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095636U - 可调浮力的自动找底浮漂 - Google Patents

可调浮力的自动找底浮漂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095636U
CN213095636U CN202021033572.7U CN202021033572U CN213095636U CN 213095636 U CN213095636 U CN 213095636U CN 202021033572 U CN202021033572 U CN 202021033572U CN 213095636 U CN213095636 U CN 21309563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oat
hole
round bar
fixing ring
fixed 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033572.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齐君
齐浩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021033572.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09563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09563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09563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调浮力的自动找底浮漂,包括圆杆,圆杆从上至下顺序套设有固定环一、第一漂身、固定环二、第二漂身和固定环三,第二漂身的顶部在固定环二和固定环三之间的圆杆上滑动,固定环三的下部设有固定安装在圆杆上的配重块,配重块上方的圆杆设有横向的贯穿孔,第二漂身的内套管向圆杆的下部延伸,内套管上设有与贯穿孔匹配的通孔,贯穿孔和通孔穿过有鱼线。能够利用浮漂浮力与重力转换,使鱼坠接触水底后浮漂内部机构自动锁住鱼线,是一种新的理念和结构的创新。

Description

可调浮力的自动找底浮漂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垂钓用具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可调浮力的自动找底浮漂。
背景技术
目前,鱼漂都是固定的外形产生的固定浮力,所以在使用的时候根据不同的鱼坠使用不同的浮漂,每次出去钓鱼都要携带很多鱼漂,通过修剪鱼坠的大小来调整浮漂的灵敏度,更麻烦的是,在同一水域内水底深度变化比较大,或者海水涨潮或落潮会使水深发生变化,所以随时需要调整浮漂与鱼坠之间的距离,如不及时调整浮漂与鱼坠之间距离,就不能保证鱼钩是否接触水底,影响中鱼率。要调整这个距离就需要在与鱼线上系个棉线结,来挡住浮漂上移,而在抛竿时棉线结通过鱼竿导环会产生阻力,影响抛竿的准确性,棉线结在经过多次抛竿后,会产生滑动,就会增加鱼漂与鱼坠之间的距离,影响钓鱼,所以这种带有浮漂的钓法需要携带很多的配件,不停地调整控制浮漂的棉线结,初学者很难掌握这种钓法。
现有浮漂钓法安装非常麻烦,当风浪比较大的时候,就需要更换浮漂和鱼坠,在野外更换一次很麻烦需要很长时间;
水深或水底地形变化比较大时,棉线结调整就很难保证鱼钩是否能接触水底,需要经过无数次的调整棉线结才能大致的知道水深,每次要求抛投在一个位置,对钓鱼人经验要求比较高;
现有浮漂钓法对深水或远投无法使用,不知道抛投落点处水深,无法定位棉线结的位置,在比较深的水域,首先不挂鱼钩帮铅坠测试大致水深,经过几次调整棉线结定位浮漂的位置,尽管这样,海底地形变化比较大的,鱼钩也时常刮底。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可调浮力的自动找底浮漂,能够利用浮漂浮力与重力转换,使鱼坠接触水底后浮漂内部机构自动锁住鱼线,是一种新的理念和结构的创新。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可调浮力的自动找底浮漂,包括圆杆,所述圆杆从上至下顺序套设有固定环一、第一漂身、固定环二、第二漂身和固定环三,所述第二漂身的顶部在所述固定环二和所述固定环三之间的圆杆上滑动,所述固定环三的下部设有固定安装在圆杆上的配重块,所述配重块上方的圆杆设有横向的贯穿孔,所述第二漂身的内套管向所述圆杆的下部延伸,所述内套管上设有与所述贯穿孔匹配的通孔,所述贯穿孔和所述通孔穿过有鱼线。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环一上部连接有醒目漂杆,所述醒目漂杆上涂有醒目层。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漂身的外部呈水滴形状。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漂身内滑动连接有密封滑动塞。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环三和贯穿孔均在所述内套管的内侧。
进一步地,所述鱼线穿过通孔和贯穿孔的一侧缠绕有鱼钩,所述鱼线的末端连接有鱼坠。
优选地,所述通孔靠近所述鱼钩一侧的下方孔壁上设有软状物。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解决了钓鱼前需要检测水的深度,需要知道水底的平坦度问题;不需要携带其他辅助配件;无需调整浮漂的位置;不用修剪鱼坠的重量,安装简单使用方便;浮漂的体积可调整,在方便风浪大时,使得浮漂具有良好的稳定性;手竿、矶钓、远投、筏钓以及冰钓都可以使用,适用范围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可调浮力的自动找底浮漂的主视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可调浮力的自动找底浮漂的俯视图。
图中:1、圆杆;1-1、醒目漂杆;2、固定环一;3、第一漂身;4、固定环二;5、第二漂身;5-1、密封滑动塞;6、固定环三;7、配重块;8、贯穿孔;9、通孔;9-1、软状物;10、鱼线;11、鱼钩;12、鱼坠。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可调浮力的自动找底浮漂,包括圆杆1,所述圆杆1从上至下顺序套设有固定环一2、第一漂身3、固定环二4、第二漂身5和固定环三6,所述第二漂身5的顶部在所述固定环二4和所述固定环三6之间的圆杆1上滑动,所述固定环三6的下部设有固定安装在圆杆1上的配重块7,所述配重块7上方的圆杆1设有横向的贯穿孔8,所述第二漂身5的内套管向所述圆杆1的下部延伸,所述内套管上设有与所述贯穿孔8匹配的通孔9,所述贯穿孔8和所述通孔9穿过有鱼线10。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固定环一2上部连接有醒目漂杆1-1,所述醒目漂杆1-1上涂有醒目层。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漂身3的外部呈水滴形状。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漂身5内滑动连接有密封滑动塞5-1。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固定环三6和贯穿孔8均在所述内套管的内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鱼线10穿过通孔9和贯穿孔8的一侧缠绕有鱼钩11,所述鱼线10的末端连接有鱼坠12。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通孔9靠近所述鱼钩11一侧的下方孔壁上设有软状物9-1。
为了方便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以下通过具体使用方式上对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可调浮力的自动找底浮漂,其主要包括圆杆1、第一漂身3、第二漂身5和配重块7。
圆杆1可采用不锈钢、塑料、尼绒或镀锌钢杆;醒目漂杆1-1可采用塑料或木质材质;第一漂身3可采用泡沫、软木或塑料材质;第二漂身5可采用塑料、泡沫或木质材质;密封活动塞5-1可采用塑料或尼绒材质;配重块7可采用不锈钢、镀锌钢铁、铅或铜材质;软状物9-1可采用乳胶或橡胶材质。
配重块7固定在圆杆1的最底部,进而增加浮漂的稳定性,由圆杆1上端穿过固定环三6、第二漂身5、固定环二4、第一漂身3和穿过固定环一。密封活动塞5-1安装在第二漂身5内,圆杆1为塑料材质。
鱼线10穿过第二漂身5下部的通孔9,穿过圆杆1下部的贯穿孔8,从第二漂身5设有软状物9-1的通孔穿出,软状物9-1设置在通孔的下端孔壁,放线时起到增加摩擦力的作用上方不设置软状物9-1,减小摩擦力方便收线,鱼线1下端绑上鱼钩,鱼线末端固定鱼坠。
当第一漂身3和第二漂身5一同随鱼坠12沉入水底时,第一漂身3和第二漂身5的浮力小于鱼坠12的重力,鱼坠12沉入在水底,由于第一漂身3的浮力大于圆杆1和配重块7的重力,第一漂身3就会带动圆杆1和配重块7一同向上移动,固定环三6与第二漂身5上端接触;第一漂身3采用泡沫材质,第二漂身5采用塑料材质,配重块7为不锈钢材质。
贯穿孔8与通孔9形成一直线,鱼线10线径小于贯穿孔8和通孔9的孔径,鱼线10在圆孔内可以自由的滑动,第一漂身3和第二漂身5带着整个浮漂沿着鱼线10向上移动;
当第一漂身3露出水面时,第一漂身3失去浮力,圆杆1和配重块7在重力作用下沿着第二漂身5内壁滑道向下滑动,固定环二4与第二漂身5的上端接触,贯穿孔8与通孔9不在一条直线上,鱼线10会成凹字型,此时鱼线10与通孔9上的软状物9-1在配重块7和鱼坠12重力作用下产生的摩擦力,阻止鱼线10通过通孔9,鱼线10被软状物9-1锁死,此时与第二漂身5成一整体,软状物9-1为乳胶。
鱼线10在鱼坠12重力和第二漂身5的浮力作用下呈垂直状态,当鱼咬钩时,会把力传递给第二漂身5,醒目漂杆1-1就会下沉,其中,醒目漂杆1为塑料材质,提醒钓鱼者有鱼咬钩。
当密封滑动塞5-1向下移动增加第二漂身5的体积,第二漂身5的浮力就加大,反之密封滑动塞5-1向上移动第二漂身5的浮力变小,根据天气风浪的变化,调整浮漂的浮力来调整第二漂身5的,醒目漂杆的灵敏度。
当收线时,第一漂身3和第二漂身5会和拉动的鱼线10呈180°,第一漂身3在水的阻力作用下带动圆杆1向上移动,固定环三6与第二漂身5的上端接触,贯穿孔8与通孔9成一条直线,鱼线10就可以自由通过,第二漂身5就会随着鱼线向下移动,靠近鱼钩11,最后一同与鱼钩11和鱼坠12拉上岸,对深水区浮钓方法非常方便。
综上所述,借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解决在不同的水深情况下经常调整浮漂与鱼坠之间的距离,通过调整浮漂的体积大小来调整浮漂的浮力大小,实现调整浮漂的灵敏度,整体结构设计简单新颖,适用和使用范围广。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可调浮力的自动找底浮漂,包括圆杆(1),其特征在于,所述圆杆(1)从上至下顺序套设有固定环一(2)、第一漂身(3)、固定环二(4)、第二漂身(5)和固定环三(6),所述第二漂身(5)的顶部在所述固定环二(4)和所述固定环三(6)之间的圆杆(1)上滑动,所述固定环三(6)的下部设有固定安装在圆杆(1)上的配重块(7),所述配重块(7)上方的圆杆(1)设有横向的贯穿孔(8),所述第二漂身(5)的内套管向所述圆杆(1)的下部延伸,所述内套管上设有与所述贯穿孔(8)匹配的通孔(9),所述贯穿孔(8)和所述通孔(9)穿过有鱼线(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浮力的自动找底浮漂,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环一(2)上部连接有醒目漂杆(1-1),所述醒目漂杆(1-1)上涂有醒目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浮力的自动找底浮漂,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漂身(3)的外部呈水滴形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浮力的自动找底浮漂,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漂身(5)内滑动连接有密封滑动塞(5-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浮力的自动找底浮漂,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环三(6)和所述贯穿孔(8)均在所述内套管的内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浮力的自动找底浮漂,其特征在于,所述鱼线(10)穿过通孔(9)和贯穿孔(8)的一侧缠绕有鱼钩(11),所述鱼线(10)的末端连接有鱼坠(12)。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可调浮力的自动找底浮漂,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9)靠近所述鱼钩(11)一侧的下方孔壁上设有软状物(9-1)。
CN202021033572.7U 2020-06-08 2020-06-08 可调浮力的自动找底浮漂 Active CN21309563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033572.7U CN213095636U (zh) 2020-06-08 2020-06-08 可调浮力的自动找底浮漂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033572.7U CN213095636U (zh) 2020-06-08 2020-06-08 可调浮力的自动找底浮漂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095636U true CN213095636U (zh) 2021-05-04

Family

ID=756712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033572.7U Active CN213095636U (zh) 2020-06-08 2020-06-08 可调浮力的自动找底浮漂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09563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181380B2 (en) Electronic fishing device and a related system, method, and use
US4649662A (en) Curved fishing post
CN213095636U (zh) 可调浮力的自动找底浮漂
US4745702A (en) Water-weighted diver, side planer, or side diver
US20100058641A1 (en) Fishing bobber device
US20080313949A1 (en) Fishing bobber device
CN201219435Y (zh) 环闸式重心移动鱼形拟饵
US5235776A (en) Fishing line floater
CN205794569U (zh) 一种全程自动搜索浮漂
KR102229119B1 (ko) 낚시용 찌
KR20210000674U (ko) 부력조절 낚시찌
CN216254841U (zh) 一种用于自动找底的七星浮漂
CN207612985U (zh) 仿生鱼饵
KR200370603Y1 (ko) 막대형 구멍찌
CN111838086A (zh) 一种反力触线漂
CN219939422U (zh) 一种抗走水漂坠以及浮漂组件
KR200442560Y1 (ko) 낚시용 탑찌
JP2003061531A (ja) 浮き及びルアー
CN214758697U (zh) 一种具有浮力珠的钓鱼串钩
CN214508913U (zh) 一种防走水快挂诱饵坠
CN220402813U (zh) 一种钓鱼轻口远抛配重水面标浮漂
CN211458578U (zh) 一种新型的双线渔网结构
CN211558529U (zh) 立式浮漂
CN215302483U (zh) 一种自动找底式浮漂
KR101780425B1 (ko) 수심에 따라 낚시줄의 길이 조절 기능을 갖는 스마트 낚시찌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