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051590U - 供料散料装置 - Google Patents

供料散料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051590U
CN213051590U CN202021804273.9U CN202021804273U CN213051590U CN 213051590 U CN213051590 U CN 213051590U CN 202021804273 U CN202021804273 U CN 202021804273U CN 213051590 U CN213051590 U CN 21305159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ulk
dust collection
dust
bulk cargo
rotating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804273.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林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fei Meyer Optoelectronic Technology Inc
Original Assignee
Hefei Meyer Optoelectronic Technology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fei Meyer Optoelectronic Technology Inc filed Critical Hefei Meyer Optoelectronic Technology Inc
Priority to CN202021804273.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05159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05159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05159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illing Or Emptying Of Bunkers, Hoppers, And Tank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供料散料装置,所述供料散料装置,包括:物料输送机构,散料机构,散料机构包括散料件,散料件内形成有气流通道,散料件形成有与气流通道连通的进气口和多个喷气孔,吸尘机构邻近散料件设置。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供料散料装置,通过将散料机构和吸尘机构设置在供料散料装置的出料端,且散料机构具有可使气流喷出的多个喷气孔,散料机构与吸尘机构吹吸结合,使吸尘效果更佳,物料分散更均匀,有利于物料分散,物料分散提升了物料进料的均匀性。

Description

供料散料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进料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供料散料装置。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指出,多层色选机包括:横向振动器、上层分选箱、中间分选箱、后下分选箱、前下分选箱和出料输送装置,横向振动器是整个多层色选机的进料机构,上层分选箱是第一层分选装置,中间分选箱是第二层分选装置,后下分选箱是第四层分选装置,前下分选箱是第三层分选装置,出料输送装置是出料机构。
现有多层色选机都不配吸尘机构,以多层茶叶色选机为例。因多层茶叶色选机顶部的横向振动器是整个多层色选机的进料振动机构,并且此进料振动机构为开放式,不具有设计吸尘机构条件,若参考大米色选机在分选箱下设有吸尘机构,因茶叶较轻,则吸尘会影响气流,影响茶叶色选,并且设有多个吸尘机构,成本较高,性价比非常低,客户较难接受。但是灰尘严重影响茶叶色选,特别是眉茶,现场灰尘极大,工作环境恶劣,灰尘粘附在玻璃上,严重影响色选效果。
同时,现有多层茶叶色选机的横向振动器振动效果有限,难以将勾连在一起的茶叶完全分散开。因此,团结在一起的茶叶也会影响后续的分选。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在于提出一种供料散料装置,所述供料散料装置在供料的同时抖散物料,避免物料团结且将物料上附着的灰尘一并吸走,降低物料含有的灰尘量。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供料散料装置,包括:物料输送机构,所述物料输送机构具有进料端和出料端;散料机构,所述散料机构包括散料件,所述散料件设在所述出料端用于打散从所述出料端输出的物料,所述散料件内形成有气流通道,所述散料件形成有与所述气流通道连通的进气口和多个喷气孔;吸尘机构,所述吸尘机构邻近所述散料件设置用于抽吸所述出料端的灰尘。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供料散料装置,通过将散料机构和吸尘机构设置在供料散料装置的出料端,解决了多层色选机无吸尘和色选时灰尘较大的痛点问题,结构较为简单,安装方便。且散料机构具有可使气流喷出的多个喷气孔,散料机构与吸尘机构吹吸结合,使吸尘效果更佳,并且物料分散更均匀,有利于物料分散,便于灰尘扬起,物料分散提升了物料进料的均匀性,改善了多层色选机进料不均匀的核心痛点问题,从而减轻了色选机的色选压力,提升了色选机的色选性能,具有较大的经济效益。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散料件可转动地设在所述出料端,所述散料件包括:旋转体,所述旋转体呈空心筒体形状,所述旋转体的内侧限定出所述气流通道;散料凸起部,所述散料凸起部设在所述旋转体的外周壁并沿所述旋转体的径向向外延伸,多个所述喷气孔形成于所述旋转体和/或所述散料凸起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散料凸起部形成为沿所述旋转体的径向向外延伸的散料杆,所述散料杆包括多个,多个所述散料杆沿所述旋转体的周向和轴向间隔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进气口形成于所述旋转体的至少一端,多个所述喷气孔沿厚度方向贯通所述旋转体并在所述旋转体的周向和/或轴向间隔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散料机构还包括:用于驱动散料件转动的驱动件和传动连接在所述驱动件和所述散料件之间的传动组件。
进一步地,所述传动组件包括:主动带轮、从动带轮和传动带,所述主动带轮与所述驱动件的驱动轴相连,所述从动带轮与所述旋转体相连,所述传动带张紧在所述主动带轮和所述从动带轮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物料输送机构包括:机体,所述机体的一端形成有散料吸尘腔,所述机体形成有与所述散料吸尘腔连通的吸尘口和出料口,所述吸尘机构设在所述机体上且位于所述吸尘口位置;输送带,所述输送带的一端形成为所述出料端,所述出料端位于所述散料吸尘腔内,所述散料件设在所述散料吸尘腔内且位于所述出料端的下方。
进一步地,所述吸尘口位置设有覆盖所述吸尘口的吸尘网板。
进一步地,所述吸尘机构包括:吸尘壳体,所述吸尘壳体罩设于所述吸尘口,所述吸尘壳体内限定出集尘腔,所述吸尘壳体上形成有连通所述集尘腔的连通口;吸尘管,所述吸尘管的一端与所述连通口相连;吸尘风机,所述吸尘风机与所述吸尘管相连。
更进一步地,所述物料输送机构为提升机,所述输送带为裙边输送带,所述输送带的上端形成为所述出料端且下端形成为所述进料端,所述散料吸尘腔形成于所述机体的上部,所述机体的下部设有用于向所述进料端输送物料的进料斗。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供料散料装置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所示的供料散料装置的侧视图;
图3是图1中所示的供料散料装置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所示的散料机构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所示的散料件的示意图;
图6是图2中所示的吸尘机构的剖面图的示意图;
图7是图3中所示的吸尘机构的示意图;
图8是图3中所示的输送带的放大图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供料散料装置100,
物料输送机构1,机体11,散料吸尘腔111,吸尘口112,出料口113,
输送带12,皮带121,挡板122,裙边带123,进料端124,出料端125,
进料斗13,
散料机构2,散料件21,旋转体211,气流通道2111,进气口2112,
散料凸起部212,散料杆2121,
进气管213,喷气孔214,
驱动件22,驱动轴221,
传动组件23,主动带轮231,从动带轮232,传动带233,
第一固定轴承24,第二固定轴承25,密封轴承26,通过孔261,
吸尘机构3,吸尘壳体31,连通口311,壳本体312,门体313,
吸尘管32,吸尘风机33,集尘腔34,三通接头35,
风量调节板36,星形把手361,拉手362,
吸尘网板37,
移动支架4,脚轮41,
色选机200,进料口20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参考图1-图8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供料散料装置100。
如图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供料散料装置100,包括:物料输送机构1、散料机构2和吸尘机构3。
具体地,物料输送机构1具有进料端124和出料端125,将物料放置在进料端124,物料输送机构1将物料输送至出料端125,操作方便。散料机构2包括散料件21,散料件21设在出料端125用于打散从出料端125输出的物料,散料件21内形成有气流通道2111,散料件21还形成有与气流通道2111连通的进气口2112和多个喷气孔214。也就是说,散料机构2包括散料件21,散料件21设在出料端125,散料件21可以用于打散从物料输送机构1的出料端125输出的物料,散料件21内形成有气流通道2111,散料件21上还形成有进气口2112和多个喷气孔214,进气口2112和多个喷气孔214与气流通道2111连通,用于气体的流动。吸尘机构3邻近散料件21设置用于抽吸出料端125的灰尘。
如图2所示,物料输送机构1具有进料端124和出料端125,将待输送物料放置在进料端124,物料输送机构1将物料输送至出料端125,物料由出料端125输出,物料输送机构1的结构设计合理,操作方便;同时,出料端125的位置可以设置的比进料端124高,这样物料输送机构1便可以将较低位置处的物料移动到较高位置,可以降低物料运送的工作量。同理,可以根据需要,进料端124和出料端125的位置也可以为齐平,进料端124的位置也可以高于出料端125的位置,其可以根据需要具体而定,不应构成对本申请的限制。散料机构2包括散料件21,散料件21设在出料端125,散料件21内形成有气流通道2111,散料件21上还形成有进气口2112和多个喷气孔214,进气口2112和多个喷气孔214与气流通道2111连通,用于气体的流动,气体由进气口2112进入散料件21的气流通道2111内,接着气体由与气流通道2111连通的多个喷气孔214排出,散料件21用于打散从物料输送机构1的出料端125输出的物料,且由多个喷气孔214排出的气流具有扬尘、吹散物料的作用,还用于防止物料缠绕在散料机构2上。吸尘机构3设置在出料端125,例如可以设置在散料机构2的斜上方,用于抽吸出料端125所在位置的灰尘,散料件21将物料打散的同时,由多个喷气孔214排出的气流将物料中的灰尘随之吹起,吸尘机构3将扬起的灰尘伴随气流一同吸入,从而完成供料散料步骤。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供料散料装置100,通过将散料机构2和吸尘机构3设置在供料散料装置100的出料端125,可以在供料的同时将勾连在一起的物料打散并将物料上附着的灰尘吹开并吸走,当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供料散料装置100应用于色选机200的供料时,可解决了色选机200无吸尘、物料打散效果不好和色选时灰尘较大的痛点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供料散料装置100结构较为简单,安装使用方便。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供料散料装置100中的散料机构2具有可使气流喷出的多个喷气孔214,散料机构2与吸尘机构3吹吸结合,使吸尘效果更佳,并且物料分散更均匀,有利于物料分散,便于灰尘扬起,物料分散提升了物料进料的均匀性,改善了进料不均匀的核心痛点问题,从而在于色选机200供料时,可减轻色选机200的色选压力,提升了色选机200的色选性能,具有较大的经济效益。
当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供料散料装置100也可以用于为其他装置供料,如碾米机械等。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散料件21可转动地设在出料端125,散料件21包括:旋转体211和散料凸起部212。旋转体211呈空心筒体形状,旋转体211的内侧限定出气流通道2111,散料凸起部212设在旋转体211的外周壁上,并且散料凸起部212沿旋转体211的径向向外延伸,多个喷气孔214形成于旋转体211和/或散料凸起部212上。也就是说,散料件21可转动,散料件21包括旋转体211和散料凸起部212,旋转体211为空心的筒体形状,气流通道2111形成于旋转体211的内部,散料凸起部212设在旋转体211的外周壁上,散料凸起部212沿旋转体211的径向向外延伸,多个喷气孔214可以形成于旋转体211上,多个喷气孔214也可以形成于散料凸起部212上,多个喷气孔214还可以形成于旋转体211和散料凸起部212上。
如图4所示,散料件21包括:旋转体211和散料凸起部212,旋转体211为空心的筒体形状,气流通道2111形成于旋转体211的内部,气流通道2111与旋转体211的进气口2112连通,进气口2112通过进气管213连接外部气源,气体由进气管213经过进气口2112进入气流通道2111内,散料凸起部212沿旋转体211的径向向外延伸,散料凸起部212呈杆体形状,多个喷气孔214形成于旋转体211上。由此,散料件21结构简单,在散料凸起部212与气流的相互配合下,打散物料、吹起物料上附着的灰尘的效果较好,有利于物料的分散和灰尘的收集。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散料凸起部212不止可以形成为杆体形状,散料凸起部212也可以形成为沿旋转体211的径向向外延伸的板体形状,散料凸起部212还可以形成为沿旋转体211周向螺旋延伸的板体形状的叶片,散料凸起部212的形状可以为多样。多个喷气孔214不止可以形成于旋转体211上,多个喷气孔214也可以形成于散料凸起部212上,多个喷气孔214还可以形成于旋转体211和散料凸起部212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散料凸起部212形成为沿旋转体211的径向向外延伸的散料杆2121,散料杆2121包括多个,多个散料杆2121沿旋转体211的周向和轴向间隔设置。如图5所示,散料凸起部212形成为沿旋转体211的径向向外延伸的散料杆2121,散料杆2121包括27个,27个散料杆2121沿旋转体211的周向和轴向间隔设置,在周向方向上,设置有均匀间隔布置的三排散料杆2121,每排散料杆2121包括九个均匀间隔布置的散料杆2121,在轴向方向上,设置有均匀间隔布置的九组散料杆2121,每组散料杆2121包括均匀间隔布置的三个散料杆2121。当旋转体211旋转时,多个散料杆2121随之绕旋转体211的轴线旋转,在多个散料杆2121与气流的相互配合下,打散物料的效果较好,有利于物料的分散和吹尘的脱离,且散料件21结构简单,便于制造。
在一些实施例中,进气口2112形成于旋转体211的至少一端,多个喷气孔214沿厚度方向贯通旋转体211并在旋转体211的周向和/或轴向间隔设置。也就是说,进气口2112可以形成于旋转体211的一端,也可以形成于旋转体211的两端,多个喷气孔214沿厚度方向贯通旋转体211,并且多个喷气孔214可以只在旋转体211的周向间隔设置,也可以只在旋转体211的轴向间隔设置,还可以在旋转体211的周向和轴向设置。
如图5所示,旋转体211的左端封闭,进气口2112形成于旋转体211的右端,多个喷气孔214沿厚度方向贯通旋转体211,且多个喷气孔214在旋转体211的周向和轴向间隔设置,气流由进气口2112进入气流通道2111内,然后气流从多个喷气孔214排出,在周向方向上,设置有均匀间隔布置的三排喷气孔214,每排喷气孔214包括30个均匀间隔布置的喷气孔214,且每排喷气孔214位于每两排散料杆2121之间,在散料扬尘的同时,防止物料缠绕在散料杆2121上。由此,旋转体211的整体结构设计巧妙,有利于物料的打散,且故障率低,方便操作。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可以是旋转体211的右端封闭,进气口2112形成于旋转体211的左端,多个喷气孔214沿厚度方向贯通旋转体211,且多个喷气孔214在旋转体211的周向和轴向间隔设置。进气口2112还可以形成于旋转体211的左端和右端,多个喷气孔214沿厚度方向贯通旋转体211,且多个喷气孔214在旋转体211的周向和轴向间隔设置,气流由进气口2112进入气流通道2111内,然后气流从多个喷气孔214排出,由此,旋转体211的整体结构设计巧妙,利于打散物料,且旋转体211的结构简单,故障率低,方便操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散料机构2还包括:驱动件22和传动组件23,驱动件22用于驱动散料件21转动,传动组件23传动连接在驱动件22和散料件21之间,用于传递驱动件22的动力到散料件21,从而驱动散料件21转动。由此,散料机构2的结构简单,便于组装,维护方便,且生产成本低。
优选地,驱动件22为电机。
进一步地,传动组件23包括:主动带轮231、从动带轮232和传动带233,主动带轮231与驱动件22的驱动轴221相连,从动带轮232与旋转体211相连,传动带233张紧在主动带轮231和从动带轮232之间。当驱动件22运行时,驱动件22的驱动轴221转动,与驱动件22的驱动轴221相连的主动带轮231也随之转动,主动带轮231带动张紧在主动带轮231和从动带轮232之间的传动带233运动,传动带233带动从动带轮232转动,从动带轮232带动与从动带轮232相连的旋转体211转动,从而实现散料机构2的散料功能。由此,传动组件23的结构简单,安装方便,便于维护,且运行平稳,无噪声,故障率低。
参照图3-图5所示,散料件21包括旋转体211和散料杆2121,旋转体211为空心的筒体形状,气流通道2111形成于旋转体211的内部,多个喷气孔214沿厚度方向贯通旋转体211,散料杆2121包括27个,27个散料杆2121沿旋转体211的周向和轴向间隔设置,在周向方向上,设置有均匀间隔布置的三排散料杆2121,每排散料杆2121包括九个均匀间隔布置的散料杆2121,且两排散料杆2121之间设置有一排喷气孔214,每排喷气孔214包括30个均匀间隔布置的喷气孔214,在多个散料杆2121与多个喷气孔214的相互配合下,打散物料的效果较好,有利于物料的分散,且防止物料缠绕在散料杆2121上。
旋转体211的左端封闭,进气口2112形成于旋转体211的右端,旋转体211的左端与第一固定轴承24连接固定,旋转体211的右端与第二固定轴承25的左端连接固定,第一固定轴承24和第二固定轴承25均与供料散料装置100固定连接,密封轴承26与第二固定轴承25的右端连接,密封轴承26中部形成有适于进气管213通过的通过孔261,用于密封旋转件的进气口2112,防止旋转件中的气流溢出。
从动带轮232套设在密封轴承26的外侧,主动带轮231与驱动件22的驱动轴221相连,传动带233张紧在主动带轮231和从动带轮232之间,当驱动件22运行时,驱动件22的驱动轴221转动,与驱动件22的驱动轴221相连的主动带轮231也随之转动,主动带轮231带动传动带233运动,传动带233带动从动带轮232转动,从动带轮232带动密封轴承26转动,密封轴承26带动旋转体211转动,从而实现散料机构2的散料功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物料输送机构1包括:机体11和输送带12,机体11的一端形成有散料吸尘腔111,机体11形成有与散料吸尘腔111连通的吸尘口112和出料口113,吸尘机构3设在机体11上且位于吸尘口112位置,输送带12的一端形成为出料端125,出料端125位于散料吸尘腔111内,散料件21设在散料吸尘腔111内位于出料端125的下方。也就是说,物料输送机构1包括机体11和输送带12,机体11的一端(例如图2所示机体11的上端)形成有散料吸尘腔111,用于散料和吸尘,机体11上有吸尘口112和出料口113,吸尘口112和出料口113均与散料吸尘腔111连通,吸尘机构3设在吸尘口112位置,输送带12的一端(例如图2所示输送带12的上端)形成为出料端125,出料端125位于散料吸尘腔111内,散料件21设在散料吸尘腔111内,散料件21位于出料端125的下方。
如图1-图3所示,物料输送机构1包括机体11和输送带12,机体11的上端形成有散料吸尘腔111,用于散料和吸尘,机体11上有吸尘口112和出料口113,出料口113用于输出物料,吸尘口112用于抽吸物料里的灰尘,吸尘口112和出料口113均与散料吸尘腔111连通,吸尘机构3设在吸尘口112位置,输送带12的上端形成为出料端125,出料端125位于散料吸尘腔111内,用于输送带12输出物料,散料件21设在散料吸尘腔111内,并且散料件21位于出料端125的下方,物料由出料端125随重力自由落下,散料件21将物料打散,吸尘机构3抽吸物料上附着的灰尘,完成散料和吸尘,整体结构简单,设计巧妙,有利于物料的分散,当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用于为色选机200供料时,可以减轻色选机200的色选压力。
进一步地,吸尘口112位置设有覆盖吸尘口112的吸尘网板37,吸尘网板37的设置确保物料不会被吸走,从而可以避免物料损失。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吸尘机构3包括:吸尘壳体31、吸尘管32和吸尘风机33。吸尘壳体31罩设于吸尘口112,吸尘壳体31内限定出集尘腔34,吸尘壳体31上形成有连通集尘腔34的连通口311,吸尘管32的一端与连通口311相连,吸尘风机33与吸尘管32相连。如图6所示,吸尘壳体31罩设于机体11的吸尘口112,吸尘壳体31内为集尘腔34,吸尘壳体31上形成有连通口311,连通口311与集尘腔34连通,吸尘管32的下端与连通口311相连,吸尘管32的上端与三通接头35相连,吸尘管32通过三通接头35与吸尘风机33相连。吸尘风机33工作时,产生由散料吸尘腔111流向集尘腔34的气流,散料吸尘腔111内的灰尘跟随气流经过吸尘口112进入集尘腔34,吸尘机构3结构简单,安装方便,便于维护,且增强了吸尘机构3的吸尘效果,降低了吸尘机构3的故障率。
进一步地,吸尘壳体31包括:壳本体312和门体313,壳本体312上形成有开口,门体313可打开地设在开口位置用于开闭开口。如图6所示,吸尘壳体31包括壳本体312和门体313,壳本体312的左侧表面上形成有开口,开口可以呈矩形,门体313可打开地设在开口位置,门体313呈适于封盖开口的形状,门体313用于打开和封闭开口,门体313的下端可以通过铰链与壳本体312相连,方便打开与封闭开口,结构简单,方便观察集尘腔34内,便于及时清理吸尘网板37和集尘腔34。
在一些实施例中,吸尘机构3还包括风量调节板36,风量调节板36设在吸尘壳体31内,且风量调节板36可活动地设在吸尘口112位置以调节吸尘口112的开度。如图7所示,风量调节板36设在吸尘壳体31的壳本体312的下侧壁,由于色选的物料不同,物料中的含尘量不同,需要不同的风量和吸力,因此,风量调节板36设在吸尘口112位置,用于调节吸尘口112的开度,风量调节板36通过星形把手361可活动地与吸尘壳体31相连,风量调节板36的上侧表面设有拉手362,拉动与风量调节板36相连的拉手362,从而调节吸尘口112的大小,进而调节风量大小,达到最佳的吸尘效果,且经济性最高。
参照图1-图2所示,物料输送机构1为提升机,输送带12为裙边输送带12,裙边输送带12包括皮带121、挡板122和裙边带123,挡板122和裙边带123固定在皮带121上,输送带12的上端形成为出料端125,输送带12的下端形成为进料端124,机体11的下部设有用于向进料端124输送物料的进料斗13。将待色选的物料由进料端124上方的进料斗13放入,物料落入进料端124的裙边输送带12上,裙边输送带12将待色选的物料输送至输送带12上端的出料端125,散料吸尘腔111形成于机体11的上部,待色选的物料落入散料吸尘腔111内,散料吸尘腔111内的散料机构2将待色选的物料打散,待色选的物料内的灰尘被散料件21上的喷气孔214扬起,扬尘被吸尘机构3尽数抽吸至吸尘机构3的集尘腔34内。采用裙边输送带12,减少了输送过程中漏料的情况,增大了色选量,由此,物料输送机构1的结构简单,安装方便,生产成本低,故障率小。
下面将参考图1-图8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例的供料散料装置100。
如图1所示,物料输送机构1为提升机,提升机设在色选机200的前侧,提升机的出料口113在色选机200的进料口201的上方。
如图2所示,供料散料装置100包括物料输送机构1、散料机构2、吸尘机构3和移动支架4。
物料输送机构1包括机体11和输送带12,机体11的上端形成有散料吸尘腔111,用于散料和吸尘,机体11上有吸尘口112和出料口113,出料口113用于输出物料,吸尘口112用于抽吸物料里的灰尘,吸尘口112和出料口113均与散料吸尘腔111连通,吸尘机构3设在吸尘口112位置,输送带12的上端形成为出料端125,出料端125位于散料吸尘腔111内,用于输送带12输出物料,散料件21设在散料吸尘腔111内,散料件21位于出料端125的下方。进料斗13设置在提升机机体11的进料端124,散料机构2设置在提升机机体11的出料端125,吸尘网板37设置在提升机机体11的顶端,吸尘网板37上方设有吸尘装置。脚轮41灵活便捷,方便了供料散料装置100的移动。
散料机构2散料机构2包括散料件21、驱动件22和传动组件23,散料件21包括:旋转体211和散料凸起部212。散料件21设在出料端125,散料件21内形成有气流通道2111,散料件21上还形成有进气口2112和多个喷气孔214,进气口2112和多个喷气孔214与气流通道2111连通,用于气体的流动,气体由进气口2112进入散料件21的气流通道2111内,接着气体由与气流通道2111连通的多个喷气孔214排出,散料件21用于打散从物料输送机构1的出料端125输出的物料,且由多个喷气孔214排出的气流具有扬尘的作用,还用于防止物料缠绕在散料机构2上。
旋转体211的左端封闭,进气口2112形成于旋转体211的右端,旋转体211的左端与第一固定轴承24连接固定,旋转体211的右端与第二固定轴承25的左端连接固定,第一固定轴承24和第二固定轴承25均与供料散料装置100固定连接,密封轴承26与第二固定轴承25的右端连接,密封轴承26中部形成有适于进气管213通过的通过孔261,用于密封旋转件的进气口2112,防止旋转件中的气流溢出。
从动带轮232套设在密封轴承26的外侧,主动带轮231与驱动件22的驱动轴221相连,传动带233张紧在主动带轮231和从动带轮232之间,驱动件22固定在提升机机体11上。当驱动件22运行时,驱动件22的驱动轴221转动,与驱动件22的驱动轴221相连的主动带轮231也随之转动,主动带轮231带动传动带233运动,传动带233带动从动带轮232转动,从动带轮232带动密封轴承26转动,密封轴承26带动旋转体211转动,从而实现散料机构2的散料功能。
如图5所示,散料凸起部212形成为沿旋转体211的径向向外延伸的散料杆2121,散料杆2121包括27个,27个散料杆2121沿旋转体211的周向和轴向间隔设置,在周向方向上,设置有均匀间隔布置的三排散料杆2121,每排散料杆2121包括九个均匀间隔布置的散料杆2121,在轴向方向上,设置有均匀间隔布置的九组散料杆2121,每组散料杆2121包括均匀间隔布置的三个散料杆2121。当旋转体211旋转时,多个散料杆2121随之绕旋转体211的轴线旋转,在多个散料杆2121与气流的相互配合下,打散物料的效果较好,有利于物料的分散,散料件21结构简单,便于制造。
吸尘机构3包括:吸尘壳体31、吸尘管32、吸尘风机33和风量调节板36。吸尘壳体31罩设于吸尘口112,吸尘壳体31内限定出集尘腔34,吸尘壳体31上形成有连通集尘腔34的连通口311,吸尘管32的一端与连通口311相连,吸尘风机33与吸尘管32相连,风量调节板36设在吸尘壳体31的壳本体312的下侧壁,吸尘壳体31包括:壳本体312和门体313,壳本体312上形成有开口,门体313可打开地设在开口位置用于开闭开口,
如图7所示,吸尘壳体31罩设于机体11的吸尘口112,吸尘壳体31内为集尘腔34,吸尘壳体31上形成有连通口311,连通口311与集尘腔34连通,吸尘管32的下端与连通口311相连,吸尘管32的上端与三通接头35相连,吸尘管32通过三通接头35与吸尘风机33相连。吸尘风机33工作时,产生由散料吸尘腔111流向集尘腔34的气流,散料吸尘腔111内的灰尘跟随气流经过吸尘口112进入集尘腔34,吸尘机构3结构简单,安装方便,便于维护,且增强了吸尘机构3的吸尘效果,降低了吸尘机构3的故障率。
吸尘壳体31包括壳本体312和门体313,壳本体312的左侧表面上形成有开口,开口可以呈矩形,门体313可打开地设在开口位置,门体313呈适于封盖开口的形状,门体313用于打开和封闭开口,门体313的下端可以通过铰链与壳本体312相连,方便打开与封闭开口,结构简单,方便观察集尘腔34内,便于及时清理吸尘网板37和集尘腔34。
由于色选的物料不同,物料中的含尘量不同,需要不同的风量和吸力,因此,风量调节板36设在吸尘口112位置,用于调节吸尘口112的开度,风量调节板36通过星形把手361可活动地与吸尘壳体31相连,风量调节板36的上侧表面设有拉手362,拉动与风量调节板36相连的拉手362,从而调节吸尘口112的大小,进而调节风量大小,达到最佳的吸尘效果,且经济性最高。
移动支架4安装在物料输送机构1的左侧,移动支架4的下部安装有脚轮41,便于移动供料散料装置100,方便使用,且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制造方便。
当供料散料机构2工作时,待色选的物料由进料斗13放入,物料落入提升机的进料端124,裙边输送带12将物料运送至提升机上部的出料端125,物料随自身重力自由落下,位于出料端125下侧的散料机构2将落下的物料打散,散料机构2的驱动件22驱动传动件运动,传动件驱动散料件21转动,散料件21上的散料杆2121将物料打散,散料件21上的喷气孔214向外喷气,避免了物料缠绕在散料件21上,辅助吸尘机构3将物料内的灰尘扬起,便于吸尘机构3抽吸灰尘,吸尘口112位置设置的吸尘网板37,吸尘壳体31上形成有连通口311,连通口311与集尘腔34连通,吸尘管32的下端与连通口311相连,吸尘管32的上端与三通接头35相连,吸尘管32通过三通接头35与吸尘风机33相连。吸尘风机33工作时,产生由散料吸尘腔111流向集尘腔34的气流,散料吸尘腔111内的灰尘跟随气流经过吸尘口112进入集尘腔34,门体313可打开地设在开口位置,门体313的下端通过铰链与壳本体312相连,方便打开与封闭开口,方便观察集尘腔34内,便于及时清理吸尘网板37和集尘腔34。由于色选的物料不同,物料中的含尘量不同,需要不同的风量和吸力,因此,风量调节板36设在吸尘口112位置,用于调节吸尘口112的开度,风量调节板36通过星形把手361可活动地与吸尘壳体31相连,风量调节板36的上侧表面设有拉手362,拉动与风量调节板36相连的拉手362,从而调节吸尘口112的大小,进而调节风量大小,达到最佳的吸尘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还可以是通信;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供料散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物料输送机构,所述物料输送机构具有进料端和出料端;
散料机构,所述散料机构包括散料件,所述散料件设在所述出料端用于打散从所述出料端输出的物料,所述散料件内形成有气流通道,所述散料件形成有与所述气流通道连通的进气口和多个喷气孔;
吸尘机构,所述吸尘机构邻近所述散料件设置用于抽吸所述出料端的灰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料散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料件可转动地设在所述出料端,所述散料件包括:
旋转体,所述旋转体呈空心筒体形状,所述旋转体的内侧限定出所述气流通道;
散料凸起部,所述散料凸起部设在所述旋转体的外周壁并沿所述旋转体的径向向外延伸,多个所述喷气孔形成于所述旋转体和/或所述散料凸起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供料散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料凸起部形成为沿所述旋转体的径向向外延伸的散料杆,所述散料杆包括多个,多个所述散料杆沿所述旋转体的周向和轴向间隔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供料散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口形成于所述旋转体的至少一端,多个所述喷气孔沿厚度方向贯通所述旋转体并在所述旋转体的周向和/或轴向间隔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供料散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料机构还包括:用于驱动散料件转动的驱动件和传动连接在所述驱动件和所述散料件之间的传动组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供料散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组件包括:主动带轮、从动带轮和传动带,所述主动带轮与所述驱动件的驱动轴相连,所述从动带轮与所述旋转体相连,所述传动带张紧在所述主动带轮和所述从动带轮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供料散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物料输送机构包括:
机体,所述机体的一端形成有散料吸尘腔,所述机体形成有与所述散料吸尘腔连通的吸尘口和出料口,所述吸尘机构设在所述机体上且位于所述吸尘口位置;
输送带,所述输送带的一端形成为所述出料端,所述出料端位于所述散料吸尘腔内,所述散料件设在所述散料吸尘腔内且位于所述出料端的下方。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供料散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尘口位置设有覆盖所述吸尘口的吸尘网板。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供料散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尘机构包括:
吸尘壳体,所述吸尘壳体罩设于所述吸尘口,所述吸尘壳体内限定出集尘腔,所述吸尘壳体上形成有连通所述集尘腔的连通口;
吸尘管,所述吸尘管的一端与所述连通口相连;
吸尘风机,所述吸尘风机与所述吸尘管相连。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供料散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物料输送机构为提升机,所述输送带为裙边输送带,所述输送带的上端形成为所述出料端且下端形成为所述进料端,所述散料吸尘腔形成于所述机体的上部,所述机体的下部设有用于向所述进料端输送物料的进料斗。
CN202021804273.9U 2020-08-25 2020-08-25 供料散料装置 Active CN21305159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804273.9U CN213051590U (zh) 2020-08-25 2020-08-25 供料散料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804273.9U CN213051590U (zh) 2020-08-25 2020-08-25 供料散料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051590U true CN213051590U (zh) 2021-04-27

Family

ID=755543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804273.9U Active CN213051590U (zh) 2020-08-25 2020-08-25 供料散料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05159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102816A (zh) 一种短切纱扬料式烘干装置
CN213051590U (zh) 供料散料装置
CN115435565A (zh) 一种茶叶加工设备
CN106798036A (zh) 茶叶自动揉捻机
CN209820068U (zh) 一种谷物加工用的多层分隔式烘干装置
CN201505630U (zh) 全自动多级筛选机
CN113786929B (zh) 一种猪饲料加工用原料预处理装置
CN214938032U (zh) 一种用于棉织造用开棉装置
CN215366106U (zh) 一种混棉效果好的多仓混棉机
CN212831508U (zh) 一种气力吸粮机的刮板出料出灰装置
CN113578108A (zh) 一种散热效果好的破碎式高速搅拌装置
CN218774849U (zh) 自吸上料式碾米机及其料斗结构
CN218741629U (zh) 一种团簇状纤维气动搅拌分散装置
CN214132789U (zh) 自吸上料筛分机
CN218772945U (zh) 一种升运器用排杂结构
CN220664154U (zh) 一种气力输送系统
CN220425196U (zh) 一种装饰工程用涂料粉碎混合一体机
CN215864389U (zh) 一种豆粕饲料干燥装置
CN211945348U (zh) 一种用于原液着色涤纶短纤维转送装置
CN218985360U (zh) 一种喷气式粉料混合设备
CN217569672U (zh) 双风扇谷物风选装置
CN220514368U (zh) 一种纺织加工用棉花破碎装置
CN217887884U (zh) 一种奶食品加工混料自动化出料装置
CN219401453U (zh) 一种防止扬尘的编织袋打料装置
CN210972728U (zh) 一种pe管生产投料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