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023903U - Dlp微型投影仪和用于该投影仪的光机壳体 - Google Patents

Dlp微型投影仪和用于该投影仪的光机壳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023903U
CN213023903U CN202021757543.5U CN202021757543U CN213023903U CN 213023903 U CN213023903 U CN 213023903U CN 202021757543 U CN202021757543 U CN 202021757543U CN 213023903 U CN213023903 U CN 21302390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group
light
light source
module
axi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757543.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高怡玮
吴积涛
程炎
孙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Anhua Photo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Anhua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Anhua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Anhua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757543.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02390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02390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02390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rojection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DLP微型投影仪和用于该投影仪的光机壳体,在以光源光路透镜组容纳模块和光调制系统容纳模块的衔接点为坐标原点的三维坐标系中,光路传播方向为:依次沿Y轴负向、X轴负向、Y轴正向经投影光路透镜组出射;光源光路透镜组容纳模块上具有一体成型的非金属顶壁,用于设置光源的接线端子;第一敞口用于安装光源光路透镜组;第二敞口用于安装光调制系统的光学器件;光机壳体还包括:金属上盖板,上盖板用于盖覆第二敞口。在光机小型化的前提下,一方面,减少了光源光路透镜组容纳模块短路概率,另一方面,又兼顾了光调制系统容纳模块的散热需求,从而确保了光机工作的可靠性。

Description

DLP微型投影仪和用于该投影仪的光机壳体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DLP投影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DLP微型投影仪和用于该投影仪的光机壳体。
背景技术
微型投影技术是一种新型的现代投影显示技术,它凭借实现设备的小型化,便携化而逐步渗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逐渐成为投影显示的一大重要发展潮流。数字光处理(Digital Light Processing,DLP)投影显示方式具有高亮度,高对比度,高分辨率的特点,与新型LED光源结合,实现小型化的便携式微型投影,满足人们对投影显示随身化与自由化的需求。
DLP投影仪的投影成像质量与光路及光学元器件的固定方式紧密相关。DLP投影仪中常采用三色(R、G、B)二极管(LED)作为光源,其中R、G、B二极管可经驱动而依序开关,再经照明系统将影像投射至目标投影平面(例如屏幕)上。例如,R、G、B二极管光源沿光路径依次经过准直系统、合光系统、反射镜、数字微镜组件(Digital Micro-mirror Device,DMD)成像系统、后组镜头、前组镜头,投射至目标平面上。
为了追求DLP投影仪的微小型化发展,DLP光机尺寸越来越小,然而,由于光机紧凑、严密的结构,在尺寸变小的过程中,会导致散热性差,甚至出现短路等问题,也就是,造成光机工作可靠性下降,由此会导致光机的使用寿命降低。
因此,如何在DLP微型投影仪小型化的前提下,确保DLP微型投影仪工作的可靠性,成为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上述现状,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DLP微型投影仪和用于该投影仪的光机壳体,以在DLP微型投影仪小型化的前提下,确保DLP微型投影仪工作的可靠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光机壳体,包括:光源光路透镜组容纳模块、光调制系统容纳模块和投影光路透镜组容纳模块,在以光源光路透镜组容纳模块和光调制系统容纳模块的衔接点为坐标原点的三维坐标系中,光路传播方向为:依次沿Y轴负向、X轴负向、Y轴正向经投影光路透镜组出射;光源光路透镜组容纳模块上具有一体成型的非金属顶壁,顶壁所在面垂直于Z轴,顶壁用于设置光源的接线端子;光源光路透镜组容纳模块上具有朝向Z轴负向的第一敞口,第一敞口用于安装光源光路透镜组;光调制系统容纳模块上具有一体成型的底壁,底壁所在面垂直于Z轴;光调制系统容纳模块上具有朝向Z轴正向的第二敞口,第二敞口用于安装光调制系统的光学器件;光机壳体还包括:金属上盖板,上盖板用于盖覆第二敞口。
可选地,上盖板具有朝向Z轴负向的折弯部;在上盖板盖覆第二敞口时,折弯部沿Z轴负向延伸至第二敞口内。
可选地,折弯部设置在上盖板上靠近投影镜头的一侧,且折弯部呈台阶状。
可选地,上盖板内还具有凹陷部,凹陷部包覆上盖板的几何中心附近预设区域。
可选地,光源光路透镜组容纳模块上设有多个光源放置位,多个光源放置位分散设置在光源光路透镜组容纳模块上非紧挨投影镜头的各个侧面上,其中,面向Y轴负向的光源数目多于面向其它方向的光源数目。
可选地,光源光路透镜组容纳模块上设有多个接线端子放置位,各个接线端子的接口靠近布置。
可选地,还包括:会聚透镜安装位,用于设置会聚透镜组;会聚透镜安装位包括:第一会聚安装位和第二会聚安装位,第一会聚安装位和第二会聚安装位分别设置在光源光路透镜组容纳模块和光调制系统容纳模块中,其中,设置在第一会聚安装位中的会聚透镜组将接收到的光沿Y轴负向会聚,设置在第二会聚安装位中的会聚透镜组将接收到的光沿X轴负向会聚。
可选地,还包括:反射镜安装位,设置在光源光路透镜组容纳模块中,第一会聚安装位和第二会聚安装位位于反射镜安装位中轴线的两侧;反射镜安装位用于安装反射镜,其中,反射镜用于将沿Y轴负向传播的光变向为沿X轴负向传播,以传播至第二会聚安装位中的会聚透镜组。
可选地,光调制系统容纳模块内还包括:分光棱镜安装位,用于安装分光棱镜组;其中,安装后的分光棱镜组位于光调制器和投影光路透镜组容纳模块之间,且分光棱镜组的横截面平行于XOY平面,横截面为垂直于全反射面的截面。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DLP微型投影仪,包括:
上述第一方面公开的光机壳体。
【有益效果】
依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一种DLP微型投影仪和用于该投影仪的光机壳体,光路传播方向为:依次沿Y轴负向、X轴负向、Y轴正向到达投影镜头,整机结构紧凑。并且,第一敞口和第二敞口的朝向相反,在XOY平面的投影不重叠,从而能够减小各个模块之间的相互影响,一方面,便于光源光路透镜组容纳模块和光调制系统容纳模块独立散热;另一方面,可以减小因相互影响导致的光路传播误差被进一步扩大,从而提高了光路精度、能量利用率。此外,光源光路透镜组容纳模块上沿Z轴正向具有顶壁,接线端子设置在非金属材质的顶壁上,由此,减少了光源光路透镜组容纳模块发生短路的概率;而同时,上盖板为金属材质,可以对光调制系统容纳模块进行散热。可见,在光机小型化的前提下,一方面,减少了光源光路透镜组容纳模块短路概率,另一方面,又兼顾了光调制系统容纳模块的散热需求,从而确保了光机工作的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有益效果,将在具体实施方式中通过具体技术特征和技术方案的介绍来阐述,本领域技术人员通过这些技术特征和技术方案的介绍,应能理解所述技术特征和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以下将参照附图对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进行描述。图中:
图1为本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光机的主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光机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A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光源光路透镜组容纳模块和光调制系统容纳模块俯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光源光路透镜组容纳模块和光调制系统容纳模块仰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光机的局部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7A和图7B为本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分光棱镜组示意图,其中,图7A为分光棱镜组结构示意图,图7B为分光棱镜组的横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在光机小型化的前提下,确保光机工作的可靠性,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用于DLP微型投影仪的光机壳体,请参考图1、图2和图3,其中,图1为本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光机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光机的左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A-A截面结构示意图。
请参考图1、图2和图3,本实施例公开的光机壳体包括:光源光路透镜组容纳模块1、光调制系统容纳模块2和投影光路透镜组容纳模块3,其中,光源光路透镜组容纳模块1用于容纳光源光路的透镜组,以通过光源光路的透镜组向光调制系统提供入射光,光源可以是RGB发光二极管;光调制系统容纳模块2用于容纳光调制系统,例如DMD芯片和与之配合的TIR棱镜等等,光调制系统对入射光进行光电处理后经投影光路出射,以通过投影镜头投影至投影平面,投影光路的镜头组设置在投影光路透镜组容纳模块3中。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光源光路透镜组容纳模块1、光调制系统容纳模块2和投影光路透镜组容纳模块3分别独立安装各自的光学器件,并且卧式布置得到光机壳体,具体地,各个模块之间为非堆叠结构,从而使得光机壳体有更多的散热空间。在可选的实施例中,光源光路透镜组容纳模块1的容纳腔和光调制系统容纳模块2的容纳腔一体成型,由此,提高光源光路透镜组容纳模块1和光调制系统容纳模块2的连接强度,从而也增强了整机的强度。并且,由于光源光路透镜组容纳模块1的容纳腔和光调制系统容纳模块2的容纳腔一体成型,使得在定位光源光路透镜组等光学器件后,能够减少光路的传播误差,从而提高了光路的传播精度。
请参考图1和图3,在以光源光路透镜组容纳模块1和光调制系统容纳模块2的衔接中心点为坐标原点O的三维坐标系中,光路传播方向为:依次沿Y轴负向、X轴负向、Y轴正向到达投影镜头,其中,Y轴正向为平行于投影镜头出射光的出射方向。需要说明的是,引入三维坐标系是为了便于描述相对位置关系和光路传播方向,以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
请参考图1和图4,其中,图4为本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光源光路透镜组容纳模块和光调制系统容纳模块俯视立体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光源光路透镜组容纳模块1上具有一体成型的非金属顶壁11,顶壁11用于设置光源的接线端子,由此,可以减小光源光路中的电学元器件短路的概率。在具体实施例中,顶壁11可以与光源光路透镜组容纳模块1的腔体一体成型,以提高整机的强度。
请参考图5,为本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光源光路透镜组容纳模块和光调制系统容纳模块仰视立体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光源光路透镜组容纳模块1上具有朝向Z轴负向的第一敞口12,第一敞口12用于安装光源光路透镜组,安装光源光路透镜组后的光源光路透镜组容纳模块如图3的剖面图所示,光源光路透镜组可以包括例如牛眼透镜,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光源光路的透镜组可以收集并传输RGB三色光源。
请参考图4和图5,光调制系统容纳模块2上具有一体成型的底壁21,底壁21所在面垂直于Z轴,底壁21可以与光调制系统容纳模块2的腔体一体成型,以增强光调制系统容纳模块2的强度。本实施例中,光调制系统容纳模块2上具有朝向Z轴正向的第二敞口22,第二敞口22用于安装光调制系统的光学器件。在具体实施例中,第一敞口12在XOY平面的投影和第二敞口22在XOY平面的投影不重叠。
请参考图6,为本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光机的局部爆炸结构示意图,该光机壳体还包括:金属上盖板23,本实施例中,上盖板23采用金属材质,便于对位于光调制系统容纳模块2内的光调制系统进行散热。
在可选的实施例中,上盖板23具有朝向Z轴负向的折弯部23a,该折弯部23a为金属材质,上盖板23用于盖覆第二敞口22,并且,在上盖板23盖覆第二敞口22时,折弯部23a沿Z轴负向延伸至第二敞口22内,由此,一方面,可以通过折弯部23a遮挡光路的杂光,防止杂光向投影镜头传输,从而提高了成像质量;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折弯部23a将位于光调制系统容纳模块2内的光电装置的热量传导至上盖板23的表面,从而,对光调制系统容纳模块2内的腔体进行散热。
请参考图6,在可选的实施例中,折弯部23a设置在上盖板23上靠近投影镜头的一侧,散热器位于光调制系统模块2的另一侧,也就是,光调制系统容纳模块2的散热器和折弯部23a分别位于光调制系统容纳模块2的两侧,从而,增加了光调制系统容纳模块2的散热通道。
本实施例中,在上盖板盖覆第二敞口时,折弯部沿Z轴负向延伸至第二敞口内。由此,可以阻挡杂光,提高成像质量,并且弥补了避免短路时导致的散热面积小的不足,通过折弯部实现了对光调制系统容纳模块进行补充导热并散热。
在具体实施例中,折弯部23a的内侧边呈台阶状,以防止折弯部23a遮挡有效的投影光路,从而改善了投影质量。
请参考图6,在可选的实施例中,上盖板23内还具有凹陷部23b,凹陷部23b包覆上盖板23的几何中心点附近预设区域,以加强上盖板23的强度,由此,加强了光机的整机强度,提高了光机的使用寿命。需要说明的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凹陷部23b的形状可以依据上盖板23的轮廓而定,一般而言,凹陷部23b的形状与上盖板23的轮廓大致相似。在可选的实施例中,凹陷部23b可以有多级,例如第一级凹陷部和第二级凹陷部,在具有多级凹陷部的实施例中,第一级凹陷部的形状与上盖板23的轮廓大致相似,第二级凹陷部的形状可以是规则的,也可以是不规则的。
请参考图3,在可选的实施例中,光源光路透镜组容纳模块1上设有多个光源放置位13,多个光源放置位13分散设置在光源光路透镜组容纳模块1上非紧挨投影镜头的各个侧面上。具体地,光源光路透镜组容纳模块1上与投影镜头紧挨的侧面上未设置光源放置位13,光源放置位13分散设置在其它的各个侧面上,由此,可以使得光源分散散热,改善散热效果。
在可选的实施例中,面向Y轴负向的光源数目多于面向其它方向的光源数目。本实施例中,由于投影镜头的投影方向朝向Y轴正向,也就是,Y轴正向有足够的散热空间,使得在Y轴正向侧面的光源能够更好地散热,因此,面向Y轴负向的光源数目多于面向其它方向的光源数目,可以改善光源光路透镜组容纳模块1的整体散热效果。在可选的实施例中,面向Y轴负向的光源13,至少有一个为红光二极管,以使热能更大的红光二极管更好地散热。
请参考图6,在可选的实施例中,光源光路透镜组容纳模块1上设有多个接线端子放置位15,多个接线端子放置位15与多个光源放置位一一对应;多个接线端子放置位15用于分别放置与各个光源对应的接线端子,其中,多个接线端子放置位15中各个接线端子的接口位于光源光路透镜组容纳模块1的顶壁上,且各个接线端子的接口靠近布置。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顶盖的顶面空间,使得光机壳体的整体结构紧凑,另一方面,由于各个连接端子的接口靠近布置,可以便于连接端子排线,避免排线时的走线混乱。
请参考图3,在可选的实施例中,还包括:会聚透镜安装位,会聚透镜安装位用于设置会聚透镜组;会聚透镜安装位包括:第一会聚安装位14和第二会聚安装位24,第一会聚安装位14和第二会聚安装位24分别设置在光源光路透镜组容纳模块1和光调制系统容纳模块2中,其中,设置在第一会聚安装位14中的会聚透镜组将接收到的光沿Y轴负向会聚,设置在第二会聚安装位24中的会聚透镜组将接收到的光沿X轴负向会聚。
相对于现有技术中处于同一容纳模块中、单一的会聚光源方向的方案,本实施例可以使得光沿不同方向会聚,也就是,使得会聚光的热量分散,减小了会聚的热量集中在某一个模块所导致的模块变形,光路精度变差、整机使用寿命短的问题。
请参考图3,在可选的实施例中,还包括:反射镜安装位16,反射镜安装位16设置在光源光路透镜组容纳模块1中,第一会聚安装位14和第二会聚安装位24位于反射镜安装位16中轴线的两侧。本实施例中,反射镜安装位16用于安装反射镜,其中,反射镜用于将沿Y轴负向传播的光变向为沿X轴负向传播,以传播至第二会聚安装位24中的会聚透镜组。也就是,对于分散在光源光路透镜组容纳模块1和光调制系统容纳模块2中的会聚透镜组,可以通过反射镜来衔接透镜的传播光路,从而使得在光源光路透镜组容纳模块处理后的平行光能够通过反射镜平行反射至第二会聚安装位中的透镜组,继而,能够减小光路的传播误差。
请参考图3,在可选的实施例中,光调制系统容纳模块2内还包括:分光棱镜安装位25,用于安装分光棱镜组;其中,安装后的分光棱镜组位于光调制器和投影光路透镜组容纳模块3之间,且分光棱镜组的横截面平行于XOY平面,其中,分光棱镜组的横截面为垂直于全反射面的截面。
请参考图7A和图7B,为本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分光棱镜组示意图,其中,图7A为分光棱镜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图7B为分光棱镜组的俯视示意图,本实施例中,分光棱镜组的横截面平行于XOY平面,使得沿X轴负向传播的光路能够被分光棱镜组全反射至DMD,而经DMD处理过的光信号能够沿Y轴正向传播至投影镜头,实现投影,也就是实现了光路传播方向有效的变化。
本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DLP微型投影仪,包括:上述实施例公开的光机壳体。
依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一种DLP微型投影仪和用于该投影仪的光机壳体,光源光路透镜组容纳模块的容纳腔和光调制系统容纳模块卧式布置,并且,光路传播方向为:依次沿Y轴负向、X轴负向、Y轴正向到达投影镜头,整机结构紧凑。并且,第一敞口和第二敞口的朝向相反,在XOY平面的投影不重叠,从而能够减小各个模块之间的相互影响,一方面,便于光源光路透镜组容纳模块和光调制系统容纳模块独立散热;另一方面,可以减小因相互影响导致的光路传播误差被进一步扩大,从而提高了光路精度、能量利用率。此外,光源光路透镜组容纳模块上沿Z轴正向具有顶壁,接线端子设置在非金属材质的顶壁上,由此,减少了光源光路透镜组容纳模块发生短路的概率;而同时,上盖板为金属材质,可以对光调制系统容纳模块进行散热。可见,在光机小型化的前提下,一方面,减少了光源光路透镜组容纳模块短路概率,另一方面,又兼顾了光调制系统容纳模块的散热需求,从而确保了光机工作的可靠性。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在不冲突的前提下,上述各优选方案可以自由地组合、叠加。
应当理解,上述的实施方式仅是示例性的,而非限制性的,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针对上述细节做出的各种明显的或等同的修改或替换,都将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光机壳体,包括:光源光路透镜组容纳模块(1)、光调制系统容纳模块(2)和投影光路透镜组容纳模块(3),其特征在于:
在以所述光源光路透镜组容纳模块(1)和所述光调制系统容纳模块(2)的衔接点为坐标原点(O)的三维坐标系中,光路传播方向为:依次沿Y轴负向、X轴负向、Y轴正向经所述投影光路透镜组出射;
所述光源光路透镜组容纳模块(1)上具有一体成型的非金属顶壁(11),所述顶壁(11)所在面垂直于Z轴,所述顶壁(11)用于设置光源的接线端子;所述光源光路透镜组容纳模块(1)上具有朝向Z轴负向的第一敞口(12),所述第一敞口(12)用于安装所述光源光路透镜组;
所述光调制系统容纳模块(2)上具有一体成型的底壁(21),所述底壁(21)所在面垂直于Z轴;所述光调制系统容纳模块(2)上具有朝向Z轴正向的第二敞口(22),所述第二敞口(22)用于安装所述光调制系统的光学器件;
所述光机壳体还包括:金属上盖板(23),所述上盖板(23)用于盖覆所述第二敞口(22)。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机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板(23)具有朝向Z轴负向的折弯部(23a);在所述上盖板(23)盖覆所述第二敞口(22)时,所述折弯部(23a)沿Z轴负向延伸至所述第二敞口(22)内。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机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弯部(23a)设置在所述上盖板(23)上靠近投影镜头的一侧,且所述折弯部(23a)呈台阶状。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机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板(23)内还具有凹陷部(23b),所述凹陷部(23b)包覆所述上盖板(23)的几何中心附近预设区域。
5.如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光机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光路透镜组容纳模块(1)上设有多个光源放置位(13),所述多个光源放置位(13)分散设置在所述光源光路透镜组容纳模块(1)上非紧挨投影镜头的各个侧面上,其中,面向Y轴负向的光源数目多于面向其它方向的光源数目。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机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光路透镜组容纳模块(1)上设有多个接线端子放置位(15),各个接线端子的接口靠近布置。
7.如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光机壳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会聚透镜安装位,用于设置会聚透镜组;所述会聚透镜安装位包括:第一会聚安装位(14)和第二会聚安装位(24),所述第一会聚安装位(14)和所述第二会聚安装位(24)分别设置在所述光源光路透镜组容纳模块(1)和所述光调制系统容纳模块(2)中,其中,设置在所述第一会聚安装位(14)中的会聚透镜组将接收到的光沿Y轴负向会聚,设置在所述第二会聚安装位(24)中的会聚透镜组将接收到的光沿X轴负向会聚。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机壳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反射镜安装位(16),设置在所述光源光路透镜组容纳模块(1)中,所述第一会聚安装位(14)和所述第二会聚安装位(24)位于所述反射镜安装位(16)中轴线的两侧;所述反射镜安装位(16)用于安装反射镜,其中,所述反射镜用于将沿Y轴负向传播的光变向为沿X轴负向传播,以传播至所述第二会聚安装位(24)中的会聚透镜组。
9.如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光机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光调制系统容纳模块(2)内还包括:
分光棱镜安装位(25),用于安装分光棱镜组;其中,安装后的所述分光棱镜组位于光调制器和所述投影光路透镜组容纳模块(3)之间,且所述分光棱镜组的横截面平行于XOY平面,所述横截面为垂直于全反射面的截面。
10.一种DLP微型投影仪,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光机壳体。
CN202021757543.5U 2020-08-18 2020-08-18 Dlp微型投影仪和用于该投影仪的光机壳体 Active CN21302390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757543.5U CN213023903U (zh) 2020-08-18 2020-08-18 Dlp微型投影仪和用于该投影仪的光机壳体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757543.5U CN213023903U (zh) 2020-08-18 2020-08-18 Dlp微型投影仪和用于该投影仪的光机壳体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023903U true CN213023903U (zh) 2021-04-20

Family

ID=754688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757543.5U Active CN213023903U (zh) 2020-08-18 2020-08-18 Dlp微型投影仪和用于该投影仪的光机壳体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02390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433422B (zh) 一种光机
CN113917769B (zh) 投影光机以及投影设备
WO2020134220A1 (zh) 激光器组件、激光光源和激光投影设备
US20230258883A1 (en) Optical module
CN114721211A (zh) 一种投影光机及投影设备
CN113703272A (zh) 激光器及投影设备
CN114706263A (zh) 投影光机及投影仪
CN113467172B (zh) 一种激光器和投影系统
CN213023903U (zh) Dlp微型投影仪和用于该投影仪的光机壳体
CN113075839B (zh) 一种投影光机
US7703925B2 (en) Miniature projector module having effective utilization of light with two polarizations
CN114706262B (zh) 一种投影光机及投影仪
CN214375774U (zh) Dlp微型投影仪及其光机壳体
CN114721207B (zh) 一种投影设备及其光机
CN113075847B (zh) 数字光处理光机
CN212675349U (zh) 光源系统以及投影设备
CN112433430A (zh) 用于dlp微型投影仪光机的光源模组及光机、dlp投影仪
CN111352288B (zh) 一种激光器、激光投影光源和激光投影设备
CN114371589A (zh) 光源组件、光学引擎及投影设备
US10247405B2 (en) Light source unit, projector, and method of assembling a light source unit
CN218386170U (zh) 激光器及激光投影设备
CN113495416B (zh) 光源系统以及投影设备
WO2022078098A1 (zh) 光源组件、光学引擎及投影设备
CN212694238U (zh) 微型投影仪及其光机
CN214375773U (zh) 一种光机组件及投影光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518067 3C, 3D, Block CD, Building 7, Xinghua Industrial Building, No. 4, Industrial 6th Road, Huaguoshan Community, Merchants Street,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Anhua Photoelectric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000 room 201-202, building D, Chuangye No.1, 43 Yanshan Road, Shekou,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ANHUA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