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066160U - 一种烟气余热回收利用再循环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烟气余热回收利用再循环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066160U
CN213066160U CN202021600331.6U CN202021600331U CN213066160U CN 213066160 U CN213066160 U CN 213066160U CN 202021600331 U CN202021600331 U CN 202021600331U CN 213066160 U CN213066160 U CN 21306616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
flue gas
waste heat
boiler
wa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600331.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牛东升
刘传东
商学梅
杨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Maeda Thermal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Maeda Thermal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Maeda Thermal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Maeda Thermal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600331.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06616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06616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06616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20/00Combustion technologies with mitigation potential
    • Y02E20/30Technologies for a more efficient combustion or heat usage

Landscapes

  • Heat-Pump Type And Storage Water Heat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烟气余热回收利用再循环装置,包括冷凝锅炉、水热换热器和热泵机组,冷凝锅炉上设有锅炉出水口、锅炉进水口及通过排烟管连通的烟囱,锅炉出水口通过第一出水管连接有储水容器,锅炉进水口通过第一进水管连接有冷水源,第一出水管及第一进水管上设有水热换热器;排烟管上设有烟气余热换热室,热泵机组进口通过第二进水管与冷水源连通,热泵机组出口通过第二出水管与冷凝锅炉和水热换热器之间的第一出水管连通,烟气余热换热室内穿设有与热泵机组连通的冷媒介质管。冷凝锅炉与热泵机组形成并联,热泵机组吸收烟气余热再利用,降低烟气中水蒸气,在冬季相互补偿,提高能源利用率;大气温度高时,仅启用热泵机组,减少能量耗能。

Description

一种烟气余热回收利用再循环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燃煤烟气处理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烟气余热回收利用再循环装置。
背景技术
通过锅炉产生热能的方式时最直接高效的,同样由于锅炉使用时会产生带有大量水蒸气的烟气,对大气环境造成影响的同时,还伴随热量的流失浪费。同时由于大气环境的影响,不同的季节使用锅炉存在产能不足或是产能过剩的情况。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锅炉在运行过程中存在产能不足或是产能过剩,以及烟气余热浪费的同时影响大气环境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烟气余热回收利用再循环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烟气余热回收利用再循环装置,包括冷凝锅炉、水热换热器和热泵机组,所述冷凝锅炉上设有锅炉出水口、锅炉进水口及通过排烟管连通的烟囱,所述锅炉出水口通过第一出水管连接有储水容器,所述锅炉进水口通过第一进水管连接有冷水源,所述第一出水管及第一进水管上设有水热换热器;所述排烟管上设有烟气余热换热室,所述热泵机组的进口通过第二进水管与冷水源连通,所述热泵机组的出口通过第二出水管与所述冷凝锅炉和水热换热器之间的第一出水管连通,所述烟气余热换热室内穿设有与热泵机组连通的冷媒介质管,所述冷媒介质管将烟气余热引入热泵机组内。所述冷凝锅炉与所述热泵机组形成并联,同时热泵机组可吸收烟气余热再利用,降低烟气中的大量水蒸气,在冬季可作为相互的补偿,提高能源利用率;大气环境温度高时,仅对热泵机组启用,减少能量耗能。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还有,上述热泵机组包括依次设置于所述冷媒介质管上的泵组压缩机、泵组换热器及泵组膨胀阀,所述泵组换热器上设有储水管,所述储水管连通第二进水管和第二出水管。经过烟气余热换热器的冷媒介质受到烟气余热温度升高后经过泵组压缩机以将温度进一步提高,然后经过泵组换热器以将温度向外交换,随后经过泵组膨胀阀降低介质温度,最后再次进入烟气余热换热室形成循环。储水管内的冷水在泵组换热器内得到升温后向外排出。烟气余热换热室内的余热被冷媒介质吸收降温,降温至与外部大气环境温度接近,进而消除烟气内的大量水蒸气,形成余热有效利用。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还有,上述烟气余热换热室内的设有翅片散热器,所述冷媒介质管贯穿所述翅片散热器。冷媒介质管通过翅片散热器快速将烟气余热吸收,并提高介质温度。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还有,上述第一进水管及第一出水管均通过软连接管与所述冷凝锅炉连接。通过软连接管降低管道震动对冷凝锅炉造成的应力影响,形成对冷凝锅炉的保护,提高冷凝锅炉运行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还有,上述烟气余热换热室两侧的冷媒介质管上均设有启闭阀门。通过冷媒介质管上的启闭阀门操作,形成对热泵机组温度进行调整控制。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还有,上述水热换热器两侧的第一进水管及第一出水管上均设有启闭阀门,所述第二进水管和第二出水管上均设有启闭阀门。可将冷凝锅炉与热泵机组实现单独运行或是并联运行的控制。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还有,上述水热换热器和冷凝锅炉之间的第一出水管上设有止回阀,所述水热换热器和冷水源之间的第一进水管上设有止回阀,所述第二进水管上设有止回阀。通过止回阀防止逆流造成能量流失。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还有,上述水热换热器两侧的第一出水管上均设有压力表及温度表,所述水热换热器和冷凝锅炉之间的第一进水管上设有压力表及温度表。通过压力表及温度表及时查看冷凝锅炉的运行情况,根据实际情况考虑是否对热泵机组的启停进行操作。
从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所述冷凝锅炉与所述热泵机组形成并联,同时热泵机组可吸收烟气余热再利用,降低烟气中的大量水蒸气,在冬季可作为相互的补偿,提高能源利用率;大气环境温度高时,仅对热泵机组启用,减少能量耗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烟气余热利用原理图。
附图中:1、冷凝锅炉,11、锅炉出水口,12、锅炉进水口,2、水热换热器,3、热泵机组,31、冷媒介质管,32、储水管,4、烟气余热换热室,5、烟囱。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得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优点能够更加的明显和易懂,下面将结合本具体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下面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保护的范围。
如附图所示,一种烟气余热回收利用再循环装置,包括冷凝锅炉1、水热换热器2和热泵机组3,所述冷凝锅炉1上设有锅炉出水口11、锅炉进水口12及通过排烟管连通的烟囱5,所述锅炉出水口11通过第一出水管连接有储水容器,所述锅炉进水口12通过第一进水管连接有冷水源,所述第一出水管及第一进水管上设有水热换热器2;所述排烟管上设有烟气余热换热室4,所述热泵机组3的进口通过第二进水管与冷水源连通,所述热泵机组3的出口通过第二出水管与所述冷凝锅炉1和水热换热器2之间的第一出水管连通,所述烟气余热换热室4内穿设有与热泵机组3连通的冷媒介质管31,所述冷媒介质管31将烟气余热引入热泵机组3内。所述冷凝锅炉1与所述热泵机组3形成并联,同时热泵机组3可吸收烟气余热再利用,在冬季可作为相互的补偿,提高能源利用率;大气环境温度高时,仅对热泵机组3 启用,减少能量耗能。
所述热泵机组3包括依次设置于所述冷媒介质管31上的泵组压缩机、泵组换热器及泵组膨胀阀,所述泵组换热器上设有储水管32,所述储水管32连通第二进水管和第二出水管。经过烟气余热换热器的冷媒介质受到烟气余热温度升高后经过泵组压缩机以将温度进一步提高,然后经过泵组换热器以将温度向外交换,随后经过泵组膨胀阀降低介质温度,最后再次进入烟气余热换热室4形成循环。储水管32内的冷水在泵组换热器内得到升温后向外排出。烟气余热换热室4内的余热被冷媒介质吸收降温,降温至与外部大气环境温度接近,进而消除烟气内的大量水蒸气,形成余热有效利用。
所述烟气余热换热室4内的设有翅片散热器,所述冷媒介质管31贯穿所述翅片散热器。冷媒介质管31通过翅片散热器快速将烟气余热吸收,并提高介质温度。
所述第一进水管及所述第一出水管均通过软连接管与所述冷凝锅炉1连接。通过软连接管降低管道震动对冷凝锅炉1造成的应力影响,形成对冷凝锅炉1的保护,提高冷凝锅炉1 运行的稳定性。
所述烟气余热换热室4两侧的冷媒介质管31上均设有启闭阀门。通过冷媒介质管31上的启闭阀门操作,形成对热泵机组3温度进行调整控制。
所述水热换热器2两侧的第一进水管及第一出水管上均设有启闭阀门,所述第二进水管和第二出水管上均设有启闭阀门。可将冷凝锅炉1与热泵机组3实现单独运行或是并联运行的控制。
所述水热换热器2和冷凝锅炉1之间的第一出水管上设有止回阀,所述水热换热器2和冷水源之间的第一进水管上设有止回阀,所述第二进水管上设有止回阀。通过止回阀防止逆流造成能量流失。
所述水热换热器2两侧的第一出水管上均设有压力表及温度表,所述水热换热器2和冷凝锅炉1之间的第一进水管上设有压力表及温度表。通过压力表及温度表及时查看冷凝锅炉 1的运行情况,根据实际情况考虑是否对热泵机组3的启停进行操作。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烟气余热回收利用再循环装置,所述冷凝锅炉与所述热泵机组形成并联,同时热泵机组可吸收烟气余热再利用,降低烟气中的大量水蒸气,在冬季可作为相互的补偿,提高能源利用率;大气环境温度高时,仅对热泵机组启用,减少能量耗能。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上”、“下”、“外侧”“内侧”等如果存在是用于区别位置上的相对关系,而不必给予定性。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8)

1.一种烟气余热回收利用再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冷凝锅炉(1)、水热换热器(2)和热泵机组(3),所述冷凝锅炉(1)上设有锅炉出水口(11)、锅炉进水口(12)及通过排烟管连通的烟囱(5),所述锅炉出水口(11)通过第一出水管连接有储水容器,所述锅炉进水口(12)通过第一进水管连接有冷水源,所述第一出水管及第一进水管上设有水热换热器(2);所述排烟管上设有烟气余热换热室(4),所述热泵机组(3)的进口通过第二进水管与冷水源连通,所述热泵机组(3)的出口通过第二出水管与所述冷凝锅炉(1)和水热换热器(2)之间的第一出水管连通,所述烟气余热换热室(4)内穿设有与热泵机组(3)连通的冷媒介质管(31),所述冷媒介质管(31)将烟气余热引入热泵机组(3)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烟气余热回收利用再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泵机组(3)包括依次设置于所述冷媒介质管(31)上的泵组压缩机、泵组换热器及泵组膨胀阀,所述泵组换热器上设有储水管(32),所述储水管(32)连通第二进水管和第二出水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烟气余热回收利用再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烟气余热换热室(4)内的设有翅片散热器,所述冷媒介质管(31)贯穿所述翅片散热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烟气余热回收利用再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水管及第一出水管均通过软连接管与所述冷凝锅炉(1)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烟气余热回收利用再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烟气余热换热室(4)两侧的冷媒介质管(31)上均设有启闭阀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烟气余热回收利用再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热换热器(2)两侧的第一进水管及第一出水管上均设有启闭阀门,所述第二进水管和第二出水管上均设有启闭阀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烟气余热回收利用再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热换热器(2)和冷凝锅炉(1)之间的第一出水管上设有止回阀,所述水热换热器(2)和冷水源之间的第一进水管上设有止回阀,所述第二进水管上设有止回阀。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烟气余热回收利用再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热换热器(2)两侧的第一出水管上均设有压力表及温度表,所述水热换热器(2)和冷凝锅炉(1)之间的第一进水管上设有压力表及温度表。
CN202021600331.6U 2020-08-04 2020-08-04 一种烟气余热回收利用再循环装置 Active CN21306616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600331.6U CN213066160U (zh) 2020-08-04 2020-08-04 一种烟气余热回收利用再循环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600331.6U CN213066160U (zh) 2020-08-04 2020-08-04 一种烟气余热回收利用再循环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066160U true CN213066160U (zh) 2021-04-27

Family

ID=755800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600331.6U Active CN213066160U (zh) 2020-08-04 2020-08-04 一种烟气余热回收利用再循环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06616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132481B (zh) 烟气源热泵热水系统和低温烟气余热回收利用方法
CN104729081A (zh) 一种节能型热风炉
CN105698161A (zh) 围绕一次风的燃煤电站能级匹配热集成系统
CN213066160U (zh) 一种烟气余热回收利用再循环装置
CN101929759B (zh) 以高温气体为热源的吸收式供热制冷一体机
CN202221254U (zh) 一种车间中低温水蒸气余热梯级回收装置
CN106119515A (zh) 用于隧道式取向硅钢连续高温退火的余热回收系统
CN208154872U (zh) 热水倒串联直燃双效型溴化锂吸收式热泵机组
CN212777436U (zh) 一种利用空气源热泵对锅炉进行补偿装置
CN206073741U (zh) 一种管式加热炉余热回收装置
CN213980964U (zh) 一种低热值联合循环机组煤压机间冷热量优化利用系统
CN212029473U (zh) 一种冷凝水回收改造装置
CN211261348U (zh) 一种一体化结构节能型直燃发生器
CN213020326U (zh) 一种热风换热器
CN210108101U (zh) 分离式热管转换装置及分离式热管系统
CN209893979U (zh) 间接空冷机组的尖峰冷却系统
CN208154865U (zh) 带烟气换热器的直燃双效型溴化锂吸收式热泵机组
CN202420021U (zh) 双发生器烟气补燃型溴化锂吸收式冷水、冷热水机组
CN207486937U (zh) 一种co2空气源热泵增效供暖装置
CN205939218U (zh) 复合式水热媒高效节能空预器
CN206709633U (zh) 一种陶瓷窑炉烟气余热梯级综合利用系统
CN101598511B (zh) 一种煤气冷却系统
CN219841539U (zh) 一种焚烧炉烟气余热回收装置
CN218154582U (zh) 一种燃气热泵空调用换热器的串联机构
CN109812795A (zh) 一种热交换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