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802038B - 一种热气融霜方法、热气融霜及制冷循环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热气融霜方法、热气融霜及制冷循环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802038B
CN106802038B CN201710061935.4A CN201710061935A CN106802038B CN 106802038 B CN106802038 B CN 106802038B CN 201710061935 A CN201710061935 A CN 201710061935A CN 106802038 B CN106802038 B CN 10680203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t gas
liquid
solenoid valve
vaporising device
defros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061935.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802038A (zh
Inventor
李宪光
潘洪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Lian Lian Aquatic Refrigeration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Lian Lian Aquatic Refrigeratio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Lian Lian Aquatic Refrigeration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Lian Lian Aquatic Refrigeratio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061935.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802038B/zh
Publication of CN1068020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80203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80203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80203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7/00Arrangements for preventing or removing deposits or corrosion,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 F25B47/02Defrosting cycles
    • F25B47/022Defrosting cycles hot gas defrost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39/00Evaporators; Condensers
    • F25B39/02Evaporat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9/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25B49/02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for compression type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21/00Defrosting; Preventing frosting; Removing condensed or defrost water
    • F25D21/06Removing frost
    • F25D21/12Removing frost by hot-fluid circulating system separate from the refrigerant system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347/00Details for preventing or removing deposits or corrosion
    • F25B2347/02Details of defrosting cyc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Defrosting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热气融霜方法,该方法可应用于热气融霜系统中,热气融霜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热气管道、蒸发装置、排液装置、中间压力容器及低压循环桶,热气融霜方法包括:热气管道将高温气体输送至蒸发装置内,以融化蒸发装置上的结霜,高温气体与蒸发装置上的结霜进行热量交换后变成液体;排液装置将液体排出至中间压力容器内进行降压,经由中间压力容器将液体输送至低压循环桶内。本发明实施例的热气融霜方法,采用排液至中间压力容器的方式,排液效果及融霜效果良好,避免将蒸发装置内的液体通过低压回气管排放到低压循环桶内而有可能造成的低压回气管发生液爆现象,有利于系统的运行安全性。另,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热气融霜及制冷循环方法。

Description

一种热气融霜方法、热气融霜及制冷循环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制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热气融霜方法、热气融霜及制冷循环方法。
背景技术
热气融霜是采用热气来对蒸发器上的霜层进行融化的方式,其具体使用过程是:首先中断蒸发器的供液并关闭蒸发盘管的回气口,然后提供高压气体,利用蒸发盘管内的压力及高压气体使蒸发盘管表面的霜层融化。
目前,冷链物流冷库中的制冷系统采用热气融霜的方式是最为普遍的,因为除了经济实用节能外,用热气融霜的方式,由于热气是系统运行的一个副产品,因此能够循环使用。
然而,采用热气融霜的方式,由于在进行热气融霜之前蒸发器内本身还残留有一些制冷剂存液,同时,在热气融霜过程中,高压气体在融霜过程中放热被液化变成制冷剂液体并遗留在蒸发器内。如果在融霜过程中没有对这部分液体进行排液,则不容易对蒸发器进行融霜,融霜时间慢,并且还需要通入更多的高压气体,造成高压气体的浪费。
尽管目前已有在热气融霜方法中加入排液装置进行排液,然而,在目前的热气融霜流程中,通常是将蒸发器内的液体排到低压回气管最后进入低压循环桶中,由于蒸发器内的液体是依靠压差的方式进行排液,这些液体还是带有一部分的热气体,因此在进入低压回气管中,容易加热低压回气管中的存液,这种方式往往容易引起液爆现象,从而导致安全事故及巨大损失;此外,由于将融霜排液直接排放到低压循环桶的方式也会影响其他正在运行冷藏间的降温,同时会增大压缩机的压缩功率,因此造成压缩机的负荷更大且能耗更多。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热气融霜方法,以解决目前的热气融霜方法融霜效果不佳、且将蒸发器内的液体直接排到低压回气管及低压循环桶中容易造成的液爆及能耗更大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公开了一种热气融霜方法,所述热气融霜方法应用于热气融霜系统中,所述热气融霜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热气管道、蒸发装置、排液装置、中间压力容器及低压循环桶,所述热气融霜方法包括:
所述热气管道将高温气体输送至所述蒸发装置内,以融化所述蒸发装置上的结霜,所述高温气体与所述蒸发装置上的结霜进行热量交换后变成液体;
所述排液装置将所述液体排出至所述中间压力容器内进行降压,所述中间压力容器将降压后的所述液体输送至所述低压循环桶内。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方面中,所述热气管道上设置有热气电磁阀,所述热气电磁阀与外接控制设备电连接,所述热气电磁阀的启动时间为预设时间,所述外接控制设备用于在判断出所述热气电磁阀的启动时间到达所述预设时间时,向所述热气电磁阀发送启动信号;
所述热气管道将高温气体输送至所述蒸发装置内,包括:
当所述热气电磁阀接收到所述外接控制设备发送的启动信号时,所述热气电磁阀启动,所述热气管道将所述高温气体输送至所述蒸发装置内。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方面中,所述蒸发装置包括进液集管,所述排液装置包括浮球排液阀,所述浮球排液阀的一端管道连接至所述进液集管,所述浮球排液阀的另一端管道连接至所述中间压力容器;
所述排液装置将所述液体排出至所述中间压力容器内进行降压包括:
排液装置的浮球排液阀通过管道将所述进液集管内的液体排出至所述中间压力容器内进行降压。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方面中,所述进液集管上设置有电磁阀排液开始线,所述排液装置还包括液位检测器及排液电磁阀,所述排液电磁阀与所述液位检测器电连接,所述液位检测器用于在判断出所述进液集管内的液位高于或等于所述电磁阀排液开始线时,向所述排液电磁阀发送排液信号;
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排液电磁阀接收到所述液位检测器发送的排液信号时,所述排液电磁阀启动,所述排液电磁阀将所述液体排出至所述中间压力容器内进行降压。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方面中,所述进液集管上还设置有电磁阀排液停止线,所述液位检测器还用于在判断出所述进液集管内的液位低于或等于所述电磁阀排液停止线时,向所述排液电磁阀发送排液停止信号;
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排液电磁阀接收到所述液位检测器发送的排液停止信号时,所述排液电磁阀停止将所述液体排出至所述中间压力容器内进行降压。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方面中,所述中间压力容器为闪发式经济器或者是中冷器。
本发明第二方面还公开了一种热气融霜及制冷循环方法,所述热气融霜及制冷循环方法应用于热气融霜及制冷循环系统,所述热气融霜及制冷循环系统包括:热气管道、蒸发装置、排液装置、中间压力容器、低压循环桶及压缩机,所述热气融霜及制冷循环方法包括:
所述低压循环桶供液至所述蒸发装置内,以使所述蒸发装置蒸发所述供液得到气体,并经由所述蒸发装置将所述气体回气至所述压缩机内;
所述压缩机将气体进行压缩,得到高温气体;
所述热气管道将所述高温气体输送至所述蒸发装置内,以融化所述蒸发装置上的结霜,所述高温气体与所述蒸发装置上的结霜进行热量交换后变成液体;
所述排液装置将所述液体排出至所述中间压力容器内进行降压,所述中间压力容器将降压后的所述液体输送至所述低压循环桶内。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方面中,所述热气管道上设置有热气电磁阀,所述热气电磁阀与外接控制设备电连接,所述热气电磁阀的启动时间为预设时间;
所述低压循环桶与所述蒸发装置之间连接有供液管道,所述供液管道上设置有供液电磁阀,所述供液电磁阀与所述外接控制设备电连接;
所述外接控制设备用于在判断出所述热气电磁阀的启动时间到达所述预设时间时,向所述热气电磁阀发送启动信号,并向所述供液电磁阀发送关闭信号;
所述热气管道通入所述高温气体并将高温气体输送至所述蒸发装置内,包括:
当所述热气电磁阀接收到所述外接控制设备发送的启动信号时,所述热气电磁阀启动,所述热气管道将所述高温气体输送至所述蒸发装置内;
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供液电磁阀接收到所述外接控制设备发送的关闭信号时,所述供液电磁阀关闭,所述低压循环桶停止供液至所述蒸发装置内。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方面中,所述蒸发装置与所述压缩机之间连接有回气管道,所述回气管道上设置有回气电磁阀,所述回气电磁阀与所述外接控制设备电连接;
所述外接控制设备还用于在向所述供液电磁阀发送关闭信号时,向所述回气电磁阀发送关闭信号;
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回气电磁阀接收到所述外接控制设备发送的关闭信号时,所述回气电磁阀关闭,所述气体停止经由所述蒸发装置回气至所述压缩机内进行压缩。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方面中,所述中间压力容器为闪发式经济器或中冷器。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热气融霜方法、热气融霜及制冷循环方法,通过利用排液装置将蒸发装置内的液体排出,从而能够防止蒸发装置内有液体存在而导致融霜效率不佳的情况;然后利用排液装置将液体排出至中间压力容器内进行降压后,再由中间压力容器将液体输送至低压循环桶,从而避免将蒸发装置内的液体直接通过低压回气管排放到低压循环桶内而有可能造成的低压回气管发生液爆现象,及影响其他正在运行冷藏间的降温和增大压缩机的压缩功率而造成压缩机负荷更大的问题,大大的提高了融霜效果的同时,也能够确保热气融霜系统的使用安全可靠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公开的热气融霜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二公开的热气融霜及制冷循环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三公开的热气融霜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三公开的排液装置的结构视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三公开的排液装置的浮球排液阀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三公开的中间压力容器为闪发式经济器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三公开的液体和气体的压焓图及排出液体和气体的压缩功率比较曲线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四公开的热气融霜及制冷循环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热气融霜方法、热气融霜及制冷循环方法,能够解决目前的热气融霜方法的融霜效果不佳、且将蒸发器内的液体直接排到低压回气管及低压循环桶中容易造成的液爆及能耗更大的问题。以下将结合附图进行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热气融霜方法的流程图。其中,图1所描述的热气融霜方法可应用于热气融霜系统中,且该热气融霜系统可包括依次连接的热气管道、蒸发装置、排液装置、中间压力容器及低压循环桶。如图1所示,该热气融霜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操作:
101、热气管道将高温气体输送至蒸发装置内,以融化蒸发装置上的结霜,上述的高温气体与蒸发装置上的结霜进行热量交换后变成液体。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该热气管道上还设置有热气电磁阀,该热气电磁阀与外接控制设备电连接,该热气电磁阀的启动时间为预设时间,该外接控制设备用于在判断出热气电磁阀的启动时间到达预设时间时,向热气电磁阀发送启动信号,当热气电磁阀接收到外接控制设备发送的启动信号时,热气电磁阀开始启动,热气管道将高温气体输送至蒸发装置内。采用热气电磁阀来控制热气管道是否将高温气体输送至蒸发装置内,有利于避免在蒸发装置还未切断供液之前进行热气融霜而造成的供液浪费及融霜效率不高的问题。
具体地,在操作时,可在外接控制设备预设设定好热气电磁阀的启动时间及关闭时间,当外接控制设备判断该预设的启动时间已经达到,即可发送启动信号至热气电磁阀,以控制热气电磁阀启动。而当该热气电磁阀启动一定时间后(即,融霜一段时间后),外接控制设备判断该预设的关闭时间是否已经达到,如果是达到预设的关闭时间,则外接控制设备可发送关闭信号至热气电磁阀上,以控制热气电磁阀关闭。采用预先设定好时间的方式,无需人工进行控制,即可实现自动融霜及自动关闭融霜,自动化程度高。
102、排液装置将上述的液体排出至中间压力容器内进行降压,经由中间压力容器将液体输送至低压循环桶内。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的蒸发装置包括进液集管,上述的排液装置包括浮球排液阀,该浮球排液阀的一端管道连接至进液集管,浮球排液阀的另一端管道连接至中间压力容器,该排液装置的浮球排液阀通过管道将进液集管内的液体排出至中间压力容器内。
具体地,在操作时,由于浮球排液阀与进液集管管道连接,且浮球排液阀连接于进液集管靠近底部的位置处,因此,当进液集管内有液体(积液)时,浮球排液阀即可将进液集管内的液体排出至中间压力容器内。
进一步地,上述的进液集管上设置有电磁阀排液开始线,上述的排液装置还包括液位检测器及排液电磁阀,排液电磁阀与液位检测器电连接,液位检测器用于在判断出进液集管内的液位高于或等于电磁阀排液开始线时,向排液电磁阀发送排液信号,当排液电磁阀接收到液位检测器发送的排液信号时,排液电磁阀启动,排液电磁阀将液体排出至中间压力容器内。
可以得知的是,在排液电磁阀启动排液至中间压力容器的这一过程中,浮球排液阀始终在将进液集管内的液体排出至中间压力容器。即,在整个排液过程中,浮球排液阀和排液电磁阀共同排液至中间压力容器内。
更进一步地,在进液集管上还设置有电磁阀排液停止线,液位检测器还用于在判断出进液集管内的液位低于或等于电磁阀排液停止线时,向排液电磁阀发送排液停止信号,当排液电磁阀接收到液位检测器发送的排液停止信号时,排液电磁阀停止将液体排出至中间压力容器内。
可以得知的是,在排液电磁阀关闭及排液电磁阀停止将液体排出至中间压力容器内这一过程中,浮球排液阀始终处于排液状态,也就是说,在这一过程中,浮球排液阀依然在将进液集管内的液体排出至中间压力容器内。
因此,可以得出,无论排液电磁阀启动排液或者是停止排液,只要进液集管内有液体(积液),浮球排液阀即可实现排液,直至进液集管内的液体被完全排出。
在本实施例中,该中间压力容器可为闪发式经济器或者是中冷器。由于闪发式经济器及中冷器的压差较小,因此,能够减少从排液装置排出的液体的压力,从而能够避免出现液爆现象及能够减少热气融霜系统的能耗,避免了现有的直接排液到低压循环桶出现压差较大而产生的液爆现象,同时也防止了由于低压循环桶1的压差较大而导致能耗较高的问题。优选地,当中间压力容器选用闪发式经济器时,该闪发式经济器可为立式闪发式经济器或者是卧式闪发式经济器。
实施例二
请参见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二公开的一种热气融霜及制冷循环方法的流程图。其中,图2所描述的热气融霜及制冷循环方法可应用于热气融霜及制冷循环系统中,该热气融霜及制冷循环系统可包括热气管道、蒸发装置、排液装置、中间压力容器、低压循环桶及压缩机。如图1所示,该热气融霜及制冷循环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操作:
201、低压循环桶供液至蒸发装置内,以使蒸发装置蒸发上述的供液得到气体,并经由蒸发装置将气体回气至压缩机内。
202、压缩机将气体进行压缩,得到高温气体。
203、热气管道将高温气体输送至蒸发装置内,以融化蒸发装置上的结霜,高温气体与蒸发装置上的结霜进行热量交换后变成液体。
204、排液装置将液体排出至中间压力容器内进行降压,经由中间压力容器将液体输送至低压循环桶内。
在热气融霜及制冷循环系统中,当系统进行热气融霜时,系统需停止对蒸发装置的供液,即,当热气融霜开启时,无法启动供液制冷。因此,为了便于控制,本发明实施例在热气管道上设置有热气电磁阀,该热气电磁阀与外接控制设备电连接,该热气电磁阀的启动时间为预设时间。同时,本发明实施例在低压循环桶与蒸发装置之间连接有供液管道,在供液管道上设置有供液电磁阀,供液电磁阀与上述的外接控制设备电连接。
该外接控制设备用于在判断出热气电磁阀的启动时间到达预设时间时,向热气电磁阀发送启动信号,同时向供液电磁阀发送关闭信号。即,当热气电磁阀启动时,供液电磁阀关闭,即可中断低压循环桶向蒸发装置的供液,则制冷过程暂停。
因此,当热气电磁阀接收到外接控制设备发送的启动信号时,热气电磁阀开始启动,热气管道将高温气体输送至蒸发装置内。当供液电磁阀接收到外接控制设备发送的关闭信号时,供液电磁阀关闭,低压循环桶停止供液至蒸发装置内。此时,热气融霜及制冷系统开始了热气融霜过程。
采用热气电磁阀来控制热气管道是否将高温气体输送至蒸发装置内,有利于避免在蒸发装置还未切断供液之前进行热气融霜而造成的供液浪费及融霜效率不高的问题。
具体地,在操作时,可在外接控制设备预设设定好热气电磁阀的启动时间及关闭时间,当外接控制设备判断该预设的启动时间已经达到,即可发送启动信号至热气电磁阀,以控制热气电磁阀启动。而当该热气电磁阀启动一定时间后(即,融霜一段时间后),外接控制设备判断该预设的关闭时间是否已经达到,如果是达到预设的关闭时间,则外接控制设备可发送关闭信号至热气电磁阀上,以控制热气电磁阀关闭。
同理,在外接控制设备上可预先设定好供液电磁阀的启动时间、启动次数及关闭时间,需知的是,供液电磁阀的启动时间与热气电磁阀的启动时间错开,即,在热气电磁阀的启动时间内,供液电磁阀始终保持关闭状态。当外接控制设备判断出达到供液电磁阀的启动时间时,外接控制设备可将供液启动信号发送至供液电磁阀,由于此时热气电磁阀未启动,因此,供液电磁阀可直接启动,低压循环桶恢复供液至蒸发装置内。
采用预先设定好时间的方式,无需人工进行控制,即可实现自动融霜、自动关闭融霜、自动供液进行制冷或者自动关闭制冷模式,自动化程度高。
进一步地,为了便于控制蒸发装置与压缩机之间的气体回气,在蒸发装置与压缩机之间连接有回气管道,回气管道上设置有回气电磁阀,该回气电磁阀与外接控制设备电连接,外接控制设备还用于在向供液电磁阀发送关闭信号时,向回气电磁阀发送关闭信号。即,当回气电磁阀接收到外接控制设备发送的关闭信号时,回气电磁阀关闭,蒸发装置停止将气体回气至压缩机内。
具体地,由于气体是在供液制冷阶段产生的,即,气体是蒸发装置蒸发液体产生的,因此,回气电磁阀与供液电磁阀联锁设置,即,当供液电磁阀启动时,回气电磁阀启动,当供液电磁阀关闭时,回气电磁阀关闭。因此,在外接控制设备上可实现设定好回气电磁阀与供液电磁阀之间的电连接关系,则后续当外接控制设备控制供液电磁阀启动时,即可触发回气电磁阀启动。
实施例三
请参阅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热气融霜系统100的结构示意图。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热气融霜系统100,包括热气管道10、蒸发装置11、排液装置12、中间压力容器13及低压循环桶14,热气管道10用以通入高温气体(未标示),蒸发装置11具有高温气体入口(未标示),该高温气体入口与热气管道10连接。排液装置12管道连接至蒸发装置11的液体出口(未标示),中间压力容器13管道连接至排液装置12,以接收排液装置12排出的液体,低压循环桶14管道连接至中间压力容器13。该热气管道10用以将高温气体经由高温气体入口输送至蒸发装置11内,以融化蒸发装置11上的结霜,该高温气体进行热量交换后变成液体,液体经由排液装置12排出至中间压力容器13内,并经由中间压力容器13将分离后的液体输送至低压循环桶14内。
在本实施例中,该热气管道10上设置有热气电磁阀101,该热气电磁阀101用以控制热气管道10是否能够向蒸发装置11内输送热气。具体地,当需要对蒸发装置11上的结霜进行融霜时,该热气电磁阀101启动,高温气体可通过热气管道10输送至蒸发装置11内对蒸发装置11上的结霜进行融化。优选地,为了便于控制该热气电磁阀101的启动,热气电磁阀101可通过与外接控制设备连接,在外接控制设备上预先设定好热气电磁阀101的启动时间及关闭时间。到了预设的启动时间时热气电磁阀101可自动启动,然后在启动一段时间后,即,融霜一段时间后可自动关闭。采用预先设定好时间的方式,无需人工进行控制,自动化程度高。
进一步地,为了便于控制通入的高温气体的压力,在热气管道10上还设置有压力调节阀102,该压力调节阀102设于热气电磁阀101的前端,即,在启动热气电磁阀101之前,可通过压力调节阀102来调节高温气体的压力,防止高温气体的压力过大而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优选地,在通入高温气体前,可事先通过压力调节阀102调节好通过该压力调节阀102的气体的压力,以确保高温气体通入热气管道10内并安全输送至蒸发装置11内进行融霜。
进一步地,热气融霜系统100还包括接水盘15,该接水盘15设于蒸发装置11的下方,以接收蒸发装置11融霜后的水和/或结霜。即,在通入高温气体对蒸发装置11上的结霜进行融化后,融化后的水或者霜能够直接流进或者掉落至接水盘15内,从而避免水或者霜直接掉落至地面,同时也不需要额外通入管道进行排水,接水方式更为方便。
请一并参阅图3至图5,蒸发装置11包括进液集管11a,上述的排液装置12包括浮球排液阀12b、液位检测器12c以及排液电磁阀12d。进液集管11a用以通入液体,在进液集管11a上设置有电磁阀排液开始线L1及电磁阀排液停止线L2,该电磁阀排液开始线L1高于电磁阀排液停止线L2设置。该浮球排液阀12b管道连接于该进液集管11a,用以将进液集管11a内的液体排出。该液位检测器12c用以检测进液集管11a内的液位。该排液电磁阀12d与液位检测器12c电性连接,且排液电磁阀12d管道连接于进液集管11a。当液位检测器12c检测进液集管11a的液位高于或等于电磁阀排液开始线L1时,该排液电磁阀12d启动并将进液集管11a内的液体排出。当液位检测器12c检测进液集管11a内的液位低于或等于电磁阀排液停止线L2时,排液电磁阀12d关闭并停止排液。
采用上述浮球排液阀12b加排液电磁阀12d相互配合的方式,在排液电磁阀12d启动进行排液或者是停止排液的过程中,浮球排液阀12b始终保持排液状态,因此为渐进式排液,能够实现快速排液。
在本实施例中,进液集管11a包括液体入口110,该液体入口110设于进液集管11a的顶部,液体通过管道通入该液体入口110内(图4中箭头表示的进液方向)。即,该液体为高温气体液化后的液体及蒸发装置11内存有的液体,因此,该液体为液体。由于高温气体的比重较小,因此,在进入进液集管11a内时,高温气体会沿进液集管11a的顶部上升,而比重较大的液体则积聚在进液集管11a底部,因此,当利用浮球排液阀12b进行排液时,几乎没有气体跟随液体一起被排出,避免了液爆现象的发生。
进一步地,该进液集管11a为两端封闭的管道,因此,该进液集管11a内可储存液体,即,当液体进入进液集管11a内时,液体会积聚在进液集管11a内。该进液集管11a可设于蒸发装置11内,以聚集蒸发装置11内的液体,或者是,该进液集管11a可设置在蒸发装置11外,通过管道与蒸发装置11的液体出口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浮球排液阀12b包括第一进液口121和第一排液口122,该第一进液口121靠近进液集管11a的底部设置,以便于当进液集管11a内的液体较少时,液体还是能够经由该第一进液口121进入该浮球排液阀12b内排出。具体地,第一进液口121通过第一排液管道121a与进液集管11a连接,第一排液口122通过第二排液管道122a与中间压力容器13连接,从而便于将进液集管11a内的液体经由第一排液管道121a排至浮球排液阀12b内,然后经由第二排液管道122a排出至中间压力容器13内(图4中的箭头表示的排液方向)。
进一步地,该浮球排液阀12b为机械式排液阀,能够受液体的浮力作用而实现自动排液,排液方式方便快捷。具体地,该浮球排液阀12b包括具有第一进液口121和第一排液口122的阀体123、设于阀体123内的浮球124及封设于第一排液口122处的阀杆125。当进液集管11a的液体通过第一进液口121进入阀体123内时,阀体123内的浮球124受液体的浮力作用向上运动,并带动阀杆125向上运动,从而使得阀杆125远离第一排液口122,此时,液体可从第一排液口122排出。即,当阀体123内有液体时,由于浮球124的质量较轻,其能够受到液体的浮力而上升,而由于浮球124与阀杆125连接,因此,当浮球124受到浮力上升时,阀杆125的一端也在浮球124的带动下向上翘起,从而使得阀杆125与第一排液口122之间具有间隙,此时,液体可从第一排液口122排出去。
而当阀体123内的液体排出后,由于没有了液体,因此,浮力消失,浮球124受其自身的重力作用向下运动,并带动阀杆125向下运动,从而使得阀杆125重新封设于(堵塞于)第一排液口122处,此时,液体无法从第一排液口122排出,即,第一排液口122停止排液。
在本实施例中,液位检测器12c设于进液集管11a的一侧或者设于进液集管11a内,以便于快速检测进液集管11a的液位。优选地,液位检测器12c设于进液集管11a的一侧。
在本实施例中,排液电磁阀12d包括第二进液口126及第二排液口127,第二进液口126低于进液集管11a的电磁阀排液停止线L2设置,以便于快速排液至电磁阀排液停止线L2。该第二进液口126通过第三排液管道126a连接于进液集管11a,第二排液口127通过第四排液管道127a连接至第二排液管道122a,以使排液电磁阀12d将进液集管11a内的液体经由第二排液管道122a排出至中间压力容器13内。具体地,由于排液电磁阀12d与液位检测器12c电性连接,当进液集管11a内的液体不多时(即,液位检测器12c检测进液集管11a内的液位低于或等于电磁阀排液停止线L2),排液电磁阀12d未启动,即,进液集管11a内的液体经由浮球排液阀12b进行排液。当进液集管11a内的液体越来越多时(即,液位检测器12c检测到进液集管11a内的液位高于或等于电磁阀排液开始线L1),则排液电磁阀12d启动,此时,液体通过第二排液口127经由第四排液管道127a向第二排液管道122a排出。需要得知的是,在这一整个过程中,即,排液电磁阀12d启动排液的过程中及排液电磁阀12d停止排液的过程中,浮球排液阀12b始终处于排液状态,直至将进液集管11a内的液体全部排出。
采用排液电磁阀12d与浮球排液阀12b相互配合的方式,即,浮球排液阀12b实现小排量排液,排液电磁阀12d实现大排量排液,从而能够实现快速将进液集管11a内的液体排出,防止进液集管11a内出现积液而影响融霜效率(即,防止蒸发装置11内出现积液而影响融霜效率),同时也有利于提高排液效率。
进一步地,为了防止液体倒流,在第四排液管道127a上设置有单向阀128,从而使得经由排液电磁阀12d排出的液体只能通过第四排液管道127a向第二排液管道122a排出,而无法从第二排液管道122a向第四排液管道127a倒流,进而防止液体倒流至排液电磁阀12d内。
进一步地,在第四排液管道127a上还设置有角阀129,角阀129设于第四排液管道127a与第二排液管道122a连接的位置处,以便于第四排液管道127a与第二排液管道122a的连接。
具体地,在使用排液装置12进行排液时,液体从进液集管11a的液体入口110通入进入进液集管11a内,当液体进入至进液集管11a内时,由于浮球排液阀12b与进液集管11a管道连接,因此,进液集管11a内的液体经由浮球排液阀12b排出。当进液集管11a内的液体越来越多,仅靠浮球排液阀12b无法将液体及时全部排出时,液位检测器12c检测进液集管11a的液位高于或等于电磁阀排液开始线L1,则排液电磁阀12d启动,此时,液体可经过排液电磁阀12d及浮球排液阀12b排出。
可以得知的是,当排液电磁阀12d启动排液至进液集管11a内的液位低于电磁阀排液停止线L2时,排液电磁阀12d停止排液,由浮球排液阀12b继续排液。而当进液集管11a内的液位再次升高至电磁阀排液开始线L1时,排液电磁阀12d再次启动进行排液,以此循环,直至将进液集管11a内的液体全部排出。
需要得知的是,当进液集管11a内的液体越来越少,即,液位检测器12c检测进液集管11a的液位低于或等于电磁阀排液停止线L2时,排液电磁阀12d关闭并停止排液,此时,液体仅通过浮球排液阀12b排出。即,在这一整个排液过程中,浮球排液阀12b始终处于排液状态,直至进液集管11a内的液体全部被排完,此时,若进液集管11a内没有液体再通入,且浮球排液阀12b停止排液,则说明热气融霜过程完成。
采用在排液装置12同时设置浮球排液阀12b及排液电磁阀12d,当进液集管11a内的液体较多且超出浮球排液阀12b的排量时,可启动排液电磁阀12d进行辅助排液;当进液集管11a内的液体较少且位于浮球排液阀12b的排量范围内时,可关闭排液电磁阀12d,仅靠浮球排液阀12b进行排液,直至将进液集管11a内的液体全部排完。
采用这种方式,能够实现渐进式排液,在无需排液电磁阀12d进行排液时,能够及时关闭排液电磁阀12d,确保快速排液的同时,也能减少能耗。此外,采用排液装置12将液体排出至中间压力容器13的做法,由于该排液装置12的渐进式排液方式,在排液时几乎没有气体跟随液体一起排出至中间压力容器13,因而能够防止出现液爆的可能,同时也由于中间压力容器13起到的中转作用,因此,不会影响其他正在运行冷藏间的降温。
进一步地,为了确保液体仅由排液装置12向中间压力容器13之间输送,在排液装置12与中间压力容器13之间的管道上设置有单向阀122b,即,在第二排液管道122a上设置有单向阀122b。利用单向阀122b能够确保液体仅为单向由排液装置12向中间压力容器13输送,而防止液体从中间压力容器13向排液装置12倒流。
在本实施例中,该中间压力容器13为闪发式经济器或者是中冷器。由于闪发式经济器及中冷器的压差较小,因此,能够减少从排液装置12排出的液体的压力,从而能够避免出现液爆现象及能够减少热气融霜系统100的能耗,避免了现有的直接排液到低压循环桶14出现压差较大而产生的液爆现象,同时也防止了由于低压循环桶14的压差较大而导致能耗较高的问题。优选地,当中间压力容器13选用闪发式经济器时,该闪发式经济器可为立式闪发式经济器或者是卧式闪发式经济器。
如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以该闪发式经济器为立式闪发式经济器为例来说明。
该中间压力容器13(以下称闪发式经济器)包括顶部13a、中部13b和底部13c,可选的,顶部13a和底部13c可以均为椭圆形封头,该闪发式经济器的中部13b可以为圆柱结构。进一步可选的,该闪发式经济器的中部13b的两端分别无缝连接该闪发式经济器的顶部13a和该闪发式经济器的底部13c。
在闪发式经济器的中部13b上设置有进液口131,该进液口131可用于连接排液装置12(浮球排液阀12a的第二排液管道122a),以接收第二排液管道122a排出的液体,从而有利于对液体进行降压,提高闪发式经济器的节能以及提高闪发式经济器的安全性。该闪发式经济器的顶部13a上设置有出气口132,该出气口132可用于连接管道至压缩机,以将气体传输至压缩机内;该闪发式经济器的底部13c设置有出液口133,该出液口133用于连接低压循环桶14,以将液体输送至低压循环桶14内。
可选的,如图6所示,该闪发式经济器的中部13b靠近该闪发式经济器底部13a的一端设置有液位集管接口134,该液位集管接口134用于连接液位指示管,这样有利于观察该闪发式经济器内部的液面高度,如图6所示,当中部13b内的液体到达最高液位时,液位指示管会发出最高液位警报信号。当中部13b内的液体到达最低运行液位时,液位指示管会发出最低液位警报信号,最低液位警报信号与最高液位警报信号的警报方式不同。
进一步可选的,如图6所示,该闪发式经济器的中部13b上还设置有安全阀接口135,且该闪发式经济器的底部13c还设置有排污口136。其中,安全阀接口135可用于保证闪发式经济器的安全性,排污口136有助于排除油等杂物。
如图7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热气融霜系统100与现有技术的热气融霜方法的排液方式的压缩功率比较图。从图7中可以分析得知,在相同的压力条件下(图7中的压力设定线,该压力可通过压力调节阀102调节)即,在现有技术的融霜过程中,液体和气体如果是直接排放到低压循环桶,那么在压焓图上对应的点分别是v和y,而采用本发明的热气融霜系统100的方案,将液体排放到中间压力容器13,液体和气体在压焓图上对应的点分别是v’和y’,然后经过压缩机的压缩,气体回到压缩回气管的压缩功率线(即,图7中的冷凝压力线)y-A,而压缩后回到中间压力容器13的压缩功率线(即,图4中的冷凝压力线)y’-A’。从图7中可以看出来,压缩功率线y-A相较于压缩功率线y’-A’要长得多,则说明在现有技术的融霜过程中直接排液到低压循环桶对应的压缩功率更多,产生的能耗更多。因此,采用本发明的热气融霜系统100,利用排液装置12排液至中间压力容器13的方式更为高效节能。
具体使用时,打开热气电磁阀101,将高温气体经由热气管道10通入(图3中实线箭头方向为气体方向),经由热气管道10将高温气体输送至蒸发装置11内进行融霜,与此同时,排液装置12的浮球排液阀12b启动对进液集管11a内的液体排出至中间压力容器13(图3中的虚线箭头部分为液体方向)。在排液过程中,当液位检测器12c检测进液集管11a的液位高于或等于电磁阀排液开始线L1时,该排液电磁阀12d启动,排液电磁阀12d与浮球排液阀12b同时对进液集管11a内的液体进行排液至中间压力容器13。但液位检测器12c检测进液集管11a的液位低于或等于电磁阀排液停止线L2时,该排液电磁阀12d关闭,此时,由浮球排液阀12b单独对进液集管11a内的液体进行排液至中间压力容器13进行降压,然后经过中间压力容器13将液体输送至低压循环桶14内。
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热气融霜系统100,通过设置排液装置12及中间压力容器13,利用排液装置12将蒸发装置11内的液体排出至中间压力容器13内,然后再利用中间压力容器13进行气液分离后,将液体输送至低压循环桶14内。替代了现有的热气融霜系统100采用直接将蒸发装置11内的液体排出至低压循环桶14内的设计,防止出现液爆现象及影响其他正在运行冷藏间的降温,确保热气融霜系统100的正常安全运行。此外,采用渐进式的排液装置12,利用浮球排液阀12b和排液电磁阀12d相互配合来满足快速排液的要求,排液效果好,同时有利于提高融霜效率。
实施例四
请参阅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热气融霜系统200的结构示意图。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热气融霜系统200与本发明实施例三的热气融霜系统100的区别之处在于:
本发明实施例四的热气融霜系统200还包括循环供液装置,该循环供液装置与低压循环桶14及蒸发装置11连接,以将低压循环桶14内的液体供应至蒸发装置11内。具体地,当蒸发装置11融霜完成后,可启动循环供液装置对蒸发装置11进行供液,以实现制冷及将低压循环桶14内的液体进行循环利用。
进一步地,循环供液装置包括制冷剂泵21及与制冷剂泵21电性连接的供液电磁阀22,制冷剂泵21包括第一供液口(未标示)及第二供液口(未标示),该第一供液口通过第一供液管道211连接至低压循环桶14,该第二供液口通过第二供液管道212(即,上述方法中的供液管道)连接至蒸发装置11的入水口(未标示),该供液电磁阀22设于第二供液管道212上。当供液电磁阀22启动时,制冷剂泵21启动将低压循环桶14内的液体经由第一供液管道211泵入,并经由第二供液管道212输送至蒸发装置11的入水口内,以实现对蒸发装置11的供液。具体地,该供液电磁阀22与热气电磁阀101互锁连接,即,当热气电磁阀101启动时,该供液电磁阀22关闭,则此时,制冷剂泵21停止对蒸发装置11的供液,则该蒸发装置11开始进行热气融霜。而当热气电磁阀101关闭时,则供液电磁阀22启动,此时,制冷剂泵21可实现对蒸发装置11的供液,则该蒸发装置11开始进行制冷。优选地,为了便于自动控制供液电磁阀22的启动,该供液电磁阀22可与外接控制设备连接,利用在外接控制设备上事先设定好供液电磁阀22的启动时间及启动次数(供液时间与融霜时间错开),当到达供液电磁阀22的启动时间时,供液电磁阀22可自动启动,即可实现对蒸发装置11进行供液。
进一步地,为了确保在供液时的供液量能够满足蒸发装置11的需求,该循环供液装置还包括贮液器23,该贮液器23通过管道连接至中间压力容器13,然后经由中间压力容器13将贮液器23内的液体输送至低压循环桶14内,再经过制冷剂泵21泵入蒸发装置11内进行供液。
进一步地,该热气融霜系统200还包括气体循环装置,气体循环装置的一端连接至蒸发装置11,气体循环装置的另一端连接至低压循环桶14。具体地,该气体循环装置包括压缩机24及回气电磁阀25,该压缩机24通过第一回气管24a连接至蒸发装置11的出气口,且压缩机24通过第二回气管24b连接至低压循环桶14。即,在制冷过程中,该蒸发装置11产生的气体可通过第一回气管24a传输至低压循环桶14,然后再经由第二回气管24b传输至压缩机24内进行压缩,以得到高温气体。
进一步地,为了实现循环利用,该压缩机24还与热气管道10连接,该压缩机24将压缩后的高温气体输送至热气管道10内,以便于利用该高温气体对蒸发装置11进行融霜。即,在蒸发装置11的融霜阶段,该高温气体来自于制冷阶段产生的气体,利用压缩机24进行压缩后传输至热气管道10内。同时,在融霜阶段,该蒸发装置11排出的液体储存在低压循环桶14内,当融霜阶段完成后,该液体可循环用以蒸发装置11的制冷供液。因此,本发明的热气融霜系统200,包括了融霜阶段、供液阶段及回气阶段,这三个阶段为相互循环,相辅相成,即,利用制冷阶段产生的热气可用以融霜,利用融霜阶段产生的液体可用以制冷。
进一步地,该回气电磁阀25设于该第一回气管24a(即,上述方法中的回气管道)上,该回气电磁阀25与热气电磁阀101互锁设置,且回气电磁阀25与供液电磁阀22联锁设置。即,当回气电磁阀25启动时,该供液电磁阀22启动,而热气电磁阀101关闭,此时,无法对蒸发装置11进行热气融霜。而当回气电磁阀25关闭时,供液电磁阀22对应关闭,热气电磁阀101可对应启动,此时,可实现对蒸发装置11进行制冷供液。具体地,由于回气电磁阀25与供液电磁阀22联锁设置,因此,当供液电磁阀22启动时,回气电磁阀25启动,该蒸发装置11内的气体经由第一回气管24a输送至低压循环桶14内,并经由低压循环桶14将气体通过第二回气管24b输送至压缩机24内进行压缩,从而实现通过压缩机24将压缩后的气体输送至热气管道10内,用于下一次的热气融霜的高温气体供应。
进一步地,在中间压力容器13上还设置有第三回气管131,第三回气管131连接至压缩机24,该第三回气管131用以将中间压力容器13内的气体输送至压缩机24内进行压缩。即,在融霜阶段,利用排液装置12将蒸发装置11内的液体排出中间压力容器13内时,如果该液体中混合有气体,则可通过中间压力容器13进行气液分离,然后将气体经由第三回气管131输送至压缩机24内进行压缩,从而形成高温气体。采用这种方式,由于中间压力容器13选用闪发式经济器或者是中冷器,闪发式经济器或中冷器的压差较小,因此,利用闪发式经济器或中冷机将气体输送至压缩机24进行压缩,能够减少压缩的功率,进而能够降低压缩所使用的能耗(如图7所示)。
进一步地,为了实现供液阶段的回气,第二供液管道212还通过气体管道212a连接至第一回气管24a,且该气体管道212a上设置有单向阀213,以确保气体仅能由气体管道212a单向向第一回气管24a内进气。
具体使用时,热气电磁阀101关闭,可启动供液电磁阀22,回气电磁阀25对应供液电磁阀22启动。此时,制冷剂泵21将低压循环桶14内的液体泵入,并经由第二供液管道212输送至蒸发装置11内进行制冷(图8中的虚线箭头表示液体方向)。当蒸发装置11内的液体吸热汽化产生气体时(图8中的实现箭头表示气体方向),气体通过第一回气管24a向低压循环桶14至第二回气管24b,进而回气至压缩机24内进行压缩,经由压缩后的气体通入热气管道10内,用于下一次的热气融霜。
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热气融霜系统200,增加了循环供液装置及气体循环装置,能够实现热气融霜系统200在融霜完成后的供液循环及供液完成后的热气融霜循环,生产成本及运行成本低,且运行安全可靠。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热气融霜方法、热气融霜及制冷方法,通过设置排液装置与蒸发装置的液体出口连接,从而能够利用排液装置将蒸发装置内的液体排出,从而能够防止蒸发装置内有液体存在而导致融霜效率不佳的情况;然后设置中间压力容器与排液装置连接,从而能够将排液装置排出的液体排出至中间压力容器内进行气液分离,再将分离后的液体排入至低压循环桶内进行储存,从而避免将蒸发装置内的液体直接通过低压回气管排放到低压循环桶内而有可能造成的低压回气管发生液爆现象,及影响其他正在运行冷藏间的降温和增大压缩机的压缩功率而造成压缩机负荷更大的问题,大大的提高了融霜效果的同时,也能够确保热气融霜系统、热气融霜及制冷循环系统的使用安全可靠性。
以上对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热气融霜方法、热气融霜及制冷循环方法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热气融霜方法、热气融霜及制冷循环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Claims (8)

1.一种热气融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气融霜方法应用于热气融霜系统中,所述热气融霜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热气管道、蒸发装置、排液装置、中间压力容器及低压循环桶,所述蒸发装置包括进液集管,所述排液装置包括浮球排液阀,所述浮球排液阀的一端管道连接至所述进液集管,所述浮球排液阀的另一端管道连接至所述中间压力容器;所述进液集管上设置有电磁阀排液开始线,所述排液装置还包括液位检测器及排液电磁阀,所述排液电磁阀与所述液位检测器电连接,所述液位检测器用于在判断出所述进液集管内的液位高于或等于所述电磁阀排液开始线时,向所述排液电磁阀发送排液信号;
所述热气融霜方法包括:
所述热气管道将高温气体输送至所述蒸发装置内,以融化所述蒸发装置上的结霜,所述高温气体与所述蒸发装置上的结霜进行热量交换后变成液体;
排液装置的浮球排液阀通过管道将所述进液集管内的液体排出至所述中间压力容器内,当所述排液电磁阀接收到所述液位检测器发送的排液信号时,所述排液电磁阀启动,所述排液电磁阀将所述液体排出至所述中间压力容器内进行降压,且若所述液体中混有气体,则所述中间压力容器将所述液体中混有的气体进行气液分离后,所述中间压力容器将降压后的所述液体输送至所述低压循环桶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气融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气管道上设置有热气电磁阀,所述热气电磁阀与外接控制设备电连接,所述热气电磁阀的启动时间为预设时间,所述外接控制设备用于在判断出所述热气电磁阀的启动时间到达所述预设时间时,向所述热气电磁阀发送启动信号;
所述热气管道将高温气体输送至所述蒸发装置内,包括:
当所述热气电磁阀接收到所述外接控制设备发送的启动信号时,所述热气电磁阀启动,所述热气管道将所述高温气体输送至所述蒸发装置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气融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集管上还设置有电磁阀排液停止线,所述液位检测器还用于在判断出所述进液集管内的液位低于或等于所述电磁阀排液停止线时,向所述排液电磁阀发送排液停止信号;
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排液电磁阀接收到所述液位检测器发送的排液停止信号时,所述排液电磁阀停止将所述液体排出至所述中间压力容器内进行降压。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热气融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压力容器为闪发式经济器或者是中冷器。
5.一种热气融霜及制冷循环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气融霜及制冷循环方法应用于热气融霜及制冷循环系统,所述热气融霜及制冷循环系统包括:热气管道、蒸发装置、排液装置、中间压力容器、低压循环桶及压缩机,所述蒸发装置包括进液集管,所述排液装置包括浮球排液阀,所述浮球排液阀的一端管道连接至所述进液集管,所述浮球排液阀的另一端管道连接至所述中间压力容器;所述进液集管上设置有电磁阀排液开始线,所述排液装置还包括液位检测器及排液电磁阀,所述排液电磁阀与所述液位检测器电连接,所述液位检测器用于在判断出所述进液集管内的液位高于或等于所述电磁阀排液开始线时,向所述排液电磁阀发送排液信号;所述热气融霜及制冷循环方法包括:
所述低压循环桶供液至所述蒸发装置内,以使所述蒸发装置蒸发所述供液得到气体,并经由所述蒸发装置将所述气体回气至所述压缩机内;
所述压缩机将气体进行压缩,得到高温气体;
所述热气管道将所述高温气体输送至所述蒸发装置内,以融化所述蒸发装置上的结霜,所述高温气体与所述蒸发装置上的结霜进行热量交换后变成液体;
排液装置的浮球排液阀通过管道将所述进液集管内的液体排出至所述中间压力容器内,当所述排液电磁阀接收到所述液位检测器发送的排液信号时,所述排液电磁阀启动,所述排液电磁阀将所述液体排出至所述中间压力容器内进行降压,且若所述液体中混有气体,则所述中间压力容器将所述液体中混有的气体进行气液分离后,所述中间压力容器将降压后的所述液体输送至所述低压循环桶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热气融霜及制冷循环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热气管道上设置有热气电磁阀,所述热气电磁阀与外接控制设备电连接,所述热气电磁阀的启动时间为预设时间;
所述低压循环桶与所述蒸发装置之间连接有供液管道,所述供液管道上设置有供液电磁阀,所述供液电磁阀与所述外接控制设备电连接;
所述外接控制设备用于在判断出所述热气电磁阀的启动时间到达所述预设时间时,向所述热气电磁阀发送启动信号,并向所述供液电磁阀发送关闭信号;
所述热气管道将高温气体输送至所述蒸发装置内,包括:
当所述热气电磁阀接收到所述外接控制设备发送的启动信号时,所述热气电磁阀启动,所述热气管道将所述高温气体输送至所述蒸发装置内;
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供液电磁阀接收到所述外接控制设备发送的关闭信号时,所述供液电磁阀关闭,所述低压循环桶停止供液至所述蒸发装置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热气融霜及制冷循环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装置与所述压缩机之间连接有回气管道,所述回气管道上设置有回气电磁阀,所述回气电磁阀与所述外接控制设备电连接;
所述外接控制设备还用于在向所述供液电磁阀发送关闭信号时,向所述回气电磁阀发送关闭信号;
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回气电磁阀接收到所述外接控制设备发送的关闭信号时,所述回气电磁阀关闭,所述蒸发装置停止将所述气体回气至所述压缩机。
8.根据权利要求5至7任一项所述的热气融霜及制冷循环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压力容器为闪发式经济器或中冷器。
CN201710061935.4A 2017-01-27 2017-01-27 一种热气融霜方法、热气融霜及制冷循环方法 Active CN10680203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061935.4A CN106802038B (zh) 2017-01-27 2017-01-27 一种热气融霜方法、热气融霜及制冷循环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061935.4A CN106802038B (zh) 2017-01-27 2017-01-27 一种热气融霜方法、热气融霜及制冷循环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802038A CN106802038A (zh) 2017-06-06
CN106802038B true CN106802038B (zh) 2019-09-13

Family

ID=589882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061935.4A Active CN106802038B (zh) 2017-01-27 2017-01-27 一种热气融霜方法、热气融霜及制冷循环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80203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31955A (zh) * 2019-05-07 2019-08-16 张峰 采用热气融霜的蓄冷冷库制冷系统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449088U (zh) * 2009-07-10 2010-05-05 陈兆泰 氨压缩制冷用氨泵供液系统
CN201852386U (zh) * 2010-11-15 2011-06-01 大连三洋压缩机有限公司 一种冷风机热氟融霜制冷系统
CN103557674A (zh) * 2013-11-12 2014-02-05 温岭市钱江化工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冷库热制冷剂融霜的安全控制系统
CN203518397U (zh) * 2013-10-14 2014-04-02 河南千年冷冻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热气化霜制冷系统
CN104949409A (zh) * 2015-07-13 2015-09-30 金鑫 一种无需启动压缩机的柔性空气源热泵除霜系统及方法
US9410727B1 (en) * 2012-07-27 2016-08-09 Hill Phoenix,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defrosting an evaporator in a refrigeration system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449088U (zh) * 2009-07-10 2010-05-05 陈兆泰 氨压缩制冷用氨泵供液系统
CN201852386U (zh) * 2010-11-15 2011-06-01 大连三洋压缩机有限公司 一种冷风机热氟融霜制冷系统
US9410727B1 (en) * 2012-07-27 2016-08-09 Hill Phoenix,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defrosting an evaporator in a refrigeration system
CN203518397U (zh) * 2013-10-14 2014-04-02 河南千年冷冻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热气化霜制冷系统
CN103557674A (zh) * 2013-11-12 2014-02-05 温岭市钱江化工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冷库热制冷剂融霜的安全控制系统
CN104949409A (zh) * 2015-07-13 2015-09-30 金鑫 一种无需启动压缩机的柔性空气源热泵除霜系统及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802038A (zh) 2017-06-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196830B (zh) 水冷式制冷设备及控制方法
CN102042724B (zh) 冷媒控制部件、空调制冷系统及冷媒循环控制方法
CN201852386U (zh) 一种冷风机热氟融霜制冷系统
CN106802038B (zh) 一种热气融霜方法、热气融霜及制冷循环方法
CN109813009A (zh) 空调系统及其回油控制方法
CN201615644U (zh) 空调冷媒循环机组
CN206430411U (zh) 一种热气融霜系统
CN207095109U (zh) 一种热泵水路换热器防爆检测装置
CN211424781U (zh) 一种热气融霜系统
CN106839544B (zh) 热气融霜系统
CN110793246A (zh) 一种热气融霜系统及热气融霜方法
CN206073329U (zh) 一种制冷风冷机组
CN111184442A (zh) 一种应用于咖啡机上具有蓄热功能的制冷机组
CN213040805U (zh) 一种气液分离器的排液装置
JPH06323636A (ja) 冷凍装置
CN220507359U (zh) 冷柜
CN220135761U (zh) 一种制冷系统及饮品设备
CN113915894B (zh) 冰箱及其制冷方法
WO2023123267A1 (zh) 制冰组件以及制冰控制方法与装置和制冷设备
CN214370646U (zh) 一种双压缩机制冷系统及空调
WO2023123268A1 (zh) 制冰组件及其制冰控制方法与装置和制冷设备
CN210663351U (zh) 一种直热空气能热水器
WO2023123264A1 (zh) 制冰组件及其制冰控制方法与装置和制冷设备
WO2023123265A1 (zh) 冰箱
CN106123384A (zh) 制冷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