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056762U - 一种电动汽车无线充电对准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动汽车无线充电对准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056762U
CN213056762U CN202021097624.7U CN202021097624U CN213056762U CN 213056762 U CN213056762 U CN 213056762U CN 202021097624 U CN202021097624 U CN 202021097624U CN 213056762 U CN213056762 U CN 21305676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uide rail
transmitting coil
alignment device
wireless charging
coi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097624.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若禹
张海军
周瑾
王怡
孙晨阳
胡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bei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
Original Assignee
Hubei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bei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 filed Critical Hubei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
Priority to CN202021097624.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05676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05676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05676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72Electromobility specific charging systems or methods for batteries, ultracapacitors, supercapacitors or double-layer capacito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1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2Electric charging st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1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4Plug-in electric vehicles

Landscapes

  • Electric Propulsion And Brak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无线充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动汽车无线充电对准装置。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动汽车无线充电对准装置,其中电动汽车无线充电对准装置设置在壳体内,包括移动组件和发射线圈,移动组件用于发射线圈的移动,发射线圈与移动组件的上端固定连接,发射线圈与汽车底部的接收线圈配合使用,发射线圈用于为汽车无线充电,还包括信号传递组件,信号传递组件包括配合使用的信号发射件和信号接收件,信号发射件设置在接收线圈上,信号接收件设置在发射线圈上。该电动汽车无线充电对准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汽车内接收线圈与地下发射线圈无法精确对准造成充电速率低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电动汽车无线充电对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无线充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动汽车无线充电对准装置。
背景技术
为了减少汽车对环境的污染,电动汽车以使用清洁能源、无污染的优势在人们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目前采用无线充电的方式对电动汽车进行充电,对电动汽车的推广具有非常大的意义。
传统的使用立地式的充电桩,存在着难以控制人为损害,或危及儿童安全等安全隐患,且具有防雷击效果差,占用城市空间资源等缺陷。现有的电动汽车无线充电装置是通过埋在地下的线圈组通电后与一定范围内的汽车内部安装的接收线圈感应后产生电流,对汽车进行充电,解决了现有的电动汽车充电不便的问题。而在汽车进行无线充电时,发射线圈与接收线圈需要距离接近才能产生最大化的电流,当汽车停下后可能因汽车内接收线圈的位置的偏离地下发射线圈从而造成充电速率的降低。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动汽车无线充电对准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汽车内接收线圈与地下发射线圈无法精确对准造成充电速率低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主要技术方案包括: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动汽车无线充电对准装置,所述电动汽车无线充电对准装置设置在壳体内,包括移动组件和发射线圈;
所述移动组件用于所述发射线圈的移动;
所述发射线圈与所述移动组件的上端固定连接;
所述发射线圈与汽车底部的接收线圈配合使用,所述发射线圈用于为汽车无线充电;
还包括信号传递组件,所述信号传递组件包括配合使用的信号发射件和信号接收件;
所述信号发射件设置在所述接收线圈上,所述信号接收件设置在所述发射线圈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移动组件包括水平移动件和竖直移动件;
所述竖直移动件设置在所述水平移动件的下方;
所述水平移动件包括相互垂直设置的第一导轨组和第二导轨组;
所述第一导轨组包括第一导轨,所述第一导轨的两端分别滑动套设在第一滚珠丝杠和第一导杆上;
所述第二导轨组包括第二导轨,所述第二导轨的两端分别滑动套设在第二滚珠丝杠和第二导杆上;
所述第一导轨位于所述第二导轨的上方;
所述发射线圈与所述第一导轨和所述第二导轨均可滑动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一滚珠丝杠的一端设有第一电机,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导轨沿第一滚珠丝杠往复运动,以带动所述发射线圈往复运动;
所述第二滚珠丝杠的一端设有第二电机,用于驱动所述第二导轨沿第二滚珠丝杠往复运动,以带动所述发射线圈往复运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水平移动件还包括连接块;
所述第一导轨和所述第二导轨上分别沿其长度方向设有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所述第一滑槽和所述第二滑槽均为U型通孔,所述连接块的第一端与所述发射线圈的底部固定连接;
所述连接块的第二端穿过所述第一滑槽和所述第二滑槽后延伸至所述第二导轨的底部,所述连接块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滑动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竖直移动件包括支撑板、液压缸和多个升降柱;
所述液压缸顶端与所述支撑板的底端连接,所述升降柱的顶端与所述支撑板的底端连接,所述升降柱均匀设置在支撑板的四周;
所述水平移动件与所述支撑板的顶端固定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信号发射件为红外发射头,所述信号接收件为红外接收头;
所述红外发射头发射红外调制信号给所述红外接收头,指示所述移动组件带动所述发射线圈靠近所述接收线圈。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红外发射头和所述红外接收头的数量均为2个。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信号接收件还包括摄像头。
根据本实用新型,还包括卷盖组件,所述卷盖组件包括水平卷盖、钢丝绳、第一卷轴和第二卷轴;
所述壳体的顶部开设有输出口,所述输出口的下端对应设有水平卷盖;
所述水平卷盖的一端与所述钢丝绳的一端连接,所述水平卷盖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卷轴连接,所述钢丝绳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卷轴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电动汽车无线充电对准装置,通过移动组件和信号传递组件的配合使用,准确调整发射线圈相对接收线圈的位置,解决了汽车内接收线圈与地下发射线圈无法精确对准造成充电速率低的问题,有利于接收线圈和发射线圈间感应电流的提高,提高了汽车的充电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动汽车无线充电对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卷盖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发射线圈;211:第一导轨;212:第一滚珠丝杠;213:第一导杆;214:第一电机;221:第二导轨;222:第二滚珠丝杠;223:第二导杆;224:第二电机;23:连接块;24:支撑板;25:液压缸;26:升降柱;27:红外接收头;28:摄像头;3:壳体;31:第一卷轴;32:钢丝绳;33:第二卷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解释本实用新型,以便于理解,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描述。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动汽车无线充电对准装置,所述电动汽车无线充电对准装置设置在壳体3内,包括移动组件和发射线圈1,所述移动组件用于所述发射线圈1的移动,所述发射线圈1与所述移动组件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发射线圈1与汽车底部的接收线圈配合使用,所述发射线圈1用于为汽车无线充电,还包括信号传递组件,所述信号传递组件包括配合使用的信号发射件和信号接收件,所述信号发射件设置在所述接收线圈上,所述信号接收件设置在所述发射线圈1上。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移动组件和信号传递组件的配合使用,准确调整发射线圈1相对接收线圈的位置,解决了汽车内接收线圈与地下发射线圈1无法精确对准造成充电速率低的问题,有利于接收线圈和发射线圈1间感应电流的提高,提高了汽车的充电效率。
具体地,所述移动组件包括水平移动件和竖直移动件,所述竖直移动件设置在所述水平移动件的下方,所述水平移动件包括相互垂直设置的第一导轨组和第二导轨组,所述第一导轨组包括第一导轨211,所述第一导轨211的两端分别滑动套设在第一滚珠丝杠和第一导杆213上,所述第二导轨组包括第二导轨221,所述第二导轨221的两端分别滑动套设在第二滚珠丝杠222和第二导杆223上,所述第一导轨211位于所述第二导轨221的上方,所述发射线圈1与所述第一导轨211和所述第二导轨221均可滑动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水平移动件将发射线圈1移动至接收线圈对应位置后,竖直移动件使发射线圈1在竖直方向与接收线圈接近。其中,导轨的两端分别连接滚珠丝杠和滑杆,可以使导轨平稳移动,保证了发射线圈1移动过程中的稳定性,提高了发射线圈1与接收线圈相对位置调整的精准度,进一步提高了接收线圈和发射线圈1间的感应电流的强度,从而提高了汽车的充电效率。
具体地,所述第一滚珠丝杠212的一端设有第一电机214,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导轨211沿第一滚珠丝杠212往复运动,以带动所述发射线圈1往复运动,所述第二滚珠丝杠222的一端设有第二电机224,用于驱动所述第二导轨221沿第二滚珠丝杠222往复运动,以带动所述发射线圈1往复运动。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第一电机214和第二电机224分别驱动第一导轨211和第二导轨221带动发射线圈1移动到指定位置与接收线圈对应。
进一步地,所述水平移动件还包括连接块23,所述第一导轨211和所述第二导轨221上分别沿其长度方向设有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所述第一滑槽和所述第二滑槽均为U型通孔,所述连接块23的第一端与所述发射线圈1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块23的第二端穿过所述第一滑槽和所述第二滑槽后延伸至所述第二导轨221的底部,所述连接块23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滑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竖直移动件包括支撑板24、液压缸25和多个升降柱26,所述液压缸25顶端与所述支撑板24的底端连接,所述升降柱26的顶端与所述支撑板24的底端连接,所述升降柱26均匀设置在支撑板24的四周,所述水平移动件与所述支撑板24的顶端固定连接。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多个升降柱26保证了水平移动件升降的稳定性,升降柱26的数量可选为4个,只要保证水平移动件可以稳定升降即可,在这里不做限定。
具体地,所述信号发射件为红外发射头,所述信号接收件为红外接收头27,所述红外发射头发射红外调制信号给所述红外接收头27,指示所述移动组件带动所述发射线圈1靠近所述接收线圈。
其中,所述红外发射头和所述红外接收头27的数量均为2个,所述信号接收件还包括摄像头28。其中摄像头28凹设在发射线圈1的顶端,摄像头28拍摄检测出两个红外接收头27精确位置,使发射线圈1与接收线圈进行进一步地精确对接,进一步提高接收线圈和发射线圈1间的感应电流的强度。
进一步地,还包括卷盖组件,所述卷盖组件包括水平卷盖、钢丝绳32、第一卷轴31和第二卷轴33,所述壳体3的顶部开设有输出口,所述输出口的下端对应设有水平卷盖,所述水平卷盖的一端与所述钢丝绳32的一端连接,所述水平卷盖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卷轴31连接,所述钢丝绳32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卷轴33连接。在实际应用中,钢丝绳32收卷在第二卷轴33上,当汽车停在充电区域时,卷盖组件开启,水平卷盖收卷在第一卷轴31上,当汽车充电完毕,钢丝绳32收卷在第二卷轴33上,钢丝绳32用于牵引水平卷盖的一端,将水平卷盖平铺,卷盖机构关闭。其中,卷盖组件有利于在不使用时对地面内部进行密封,有效避免灰尘的进入,提高了发射线圈1的使用寿命,降低了维修的风险,并且卷盖组件设于壳体3内部,降低了无线充电对准装置的使用面积,便于无线充电对准装置的安装使用。
工作原理:
S1、当汽车停在充电区域时,卷盖组件开启,水平卷盖收卷在第一卷轴31上。
S2、汽车底部接收线圈上的红外发射头调制信号给所述红外接收头27,指示所述移动组件带动所述发射线圈1靠近所述接收线圈。
S3、第一电机214和第二电机224分别驱动第一导轨211和第二导轨221带动发射线圈1移动到在竖直位置上与接收线圈对应后,液压缸25带动升降杆使发射线圈1在竖直方向与接收线圈接近。
S4、当汽车充电完毕,钢丝绳32收卷在第二卷轴33上,钢丝绳32用于牵引水平卷盖的一端,将水平卷盖平铺,卷盖机构关闭。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进行的描述只是为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路线和特点,其目的在于让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特定实施方式。凡是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做出的各种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电动汽车无线充电对准装置,所述电动汽车无线充电对准装置设置在壳体内,包括移动组件和发射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组件用于所述发射线圈的移动;所述发射线圈与所述移动组件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发射线圈与汽车底部的接收线圈配合使用,所述发射线圈用于为汽车无线充电;还包括信号传递组件,所述信号传递组件包括配合使用的信号发射件和信号接收件;所述信号发射件设置在所述接收线圈上,所述信号接收件设置在所述发射线圈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汽车无线充电对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组件包括水平移动件和竖直移动件;所述竖直移动件设置在所述水平移动件的下方;所述水平移动件包括相互垂直设置的第一导轨组和第二导轨组;所述第一导轨组包括第一导轨,所述第一导轨的两端分别滑动套设在第一滚珠丝杠和第一导杆上;所述第二导轨组包括第二导轨,所述第二导轨的两端分别滑动套设在第二滚珠丝杠和第二导杆上;所述第一导轨位于所述第二导轨的上方;所述发射线圈与所述第一导轨和所述第二导轨均可滑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汽车无线充电对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滚珠丝杠的一端设有第一电机,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导轨沿第一滚珠丝杠往复运动,以带动所述发射线圈往复运动;所述第二滚珠丝杠的一端设有第二电机,用于驱动所述第二导轨沿第二滚珠丝杠往复运动,以带动所述发射线圈往复运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动汽车无线充电对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移动件还包括连接块;所述第一导轨和所述第二导轨上分别沿其长度方向设有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所述第一滑槽和所述第二滑槽均为U型通孔,所述连接块的第一端与所述发射线圈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块的第二端穿过所述第一滑槽和所述第二滑槽后延伸至所述第二导轨的底部,所述连接块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滑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动汽车无线充电对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竖直移动件包括支撑板、液压缸和多个升降柱;所述液压缸顶端与所述支撑板的底端连接,所述升降柱的顶端与所述支撑板的底端连接,所述升降柱均匀设置在支撑板的四周;所述水平移动件与所述支撑板的顶端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动汽车无线充电对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发射件为红外发射头,所述信号接收件为红外接收头;所述红外发射头发射红外调制信号给所述红外接收头,指示所述移动组件带动所述发射线圈靠近所述接收线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动汽车无线充电对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发射头和所述红外接收头的数量均为2个。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电动汽车无线充电对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接收件还包括摄像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电动汽车无线充电对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卷盖组件,所述卷盖组件包括水平卷盖、钢丝绳、第一卷轴和第二卷轴;所述壳体的顶部开设有输出口,所述输出口的下端对应设有水平卷盖;所述水平卷盖的一端与所述钢丝绳的一端连接,所述水平卷盖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卷轴连接,所述钢丝绳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卷轴连接。
CN202021097624.7U 2020-06-15 2020-06-15 一种电动汽车无线充电对准装置 Active CN21305676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097624.7U CN213056762U (zh) 2020-06-15 2020-06-15 一种电动汽车无线充电对准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097624.7U CN213056762U (zh) 2020-06-15 2020-06-15 一种电动汽车无线充电对准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056762U true CN213056762U (zh) 2021-04-27

Family

ID=755680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097624.7U Active CN213056762U (zh) 2020-06-15 2020-06-15 一种电动汽车无线充电对准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05676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301753B (zh) 一种沿架空线路行走攀爬机器人
CN109244934B (zh) 一种地线悬挂巡检机器人
CN105170964A (zh) 一种高炉炉下铁水罐对位牵引车
CN206485213U (zh) 一种可充电车库
CN104709106A (zh) 电动车自动充电执行机构
CN106401251A (zh) 立体车库充电桩
CN213056762U (zh) 一种电动汽车无线充电对准装置
CN201241315Y (zh) 高速路出入口防逃装置
CN208559068U (zh) 一种移动式共享汽车充电桩
CN110341520B (zh) 一种能源充电设施用配套防护装置
CN110578415A (zh) 一种带有无线充电装置的智慧型立体停车库
CN109228902B (zh) 一种电动汽车动态无线充电接收装置
CN210011608U (zh) 无线充电装置及系统
CN210502302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行驶中进行交互式无线充电装置
CN210857022U (zh) 一种道路智能警示机器人
CN208441559U (zh) 多层可充电停车设备
CN201162474Y (zh) 无轨移门
CN206768655U (zh) 一种升降式智能车库栏杆
CN205032723U (zh) 一种高炉炉下铁水罐对位牵引车
CN114987252A (zh) 一种航吊式汽车移动充电桩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CN209683485U (zh) 一种新能源电动汽车充电桩
CN209653512U (zh) 充电梳齿式rgv搬运器
CN211447967U (zh) 一种双层立体停车车库
CN216942771U (zh) 一种换电车
CN219219945U (zh) 一种车库充电结构及智能车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