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076750U - 超氧消杀机器人 - Google Patents

超氧消杀机器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076750U
CN213076750U CN202020960347.1U CN202020960347U CN213076750U CN 213076750 U CN213076750 U CN 213076750U CN 202020960347 U CN202020960347 U CN 202020960347U CN 213076750 U CN213076750 U CN 21307675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bot
killing
superoxide
battery
sh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960347.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邓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Yuhetian Smart City Operation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Qifeng Intelligent Robo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Qifeng Intelligent Robo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Qifeng Intelligent Robo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960347.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07675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07675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07675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pparatus For Disinfection Or Sterilisa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超氧消杀机器人,包括机器人壳体,机器人壳体顶端设置有支架以及支架连接的顶罩,顶罩内设置有雾化组件,机器人壳体内设置超氧生成组件,机器人壳体下端设置有行走组件,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超氧消杀机器人,减少二次传染的风险,通过将高浓度的臭氧水雾化,解决臭氧气味浓,同时达到消杀除臭作用,无二次污染,采用红外线体温检测技术与激光导航技术及电池管理系统,消杀同时监控发热人群,提高预防监控,又能达到自动返回充电,使用安全,方便管理,省时省力。

Description

超氧消杀机器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设备领域,特别涉及超氧消杀机器人。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于卫生安全广泛的关注,对于医院、商城以及一些室内人流密集的地方,各类传染病病源充斥人们的身体健康安全,消毒、消杀工作就格外重要,如医院等地方甚至要进行多次的消杀,目前的消杀工作都是人工完成,同时现在消杀多数采用次氯酸钠溶液和75%酒精,易产生二次污染的风险,使用不当容易产生化学反应和着火,也有采用臭氧水消杀,现如今,市面上已经出现了有很多自动化、智能化的机器人,很大程度上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然而,现有的机器人智能化程度低,人机交互性能差,且使用消杀方式单一,消杀效果不理想,机器人的安全性不高,没有检测防控能力,因此,还有待改进和提高。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超氧消杀机器人,旨在解决背景技术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超氧消杀机器人,包括机器人壳体,所述机器人壳体顶端设置有支架以及支架连接的顶罩,所述顶罩内设置有雾化组件,所述雾化组件包括雾化装置、连接杆,所述雾化装置设置于所述顶罩外壳上端,所述连接杆置于所述支架空腔内,所述连接杆一端与所述雾化装置下端连接;
所述机器人壳体内设置超氧生成组件,所述超氧生成组件包括超氧生成器、逆变器、散热风扇、共混装置、水泵、气泵、水箱,所述水箱设置有单向阀,所述单向阀设置有所述共混装置,所述共混装置置于所述水箱空腔内,所述单向阀、所述超氧生成器、所述气泵、所述水箱依次连接,所述雾化装置、所述连接杆、所述水泵、所述水箱依次连接,所述超氧生成器电性连接散热风扇、逆变器;
所述机器人壳体下端设置有行走组件,所述行走组件包括驱动器,驱动轮、电池,所述驱动器驱动所述驱动轮,所述电池电性连接所述驱动器、所述超氧生成器、所述散热风扇、所述逆变器、所述水泵、所述气泵。
进一步地,所述机器人壳体下端设置有减震装置,所述减震装置卡合连接所述驱动轮,所述机器人壳体下端端面设置有万向轮。
进一步地,所述机器人壳体内设置数据处理组件,所述数据处理组件包括消杀单元控制板、路由器、惯性导航模块、导航控制器、语音识别模块、天线,所述消杀单元控制板、所述路由器、所述惯性导航模块、所述导航控制器、所述语音识别模块、所述天线电性连接所述电池。
进一步地,所述顶罩外壳一侧设置有红外摄像头与散热孔,所述红外摄像头电性连接所述电池。
进一步地,所述机器人壳体一侧设置有显示屏、总开关,所述另一侧设置有手提部,急停开关、开口部、充电片,所述显示屏、所述总开关、所述急停开关、所述充电片电性连接所述电池。
进一步地,所述机器人壳体一侧与所述水箱之间夹设有音箱、紫外线发射器,所述音响、所述紫外线发射器电性连接所述电池。
进一步地,所述开口部内设置有水位表、注水口,所述水位表、注水口置于所述机器人壳体内,所述注水口通过导管连接所述水箱。
进一步地,所述机器人壳体空腔底部设置有激光雷达,所述机器人壳体与所述激光雷达相对位置设置有激光罩,所述激光雷达电性连接所述电池。
进一步地,所述机器人壳体下端设置有超声波探测器,所述机器人壳体空腔内设置有防跌落传感器,所述超声波探测器、防跌落传感器电性连接所述电池。
进一步地,所述机器人壳体设置有电池管理模块,所述电池管理模块电性连接所述电池,所述电池管理模块监测所述电池电量。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超氧消杀机器人,减少二次传染的风险,通过将高浓度的臭氧水雾化,解决臭氧气味浓,同时达到消杀除臭作用,无二次污染,采用红外线体温检测技术与激光导航技术及电池管理系统,消杀同时监控发热人群,提高预防监控,又能达到自动返回充电,使用安全,方便管理,省时省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超氧消杀机器人的正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超氧消杀机器人的后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超氧消杀机器人的结构图1;
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超氧消杀机器人的结构图2;
图5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超氧消杀机器人的水箱结构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超氧消杀机器人的行走组件结构图。
附图标记:11、机器人壳体,12、支架,13、顶罩;
21、雾化装置,22、连接杆;
31、超氧生成器,32、逆变器,33、散热风扇,34、共混装置,35、水泵,36、气泵,37、水箱,38、单向阀;
41、驱动器,42、驱动轮,43、电池,44、减震装置,45、万向轮;
51、消杀单元控制板,52、路由器,53、惯性导航模块,54、导航控制器,55、天线;
61、红外摄像头,62、散热孔,63、显示屏,64、总开关,65、手提部,66、急停开关,67、开口部,68、充电片,69、水位表,610、注水口;
71、音箱,72、紫外线发射器,73、激光雷达,74、激光罩,75、超声波探测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超氧消杀机器人,包括机器人壳体 11,机器人壳体11顶端设置有支架12以及支架12连接的顶罩13,顶罩 13内设置有雾化组件,雾化组件包括雾化装置21、连接杆22,雾化装置 21设置于顶罩13外壳上端,连接杆22置于支架12空腔内,连接杆22一端与雾化装置21下端连接;
机器人壳体11内设置超氧生成组件,超氧生成组件包括超氧生成器31、逆变器32、散热风扇33、共混装置34、水泵35、气泵36、水箱37,水箱 37设置有单向阀38,单向阀38设置有共混装置34,共混装置34置于水箱 37空腔内,单向阀38、超氧生成器31、气泵36、水箱37依次连接,雾化装置21、连接杆22、水泵35、水箱37依次连接,超氧生成器31电性连接散热风扇33、逆变器32;
机器人壳体11下端设置有行走组件,行走组件包括驱动器41、驱动轮 42、电池43,驱动器41驱动驱动轮42,电池43电性连接驱动器41、超氧生成器31、散热风扇33、逆变器32、水泵35、气泵36;
机器人壳体11下端设置有减震装置44,减震装置44卡合连接驱动轮 42,机器人壳体11下端端面设置有万向轮45;机器人壳体11内设置数据处理组件,数据处理组件包括消杀单元控制板51、路由器52、惯性导航模块53、导航控制器54、语音识别模块、天线55,消杀单元控制板51、路由器52、惯性导航模块53、导航控制器54、语音识别模块、天线55电性连接电池43;顶罩13外壳一侧设置有红外摄像头61与散热孔62,红外摄像头61电性连接电池43;机器人壳体11一侧设置有显示屏63、总开关64,另一侧设置有手提部65,急停开关66、开口部67、充电片68,显示屏63、总开关64、急停开关66、充电片68电性连接电池43;机器人壳体11一侧与水箱37之间夹设有音箱71、紫外线发射器72,音箱71、紫外线发射器 72电性连接电池43;开口部67内设置有水位表69、注水口610,水位表 69、注水口610置于机器人壳体11内,注水口610通过导管连接水箱37;机器人壳体11空腔底部设置有激光雷达73,机器人壳体11与激光雷达73 相对位置设置有激光罩74,激光雷达73电性连接电池43;机器人壳体11下端设置有超声波探测器75,机器人壳体11空腔内设置有防跌落传感器,超声波探测器75、防跌落传感器电性连接电池43;机器人壳体11设置有电池管理模块,电池管理模块电性连接电池43,电池管理模块监测电池43 电量;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为超氧消杀机器人,机器人壳体11顶端设置有支架12以及支架12连接的顶罩13,开启超氧消杀机器人时,使用随机附带的平板或者APP操作超氧消杀机器人,设定运行路线、虚拟墙、导航方式,创建完成后通过开口部67内设置的注水口69加注清水,水位表 610观测水位,通过设置在水箱37上的单向阀38连接超氧生成器31供水,开启总开关64,启动后超氧生成器31开始工作,经过逆变器32升压之后,作用于超氧生成器31,超氧生成器31开始产生臭氧,超氧生成器31两侧的散热风扇33工作,臭氧生产之后通过连接的气泵36工作,将臭氧注入水箱37中,由设置在水箱37内与单向阀38连接的共混装置34进行臭氧与水共混,由此产生臭氧水,在通过水泵35将水箱37内的臭氧水抽出通过连接杆22以及与连接杆22连接的雾化装置21喷洒出去,机器人壳体11 下面设置有驱动器41,通过驱动器41驱动驱动轮42,由设置的减震装置 44与驱动轮42卡合连接,起到良好减震效果,由四个万向轮45来保持超氧消杀机器人平衡;
在超氧消杀机器人开始工作时,顶罩13上设置的红外摄像头61、散热孔62,红外摄像头61开始对周围人群进行体温监测,在显示屏63上面显示数据,发现发热人群将数据反馈到消杀单元控制板51,由路由器52、天线55数据传输到平板或者APP上,在夜间以及无人的环境下,可以开启紫外线发射器72,对封闭的房间进行紫外光消毒,同时在平板或者APP设置的运行路线、虚拟墙、导航方式发出指令,由导航控制器53、惯性导航模块54开始规划地图,在运行时,激光雷达73和超声波探测器75对行走时的障碍物进行识别,激光罩74对激光雷达73发出激光弱化确保使用安全;
在顶罩13内还设有语音识别模块、音箱71进行准确拾音和发音,完成交互,在机器人壳体11设置有电池管理模块,监测到电池43电量不足时,机器人壳体11下设置有充电片68可以自动回充,设置有急停开关66 在紧急情况下使超氧消杀机器人断电停止工作,在机器人壳体11一侧设置有手提部65与开口部67方便移动以及维修和加注水,设置有防倾倒传感器,倾倒后的电路自动断路的问题,水箱37上单向阀38的设计,可以解决机器人倾倒后,水箱37中的水不发生泄漏,确保安全。
综上所述,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应用不限于上述的举例,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超氧消杀机器人,包括机器人壳体(11),所述机器人壳体(11)顶端设置有支架(12)以及支架(12)连接的顶罩(13),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罩(13)内设置有雾化组件,所述雾化组件包括雾化装置(21)、连接杆(22),所述雾化装置(21)设置于所述顶罩(13)外壳上端,所述连接杆(22)置于所述支架(12)空腔内,所述连接杆(22)一端与所述雾化装置(21)下端连接;
所述机器人壳体(11)内设置超氧生成组件,所述超氧生成组件包括超氧生成器(31)、逆变器(32)、散热风扇(33)、共混装置(34)、水泵(35)、气泵(36)、水箱(37),所述水箱(37)设置有单向阀(38),所述单向阀(38)设置有所述共混装置(34),所述共混装置(34)置于所述水箱(37)空腔内,所述单向阀(38)、所述超氧生成器(31)、所述气泵(36)、所述水箱(37)依次连接,所述雾化装置(21)、所述连接杆(22)、所述水泵(35)、所述水箱(37)依次连接,所述超氧生成器(31)电性连接散热风扇(33)、逆变器(32);
所述机器人壳体(11)下端设置有行走组件,所述行走组件包括驱动器(41)、驱动轮(42)、电池(43),所述驱动器(41)驱动所述驱动轮(42),所述电池(43)电性连接所述驱动器(41)、所述超氧生成器(31)、所述散热风扇(33)、所述逆变器(32)、所述水泵(35)、所述气泵(3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氧消杀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器人壳体(11)下端设置有减震装置(44),所述减震装置(44)卡合连接所述驱动轮(42),所述机器人壳体(11)下端端面设置有万向轮(4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氧消杀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器人壳体(11)内设置数据处理组件,所述数据处理组件包括消杀单元控制板(51)、路由器(52)、惯性导航模块(53)、导航控制器(54)、语音识别模块、天线(55),所述消杀单元控制板(51)、所述路由器(52)、所述惯性导航模块(53)、所述导航控制器(54)、所述语音识别模块、所述天线(55)电性连接所述电池(4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氧消杀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罩(13)外壳一侧设置有红外摄像头(61)与散热孔(62),所述红外摄像头(61)电性连接所述电池(4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氧消杀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器人壳体(11)一侧设置有显示屏(63)、总开关(64),所述另一侧设置有手提部(65),急停开关(66)、开口部(67)、充电片(68),所述显示屏(63)、所述总开关(64)、所述急停开关(66)、所述充电片(68)电性连接所述电池(43)。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氧消杀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器人壳体(11)一侧与所述水箱(37)之间夹设有音箱(71)、紫外线发射器(72),所述音箱(71)、所述紫外线发射器(72)电性连接所述电池(43)。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超氧消杀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部(67)内设置有水位表(69)、注水口(610),所述水位表(69)、注水口(610)置于所述机器人壳体(11)内,所述注水口(610)通过导管连接所述水箱(37)。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氧消杀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器人壳体(11)空腔底部设置有激光雷达(73),所述机器人壳体(11)与所述激光雷达(73)相对位置设置有激光罩(74),所述激光雷达(73)电性连接所述电池(43)。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氧消杀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器人壳体(11)下端设置有超声波探测器(75),所述机器人壳体(11)空腔内设置有防跌落传感器,所述超声波探测器(75)、防跌落传感器电性连接所述电池(43)。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氧消杀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器人壳体(11)设置有电池管理模块,所述电池管理模块电性连接所述电池(43),所述电池管理模块监测所述电池(43)电量。
CN202020960347.1U 2020-05-29 2020-05-29 超氧消杀机器人 Active CN21307675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960347.1U CN213076750U (zh) 2020-05-29 2020-05-29 超氧消杀机器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960347.1U CN213076750U (zh) 2020-05-29 2020-05-29 超氧消杀机器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076750U true CN213076750U (zh) 2021-04-30

Family

ID=756179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960347.1U Active CN213076750U (zh) 2020-05-29 2020-05-29 超氧消杀机器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07675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316612A (zh) 一种室内巡回的轮式移动消毒机器人
CN209286237U (zh) 一种室内巡回的轮式移动消毒机器人
CN111530652A (zh) 一种自行走式雾化消毒机器人
CN111360848A (zh) 一种智能家居服务机器人
CN111546359A (zh) 智能消毒机器人
CN213076750U (zh) 超氧消杀机器人
CN112891591A (zh) 一种智能消毒机器人及其控制系统
CN211782257U (zh) 一种温度可控的医用光纤加工用冷却装置
CN111998472A (zh) 一种智能消毒加湿机器人
CN216258406U (zh) 一种消毒液雾化机器人
CN210301937U (zh) 一种可调节的雾化吸收器
CN212237833U (zh) 一种自行走式雾化消毒机器人
CN216963096U (zh) 一种汽化过氧化氢消毒机器人
CN210310615U (zh) 一种多功能家居服务小车
CN214807079U (zh) 一种地铁车厢自动消毒机器人
CN212522498U (zh) 一种超声波雾化消毒装置及其控制系统
TWM622323U (zh) 移動式環境消毒殺菌裝置
CN215840637U (zh) 带智能路径规划功能的雾化过氧化氢消毒仪
CN211301575U (zh) 一种超声波雾化器
CN210056879U (zh) 一种便携式疾病预防消毒装置
CN214713506U (zh) 一种蒸汽消毒柜杀菌保洁柜
CN212274177U (zh) 一种新型空气雾化加湿器消毒一体设备
CN215386216U (zh) 一种自行走超声波喷雾空气消毒器
CN212973616U (zh) 除菌器
CN217219656U (zh) 一种电梯安全消毒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622

Address after: 518000 a-1801, a1802, a1803, Haisong building, Tairan 9th Road, chegongmiao, Futi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office only)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yuhetian smart city operation group Co.,Ltd.

Address before: 304a, 3rd floor, Qinghai building, 7043 Beihuan Avenue, Kangxin community, Lianhua street, Futi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518000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Qifeng Intelligent Robot Technology Co.,Ltd.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C315, Building C, Huafeng International Robot Industrial Park, Hangcheng Avenue, Nanchang Community, Xixiang Street, Bao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518100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yuhetian smart city operation group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000 a-1801, a1802, a1803, Haisong building, Tairan 9th Road, chegongmiao, Futi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office only)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yuhetian smart city operation group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