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093186U - 顶针、升降机构和半导体机台 - Google Patents

顶针、升降机构和半导体机台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093186U
CN213093186U CN202021522475.4U CN202021522475U CN213093186U CN 213093186 U CN213093186 U CN 213093186U CN 202021522475 U CN202021522475 U CN 202021522475U CN 213093186 U CN213093186 U CN 21309318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himble
length
semiconductor
lower member
lif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522475.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军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Electronics Shaoxing Corp SMEC
Original Assignee
SMIC Manufacturing Shaox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MIC Manufacturing Shaox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SMIC Manufacturing Shaox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522475.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09318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09318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09318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tainer, Conveyance, Adherence, Positioning, Of Wafe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顶针、升降机构和半导体机台,所述半导体机台包括支撑座和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包括顶针和升降驱动装置,所述顶针穿过支撑座,所述升降驱动装置用于驱动顶针相对支撑座做升降运动;其中,所述顶针包括上部件和下部件,所述上部件的一端和下部件的一端螺纹连接;所述下部件被配置为当顶针位于最高位置时,所述下部件的顶端高出支撑座一定高度。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可对顶针的高度进行调整,确保半导体基片放置的水平度,而且当顶针断裂时还方便取出断裂的顶针。

Description

顶针、升降机构和半导体机台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半导体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顶针、升降机构和半导体机台。
背景技术
在刻蚀机台中,需要在工艺腔中设置下电极顶针,下电极顶针作为晶圆在腔体间传送时上下顶放晶圆的传送部件。
现有的刻蚀机台执行产品刻蚀工艺的时间较长,如超过1.5小时,此时,为避免晶圆在工艺过程中被下电极顶针影响,现有的下电极顶针采用陶瓷材料,可以提供热绝缘和电绝缘,避免晶圆背面产生电弧放电现象(arcing现象)。而且现有的下电极顶针为一体成型的细长设计,并包括两部分,用于与晶圆接触的上部的直径通常为1.5mm,而与支架连接的下部的直径通常为1.0mm。较小直径的顶针与晶圆的接触面积小,可减少对晶圆造成的损伤,也不会增大下电极板上穿孔的孔径,有利于晶圆背面的散热。然而,现有的下电极顶针还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下电极顶针的下部在插入支架上的顶针槽时易折断;
第二、当de-chuck(如解除静电吸附操作)失败或者发生其它异常状况取片时,晶圆被下电极顶针顶起时,下电极顶针易发生折断,断裂的下电极顶针通常置于下电极板内部,有时断裂的下电极顶针更会隐没于支架的顶针槽中,且因为下电极顶针较小且陶瓷比较容易断裂,不方便借助于外部工具去吸附断裂的部分,这就造成更换下电极顶针时还需要拆电极板,甚至于支架,该操作需要执行拆卸腔体的动作,严重增加了机台复机时间及操作人员的工作量,降低了产能;
第三、下电极顶针的高度不可调整,易造成晶圆放置不平的问题,增大了抓取晶圆的失败几率。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顶针、升降机构及半导体机台,其中顶针具有较高的强度,不容易折断,而且当顶针断裂后,可避免拆卸腔体以更换顶针的操作,并且还可对顶针的高度进行微调,确保半导体基片放置的水平度。
为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一种顶针,用于承托半导体基片,所述顶针包括上部件和下部件,所述上部件的一端和所述下部件的一端螺纹连接。
可选的,所述上部件为陶瓷结构,所述下部件为金属结构,且所述下部件的全部外表面覆盖有保护层。
可选的,所述下部件为纯铝结构,所述保护层为氧化铝层。
可选的,所述下部件的外径小于所述上部件的外径,所述上部件的所述一端具有内孔,所述内孔具有内螺纹,所述下部件的所述一端具有外螺纹,所述下部件的所述一端插入所述内孔并螺纹连接。
可选的,所述下部件的部分长度设置有所述外螺纹,所述内孔从开口位置起的一部分长度设置有所述内螺纹。
可选的,所述内孔的深度不超过所述上部件的总长度的60%。
可选的,所述上部件的外径为1.5mm,所述下部件的外径为1.0mm,所述上部件的长度为29.0mm±2.0mm,所述内孔的深度为17.0mm±2.0mm,所述内螺纹的长度为5.0mm~10mm;所述下部件的长度为25.0mm±2.0mm,所述外螺纹的长度为5.0mm~10mm。
为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一种升降机构,包括升降驱动装置以及任一项所述的顶针;所述升降驱动装置与所述顶针连接,用于驱动所述顶针做升降运动。
可选的,所述升降机构还包括支架,所述升降驱动装置与所述支架连接,所述支架与所述顶针可拆卸地连接。
为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三个方面,提供一种半导体机台,包括支撑座和所述的升降机构;所述顶针穿过所述支撑座;所述升降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顶针相对于所述支撑座做升降运动。
可选的,所述半导体机台还包括腔体,所述支撑座固定设置于所述腔体内,所述升降驱动装置设置于所述腔体外。
可选的,所述上部件为陶瓷结构,所述下部件为金属结构,且所述下部件的全部外表面覆盖有保护层;其中,所述顶针具有一最高位置,且当所述顶针位于所述最高位置时,所述下部件的顶端高出所述支撑座一定高度。
可选的,所述半导体机台为刻蚀机台,且所述下部件的所述顶端高出所述支撑座的高度为2.0mm~3.0mm。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顶针为分体结构,包括螺纹连接的上部件和下部件。通过螺纹连接,方便对顶针高度进行微调,确保承托半导体基片的水平度,提高机械手臂抓取半导体基片的成功率。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顶针的下部件设计为金属结构,增强了顶针的下部与支架连接的强度,不容易在装配和使用过程中折断顶针,提高了顶针的使用寿命,尤其的,当顶针断裂时,由于下部件的顶端在顶针位于最高位置时高出支撑座一定高度,便于直接拔出断裂的顶针,这样做,无需拆除腔体,也无需进一步拆除支撑座甚至于其他相关结构(如与顶针连接的支架),使顶针的更换更方便,减少了复机时间,提高了机台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半导体机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升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顶针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半导体机台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升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顶针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半导体机台,包括腔体1、支撑座2和升降机构3。其中,腔体1为可选的,在一些半导体机台上,如气相沉积机台或刻蚀机台,需要提供腔体1,而在其他半导体机台也可不提供腔体1。以下描述中,虽以腔体1作为示意,对本实施例的半导体机台的结构做进一步的说明,但此示意不构成对实用新型的限定。
所述支撑座2被固定设置,例如固定设置于腔体1内,作用是在执行半导体工艺时放置半导体基片20。进一步的,所述支撑座2为下电极板,用于利用静电力固定半导体基片20。所述升降机构3包括:承托半导体基片20的顶针31;与顶针31的一端连接的升降驱动装置33。所述升降驱动装置33设置于腔体1外并可固定于外部机构上。所述顶针31穿过支撑座2,也即,顶针31在支撑座2的穿孔(即通孔)中可上下活动,不管如何活动,顶针31的至少部分在支撑座2的穿孔内。所述升降驱动装置33用于驱动顶针31相对于支撑座2做升降运动。可选的,所述升降机构3还包括支架32,且所述升降驱动装置33具有输出轴,所述输出轴与支架32固定连接,所述支架32与顶针31可拆卸地连接。所述升降驱动装置33可固定于支架32的中央,以驱动支架32做升降运动,从而带动顶针31上升或下降。
所述升降驱动装置33可以为气缸或者电机。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顶针31的数量至少为3个,至少三个顶针31均匀地分布于支架32的圆周上,以通过至少三个顶针31托举半导体基片20。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顶针31的数量也可为一个,可与其他顶针配合,一起托举半导体基片20。应知晓,本实用新型对支架32的结构不作限定,支架32的结构可采用已有的支架结构。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架32可包括基座321和固定座322,所述固定座322的数量与顶针31的数量一致,每个顶针31可拆卸地设置于对应的一个固定座322上。本实施例中,至少三个所述固定座322均匀地分布于基座321的圆周上,且所述升降驱动装置33固定于基座321的中央。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顶针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所述顶针31包括分体成型的上部件311和下部件312;所述下部件312和所述上部件311通常为圆柱体,且所述上部件311的底端和下部件312的顶端螺纹连接。其中,所述上部件311的顶端用于与半导体基片20接触,所述下部件312的底端可与支架32可拆卸地连接。与现有的一体成型的顶针相比,本实施例的顶针31由于两部件通过螺纹连接,故而方便改变两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以此调整顶针31的高度,从而确保半导体基片20放置的水平度,提高抓取半导体基片20的成功率。不仅于此,螺纹连接的紧固性好,不容易脱落,且能达到微调的目的,调整精度高,调整操作也方便。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座322以夹持的方式与下部件312可拆卸地连接,使顶针31拆装方便。例如,所述固定座322具有顶针槽(未图示),用于容纳下部件312。
较佳的,所述下部件312的材料为金属材料,更优选为与所要执行的半导体工艺的材料相对应的金属材料。例如执行金属铝刻蚀工艺时,所述下部件312的材料较佳地为纯铝。金属材料的使用,增强了顶针312的下部件312与支架32连接的强度,有效地避免了顶针31的下部插入顶针槽时因强度不足而出现被折断的问题。更进一步的,为了增加下部件312的耐腐蚀性和耐磨性,以及更好的防止金属污染,优选在下部件312的外表面上设置保护层(未图示),所述保护层覆盖下部件312的全部外表面。所述保护层可为由任何耐腐蚀和耐磨的材料制成,更优选为金属氧化物涂层,例如氧化铝层。在实际制备时,可直接在下部件312的表面涂覆得到保护层,也可通过沉积法在下部件312上形成金属层,再通过阳极氧化等将金属层氧化为保护层,或者直接将金属的下部件312的表层部分的材料氧化得到保护层,或者可对下部件312的表面进行改性处理形成保护层,还可先单独制造出保护层后,再将保护层与下部件312相结合。因此,本实用新型对保护层的设置方式不加限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上部件311的底端设置有内孔(未标注),所述内孔具有内螺纹(未图示),且所述下部件312的顶端外表面具有外螺纹,使下部件312的顶端插入所述上部件311的内孔并与之螺纹连接即可。本实用新型对下部件312上形成外螺纹的区域的长度不限定,具体根据实际需要调整的距离来设定。进一步的,所述下部件312的部分长度的外表面形成有外螺纹。所述上部件311上的内孔的深度也不限定,其只要根据下部件312所插入的最大长度来设定。较佳的,为了保证上部件311的强度,所述内孔的深度优选不超过上部件311总长度的60%,例如58%、50%、40%等。所述内孔中的全部长度或部分长度可以被设置成内螺纹,较佳的,所述内孔中的部分长度被设置成内螺纹,例如所述内螺纹从所述内孔的开口位置向内延伸一部分长度,这样设置,制作简单,加工成本低。
进一步的,所述上部件311的外径优选大于下部件312的外径,且这些部件的外径均与现有的半导体机台上的相关结构的尺寸(如下电极板上穿孔的尺寸、支架32上顶针槽的尺寸)相匹配,这样做,一方面可保证陶瓷材料的上部件311的强度,另一方面可避免对现有半导体机台上与顶针31配合的相关结构做改进,降低改造成本。例如为了与现有的AMECDRIE机台相匹配,所述上部件311的外径可为1.5mm,所述下部件312的外径可为1.0mm。应理解,如果不考虑对半导体机台上的相关结构进行改造,则在另外的实施例中,所述上部件311可设置外螺纹,且所述下部件312设置内螺纹,使上部件311的底端插入下部件312之顶端的内孔并与之螺纹连接。因此,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上部件311的外径也可小于下部件312的外径,但为了保证陶瓷材料的上部件311的强度,上部件311的外径不宜过小。而且所述下部件312可具有均一或不均一的外径。
本实施例中,所述顶针31通常具有最高位置和最低位置;当所述顶针31处于所述最高位置时,此最高位置也是顶针31托举半导体基片20的位置;当所述顶针31处于所述最低位置时,此最低位置也是工艺位置,即是对半导体基片20执行半导体工艺的位置。当所述顶针31托举半导体基片20时,所述顶针31伸出支撑座3一定高度;而当所述顶针31处于所述最低位置时,所述顶针31收进支撑座3而不伸出。
进一步的,当顶针31在托举半导体基片20时,若顶针31发生断裂,此时,为了方便取出断裂的顶针31,优选在最高位置处,所述下部件312的顶端高出支撑座2一定高度,如此构造,即使上部件311断裂,也可通过下部件312高出支撑座2的长度,直接拔出断裂的顶针31,这样做,无需执行拆除腔体以拆除支撑座2和支架32的操作,使顶针的更换更方便,从而减少了复机时间,增加了机台产能。
如图3所示,当所述顶针31处于最高位置时,所述下部件312的顶端距离支撑座2的上表面的高度H优选为2.0mm~3.0mm,如在AMEC DRIE机台中,上述高度H优选为2.0mm。应理解,在实际使用中,主要是上部件311穿入支撑座2,且由于上部件311为陶瓷材料,故而容易断裂,断裂后,在支撑座2内部仍然暴露有断裂的陶瓷以及内嵌的金属,但由于金属材料的强度高于陶瓷,韧性好,在拔出过程中也不容易断裂,故而可利用下部分312的强度将整个断裂部分取出,无需再拆除支撑座2和支架32。
本实用新型对上部件311和下部件312的长度不限定,具体可根据实际使用的半导体机台的要求来设定。例如在AMEC DRIE机台中,所述上部件311的长度L1可为29.0mm±2.0mm,所述下部件312的长度L2可为25.0mm±2.0mm。进一步的,所述上部件311的底端的内孔的长度可选为17.0mm±2.0mm,且所述内孔的内径与下部件312的外径相匹配,例如所述下部件312的外径为1.0mm,所述上部件311的内孔的内径也为1.0mm。此外,所述下部件312上的外螺纹的长度可为5.0mm~10.0mm,且所述上部件311中的内孔的内螺纹的长度为5.0mm~10.0mm。进一步的,所述内螺纹的长度小于或等于外螺纹的长度。
进一步在一示范性的实施例中,当所述半导体机台为AMEC DRIE机台或其他类型的刻蚀机台时,所述上部件311的外径为1.5mm,所述长度L1为29.0mm,所述下部件312的外径为1.0mm,所述长度L2为25.0mm,所述下部件312的外螺纹长度为5.0mm,所述上部件311的内孔的长度为17.0mm,所述上部件311的内螺纹的长度为5.0mm,进一步的,当所述顶针31位于最高位置时,所述下部件312暴露在外的长度L3为11.0mm,且所述下部件312的顶端高出支撑座2的高度H为2.0mm。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提供的半导体机台可以是刻蚀机台,也可以是气相沉积机台或其他半导体机台(如冷却机台),较佳的为AMEC DRIE机台。还应理解,对半导体机台中不涉及改进的部分,本实用新型不作详细描述。
综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顶针31为分体结构,包括螺纹连接的上部件311和下部件312。这里,通过螺纹连接,方便对顶针31高度进行微调,确保承托半导体基片20的水平度,提高机械手臂抓取半导体基片20的成功率。且所述半导体基片20包括但不限于为晶圆。
此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顶针31的下部件312设计为金属结构,增强了顶针31的下部与支架32连接的强度,不容易在装配和使用过程中折断顶针31,提高了顶针31的使用寿命和稳定性。尤其的,当顶针31断裂时,由于下部件312的顶端在顶针31位于最高位置时高出支撑座2一定高度,便于直接拔出断裂的顶针31,这样做,无需拆除腔体,也无需进一步拆除支撑座2甚至于支架32,使顶针31的更换更方便,减少了复机时间,提高了机台产能。
应理解,上述实施例具体公开了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特征,使得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本申请文件公开内容的基础上,容易将本实用新型做适当修改,以实现与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实施例相同的目的和/或实现相同的优点。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应该认识到,这样的相似构造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公开的范围,并且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公开范围的情况下,它们可以进行各种改变、替换和变更。

Claims (12)

1.一种顶针,用于承托半导体基片,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针包括上部件和下部件,所述上部件的一端和所述下部件的一端螺纹连接;所述上部件为陶瓷结构,所述下部件为金属结构,且所述下部件的全部外表面覆盖有保护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针,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部件为纯铝结构,所述保护层为氧化铝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针,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部件的外径小于所述上部件的外径,所述上部件的所述一端具有内孔,所述内孔具有内螺纹,所述下部件的所述一端具有外螺纹,所述下部件的所述一端插入所述内孔并螺纹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顶针,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部件的部分长度设置有所述外螺纹,且所述内孔从开口位置起的一部分长度设置有所述内螺纹。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顶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孔的深度不超过所述上部件的总长度的60%。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顶针,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件的外径为1.5mm,所述下部件的外径为1.0mm,所述上部件的长度为29.0mm±2.0mm,所述内孔的深度为17.0mm±2.0mm,所述内螺纹的长度为5.0mm~10mm;所述下部件的长度为25.0mm±2.0mm,所述外螺纹的长度为5.0mm~10mm。
7.一种升降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升降驱动装置以及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顶针;所述升降驱动装置与所述顶针连接,用于驱动所述顶针做升降运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升降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架,所述升降驱动装置与所述支架连接,所述支架与所述顶针可拆卸地连接。
9.一种半导体机台,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座和如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升降机构;所述顶针穿过所述支撑座;所述升降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顶针相对于所述支撑座做升降运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半导体机台,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腔体,所述支撑座固定设置于所述腔体内,所述升降驱动装置设置于所述腔体外。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半导体机台,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针具有一最高位置,且当所述顶针位于所述最高位置时,所述下部件的顶端高出所述支撑座一定高度。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半导体机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半导体机台为刻蚀机台,且所述下部件的所述顶端高出所述支撑座的高度为2.0mm~3.0mm。
CN202021522475.4U 2020-07-27 2020-07-27 顶针、升降机构和半导体机台 Active CN21309318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522475.4U CN213093186U (zh) 2020-07-27 2020-07-27 顶针、升降机构和半导体机台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522475.4U CN213093186U (zh) 2020-07-27 2020-07-27 顶针、升降机构和半导体机台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093186U true CN213093186U (zh) 2021-04-30

Family

ID=756272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522475.4U Active CN213093186U (zh) 2020-07-27 2020-07-27 顶针、升降机构和半导体机台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09318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547918A (zh) * 2022-11-30 2022-12-30 深圳市新凯来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支撑机构和预清洁设备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547918A (zh) * 2022-11-30 2022-12-30 深圳市新凯来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支撑机构和预清洁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3093186U (zh) 顶针、升降机构和半导体机台
TW201622057A (zh) 電漿處理裝置、基板卸載裝置及方法
KR100712369B1 (ko) 밀링가공용 전극 고정지그
CN111508805A (zh) 半导体设备中的晶片升降结构及半导体设备
CN112271155A (zh) 承载装置及半导体工艺设备
CN115547918B (zh) 一种支撑机构和预清洁设备
JP6265470B2 (ja) バルブコッタ装着装置およびエンジンの製造方法
CN204809201U (zh) 一种升降销及支撑组件
KR200495564Y1 (ko) 비-스크래칭의 내구성 기판 지지 핀
CN110739252A (zh) 半导体加工设备
KR101475962B1 (ko) 웨이퍼의 에지 주변 내의 제외 영역을 보호하기 위해 프로세스 챔버에서 전극을 정렬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CN115026606B (zh) 一种大型薄壁锥面壳体加工方法
CN101944498A (zh) 一种基片处理设备及其顶针升降装置
KR20090078980A (ko) 기판 지지장치, 이를 구비하는 플라즈마 처리장치 및플라즈마 처리방법
CN1898782A (zh) 静电卡盘和具有用于冷却晶片的冷却路径的卡盘座
KR20240031387A (ko) 이온빔 에칭기 및 그 하부전극 구조체
CN109861050B (zh) 一种发电机集电环极间绝缘套管的更换方法
CN112298485B (zh) 一种船台散装肘板在分段制造阶段的固定工具
CN221087710U (zh) 一种机械式焊接升降平台
CN218631989U (zh) 基板处理装置与加热器防护支架
CN216237273U (zh) 一种金刚石膜生长系统中的冷却装置
CN110223900B (zh) 一种利用体视显微镜对中扫描电镜钨灯丝的操作方法
KR200487783Y1 (ko) 분리형 기판 리프트핀
CN213459690U (zh) 用于光伏组件的翻转吸盘装置
CN220972275U (zh) 用于销定位片料的移动工作台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518 Shaoxing Road,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haoxing SMIC integrated circuit manufacturing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 Shaoxing Road,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MIC manufacturing (Shaoxing)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