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507359U - 冷柜 - Google Patents
冷柜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20507359U CN220507359U CN202321909088.XU CN202321909088U CN220507359U CN 220507359 U CN220507359 U CN 220507359U CN 202321909088 U CN202321909088 U CN 202321909088U CN 220507359 U CN220507359 U CN 22050735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efrigerant
- refrigerator
- temperature
- compressor
- adjusting devic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9000003507 refrigera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13
- 230000001105 regul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7
- 230000001276 controll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8
- 238000011144 upstream manufactur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0000003750 condition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057 refrigera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1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1965 increa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9833 condens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5494 condens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7613 environment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5265 energy consump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855 radi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3228 biological regul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542 deteriora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708 enhan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530 fl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710 freez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014 freez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7525 heat dissip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321 preserv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35 prolong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932 season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Devices That Are Associated With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智能家电技术领域,公开一种冷柜,包括制冷系统,制冷系统包括通过管路依次连接的压缩机、冷凝器和蒸发器,且压缩机的排气侧与冷凝器的入口之间通过排气管相连通,压缩机的回气侧与蒸发器的出口之间通过回气管相连通;调节装置,与管路相并联,且调节装置的一端与排气管连接,调节装置的另一端与回气管连接,用于调节制冷系统内制冷剂量。由于排气侧和回气侧的压力差较大,因此,调节装置对制冷系统内的制冷剂量进行调节,从而能够稳定地对制冷系统内的制冷剂进行加注和减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智能家电技术领域,例如涉及一种冷柜。
背景技术
目前在冷柜工作时,通常采用制冷剂下供上回的供液方式工作。此工作情况下,冷柜下部先制冷,如果环境温度低,蒸发器末端由于缺少制冷剂,温度会偏高,导致冷柜箱体内上下温差大的问题。由此存在根据环温及时进行制冷剂量的调整,避免制冷系统因缺少制冷剂而引起的冷柜箱体内上下温差大的需求。
为了解决制冷系统因缺少制冷剂而引起的冷柜箱体内上下温差大的需求,相关技术提供了一种制冷系统、控制方法、冰箱及存储介质,包括:冷凝器、蒸发器和调节装置,冷凝器、蒸发器和调节装置通过管路连接,调节装置用于实现制冷回路内的制冷剂的增加或减少。调节装置包括储液罐。
在实现本公开实施例的过程中,发现相关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相关技术中,储液罐内存储液态制冷剂,含有一定的压力,利用储液罐内的压力对制冷系统进行制冷剂的加注。但是,在多次加注过程中,储液罐内的压力逐渐减小,使得后续难以向制冷系统内加注制冷剂。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背景技术部分公开的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申请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可以包括不构成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对披露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有基本的理解,下面给出了简单的概括。所述概括不是泛泛评述,也不是要确定关键/重要组成元素或描绘这些实施例的保护范围,而是作为后面的详细说明的序言。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冷柜,以实现在制冷系统缺少制冷剂时,对制冷系统内的制冷剂进行稳定加注或减注。
一种冷柜,包括:
制冷系统,包括通过管路依次连接的压缩机、冷凝器和蒸发器,且压缩机的排气侧与冷凝器的入口之间通过排气管相连通,压缩机的回气侧与蒸发器的出口之间通过回气管相连通;
调节装置,与管路相并联,且调节装置的一端与排气管连接,调节装置的另一端与回气管连接,用于调节制冷系统内制冷剂量。
可选地,冷柜还包括:
开关,与调节装置相连接,用于控制调节装置的一端和排气管之间的通断,和/或,用于控制调节装置的另一端和回气管之间的通断。
可选地,开关包括:
第一接头,与调节装置相连通;
第二接头,与排气管相连通;
第三接头,与回气管相连通;
其中,第一接头选择性地与第二接头和第三接头中的一个连通。
可选地,在开关用于控制调节装置的另一端和回气管之间的通断的情况下,冷柜还包括:
控制器,与开关相连通,用于根据回气管温度、环境温度、冷柜的制冷空间内的温度控制开关的通断,以控制调节装置的另一端和回气管之间的通断。
可选地,在开关用于控制调节装置的一端和排气管之间的通断的情况下,冷柜还包括:
控制器,与开关相连通,用于根据回气管温度和环境温度控制开关的通断,以控制调节装置的一端和排气管之间的通断。
可选地,调节装置内储存有气态制冷剂。
可选地,冷柜还包括:
旁通支路,与排气管相连通。
可选地,旁通支路的至少部分和回气管对应设置,用于与回气管换热。
可选地,旁通支路上和回气管相对应的部分位于旁通支路与回气管的连接处的上游。
可选地,旁通支路缠绕在回气管的外侧。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冷柜,可以实现以下技术效果:
压缩机的排气侧为高压侧,回气侧为低压侧,因此压缩机的排气侧和回气侧存在压力差且压力差较大。调节装置的一端与排气管连接,调节装置的另一端与回气管连接,且调节装置与管路并联,利用压缩机排气侧、回气侧以及存储器调节装置内的压力差来实现调节装置中的制冷剂流入制冷系统或制冷系统内的制冷剂回流至调节装置,即实现对制冷系统中制冷剂的加注或回减。
由于排气侧和回气侧的压力差较大,因此,调节装置利用压力差对制冷系统内的制冷剂量进行调节,从而能够稳定地对制冷系统内的制冷剂进行加注和减注。
以上的总体描述和下文中的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不用于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和附图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示为类似的元件,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并且其中:
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冷柜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冷柜局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制冷系统与调节装置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4是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制冷系统、调节装置与旁通支路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附图标记:1、压缩机;2、冷凝器;3、蒸发器;4、调节装置;5、开关;51、第一接头;52、第二接头;53、第三接头;6、旁通支路;7、阀门;8、回气管;9、排气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加详尽地了解本公开实施例的特点与技术内容,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的实现进行详细阐述,所附附图仅供参考说明之用,并非用来限定本公开实施例。在以下的技术描述中,为方便解释起见,通过多个细节以提供对所披露实施例的充分理解。然而,在没有这些细节的情况下,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仍然可以实施。在其它情况下,为简化附图,熟知的结构和装置可以简化展示。
本公开实施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公开实施例的实施例。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
本公开实施例中,术语“上”、“下”、“内”、“中”、“外”、“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公开实施例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术语“设置”、“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除非另有说明,术语“多个”表示两个或两个以上。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冷柜产品由于用户使用环境不同及季节变化,实际使用环境会有很大差异。比如南方地区环境温度较高,北方地区环境温度较低,夏季环境温度高,冬季环境温度低等差异,冷柜受环境温度变化,制冷性能会收到一定影响。具体来说,冷柜在使用时,环境温度过低时,蒸发器末端会存在缺少制冷剂的问题。
为解决缺少制冷剂的问题,一般从增加制冷量和减少热损失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增加冷柜制冷量需要采用大排量压缩机,此方法压机功率高,会引起冷柜能耗增大,因此需要提高压缩机效率以满足能耗要求,导致能耗升高,使用成本上涨。另一方面,通过改善门体结构及门封密封效果来减少热损失,此方案有一定效果,但无法抵消开关门温升的影响,同样的会使能耗升高,提高使用成本。
为解决能耗问题,冷柜还采用制冷剂下供上回的供液方式。在实际使用中,冷柜下部先制冷,如果环境温度低,蒸发器末端由于缺少制冷剂,温度会偏高,导致箱内上下温差大。此时需要用户及时调整冷柜温控器的档位,避免上部温度偏高不能冷冻食物。但是,在出现箱内上下温差大的情况时,用户不能及时知晓并及时调整温控器档位,影响箱内食物的保存。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冷柜,包括:制冷系统和调节装置4。冷柜还包括箱体,箱体限定出制冷空间。
参照图1,制冷系统包括通过管路依次连接的压缩机1、冷凝器2和蒸发器3。且压缩机1的排气侧与冷凝器2的入口之间通过排气管9相连通,压缩机1的回气侧与蒸发器3的出口之间通过回气管8相连通。
参照图2和图3,调节装置4与管路相并联。且调节装置4的一端与排气管9连接,调节装置4的另一端与回气管8连接,用于调节制冷系统内制冷剂量。
在检测到制冷系统内缺少制冷剂的情况下,调节装置4向回气管8注入制冷剂,从而对制冷系统内制冷剂量进行加注;在检测到制冷系统内制冷剂量过多的情况下,调节装置4通过排气管9将制冷系统内的制冷剂导入调节装置4内并存储,从而对制冷系统内制冷剂量进行减注。
压缩机1的排气侧和回气侧存在压力差,且压力差较大,即排气管9和回气管8之间的压力差较大。调节装置4利用制冷系统管路内的压力差来实现制冷剂量的自动调节。通过对制冷系统内的制冷剂量自动进行加注或减注,从而实现制冷剂量的动态调节,使得制冷剂量符合制冷需求,从而有助于解决冷柜箱内上下部温差大的问题。
具体的,压缩机1的排气管9侧为高压端,回气管8侧为低压端。在对制冷系统内制冷剂量进行加注时,调节装置4与压缩机1的回气管8连通,调节装置4与压缩机1的排气管9断开,此时由于回气管8为低压端,调节装置4内的制冷剂进入回气管8内,从而完成对制冷剂的加注。
在对制冷系统内制冷剂量进行减注时,调节装置4与压缩机1的排气管9连通,调节装置4与压缩机1的回气管8断开,此时由于排气管9为高压端,制冷系统内的制冷剂通过回气管8进入调节装置4内,从而完成对制冷剂的减注。
可选的,调节装置4内的压力大于压缩机1回气管8内的压力,且小于压缩机1排气管9内的压力,从而便于调节装置4自动对制冷系统内的制冷剂进行加注和回减。
可选的,还可以包括自动加减注装置,自动加减注装置用于抽取制冷系统内的制冷剂,和/或,用于将调节装置4内的制冷剂输送至制冷系统内。
例如,自动加减注装置可以为泵。
参照图2和图3,可选地,冷柜还包括:开关5,开关5与调节装置4相连接,用于控制调节装置4的一端和排气管9之间的通断,和/或,用于控制调节装置4的另一端和回气管8之间的通断。
在制冷系统正常工作时,控制开关5将调节装置4的两端分别与排气管9和回气管8均断开,使得调节装置4内的制冷剂无法进入制冷系统。
在对制冷系统内制冷剂量进行加注时,开关5控制调节装置4的一端与压缩机1的排气管9断开,控制调节装置4的另一端与压缩机1的回气管8连通。这样,使得调节装置4内的制冷剂能够通过回气管8进入制冷系统内,而无法使得制冷系统内的制冷剂从排气管9进入调节装置4内,从而实现对制冷系统内的制冷剂进行加注。
在对制冷系统内制冷剂量进行减注时,开关5控制调节装置4的一端与压缩机1的排气管9连通,控制调节装置4的另一端与压缩机1的回气管8断开。这样,能够使得制冷系统内的制冷剂从排气管9进入调节装置4内,而无法使得调节装置4内的制冷剂通过回气管8进入制冷系统内,从而实现对制冷系统内的制冷剂进行减注。
利用开关5控制调节装置4与排气管9和/或回气管8连通,从而稳定地控制制冷剂加注或减注,使得制冷系统的制冷量满足工作和环境的需求,便于保存箱体制冷空间内食物。
可以想到的,开关5可以为电磁阀。
可选地,参照图3开关5包括:第一接头51、第二接头52和第三接头53。
第一接头51与调节装置4相连通;第二接头52与排气管9相连通;第三接头53与回气管8相连通;其中,第一接头51选择性地与第二接头52和第三接头53中的一个连通。
在制冷系统正常工作时,第一接头51与第二接头52和第三接头53均断开,使得制冷系统内的制冷剂量不变。当检测到制冷系统内需要添加制冷剂时,第一接头51与第三接头53连通,制冷剂通过回气管8从调节装置4进入制冷系统。当检测到制冷系统内的制冷剂过多,或,制冷剂加注过多时,第一接头51和第二接头52连通,制冷剂通过排气管9从制冷系统进入调节装置4。
利用第一接头51选择性的与第二接头52和第三接头53中的一个连通,使得开关5在工作时,能够有效地避免制冷剂持续进入制冷系统,具有截流的作用;同时,也能够防止制冷系统内的制冷剂持续进入调节装置4,具有防止制冷剂逆流的作用。
可选地,在开关5用于控制调节装置4的另一端和回气管8之间的通断的情况下,冷柜还包括:
控制器,控制器与开关5相连通,用于根据回气管8温度、环境温度、冷柜的制冷空间内的温度控制开关5的通断,以控制调节装置4的另一端和回气管8之间的通断。
在冷柜的回气管8和压缩机1机舱处均设有温度传感器,分别用于检测冷柜的回气管8温度和环境温度。在冷柜制冷空间内顶部和底部分别设置温度传感器,分别用于检测冷柜制冷空间内顶部和底部的温度。
当控制器检测到制冷空间顶部和底部的温度差值大于第一设定阈值且制冷空间顶部的温度在第一设定时间内不变时,检测环境温度和回气管8温度。当环境温度小于第二设定阈值,环境温度大于回气管8温度,且差值大于第三设定阈值时,表明制冷系统内缺少制冷剂,此时,控制调节装置4的一端和排气管9之间连通,向制冷系统内添加制冷剂。这样,控制器能够根据实际回气管8温度和环境温度自动向制冷系统内添加制冷剂,有助于调节制冷系统的制冷量,防止制冷空间顶部食物因不能冰冻而变质。
可选地,在开关5用于控制调节装置4的一端和排气管9之间的通断的情况下,冷柜还包括:
控制器,控制器与开关5相连通,用于根据回气管8温度和环境温度控制开关5的通断,以控制调节装置4的一端和排气管9之间的通断。
参照图2和图4,冷柜还包括旁通支路6和阀门7,旁通支路6并联在压缩机1的排气侧和冷凝器的入口之间,即与排气管9相并联。阀门7设于旁通支路6,用于控制旁通支路的通断,且阀门7与控制器相连接。
当检测到环境温度大于回气管8温度,且差值大于第三设定阈值时,则表明制冷剂加注过多,此时利用控制器将阀门7打开,将旁通支路6接入压缩机1的排气管9,从而稳定将部分制冷剂导入旁通支路6中,一方面作为存储管路存储制冷剂,另一方面利用旁通支路6对制冷剂散热,从而辅助冷凝器2散热,提高制冷效果。
可选地,调节装置4内储存有气态制冷剂。
压缩机1在制冷时,制冷剂经过蒸发器3吸收热量后变为低温低压气态制冷剂,然后导入压缩机1,压缩机1将低温低压制冷剂压缩为高温高压气态制冷剂,再导入冷凝器2进行散热。
在调节装置4内储存有气态制冷剂,使得制冷剂在进入排气管9时,能够直接和系统内的制冷剂混合,从而防止液态制冷剂进入压缩机1而使得压缩机1发生液击故障,提高压缩机1使用寿命。
可选地,参照图4,旁通支路6,与排气管9相连通。
当检测到制冷系统内的制冷剂过多时,将部分制冷剂导通至旁通支路6,利用旁通支路6容纳部分制冷剂。
进一步地,从压缩机1排气侧排出的制冷剂处于高温高压状态,制冷剂过多时,冷凝器2不能将过多的高温高压制冷剂散热至理想温度,从而降低冷柜的制冷效果,且容易造成压缩机1频繁启动和停止工作,影响压缩机1使用寿命。将部分高温高压制冷剂导入旁通支路6,利用旁通支路6对部分高温高压制冷剂散热,从而辅助冷凝器2散热,提升冷柜的制冷效果,也避免压缩机1频繁启动和停止工作,提高压缩机1使用寿命。
阀门7用于控制旁通支路6与排气管9连通或断开。在冷柜正常工作时,旁通支路6与排气管9断开;在制冷系统内制冷剂过多时,旁通管路与排气管9连通。
进一步地,旁通支路6可采用换热效率高的材料制作。
可选地,参照图4,旁通支路6的至少部分和回气管8对应设置,用于与回气管8换热。
在利用旁通支路6对部分高温高压制冷剂散热时,旁通支路6向外散发热量。考虑到蒸发器3和压缩机1之间的回气管8中的制冷剂处于低温状态,回气管8上易凝露,且在制冷剂过多时,凝露现象明显。将旁通支路6的至少部分和回气管8对应设置,将旁通支路6散发的热量用于对回气管8加热,从而进行除凝露。这样,一方面回收了旁通支路6的热量,提高热利用率;另一方面对回气管8进行除凝露,提高了冷柜的制冷效果。
可选地,旁通支路6上和回气管8相对应的部分位于旁通支路6与回气管8的连接处的上游。
利用旁通支路6直接对回气管8的上游进行加热,从而使低温的制冷剂从蒸发器3进入回气管8时,低温制冷剂与旁通支路6换热,并流向压缩机1。由于从调节装置4流入回气管8的冷媒为气态,旁通支路6不需要与从调节装置4流入回气管8的制冷剂换热,这样,不仅将旁通支路6散发的热量集中至回气管8上游,从蒸发器3流入回气管8的制冷剂与旁通支路6换热,提高热利用率;而且,在回气管8上游对制冷剂加热后,流经回气管8主体的制冷剂的温度上升,有助于防止回气管8上出现凝露。
可选地,参照图2,旁通支路6缠绕在回气管8的外侧。
在一个实施例中,旁通支路6呈螺旋状缠绕在回气管8的外侧,旁通支路6与回气管8之间留有部分距离,利用旁通支路6散发的热量对回气管8外表面加热,从而除去回气管8表面的凝露。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旁通支路6呈螺旋状缠绕在回气管8的外表面,旁通支路6的管道主体与回气管8外表面抵接,用于直接对回气管8进行换热,即旁通支路6直接对回气管8进行加热,有助于避免凝露的产生。
可以想到的,旁通支路6可以以任何形状缠绕至回气管8外侧,不局限于呈螺旋状。
将旁通支路6缠绕在回气管8的外侧,增大旁通支路6与回气管8之间的换热面积,有助于提高换热效率。
可选地,分别在制冷空间内顶部和底部设置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冷柜箱内顶部和底部的温度;在回气管8根部(下游)设置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回气管8温度;在压缩机1机舱靠近外部的侧壁设置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环境温度。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控制冷柜的方法,包括:初次上电后,压缩机1开机运行。此时,冷柜正常运行,利用开关5将调节装置4与压缩机1的两侧(排气侧和回气侧)断开,调节装置4不接入制冷系统;旁通支路6与排气管9断开,压缩机1在达到停机温度范围时停机。
实时采集制冷空间内顶部和底部的温度。在检测到制冷空间内顶部和底部的温度差值大于等于第一设定阈值,且制冷空间内顶部温度在第一设定时间内没有降低的情况下,采集环境温度数据。
在环境温度大于等于第二设定阈值的情况下,压缩机1开机运行,直至制冷空间内顶部和顶部的温度差值小于第一温度阈值。在环境温度小于第二设定阈值的情况下,采集回气管8温度。在回气管8温度和环境温度的差值小于第三设定阈值的情况下,表明制冷系统内缺少制冷剂,将调节装置4与压缩机1的回气管8之间连通,向制冷系统内加入制冷剂;在回气管8温度和环境温度的差值大于第三设定阈值的情况下,压缩机1开机运行直至冷柜箱内顶部和顶部的温度差值小于第一温度阈值。
在向制冷系统加入制冷剂后,运行第二设定时间。若检测到环境温度小于回气管8温度,则继续向制冷系统内加注制冷剂;若检测到环境温度大于回气管8温度,且差值小于等于第三设定阈值,则压缩机1开机运行直至冷柜箱内顶部和顶部的温度差值小于第一温度阈值;若检测到环境温度大于回气管8温度,且差值大于第三设定阈值,则表明制冷剂加注过多,此时将旁通支路6接入压缩机1的排气管9。
在将旁通支路6接入压缩机1的排气管9后,运行第三设定时间。若检测到环境温度大于回气管8温度,且差值小于等于第三设定阈值,则压缩机1开机运行直至冷柜箱内顶部和顶部的温度差值小于第一温度阈值;若检测到环境温度大于回气管8温度,且差值大于第三设定阈值,则表明制冷剂仍过多,此时将调节装置4与压缩机1的排气管9接通,对制冷系统内的制冷剂进行回减。在停止回减后运行第三设定时间,若检测到环境温度大于回气管8温度,且差值小于第四设定阈值,则冷柜正常运行;若检测到环境温度大于回气管8温度,且差值大于等于第四设定阈值,则继续对制冷系统内的制冷剂进行回减。
以上描述和附图充分地示出了本公开的实施例,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践它们。其他实施例可以包括结构的以及其他的改变。实施例仅代表可能的变化。除非明确要求,否则单独的部件和功能是可选的,并且操作的顺序可以变化。一些实施例的部分和特征可以被包括在或替换其他实施例的部分和特征。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Claims (10)
1.一种冷柜,其特征在于,包括:
制冷系统,包括通过管路依次连接的压缩机、冷凝器和蒸发器,且压缩机的排气侧与冷凝器的入口之间通过排气管相连通,压缩机的回气侧与蒸发器的出口之间通过回气管相连通;
调节装置,与管路相并联,且调节装置的一端与排气管连接,调节装置的另一端与回气管连接,用于调节制冷系统内制冷剂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柜,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开关,与调节装置相连接,用于控制调节装置的一端和排气管之间的通断,和/或,用于控制调节装置的另一端和回气管之间的通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柜,其特征在于,开关包括:
第一接头,与调节装置相连通;
第二接头,与排气管相连通;
第三接头,与回气管相连通;
其中,第一接头选择性地与第二接头和第三接头中的一个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柜,其特征在于,在开关用于控制调节装置的另一端和回气管之间的通断的情况下,冷柜还包括:
控制器,与开关相连通,用于根据回气管温度、环境温度、冷柜的制冷空间内的温度控制开关的通断,以控制调节装置的另一端和回气管之间的通断。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柜,其特征在于,在开关用于控制调节装置的一端和排气管之间的通断的情况下,冷柜还包括:
控制器,与开关相连通,用于根据回气管温度和环境温度控制开关的通断,以控制调节装置的一端和排气管之间的通断。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柜,其特征在于,调节装置内储存有气态制冷剂。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冷柜,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旁通支路,与排气管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冷柜,其特征在于,旁通支路的至少部分和回气管对应设置,用于与回气管换热。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冷柜,其特征在于,旁通支路上和回气管相对应的部分位于旁通支路与回气管的连接处的上游。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冷柜,其特征在于,旁通支路缠绕在回气管的外侧。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1909088.XU CN220507359U (zh) | 2023-07-19 | 2023-07-19 | 冷柜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1909088.XU CN220507359U (zh) | 2023-07-19 | 2023-07-19 | 冷柜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20507359U true CN220507359U (zh) | 2024-02-20 |
Family
ID=898668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1909088.XU Active CN220507359U (zh) | 2023-07-19 | 2023-07-19 | 冷柜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20507359U (zh) |
-
2023
- 2023-07-19 CN CN202321909088.XU patent/CN220507359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132487B (zh) | 双压控制的空气源热泵系统 | |
CN210197600U (zh) | 带储能装置的二次泵变流量冷冻水系统 | |
CN216554974U (zh) | 用于气悬浮轴承的供气系统及冷媒循环系统 | |
CN202254480U (zh) | 多功能热水空调系统 | |
US4382368A (en) | Geothermal hot water system | |
CN105674449B (zh) | 一种基于节能型太阳能空气源热泵三联供系统 | |
CN109269140B (zh) | 一种可连续供热除霜的空气源热泵机组 | |
US20130340975A1 (en) | Water tank for use with a solar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 |
CN220507359U (zh) | 冷柜 | |
CN220959042U (zh) | 冷柜 | |
US11015870B2 (en) | Water tank for use in an air-conditioning or heating system | |
WO2014009565A1 (en)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influencing the temperature in a building | |
CN115523560A (zh) | 一种大容量水蓄冷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
CN104964476A (zh) | 风冷热泵机组 | |
CN211424781U (zh) | 一种热气融霜系统 | |
CN106016871B (zh) | 一种抑制空气源热泵热水器低温运行结霜的方法及其装置 | |
US11612082B2 (en) | Cooling system | |
CN101162102A (zh) | 蓄能式发动机驱动式空调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
CN212566361U (zh) | 制冷系统 | |
CN210463216U (zh) | 以冷冻水为热源制取热水的自动化控制系统 | |
CN110793246A (zh) | 一种热气融霜系统及热气融霜方法 | |
CN221324732U (zh) | 一种具有漏液补偿功能的制冷机 | |
CN219494278U (zh) | 一种自带可控式冷能输出系统的蓄冷机 | |
CN221464044U (zh) | 一种房间量热计的供冷系统及房间量热计 | |
CN219913528U (zh) | 氟泵压缩制冷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