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112725U - 一种厌氧缺氧池及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厌氧缺氧池及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112725U
CN213112725U CN202021815213.7U CN202021815213U CN213112725U CN 213112725 U CN213112725 U CN 213112725U CN 202021815213 U CN202021815213 U CN 202021815213U CN 213112725 U CN213112725 U CN 21311272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naerobic
anaerobic zone
zone
tank
anox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815213.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宇丰
蒋佩娟
方降龙
杨阳
夏本成
秦磊
陆海亮
郭子薇
方海超
程红霞
李�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hui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nhui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hui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Anhui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815213.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11272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11272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11272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urification Treatments By Anaerobic Or Anaerobic And Aerobic Bacteria Or Anim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废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厌氧缺氧池及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A2/O工艺中,厌氧区较小,厌氧区与缺氧区的水流路径简单,厌氧区释放磷的效果不完全,缺氧区脱氮效率低和氨化不完全。本申请通过在厌氧池设置第一厌氧区和第二厌氧区,将第一厌氧区置于第二厌氧区内,第一厌氧区底部设置出水孔,第二厌氧区置于缺氧池内,并在第二厌氧区的顶部一侧设置高位端,另一侧设置低位端,达到延长并优化污水流向路径的作用,提高了底物和污水的混匀速率和效率,进而提高了厌氧/缺氧区的释磷脱氮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厌氧缺氧池及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废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厌氧缺氧池及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
背景技术
国内外采用的污水处理工艺很多,其中主要分为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两种,我们常见的普通曝气法、氧化沟法、A/B法、A2/O法属于前者,生物转盘、接触氧化法属于后者。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是将一沉池、I、II级接触氧化池、二沉池、污泥池集中一体的设备,并在 I、II级接触氧化池中进行鼓风曝气,使接触氧化法和活性污泥法有效的结合起来,同时具备两者的优点,并克服两者的缺点,使污水处理水平进一步提高。一体化处理设备有抗冲击负荷的能力强,接触氧化法的平均停留时间在6小时以上;具有脱氮除磷能力,并可以通过调节设备的构造,达到处理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城市污水的能力等优点。但同样具有不利于维修,设备出现故障后,不方便检修与更换等不足。其中原污水及从沉淀池排出的含磷回流污泥同步进入厌氧反应器该,其主要功能是释放磷;污水经厌氧反应器进入缺氧反应器,其首要功能是脱氮,同时对部分有机物进行氨化。
现有技术中,在厌氧/缺氧条件下,主要依靠潜水搅拌器对水流的加速使载体悬浮移动。悬浮移动载体的方式克服了传统生物膜法存在的载体堵塞和配水不均等问题。通常情况下,在反应器的出水口会设置多孔筛,将悬浮载体截留在反应器内来维持反应器的生物量。然而,在厌氧/缺氧条件下,潜水搅拌器在运行的过程中会损坏池内悬浮填料,导致部分悬浮填料的破碎,影响池体中的生物量进而影响处理效果。现有技术中,为了不对填料进行破坏,还有采取通气搅拌的方式,虽保护了填料,但污水于厌氧池或缺氧池中和底物的混匀作用低下,严重影响了释磷和脱氮的效果。
经检索,中国发明授权公告号为CN101973680B,申请日为2010年10月28日,发明名称为:一种一体化A2_O氧化沟的专利公开了一种氧化沟,包括依次向内环形设置且相互连通的耳型的厌氧区、缺氧区,好氧区和沉淀区,在所述的厌氧区设有污水进水管,在所述的厌氧区、缺氧区和好氧区内分别设有多个潜水推流器,在所述的好氧区内设有多个曝气管,在所述的沉淀区内设有排泥管和出水管。该方案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的氧化沟,但该方案厌氧区较小,厌氧区与缺氧区的水流路径简单,厌氧区释放磷效果不完全,缺氧区脱氮效率低。
发明内容
1、要解决的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中厌氧区较小,厌氧区与缺氧区的水流路径简单,厌氧区释放磷的效果不完全,缺氧区脱氮效率低的技术问题。本申请通过在厌氧池中设置多级厌氧区,并优化厌氧池和缺氧池中的污水路径,提高了底物和污水的混匀速率和效率,进而提高了厌氧/缺氧区的释磷脱氮效果。
2、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厌氧缺氧池,包括厌氧池和缺氧池,所述厌氧池包括第一厌氧区和第二厌氧区,第一厌氧区置于第二厌氧区内,所述第一厌氧区下部设有出水孔,所述第二厌氧区置于缺氧池内,所述第一厌氧区的垂直高度大于第二厌氧区的垂直高度。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厌氧区的顶部一侧设有高位端,另一侧设有低位端。
进一步地,所述低位端设有围堰,所述围堰为凹槽结构,凹槽结构的底部为底板,底板与第二厌氧区连接,与第二厌氧区相对的一侧为锯齿状侧板。
进一步地,所述出水孔设置在远离低位端的一侧。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厌氧区底部内壁和所述第一厌氧区底部外壁之间设有交错设置的导流板,所述导流板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厌氧区侧壁,一端与所述第二厌氧区侧壁之间留有间隙,所述导流板位于第一厌氧区的底板以外的部分,其垂直高度与第一厌氧区高度相同。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厌氧区、第二厌氧区和缺氧池底部内壁上设有搅拌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搅拌装置为气管。
一种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使用上述厌氧缺氧池。
进一步地,还包括好氧池和沉降池。
进一步地,所述厌氧缺氧池连接好氧池,所述好氧池连接沉降池,所述厌氧缺氧池和好氧池之间设置挡板,所述好氧池和沉降池之间设有网格挡板。
3、有益效果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厌氧缺氧池,设有厌氧池和缺氧池,所述厌氧池包括第一厌氧区和第二厌氧区,第一厌氧区置于第二厌氧区内,所述第一厌氧区侧部设有出水孔,所述第二厌氧区置于缺氧池内,所述第一厌氧区的垂直高度大于第二厌氧区的垂直高度。污水从第一厌氧区顶部进入,从第一厌氧区侧部出水孔流出至第二厌氧区,在一定阶段内,水流进入的速度小于流出的速度,污水慢慢涨至第一厌氧区顶部附近时,调节进出污水流速相同,污水在第一厌氧区中有足够的下沉时间以和投入的底物充分混合均匀。和底物混合均匀的污水在第二厌氧区中充分作用后,从第二厌氧区缓缓逸出至缺氧池,在缺氧池中脱氮后进入下一处理步骤。如此处理,通过在厌氧池中设置多级厌氧区,并优化厌氧池和缺氧池中的污水路径,提高了底物和污水的混匀速率和效率,进而提高了厌氧/缺氧区的释磷脱氮效果。
(2)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厌氧缺氧池,第二厌氧区的顶部一侧设有高位端,另一侧设有低位端,出水孔设置在远离低位端的一侧。所述第二厌氧区底部内壁和所述第一厌氧区底部外壁之间设有交错设置的导流板,所述导流板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厌氧区侧壁,一端与所述第二厌氧区侧壁之间留有间隙,所述导流板位于第一厌氧区的底板以外的部分,其垂直高度与第一厌氧区高度相同。污水的路径从第一厌氧区流出后,由于导流板的阻挡,污水只能从留有间隙的一端流入下一导流板之间,依次传递,直到达到低位端,逸出至缺氧池,路径的延长增加了底物和污水的混匀程度,使磷得到更好的释放。
(3)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厌氧缺氧池,第二厌氧区的低位端设有围堰,使得污水在进入缺氧池时,污水中的活性污泥能部分沉降到围堰中,减少污泥的损耗,以及后续污泥回流的量,节约能源。围堰上还设有逸出口,使得污水从第二厌氧区流入缺氧池时较为平缓,不会溅起太多的水花,也就不会给厌氧缺氧池带来不必要的溶氧,使厌氧缺氧池更好的发挥释磷脱氮的作用。
(4)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厌氧缺氧池,第一厌氧区、第二厌氧区和缺氧池底部内壁上设有搅拌装置,搅拌装置可为气管,如此设置,增加了效率,且不会对底物或填料造成破坏。
(5)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包括好氧池和沉降池,厌氧缺氧池连接好氧池,好氧池连接沉降池,厌氧缺氧池和好氧池之间设置挡板,好氧池和沉降池之间设有网格挡板。挡板可以部分阻隔活性污泥进入好氧池,网格挡板可以有效阻隔填料进入沉降池,优化了污水处理的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第一视角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第二视角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第三视角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厌氧池俯视图;
图5为图4沿A-A线剖视图。
图中:
1、厌氧池;2、缺氧池;3、第一厌氧区;4、第二厌氧区;5、出水孔;6、高位端;7、低位端;8、围堰;9、导流板;10、搅拌装置;11、逸出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进行描述。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厌氧缺氧池,包括厌氧池1和缺氧池2,厌氧池分为第一厌氧区3和第二厌氧区4,第一厌氧区3置于第二厌氧区4内,第一厌氧区3侧部设有出水孔5,第二厌氧区3置于缺氧池2内,第一厌氧区3的垂直高度大于第二厌氧区4的垂直高度。污水从第一厌氧区3顶部进入,从第一厌氧区3侧部出水孔5流出至第二厌氧区4,在一定阶段内,水流进入的速度小于流出的速度,污水慢慢涨至第一厌氧区3顶部附近时,调节进出污水流速相同,污水在第一厌氧区3中有足够的下沉时间以和投入的底物充分混合均匀。和底物混合均匀的污水在第二厌氧区4中充分作用后,从第二厌氧区4缓缓逸出至缺氧池2,在缺氧池2中脱氮后进入下一处理步骤。如此处理,通过在厌氧池1中设置多级厌氧区,并优化厌氧池1和缺氧池2中的污水路径,提高了底物和污水的混匀速率和效率,进而提高了厌氧/缺氧区的释磷脱氮效果。
第二厌氧区4的顶部一侧设有高位端6,另一侧设有低位端7,出水孔5设置在远离低位端7的一侧。所述第二厌氧区4底部内壁和所述第一厌氧区3底部外壁之间设有交错设置的导流板9,所述导流板9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厌氧区4侧壁,一端与所述第二厌氧区4侧壁之间留有间隙,所述导流板9位于第一厌氧区3的底板以外的部分,其垂直高度与第一厌氧区 3高度相同。污水的路径从第一厌氧区3流出后,由于导流板9的阻挡,污水只能从留有间隙的一端流入下一导流板9之间,依次传递,直到达到低位端7,逸出至缺氧池2,路径的延长增加了底物和污水的混匀程度,使磷得到更好的释放。
第二厌氧区4的低位端7设有围堰8,所述围堰8为凹槽结构,凹槽结构的底部为底板,底板与第二厌氧区4连接,与第二厌氧区4相对的一侧板为构成凹槽的侧板,该侧板顶部设有锯齿状凹槽,使得污水在进入缺氧池时,污水中的活性污泥能部分沉降到围堰8中,减少污泥的损耗,以及后续污泥回流的量,节约能源。围堰8上还设有逸出口11,使得污水从第二厌氧区4流入缺氧池2时较为平缓,不会溅起太多的水花,也就不会给厌氧缺氧池带来不必要的溶氧,使厌氧缺氧池更好的发挥释磷脱氮的作用。
第一厌氧区、第二厌氧区和缺氧池底部内壁上设有搅拌装置10,搅拌装置10可为气管,气管上设置排气孔,气体从排气孔中逸出,实现对液体的搅拌。如此设置,增加了效率,且不会对底物或填料造成破坏。
实施例2
本实施例的一种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使用实施例1中的厌氧缺氧池,还包括好氧池和沉降池,厌氧缺氧池连接好氧池,好氧池连接沉降池,厌氧缺氧池和好氧池之间设置挡板,好氧池和沉降池之间设有网格挡板。挡板可以部分阻隔活性污泥进入好氧池,网格挡板可以有效阻隔填料进入沉降池,优化了污水处理的效率。

Claims (10)

1.一种厌氧缺氧池,包括厌氧池(1)和缺氧池(2),其特征在于:所述厌氧池(1)包括第一厌氧区(3)和第二厌氧区(4),第一厌氧区(3)置于第二厌氧区(4)内,所述第一厌氧区(3)下部设有出水孔(5),所述第二厌氧区(4)置于缺氧池(2)内,所述第一厌氧区(3)的垂直高度大于第二厌氧区(4)的垂直高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厌氧缺氧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厌氧区(4)的顶部一侧设有高位端(6),另一侧设有低位端(7)。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厌氧缺氧池,其特征在于:所述低位端(7)设有围堰(8),所述围堰(8)为凹槽结构,凹槽结构的底部为底板,底板与第二厌氧区(4)连接,与第二厌氧区(4)相对的一侧为构成凹槽一侧边的锯齿状侧板。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厌氧缺氧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孔(5)设置在远离低位端(7)的一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厌氧缺氧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厌氧区(4)底部内壁和所述第一厌氧区(3)底部外壁之间设有交错设置的导流板(9),所述导流板(9)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厌氧区(4)侧壁,一端与所述第二厌氧区(4)侧壁之间留有间隙;所述导流板(9)位于第一厌氧区(3)的底板以外的部分,其垂直高度与第一厌氧区(3)高度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厌氧缺氧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厌氧区(3)、第二厌氧区(4)和缺氧池(2)底部内壁上设有搅拌装置(10)。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厌氧缺氧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装置(10)为气管。
8.一种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使用权利要求1-7中任意一项权利要求中的厌氧缺氧池。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好氧池和沉降池。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厌氧缺氧池连接好氧池,所述好氧池连接沉降池,所述厌氧缺氧池和好氧池之间设置挡板,所述好氧池和沉降池之间设有网格挡板。
CN202021815213.7U 2020-08-26 2020-08-26 一种厌氧缺氧池及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 Active CN21311272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815213.7U CN213112725U (zh) 2020-08-26 2020-08-26 一种厌氧缺氧池及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815213.7U CN213112725U (zh) 2020-08-26 2020-08-26 一种厌氧缺氧池及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112725U true CN213112725U (zh) 2021-05-04

Family

ID=756576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815213.7U Active CN213112725U (zh) 2020-08-26 2020-08-26 一种厌氧缺氧池及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11272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395947B (zh) V型气提回流两级沉淀一体化污水处理池
CN105836970B (zh) 一种污水处理装置
CN203392986U (zh) V型气提回流两级沉淀一体化污水处理池
CN113582339A (zh) 一种节能mbr污水处理系统
CN112408597A (zh) 分置曝气升流式污泥床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
CN110510815B (zh) 基于同时硝化反硝化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及污水处理方法
CN209098440U (zh) 一种双隔板式小型一体化农村污水处理装置
CN213771726U (zh) Hebr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
CN207313242U (zh) 一种分体回流式微氧脱氮反应器
CN213112725U (zh) 一种厌氧缺氧池及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
CN111348746A (zh) 一种微型仿生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及其污水处理方法
CN207313241U (zh) 一种防气蚀微氧脱氮反应器
CN107381817A (zh) 一种防气蚀微氧脱氮反应器
CN213738786U (zh) 一种分置曝气自循环两段式脱氮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
CN109942086B (zh) 具有柔性隔膜的mbr一体化设备及其mbr污水处理方法
CN209957474U (zh) 一种基于a2/o工艺的新型污水处理装置
CN207313374U (zh) 一种内循环式微氧脱氮反应器
CN212174583U (zh) Mbbr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
CN210635794U (zh) 一种污水处理装置
CN207313243U (zh) 一种微氧-短程反硝化氧化沟
CN111170435A (zh) 一种加药混凝反应装置以及设有该装置的污水处理设备
CN215102275U (zh) 一种一体化污水生物处理设备
CN107381978A (zh) 一种内循环式微氧脱氮反应器
CN220766752U (zh) 一种气提回流一体化生活污水处理系统
CN211998982U (zh) 一种加药混凝反应装置以及设有该装置的污水处理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