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037414U - 一种减水剂成品残余自动收集装车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减水剂成品残余自动收集装车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037414U
CN213037414U CN202021650329.XU CN202021650329U CN213037414U CN 213037414 U CN213037414 U CN 213037414U CN 202021650329 U CN202021650329 U CN 202021650329U CN 213037414 U CN213037414 U CN 21303741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rol system
plc control
water
finished product
pipel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650329.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云春
吕超
李英祥
林国宝
王东生
蔡文斌
朱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ezhijie New Material Group Fujia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ezhijie New Material Group Fujia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ezhijie New Material Group Fujian Co ltd filed Critical Kezhijie New Material Group Fujia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650329.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03741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03741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03741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eeding, Discharge, Calcimining, Fusing, And Gas-Generat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减水剂生产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减水剂成品残余自动收集装车系统,包括复配釜和PLC控制系统;所述复配釜底部设置有主管道,所述主管道上连接有支管道,所述支管道上依次设置有残留液进料电磁阀、集料罐、启动按钮;所述残留液进料电磁阀、所述启动按钮与PLC控制系统连接。通过支管道上设置有的残留液进料电磁阀、所述启动按钮与PLC控制系统连接,将管道和釜底的残留液自动抽到集料罐,有效避免残留液残留于管道和釜底而导致的产品混装的问题,显著提高产品性能。通过出料气动阀,进气电磁阀与PLC控制系统连接,利用集料罐充气形成压差将集料罐里的残留液输送到车上,实现残留液自动装车,提高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减水剂成品残余自动收集装车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减水剂生产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减水剂成品残余自动收集装车系统。
背景技术
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对水泥适应广且分子构造上自由度大、合成技术多、高性能化的余地很大,对混凝土增强效果显著,能降低混凝土收缩,有害物质含量极低等技术性能特点,赋予了混凝土出色的施工和易性、良好的强度发展、优良的耐久性、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具有良好的综合技术性能优势及环保特点,符合现代化混凝土工程的需要。
市场对减水剂的需求量日益继增,但因不同客户对减水剂的性能和产品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提高复配成品的质量和产品性能,往往需要不同客户的产品不能混装。
申请号为CN201320719236.1的《一种减水剂复配生产线》,公开日为2014年04月02日,公开了一种减水剂复配生产线,包括上水系统、葡钠原料进料系统、母液进料系统、复配罐、成品罐系统和装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水系统设置有上水流量控制装置;所述葡钠原料进料系统上设置有葡钠称量装置和葡钠称量控制装置;所述母液进料系统上设置有母液称量装置和母液称量控制装置;所述上水气动阀、葡钠气动阀、母液气动阀共同连通有复配罐,并且复配罐上设置有粉体原料计量罐,粉体原料计量罐连通有粉体输送机构;所述上水流量控制装置、葡钠称量控制装置、母液称量控制装置分别电连接有控制用工业计算机。本实用新型生产稳定,计量精准,有效调配上料时间。
然而在装车过程中,罐底和管道都难免会留下残余液,残余液靠自重慢慢通过装车主管道流到车辆上,大大占用时间,降低了复配釜的使用效率。如果有残余液就产生了混装,混装导致不同客户的产量偏离订货数量,混装严重则容易导致客户投诉,大面积工程瘫痪,出现严重的不可逆的质量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背景技术提及的,复配罐底和装车管道的残余液产生了混装,出现严重的不可逆的品质问题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减水剂成品残余自动收集装车系统,包括复配釜和PLC控制系统;
所述复配釜底部设置有主管道,所述主管道上连接有支管道,所述支管道上依次设置有残留液进料电磁阀、集料罐、启动按钮;
所述残留液进料电磁阀、所述启动按钮与PLC控制系统连接。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所述集料罐上连接有进气管道。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所述进气管道上设置有进气电磁阀。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所述进气电磁阀与所述PLC控制系统连接。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所述主管道上设置有出料气动球阀。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所述出料气动球阀与所述PLC控制系统连接。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所述主管道上设置有输送泵。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所述输送泵与所述PLC控制系统连接。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所述主管道上设置有装车阀。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所述装车阀与所述PLC控制系统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减水剂成品残余自动收集装车系统,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通过支管道上设置有的残留液进料电磁阀、所述启动按钮与PLC控制系统连接,将管道和釜底的残留液自动抽到集料罐,有效避免残留液残留于管道和釜底而导致的产品混装的问题,显著提高产品性能。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通过出料气动阀,进气电磁阀与PLC控制系统连接,利用集料罐充气形成压差将集料罐里的残留液输送到车上,实现残留液自动装车,提高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减水剂成品残余自动收集装车系统。
附图标记:
100复配釜 110主管道 120出料气动球阀
130输送泵 140装车阀 200PLC控制系统
300支管道 310进料电磁阀 320集料罐
321进气管道 322进气电磁阀 330启动按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减水剂成品残余自动收集装车系统,包括复配釜100和PLC控制系统200;
所述复配釜100底部设置有主管道110,所述主管道110上连接有支管道300,所述支管道300上依次设置有残留液进料电磁阀310、集料罐320、启动按钮330;
所述残留液进料电磁阀310、所述启动按钮330与PLC控制系统200连接。
具体实施时,如图1所示,减水剂成品残余自动收集装车系统,包括复配釜100和PLC控制系统200,所述复配釜100底部设置有主管道110,所述主管道110上连接有支管道300,所述支管道300上依次设置有残留液进料电磁阀310,所述残留液进料电磁阀310、所述启动按钮330与PLC控制系统200连接。当所述主管道110无产品流出时,手动按下所述启动按钮330后,所述残留液进料电磁阀310自动打开,通过负压将所述复配釜100和所述主管道110内的残留液自动抽到集料罐320内,有效避免残留液残留于管道和釜底而导致的产品混装的问题,显著提高产品性能。
优选地,所述集料罐320上连接有进气管道321。
具体实施时,如图1所示,所述集料罐320上连接有进气管道321,所述进气管道321用以通入气体,通过对所述集料罐320充气形成压差将所述集料罐320内的残留液输送到车上,对进残留液进行装车。
优选地,所述进气管道321上设置有进气电磁阀322。
具体实施时,所述进气管道321上设置有进气电磁阀322,用以控制气体的流动。
优选地,所述进气电磁阀322与所述PLC控制系统200连接。
具体实施时,所述进气电磁阀322与所述PLC控制系统200连接,通过所述PLC控制系统20实现对所述进气电磁阀322的自动控制。所述PLC控制系统200发出指令,命令所述进气电磁阀322的阀门打开,气体进入所述集料罐320,通过对所述集料罐320充气形成压差将所述集料罐320内的残留液输送到车上,对残留液进行自动装车。
优选地,所述主管道110上设置有出料气动球阀120。
具体实施时,如图1所示,所述主管道110上设置有出料气动球阀120,所述出料气动球阀120用以控制产品的流动。
优选地,所述出料气动球阀120与所述PLC控制系统200连接。
具体实施时,所述出料气动球阀120与所述PLC控制系统200连接,通过所述PLC控制系统200,实现对所述进气电磁阀322的自动控制。
优选地,所述主管道110上设置有输送泵130。
具体实施时,所述主管道110上设置有输送泵130,所述输送泵130用以输送产品,将产品输送装车。
优选地,所述输送泵130与所述PLC控制系统200连接。
具体实施时,所述输送泵130与所述PLC控制系统200连接,通过所述所述PLC控制系统200,实现对所述输送泵130的自动控制。
优选地,所述主管道110上设置有装车阀140。
具体实施时,所述主管道110上设置有装车阀140,用以控制产品进入车内。
优选地,所述装车阀140与所述PLC控制系统200连接。
具体实施时,所述装车阀140与所述PLC控制系统200连接,实现对所述装车阀140的自动控制。
尽管本文中较多的使用了诸如复配釜、主管道、出料气动球阀、输送泵、装车阀、PLC控制系统、支管道、进料电磁阀、集料罐、进气管道、进气电磁阀、启动按钮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减水剂成品残余自动收集装车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复配釜(100)和PLC控制系统(200);
所述复配釜(100)底部设置有主管道(110),所述主管道(110)上连接有支管道(300),所述支管道(300)上依次设置有残留液进料电磁阀(310)、集料罐(320)、启动按钮(330);
所述残留液进料电磁阀(310)、所述启动按钮(330)与PLC控制系统(200)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水剂成品残余自动收集装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料罐(320)上连接有进气管道(32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减水剂成品残余自动收集装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管道(321)上设置有进气电磁阀(32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减水剂成品残余自动收集装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电磁阀(322)与所述PLC控制系统(200)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水剂成品残余自动收集装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管道(110)上设置有出料气动球阀(120)。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减水剂成品残余自动收集装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料气动球阀(120)与所述PLC控制系统(200)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水剂成品残余自动收集装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管道(110)上设置有输送泵(130)。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减水剂成品残余自动收集装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泵(130)与所述PLC控制系统(200)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水剂成品残余自动收集装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管道(110)上设置有装车阀(140)。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减水剂成品残余自动收集装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装车阀(140)与所述PLC控制系统(200)连接。
CN202021650329.XU 2020-08-10 2020-08-10 一种减水剂成品残余自动收集装车系统 Active CN21303741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650329.XU CN213037414U (zh) 2020-08-10 2020-08-10 一种减水剂成品残余自动收集装车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650329.XU CN213037414U (zh) 2020-08-10 2020-08-10 一种减水剂成品残余自动收集装车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037414U true CN213037414U (zh) 2021-04-23

Family

ID=755308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650329.XU Active CN213037414U (zh) 2020-08-10 2020-08-10 一种减水剂成品残余自动收集装车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03741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4915624U (zh) 一种自动化配料制浆装置
CN213037414U (zh) 一种减水剂成品残余自动收集装车系统
CN217248790U (zh) 一种封闭式引发剂进样系统
CN218753653U (zh) 均压配料系统
CN115214050B (zh) 一种塑料颗粒集中供料系统
CN207151745U (zh) 一种糕点配料上料生产装置
CN211051415U (zh) 一种外加剂母料智能配料系统
CN215540410U (zh) 固态助剂原料化料与配送装置
CN211418294U (zh) 一种固体粉末药剂自动输送设备
CN211495371U (zh) 一种液体储罐装置
CN213669068U (zh) 一种全自动配料系统
CN211159588U (zh) 一种外加剂高效智能复配装置
CN210752525U (zh) 一种聚羧酸减水剂自动复配系统
CN218860831U (zh) 钽铌湿法冶金用调浆系统
CN218249804U (zh) 一种水泥厂助磨剂现场复配工艺装置
CN205008090U (zh) 一种TiO2包覆硅灰石复合材料制备装置
CN220657532U (zh) 一种生产聚羧酸减水剂母液装置及其自动化配料滴加装置
CN211917249U (zh) 混凝土稳定土一体机
CN216935904U (zh) 加水计量装置
CN219722568U (zh) 一种陶瓷用偏硅酸钠生产配料装置
CN219573235U (zh) 一种原材料对应配比分别称重系统
CN209173924U (zh) 一种硬脂酸盐定量配比反应生产装置
CN212758417U (zh) 一种提高nmp合成反应收率的配料系统
CN214725176U (zh) 一种液态物料的输送、加料装置
CN220071525U (zh) 一种抛光腐蚀液的自动调配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