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066610U - 制冷系统 - Google Patents

制冷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066610U
CN213066610U CN202021708269.2U CN202021708269U CN213066610U CN 213066610 U CN213066610 U CN 213066610U CN 202021708269 U CN202021708269 U CN 202021708269U CN 213066610 U CN213066610 U CN 21306661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temperature
heat exchanger
refrigerant
refrigera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708269.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潘洪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Yuelian Fisheries Refrigeration Enginee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Yuelian Fisheries Refrigeration Enginee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Yuelian Fisheries Refrigeration Enginee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Yuelian Fisheries Refrigeration Enginee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708269.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06661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06661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06661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vices That Are Associated With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制冷系统,包括贮液器、换热器、第一温度探测器以及流量控制装置。贮液器用于贮存制冷剂。换热器包括第一进液管、第一出液管、第二进液管、第二出液管,制冷剂自第一进液管进入换热器,由第一出液管排出,待制冷液自第二进液管进入换热器,由第二出液管排出,以通过制冷剂对待制冷液体进行制冷。第一温度探测器设于第二进液管,流量控制装置连接于第二进液管,流量控制装置与第一温度探测器电连接,流量控制装置用于根据第一温度探测器探测的温度控制输入至换热器的待制冷液体的流量以控制待制冷液体的制冷温度。该制冷系统通过监控待制冷液的温度从而控制进入换热器的待制冷液体的流量,实现有效控制制冷温度。

Description

制冷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制冷系统。
背景技术
啤酒酿造主要采用低温发酵工艺,主要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开始发酵期-发酵期-发酵结束期-贮酒期。一般地,四个阶段的温度控制分别为:开始发酵期为5℃~7℃,发酵期为8℃~10℃,发酵结束期为5℃,贮酒期为-1℃~-1.5℃,这四个阶段均需要采用制冷系统严格控制发酵过程中的温度,以保证啤酒的口感。相关技术中的制冷系统对啤酒酿造的温度控制不佳,无法保证啤酒的酿造品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制冷系统,其能够有效控制制冷温度。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制冷系统,其包括
贮液器,所述贮液器用于贮存制冷剂,所述贮液器具有贮液器出口以及贮液器入口,所述贮液器出口用于排出所述制冷剂;
换热器,所述换热器具有第一进液管、第一出液管、第二进液管以及第二出液管;
所述第一进液管连接于所述贮液器出口,所述第一进液管用于将所述制冷剂输入至所述换热器内进行热量交换,所述第一出液管连接于所述贮液器入口,以将经过热量交换后的所述制冷剂注入至所述贮液器中;
所述第二进液管用于将待制冷液体输入所述换热器以与所述制冷剂进行热量交换,所述第二出液管用于将进行热量交换后的所述待制冷液体输出;
第一温度探测器,所述第一温度探测器设于所述第二进液管,用于测量输入所述换热器的所述待制冷液体的温度;以及
流量控制装置,所述流量控制装置连接于所述第二进液管,所述流量控制装置与所述第一温度探测器电连接,所述流量控制装置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温度探测器探测的温度控制输入至所述换热器的所述待制冷液体的流量以控制所述待制冷液体的制冷温度。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贮液器设有第二温度探测器,所述第二温度探测器用于探测所述贮液器内的所述制冷剂的温度,所述第二温度探测器与所述流量控制装置电连接,所述流量控制装置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二温度探测器探测的温度调节输入至所述换热器的所述待制冷液体的流量。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贮液器设有排气口、第一阀门以及压力探测器;
所述第一阀门设于所述排气口,所述压力探测器与所述第一阀门电连接,所述压力探测器用于探测所述贮液器内的压力并反馈压力信号至所述第一阀门,所述第一阀门用于根据所述压力信号连通所述排气口或与所述排气口断开,以调整所述贮液器内的压力。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进液管设有第二阀门,所述第二阀门用于控制所述第一进液管与所述贮液器出口的连通或断开,以控制输入至所述换热器内的所述制冷剂的量。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出液管设有第三温度探测器,所述第三温度探测器与所述流量控制装置电连接,所述第三温度探测器用于探测所述第二出液管的热量交换后的所述待制冷液体的温度并反馈温度信号至所述流量控制装置,所述流量控制装置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三温度探测器探测的温度调节输入至所述换热器的所述待制冷液体的流量。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进液管设有防冻结装置。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防冻结装置为热气管道,所述热气管道用于通入热气以提高输入至所述换热器的所述制冷剂的温度。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换热器为板式换热器。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制冷剂为氨液,所述贮液器为氨液分离器。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流量控制装置为变频泵。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制冷系统,通过在换热器的用于输入待制冷液体的第二进液管设置流量控制装置以及第一温度探测器,利用第一温度探测器可实时探测该第二进液管中的待制冷液体的温度,流量控制装置利用监测得到的待制冷液的温度自动控制进入换热器的待制冷液体的流量,从而能够有效控制待制冷液的制冷温度,进而有利于提高待制冷液体的温度的可控性和监测的实时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施例提供的制冷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制冷系统;2、贮液器;21、贮液器出口;22、贮液器入口;23、第二温度探测器;24、压力探测器;25、排气口;26、第一阀门;3、换热器;31、第一进液管;311、第二阀门;312、防冻结装置;32、第一出液管;33、第二进液管;331、第一温度探测器;332、流量控制装置;34、第二出液管;341、第三温度探测器。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内”、“外”、“中”、“竖直”、“水平”、“横向”、“纵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
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安装”、“设置”、“设有”、“连接”、“相连”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主要是用于区分不同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具体的种类和构造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并非用于表明或暗示所指示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的相对重要性和数量。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为两个或两个以上。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制冷系统1,包括贮液器2、换热器3、第一温度探测器331以及流量控制装置332。贮液器2用于贮存制冷剂,贮液器2具有贮液器出口21以及贮液器入口22,贮液器出口21用于排出制冷剂,贮液器入口22用于将制冷剂输入至贮液器2内。换热器3具有第一进液管31、第一出液管32、第二进液管33以及第二出液管34。第一进液管31连接于贮液器出口21,第一进液管31用于将制冷剂输入至换热器3内进行热量交换,第一出液管32连接于贮液器入口22,以将经过热量交换后的制冷剂注入至贮液器2中。第二进液管33用于将待制冷液体输入换热器3以与制冷剂进行热量交换,第二出液管34用于将进行热量交换后的待制冷液体输出。第一温度探测器331设于第二进液管33,可以用于测量输入换热器3的待制冷液体的温度。流量控制装置332连接于第二进液管33,流量控制装置332与第一温度探测器331电连接,流量控制装置332用于根据第一温度探测器331探测的温度控制输入至换热器3的待制冷液体的流量以控制待制冷液体的制冷温度。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制冷系统1,制冷剂自贮液器出口21输送至换热器3,待制冷液体通过第二进液管33输入至换热器3,输入至换热器3内的待制冷液体与制冷剂进行热量交换,从而使待制冷液体降温。此外,设于第二进液管33的第一温度探测器331可以探测输入至换热器3的待制冷液的温度,与第一温度探测器331电连接的流量控制装置332根据待制冷液的温度控制输入至换热器3的流量,从而控制待制冷液体的制冷温度,在第一温度探测器331与流量控制装置332的协同作用下,能够有效提高待制冷液体的制冷温度的控制精度。
一些实施例中,流量控制装置332可以为变频泵、流量控制阀以及流量控制器等,本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示例性地,流量控制装置332为变频泵,采用变频泵不仅可以控制待制冷液体的流量,还可以为待制冷液体提供动能,以将待制冷液体泵入至换热器中。
本实施例的制冷系统1可以应用于任意需要制冷的液体,示例性地,该制冷系统1可用于低温啤酒发酵的制冷工艺,即,待制冷液体可为啤酒。当待制冷液体的啤酒时,流量控制装置332可以为变频啤酒泵。
一些实施例中,制冷剂可以为任意低温液体,本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示例性地,制冷剂为氨液,则贮液器2可为氨液分离器。相关技术中,往往采用氨泵为换热器3输送制冷液,氨泵的流量较大,不易于控制,而且安全性低。基于此,本实施例采用氨液分离器,其具有流量易于控制,安全性高的优点。
进一步的,对于制冷剂的生产方式,可以通过压缩机、冷凝器以及节流阀产生,即,贮液器2与节流阀、冷凝器、压缩机依次相连,从而将产生的制冷液贮存于氨液分离器中。
一些实施例中,为了能够实时对贮液器2中的制冷剂的温度进行监测,贮液器可设置有第二温度探测器23,该第二温度探测器23可用于探测贮液器2内的制冷剂的温度,第二温度探测器23与流量控制装置332电连接,流量控制装置332还可以根据第二温度探测器23探测的温度调节输入至换热器3的待制冷液体的温度。采用上述方式,流量控制装置332能够根据第二温度探测器23传输的温度信号,实时调节输入至换热器3的待制冷液体的流量。
在实际应用中,当贮液器2内的制冷剂的温度偏高时,流量控制装置332将输入至换热器3的待制冷液体的流量调小;而当贮液器2内的制冷剂的温度偏低时,流量控制装置332将输入至换热器3的待制冷液体的流量调大。这样,能够根据制冷剂的温度实时调节输入至换热器3的待制冷液体的流量,以确保制冷剂能够对待制冷液体进行热量交换,从而提高对待制冷液体的制冷温度的控制精度。
一些实施例中,贮液器2还设有排气口25、第一阀门26以及压力探测器24。第一阀门26设于排气口25,压力探测器24与第一阀门26电连接,压力探测器24用于探测贮液器2内的压力并反馈压力信号至第一阀门26,第一阀门26用于根据压力信号连通排气口25或与排气口25断开,以调整贮液器2内的压力。
通过设置排气口25、第一阀门26和压力探测器24,当压力探测器24检测到贮液器2内的压力偏高时,第一阀门26打开以连通排气口25,贮液器2内的气体自排气口25排出,从而减小贮液器2内的压力,控制贮液器2内的压力在预设的范围内,避免贮液器2内部压力过高而导致可能影响该制冷系统安全运行的情况。
一些实施例中,换热器3可以为板式换热器。板式换热器具有占地面积小、换热效率高、价格低等优点。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该换热器3也可选用壳式换热器或管道式换热器。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通过设置于第二进液管33的第一温度探测器331监控输入换热器3的待制冷液的温度,从而使流量控制装置332控制输入至换热器3的待制冷液体的流量,以控制待制冷液体的制冷温度。可以理解的是,还可以进一步通过监控制冷后的液体的温度,并根据该制冷后的液体的制冷温度的波动情况调节输入至换热器3的待制冷液体的流量,进一步控制该待制冷液体的制冷温度。具体地,在第二出液管34设有第三温度探测器341,第三温度探测器341与流量控制装置332电连接,第三温度探测器341用于探测第二出液管34的热量交换后的待制冷液体的温度(即,制冷后的液体的温度)并反馈温度信号至流量控制装置332,流量控制装置332还可用于根据第三温度探测器341探测的温度调节输入至换热器3的待制冷液体的流量。
当制冷后的液体的温度相对于预设值偏高时,那么说明制冷不足,则通过流量控制装置332将输入至换热器3的待制冷液体的流量调小,反之,则调大输入至换热器3的待制冷液体的流量,从而能够达到精确控制待制冷液体的制冷温度的目的。
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通过控制输入至换热器3的制冷剂的流量来控制换热量,从而提高待制冷液体的制冷温度的精度。具体地,第一进液管31设有第二阀门311,第二阀门311用于控制第一进液管31与贮液器2出口的连通或断开,从而控制输入至换热器3内的制冷剂的量。举例来说,当第一温度探测器331探测到待制冷液体的温度偏高时,可以通过增加第二阀门311开启度以增加输入至换热器3的制冷剂的流量,或者,当第一温度探测器331待制冷液体的温度偏低时,可以通过减小第二阀门311的开启度以减小输入至换热器3的制冷剂的流量,从而提高待制冷液体的制冷温度的控制精度。
此外,第二阀门311还可以与第二温度探测器23电连接,当第二温度探测器23检测到制冷剂的温度偏高时,第二阀门311能够获知该温度情况,并调整第二阀门311的开启度以增大输入至换热器3的制冷剂的流量,反之,则以减小输入至换热器3的制冷剂的流量。
一些实施例中,当制冷温度临近待制冷液体的凝固点时,若制冷剂的温度发生波动导致待制冷液体的温度偏低,则可能会造成待制冷液体结冰。为了避免出现待制冷液体结冰的情况,在第一进液管31设有防冻结装置312,利用防冻结装置312对待制冷液体进行防冻控制,以防止待制冷液体出现结冰情况。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防冻结装置312为热气管道,热气管道用于通入热气以提高输入至换热器3的制冷剂的温度。举例来说,当贮液器2内的制冷剂因贮液器2故障或其他原因导致制冷剂的温度过低时,则将热气管道的热气通入第一进液管31,从而对制冷剂的温度进行调节,避免其温度过低而导致待制冷液体结冰。
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防冻结装置312还可以为电加热片或电加热管,通过电加热片或电加热管对第一进液管31进行加热,以防止待制冷液体结冰。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制冷系统1,可以通过控制贮液器2内的制冷剂的温度、调节输入至换热器3的制冷剂的流量以及根据待制冷液体的温度和制冷后的液体的温度调节输入至换热器3的待制冷液体的流量等多种方式提高控制待制冷液体的制冷温度,从而达到实时监测、实时控制待制冷液体的制冷温度的目的,有效提高对待制冷液体的制冷温度的控制精度。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制冷系统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制冷系统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贮液器,所述贮液器用于贮存制冷剂,所述贮液器具有贮液器出口以及贮液器入口,所述贮液器出口用于排出所述制冷剂;
换热器,所述换热器具有第一进液管、第一出液管、第二进液管以及第二出液管;
所述第一进液管连接于所述贮液器出口,所述第一进液管用于将所述制冷剂输入至所述换热器内进行热量交换,所述第一出液管连接于所述贮液器入口,以将经过热量交换后的所述制冷剂注入至所述贮液器中;
所述第二进液管用于将待制冷液体输入所述换热器以与所述制冷剂进行热量交换,所述第二出液管用于将进行热量交换后的所述待制冷液体输出;
第一温度探测器,所述第一温度探测器设于所述第二进液管,用于测量输入所述换热器的所述待制冷液体的温度;以及
流量控制装置,所述流量控制装置连接于所述第二进液管,所述流量控制装置与所述第一温度探测器电连接,所述流量控制装置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温度探测器探测的温度控制输入至所述换热器的所述待制冷液体的流量以控制所述待制冷液体的制冷温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贮液器设有第二温度探测器,所述第二温度探测器用于探测所述贮液器内的所述制冷剂的温度,所述第二温度探测器与所述流量控制装置电连接,所述流量控制装置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二温度探测器探测的温度调节输入至所述换热器的所述待制冷液体的流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贮液器设有排气口、第一阀门以及压力探测器;
所述第一阀门设于所述排气口,所述压力探测器与所述第一阀门电连接,所述压力探测器用于探测所述贮液器内的压力并反馈压力信号至所述第一阀门,所述第一阀门用于根据所述压力信号连通所述排气口或与所述排气口断开,以调整所述贮液器内的压力。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液管设有第二阀门,所述第二阀门用于控制所述第一进液管与所述贮液器出口的连通或断开,以控制输入至所述换热器内的所述制冷剂的量。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出液管设有第三温度探测器,所述第三温度探测器与所述流量控制装置电连接,所述第三温度探测器用于探测所述第二出液管中的所述待制冷液体的温度并反馈温度信号至所述流量控制装置,所述流量控制装置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三温度探测器探测的温度调节输入至所述换热器的所述待制冷液体的流量。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液管设有防冻结装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冻结装置为热气管道,所述热气管道用于通入热气以提高输入至所述换热器的所述制冷剂的温度。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为板式换热器。
9.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剂为氨液,所述贮液器为氨液分离器。
10.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量控制装置为变频泵。
CN202021708269.2U 2020-08-14 2020-08-14 制冷系统 Active CN21306661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708269.2U CN213066610U (zh) 2020-08-14 2020-08-14 制冷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708269.2U CN213066610U (zh) 2020-08-14 2020-08-14 制冷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066610U true CN213066610U (zh) 2021-04-27

Family

ID=755834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708269.2U Active CN213066610U (zh) 2020-08-14 2020-08-14 制冷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06661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195099A (zh) 一种变频多联机及其控制方法
CN103654418A (zh) 一种饮水机的制冷装置以及提高制冷效率的方法
CN110970638B (zh) 一种燃料电池热平衡“气-气-气”三相热交换系统
CN105758037A (zh) 冷暖型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12611140A (zh) 温控装置及方法
CN109813009B (zh) 空调系统及其回油控制方法
WO2018082347A1 (zh) 冷水机组
CN213066610U (zh) 制冷系统
CN105546872A (zh) 一种自动化空气能制冷制热循环系统
CN205536646U (zh) 一种制冷系统
CN105299943B (zh) 双机头离心式冷水机组系统
CN201415135Y (zh) 一种温度控制实验设备
CN205975784U (zh) 自吸无压供水系统
CN207095109U (zh) 一种热泵水路换热器防爆检测装置
CN108151347A (zh) 制冷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209801879U (zh) 一种新型多温度变频温控机
CN205980417U (zh) 制冷系统
CN212339975U (zh) 一种冷却装置
CN206919424U (zh) 一种高温热水机群
CN210772873U (zh) 一种制冷系统的热量回收装置
CN219083427U (zh) 冷冻液体循环供给系统
CN106802038B (zh) 一种热气融霜方法、热气融霜及制冷循环方法
CN201729821U (zh) 啤酒激冷器
CN106123384A (zh) 制冷系统
CN204187758U (zh) 多联机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