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094315U - 一种滑动机构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滑动机构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094315U
CN213094315U CN202022352674.1U CN202022352674U CN213094315U CN 213094315 U CN213094315 U CN 213094315U CN 202022352674 U CN202022352674 U CN 202022352674U CN 213094315 U CN213094315 U CN 21309431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rner position
slides
corner
sliding block
sli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352674.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子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Geniu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Geniu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Geniu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Geniu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352674.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09431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09431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09431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滑动机构及电子设备,滑动机构包括底座、滑动块、弹性件以及活动杆,底座具有第一表面,滑动块滑动设于底座,滑动块的第一面设有第一滑槽,第二面设有第二滑槽,滑动块相对底座的滑动位置包括依次远离第一表面的第一位置、第二位置以及第三位置,弹性件的两端分别连接于第一表面和滑动块的底部,活动杆的中部转动连接于底座,滑动块位于第一位置时,活动杆的第一端位于第一滑槽的第一拐角位置,活动杆的第二端位于第二滑槽的第二拐角位置,以限制滑动块在弹性件的弹性作用下向远离第一表面的方向滑动,滑动块位于第二位置时,弹性件用于提供弹性作用力以使滑动块从第二位置滑动至第三位置。滑动机构的成本较低,结构较简单。

Description

一种滑动机构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滑动机构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电子设备(手机或平板电脑等)的摄像头模组的设置方式呈现多样化。例如,摄像头模组可滑动设于设备主体,从而使得摄像头模组可滑动至隐藏于设备主体内,或者,摄像头模组可转动设于设备主体,从而使得摄像头模组的拍摄角度可调节等。在相关技术中,一般通过设置驱动装置驱动滑动机构带动摄像头模组相对设备主体发生滑动或转动。
然而,通过驱动装置驱动滑动机构的方式,成本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滑动机构及电子设备,无需通过驱动装置驱动滑动机构,成本较低。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滑动机构,所述滑动机构包括底座、滑动块、弹性件以及活动杆,所述底座具有第一表面,所述滑动块滑动设于所述底座,所述滑动块具有相对的第一面以及第二面,所述第一面和所述第二面垂直于所述第一表面,所述第一面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二面设有第二滑槽,所述滑动块相对所述底座的滑动位置包括第一位置、第二位置以及第三位置,沿所述滑动块相对所述底座滑动的方向上,所述第二位置、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三位置依次远离所述第一表面,所述弹性件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滑动块的底部,所述滑动块位于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弹性件处于压缩状态,所述活动杆具有第一端、中部以及第二端,所述中部转动连接于所述底座,所述滑动块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端位于所述第一滑槽的第一拐角位置,所述第二端位于所述第二滑槽的第二拐角位置,所述滑动块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弹性件用于提供弹性作用力以使所述滑动块从所述第二位置滑动至所述第三位置,其中,所述第一拐角位置为所述第一端抵接于所述第一滑槽以限制所述滑动块在所述弹性件的弹性作用下向远离所述第一表面的方向滑动的位置,所述第二拐角位置为所述第二端抵接于所述第二滑槽以限制所述滑动块在所述弹性件的弹性作用下向远离所述第一表面的方向滑动的位置。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滑动块从所述第一位置滑动至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一端从所述第一拐角位置滑动至所述第一滑槽的第三拐角位置,所述第二端从所述第二拐角位置滑动至所述第二滑槽的第四拐角位置;
所述滑动块从所述第二位置滑动至所述第三位置时,所述第一端从所述第三拐角位置滑动至所述滑槽的第五拐角位置,所述第二端从所述第四拐角位置滑动至所述第二滑槽的第六拐角位置;
所述第三拐角位置、所述第一拐角位置和所述第五拐角位置依次远离所述第一表面,所述第四拐角位置、所述第二拐角位置和所述第六拐角位置依次远离所述第一表面。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滑槽包括首尾依次相接的第一段、第二段、第三段以及第四段,所述第四段和所述第一段的连接处形成所述第一拐角位置,所述第一段和所述第二段的连接处形成所述第三拐角位置,所述第二段和所述第三段的连接处形成所述第五拐角位置;
所述第二滑槽包括首尾依次相接的第五段、第六段、第七段以及第八段,所述第八段和所述第五段的连接处形成所述第二拐角位置,所述第五段和所述第六段的连接处形成所述第四拐角位置,所述第六段和所述第七段的连接处形成所述第六拐角位置。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滑动块从所述第一位置滑动至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一端在所述第一段的限制作用下从所述第一拐角位置滑动至所述第三拐角位置,所述第二端随同所述第一端运动以从所述第二拐角位置滑动至所述第四拐角位置。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段的外侧壁面至所述第一表面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五段的外侧壁面至所述第一表面的距离;
所述滑动块从所述第一位置滑动至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一端沿所述第一段的外侧壁面从所述第一拐角位置滑动至所述第三拐角位置,所述第二端与所述第五段的外侧壁面之间具有间距。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滑动块从所述第二位置滑动至所述第三位置时,所述第一端在所述第二段的限制作用下从所述第三拐角位置滑动至所述第五拐角位置,所述第二端在所述第六段的限制作用下从所述第四拐角位置滑动至所述第六拐角位置。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段具有位于所述第三拐角位置和所述第五拐角位置之间的第一中间位置,所述第六段具有位于所述第四拐角位置和所述第六拐角位置之间的第二中间位置;
所述滑动块从所述第二位置滑动至所述第三位置时,所述第一端自所述第三拐角位置滑动至所述第一中间位置,且在所述第二段的限制作用下从所述第一中间位置滑动至所述第五拐角位置,所述第二端自所述第四拐角位置滑动至所述第二中间位置,且在所述第六段的限制作用下从所述第二中间位置滑动至所述第六拐角位置。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
所述第二段具有位于所述第一中间位置与所述第五拐角位置之间的第一子外侧壁面,所述第六段具有位于所述第二中间位置与所述第六拐角位置之间的第一子内侧壁面,在所述第一面的投影上,所述第一子外侧壁面与所述第一子内侧壁面之间的间距小于所述第一端的外径和所述第二端的外径;
所述第一端自所述第一中间位置向所述第五拐角位置滑动时,所述第一端沿所述第一子外侧壁面滑动,所述第二端沿第一子内侧壁面滑动。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活动杆为弹性杆,所述弹性杆可在受到外力时发生弹性形变以使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处于错位状态,所述弹性件还可在所受外力撤去时恢复弹性形变以使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处于正对状态,所述错位状态为所述第一端的轴线和所述第二端的轴线不重合的状态,所述正对状态为所述第一端的轴线和所述第二端的轴线重合的状态;
所述滑动块从所述第一位置滑动至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弹性件处于所述正对状态,所述滑动块从所述第二位置滑动至所述第三位置时,所述弹性杆从所述正对状态转换为所述错位状态,再从所述错位状态转换为所述正对状态。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滑动块相对所述底座的滑动位置还包括第四位置,所述第四位置位于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所述滑动块位于所述第四位置时,所述弹性件处于压缩状态;
所述第三段和所述第四段的连接处形成第七拐角位置,所述第七段和所述第八段的连接处形成第八拐角位置;
所述滑动块从所述第三位置滑动至所述第四位置时,所述第一端从所述第五拐角位置滑动至所述第七拐角位置,所述第二端从所述第六拐角位置滑动至所述第八拐角位置,所述滑动块位于所述第四位置时,所述弹性件用于提供弹性作用力以使所述滑动块从所述第四位置滑动至所述第一位置;
所述滑动块从所述第四位置滑动至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端从所述第七拐角位置滑动至所述第一拐角位置,所第二端从所述第八拐角位置滑动至所述第二拐角位置。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滑动块从所述第三位置滑动至所述第四位置时,所述第一端在所述第三段的限制作用下从所述第五拐角位置滑动至所述第七拐角位置,所述第二端在所述第七段的限制作用下从所述第六拐角位置滑动至所述第八拐角位置。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第三段具有位于所述第五拐角位置和所述第七拐角位置之间的第三中间位置,所述第七段具有位于所述第六拐角位置和所述第八拐角位置之间的第四中间位置;
所述滑动块从所述第三位置滑动至所述第四位置时,所述第二端在所述第七段的限制作用下从所述第六拐角位置滑动至所述第四中间位置,所述第一端随同所述第二端运动以从所述第五拐角位置滑动至所述第三中间位置,且所述第二端在所述第七段的限制作用下从所述第四中间位置滑动至所述第八拐角位置,所述第一端在所述第三段的限制作用下从所述第三中间位置滑动至所述第七拐角位置。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实用新型实施例中,
所述第三段具有位于所述第五拐角位置与所述第三中间位置之间的第二子内侧壁面,所述第七段具有位于所述第六拐角位置与所述第四中间位置之间的第三子内侧壁面,所述第二子内侧壁面至所述第一表面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三子内侧壁面至所述第一表面的距离;
所述第三段具有位于所述第三中间位置与所述第七拐角位置之间的第二子外侧壁面,所述第七段具有位于所述第四中间位置与所述第八拐角位置之间的第四子内侧壁面,在所述第一面的投影上,所述第二子外侧壁面与所述第四子内侧壁面之间的间距小于所述第一端的外径和所述第二端的外径;
所述滑动块从所述第三位置滑动至所述第四位置时,所述第二端沿所述第三子内侧壁面滑动,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二子内侧壁面具有间距,且所述第二端沿所述第四子内侧壁面从所述第四中间位置继续滑动至所述第八拐角位置,所述第一端沿所述第二子外侧壁面从所述第三中间位置继续滑动至所述第七拐角位置。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活动杆为弹性杆,所述弹性杆可在受到外力时发生弹性形变以使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处于错位状态,所述弹性件还可在所受外力撤去时恢复弹性形变以使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处于正对状态,所述错位状态为所述第一端的轴线和所述第二端的轴线不重合的状态,所述正对状态为所述第一端的轴线和所述第二端的轴线重合的状态;
所述滑动块从所述第三位置滑动至所述第四位置时,所述弹性杆从所述正对状态转换为所述错位状态,再从所述错位状态转换为所述正对状态,所述滑动块从所述第四位置滑动至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弹性杆处于所述正对状态。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滑动块从所述第四位置滑动至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二端在所述第八段的限制作用下从所述第八拐角位置滑动至所述第二拐角位置,所述第一端随同所述第二端运动以从所述第七拐角位置滑动至所述第一拐角位置。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第四段的内侧壁面至所述第一表面的距离小于所述第八段的内侧壁面至所述第一表面的距离;
所述滑动块从所述第四位置滑动至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二端沿所述第八段的内侧壁面从所述第八拐角位置滑动至所述第二拐角位置,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四段的内侧壁面之间具有间距。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活动杆包括第一杆件部分、中间杆件部分以及第二杆件部分,所述中间杆件部分转动连接于所述底座,所述第一杆件部分和所述第二杆件部分分别连接于所述中间杆件部分的两端,所述第一杆件部分远离所述中间杆件部分的一端为所述第一端,所述第二杆件部分远离所述中间杆件部分的一端为所述第二端。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具有第一方面的滑动机构的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壳体、摄像头模组以及所述滑动机构,所述滑动机构的底座固设于所述壳体内,所述摄像头模组连接于所述滑动块。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摄像头模组固定连接于所述滑动块,以在所述滑动块的滑动带动下相对所述壳体在所述壳体内和所述壳体外之间滑动;
或者,所述摄像头模组转动连接于所述滑动块和所述壳体,在所述滑动块的带动下,所述摄像头模组可相对所述壳体转动以调节所述摄像头模组的拍摄角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通过滑动块可滑动设于底座,底座的第一表面和滑动块的底部连接有弹性件,滑动块位于第一位置时,活动杆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位于第一拐角位置和第二拐角位置以使活动杆限制滑动块向远离第一表面的方向滑动,滑动块可从第一位置滑动至第二位置,使得第一端滑离第一拐角位置,第二端滑离第二拐角位置,解除活动杆对滑动块的限制,利用弹性件的弹性作用力使得滑动块从第二位置滑动至第三位置,无需通过驱动装置驱动滑动块滑动,成本较低,结构简单。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公开的一种滑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公开的一种滑动机构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公开的第一滑槽与第二滑槽叠加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公开的第一滑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公开的第二滑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公开的圆环形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公开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公开的一种电子设备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公开的转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公开的另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简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内”、“外”、“中”、“竖直”、“水平”、“横向”、“纵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
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安装”、“设置”、“设有”、“连接”、“相连”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主要是用于区分不同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具体的种类和构造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并非用于表明或暗示所指示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的相对重要性和数量。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为两个或两个以上。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滑动机构及电子设备,无需通过驱动装置驱动滑动机构,成本较低。
实施例一
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滑动机构100的结构示意图,该滑动机构100包括底座10、滑动块20、弹性件30以及活动杆40,该底座10具有第一表面10a,滑动块20滑动设于底座10,滑动块20具有相对的第一面20a以及第二面20b,该第一面20a和该第二面20b垂直于该第一表面10a,第一面20a设有第一滑槽201,第二面20b设有第二滑槽202,滑动块20相对底座10的滑动位置包括第一位置、第二位置以及第三位置,沿滑动块20相对底座10滑动的方向上,第二位置、第一位置和第三位置依次远离第一表面10a,弹性件30的两端分别连接于第一表面10a和滑动块20的底部,滑动块20位于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时,弹性件30处于压缩状态,活动杆40具有第一端40a、中部40b以及第二端40c,活动杆40的中部40b转动连接于底座10。滑动块20位于第一位置时,第一端40a位于第一滑槽201的第一拐角位置201a,第二端40c位于第二滑槽202的第二拐角位置202a,滑动块20位于第二位置时,弹性件30用于提供弹性作用力以使滑动块20从第二位置滑动至第三位置,其中,第一拐角位置201a为第一端40a抵接于第一滑槽201以限制滑动块20在弹性件30的弹性作用下向远离第一表面10a的方向滑动的位置,第二拐角位置202a为第二端40c抵接于第二滑槽202以限制滑动块20在弹性件30的弹性作用下向远离第一表面10a的方向滑动的位置。
其中,由于第一滑槽201和第二滑槽202位于不同表面,因此,图3为将第一滑槽201和第二滑槽202投影至同一表面,以更好示出第一滑槽201和第二滑槽202的位置关系,仅为示意,不表示第一滑槽201和第二滑槽202的实际位置,实际为位于不同表面。具体地,第一滑槽201在图3中以实线滑槽示出,第二滑槽202在图3中以虚线滑槽示出。
可以理解的是,滑动块20位于第一位置时,活动杆40的第一端40a位于第一拐角位置201a,第二端40c位于第二拐角位置202a,从而限制滑动块20在弹性件30的弹性作用下相对底座10向远离第一表面10a的方向滑动,活动杆40具有限位效果。当滑动块20从第一位置滑动至第二位置时,滑动块20向第一表面10a的方向运动,滑动块20进一步压缩弹性件30,且滑动块20与活动杆40发生相对运动,第一端40a滑动离开第一拐角位置201a,第二端40c滑动离开第二拐角位置202a,当滑动块20位于第二位置时,活动杆40对滑动块20的限位效果撤销,此时,处于压缩状态的弹性件30对滑动块20施加弹性作用力以使滑动块20从第二位置滑动至第三位置。也就是说,滑动块20在第一位置时受活动杆40的限制相对底座10静止不动,当用户施加外力使得滑动块20从第一位置活动至第二位置后,利用弹性件30的弹性作用力可使得滑动块20从第二位置滑动至第三位置,从而该滑动机构100应用在电子设备可用于自动带动电子设备的摄像头模组发生滑动或转动,实现用弹性件30的弹性作用力代替驱动装置驱动滑动机构100,有利于降低成本,简化结构设计。
在本实施例中,活动杆40包括第一杆件部分401、中间杆件部分402以及第二杆件部分403,中间杆件部分402转动连接于底座10,第一杆件部分401和第二杆件部分403分别连接于中间杆件部分402的两端,第一杆件部分401远离中间杆件部分402的一端为第一端40a,第二杆件部分403远离中间杆件部分402的一端为第二端40c。活动杆40大致呈U字形,第一端40a和第二端40c位于U字形开口处,从而使得第一端40a和第二端40c可分别与位于不同面的第一滑槽201和第二滑槽202配合。
一些实施例中,滑动块20从第一位置滑动至第二位置时,第一端40a从第一拐角位置201a滑动至第一滑槽201的第三拐角位置201b,第二端40c从第二拐角位置202a滑动至第二滑槽202的第四拐角位置202b,从而使得第一端40a滑动离开第一拐角位置201a,第二端40c滑动离开第二拐角位置202a,此时,活动杆40对滑动块20不具有限位效果,滑动块20可在弹性件30的弹性作用下从第二位置滑动至第三位置。具体地,滑动块20从第二位置滑动至第三位置时,第一端40a从第三拐角位置201b滑动至滑槽的第五拐角位置201c,第二端40c从第四拐角位置202b滑动至第二滑槽202的第六拐角位置202c。其中,该第三拐角位置201b、第一拐角位置201a和该第五拐角位置201c依次远离该第一表面10a,该第四拐角位置202b、该第二拐角位置202a和该第六拐角位置202c依次远离该第一表面10a。
示例性地,如图4和图5所示,第一滑槽201包括首尾依次相接的第一段2011、第二段2012、第三段2013以及第四段2014,第四段2014和第一段2011的连接处形成第一拐角位置201a,第一段2011和第二段2012的连接处形成第三拐角位置201b,第二段2012和第三段2013的连接处形成第五拐角位置201c。第二滑槽202包括首尾依次相接的第五段2021、第六段2022、第七段2023以及第八段2024,第八段2024和第五段2021的连接处形成第二拐角位置202a,第五段2021和第六段2022的连接处形成第四拐角位置202b,第六段2022和第七段2023的连接处形成第六拐角位置202c。第一段2011、第二段2012、第三段2013和第四段2014首尾依次相接形成近似心形的滑槽,第五段2021、第六段2022、第七段2023和第八段2024首尾依次相接形成近似心形的滑槽。
该心形的滑槽具有内外壁,为了便于描述,如图6所示,图6示出了常见的圆环形槽A,圆环形槽A具有底壁A1以及两侧壁,靠近圆环形槽的中心d的一侧壁为圆环形槽的内侧壁A2,远离圆环形槽的中心d的一侧壁为圆环形槽的外侧壁A3,近似心形的滑槽同样具有外侧壁以及内侧壁。
在本实施例中,再次参阅图1至图3,滑动块20从第一位置滑动至第二位置时,第一端40a在第一段2011的限制作用下从第一拐角位置201a滑动至第三拐角位置201b,第二端40c随同第一端40a运动以从第二拐角位置202a滑动至第四拐角位置202b。可以理解的是,滑动块20从第一位置滑动至第二位置时,第一端40a在第一段2011的限制下从第一拐角位置201a滑动至第三拐角位置201b,此时,活动杆40相对底座10发生转动,第二端40c不受第五段2021限制从而随活动杆40的转动从第二拐角位置202a滑动至第四拐角位置202b。
示例性地,第一段2011的外侧壁面至第一表面10a的距离小于第五段2021的外侧壁面至第一表面10a的距离,滑动块20从第一位置滑动至第二位置时,第一端40a沿第一段2011的外侧壁面从第一拐角位置201a滑动至第三拐角位置201b,第二端40c与第五段2021的外侧壁面之间具有间距。可以理解的是,滑动块20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滑动时,滑动块20向靠近第一表面10a的方向滑动,由于第一段2011的外侧壁面至第一表面10a的距离小于第五段2021的外侧壁面至第一表面10a的距离,滑动块20运动一定距离后,第一端40a抵接于第一段2011的外侧壁面,而此时的第二端40c与第五段2021的外侧壁面之间具有间距,则第一端40a沿第一段2011的外侧壁面从第一拐角位置201a滑动向第三拐角位置201b,活动杆40相对底座10发生转动,第二端40c随活动杆40的转动从第二拐角位置202a滑动至第四拐角位置202b。
进一步地,滑动块20从第二位置滑动至第三位置时,第一端40a在第二段2012的限制作用下从第三拐角位置201b滑动至第五拐角位置201c,第二端40c在第六段2022的限制作用下从第四拐角位置202b滑动至第六拐角位置202c。也就是说,滑动块20从第二位置滑动至第三位置时,第一端40a和第二端40c分别受到第二段2012和第六段2022的限制作用进行滑动,避免第一端40a和第二端40c相互干涉的情况发生。
可选地,如图2和图3所示,活动杆40为弹性杆,弹性杆可在受到外力时发生弹性形变以使第一端40a和第二端40c处于错位状态,弹性件30还可在所受外力撤去时恢复弹性形变以使第一端40a和第二端40c处于正对状态,错位状态为第一端40a的轴线和第二端40c的轴线不重合的状态,正对状态为第一端40a的轴线和第二端40c的轴线重合的状态。其中,图3在同一位置以一实线圆表示处于正对状态的第一端40a和第二端40c,在另一同一位置以一实线圆和一虚线圆表示处于错位状态的第一端40a和第二端40c,其中的实线圆表示第一端40a,虚线圆表示第二端40c。
滑动块20从第一位置滑动至第二位置时,弹性件30处于正对状态,滑动块20从第二位置滑动至第三位置时,弹性杆从正对状态转换为错位状态,再从错位状态转换为正对状态。可以理解的是,滑动块20从第一位置滑动至第二位置时,第一端40a受到第一段2011限制,且第二端40c不受限制,此时,活动杆40相对底座10发生转动,以使第二端40c随同第一端40a运动,则活动杆40处于正对状态。滑动块20从第二位置滑动至第三位置时,第一端40a和第二端40c分别受到第二段2012和第六段2022限制,此时,活动杆40相对底座10不发生转动,而自身发生弹性形变,以从正对状态转换成错位状态,当滑动块20滑动至位于第三位置时,第一端40a受到第二段2012限制,活动杆40相对底座10不发生转动,而第二端40c不受第六段2022限制,活动杆40恢复弹性形变以从错位状态转换为正对状态。
也就是说,利用活动杆40的弹性以及对通过第一滑槽201和第二滑槽202分别对第一端40a和第二端40c的限制设计,使得滑动块20相对底座10滑动时,第一端40a和第二端40c可沿设计的既定路线运动,机械限位的方式较为可靠,且相比利用驱动装置的制动作用实现限位,成本较低,结构较简单。
具体地,第二段2012具有位于第三拐角位置201b和第五拐角位置201c之间的第一中间位置201d,第六段2022具有位于第四拐角位置202b和第六拐角位置202c之间的第二中间位置202d,滑动块20从第二位置滑动至第三位置时,第一端40a自第三拐角位置201b滑动至第一中间位置201d,且在第二段2012的限制作用下从第一中间位置201d滑动至第五拐角位置201c,第二端40c自第四拐角位置202b滑动至第二中间位置202d,且在第六段2022的限制作用下从第二中间位置202d滑动至第六拐角位置202c。可以理解的是,滑动块20从第二位置向第三位置滑动时,滑动块20向远离第一表面10a的方向滑动,第一端40a从第三拐角位置201b向第一中间位置201d滑动,且第二端40c从第四拐角位置202b向第二中间位置202d滑动,此时,第一端40a和第二端40c不受限制,则活动杆40相对底座10不发生转动。滑动块20滑动一定距离后,第一端40a滑动至第一中间位置201d且抵接于第二段2012,第二端40c滑动至第二中间位置202d且抵接于第六段2022,此时,滑动块20继续向第三位置滑动,第一端40a在第二段2012的限制作用下向第五拐角位置201c滑动,第二端40c在第六段2022的限制作用下向第六拐角位置202c滑动。
示例性地,为了使得第一端40a在第二段2012的限制作用下从第一中间位置201d滑动至第五拐角位置201c,第二端40c在第六段2022的限制作用下从第二中间位置202d滑动至第六拐角位置202c。第二段2012具有位于第一中间位置201d与第五拐角位置201c之间的部分的第一子外侧壁面2012a,第六段2022具有位于第二中间位置202d与第六拐角位置202c之间的第一子内侧壁面2022a,在第一面20a的投影上,第一子外侧壁面2012a与第一子内侧壁面2022a之间的间距小于第一端40a的外径和第二端40c的外径,第一端40a自第一中间位置201d向第五拐角位置201c滑动时,第一端40a沿第一子外侧壁面2012a滑动,第二端40c沿第一子内侧壁面2022a滑动。可以理解的是,由于第一子外侧壁面2012a与第一子内侧壁面2022a之间的间距小于第一端40a的外径和第二端40c的外径,第一端40a和第二端40c受到的限制作用方向相反,第一端40a从第一中间位置201d向第五拐角位置201c滑动,且第二端40c从第二中间位置202d向第六拐角位置202c滑动时,第一端40a和第二端40c将发生方向相反的运动,由于活动杆40无法通过相对底座10转动匹配第一端40a和第二端40c发生的方向相反的运动,则活动杆40相对底座10不发生转动,而自身发生弹性形变,以从正对状态转换为错位状态匹配第一端40a和第二端40c发生的方向相反的运动。
并且,当第一端40a滑动至第五拐角位置201c,第二端40c滑动至第六拐角位置202c后,由于第一端40a抵接于第一子外侧壁面2012a,而第二端40c不抵接于第一子内侧壁面2022a,此时,第一端40a和第二端40c不受相反方向的限制作用,活动杆40恢复弹性形变以从错位状态转换为正对状态。
利用活动杆40的弹性以及通过第一滑槽201和第二滑槽202分别对第一端40a和第二端40c的限制设计,使得在滑动块20位于第三位置时,第一端40a和第二端40c分别进入第一滑槽201的第三段2013和第二滑槽202的第七段2023滑动,从而使得第一端40a在第一滑槽201沿第一段2011、第二段2012和第三段2013依次滑动,第二端40c在第二滑槽202的沿第五段2021、第六段2022和第七段2023滑动。
一些实施例中,滑动块20相对底座10的滑动位置还包括第四位置,第四位置位于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滑动块20位于第四位置时,弹性件30处于压缩状态,第三段2013和第四段2014的连接处形成第七拐角位置201e,第七段2023和第八段2024的连接处形成第八拐角位置202e,滑动块20从第三位置滑动至第四位置时,第一端40a从第五拐角位置201c滑动至第七拐角位置201e,第二端40c从第六拐角位置202c滑动至第八拐角位置202e,滑动块20位于第四位置时,弹性件30用于提供弹性作用力以使滑动块20从第四位置滑动至第一位置,滑动块20从第四位置滑动至第一位置时,第一端40a从第七拐角位置201e滑动至第一拐角位置201a,所第二端40c从第八拐角位置202e滑动至第二拐角位置202a。
可以理解的是,滑动块20从第三位置滑动至第四位置时,滑动块20向第一表面10a的方向运动,滑动块20压缩弹性件30,且滑动块20与活动杆40发生相对运动,第一端40a从第五拐角位置201c滑动至第七拐角位置201e,第二端40c从第六拐角位置202c滑动至第八拐角位置202e。当滑动块20位于第四位置时,处于压缩状态的弹性件30对滑动块20施加弹性作用力,使得滑动块20向远离第一表面10a的方向滑动,第一端40a从第七拐角位置201e滑动至第一拐角位置201a,所第二端40c从第八拐角位置202e滑动至第二拐角位置202a,此时,活动杆40的第一端40a位于第一拐角位置201a,第二端40c位于第二拐角位置202a,从而限制滑动块20在弹性件30的弹性作用下相对底座10向远离第一表面10a的方向滑动,活动杆40具有限位效果。也就是说,当用户施加外力使得滑动块20从第三位置滑动至第四位置时,利用弹性件30的弹性作用力可使得滑动块20从第四位置滑动至第一位置,该滑动机构100应用在电子设备可用于自动带动电子设备的摄像头模组发生滑动或转动,用弹性件30的弹性作用力代替驱动装置驱动滑动机构100,有利于降低成本,简化结构。
可以得知的是,滑动块20从第一位置滑动至第二位置、从第二位置滑动至第三位置、从第三位置滑动至第四位置,再从第四位置滑动至第一位置可形成循环的运动,通过用户施加外力使得滑动块20从第一位置滑动至第二位置后,滑动块20自动从第二位置滑动至第三位置,通过用户再次施加外力使得滑动块20从第三位置滑动至第四位置后,滑动块20自动从第四位置滑动至第一位置。
具体地,滑动块20从第三位置滑动至第四位置时,第一端40a在第三段2013的限制作用下从第五拐角位置201c滑动至第七拐角位置201e,第二端40c在第七段2023的限制作用下从第六拐角位置202c滑动至第八拐角位置202e。也就是说,滑动块20从第四位置滑动至第四位置时,第一端40a和第二端40c分别受到第三段2013和第七段2023的限制作用进行滑动,避免第一端40a和第二端40c相互干涉的情况发生。
可选地,滑动块20从第三位置滑动至第四位置时,弹性杆从正对状态转换为错位状态,再从错位状态转换为正对状态,滑动块20从第四位置滑动至第一位置时,弹性杆处于正对状态。可以理解的是,滑动块20从第三位置滑动至第四位置时,第一端40a和第二端40c分别受到第三段2013和第七段2023限制,活动杆40发生弹性形变,以从正对状态转换成错位状态,当滑动块20滑动至位于第四位置时,第一端40a受第三段2013限制,第二端40c不受第七段2023限制,活动杆40恢复弹性形变以从错位状态转换为正对状态。
也就是说,利用活动杆40的弹性以及对通过第一滑槽201和第二滑槽202分别对第一端40a和第二端40c的限制设计,使得滑动块20相对底座10滑动时,第一端40a和第二端40c可沿设计的既定路线运动,机械限位的方式较为可靠,且相比利用驱动装置的制动作用实现限位,成本较低,结构较简单。
进一步地,第三段2013具有位于第五拐角位置201c和第七拐角位置201e之间的第三中间位置201f,第七段2023具有位于第六拐角位置202c和第八拐角位置202e之间的第四中间位置202f,滑动块20从第三位置滑动至第四位置时,第二端40c在第七段2023的限制作用下从第六拐角位置202c滑动至第四中间位置202f,第一端40a随同第二端40c运动以从第五拐角位置201c滑动至第三中间位置201f,且第二端40c在第七段2023的限制作用下从第四中间位置202f滑动至第八拐角位置202e,第一端40a在第三段2013的限制作用下从第三中间位置201f滑动至第七拐角位置201e。可以理解的是,滑动块20从第三位置滑动至第四中间位置202f时,滑动块20向第一表面10a的方向滑动,第二端40c在第七段2023的限制作用下从第六拐角位置202c滑动至第四中间位置202f,此时,活动杆40相对底座10发生转动,第一端40a不受第三段2013的限制从而随活动杆40的转动从第五拐角位置201c滑动至第三中间位置201f。滑动块20滑动一定距离后,第二端40c依旧受到第七段2023限制,而第一端40a从不受限制变为受到第三段2013限制,从而随着滑动块20继续向第四位置滑动,第二端40c在第七段2023的限制作用下继续从第四中间位置202f滑动至第八拐角位置202e,第一端40a在第三段2013的限制作用下继续从第三中间位置201f滑动至第七拐角位置201e。
示例性地,第三段2013具有位于第五拐角位置201c与第三中间位置201f之间的第二子内侧壁面2013a,第七段2023具有位于第六拐角位置202c与第四中间位置202f之间的第三子内侧壁面2023a,第二子内侧壁面2013a至第一表面10a的距离大于第三子内侧壁面2023a至第一表面10a的距离,第三段2013具有位于第三中间位置201f与第七拐角位置201e之间的第二子外侧壁面2013b,第七段2023具有位于第四中间位置202f与第八拐角位置202e之间的第四子内侧壁面2023b之间,在第一面20a的投影上,第二子外侧壁面2013b与第四子内侧壁面2023b之间的间距小于第一端40a的外径和第二端40c的外径,滑动块20从第三位置滑动至第四位置时,第二端40c沿第三子内侧壁面2023a滑动,第一端40a与第二子内侧壁面2013a具有间距,且第二端40c沿第四子内侧壁面2023b从第四中间位置202f继续滑动至第八拐角位置202e,第一端40a沿第二子外侧壁面2013b从第三中间位置201f继续滑动至第七拐角位置201e。
可以理解的是,滑动块20从第三位置滑向第四位置滑动时,滑动块20向靠近第一表面10a的方向滑动,由于第二子内侧壁面2013a至第一表面10a的距离大于第三子内侧壁面2023a至第一表面10a的距离,滑动块20运动一定距离后,第二端40c抵接于第三子内侧壁面2023a,第一端40a与第二子内侧壁面2013a之间具有间距,则第二端40c沿第三子内侧壁面2023a从第六拐角位置202c滑动至第四中间位置202f,活动杆40相对底座10发生转动,第一端40a随活动杆40的转动从第五拐角位置201c滑动至第三中间位置201f。
随着滑动块20继续向第四位置滑动,由于第二子外侧壁面2013b与第四子内侧壁面2023b之间的间距小于第一端40a的外径和第二端40c的外径,第一端40a和第二端40c受到的限制作用相反,第一端40a从第三中间位置201f向第七拐角位置201e滑动,且第二端40c从第四中间位置202f向第八拐角位置202e滑动时,第一端40a和第二端40c将发生方向相反的运动,由于活动杆40无法通过相对底座10转动匹配第一端40a和第二端40c发生的方向相反的运动,则活动杆40相对底座10不发生转动,而自身发生弹性形变,以从正对状态转换为错位状态匹配第一端40a和第二端40c发生的方向相反的运动。
并且,当第一端40a滑动至第七拐角位置201e,第二端40c滑动至第八拐角位置202e后,由于第一端40a抵接于第二子外侧壁面2013b,而第二端40c不抵接于第四子内侧壁面2023b,此时,第一端40a和第二端40c不受相反方向的限制作用,活动杆40恢复弹性形变以从错位状态转换为正对状态。
利用弹性杆的弹性以及通过第一滑槽201和第二滑槽202分别对第一端40a和第二端40c的限制设计,使得在滑动块20位于第四位置时,第一端40a和第二端40c分别进入第一滑槽201的第四段2014和第二滑槽202的第八段2024滑动,从而使得第一端40a在第一滑槽201沿第三段2013和第四段2014依次滑动,第二端40c在第二滑槽202的沿第七段2023和第八段2024滑动。
进一步地,滑动块20从第四位置滑动至第一位置时,第二端40c在第八段2024的限制作用下从第八拐角位置202e滑动至第二拐角位置202a,第一端40a随同第二端40c运动以从第七拐角位置201e滑动至第一拐角位置201a。可以理解的是,在弹性件30的作用下,滑动块20从第四位置滑动至第一位置,此时,滑动块20完成一次循环运动,即从第一位置滑动至第二位置、从第二位置滑动至第三位置、从第三位置滑动至第四位置,再从第四位置滑动至第一位置。对应的,第一端40a和第二端40c分别滑动至第一拐角位置201a和第二拐角位置202a。
示例性地,第四段2014的内侧壁面至第一表面10a的距离小于第八段2024的内侧壁面至第一表面10a的距离,滑动块20从第四位置滑动至第一位置时,第二端40c沿第八段2024的内侧壁面从第八拐角位置202e滑动至第二拐角位置202a,第一端40a与第四段2014的内侧壁面之间具有间距。可以理解的是,滑动块20从第四位置滑动至第一位置时,滑动块20向远离第一表面10a的方向滑动,由于第四段2014的内侧壁面至第一表面10a的距离小于第八段2024的内侧壁面至第一表面10a的距离,滑动块20运动一定距离后,第二端40c抵接于第四段2014的内侧壁面,而此时的第一端40a与第八段2024的内侧壁面之间具有间距,则第二端40c沿第四段2014的内侧壁面从第八拐角位置202e滑动至第二拐角位置202a,活动杆40相对底座10发生转动,第一端40a随活动杆40的转动从第七拐角位置201e滑动至第一拐角位置201a。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了一种滑动机构100,通过滑动块20可滑动设于底座10,底座10的第一表面10a和滑动块20的底部连接有弹性件30,滑动块20位于第一位置时,活动杆40的第一端40a和第二端40c分别位于第一拐角位置201a和第二拐角位置202a以使活动杆40限制滑动块20向远离第一表面10a的方向滑动,滑动块20可从第一位置滑动至第二位置,使得第一端40a滑离第一拐角位置201a,第二端40c滑离第二拐角位置202a,解除活动杆40对滑动块20的限制,利用弹性件30的弹性作用力使得滑动块20从第二位置滑动至第三位置,无需通过驱动装置驱动滑动块20滑动,成本较低,结构较简单。
实施例二
请一并参阅图7和图8,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公开了一种具有实施例一的滑动机构100的电子设备200,电子设备200包括壳体201、摄像头模组202以及滑动机构100,滑动机构100的底座10固设于壳体201内,摄像头模组202连接于滑动块20。
在本实施例中,摄像头模组202转动连接于滑动块20和壳体201,在滑动块20的带动下,摄像头模组202可相对壳体201转动以调节摄像头模组202的拍摄角度。具体地,滑动块20位于第一位置时,摄像头模组202的拍摄朝向与电子设备200的显示屏200a朝向一致,当滑动块20位于第三位置时,摄像头模组202的拍摄朝向与电子设备200的显示屏200a的朝向形成夹角,此时,摄像头模组202可用于拍摄放置于电子设备200前方的书籍。
可以理解的是,用户可通过手动按压摄像头模组202,使得摄像头模组202相对壳体201转动,摄像头模组202带动滑动块20相对底座10滑动以从第一位置滑动至第二位置,此时,位于第二位置的滑动块20受到弹性件30的弹性作用从第二位置滑动至第三位置,以带动摄像头模组202相对壳体201转动,从而滑动机构100可自动带动摄像头模组202转动,无需设置驱动机构进行驱动,成本较低且结构简单。
进一步地,用户可通过手动按压摄像头模组202,使得摄像头模组202相对壳体201转动,摄像头模组202带动滑动块20相对底座10滑动以从第三位置滑动至第四位置,此时,位于第四位置的滑动块20受到弹性件30的弹性作用从第四位置滑动至第一位置,以带动摄像头模组202相对壳体201转动至初始位置(摄像头模组202的拍摄朝向与显示屏200a朝向一致)。
示例性地,为了实现摄像头模组202的转动与滑动块20的滑动的转换,电子设备200还包括连接件203,连接件203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于摄像头模组202和滑动块20,用于在滑动块20相对底座10滑动时传动带动摄像头模组202相对壳体201转动。
一些实施例中,摄像头模组202包括支架2021以及设于支架2021的摄像头2022,支架2021转动连接于滑动块20和壳体201。通过支架2021设置摄像头2022可保护摄像头2022,避免摄像头2022受到撞击而损伤的情况发生,且支架2021可用于转动连接滑动块20和壳体201,用于转动带动摄像头2022转动,以调整摄像头2022的拍摄角度。
进一步地,结合图9所示,电子设备200还包括转动组件204,转动组件204连接于摄像头模组202和壳体201,以使摄像头模组202在滑动块20的滑动带动下相对壳体201转动。通过转动组件204,实现摄像头模组202与壳体201转动连接,转动较为可靠。具体地,转动组件204包括第一部件2041以及第二部件2042,第一部件2041固定连接于壳体201,第二部件2042固定连接于摄像头模组202,第一部件2041设有弧形槽2041a,第二部件2042设有与弧形槽2041a配合连接的滑键2042a。
可以理解的是,当滑动块20相对底座10滑动时,滑动块20带动连接件203运动以使连接件203传动带动摄像头模组202运动,此时,第二部件2042的滑键2042a沿第一部件2041的弧形槽2041a滑动,从而使得摄像头模组202相对壳体201发生转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200,通过滑块相对底座10滑动可带动摄像头模组202相对壳体201转动,从而可通过滑动机构100驱动摄像头模组202转动以调整摄像头模组202的拍摄角度,无需设置驱动装置进行驱动,成本较低,且结构较简单。
实施例三
请参阅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公开的一种具有实施例一的滑动机构100的电子设备300的结构示意简图,电子设备300包括壳体301、摄像头模组302以及滑动机构100,滑动机构100的底座固设于壳体301内,摄像头模组302连接于滑动块。
在本实施例中,摄像头模组302固定连接于滑动块,以在滑动块的滑动带动下相对壳体301在壳体301内和壳体301外之间滑动。具体地,滑动块位于第一位置时,摄像头模组302位于壳体301内,位于壳体301内的摄像头模组302可受到壳体301保护,避免摄像头模组302在不使用时受到撞击而损伤的情况发生。当滑动块位于第三位置时,摄像头模组302位于壳体301外,此时,摄像头模组302不受壳体301遮挡,可正常进行拍摄。
可以理解的是,用户可通过手动按压摄像头模组302,使得摄像头模组302相对壳体301滑动,摄像头模组302带动滑动块相对底座滑动从第一位置滑动至第二位置,此时,位于第二位置的滑动块受到弹性件的弹性作用从第二位置滑动至第三位置,以带动摄像头模组302相对壳体301转动至壳体301外,无需设置驱动机构进行驱动,成本较低且结构简单。
进一步地,用户可通过手动按压摄像头模组302,使得摄像头模组302相对壳体301转动,摄像头模组302带动滑动块相对底座滑动以从第三位置滑动至第四位置,此时,位于第四位置的滑动块受到弹性件的弹性作用从第四位置滑动至第一位置,以带动摄像头模组302相对壳体301滑动至初始位置(摄像头模组302位于壳体301内)。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300,通过滑块相对底座滑动可带动摄像头模组302相对壳体301滑动,从而可通过滑动机构100驱动摄像头模组302滑动以调整摄像头模组302的位置,无需设置驱动装置进行驱动,成本较低,且结构较简单。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滑动机构及电子设备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本文应用了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滑动机构及电子设备与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Claims (19)

1.一种滑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座,所述底座具有第一表面;
滑动块,所述滑动块滑动设于所述底座,所述滑动块具有相对的第一面以及第二面,所述第一面和所述第二面垂直于所述第一表面,所述第一面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二面设有第二滑槽;
所述滑动块相对所述底座的滑动位置包括第一位置、第二位置以及第三位置,沿所述滑动块相对所述底座滑动的方向上,所述第二位置、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三位置依次远离所述第一表面;
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滑动块的底部,所述滑动块位于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弹性件处于压缩状态;以及
活动杆,所述活动杆具有第一端、中部以及第二端,所述中部转动连接于所述底座;
所述滑动块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端位于所述第一滑槽的第一拐角位置,所述第二端位于所述第二滑槽的第二拐角位置,所述滑动块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弹性件用于提供弹性作用力以使所述滑动块从所述第二位置滑动至所述第三位置;
其中,所述第一拐角位置为所述第一端抵接于所述第一滑槽以限制所述滑动块在所述弹性件的弹性作用下向远离所述第一表面的方向滑动的位置,所述第二拐角位置为所述第二端抵接于所述第二滑槽以限制所述滑动块在所述弹性件的弹性作用下向远离所述第一表面的方向滑动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块从所述第一位置滑动至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一端从所述第一拐角位置滑动至所述第一滑槽的第三拐角位置,所述第二端从所述第二拐角位置滑动至所述第二滑槽的第四拐角位置;
所述滑动块从所述第二位置滑动至所述第三位置时,所述第一端从所述第三拐角位置滑动至所述第一滑槽的第五拐角位置,所述第二端从所述第四拐角位置滑动至所述第二滑槽的第六拐角位置;
所述第三拐角位置、所述第一拐角位置和所述第五拐角位置依次远离所述第一表面,所述第四拐角位置、所述第二拐角位置和所述第六拐角位置依次远离所述第一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滑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槽包括首尾依次相接的第一段、第二段、第三段以及第四段,所述第四段和所述第一段的连接处形成所述第一拐角位置,所述第一段和所述第二段的连接处形成所述第三拐角位置,所述第二段和所述第三段的连接处形成所述第五拐角位置;
所述第二滑槽包括首尾依次相接的第五段、第六段、第七段以及第八段,所述第八段和所述第五段的连接处形成所述第二拐角位置,所述第五段和所述第六段的连接处形成所述第四拐角位置,所述第六段和所述第七段的连接处形成所述第六拐角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滑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块从所述第一位置滑动至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一端在所述第一段的限制作用下从所述第一拐角位置滑动至所述第三拐角位置,所述第二端随同所述第一端运动以从所述第二拐角位置滑动至所述第四拐角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滑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段的外侧壁面至所述第一表面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五段的外侧壁面至所述第一表面的距离;
所述滑动块从所述第一位置滑动至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一端沿所述第一段的外侧壁面从所述第一拐角位置滑动至所述第三拐角位置,所述第二端与所述第五段的外侧壁面之间具有间距。
6.根据权利要求3至5任一项所述的滑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块从所述第二位置滑动至所述第三位置时,所述第一端在所述第二段的限制作用下从所述第三拐角位置滑动至所述第五拐角位置,所述第二端在所述第六段的限制作用下从所述第四拐角位置滑动至所述第六拐角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滑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段具有位于第三拐角位置和所述第五拐角位置之间的第一中间位置,所述第六段具有位于所述第四拐角位置和所述第六拐角位置之间的第二中间位置;
所述滑动块从所述第二位置滑动至所述第三位置时,所述第一端自所述第三拐角位置滑动至第一中间位置,且在所述第二段的限制作用下从所述第一中间位置继续滑动至所述第五拐角位置,所述第二端自所述第四拐角位置滑动至所述第二中间位置,且在所述第六段的限制作用下从所述第二中间位置滑动继续滑动至所述第六拐角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滑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段具有位于所述第一中间位置与所述第五拐角位置之间的第一子外侧壁面,所述第六段具有位于所述第二中间位置与所述第六拐角位置之间的第一子内侧壁面,在所述第一面的投影上,所述第一子外侧壁面与所述第一子内侧壁面之间的间距小于所述第一端的外径和所述第二端的外径;
所述第一端自所述第一中间位置向所述第五拐角位置滑动时,所述第一端沿所述第一子外侧壁面滑动,所述第二端沿第一子内侧壁面滑动。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滑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杆为弹性杆,所述弹性杆可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发生弹性形变以使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处于错位状态,所述弹性件还可在所受外力作用撤去时恢复弹性形变以使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处于正对状态,所述错位状态为所述第一端的轴线和所述第二端的轴线不重合的状态,所述正对状态为所述第一端的轴线和所述第二端的轴线重合的状态;
所述滑动块从所述第一位置滑动至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弹性杆处于所述正对状态,所述滑动块从所述第二位置滑动至所述第三位置时,所述弹性杆从所述正对状态转换为所述错位状态,再从所述错位状态转换为所述正对状态。
10.根据权利要求3至5任一项所述的滑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块相对所述底座的滑动位置还包括第四位置,所述第四位置位于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所述滑动块位于所述第四位置时,所述弹性件处于压缩状态;
所述第三段和所述第四段的连接处形成第七拐角位置,所述第七段和所述第八段的连接处形成第八拐角位置;
所述滑动块从所述第三位置滑动至所述第四位置时,所述第一端从所述第五拐角位置滑动至所述第七拐角位置,所述第二端从所述第六拐角位置滑动至所述第八拐角位置,所述滑动块位于所述第四位置时,所述弹性件用于提供弹性作用力以使所述滑动块从所述第四位置滑动至所述第一位置;
所述滑动块从所述第四位置滑动至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端从所述第七拐角位置滑动至所述第一拐角位置,所述第二端从所述第八拐角位置滑动至所述第二拐角位置。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滑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块从所述第三位置滑动至所述第四位置时,所述第一端在所述第三段的限制作用下从所述第五拐角位置滑动至所述第七拐角位置,所述第二端在所述第七段的限制作用下从所述第六拐角位置滑动至所述第八拐角位置。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滑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段具有位于所述第五拐角位置和所述第七拐角位置之间的第三中间位置,所述第七段具有位于所述第六拐角位置和所述第八拐角位置之间的第四中间位置;
所述滑动块从所述第三位置滑动至所述第四位置时,所述第二端在所述第七段的限制作用下从所述第六拐角位置滑动至所述第四中间位置,所述第一端随同所述第二端运动以从所述第五拐角位置滑动至所述第三中间位置,且所述第二端在所述第七段的限制作用下从所述第四中间位置继续滑动至所述第八拐角位置,所述第一端在所述第三段的限制作用下从所述第三中间位置滑动至所述第七拐角位置。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滑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段具有位于所述第五拐角位置与所述第三中间位置之间的第二子内侧壁面,所述第七段具有位于所述第六拐角位置与所述第四中间位置之间的第三子内侧壁面,所述第二子内侧壁面至所述第一表面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三子内侧壁面至所述第一表面的距离;
所述第三段还具有位于所述第三中间位置与所述第七拐角位置之间的第二子外侧壁面,所述第七段还具有位于所述第四中间位置与所述第八拐角位置之间的第四子内侧壁面,在所述第一面的投影上,所述第二子外侧壁面与所述第四子内侧壁面之间的间距小于所述第一端的外径和所述第二端的外径;
所述滑动块从所述第三位置滑动至所述第四位置时,所述第二端沿所述第三子内侧壁面滑动,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二子内侧壁面具有间距,且所述第二端沿所述第四子内侧壁面从所述第四中间位置继续滑动至所述第八拐角位置,所述第一端沿所述第二子外侧壁面从所述第三中间位置继续滑动至所述第七拐角位置。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滑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杆为弹性杆,所述弹性杆可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发生弹性形变以使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处于错位状态,所述弹性件还可在所受外力作用撤去时恢复弹性形变以使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处于正对状态,所述错位状态为所述第一端的轴线和所述第二端的轴线不重合的状态,所述正对状态为所述第一端的轴线和所述第二端的轴线重合的状态;
所述滑动块从所述第三位置滑动至所述第四位置时,所述弹性杆从所述正对状态转换为所述错位状态,再从所述错位状态转换为所述正对状态,所述滑动块从所述第四位置滑动至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弹性杆处于所述正对状态。
15.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滑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块从所述第四位置滑动至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二端在所述第八段的限制作用下从所述第八拐角位置滑动至所述第二拐角位置,所述第一端随同所述第二端运动以从所述第七拐角位置滑动至所述第一拐角位置。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滑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段的内侧壁面至所述第一表面的距离小于所述第八段的内侧壁面至所述第一表面的距离;
所述滑动块从所述第四位置滑动至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二端沿所述第八段的内侧壁面从所述第八拐角位置滑动至所述第二拐角位置,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四段的内侧壁面之间具有间距。
1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滑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杆包括第一杆件部分、中间杆件部分以及第二杆件部分,所述中间杆件部分转动连接于所述底座,所述第一杆件部分和所述第二杆件部分分别连接于所述中间杆件部分的两端,所述第一杆件部分远离所述中间杆件部分的一端为所述第一端,所述第二杆件部分远离所述中间杆件部分的一端为所述第二端。
18.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摄像头模组以及如权利要求1至17任一项所述的滑动机构,所述滑动机构的所述底座固设于所述壳体内,所述摄像头模组连接于所述滑动块。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头模组固定连接于所述滑动块,以在所述滑动块的滑动带动下相对所述壳体在所述壳体内和所述壳体外之间滑动;
或者,所述摄像头模组转动连接于所述滑动块和所述壳体,在所述滑动块的滑动带动下,所述摄像头模组可相对所述壳体转动以调节所述摄像头模组的拍摄角度。
CN202022352674.1U 2020-10-20 2020-10-20 一种滑动机构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21309431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352674.1U CN213094315U (zh) 2020-10-20 2020-10-20 一种滑动机构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352674.1U CN213094315U (zh) 2020-10-20 2020-10-20 一种滑动机构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094315U true CN213094315U (zh) 2021-04-30

Family

ID=756141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352674.1U Active CN213094315U (zh) 2020-10-20 2020-10-20 一种滑动机构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09431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525426B1 (en) Mobile terminal
EP3239967A1 (en) Flexible screen component and terminal
EP1744521A1 (en) Mobile communication terminal having rotatable camera
CN107231512B (zh) 可携式电子装置
CN109995909B (zh) 功能组件、电子装置及电子装置的控制方法
US10841408B2 (en) Electronic device with deployable and retractable camera assembly
US7891889B2 (en) Camera module and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same
EP1814285B1 (en) Sliding/swing-type portable terminal capable of positioning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t center portion thereof and method of using the same
WO2019105263A1 (zh) 电子设备及电子设备的控制方法
KR100640452B1 (ko) 휴대용 통신 장치
CN113242342A (zh) 锁止机构及电子设备
KR20040090135A (ko) 휴대 영상 단말기의 카메라 조립체 구동 장치 및 그 제어방법
CN213094315U (zh) 一种滑动机构及电子设备
CN109862147B (zh) 功能组件、移动终端及移动终端的控制方法
EP1549030B1 (en) Mobile terminal having double rotation structure
JP4210288B2 (ja) 携帯型無線端末機
CN109995905B (zh) 功能组件、电子装置及电子装置的控制方法
KR100824358B1 (ko) 휴대단말기용 팝업형 카메라장치
CN109995906B (zh) 功能组件、电子装置及电子装置的控制方法
CN210183420U (zh) 一种拍摄角度可调的智能终端设备
US8433062B2 (en) Tilting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EP1489256B1 (en) Hinge for a portable terminal
CN211184006U (zh) 一种摄像头模组可滑动的智能终端
CN112954143B (zh) 摄像头伸缩装置、摄像头组件及电子设备
JP2011146025A (ja) 携帯式電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