15,所述纺丝釜D3的导热油加热管进口与所述导热油加热系统连接,所述纺丝釜D3的导热油加热管出口与所述导热油加热系统回流管路连接;所述纺丝釜D3的内部分别设置一个温控探头插管,所述温控器T9有两个温控探头,所述温控器T9的一个温控探头与所述纺丝釜D3的导热油加热管连接,另一个别安装在所述纺丝釜解釜D3的内部温控探头插管内;所述压控器P21监测和控制所述纺丝釜D3内部工作压力;所述纺丝釜D3的底部设置出料阀;
所述纺丝釜D4的顶部分别设置进料阀、压缩空气阀、真空阀、温控器T10、压控器P22、压力指示P19、压力表P18;所述纺丝釜D4的进料阀连接所述过滤器D18的出口,所述纺丝釜D4的压缩空气阀与所述压缩空气系统连接,所述纺丝釜D4的真空阀与所述真空系统连接,所述纺丝釜D4的外釜体上设置导热油加热管,所述纺丝釜D4的导热油加热管上安装温度计T16,所述纺丝釜D4的导热油加热管进口与所述导热油加热系统连接,所述纺丝釜D4的导热油加热管出口与所述导热油加热系统回流管路连接;所述纺丝釜D4的内部分别设置一个温控探头插管,所述温控器T10有两个温控探头,所述温控器T10的一个温控探头与所述纺丝釜D4的导热油加热管连接,另一个别安装在所述纺丝釜解釜D4的内部温控探头插管内;所述压控器P22监测和控制所述纺丝釜D4内部工作压力;所述纺丝釜D4的底部设置出料阀;
所述纺丝釜D2的出料阀、纺丝釜D2的出料、阀纺丝釜D2的出料阀同时连接过滤器D19的进口。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PVDF中空纤维膜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器D18的内部设有过滤网,所述过滤器D18安装在溶解釜D1的出料阀与三台纺丝釜进料阀的连接管道上,所述过滤器D18上设置加热器和温控器T1,所述温控器T1控制所述过滤器D18的温度;
所述过滤器D19的内部设有过滤网,所述过滤器D19安装在三台纺丝釜与喷丝头之间,所述过滤器D19上设置加热器和温控器T2;
所述温控器T2设有两个温控器探头,一个安装在所述过滤器D19上,另一个安装在所述过滤器D19与喷丝头之间的管道上,所述温控器T2控制所述过滤器D19的温度,以及过滤器D19与喷丝头之间的管道的温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PVDF中空纤维膜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喷丝头D20为圆柱体结构,所述喷丝头D20顶部设置物料口、芯液口、温控器探头插口,所述喷丝头D20的物料口通过管道与所述过滤器D19的出口连接且该管道使用加热带缠绕包裹,所述喷丝头D20的芯液口通过管道与所述芯液加热器出口阀门连接且该管道上安装流量计F2;
所述喷丝头D20的内腔设有物料腔和芯液腔,物料腔和芯液腔互不连通且密闭;所述喷丝头D20的喷丝孔由芯液管和物料喷嘴组成且形成2个同心圆结构,所述喷丝头D20的物料口和物料喷嘴与物料腔连通,所述喷丝头D20的芯液口和芯液管与芯液腔连通;所述喷丝头的外围设置加热套,包裹住圆柱体喷丝头;
温控器T3包含温控器探头,温控器探头插入所述喷丝头D20的温控器探头插口,通过所述温控器T3监测和控制所述喷丝头的温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PVDF中空纤维膜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油加热釜D14设置进口阀、出口阀、排空阀及温控器T6、温度计T12、液位计L5;所述导热油加热釜D14的出口阀通过管道同时连接所述导热油泵P061的进口阀、导热油泵P062的进口阀;所述导热油加热釜D14的进口阀与所述导热油加热系统回流管路连接;
所述导热油泵P061的出口处安装有压力表P4,所述导热油泵P062的出口处安装有压力表P5;
所述压缩空气系统包括所述空气压缩机D15、空气净化器D16、压缩空气储罐D17;
所述空气压缩机D15的进气口连接大气,出气口设置压力表P8和出气阀门,所述空气压缩机D15的出气阀门通过管道与所述空气净化器D16的进气阀连接;
所述空气净化器D16上设置进气阀、出气阀、排空阀及压力表P9;所述空气净化器D16的进气阀通过管道与所述空气压缩机D15的出气阀门连接;所述空气净化器D16的出气阀通过管道与所述压缩空气储罐D17的进气阀连接;
所述压缩空气储罐D17上设置进气阀、出气阀、排空阀及压力表P10、压力指示P11;所述压缩空气储罐D17的进气阀通过管道与所述空气净化器D16的出气阀连接;所述压缩空气储罐D17的出气阀通过管道与所述溶解釜D1的压缩空气阀、纺丝釜D2的压缩空气阀、纺丝釜D3的压缩空气阀、纺丝釜D4的压缩空气阀连接;
所述真空系统包括所述真空泵P05;所述真空泵P05的出气阀通过管道与所述溶解釜D1的真空阀、纺丝釜D2的真空阀、纺丝釜D3的真空阀、纺丝釜D4的真空阀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PVDF中空纤维膜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芯液系统包括超滤水罐D10、超滤水泵P07、电子秤五、芯液配制釜D9、芯液输送泵P08、芯液釜D5、芯液加热器D6;
所述超滤水罐D10上设置超滤进水阀、出口阀、回流阀、排空阀及液位计;经超滤设备处理后的超滤水经所述超滤水罐D10的进水阀进入超滤水罐D10;所述超滤水罐D10的出口阀通过管道与所述超滤水泵P07的进口连接;所述超滤水罐D10回流口通过管道与电子秤五的称量桶连接;
所述超滤水泵P07的出口通过管道与电子秤五的称量桶连接,超滤水泵P07和电子秤五之间的管道上安装压力表P-6且该管道上连接有超滤水罐D10的回流管道,超滤水罐D10的回流管道与所述超滤水罐D10的回流阀连接;电子秤五具有称量桶,经称量准确后的超滤水通过管道经所述芯液配制釜D9的进口阀输送到所述芯液配制釜D9;
所述芯液配制釜D9上设置进口阀、出口阀、回流阀、排空阀;所述芯液配制釜D9的进口阀通过管道分别与电子秤五的称量桶、电子秤一的称量桶连接;所述芯液配制釜D9的出口阀通过管道与芯液输送泵P08的进口连接;
所述芯液输送泵P08的出口通过管道与所述芯液釜D5的进口阀连接,芯液输送泵P08和芯液釜D5之间的管道上安装有压力表P7、且该管道上连接有芯液配置釜D9的回流管道,芯液配置釜D9的回流管道与所述芯液配制釜D-9的回流阀连接;所述芯液配置釜D9的回流管上设置的阀门调节芯液流量;
所述芯液釜D5上设置进口阀、出口阀、排空阀,所述芯液釜D5的内部设置出液管深至釜底且与所述芯液釜D5的出口阀连接;所述芯液釜D5的进口阀通过管道与所述芯液输送泵P08的出口连接,所述芯液釜D5的出口阀通过管道与所述芯液加热器D6;
所述芯液加热器D6上设置进口阀、排气阀、出口阀及温控器T5,所述芯液加热器D6的内部设有加热器,所述芯液加热器D6的外部设有保温层;所述芯液加热器D6的进口阀通过管道与所述芯液釜D5的出口阀连接;所述芯液加热器D6的出口阀通过管道与所述喷丝头D-20的芯液口连接且该管道上安装流量计F2。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PVDF中空纤维膜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凝固水槽D7上设置进水阀、溢流阀、排空阀及温控器T4、温度计T11,所述凝固水槽D7的内部设置有加热器、左内底部设置有导丝轮;所述凝固水槽D7的进水阀通过管道与热超滤水进水管连接且该管道上安装流量计F1;
所述纺丝机D8的两个收丝轮可独立运行,所述纺丝机D8的往返排线装置上设置有6-8个导丝轮,所述纺丝机D8的往返排线装置将膜丝均匀排列在所述纺丝机D8的收丝轮上,所述纺丝机D8的喷淋装置设置在收丝轮上方,对准膜丝喷淋超滤水,起到洗涤和润湿膜丝的效果;所述纺丝机D8的内部设置整套中空纤维膜制备装置的控制系统,通过线缆与各个系统的温控单元、压力单元等连接,达到系统整体控制的目的;所述纺丝机的收丝轮下方设置有淋洗水槽。
CN202020588525.2U 2020-04-17 2020-04-17 高效pvdf中空纤维膜制备装置 Active CN21313268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588525.2U CN213132683U (zh) 2020-04-17 2020-04-17 高效pvdf中空纤维膜制备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588525.2U CN213132683U (zh) 2020-04-17 2020-04-17 高效pvdf中空纤维膜制备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132683U true CN213132683U (zh) 2021-05-07

Family

ID=757091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588525.2U Active CN213132683U (zh) 2020-04-17 2020-04-17 高效pvdf中空纤维膜制备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132683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733373A (zh) * 2022-04-18 2022-07-12 江苏艾乐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nips法制备复合中空纤维超滤膜的制备方法
CN114875505A (zh) * 2022-06-08 2022-08-09 奥赛科膜科技(天津)有限公司 一种中空纳滤纤维膜生产线及工艺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733373A (zh) * 2022-04-18 2022-07-12 江苏艾乐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nips法制备复合中空纤维超滤膜的制备方法
CN114875505A (zh) * 2022-06-08 2022-08-09 奥赛科膜科技(天津)有限公司 一种中空纳滤纤维膜生产线及工艺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3132683U (zh) 高效pvdf中空纤维膜制备装置
CN204735120U (zh) 一种中空纤维膜自动化生产线
CN203346319U (zh) 二甲基硅油的连续生产装置
CN207025097U (zh) 一种碱液回收系统
CN111254755A (zh) 一种陶瓷纤维多孔管的离心辅助真空抽滤成型系统
CN111041583B (zh) 一种大丝束pan基碳纤维原丝传质传热装置及方法
CN203043859U (zh) 一种高强度中空纤维复合膜的制造装置
CN105568413B (zh) 一种木质素基中空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CN207056074U (zh) 原液回收利用装置
CN207071332U (zh) 一种用于制备编织管增强型中空纤维膜的设备
CN105420855A (zh) 一种纺丝液连续凝固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207512322U (zh) 一种聚丙烯腈纺丝原液过滤的装置
CN212294046U (zh) 羽绒洗脱装置
CN112481708B (zh) 一种高通量聚合物纤维制备设备及其制备方法
CN209443111U (zh) 一种带有油液监控的油剂调配供应系统
CN204469565U (zh) 一种水处理系统连续加药装置
CN209934140U (zh) 一种快速沉淀消泡的提取罐
CN112891983A (zh) 一种钛白粉的废热回收装置
CN201793924U (zh) 具有双重过滤功能的粘结剂循环罐
CN206587760U (zh) 一种复合纤维制备系统
CN111910265A (zh) 一种带配液功能的静电纺丝注射装置
CN217149418U (zh) 一种填充用复合短纤维的生产装置
CN204311161U (zh) 一种纺前二次注射系统
CN215925163U (zh) 一种用于湿法纺丝产线纺丝泵放置的泵架
CN218540096U (zh) 一种节能环保的纺织品后整理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