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026804U - 集成结构的线端同轴连接器及板端同轴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集成结构的线端同轴连接器及板端同轴连接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3026804U CN213026804U CN202022122196.5U CN202022122196U CN213026804U CN 213026804 U CN213026804 U CN 213026804U CN 202022122196 U CN202022122196 U CN 202022122196U CN 213026804 U CN213026804 U CN 21302680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axial connector
- end coaxial
- fixing
- integrated
- integrated structur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集成结构的线端同轴连接器及板端同轴连接器,板端同轴连接器和的集成结构的线端同轴连接器接插使用。集成结构的线端同轴连接器包括:绝缘件,外壳及至少两个连接件;集成结构的板端同轴连接器包括外部壳体、内部端子及绝缘胶芯;内部端子数量与集成结构的线端同轴连接器中连接件数量相同。本实用新型具有简化安装、节省空间的优点;集成结构的板端同轴连接器的外部壳体采用的纯抽引工艺,不同于当前市面上冲压包圆工艺,外部导体部为封闭的环形,增加连接器的电稳定性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连接器,特别是涉及一种集成结构的线端同轴连接器及板端同轴连接器。
背景技术
在科技飞速发展,市场竞争激烈的今天,电子产品的高度集成化及微型化是当今设计技术发展的大势所趋。于是电子元器件集成化,元器件生产批量化,组装作业简易化,在这场竞争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同轴连接器通常被认为是装接在电缆(线缆)或者安装在仪器上的一种元件,作为传输线电气连接或分离的元件。随着无线通信、航空航天以及军事尖端科技等高新科学技术的发展,对同轴连接器的要求越来越高,需求量也不断增长,促进了同轴连接器技术水平的高速发展。随着整机系统的不断发展和生产工艺技术的不断进步,同轴连接器也在不断发展,同轴连接器的发展趋势如下:
1.小型化、集成化:元器件的小型化、集成化是整机系统小型化的前提,只有采用小型化、集成化元器件,才能实现高密度安装,节省出更多的空间。
2.高频率:为了得到更宽的信道空间、实现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整机系统工作频率在不断提高。
3.表面贴装:表面贴装技术的出现使整机行业装配自动化程度显着提高,产品成本大幅度降低,这也促使元器件行业从传统的管脚式封装向片式化表面贴装器件过渡,随着表面贴装技术的不断发展,表面贴装将会成为小型射频连接器与微带、印制板连接的主流方式,并有利于简化多层印制板的布线结构设计。
伴随着5G的到来,应用市场对应用于高频、高集成(多合一)、表面贴装的同轴连接器需求越来越强烈。而在现有技术中,同轴连接器均为单同轴连接器,当信号为多路时,需要安装多个线端和板端单同轴连接器,不仅占用空间且需要重复安装多次。鉴于此,有必要设计出一款高集成同轴连接器用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设计方案便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集成结构的线端同轴连接器及板端同轴连接器,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当信号为多路时,需要安装多个单同轴连接器的占用空间和重复安装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集成结构的线端同轴连接器,包括:绝缘件,外壳及至少两个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为金属材质,包括: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及中间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通过所述中间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与同轴电缆连接。所述绝缘件套设于所述连接件外部,包括:容纳所述连接件的容纳槽,所述容纳槽的数量和所述连接件数量相同,所述同轴电缆从所述容纳槽的一端引出;及位于所述容纳槽另一端,容纳并可露出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容纳部;所述外壳为金属材质,包括:壳槽和活动部;所述壳槽包括:有缺口的环形部和与所述环形部相连的卡部;所述活动部包括:用以固定所述绝缘件的第一抱箍和用以固定所述同轴电缆的第二抱箍。
可选地,所述连接件数量为2。
可选地,所述绝缘件还包括压条,所述压条与所述的容纳槽连接,用于压紧固定所述连接件;所述压条的一端与所述容纳槽的一端连接,另一端为自由端;所述压条的数量与所述连接件的数量相同。
可选地,所述活动部一端与所述壳槽连接,另一端可相对所述壳槽开合。
可选地,所述绝缘件上设有第一凸起,所述壳槽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凸起相配的开孔,用于将所述绝缘件固定在所述壳槽内。
可选地,所述第二抱箍的数量不少于所述连接件的数量。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集成结构的板端同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成结构的板端同轴连接器和上述集成结构的线端同轴连接器接插使用;所述集成结构的板端同轴连接器包括:外部壳体,内部端子及绝缘胶芯;所述外部壳体包括:环形的外部导体部;与所述的外部导体部相连,且位于所述外部导体部外侧的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所述内部端子,数量与所述集成结构的线端同轴连接器中连接件数量相同,包括:被所述外部导体部围起的中心导体部;与所述中心导体部连接的延伸部;所述绝缘胶芯用于保持内部端子和外部壳体,包括:容纳并露出所述中心导体部的开槽。
可选地,所述外部导体部为封闭的环形。
可选地,所述绝缘胶芯外轮廓为矩形,所述矩形的一角有缺角,所述缺角位于所述外部导体部的外侧。
可选地,所述第一固定部数量为2,分别位于所述外部导体部的长轴的两端。
可选地,所述第二固定部的数量与内部端子数量相同,且位于所述外部导体部长轴的同一侧。
可选地,所述第二固定部和所述延伸部位于所述外部导体部长轴的不同侧。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集成结构的线端同轴连接器及板端同轴连接器,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采用多合一的集成结构同轴连接器,一个器件就能实现多个信号的传输通路,无需多个单同轴连接器安装多次以实现多个信号的传输,因此具有简化安装的优点。
2本实用新型采用多合一的集成结构同轴连接器,相比多个单同轴连接器,具有较高的集成性,节省空间。
3本实用新型的板端同轴连接器,采用表贴安装,有利于简化多层印制板的布线结构设计。
4本实用新型的集成结构的板端同轴连接器的外部壳体,采用的纯抽引工艺,不同于当前市面上冲压包圆工艺,外部导体部为封闭的环形,没有缝隙,能增加连接器的电稳定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显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集成结构的线端同轴连接器的连接件示意图。
图2显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集成结构的线端同轴连接器的绝缘件示意图(表面侧)。
图3显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集成结构的线端同轴连接器的绝缘件示意图(背面侧)。
图4显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集成结构的线端同轴连接器的外壳示意图。
图5显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集成结构的线端同轴连接器的示意图。
图6显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集成结构的板端同轴连接器的内部端子示意图。
图7显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集成结构的板端同轴连接器的外部端子示意图。
图8显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集成结构的板端同轴连接器的绝缘胶芯示意图。
图9显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集成结构的板端同轴连接器示意图。
元件标号说明
1 连接器
11 第一连接部
12 中间部
13 第二连接部
2 绝缘件
21 容纳槽
22 容纳部
23 压条
24 第一凸起
25 第二凸起
3 外壳
31 壳槽
311 环形部
312 卡部
313 开孔
314 第三凸起
32 活动部
321 第一抱箍
322 第二抱箍
4 内部端子
41 延伸部
42 中心导体部
5 外部壳体
51 外部导体部
52 第一固定部
53 第二固定部
6 绝缘胶芯
61 开槽
62 缺角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
请参阅图1~图9。需要说明的是,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图示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构想,遂图式中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中有关的组件而非按照实际实施时的组件数目、形状及尺寸绘制,其实际实施时各组件的型态、数量及比例可为一种随意的改变,且其组件布局型态也可能更为复杂。
实施例一
如图1~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集成结构的线端同轴连接器,包括:绝缘件2,外壳3及两个连接件1。
如图1所示,所述连接件1,包括:第一连接部11,第二连接部13及中间连接部12;所述第一连接部11和第二连接部13通过所述中间连接部12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13与同轴电缆相连。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1选用导电性能好的金属材质制备,包括但不限于铜。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中间部12与所述第一连接部11和所述第二连接部13为一体成型。所述中间部12与所述第一连接部11和所述第二连接部13一体成型的好处在于:结构及硬强度均比焊接工艺牢固,不易受到外力而产生分裂。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1数量为2。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连接件1的数量包括但不限于本实施例中的数量,任意能保证集成连接器的各路信号的质量满足条件的所述连接件1的数量均适用于本实用新型。
更具体地,所述第二连接部13与所述同轴电缆的芯线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同轴电缆结构包括但不限于:芯线、绝缘层、接地层、保护层。
进一步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连接部13可根据相连接的同轴电缆尺寸及结构,设置不同形状及尺寸的第二连接部13。
如图2~图3所示,所述绝缘件2套设于所述连接件1外部,包括:容纳所述连接件1的容纳槽21,所述容纳槽21的数量和连接件1数量相同,所述同轴电缆从所述容纳槽21的一端引出;及位于所述容纳槽21另一端,容纳并可露出所述第一连接部11的容纳部22。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绝缘件2还包括压条23,所述压条23用于压紧固定所述连接件1;所述压条23的一端与所述容纳槽21的一端连接,另一端为自由端;所述压条23的数量与所述连接件1的数量相同。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部11还应相对于中间部12具有一定地高度,以使所述连接件1与所述绝缘件2连接后,可以通过所述容纳部22露出。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绝缘件2用于固定并保护所述连接件1,以防止连接件1与外壳3的信号连接,所述绝缘件2的材料优选但不限于塑料材质。
如图4所示,所述外壳3为金属材质,包括:壳槽31和活动部32;所述壳槽31包括:有缺口的环形部311和与所述环形部311相连的卡部312;所述活动部32包括:用以固定所述绝缘件2的第一抱箍321和用以固定所述同轴电缆的第二抱箍322。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活动部32一端与所述壳槽31连接,另一端可相对所述壳槽31开合。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容纳部22上设有第一凸起24,所述壳槽31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凸起24相配的开孔313,用于将所述绝缘件2固定在所述壳槽31内,同时起到防脱的作用。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卡部312上设置有第三凸起314,所述绝缘件2的对应位置设置有与第三凸起314卡合的第二凸起25,起到固定所述绝缘件2及防脱的作用。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所述第二抱箍322相对于外壳3的中心线AA’呈轴对称分布,作为示例,所述第二抱箍322的数量为4,为所述同轴电缆数量的两倍,分别用于固定所述同轴电缆,即每个同轴电缆由两个第二抱箍322来固定。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抱箍的数量包括但不限于本实施例中的数量,任意不小于同轴电缆数量且能够起到防止同轴电缆松动、保证同轴电缆性能稳定的抱箍的数量均适用于本实用新型;且根据抱箍所紧固同轴电缆的部位不同,设置的抱箍的形状和大小也可以不同。
实施例二
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进一步理解所述集成结构的线端同轴连接器的原理和实施方式,以下将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集成结构的线端同轴连接器与同轴电缆的安装步骤,线端同轴连接器线端同轴连接器请参阅图5。
需要说明的是,在整个集成结构的线端同轴连接器未使用时,其部件:连接件1、绝缘件2、外壳3彼此之间是独立的,也就是彼此之间并未连接。当需要将同轴电缆安装到所述连接器上时,采用以下步骤:
步骤1:将多个同轴电缆的芯线依次焊接到对应的多个连接件1的第二连接部13上。
步骤2:将所述绝缘件2和所述外壳3进行组装。具体地,将所述绝缘件2放置到所述外壳3中,将所述第一凸起24放置于壳槽31上地开孔313中,将所述卡部312上的第三凸起314与第二凸起25相配合,起到固定所述绝缘件2及防脱的作用。
步骤3:将所述步骤1中焊接后的连接件1放置到步骤3组装后的绝缘件2中。具体地,将所述多个连接件1放置于所述容纳槽21中,并将所述容纳部22露出所述连接件1的第一连接部11;压下所述绝缘件2的压条23,以使所述连接件1放于所述容纳槽21内后,可以更好地固定所述连接件1。
步骤4:将壳体3的活动部32绕动至与绝缘件2背部相接触,将第一抱箍321紧固所述绝缘体2,将第二抱箍322分别紧固到对应的同轴电缆上。
实施例三
如图6~图9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集成结构的板端同轴连接器,包括:外部壳体5,内部端子4及绝缘胶芯6。
如图7所示,所述外部壳体5包括:环形的外部导体部51;与所述的外部导体部51相连,且位于所述外部导体部51外侧的第一固定部52和第二固定部53。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外部壳体5采用纯抽丝工艺,不同于市面上的冲压包圆工艺,采用该工艺制备的外部导体部51为封闭的环形,没有缝隙,因此可以有效增加该集成结构的板端同轴连接器的电稳定性能。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固定部52数量为2,分别位于外部导体部51的长轴的两端。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固定部52和所述第二固定部53的数量、位置包括但不限于本实用新型中的数量和位置,任意可以起到加固或固定该集成结构的板端同轴连接器的形状和数量和位置,均适用于本实用新型。
如图6所示,所述内部端子4数量与所述集成结构的线端同轴连接器中连接件1数量相同,包括:被所述外部导体部51围起的中心导体部42;和与所述中心导体部连接的延伸部41。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中心导体部42和所述延伸部41一体成型,结构及硬强度较牢固,不易因受到外力而产生分裂。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固定部53的数量与内部端子4数量相同,且位于所述外部导体部51长轴的同一侧,且所述第二固定部53和所述延伸部41位于所述外部导体部51长轴的不同侧。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内部端子4选用导电性能好的金属材质制备,包括但不限于铜。
进一步需要说明的是,如图6所示所述延伸部41为宽度相同的板状,但延伸部41形状包括但不限于本实施例中的图6所示,任意能够起到电气连接作用,或能够提高所述集成结构的板端同轴连接器电气特性的,宽度有变化或者形状不规则的板状延伸部41形状均适用于本实用新型。
如图8所示,所述绝缘胶芯6用于保持内部端子4和外部壳体5,包括:容纳并露出所述中心导体部42的开槽61。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外部壳体5、所述内部端子4及所述绝缘胶芯6通过模内注塑而成型,所述绝缘胶芯6具有与所述第一固定部52、所述第二固定部53、所述延伸部41形状相对应的凹部,以便能够保持内部端子4和外部壳体5。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绝缘胶芯6外轮廓为矩形,所述矩形的一角有缺角62,所述缺角62位于所述外部导体部51的外侧。由于该组装后的板端同轴连接器呈现轴对称,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或贴片过程中需要识别出第二固定部53和延伸部41,该缺角62起到该标识的作用。
需要说明的是,任意能够起到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或贴片过程中识别出第二固定部53和延伸部41的标记均适用于本实用新型。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集成结构的线端同轴连接器及板端同轴连接器。集成结构的线端同轴连接器包括:绝缘件,外壳及至少两个连接件;连接件为金属材质,包括第一连接部、与同轴电缆连接的第二连接部及连接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的中间连接部;绝缘件套设于连接件外部,包括容纳连接件的容纳槽及容纳并可露出第一连接部的容纳部;外壳为金属材质,包括壳槽和活动部;壳槽包括有缺口的环形部和卡部;活动部包括用以固定绝缘件的第一抱箍和用以固定同轴电缆的第二抱箍。集成结构的板端同轴连接器和的集成结构的线端同轴连接器接插使用,集成结构的板端同轴连接器包括外部壳体、内部端子及绝缘胶芯;内部端子数量与集成结构的线端同轴连接器中连接件数量相同;外部壳体包括环形的外部导体部、位于外部导体部外侧的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内部端子包括:中心导体部和与之连接的延伸部;绝缘胶芯用于保持内部端子和外部壳体,包括容纳并露出中心导体部的开槽。本实用新型采用多合一的集成结构同轴连接器,一个器件就能实现多个信号的传输通路,而不用像之前多个信号需要多个单同轴连接器,需要安装多次,因此具有简化安装的优点;本实用新型采用多合一的集成结构同轴连接器,相比多个单同轴连接器,具有较高的集成性,节省空间;本实用新型的板端同轴连接器,采用表贴安装,有利于简化多层印制板的布线结构设计;本实用新型的集成结构的板端同轴连接器的外部壳体,采用的纯抽引工艺,不同于当前市面上冲压包圆工艺,外部导体部为封闭的环形,没有缝隙,能增加连接器的电稳定性能。所以本实用新型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种种缺点而具高度产业利用价值。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Claims (12)
1.一种集成结构的线端同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成结构的线端同轴连接器包括:
绝缘件,外壳及至少两个连接件;
所述连接件为金属材质,包括: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及中间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通过所述中间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与同轴电缆连接;
所述绝缘件套设于所述连接件外部,包括:容纳所述连接件的容纳槽,所述容纳槽的数量和所述连接件数量相同,所述同轴电缆从所述容纳槽的一端引出;及位于所述容纳槽另一端,容纳并可露出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容纳部;
所述外壳为金属材质,包括:壳槽和活动部;所述壳槽包括:有缺口的环形部和与所述环形部相连的卡部;所述活动部包括:用以固定所述绝缘件的第一抱箍和用以固定所述同轴电缆的第二抱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结构的线端同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数量为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结构的线端同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件还包括压条,用于压紧固定所述连接件;所述压条的一端与所述容纳槽的一端连接,另一端为自由端;所述压条的数量与所述连接件的数量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结构的线端同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部一端与所述壳槽连接,另一端可相对所述壳槽开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结构的线端同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件上设有第一凸起,所述壳槽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凸起相配的开孔,用于将所述绝缘件固定在所述壳槽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结构的线端同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抱箍的数量不少于所述连接件的数量。
7.一种集成结构的板端同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成结构的板端同轴连接器和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集成结构的线端同轴连接器接插使用;所述集成结构的板端同轴连接器包括:外部壳体,内部端子及绝缘胶芯;
所述外部壳体包括:环形的外部导体部;与所述的外部导体部相连,且位于所述外部导体部外侧的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
所述内部端子,数量与所述集成结构的线端同轴连接器中连接件相同,包括:被所述外部导体部围起的中心导体部;与所述中心导体部连接的延伸部;
所述绝缘胶芯用于保持内部端子和外部壳体,包括:容纳并露出所述中心导体部的开槽。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集成结构的板端同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部导体部为封闭的环形。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集成结构的板端同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胶芯外轮廓为矩形,所述矩形的一角有缺角,所述缺角位于所述外部导体部的外侧。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集成结构的板端同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部数量为2,分别位于所述外部导体部的长轴的两端。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集成结构的板端同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定部的数量与内部端子数量相同,且位于所述外部导体部长轴的同一侧。
12.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集成结构的板端同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定部和所述延伸部位于所述外部导体部长轴的不同侧。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2122196.5U CN213026804U (zh) | 2020-09-24 | 2020-09-24 | 集成结构的线端同轴连接器及板端同轴连接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2122196.5U CN213026804U (zh) | 2020-09-24 | 2020-09-24 | 集成结构的线端同轴连接器及板端同轴连接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3026804U true CN213026804U (zh) | 2021-04-20 |
Family
ID=754793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2122196.5U Active CN213026804U (zh) | 2020-09-24 | 2020-09-24 | 集成结构的线端同轴连接器及板端同轴连接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3026804U (zh) |
-
2020
- 2020-09-24 CN CN202022122196.5U patent/CN213026804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7955132B2 (en) | HDMI cable connector | |
US7708595B2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system with magnetic module | |
KR930004259B1 (ko) | 가요성 프린트 케이블용 콘넥터 | |
US8272898B2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system with magnetic module | |
GB2381672A (en) | Low profile radio frequency co-axial connector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 |
CN212485720U (zh) | 插头连接器、插座连接器及板对板连接器组件 | |
EP1174958B1 (en) | Coaxial connector and communication device having the same | |
CN112086775A (zh) | 一种线缆连接器 | |
CN115036724A (zh) | 一种适用于板载金属腔体滤波器的连接器 | |
KR20170054469A (ko) | 향상된 안전성 직렬 버스 연결기 | |
US20110297437A1 (en) | Electronic component device and connector assembly having same | |
CN213026804U (zh) | 集成结构的线端同轴连接器及板端同轴连接器 | |
US20020151217A1 (en) | Electrically shielded connector with over-molded insulating cover | |
US20030176085A1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 |
US20030181088A1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 |
CN215771779U (zh) | 一种新型高速信号传输连接线 | |
US7008273B2 (en) | Cable connector assembly and method of making the same | |
CN213124740U (zh) | 一种线缆连接器 | |
CN109586089B (zh) | 汽车仪表连接器 | |
JP6252969B2 (ja) | 電気コネクタ | |
US6106334A (en) | Shielded cable connector | |
JP2005158656A (ja) | 同軸ケーブル用コネクタの製造方法 | |
CN216958653U (zh) | 电连接器 | |
JPH0973959A (ja) | 低背コネクタ、その製造方法及びプリント配線板の接続方法 | |
CN213025436U (zh) | 带接地结构的同轴电缆、转接线及电子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