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417853U - 光机模组及投影仪 - Google Patents

光机模组及投影仪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417853U
CN219417853U CN202320680970.5U CN202320680970U CN219417853U CN 219417853 U CN219417853 U CN 219417853U CN 202320680970 U CN202320680970 U CN 202320680970U CN 219417853 U CN219417853 U CN 21941785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flecting mirror
light
subchamber
optical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680970.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滕薛
曾志达
张聪
胡震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Huol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Huol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Huol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Huol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680970.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41785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41785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41785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ransforming Electric Information Into Light Information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光机模组及投影仪,涉及投影技术领域。光机模组包括沿光路依次设置的光源组件、第一反射镜、第二反射镜、第三反射镜、成像组件和镜头组件,镜头组件的长度方向平行于第一方向;第一反射镜与光源组件沿第一方向设置,第二反射镜与第一反射镜沿第二方向设置,第三反射镜与第二反射镜沿第一方向设置,成像组件与镜头组件沿第一方向设置。光源组件用于发出光束,光束能够传输至第一反射镜,并通过第一反射镜反射至第二反射镜,再通过第二反射镜反射至第三反射镜,并通过第三反射镜反射至成像组件,成像组件用于将光束转换为图像光并将图像光引导至镜头组件。本公开的有益效果是实现兼容较长光程的光学系统及小型化设计。

Description

光机模组及投影仪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投影技术领域,尤其包括一种光机模组及包括光机模组的投影仪。
背景技术
随着用户的生活品质提升,对于投影仪的图像质量越来越高,为了满足用户需求,需要用到更加复杂、光程更长的光学系统,意味着承载该光学系统的光机模组的体积会更大,大体积的光机模组难以与小型化的工业设计兼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公开提出一种光机模组及投影仪,可以实现兼容较长光程的光学系统及小型化设计。
第一方面,本公开涉及一种光机模组,光机模组包括沿光路依次设置的光源组件、第一反射镜、第二反射镜、第三反射镜、成像组件和镜头组件,所述镜头组件的长度方向平行于第一方向;所述第一反射镜与所述光源组件沿所述第一方向设置,所述第二反射镜与所述第一反射镜沿第二方向设置,所述第三反射镜与所述第二反射镜沿所述第一方向设置,所述第三反射镜还与所述光源组件沿所述第二方向设置,所述成像组件与所述第三反射镜沿所述第二方向设置,并与所述镜头组件沿所述第一方向设置;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垂直或倾斜相交;所述光源组件用于发出光束,所述光束能够传输至所述第一反射镜,并通过所述第一反射镜反射至所述第二反射镜,再通过所述第二反射镜反射至所述第三反射镜,并通过所述第三反射镜反射至所述成像组件,所述成像组件用于将所述光束转换为图像光并将所述图像光引导至所述镜头组件。
其中,所述光机模组还包括壳体,所述壳体限定导通腔,所述导通腔包括依次连通的第一子腔、第二子腔和第三子腔,所述第一子腔和所述第二子腔的长度方向分别平行于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一子腔沿所述光路的前端连通于所述第二子腔沿光路的后端,所述第二子腔沿所述光路的后端连通于所述第三子腔。所述第一反射镜设于所述第一子腔沿光路的前端,所述第二反射镜设于所述第二子腔沿所述光路的后端,所述第三反射镜设于所述第二子腔沿所述光路的前端。
其中,所述壳体包括侧壳和盖板。所述侧壳设有沿第三方向的开口。所述盖板盖合于所述开口,所述侧壳和所述盖板围成所述导通腔。
其中,所述光机模组还包括第一匀光组件和第二匀光组件。第一匀光组件设于所述光源组件与所述第一反射镜之间的光路上,并通过第一锁紧件固定于所述盖板。第二匀光组件设于所述第二反射镜和所述第三反射镜之间的光路上,并通过第二锁紧件固定于所述盖板。
其中,所述成像组件包括光阀和棱镜。所述光阀的出光面位于所述第三子腔,并用于将光束转换为图像光。所述棱镜设于所述第三子腔,所述棱镜通过第三锁紧件固定于所述盖板,所述棱镜位于所述光阀和所述镜头组件之间,所述棱镜用于将所述第三反射镜反射的光束折射至所述光阀,并将从所述出光面发出的所述图像光折射至所述镜头组件。
其中,所述光机模组还包括振镜模块和柔性电连接件。所述振镜模块设于所述成像组件沿第一方向的出光侧。所述柔性电连接件包括柔性体,所述柔性体的一端设有第一连接部分和第二连接部分,所述第一连接部分与所述成像组件电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分与所述振镜模块电连接,所述柔性体的另一端用于连接至控制器。
其中,所述光机模组包括壳体,所述壳体限定导通腔。所述柔性体包括第一连接段和第二连接段,所述第一连接段贴设于所述壳体的表面,所述第一连接部分和所述第二连接部分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设于所述第一连接段,并分别与所述柔性电连接件和所述振镜模块电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段可弯折地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段,并用于连接至所述控制器。
其中,所述光机模组还包括壳体和两个调节件。所述壳体限定导通腔,所述第一反射镜和所述第三反射镜分别设于所述导通腔内。两个所述调节件分别可活动地连接于所述壳体,并伸入至所述导通腔内,所述第一反射镜和所述第三反射镜分别与两个所述调节件连接,并能够在所述调节件的带动下相对所述壳体摆动,以调整所述第一反射镜的入射光轴和反射光轴的夹角,以及调整所述第三反射镜的入射光轴和反射光轴的夹角。
其中,所述第一反射镜的入射光轴和反射光轴的夹角为α,70°≤α≤110°;和/或,所述第二反射镜的入射光轴和反射光轴的夹角为β,80°≤β≤120°;和/或所述第三反射镜的入射光轴和反射光轴的夹角为γ,70°≤γ≤110°。
第三方面,本公开还涉及一种投影装置,包括机壳和光机模组,所述光机模组为前述的光机模组,所述光机模组设于所述机壳内。
有益效果:
本公开的镜头组件的长度方向平行于第一方向,镜头组件与成像组件在第一方向间隔设置,使镜头组件、成像组件及两者之间的区域形成了光机模组的第一部分;第三反射镜与成像组件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并且与第二反射镜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使第三反射镜、第二反射镜及两者之间的区域形成了光机模组的第二部分;第一反射镜与第二反射镜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并且第一反射镜位于第二反射镜背离镜头组件的一侧,第一反射镜还与光源组件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使光源组件、第一反射镜及两者之间的区域形成了光机模组的第三部分。由此,在上述结构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的排布下,光机模组大致包括沿第二方向分布的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并且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的长度方向分别大致平行于第一方向,使得光机模组在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上的尺寸较为均衡,提高了光机模组的结构紧凑性,并且还避免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在镜头组件的长度方向上依次接长,使得光机模组在第一方向上的整体尺寸过大,从而便于光机模组与投影装置的其他组件组装堆叠,能够较好地满足小型化工业设计的需求。同时,光束经过第一反射镜、第二反射镜和第三反射镜多次反射后,形成有较长的光路,能够提高光束从光源组件到达成像组件之间的光程,使其满足高成像质量的光学设计要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公开一实施例的光机模组除去壳体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公开一实施例的光机模组除去壳体后的俯视图;
图3为本公开一实施例的光机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公开一实施例的光机模组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公开一实施例的光机模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公开一实施例的光机模组除去盖板后的俯视图;
图7为本公开一实施例的壳体、调节件和第一反射镜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公开一实施例的第一反射镜与壳体的连接处的一处剖视图;
图9为本公开一实施例的第一反射镜与壳体的连接处的另一处剖视图;
图10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投影仪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光机模组 100
光源组件 10
第一反射镜 21
第二反射镜 22
第三反射镜 23
成像组件 30
光阀 31
棱镜 32
镜头组件 40
壳体 50
导通腔 51
第一子腔 52
第二子腔 53
第三子腔 54
侧壳 55
盖板 56
第一锁紧件 57
第二锁紧件 58
第三锁紧件 59
第一匀光组件 61
第二匀光组件 62
振镜模块 63
散热模块 64
柔性电连接件 70
柔性体 71
第一连接部分 711
第二连接部分 712
第一连接段 72
第二连接段 73
调节件 80
安装座 81
连接孔 811
第一孔段 8111
第二孔段 8112
调节部 82
接合部 83
限位部 84
第一端部 841
第二端部 842
投影仪 900
机壳 901
第一方向 X1
第二方向 X2
第三方向 X3
第一部分 M1
第二部分 M2
第三部分 M3
光路 L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公开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公开实施方式中的内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公开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公开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公开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侧向”、“下”、“内”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需要注意,本公开中提及的“第一”、“第二”、“第三”等概念仅用于对不同的装置、模块或单元进行区分,并非用于限定这些装置、模块或单元所执行的功能的顺序或者相互依存关系。
投影仪包括激光投影仪,激光投影仪为通过激光光束投射画面的投影仪,一些激光需要经过光学元件处理,在到达光阀之后才能呈现较高的图像质量,因此,为了满足用户对高投影质量的需求,需要设计光程较长的光学系统,以实现多个光学元件在光路的放置。然而光学系统的光程加长后,将使得承载该光学系统的光机模组的体积变大,难以兼容小型化的工业设计,并且,体积过大的光机模组也难以满足用户对小型化投影仪的需求。
参见图1和图2,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光机模组100,光机模组100包括沿光路L(图1和图2中虚线示出)依次设置的光源组件10、第一反射镜21、第二反射镜22、第三反射镜23、成像组件30和镜头组件40,镜头组件40的长度方向平行于第一方向X1;第一反射镜21与光源组件10沿第一方向X1设置,第二反射镜22与第一反射镜21沿第二方向X2设置,第三反射镜23与第二反射镜22沿第一方向X1设置,第三反射镜23还与光源组件10沿第二方向X2设置,成像组件30与第三反射镜23沿第二方向X2设置,并与镜头组件40沿第一方向X1设置;其中,第一方向X1与第二方向X2垂直或倾斜相交;光源组件10用于发出光束,光束能够传输至第一反射镜21,并通过第一反射镜21反射至第二反射镜22,再通过第二反射镜22反射至第三反射镜23,并通过第三反射镜23反射至成像组件30,成像组件30用于将光束转换为图像光并将图像光引导至镜头组件40。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当两个器件(如光源组件10、第一反射镜21、第二反射镜22、第三反射镜23、成像组件30和镜头组件40中的任意两者)被称作沿某个方向(如第一方向X1、第二方向X2、或第三方向X3)设置,是指两个器件在该方向上的投影有重叠部分。例如,第三反射镜23与第二反射镜22沿第一方向X1设置,是指第三反射镜23和第二反射镜22在第一方向X1上的投影有重叠部分;第三反射镜23和成像组件30沿第二方向X2设置,是指第三反射镜23和成像组件30在第二方向X2上的投影有重叠部分。
光源组件10发出的光束能够到达第一反射镜21,并依次经过第一反射镜21、第二反射镜22和第三反射镜23的反射到达成像组件30,成像组件30将光束转换为图像光,并发射至镜头组件40,由镜头组件40将图像光投射至投影载体,并形成投影画面。
本实施例的光机模组100中,镜头组件40的长度方向平行于第一方向X1,镜头组件40与成像组件30在第一方向X1间隔设置,使镜头组件40、成像组件30及两者之间的区域形成了光机模组100的第一部分M1;第三反射镜23与成像组件30沿第二方向X2间隔设置,并且与第二反射镜22沿第一方向X1间隔设置,使第三反射镜23、第二反射镜22及两者之间的区域形成了光机模组100的第二部分M2;第一反射镜21与第二反射镜22沿第二方向X2间隔设置,并且第一反射镜21位于第二反射镜22背离镜头组件40的一侧,第一反射镜21还与光源组件10沿第一方向X1间隔设置,使光源组件10、第一反射镜21及两者之间的区域形成了光机模组100的第三部分M3。由此,在上述结构沿第一方向X1和第二方向X2的排布下,光机模组100大致包括沿第二方向X2分布的第一部分M1、第二部分M2和第三部分M3,并且第一部分M1、第二部分M2和第三部分M3的长度方向分别大致平行于第一方向X1,使得光机模组100在第一方向X1和第二方向X2上的尺寸较为均衡,提高了光机模组100的结构紧凑性,并且还避免第一部分M1、第二部分M2和第三部分M3在镜头组件40的长度方向上依次接长、进而导致光机模组100在第一方向X1上的整体尺寸过大的问题,从而便于光机模组100与投影装置的其他组件组装堆叠,能够较好地满足小型化工业设计的需求。同时,光束经过第一反射镜21、第二反射镜22和第三反射镜23多次反射后,形成有较长的光路L,能够提高光束从光源组件10到达成像组件30之间的光程,使其满足高成像质量的光学设计要求。当然,在本公开的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根据需求再设置其他反射镜,以进一步提高光程。
本实施例中,根据光机模组100的实际设计需求,第一方向X1与第二方向X2可以设为相互斜交,也可设为相互垂直。
本实施例中,光源组件10为激光光源,其能够发出红、绿、蓝三色激光。其他实施例中,光源组件10也可以设为其他类型的结构。
请参阅图3至图6,光机模组100还包括壳体50,壳体50限定导通腔51,导通腔51包括依次连通的第一子腔52、第二子腔53和第三子腔54,第一子腔52和第二子腔53的长度方向分别平行于第一方向X1,第一子腔52沿光路L的前端连通于第二子腔53沿光路L的后端,第二子腔53沿光路L的后端连通于第三子腔54;第一反射镜21设于第一子腔52沿光路L的前端,第二反射镜22设于第二子腔53沿光路L的后端,第三反射镜23设于第二子腔53沿光路L的前端。
本实施例中,参见图3,光机模组100还包括散热模块64,散热模块64设于壳体50,并对应光阀31设置,散热模块64用于对光阀31散热,其能够与光阀31和外界环境热交换,以将光阀31的热量传导至外界环境,提高光阀31的散热效率,保证光阀31的正常运行。本实施例中,散热模块64为铝挤散热片,其具有较小的体积以及有效的散热性能,从而进一步降低光机模组100的整体体积。
本实施例中,参见图3至图6,光源组件10设于壳体50外侧,镜头组件40设于壳体50外侧。壳体50可以作为支撑结构对镜头组件40和光源组件10提供支撑功能,并且将其分别置于壳体50外侧,可以便于对镜头组件40和光源组件10进行拆装维修,以及降低光机模组100的装配难度。
本实施例中,壳体50包括侧壳55和盖板56。侧壳55设有沿第三方向X3的开口。盖板56盖合于开口,侧壳55和盖板56围成导通腔51。第三方向X3平行于竖直方向,以利于光机模组100放置于水平面上。本实施例中,盖板56为钣金结构,钣金结构的加工成本低、加工效率高,能够降低光机模组100的整体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其他实施例中,盖板56也可以通过铸造加工成型。
参见图2和图7,本实施例中,光机模组100还包括第一匀光组件61和第二匀光组件62。第一匀光组件61设于光源组件10与第一反射镜21之间的光路L上,并位于第一子腔52,第一匀光组件61通过第一锁紧件57固定于盖板56。第二匀光组件62设于第二反射镜22和第三反射镜23之间的光路L上,并位于第二子腔53,第二匀光组件62通过第二锁紧件58固定于盖板56。
第一匀光组件61和第二匀光组件62可以提高到达成像组件30的光束的均匀性和亮度等性质,并减少激光的杂散光等,从而提高成像组件30所转换的图像光的性能,进而提高镜头组件40最终投影的图像质量,例如,提高清晰度、分辨率、颜色鲜艳程度等本实施例中,第一匀光组件61可设为复眼透镜、光棒,第二匀光组件62可设为复眼透镜、光棒,其具体透镜型号可以根据实际需求确定。优选的,本实施例中,第一匀光组件61和第二匀光组件62均为复眼透镜。
第一匀光组件61通过第一锁紧件57固定于盖板56、第二匀光组件62通过第二锁紧件58固定于盖板56,可以提高第一匀光组件61和第二匀光组件62与壳体50连接的稳固性,使其在光机模组100移动过程中与壳体50保持相对固定,降低其晃动导致光束在传播过程中损失的可能性,提高激光的亮度。第一锁紧件57包括用于固定第一匀光组件61的钣金部以及用于连接钣金部、第一匀光组件61和盖板56的连接螺栓,第二锁紧件58包括用于固定第二匀光组件62的钣金部以及用于连接钣金部、第二匀光组件62和盖板56的连接螺栓。其他实施例中,第一锁紧件57和第二锁紧件58也可以设为其他连接结构,并且,其他实施例中,侧壳55内还可以设置多个限位结构,分别用于限位第一匀光组件61和第二匀光组件62。
本实施例中,参见图1和图2,成像组件30包括光阀31和棱镜32。光阀31的出光面位于第三子腔54,并用于将光束转换为图像光。棱镜32设于第三子腔54,棱镜32通过第三锁紧件59固定于盖板56,棱镜32位于光阀31和镜头组件40之间,棱镜32用于将第三反射镜23反射的光束折射至光阀31,并将从出光面发出的图像光折射至镜头组件40。棱镜32沿第一方向X1设于镜头组件40与光阀31之间,棱镜32沿第二方向X2与第三反射镜23间隔设置,第三反射镜23反射的光束到达棱镜32后再从棱镜32反射至光阀31,光阀31将光束转换为图像光,并将图像光射入棱镜32,图像光经过棱镜32后进入镜头组件40以成像。第三锁紧件59包括用于固定棱镜32的钣金部以及用于连接钣金部、连接部和盖板56的连接螺栓。
光阀31可设为DMD(Digital Micromirror Device,数字微镜器件)芯片或者LCOS(Liquid Crystal On Silicon,硅上液晶)芯片。棱镜32可设为TIR(Total InternalReflection,全内反射)棱镜32,其具有较好的杂散光消除效果,并能将第三反射镜23反射的光束进一步转向,使其可以准确地射入光阀31。本公开其他实施例中,棱镜32也可以设为PBS棱镜32(偏振分光棱镜32);本公开对此不作限定。
本实施例中,参见图3至图5,光机模组100还包括振镜模块63和柔性电连接件70。振镜模块63设于成像组件30沿第一方向X1的出光侧。柔性电连接件70包括柔性体71,柔性体71的一端设有第一连接部分711和第二连接部分712,第一连接部分711与成像组件30电连接,第二连接部分712与振镜模块63电连接,柔性体71的另一端用于连接至控制器。
振镜模块63能够摆动,并使成像组件30发出的图像光的单一像素点变为多个像素点,从而提高图像光的像素数量,以进一步提高镜头组件40输出的图像的的图像质量,满足光机模组100的差异化配置需求。
柔性体71为具有柔性的结构,并能够通过第一连接部分711在成像组件30和控制器之间传输电信号,以及通过第二连接部分712在振镜模块63和控制器之间传输电信号,实现控制器对振镜模块63及成像组件30的光阀31的控制。
柔性体71可以是柔性电路板(Flexible Printed Circuit,FPC)、可以是能够折弯的柔性电缆、可以是柔性扁平电缆(Flexible Flat Cable,FFC),其具体形状、类型、尺寸均可根据实际进行调整。
相关技术中,振镜模块63和成像组件30分别通过独立的线材连接,其可靠性较差,线材的归一性也较差。本实施例中,通过单个柔性体71的第一连接部分711和第二连接部分712同时实现对振镜模块63和成像组件30的连接,其可以提高线材的归一性,减少光机模组100的连接线杂乱无章的观感,使光机模组100的整体配线简洁;且相对于光源组件10和成像组件30直接通过柔性电连接件70与控制板连接而言,能够减少光机模组100组装过程中连接线拉扯损伤的可能性,从而提高电气可靠性和光机模组100的组装堆叠可靠性。本实施例中,柔性体71的各处分别可通过锁固螺栓锁止于壳体50上,以对柔性电连接件70起到固定作用。
本实施例中,参见图4和图5,柔性体71包括第一连接段72和第二连接段73,第一连接段72的一部分贴设于壳体50的表面,另一部分伸出至壳体50外侧,并与第二连接段73连接,第一连接部分711和第二连接部分712沿第一方向X1间隔设于第一连接段72,并分别与柔性电连接件70和振镜模块63电连接,第二连接段73可弯折地连接于第一连接段72,并用于连接至控制器。上述结构设置,可以使柔性体71保持贴合于壳体50的表面,降低柔性电连接件70受到拉伤或与其他组件干涉并被损坏的可能性,提高对柔性电连接件70的保护作用。
本实施例中,参见图7至图9,光机模组100还包括两个调节件80。两个调节件80分别可活动地连接于壳体50,并伸入至导通腔51内,第一反射镜21和第三反射镜23分别与两个调节件80连接,并能够在调节件80的带动下相对壳体50摆动,以调整第一反射镜21的入射光轴和反射光轴的夹角,以及调整第三反射镜23的入射光轴和反射光轴的夹角。本实施例中,第一反射镜21的入射光轴是指入射至第一反射镜21的光束的光轴,第一反射镜21的反射光轴是指从第一反射镜21反射出光的光束的光轴。第二反射镜22的入射光轴和反射光轴、第三反射镜23的入射光轴和反射光轴可参考上述的第一反射镜21的入射光轴和反射光轴的定义。
由于壳体50加工存在误差,光源组件10和第一反射镜21在壳体50上存在安装误差,第三反射镜23与成像组件30在壳体50上存在安装误差,从而光源组件10发出的光束存在无法以最佳角度入射第一反射镜21的可能性,第三反射镜23反射的光束存在无法以最佳角度入射成像组件30的可能性。本实施例中,通过使第一反射镜21和第三反射镜23可以在两个调节件80的带动下相对壳体50摆动,从而可以实现调整第一反射镜21、第二反射镜22和第三反射镜23各自的入射光轴和反射光轴之间的夹角,以降低光束在反射过程中产生的损失,进而提高光束的亮度。并且,通过使光束从第三反射镜23准确入射成像组件30,还可以减少成像组件30上产生的暗斑,进一步提高成像质量。
其中,配合参见图2,第一反射镜21的入射光轴和反射光轴的夹角为α,70°≤α≤110°,例如,α可以为70°、75°、80°、85°、90°、95°、100°、105°、110°。第二反射镜22的入射光轴和反射光轴的夹角为β,80°≤β≤120°,例如β可以为80°、85°、90°、95°、100°、105°、110°、115°、120°。第三反射镜23的入射光轴和反射光轴的夹角为γ,70°≤γ≤110°,例如,γ可以为70°、75°、80°、85°、90°、95°、100°、105°、110°。
本实施例中,在光机模组100的具体光路L设计中,上述的夹角关系可以仅满足第一反射镜21、第二反射镜22或第三反射镜23中的一者、两者或者三者,并且优选为三者均满足上述夹角关系,能够提高光束的亮度、减少成像组件30上产生的暗斑,提高成像质量。
本实施例中,参见图7和图8,调节件80包括安装座81和多个调节部82。安装座81分别设于导通腔51内,并与壳体50可活动地连接,安装座81用于连接第一反射镜21或第三反射镜23。多个调节部82分布于安装座81与壳体50的连接处的两侧,多个调节部82分别可活动地穿设于壳体50并抵顶于安装座81,并用于推动安装座81的一侧相对其与壳体50的连接处偏转。通过推动安装座81与壳体50相对偏转,即可实现安装座81上的第一反射镜21或第三反射镜23与壳体50相对偏转,进而实现对第一反射镜21或第三反射镜23的入射光的光轴和反射光的光轴的夹角的调整。
本实施例中,调节部82为螺纹连接于壳体50的调节螺栓,调节螺栓相对壳体50转动即可同时相对壳体50移动,其他实施例中,调节部82也可以设为滑动硅胶柱。
其他实施例中,调节件80也可以设为枢接于壳体50的枢轴,枢轴的长度方向平行于第三方向X3,枢轴与第一反射镜21或第三反射镜23连接,同样可以实现带动第一反射镜21或第三反射镜23相对壳体50转动的作用。
本实施例中,参见图7和图9,安装座81设有连接孔811,连接孔811包括第一孔段8111和第二孔段8112,第二孔段8112位于第一孔段8111背离壳体50的一侧,第二孔段8112的横截面面积大于第一孔段8111的横截面积;调节件80还包括接合部83和限位部84。限位部84配合于连接孔811内,限位部84包括第一端部841和第二端部842,第一端部841适配于第一孔段8111,第二端部842适配于第二孔段8112。接合部83可活动地穿过壳体50并与限位部84连接。由此,在第二端部842和第二孔段8112的限位下,接合部83和限位部84不会脱离安装座81。当安装座81的一侧受到调节部82的推动时,由于接合部83与壳体50活动配合,提供了供安装座81偏转的空间,从而安装座81能够相对壳体50偏转。
参见图10,本实施例还涉及一种投影仪900,包括机壳901和前述的光机模组100,光机模组100设于机壳901内。本公开实施例的投影仪900,由于采用了前述的光机模组100,机壳901能够形成配合光机模组100的小型化设计,实现投影仪900整机的小型化,并保证投影仪900的投影画面的质量。
以上仅为本公开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公开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公开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公开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光机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沿光路依次设置的光源组件、第一反射镜、第二反射镜、第三反射镜、成像组件和镜头组件,所述镜头组件的长度方向平行于第一方向;
所述第一反射镜与所述光源组件沿所述第一方向设置,所述第二反射镜与所述第一反射镜沿第二方向设置,所述第三反射镜与所述第二反射镜沿所述第一方向设置,所述第三反射镜还与所述光源组件沿所述第二方向设置,所述成像组件与所述第三反射镜沿所述第二方向设置,并与所述镜头组件沿所述第一方向设置;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垂直或倾斜相交;
所述光源组件用于发出光束,所述光束能够传输至所述第一反射镜,并通过所述第一反射镜反射至所述第二反射镜,再通过所述第二反射镜反射至所述第三反射镜,并通过所述第三反射镜反射至所述成像组件,所述成像组件用于将所述光束转换为图像光并将所述图像光引导至所述镜头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机模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机模组还包括壳体,所述壳体限定导通腔,所述导通腔包括依次连通的第一子腔、第二子腔和第三子腔,所述第一子腔和所述第二子腔的长度方向分别平行于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一子腔沿所述光路的前端连通于所述第二子腔沿光路的后端,所述第二子腔沿所述光路的后端连通于所述第三子腔;
所述第一反射镜设于所述第一子腔沿光路的前端,所述第二反射镜设于所述第二子腔沿所述光路的后端,所述第三反射镜设于所述第二子腔沿所述光路的前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机模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包括:
侧壳,所述侧壳设有沿第三方向的开口;
盖板,所述盖板盖合于所述开口,所述侧壳和所述盖板围成所述导通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机模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机模组还包括:
第一匀光组件,设于所述光源组件与所述第一反射镜之间的光路上,并通过第一锁紧件固定于所述盖板;
第二匀光组件,设于所述第二反射镜和所述第三反射镜之间的光路上,并通过第二锁紧件固定于所述盖板。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机模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成像组件包括:
光阀,所述光阀的出光面位于所述第三子腔,并用于将光束转换为图像光;
棱镜,所述棱镜设于所述第三子腔,所述棱镜通过第三锁紧件固定于所述盖板,所述棱镜位于所述光阀和所述镜头组件之间,所述棱镜用于将所述第三反射镜反射的光束折射至所述光阀,并将从所述出光面发出的所述图像光折射至所述镜头组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机模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机模组还包括:
振镜模块,所述振镜模块设于所述成像组件沿所述第一方向的出光侧;
柔性电连接件,所述柔性电连接件包括柔性体,所述柔性体的一端设有第一连接部分和第二连接部分,所述第一连接部分与所述成像组件电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分与所述振镜模块电连接,所述柔性体的另一端用于连接至控制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机模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机模组包括壳体,所述壳体限定导通腔;
所述柔性体包括第一连接段和第二连接段,所述第一连接段贴设于所述壳体的表面,所述第一连接部分和所述第二连接部分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设于所述第一连接段,并分别与所述柔性电连接件和所述振镜模块电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段可弯折地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段,并用于连接至所述控制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机模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机模组还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限定导通腔,所述第一反射镜和所述第三反射镜分别设于所述导通腔内;
两个调节件,两个所述调节件分别可活动地连接于所述壳体,并伸入至所述导通腔内,所述第一反射镜和所述第三反射镜分别与两个所述调节件连接,并能够在所述调节件的带动下相对所述壳体摆动,以调整所述第一反射镜的入射光轴和反射光轴的夹角,以及调整所述第三反射镜的入射光轴和反射光轴的夹角。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光机模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反射镜的入射光轴和反射光轴的夹角为α,70°≤α≤110°;和/或,
所述第二反射镜的入射光轴和反射光轴的夹角为β,80°≤β≤120°;和/或,
所述第三反射镜的入射光轴和反射光轴的夹角为γ,70°≤γ≤110°。
10.一种投影仪,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壳和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光机模组,所述光机模组设于所述机壳内。
CN202320680970.5U 2023-03-29 2023-03-29 光机模组及投影仪 Active CN21941785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680970.5U CN219417853U (zh) 2023-03-29 2023-03-29 光机模组及投影仪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680970.5U CN219417853U (zh) 2023-03-29 2023-03-29 光机模组及投影仪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417853U true CN219417853U (zh) 2023-07-25

Family

ID=872047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680970.5U Active CN219417853U (zh) 2023-03-29 2023-03-29 光机模组及投影仪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41785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791838B1 (en) Flexible assembly system and mechanism adapted for an optical projection apparatus
JP2012525681A (ja) 拡散補正機能付ビーム整列室
CN216956641U (zh) 投影光机的光学系统、投影光机及投影设备
US10520803B2 (en) Projector device
CN113917769B (zh) 投影光机以及投影设备
CN114721211B (zh) 一种投影光机及投影设备
CN215416249U (zh) 用于投影光机的挡光散热组件、投影光机以及投影仪
WO2020134220A1 (zh) 激光器组件、激光光源和激光投影设备
CN216956637U (zh) 一种投影光机及投影设备
CN113050350B (zh) 投影主机
US10185209B2 (en) Image projection apparatus and illumination optical system
CN219417853U (zh) 光机模组及投影仪
CN116107145A (zh) 激光投影设备
CN215187121U (zh) 投影主机
CN218767782U (zh) 光机模组及投影装置
CN212675349U (zh) 光源系统以及投影设备
WO2022199549A1 (zh) 投影主机
CN219590663U (zh) 一种激光投影系统
WO2023185081A1 (zh) 激光投影设备
WO2022078098A1 (zh) 光源组件、光学引擎及投影设备
CN113495416B (zh) 光源系统以及投影设备
WO2015045133A1 (ja) プロジェクタユニット
CN214375773U (zh) 一种光机组件及投影光机
CN217689756U (zh) 一种激光投影设备
CN213023903U (zh) Dlp微型投影仪和用于该投影仪的光机壳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