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109101U - 一体式轻型扶手骨架 - Google Patents

一体式轻型扶手骨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109101U
CN213109101U CN202021042002.4U CN202021042002U CN213109101U CN 213109101 U CN213109101 U CN 213109101U CN 202021042002 U CN202021042002 U CN 202021042002U CN 213109101 U CN213109101 U CN 21310910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 body
reinforcing
handrail frame
handrail
armres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042002.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任位
查建双
李道鹏
杨道焱
唐典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Boao Mg Al Manufacutu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Boao Mg Al Manufacutu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Boao Mg Al Manufacutu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Boao Mg Al Manufacutu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042002.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10910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10910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10910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hair Legs, Seat Parts, And Backres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一体式轻型扶手骨架,包括板状的扶手架本体,所述扶手架本体的边缘设有连续的加强翻边,该加强翻边位于所述扶手架本体的任意一侧,所述扶手架本体连接有两个铰接支架,两个铰接支架与所述加强翻边位于所述扶手架本体的同一侧,两个所述铰接支架分别靠近所述扶手架本体的两边,两个所述铰接支架平行正对,所述扶手架本体与所述铰接支架一体成型。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采用轻型金属制成的扶手骨架,以整块板状主体并设置加强翻边取代传统的框式结构,且扶手架本体与铰接支架一体成型,保证强度,便于模具成型,能减少组装焊接。

Description

一体式轻型扶手骨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座椅结构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一体式轻型扶手骨架。
背景技术
汽车后排中央扶手为常见的座椅机构,能够提高后排乘员乘坐舒适性。扶手一般为翻转式结构,收折时,其作为后排中央座位的靠背的一部分;向前翻转打开至水平位置时,形成扶手。扶手上还常常集成有杯托组件,用于放置茶杯等物品。杯托组件可以是固定设置在扶手上,扶手打开时即可以直接使用杯托;也可以是滑动隐藏设计,仅在使用时滑出。前一种设计的结构简单,但美观性稍差,后一种则提高了美观度,但结构复杂。伴随汽车轻量化发展趋势,汽车座椅骨架的轻量化是整车轻量化的重要部分,其途径包括使用轻质材料、减少连接件的使用等。对于扶手杯托骨架来说,为保证其强度,其结构相对传统的使用铁质或钢质材料生产的扶手杯托骨架发生改变;为减少连接件、组装焊接工序等,其生产工艺也发生变化。因此,需要从力学性能和生产工艺方面考虑,整体优化结构设计。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一体式轻型扶手骨架。
其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一体式轻型扶手骨架,其关键在于,包括板状的扶手架本体,所述扶手架本体的边缘设有连续的加强翻边,该加强翻边位于所述扶手架本体的任意一侧;
所述扶手架本体连接有两个铰接支架,两个铰接支架与所述加强翻边位于所述扶手架本体的同一侧,两个所述铰接支架分别靠近所述扶手架本体的两边,两个所述铰接支架平行正对;
所述扶手架本体与所述铰接支架一体成型。
采用以上设计,其优点在于采用轻型金属制成的扶手骨架,以整块板状主体并设置加强翻边取代传统的框式结构,且扶手架本体与铰接支架一体成型,保证强度,便于模具成型,能减少组装焊接。
作为优选技术方案,在所述扶手架本体上靠近所述加强翻边设置有增强边条,该增强边条平行于与其相近的所述加强翻边,该增强边条与所述加强翻边位于所述扶手架本体的同一侧,该增强边条与所述加强翻边之间连接有边缘加强肋。
采用以上设计,进一步增强扶手架边缘强度。
作为优选技术方案,上述扶手架本体呈矩形,其两端分别为连接端和自由端;
所述扶手架本体包括从自由端到连接端顺次连接的第一平面部、曲面部和第二平面部,所述第二平面部位于所述第一平面部所在平面之外;
所述第一平面部靠近所述曲面部的一端连接有所述铰接支架,所述铰接支架背向所述第一平面部伸出并向所述第二平面部方向偏移,所述铰接支架与所述曲面部之间形成转动限位区。
采用以上设计,是由于扶手、杯托全部收折到靠背位置时,其构成了座椅靠背的一部分,此时扶手骨架和杯托骨架均处于竖向位,杯托骨架位于扶手骨架前方,当杯托骨架收拢时,杯托骨架与第二平面部相平或略高于第二平面部,这样二者表面大致相平,该设计能够提高乘坐舒适性,避免再过度依靠发泡件使杯托与扶手平滑过渡。
作为优选技术方案,上述扶手架本体的两表面分别一体成型有网状分布的加强筋,所述加强筋呈十字网格状或蜂窝状,任意相邻的两根加强筋之间的区域开口背向所述扶手架本体的相应表面。
采用以上设计,提高扶手架本体的强度,同时加强筋的开口方向方便脱模。
作为优选技术方案,上述第一平面部上设置有X形加强凸起,该X形加强凸起的各端部成发散状向外延伸并分别靠近所述第一平面部的相应边缘。
采用以上设计,整体提高扶手架本体的刚度。
作为优选技术方案,上述第一平面部的自由端侧边处开设有安全带让位缺口。
采用以上设计,为后续安装安全带提供空间。
作为优选技术方案,上述第二平面部对应所述扶手架本体连接端的端部两边分别设有底座连接块,所述底座连接块与所述加强翻边连接,所述底座连接块上开设有螺栓孔;
在所述底座连接块上开设有翻转限位槽,该翻转限位槽的槽口朝向与所述加强翻边朝向相反,该翻转限位槽向外穿出相应的所述加强翻边。
采用以上设计,便于扶手骨架与座椅底座的连接,并对其翻转位置进行限制,此外,翻转限位槽处的底座连接块壁厚降低,避免模具成型过程中出现缺陷。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采用轻型金属制成的扶手骨架,以整块板状主体并设置加强翻边取代传统的框式结构,且扶手架本体与铰接支架一体成型,保证强度,便于模具成型,能减少组装焊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图;
图2为图1的右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铰接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扶手骨架与杯托骨架的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3所示,一种一体式轻型扶手骨架,包括矩形板状的扶手架本体,安装于座椅后排时,所述扶手架本体竖向设置,其下端与座椅底座铰接。所述扶手架本体的边缘设有连续的加强翻边104,该加强翻边104位于所述扶手架本体的前侧。所述扶手架本体的前侧面连接有两个铰接支架110,两个所述铰接支架110分别靠近所述扶手架本体的左右两边,两个所述铰接支架110平行正对,所述扶手架本体与所述铰接支架110一体成型。
在所述扶手架本体上靠近所述加强翻边104设置有增强边条105,该增强边条105平行于与其相近的所述加强翻边104,该增强边条105与所述加强翻边104位于所述扶手架本体的同一侧,该增强边条105与所述加强翻边104之间连接有边缘加强肋。
所述扶手架本体的上端为自由端,下端为连接端。所述扶手架本体包括从自由端到连接端顺次连接的第一平面部101、曲面部102和第二平面部103,所述第二平面部103位于所述第一平面部101所在平面之外。所述第一平面部101靠近所述曲面部102的一端连接有所述铰接支架110,所述铰接支架110向前伸出并向下偏移,所述铰接支架110与所述曲面部102之间形成夹角小于90°的转动限位区120。
所述扶手架本体的两表面分别一体成型有网状分布的加强筋,所述加强筋呈十字网格状或蜂窝状,任意相邻的两根加强筋之间的区域开口背向所述扶手架本体的相应表面。所述第一平面部101上还设置有X形加强凸起106,该X形加强凸起106的各端部成发散状向外延伸并分别靠近所述第一平面部101的相应边缘。上述结构均使得扶手骨架的强度增大。
所述第一平面部101的上端侧边处开设有安全带让位缺口130。
所述第二平面部103下端的端部两边分别设有底座连接块107,所述底座连接块107与所述加强翻边104连接,所述底座连接块107上开设有螺栓孔108。在所述底座连接块107上开设有翻转限位槽109,该翻转限位槽109的槽口向后,该翻转限位槽109向外穿出相应的所述加强翻边104。扶手安装到座椅上后,当扶手向前翻转打开时,所述扶手骨架上的翻转限位槽109起到限位作用。此外,翻转限位槽109还能够减小底座连接块107的局部壁厚,避免模具成型时出现缺陷。
如图2和4所示,所述铰接支架110包括条形的支撑板111,该支撑板111的一端与所述扶手架本体固定连接,该支撑板111的另一端背向所述扶手架本体伸出并偏向所述扶手架本体的连接端,该支撑板111的伸出端固定设置有铰接块112。所述铰接块112呈圆柱状,所述铰接块112的中心贯穿有销轴孔114,该销轴孔114的孔心线与所述扶手架本体平行。
所述铰接块112与所述扶手架本体之间连接有加强肋板117,该加强肋板117沿着所述支撑板111设置并与其连接,该加强肋板117与所述扶手架本体垂直。所述加强肋板117位于所述支撑板111背向所述转动限位区120一侧,所述加强肋板117从所述铰接块112平滑延伸至所述扶手架本体并逐渐加宽。
这是因为,扶手骨架的铰接块112用于安装杯托骨架200。当杯托骨架200展开并承重的情况下,此时如图2所示,所述扶手骨架的自由端朝上,所述杯托骨架200处于水平位置,所述铰接支架110与所述扶手架本体连接处上方受到拉力,故在所述支撑板111上方设置所述加强肋板117,且所述加强肋板117垂直于所述扶手架本体以承受剪切力,从而提高所述铰接支架110的强度。
进一步地,所述加强肋板117有三块,所有所述加强肋板117沿着所述铰接轴300排布,其中位于中间的所述加强肋板117连接在所述铰接块112中部,其余两块所述加强肋板117连接在所述铰接块112两端。相邻两块所述加强肋板117的间距从所述铰接块112到所述扶手架本体逐渐增大,这样也是为了进一步提高所述支撑板111与所述扶手架本体之间的连接强度。
此外,所述铰接块112对应所述销轴孔114的外端设有伸出环113,该伸出环113的内孔与所述销轴孔114贯通,该伸出环113的厚度小于在所述铰接块112内部分的所述销轴孔114壁厚。
上述扶手骨架100与杯托骨架200组成分体翻转式扶手杯托骨架。
如图5所示,一种分体翻转式轻型扶手杯托骨架,包括上述的扶手骨架100和杯托骨架200,二者均呈矩形板状,所述杯托骨架200位于所述扶手骨架100的前侧,所述杯托骨架200自由端与所述扶手骨架100的自由端朝向相同,所述杯托骨架200的连接端与所述扶手骨架100铰接,以允许所述杯托骨架200收折贴靠所述扶手骨架100的前侧面,或相对所述扶手骨架100展开。
如图5所示,所述杯托骨架200包括矩形的杯托架本体,所述杯托架本体的连接端固定设置有翻转限位板220,该翻转限位板220沿着所述杯托架本体的连接端设置,该翻转限位板220低于所述杯托架本体朝向所述扶手骨架100的一面,该翻转限位板220的两端分别固定设置有一个铰接座210,每个所述铰接座210上分别贯穿有转动孔。
所述铰接座210与所述铰接支架110一一对应,当所述杯托骨架200与所述扶手骨架100装配后,两个所述铰接座210分别位于两个所述铰接支架110外。一对所述铰接座210与所述铰接支架110内穿设有同一根铰接轴300,该铰接轴300穿设在所述销轴孔114和转动孔内。所述铰接支架110的伸出环113朝向所述铰接座210,由于其面积较小,因而铰接座210转动时受到的摩擦力较小,降低阻力。
所述杯托骨架200翻转时,所述翻转限位板220在所述转动限位区120内转动。当所述杯托骨架200翻转至水平位置时,所述翻转限位板220抵靠所述支撑板111的下表面。
所述扶手骨架100的结构设计,便于沿着垂直于扶手架本体的前后方向双向脱模。对于所述扶手骨架100,由于所述铰接支架110与所述扶手架本体之间的夹角为锐角,故采用滑块形式出模。所述扶手骨架100采用轻金属制造,整体成型,保证其强度,同时减少焊接连接等工序。
所述轻型扶手杯托骨架安装到座椅上后,扶手骨架100的连接端与座椅底座转动连接。处于收折位置时,所述扶手骨架100和杯托骨架200的自由端均竖直向上,杯托与扶手锁定在一起,杯托位于扶手前侧,二者构成座椅靠背的一部分。本实施例提供的扶手杯托骨架便于乘员向前单独打开杯托组件,而保持扶手处于锁定状态,此时杯托骨架处于水平位置,如图4所示,由于杯托占位较小,打开后占用空间少;也可以保持杯托与扶手相对锁定,将扶手翻转打开。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描述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宗旨及权利要求的前提下,可以做出多种类似的表示,这样的变换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一体式轻型扶手骨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板状的扶手架本体,所述扶手架本体的边缘设有连续的加强翻边(104),该加强翻边(104)位于所述扶手架本体的任意一侧;
所述扶手架本体连接有两个铰接支架(110),两个铰接支架(110)与所述加强翻边(104)位于所述扶手架本体的同一侧,两个所述铰接支架(110)分别靠近所述扶手架本体的两边,两个所述铰接支架(110)平行正对;
所述扶手架本体与所述铰接支架(110)一体成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式轻型扶手骨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扶手架本体上靠近所述加强翻边(104)设置有增强边条(105),该增强边条(105)平行于与其相近的所述加强翻边(104),该增强边条(105)与所述加强翻边(104)位于所述扶手架本体的同一侧,该增强边条(105)与所述加强翻边(104)之间连接有边缘加强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体式轻型扶手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扶手架本体呈矩形,其两端分别为连接端和自由端;
所述扶手架本体包括从自由端到连接端顺次连接的第一平面部(101)、曲面部(102)和第二平面部(103),所述第二平面部(103)位于所述第一平面部(101)所在平面之外;
所述第一平面部(101)靠近所述曲面部(102)的一端连接有所述铰接支架(110),所述铰接支架(110)背向所述第一平面部(101)伸出并向所述第二平面部(103)方向偏移,所述铰接支架(110)与所述曲面部(102)之间形成转动限位区(120)。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体式轻型扶手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扶手架本体的两表面分别一体成型有网状分布的加强筋,所述加强筋呈十字网格状或蜂窝状,任意相邻的两根加强筋之间的区域开口背向所述扶手架本体的相应表面。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体式轻型扶手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平面部(101)上设置有X形加强凸起(106),该X形加强凸起(106)的各端部成发散状向外延伸并分别靠近所述第一平面部(101)的相应边缘。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体式轻型扶手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平面部(101)的自由端侧边处开设有安全带让位缺口(130)。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体式轻型扶手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平面部(103)对应所述扶手架本体连接端的端部两边分别设有底座连接块(107),所述底座连接块(107)与所述加强翻边(104)连接,所述底座连接块(107)上开设有螺栓孔(108);
在所述底座连接块(107)上开设有翻转限位槽(109),该翻转限位槽(109)的槽口朝向与所述加强翻边(104)朝向相反,该翻转限位槽(109)向外穿出相应的所述加强翻边(104)。
CN202021042002.4U 2020-06-09 2020-06-09 一体式轻型扶手骨架 Active CN21310910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042002.4U CN213109101U (zh) 2020-06-09 2020-06-09 一体式轻型扶手骨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042002.4U CN213109101U (zh) 2020-06-09 2020-06-09 一体式轻型扶手骨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109101U true CN213109101U (zh) 2021-05-04

Family

ID=756708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042002.4U Active CN213109101U (zh) 2020-06-09 2020-06-09 一体式轻型扶手骨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10910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189975B1 (en) Seat frame assembly
US20120234455A1 (en) Method for producing a rear wall of a seat backrest
CN101267955B (zh) 车门结构
EP3974257A1 (en) Auxiliary dashboard mounting assembly for vehicle, and automobile
CN213109101U (zh) 一体式轻型扶手骨架
CN206690937U (zh) 汽车座椅前排一体化靠背骨架
CN204077453U (zh) 一种汽车座椅靠背的背板结构
CN212473208U (zh) 杯托骨架
CN217852034U (zh) 折叠椅座板及其底框
CN108312922B (zh) 一种客车座椅靠背骨架
CN212473190U (zh) 分体翻转式轻型扶手杯托骨架
CN212422916U (zh) 杯托铰接支架加强结构
CN108372810B (zh) 一种客车座椅骨架
CN114248674A (zh) 能够减小碰撞变形的汽车座椅骨架
CN111591187A (zh) 一种分体翻转式轻型扶手杯托骨架
CN212473189U (zh) 用于铰接连接的螺纹销钉及铰接结构
JP3280128B2 (ja) 車両の折り畳みシート
CN220009549U (zh) 一种上解锁座椅靠背的解锁机构
CN204774776U (zh) 汽车后排座椅中央扶手安装支架
CN216033658U (zh) 一种车门扶手盒安装支架及其安装结构
CN110774958B (zh) 车用后排座椅中央扶手骨架总成
CN109866661A (zh) 一种汽车座椅的座垫翻折机构
CN216508014U (zh) 一种商务车用座椅
CN217553747U (zh) 一种中后排汽车座椅翻转机构
CN208698847U (zh) 折叠儿童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