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045348U - 一种杯型口罩 - Google Patents

一种杯型口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045348U
CN213045348U CN202021245520.6U CN202021245520U CN213045348U CN 213045348 U CN213045348 U CN 213045348U CN 202021245520 U CN202021245520 U CN 202021245520U CN 213045348 U CN213045348 U CN 21304534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up
mask body
opening
mask
shap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245520.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肖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021245520.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04534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04534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04534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spiratory Apparatuses And Protective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杯型口罩,属于医疗用品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的杯型口罩包括呈杯型的口罩本体,所述口罩本体的杯口处罩设有具有弹性的贴合部件,所述贴合部件上设有开口,所述开口与所述口罩本体的内部连通,所述贴合部件包括弹性贴合层以及弹性密封层,所述弹性密封层设置于朝向所述口罩本体的一侧。本实用新型的杯型口罩可以提高口罩佩戴的舒适性和密封性。

Description

一种杯型口罩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用品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杯型口罩。
背景技术
杯型口罩是由多层布料压合焊接形成,成型后一直维持类似杯子的形状,即使说话或深呼吸的情况下,口罩也不会往内陷,有更大的空间来避免嘴鼻碰到口罩,但目前市面上这种口罩都有些缺陷,由于定型的需要,贴合的边缘也相对硬,不能实现较好的软性形变,因此,密封性和贴合的舒适度不足。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可以提高佩戴的密封性和舒适度的杯型口罩。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杯型口罩,包括呈杯型的口罩本体,所述口罩本体的杯口处罩设有具有弹性的贴合部件,所述贴合部件上设有开口,所述开口与所述口罩本体的内部连通,所述贴合部件包括弹性贴合层以及弹性密封层,所述弹性密封层设置于朝向所述口罩本体的一侧。
可选地,所述贴合部件与所述口罩本体的内壁之间具有透气部。
可选地,沿所述贴合部件的径向方向上,所述贴合部件依次包括连接部、悬空部与贴合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口罩本体固定连接。
可选地,所述杯型口罩被佩戴时,所述悬空部的长度大于零。
可选地,所述口罩本体的边缘与所述口罩本体的杯口所在平面所形成的夹角大于等于68度,所述口罩本体的上部边缘与所述口罩本体的杯口所在平面所形成的夹角大于等于80度。
可选地,所述开口包括呈椭圆形的第一开口以及呈三角形的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开口设于所述第一开口的上部,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第二开口连通。
可选地,所述口罩本体上设置有可产生塑性变形的鼻梁夹紧条。
可选地,所述口罩本体的边缘处设置有第一平台,所述贴合部件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一平台上。
可选地,还包括耳挂,所述耳挂的一端与所述口罩本体固定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平台上设置有沿径向方向向外延伸的第二平台,所述耳挂的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二平台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杯型口罩,在口罩本体的杯口处设置有具有弹性的贴合部件,贴合部件上设有与口罩本体的内部连通的开口,贴合部件包括弹性贴合层以及弹性密封层,在佩戴时,佩戴者的嘴鼻通过开口伸入到口罩本体的内部,佩戴者的脸部挤压贴合部件,使得贴合部件朝向口罩本体的内部产生变形,弹性贴合层在佩戴的过程中逐渐与佩戴者脸部紧密贴合,弹性贴合层与人脸贴合的过程类似于软性形变,确保了佩戴的舒适性,在弹性贴合层与佩戴者脸部紧密贴合后,弹性密封层随弹性贴合层的变形而一同变形,进而提高贴合部件的密封性。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上述和/或附加方面的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杯型口罩一视角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杯型口罩另一视角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贴合部件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开口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杯型口罩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杯型口罩的顶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杯型口罩的侧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杯型口罩的后视图。
其中图1至图8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口罩本体;2、贴合部件;3、开口;4、第一平台;5、第二平台;6、耳挂;7、鼻梁夹紧条;10、透气部;20、弹性贴合层;21、弹性密封层;30、第一开口;31、第二开口;50、焊接槽;200、连接部;210、悬空部;220、贴合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连通”、“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连通,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连通,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图1与图2分别示意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杯型口罩两个不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贴合部件的拆分结构示意图。请一并参照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杯型口罩,包括口罩本体1,口罩本体1呈杯型结构,口罩本体1的杯口处罩设有贴合部件2,贴合部件2上设置有开口3,在佩戴时,开口3用于供佩戴者的嘴鼻部位通过以伸入到口罩本体1的内部,贴合部件2用于贴合佩戴者的脸部,贴合部件2具有弹性,以在被佩戴的过程中,随着人脸与口罩本体1之间的靠近而挤压贴合部件2,使得贴合部件2逐渐与人脸紧密贴合,贴合部件2包括弹性贴合层20与弹性密封层21,弹性密封层21设置于朝向口罩本体1的一侧,佩戴时,弹性贴合层20与人脸紧密贴合,弹性密封层21位于背离人脸的一侧,以确保贴合部件2的密封性,因弹性贴合层20具有弹性,其与人脸贴合的过程中自身发生弹性变形而与人脸紧密贴合,与人脸的贴合部位比较柔软,故而可以提高佩戴者的舒适性,弹性密封层21随着弹性贴合层20的变形而一同变形,在弹性贴合层20与人脸紧密贴合后,弹性密封层21可以确保贴合部件2的密封性。
弹性贴合层20可以选择为具有亲肤吸水特性的弹力布料,比如,弹性贴合层20的材质可以选择为涤纶丝、氨纶、锦纶等,弹性密封层21可以选择为具有弹性和密封性的材质,比如TPU、TPE、TPR、PVC等。
贴合部件2上的开口3用于在佩戴时供佩戴者的嘴鼻部位穿过以伸入到口罩本体1的内部,如图1,在可选地实施例中,开口3呈“桃型”结构,以匹配人体嘴鼻部位的形状,使得佩戴者的嘴鼻伸入到开口3后能够基本与开口3的边缘处贴合。
进一步示例性说明,如图4,开口3包括呈椭圆形的第一开口30以及呈三角形的第二开口31,第一开口30主要用于与佩戴者的嘴巴部位的形状相匹配,第二开口31主要用于与佩戴者的鼻子部位的形状相匹配,第二开口31设置于第一开口30的上部,具体可以选择为第二开口31设置于第一开口30的上部的中间位置,并且,第一开口30与第二开口31相连通,以形成“桃型”的结构。在一具体的实施例中,第一开口30的长轴的长度选择为5a,第一开口31的短轴的长度选择为3a,即第一开口30的长轴与短轴的长度比为5:3,对应地,第二开口31选择为等腰三角形结构,第二开口31的左右两个角为等腰三角形的两个腰所对应的角,第二开口31的定角可以选择为66度,此外,第二开口31的高度可以选择为a,即第二开口31与第一开口30的短轴的长度比大致为1:3。
图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杯型口罩的剖面示意图。参照图5,贴合部件2与口罩本体1的内壁之间具有透气部10。对于常用的杯型口罩,在佩戴时,佩戴者的人脸非常容易贴合到口罩本体1的内壁上,使得口罩本体1的部分过滤区域被堵住,导致气体交换的区域主要集中在口罩本体1的中心,因而整体的透气效果比较差,而本实施例中,在佩戴时,人脸与贴合部件2贴合,贴合部件2与口罩本体1的内壁之间具有透气部10,进而确保整个口罩本体1可以正常的实现内外气体的过滤和交换,进一步提高了口罩的舒适性。
进一步示例性说明,沿贴合部件2的径向方向上,贴合部件2依次包括连接部200、悬空部210以及贴合部220。其中,连接部200与口罩本体1固定连接,贴合部220用于在被佩戴时贴合佩戴者人脸,悬空部210位于连接部200与贴合部220之间。在佩戴的过程中,随着佩戴者人脸与口罩本体1相互靠近,贴合部件2随着人脸的作用力而朝向口罩本体1的内部产生变形,该变形为一复合的变形,包括:以悬空部210与连接部200的过渡点,悬空部210与贴合部220相对连接部200朝向口罩本体1的内部产生弯曲变形;悬空部210与连接部200沿自身的长度方向产生拉伸变形;贴合部220在人脸作用下产生逐渐匹配人脸形状而紧密贴合人脸的弯曲变形。本实施例中,悬空部210的作用还在于,在佩戴时,悬空部210与贴合部220的过渡点为佩戴者人脸提供力的支点,此时,该过渡点附近为连续的曲线,因此,可以确保贴合部件2为人脸提供的反作用力为柔和的作用力,提高佩戴的舒适性。
需要注意的是,在被佩戴的过程中,悬空部210与贴合部220的长度是动态变化的。具体地,随着佩戴者人脸部位朝向口罩本体1的方向逐渐靠拢,贴合部220的长度逐渐增加,即贴合部220与人脸的贴合的长度逐渐变长,悬空部210的长度逐渐减小。产生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在于,随着人脸部位朝向口罩本体1的方向逐渐靠拢,佩戴者人脸更多的部位伸入到口罩本体1内,并与贴合部件2产生作用。
为了确保佩戴的舒适性,在一实施例中,在杯型口罩被佩戴时,悬空部210的长度大于零。即避免杯型口罩被佩戴时,口罩本体1的边缘直接与人脸接触,而通过悬空部210与贴合部220的过渡点处的弯曲结构对人脸提供支撑力。
参照图1与图5,口罩本体1呈现为向外突出的圆弧面结构,在可选地实施例中,可以选择为口罩本体1的曲率半径大于佩戴者人脸的曲率半径,使得佩戴时贴合部件2不与口罩本体1的内壁接触,确保佩戴的过程中,口罩本体1与贴合部件2之间的透气部10不因佩戴的松紧而被破坏,保证杯型口罩的过滤和透气性能。具体地,可以根据普遍的人脸的轮廓确定口罩本体1的曲率半径,进而确保,对于普遍的佩戴者而言,在佩戴至佩戴者的鼻部前端与口罩本体1的内壁接触时,贴合部件2不与口罩本体1接触,或者贴合部件2与口罩本体1的内壁之间的透气部10不被破坏或隔断。当然,对于部分脸部比较胖的佩戴者而言,可以选择针对性的进一步增加口罩本体1的曲率半径,以满足过滤和透气的需求。
进一步示例性说明,如图5,图5中箭头指示为进入口罩本体1内的空气,口罩本体1下方和贴合部件2下方指示为佩戴口罩的人脸部位,在一具体的实施例中,口罩本体1的边缘处与口罩本体1的杯口所形成的夹角大于等于68度。本实施例中,口罩本体1可以确保对于大部分的使用者而言,在佩戴时,口罩本体1与贴合部件2之间的透气部10不被隔断或破坏,能够确保杯型口罩具有良好的过滤和透气性。
在可选地实施例中,杯型口罩在不同方向上,其形状具有轻微的区别。参照图6与图7,图6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杯型口罩的顶视图,图6所示出的实施例中,口罩本体1为均匀且对称的圆弧面,即以图6中所示处的杯型口罩的竖直平分线为对称线,口罩本体1的左右两个部分以该竖直平分线对称,本实施例中,口罩本体1的两侧的边缘与口罩本体1的杯口所在平面之间形成的夹角选择为大于或等于68度。图7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杯型口罩的侧视图,图7所示出的实施例中,口罩本体1的上下两个部分为非对称的结构,如图7,口罩本体1的下侧边缘与口罩本体1的杯口所在平面之间形成的夹角选择为68度,口罩本体1的上侧边缘与口罩本体1的杯口所在平面之间形成的夹角选择为80度,需要注意,口罩本体1的上侧为对应于佩戴者的鼻部,将该处设置为具有较大的角度,可以确保口罩本体1内具有足够容置佩戴者鼻部的空间。当然,在可选地实施例中,口罩本体1的上侧边缘与口罩本体1的杯口所在平面之间形成的夹角可以选择为大于80度。
口罩本体1的整体形状(包括口罩本体1不同部位的角度)可以在口罩本体1的成型过程中一同成型。在一具体的实施例中,口罩本体1通过模具加工成型,比如:设置一具有凸出曲面的模具,预先设定该模具的边缘处与模具的横截面之间的夹角;设置一与该具有凸出曲面的模具相匹配的凹面模具,将用于加工形成口罩本体1的布料设置于具有凸出曲面的模具与凹面模具之间,然后通过两个模具热压使得口罩本体1成型为所需形状的口罩本体1。
在可选地实施例中,如图2与图8,口罩本体1的边缘处设置有第一平台4,第一平台4与口罩本体1固定连接,贴合部件2固定设置于第一平台4上。第一平台4为硬质的材质,比如金属、塑料等,另选地实施例中,口罩本体1与第一平台4可以选择为一体成型,即在加工成型口罩本体1的同时,将第一平台4一并成型。第一平台4为口罩本体1提供支撑,以促进口罩本体1保持预设的形状,第一平台4还作为与贴合部件2连接的平台,比如,在可选地实施例中,贴合部件2通过超声焊接技术焊接于第一平台4上,结合图5,可以选择为贴合部件2的连接部200通过超声焊接技术焊接于第一平台4上。
进一步示例性说明,第一平台4上还设置有沿径向方向向外延伸的第二平台5。第二平台5可以选择为具有四个,两个第二平台5设置于口罩本体1的左侧,两个第二平台5对称设置于口罩本体1的右侧。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杯型口罩还包括耳挂6,耳挂6的一端与口罩本体1固定连接。耳挂6用于挂置在佩戴者的耳朵或头部,以在佩戴时保持杯型口罩的固定。在一具体的实施例中,耳挂6的一端固定设置于对应的第二平台5上,可以选择为通过超声焊接技术将耳挂6固定在对应的第二平台5上,还可以选择为在第二平台5上预先设置焊接槽50,焊接槽50可以选择为齿状的结构,以使耳挂6与第二平台5的焊接更加紧固。
耳挂6可以选择为弹性耳挂,以在佩戴时能够适应不同佩戴者的头型的尺寸的差异,使产品具有更好的适应性。
继续参照图2与图8,口罩本体1上还设置有可产生塑性变形的鼻梁夹紧条7。鼻梁夹紧条7设置于口罩本体1的上部,与被佩戴时佩戴者的鼻梁的位置相对应,鼻梁夹紧条7可以选择为大致沿着口罩本体1的横向的曲面设置。在被佩戴时,通过按压鼻梁夹紧条7,可以使鼻梁夹紧条7带着对应的口罩本体1产生塑性的变形,以夹紧佩戴者的鼻梁的部位,防止口罩漏气。在可选地实施例中,鼻梁夹紧条7可以选择为金属条。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口罩本体1可以选择为通过多层材料压合形成,如在一可选地实施例中,口罩本体1包括无纺布层、熔喷布层,其中,无纺布层位于熔喷布层的外表面。当然,在不同的实施例中,为了满足不同的过滤效果,口罩本体1可以采用不同的层数,或者可以添加不同的材质,比如,可以选择为熔喷布层的内表面增加无纺布层,或者,可以选择为增加更多层的材质,比如杀菌层、除臭层等等。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杯型口罩,其特征在于,包括呈杯型的口罩本体,所述口罩本体的杯口处罩设有具有弹性的贴合部件,所述贴合部件上设有开口,所述开口与所述口罩本体的内部连通,所述贴合部件包括弹性贴合层以及弹性密封层,所述弹性密封层设置于朝向所述口罩本体的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杯型口罩,其特征在于,所述贴合部件与所述口罩本体的内壁之间具有透气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杯型口罩,其特征在于,沿所述贴合部件的径向方向上,所述贴合部件依次包括连接部、悬空部与贴合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口罩本体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杯型口罩,其特征在于,所述杯型口罩被佩戴时,所述悬空部的长度大于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杯型口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口罩本体的边缘与所述口罩本体的杯口所在平面所形成的夹角大于等于68度,所述口罩本体的上部边缘与所述口罩本体的杯口所在平面所形成的夹角大于等于80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杯型口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包括呈椭圆形的第一开口以及呈三角形的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开口设于所述第一开口的上部,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第二开口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杯型口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口罩本体上设置有可产生塑性变形的鼻梁夹紧条。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杯型口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口罩本体的边缘处设置有第一平台,所述贴合部件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一平台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杯型口罩,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耳挂,所述耳挂的一端与所述口罩本体固定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杯型口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平台上设置有沿径向方向向外延伸的第二平台,所述耳挂的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二平台上。
CN202021245520.6U 2020-06-29 2020-06-29 一种杯型口罩 Active CN21304534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245520.6U CN213045348U (zh) 2020-06-29 2020-06-29 一种杯型口罩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245520.6U CN213045348U (zh) 2020-06-29 2020-06-29 一种杯型口罩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045348U true CN213045348U (zh) 2021-04-27

Family

ID=755693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245520.6U Active CN213045348U (zh) 2020-06-29 2020-06-29 一种杯型口罩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04534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938064B (zh) 具有可变形的面颊部分的非弹性体呼吸面具
WO2017097134A1 (zh) 口罩
JP4976916B2 (ja) 眼鏡を掛けた人用マスク
US20170252609A1 (en) Swimming goggle cushion pad
JP2016532790A (ja) 個人用呼吸保護装置
EP0906037A1 (en) Breathing mask
US20210267286A1 (en) Mask
KR102594720B1 (ko) 마스크
CN103209740A (zh) 具有环形的面罩部和过滤部固定体的防尘口罩
JP2016529004A (ja) 個人用呼吸保護装置
JP2008019549A (ja) ブラジャー等の内カップ体
JP2019088785A (ja) 内側シェル及び内側シェルを含むマスク
CN213045348U (zh) 一种杯型口罩
JP3229128U (ja) フラット型三次元マスク
CN211512293U (zh) 一种防护罩和眼部防护罩
CN205682519U (zh) 口罩
JP3209649U (ja) マスク
JP2024511065A (ja) 防曇構成を有するマスク
JP3231817U (ja) マスク
JP3227437U (ja) 口元の被覆構造及びマスク
CN210869971U (zh) 口罩
CN211882323U (zh) 一种立体口罩
CN212088238U (zh) 一种新型口罩
JP4570538B2 (ja) 立体型マスク
CN113142715A (zh) 一种带透气改善功能的医用外科口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