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056340U - 复合片材及由其形成的软管 - Google Patents

复合片材及由其形成的软管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056340U
CN213056340U CN202021573552.9U CN202021573552U CN213056340U CN 213056340 U CN213056340 U CN 213056340U CN 202021573552 U CN202021573552 U CN 202021573552U CN 213056340 U CN213056340 U CN 21305634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composite sheet
composite
film layer
polyethyle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573552.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俞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ssel Packaging Gunagzhou Ltd
Original Assignee
Essel Packaging Gunagzhou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ssel Packaging Gunagzhou Ltd filed Critical Essel Packaging Gunagzhou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573552.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05634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05634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05634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00Technologies for solid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50Reuse, recycling or recovery technologies
    • Y02W30/80Packaging reuse or recycling, e.g. of multilayer packaging

Landscapes

  • Laminated Bod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复合片材及由其形成的软管,所述复合片材包括外膜层、第一粘合层、中间阻隔层、第二粘合层以及内膜层,所述外膜层通过第一粘合层与中间阻隔层粘合;所述内膜层为至少三层膜层结构,三层膜层分别为复合层、中间层和热封层,复合层通过第二粘合层与中间阻隔层粘合,中间层设置在复合层与热封层之间,热封层用于与包装物接触;所述复合层和中间层均为PCR聚乙烯层;和/或,所述外膜层为PCR聚乙烯层。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内膜层和/或外膜层中设置PCR聚乙烯层,在使用消费后,能够再循环利用回收聚乙烯材料生产。

Description

复合片材及由其形成的软管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包装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复合片材和由该复合片材制成的软管。该软管可适用于化妆品、口腔护理、个人护理、食品等各类产品包装。
背景技术
目前,传统的复合片材主要材料为聚烯烃新料,目前聚乙烯主要来源于石油等化石原料,属于不可再生资源。且消费者使用完后,其包装废弃物很难自然分解,对环境造成污染。而将包装废弃物重新收集,分拣,破碎,清洗,重新造粒,生产出消费后再循环利用回收料,即PCR(Post Consumer Recycled)材料。在复合片材等包材中使用PCR材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化石资源消耗,白色污染等问题。由于PCR材料,其原料来源复杂,且已经过至少一次熔融加工过程,材料在使用加工过程中与原生料有较大差异,对于片材的品质有较大的影响,如片材的晶点多,导致片材在印刷时白点多,直接影响的印刷图案的质量。
目前传统的复合片材主要结构为聚乙烯外膜,第一粘合层、中间阻隔层、第二粘合层、聚乙烯内膜构成。中间阻隔层为铝箔、EVOH、镀铝膜等阻隔材料。复合片材主要通过挤出复合工艺生产,即将聚乙烯外膜从主放卷单元,经过第一挤出单元,通过粘合层与中间阻隔层粘合在一起,再经过第二挤出单元,同时挤出粘合层与聚乙烯内膜粘合在一起,由此生产出复合片材,可不需要进行印刷面方向调整,直接分切,印刷和制管即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复合片材,该复合片材通过在内膜层和/或外膜层中设置PCR聚乙烯层,在使用消费后,能够再循环利用回收聚乙烯材料生产。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软管,该软管用来形成包装物。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采取如下技术方案达到:
一种复合片材,包括外膜层、第一粘合层、中间阻隔层、第二粘合层以及内膜层,所述外膜层通过第一粘合层与中间阻隔层粘合;
所述内膜层为至少三层膜层结构,三层膜层分别为复合层、中间层和热封层,复合层通过第二粘合层与中间阻隔层粘合,中间层设置在复合层与热封层之间,热封层用于与包装物接触;
所述复合层和中间层均为PCR聚乙烯层;和/或,所述外膜层为PCR聚乙烯层。
进一步的,所述内膜层为至少三层共挤吹塑膜层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中间阻隔层为阻隔材料层。
进一步的,所述阻隔材料层的材料采用铝箔、镀铝膜或乙烯-乙烯醇共聚物。
进一步的,所述外膜层为至少一层膜层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外膜层的厚度为50μm~120μm。
进一步的,所述中间阻隔层的厚度为9μm~90μm。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粘合层和第二粘合层的厚度为15μm~40μm。
进一步的,所述内膜层的厚度为90μm~200μm。
所述复合片材的具体复合工艺为:将内膜层从主放卷单元,经过第一挤出单元,通过第二粘合层与中间阻隔层粘合在一起,再经过第二挤出单元,同时挤出第一粘合层与外膜层粘合在一起,由此生产出复合片材,通过此工艺生产出来的复合片材可以减少使用PCR聚乙烯对复合片材产生的晶点,可以使生产的复合片材内膜平整。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可以通过采取如下技术方案达到:
一种软管,包括管体,所述管体由上述的复合片材制成。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复合片材内膜层为至少三层膜层结构,三层膜层分别为复合层、中间层和热封层,复合层和中间层均为PCR聚乙烯层,通过内膜层使用PCR聚乙烯层,一方面可以在使用消费后,再循环利用回收聚乙烯材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化石资源消耗,白色污染等问题,另一方面可以规避由于使用PCR材料,引起的成膜晶点和糊点,造成膜面不平整的问题;通过此结构,结合复合工艺,即可增加PCR聚乙烯在复合片材中的占比,PCR聚乙烯重量占比可达25%,同时最大程度地减少PCR聚乙烯的使用对于复合片材质量的负面影响;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复合片材可不需要进行印刷面方向调整,直接分切,印刷和制管即可。
2、本实用新型的复合片材也可以在外膜层使用PCR聚乙烯,即外膜层为PCR聚乙烯层,同样在使用消费后,再循环利用回收聚乙烯材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化石资源消耗,白色污染等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复合片材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复合片材中内膜层的结构图。
其中,101-外膜层,102-第一粘合层,103-中间阻隔层,104-第二粘合层,105-内膜层,1051-复合层,1052-中间层,1053-热封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复合片材,该复合片材用于形成包装物,例如化妆品、口腔护理、个人护理、食品等各类产品包装。
该复合片材包括外膜层101、第一粘合层102、中间阻隔层103、第二粘合层104以及内膜层105;所述外膜层101通过第一粘合层102与中间阻隔层103粘合;所述内膜层105为三层膜层结构,三层膜层分别为复合层1051、中间层1052和热封层1053,如图2所示;复合层1051和中间层1052均为PCR聚乙烯层,复合层1051通过第二粘合层104与中间阻隔层103粘合,中间层1052设置在复合层1051与热封层1053之间,该热封层1053用于与包装物接触。
其中,复合层1051的PCR聚乙烯占比20~70%,中间层1052的PCR聚乙烯占比50~80%。本实施例复合片材的复合工艺为:将内膜层105从主放卷单元,经过第一挤出单元,通过第二粘合层104与中间阻隔层103粘合在一起,再经过第二挤出单元,同时挤出第一粘合层102与外膜层101粘合在一起,由此生产出复合片材,通过此工艺生产出来的复合片材可以减少使用PCR聚乙烯对复合片材产生的晶点,可以使生产的复合片材内膜平整。
进一步地,通过分切工艺,将复合片材的外膜层101(印刷面)进行反转即可,后续的印刷和制管与常规复合片材相同。通过此结构,结合复合工艺,即可增加PCR聚乙烯在复合片材中的占比,同时最大程度地减少PCR材料的使用对于复合片材质量的负面影响。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中间阻隔层103为阻隔材料层;所述阻隔材料层的材料可以采用铝箔、镀铝膜、乙烯-乙烯醇共聚物等阻隔材料;所述外膜层101为至少一层膜层结构,即可以为单层膜层结构,也可以为多层膜层结构;所述内膜层105和外膜层101,可以采用各类复合方式,如挤出复合、干式复合、无溶剂复合等。
进一步的,所述外膜层101的厚度为50μm~120μm;所述中间阻隔层103的厚度为9μm~90μm;所述第一粘合层102和第二粘合层104的厚度为15μm~40μm;所述内膜层105的厚度为90μm~200μm。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软管,其包括管体,该管体由上述的复合片材制成,采用上述的复合片材生产的软管,与普通全塑片材软管相比,在外观、物理性能等方面接近。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复合片材,该复合片材包括外膜层101、第一粘合层102、中间阻隔层103、第二粘合层104以及内膜层105;所述外膜层101通过第一粘合层102与中间阻隔层103粘合;所述内膜层105为三层膜层结构,三层膜层分别为复合层1051、中间层1052和热封层1053,如图2所示;复合层1051和中间层1052均为PCR聚乙烯层,复合层1051通过第二粘合层1054与中间阻隔层103粘合,中间层1052设置在复合层1051与热封层1053之间,该热封层1053用于与包装物接触。
在本实施例中,该复合片材是通过使用消费后再循环利用回收聚乙烯材料的全塑复合片材,PCR聚乙烯在片材中的重量占比约25%。本实施例所述内膜层105、外膜层101通过挤出复合方式制成,片材的外膜层101和中间阻隔层103使用聚烯烃材料,复合片材的总厚度为350微米,外膜层101厚度为80微米,采用了三层膜层结构;第一粘合层102和第二粘合层104的厚度都为20微米,中间阻隔层103为共挤膜结构,其厚度为80微米;内膜层105厚度为150微米,为三层共挤吹塑膜层。所述内膜层105中的复合层1051使用55%PCR聚乙烯材料,中间层1052使用80%PCR聚乙烯材料。
在本实施例中,该复合片材的复合工艺为:将聚乙烯内膜层105从主放卷单元,经过第一挤出单元,通过第二粘合层104与中间阻隔层103粘合在一起,再经过第二挤出单元,同时挤出第一粘合层102与聚乙烯外膜层101粘合在一起,由此生产出复合片材。采用该复合片材生产的软管,与普通全塑片材软管相比,在外观、物理性能等方面接近。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之处在于:不在内膜层105使用PCR聚乙烯,而仅在外膜层101使用PCR聚乙烯,或是在内膜层105使用PCR聚乙烯的基础上,还在外膜层101使用PCR聚乙烯,即外膜层101为PCR聚乙烯层,在使用消费后,再循环利用回收聚乙烯材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化石资源消耗,白色污染等问题,但外膜层101为PCR聚乙烯层,则还需解决由于PCR聚乙烯材料在成膜过程中,易在薄膜表面形成晶点或糊点,造成表面不平整的问题,此时需要合理设计印刷方式,以减少晶点或糊点给包装外表面带来的影响。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复合片材内膜层为至少三层膜层结构,三层膜层分别为复合层、中间层和热封层,复合层和中间层均为PCR聚乙烯层,PCR聚乙烯层的设计可以在使用消费后,再循环利用回收聚乙烯材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化石资源消耗,白色污染等问题,通过此结构,结合复合工艺,即可增加PCR聚乙烯在复合片材中的占比,PCR聚乙烯重量占比可达25%,同时最大程度地减少PCR聚乙烯的使用对于复合片材质量的负面影响;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复合片材可不需要进行印刷面方向调整,直接分切,印刷和制管即可。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专利较佳的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专利所公开的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专利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复合片材,其特征在于,包括外膜层、第一粘合层、中间阻隔层、第二粘合层以及内膜层,所述外膜层通过第一粘合层与中间阻隔层粘合;
所述内膜层为至少三层膜层结构,三层膜层分别为复合层、中间层和热封层,复合层通过第二粘合层与中间阻隔层粘合,中间层设置在复合层与热封层之间,热封层用于与包装物接触;
所述复合层和中间层均为PCR聚乙烯层;和/或,所述外膜层为PCR聚乙烯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片材,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膜层为至少三层共挤吹塑膜层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片材,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阻隔层为阻隔材料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复合片材,其特征在于,所述阻隔材料层的材料采用铝箔、镀铝膜或乙烯-乙烯醇共聚物。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片材,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膜层为至少一层膜层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复合片材,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膜层的厚度为50μm~120μm。
7.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复合片材,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阻隔层的厚度为9μm~90μm。
8.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复合片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粘合层和第二粘合层的厚度为15μm~40μm。
9.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复合片材,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膜层的厚度为90μm~200μm。
10.一种软管,包括管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由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复合片材制成。
CN202021573552.9U 2020-07-31 2020-07-31 复合片材及由其形成的软管 Active CN21305634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573552.9U CN213056340U (zh) 2020-07-31 2020-07-31 复合片材及由其形成的软管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573552.9U CN213056340U (zh) 2020-07-31 2020-07-31 复合片材及由其形成的软管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056340U true CN213056340U (zh) 2021-04-27

Family

ID=755795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573552.9U Active CN213056340U (zh) 2020-07-31 2020-07-31 复合片材及由其形成的软管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05634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417515B (zh) 一种高强度低克重压纹流延膜及其制造方法
RU2750549C1 (ru) Пластиковая упаковка, подходящая для вторичной переработки
CA2603631A1 (en) Seal stock laminate
CN213167258U (zh) 一种可回收的复合吹塑或吸塑包装材料
US20090317650A1 (en) Cross-laminated elastic film
US20140272380A1 (en) Co-extruded plastic film with a foam core and a method for coating the film on a substrate
CN103753914A (zh) 一种高阻湿、高阻隔五层共挤包装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2672882A (zh) 具有改进的刚度的可回收的pe包装膜
CA2797763A1 (en) Packaging for a tea pouch
CA3055321A1 (en) Recyclable packaging laminate with improved heat resistance for sealing
JP7354672B2 (ja) 樹脂フィルム及びラミネートチューブ容器
CN213056340U (zh) 复合片材及由其形成的软管
CN106476384A (zh) 一种新型环保型高阻隔cpp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0355566C (zh) 生产包装层压材料的方法
JPH0675955B2 (ja) 樹脂積層体
CN201619778U (zh) 五层高热封性热封膜
JP4288098B2 (ja) 紙容器用積層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204160828U (zh) 高亮化妆品复合片材
JP2002219783A (ja) 紙容器用積層材料
CN210047169U (zh) 一种五层阻氧复合膜及包装盒
CN202123761U (zh) 多功能双向拉伸聚丙烯热封薄膜
CN210821278U (zh) 一种三层阻氧复合膜及包装盒
JP3940989B2 (ja) 共押出複合フィルム
CN212312968U (zh) 镭射镀铝复合片材及其制成的复合软管
CN201872391U (zh) 一种用共挤吹塑薄膜机制备的多层薄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