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020397U - 用于炕的热泵系统 - Google Patents

用于炕的热泵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020397U
CN213020397U CN202021562839.1U CN202021562839U CN213020397U CN 213020397 U CN213020397 U CN 213020397U CN 202021562839 U CN202021562839 U CN 202021562839U CN 213020397 U CN213020397 U CN 21302039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exchanger
indoor
pump system
heat pump
ka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562839.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继斌
孙川川
秦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562839.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02039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02039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02039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热泵技术领域,旨在解决传统火炕的使用会导致环境污染,加剧气候变暖的问题。为此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炕的热泵系统,炕包括炕体和炕板,炕体和炕板围成容纳腔,热泵系统包括压缩机、室外换热器、节流元件、室内换热器以及室内风机,压缩机、室外换热器、节流元件以及室内换热器通过冷媒管连接成循环回路,室内换热器和室内风机通过安装构件安装于容纳腔内,室内风机设置成开启时容纳腔内形成流经室内换热器和炕板的循环气流。通过这样的热泵系统作为炕的热源,避免了传统火炕的使用导致环境污染,加剧气候变暖的问题。室内换热器和室内风机设置在炕的容纳腔内,能够快速地使炕板达到所需的温度,优化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Description

用于炕的热泵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热泵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一种用于炕的热泵系统。
背景技术
在东北、华北、西北等北方地区,农村家庭中普遍使用火炕作为冬季的取暖设备。火炕包括炉灶、炕体和烟囱三部分。在冬季,通过在炉灶内燃烧木柴、秸秆、煤炭等燃料,烟气流过炕体内的烟道后从烟囱流出。在此过程中,烟气中的部分热量传递至炕体顶部的炕板并向被褥和室内散发热量,方便人们取暖。
虽然火炕方便了北方农村家庭的取暖,但是火炕需要燃烧木柴、秸秆、煤炭等燃料来产生热量,通常这些燃料燃烧不够充分,燃烧后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以及可吸入颗粒物等污染物和二氧化碳,大量的污染物将污染环境,大量的二氧化碳将加剧全球气候变暖。
因此,本领域需要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即为了解决传统火炕的使用会导致环境污染,加剧气候变暖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炕的热泵系统,所述炕包括炕体和炕板,所述炕体和所述炕板围成容纳腔,所述热泵系统包括压缩机、室外换热器、节流元件、室内换热器以及室内风机,所述压缩机、所述室外换热器、所述节流元件以及所述室内换热器通过冷媒管连接成循环回路,所述室内换热器和所述室内风机通过安装构件安装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室内风机设置成开启时所述容纳腔内形成流经所述室内换热器和所述炕板的循环气流。
在上述热泵系统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室内换热器水平设置于所述容纳腔内,从而将所述容纳腔分成上部空间和下部空间,所述室内风机设置于所述下部空间内。
在上述热泵系统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室内风机设置于所述下部空间的底部中间区域,所述室内风机的外部设置有罩壳,所述罩壳的上部设置有出风口,所述罩壳的侧部设置有回风口。
在上述热泵系统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出风口的上方设置有导风筒,所述导风筒包括第一导风筒体和第二导风筒体,所述第一导风筒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出风口和所述室内换热器的下侧中部区域对接,所述第二导风筒的下端与所述室内换热器的上侧中部区域对接。
在上述热泵系统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导风筒体的上端为扩口结构。
在上述热泵系统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容纳腔内设置有竖向隔板而将所述容纳腔分成上升风道和下降风道,所述室内换热器和所述室内风机设置于所述上升风道内,所述竖向隔板的上部和下部分别设置有第一风口和第二风口,从而将所述上升风道和所述下降风道连通而形成循环风道。
在上述热泵系统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室内风机设置于所述室内换热器的下方。
在上述热泵系统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炕体和所述炕板围成有多个所述容纳腔,多个所述容纳腔沿所述炕的长度方向分布,所述热泵系统包括与所述容纳腔同等数量的所述室内换热器和所述室内风机,多个所述室内换热器和所述室内风机能够彼此独立工作并且一一对应地安装于所述容纳腔内。
在上述热泵系统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炕板上对应于所述容纳腔的区域设置有至少一个排风口,所述排风口处设置有能够开/闭的盖板。
在上述热泵系统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热泵系统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循环回路的四通换向阀。
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炕包括炕体和炕板,炕体和炕板围成容纳腔,用于炕的热泵系统包括压缩机、室外换热器、节流元件、室内换热器以及室内风机,压缩机、室外换热器、节流元件以及室内换热器通过冷媒管连接成循环回路,室内换热器和室内风机通过安装构件安装于容纳腔内,室内风机设置成开启时容纳腔内形成流经室内换热器和炕板的循环气流。通过这样的热泵系统作为炕的热源,避免了传统火炕采用燃烧木材、秸秆、煤炭等燃料产生热量的火炕存在的污染环境和加剧气候变暖的问题。另外,随着城镇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生活在农村的人们逐渐搬进了城里居住,本实用新型用于炕的热泵系统能够在楼房中安装使用,从而满足部分用户睡炕的生活习惯。此外,热泵系统的室内换热器和室内风机设置在炕的容纳腔内,室内风机在开启时使容纳腔内形成流经室内换热器和炕板的循环气流,通过气流快速高效地与室内换热器和炕板进行换热,能够快速地使炕板达到所需的温度,减少了用户等待的时间,优化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例热泵系统与炕的组合体的俯视图;
图2是沿图1中A-A面的剖视图;
图3是沿图1中B-B面的剖视图;
图4是图3中局部C的放大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实施例热泵系统与炕的组合体沿图1中A-A面的剖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第三种实施例热泵系统与炕的组合体沿图1中A-A面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列表:
1、热泵系统;11、压缩机;12、室外换热器;13、电子膨胀阀;14、室内换热器;15、四通换向阀;16、室内风机;17、罩壳;171、出风口;172、回风口;18、导风筒;181、第一导风筒体;182、第二导风筒体;19、竖向隔板;191、第一风口;192、第二风口;2、炕;21、炕体;22、炕板;221、排风口;222、盖板;23、容纳腔;231、上部空间;232、下部空间;233、上升风道;234、下降风道;3、墙。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下面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并非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等指示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相连”、“连接”应作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还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基于背景技术指出的传统火炕的使用会导致环境污染,加剧气候变暖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炕的热泵系统,炕包括炕体和炕板,炕体和炕板围成容纳腔,热泵系统包括压缩机、室外换热器、节流元件、室内换热器以及室内风机,压缩机、室外换热器、节流元件以及室内换热器通过冷媒管连接成循环回路,室内换热器和室内风机通过安装构件安装于容纳腔内,室内风机设置成开启时容纳腔内形成流经室内换热器和炕板的循环气流。
通过这样的热泵系统作为炕的热源,避免了采用燃烧木材、秸秆、煤炭等燃料产生热量的火炕存在的污染环境和加剧气候变暖的问题。热泵系统的室内换热器和室内风机设置在炕的容纳腔内,室内风机在开启时使容纳腔内形成流经室内换热器和炕板的循环气流,通过气流快速高效地与室内换热器和炕板进行换热,能够快速地使炕板达到所需的温度,减少了用户等待的时间,优化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下面参照图1至图4,来对本申请的原理进行详细介绍。其中,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例热泵系统与炕的组合体的俯视图,图2是沿图1中A-A面的剖视图,图3是沿图1中B-B面的剖视图,图4是图3中局部C的放大图。
如图1至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实施例中,用于炕的热泵系统1为空气源热泵系统,其包括压缩机11、室外换热器12、作为节流元件的电子膨胀阀13、四个室内换热器14、四通换向阀15以及四个室内风机16,压缩机11、室外换热器12、电子膨胀阀13、四个室内换热器14以及四通换向阀15通过冷媒管连接成循环回路。具体地,压缩机11的进气口和排气口分别通过冷媒管连接至四通换向阀15的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室外换热器12的两个接口分别连接至电子膨胀阀13的第一接口和四通换向阀15的第三接口,电子膨胀阀13的第二接口通过第一冷媒总管分出四条第一冷媒支管分别连接至四个室内换热器14的第一接口,四通换向阀15的第四接口通过第二冷媒总管分出四条第二冷媒支管分别连接至四个室内换热器14的第二接口,每条第一冷媒支管上设置有电磁阀(图中未示出)。
如图1至图3所示,室内贴着墙3的位置建造有炕2,炕2包括炕体21和炕板22,炕体21由隔热效果较好的空心砖、发泡水泥等制成,炕板22由导热性较好的金属板如钢板、铝板等制成。炕体21和炕板22围成四个容纳腔23,四个容纳腔23沿炕2的长度方向分布,每个容纳腔23内均安装一个室内换热器14和一个室内风机16。室内换热器14通过螺栓、卡钩等安装构件水平安装至容纳腔23内并将容纳腔23分成上部空间231和下部空间232,室内风机16通过螺栓、卡钩等安装构件安装在下部空间232内。具体地,室内风机16为轴流风机,室内风机16安装在下部空间232的底部中间区域,室内风机16的外部设置有大致呈长方体的罩壳17,罩壳17的上部设置有出风口171,罩壳17的四个侧部分别设置一个回风口172。可以理解的是,罩壳17也可以设置成大致呈圆柱状,圆柱状的罩壳的侧部均匀分布多个回风口。在一种可行的设置方式中,第三换热器14和室内风机16可以固定在同一个安装架上,安装架固定在容纳腔23内,罩壳17设置在室内风机16的外部并固定在安装架上。
在冬季,控制四通换向阀15使其处于第一状态,压缩机11的吸气口与室外换热器12连通,压缩机11的排气口与室内换热器14连通,从而使热泵系统1处于制热模式。压缩机11将吸气口吸入的低温低压气态冷媒压缩成高温高压气态冷媒后从排气口排入室内换热器14,高温高压气态冷媒在室内换热器14内冷凝散热变成高温高压的液态冷媒,室内换热器14流出的高温高压的液态冷媒经过电子膨胀阀13节流降压后变成低温低压的液态冷媒进入室外换热器12,低温低压的液态冷媒在室外换热器12内吸收热量蒸发而变成低温低压的气态冷媒并从压缩机11的回气口回到压缩机11。在压缩机11的驱动下,冷媒如此不断循环,从而不断地将室外空气中的热量“搬运”至容纳腔23内。在此过程中,室内风机16工作,空气从罩壳17的回风口172不断地进入罩壳17内并从出风口171向上吹出,吹出的气流流经室内换热器14吸收热量后吹向炕板22,气流接触炕板22后将热量传递至炕板22并通过炕板22向外部传导,经过炕板22的阻挡,气流从上升气流的四周向下流动,返回的气流再次流经室内换热器14吸收热量后向下流动并从罩壳17的回风口172进入罩壳17内,从而在容纳腔23内形成循环气流。
在夏季,控制四通换向阀15使其处于第二状态,压缩机11的吸气口与室内换热器14连通,压缩机11的排气口与室外换热器12连通,从而使热泵系统1处于制冷模式。压缩机11将吸气口吸入的低温低压气态冷媒压缩成高温高压气态冷媒后从排气口排入室外换热器12,高温高压气态冷媒在室外换热器12内冷凝散热变成高温高压的液态冷媒,室外换热器12流出的高温高压的液态冷媒经过电子膨胀阀13节流降压后变成低温低压的液态冷媒进入室内换热器14,低温低压的液态冷媒在室内换热器14内吸收热量蒸发而变成低温低压的气态冷媒并从压缩机11的回气口回到压缩机11。在压缩机11的驱动下,冷媒如此不断循环,从而不断地将容纳腔23内的热量“搬运”至室外空气中。在此过程中,室内风机16工作,空气从罩壳17的回风口172不断地进入罩壳17内并从出风口171向上吹出,吹出的气流流经室内换热器14换热降温后吹向炕板22,气流接触炕板22后与炕板22进行换热使炕板22降温,经过炕板22的阻挡,气流从上升气流的四周向下流动,返回的气流再次流经室内换热器14换热降温后向下流动并从罩壳17的回风口172进入罩壳17内,从而在容纳腔23内形成循环气流。
制热模式下通过热泵系统1将室内空气中的热量“搬运”至炕2的容纳腔23内,避免了传统火炕采用燃烧木材、秸秆、煤炭等燃料产生热量的火炕存在的污染环境和加剧气候变暖的问题。通过在热泵系统1的循环回路中设置四通换向阀15,能够使热泵系统1在制冷模式和制热模式之间切换,从而在夏季能够通过热泵系统1使炕板22降温,从而满足夏季用户的降温需求。通过室内风机16在容纳腔23内形成不断流经室内换热器14的循环气流,通过气流快速高效地与室内换热器和炕板进行换热,能够快速地使炕板达到所需的温度,减少了用户等待的时间,优化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在热泵系统中设置四通换向阀,通过调节四通换向阀的状态使热泵系统能够在制冷模式和制热模式之间切换,这仅是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不在热泵系统中设置四通换向阀,如热泵系统仅能够向炕2供暖,或者热泵系统仅能够向炕2供冷。
参照图1和图3,炕体21和炕板22围成四个沿炕2的长度方向分布的四个容纳腔23,热泵系统1包括四个室内换热器14和室内风机16,电子膨胀阀13的第二接口通过第一冷媒总管分出四条第一冷媒支管分别连接至四个室内换热器14的第一接口,四通换向阀15的第四接口通过第二冷媒总管分出四条第二冷媒支管分别连接至四个室内换热器14的第二接口,每条第一冷媒支管上设置有电磁阀,每个容纳腔23内均安装一个室内换热器14和一个室内风机16。通过这样的设置,可以控制第一冷媒支管上的电磁阀的开闭,使冷媒选择性地流入对应的室内换热器14,从而能够使用户根据炕板22上实际睡眠的人数选择性地向炕板22的四个不同区域中的任一个或任意多个进行加热/降温,既满足了实际供暖/制冷需求,又避免了能源的浪费。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容纳腔23、室内换热器14、室内风机16的数量不局限于四个,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对其作出调整,如容纳腔23、室内换热器14、室内风机16的数量可以是两个、三个、五个、六个等多个。另外,上述实施方式中容纳腔23、换热器14和室内风机16的数量为多个仅是一种较为优选的设置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将容纳腔23、室内换热器14和室内风机16设置成一个,此时室内风机16可以设置成一个贯流风机,向炕板22吹风,实现整个炕板22的加热,只不过这样的设置方式比较浪费能源。此外,上述实施例中的室内风机16也可以设置成离心风机。
继续参照图1、图3和图4,优选地,在炕板22对应于每个容纳腔23的区域中靠近容纳腔23两侧的位置(即人在睡眠状态下身体两侧的位置)分别设置有一个长条状的排风口221,排风口221处枢转连接有能够开闭的盖板222。
在热泵系统1工作过程中,通过枢转打开盖板222,能够从排风口221处快速排出冷风/热风,从而使用户快速降温或者取暖,优化了用户的使用体验。例如,在冬季,用户从室外进入室内后,开启热泵系统1,同时使盖板222打开,排风口221处向外排出暖风,用户可以通过吹出的暖风对双手进行取暖。在睡眠状态下,用户可以根据需要调节盖板222的枢转角度来改变排风口221的开口大小,从而调节排风口221的出风量。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排风口221的形状为长条状仅是一种具体的设置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对其作出调整,如仅排风口221的形状可以是圆形、三角形,也可以在每个容纳腔23的区域中靠近容纳腔23每一侧的位置设置多个排风口。另外,盖板222以枢转的方式打开/关闭排风口221仅是一种具体的设置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对其作出调整,如在一种可行的实施例中,盖板222还可以设置为向排风口内枢转,或者盖板222设置成沿水平方向滑动的方式打开/关闭排风口221,这样能够防止用户在炕板上睡眠休息时被打开的盖板222硌到。
下面参照图5,对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实施例进行描述。其中,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实施例热泵系统与炕的组合体沿图1中A-A面的剖视图。
如图5所示,在第二种实施例中,与第一种实施例不同的是,罩壳17的上部还设置有导风筒18,导风筒18包括第一导风筒体181和第二导风筒体182,第一导风筒体181的下端与罩壳17上的出风口171对接,第一导风筒体181的上端和室内换热器14的下侧中部区域对接,第二导风筒体182的下端与室内换热器14的上侧中部区域对接。通过导风筒18的设置,能够使出风口171吹出的上升气流与经过炕板22阻挡返回的下降气流隔开,避免了上升气流和下降气流彼此接触产生较大的阻力而影响流速,同时能够引导气流的上升和下降,提高了气流流动的流畅性,进一步提高了气流与室内换热器14和炕板22的换热速率。
继续参照图5,优选地,第二导风筒体182的上端为扩口结构,如喇叭状。通过这样的设置,使上升气流吹向炕板22后能够与炕板22更大面积地接触,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换热效率。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喇叭状仅是扩口结构的一种具体形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将第二导风筒体182的上端设置成圆台状、棱台状等。另外,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导风筒体181与罩壳17一体成型,减少了零件数量,从而减少了制造和装配工序。
下面参照图6,对本实用新型的第三种实施例进行描述。其中,图6是本实用新型第三种实施例热泵系统与炕的组合体沿图1中A-A面的剖视图。
如图6所示,与前两种实施例不同的是,容纳腔23内设置有两块竖向隔板19,竖向隔板19将容纳腔23分成位于中间的上升风道233和位于两侧的下降风道234,室内换热器14和室内风机16设置于上升风道233内,室内风机16设置在室内换热器14的下方,竖向隔板19的上部和下部分别设置有第一风口191和第二风口192,从而将上升风道233和下降风道234连通而形成循环风道。在室内风机16的驱动下,上升风道233内的空气向上流动形成上升气流,上升气流与室内换热器14换热后流向炕板22并与炕板22换热,在炕板22的阻挡下,上升气流从第一风口191进入下降风道234形成下降气流,下降气流从第二风口192流入上升风道233的底部,并在室内风机16的作用下在上风风道233内向上流动形成上升气流,如此不停循环。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室内风机16设置在室内换热器14的下方仅是一种具体的设置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对其作出调整,如可以将室内风机16设置在室内换热器14的上方。另外,容纳腔23内设置有两块竖向隔板19也是一种具体的设置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对其作出调整,如容纳腔23内仅设置一块竖向隔板,竖向隔板的上部和下部分别设置有第一风口和第二风口,从而将容纳腔23内分成位于竖向隔板两侧的上升风道和下降风道。
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理解的是,虽然上述实施例是以空气源热泵系统进行介绍说明的,但是并不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构成限制,本实用新型的用于炕的热泵系统也可以是水源热泵系统、地源热泵系统等。
通过以上描述可以看出,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用于炕的热泵系统包括压缩机、室外换热器、节流元件、室内换热器以及室内风机,压缩机、室外换热器、节流元件以及室内换热器通过冷媒管连接成循环回路,炕包括炕体和炕板,炕体和炕板围成容纳腔,室内换热器和室内风机通过安装构件安装于容纳腔内,室内风机设置成开启时容纳腔内形成流经第三换热器和炕板的循环气流。通过这样的热泵系统作为炕的热源,避免了传统火炕采用燃烧木材、秸秆、煤炭等燃料产生热量的火炕存在的污染环境和加剧气候变暖的问题。热泵系统的室内换热器和室内风机设置在炕的容纳腔内,室内风机在工作时使容纳腔内形成流经室内换热器和炕板的循环气流,通过气流快速高效地与室内换热器和炕板进行换热,能够快速地使炕板达到所需的温度,减少了用户等待的时间,优化了用户的使用体验。优选地,热泵系统还包括设置于循环回路的四通换向阀,炕体和所述炕板围成有沿炕的长度方向分布的多个容纳腔,热泵系统包括与容纳腔同等数量的室内换热器和室内风机,多个室内换热器和室内风机能够彼此独立工作并且一一对应地安装于容纳腔内,能够使用户根据炕板上实际睡眠的人数选择性地向炕板的不同区域中的任一个或任意多个进行加热/降温,既满足了实际供暖/制冷需求,又避免了能源的浪费。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尽管在此所述的一些实施例包括其它实施例中所包括的某些特征而不是其它特征,但是不同实施例的特征的组合意味着处于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之内并且形成不同的实施例。例如,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中,所要求保护的实施例的任意之一都可以以任意的组合方式来使用。
至此,已经结合附图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显然不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相关技术特征作出等同的更改或替换,这些更改或替换之后的技术方案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用于炕的热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炕包括炕体和炕板,所述炕体和所述炕板围成容纳腔,
所述热泵系统包括压缩机、室外换热器、节流元件、室内换热器以及室内风机,所述压缩机、所述室外换热器、所述节流元件以及所述室内换热器通过冷媒管连接成循环回路,
所述室内换热器和所述室内风机通过安装构件安装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室内风机设置成开启时所述容纳腔内形成流经所述室内换热器和所述炕板的循环气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内换热器水平设置于所述容纳腔内,从而将所述容纳腔分成上部空间和下部空间,所述室内风机设置于所述下部空间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内风机设置于所述下部空间的底部中间区域,所述室内风机的外部设置有罩壳,所述罩壳的上部设置有出风口,所述罩壳的侧部设置有回风口。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口的上方设置有导风筒,所述导风筒包括第一导风筒体和第二导风筒体,所述第一导风筒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出风口和所述室内换热器的下侧中部区域对接,所述第二导风筒的下端与所述室内换热器的上侧中部区域对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热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风筒体的上端为扩口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腔内设置有竖向隔板而将所述容纳腔分成上升风道和下降风道,所述室内换热器和所述室内风机设置于所述上升风道内,所述竖向隔板的上部和下部分别设置有第一风口和第二风口,从而将所述上升风道和所述下降风道连通而形成循环风道。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热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内风机设置于所述室内换热器的下方。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热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炕体和所述炕板围成有多个所述容纳腔,多个所述容纳腔沿所述炕的长度方向分布,所述热泵系统包括与所述容纳腔同等数量的所述室内换热器和所述室内风机,多个所述室内换热器和所述室内风机能够彼此独立工作并且一一对应地安装于所述容纳腔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热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炕板上对应于所述容纳腔的区域设置有至少一个排风口,所述排风口处设置有能够开/闭的盖板。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热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泵系统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循环回路的四通换向阀。
CN202021562839.1U 2020-07-31 2020-07-31 用于炕的热泵系统 Active CN21302039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562839.1U CN213020397U (zh) 2020-07-31 2020-07-31 用于炕的热泵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562839.1U CN213020397U (zh) 2020-07-31 2020-07-31 用于炕的热泵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020397U true CN213020397U (zh) 2021-04-20

Family

ID=754612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562839.1U Active CN213020397U (zh) 2020-07-31 2020-07-31 用于炕的热泵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02039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362205U (zh) 一种厨房空气调节系统
CN201028768Y (zh) 一种全预混微焰式燃气热水锅炉
CN213020397U (zh) 用于炕的热泵系统
CN103528133B (zh) 整体式空调机组
CN213020398U (zh) 用于炕的热泵系统
EA011014B1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обогрева и кондиционирования воздуха
CN206269289U (zh) 利用燃气作为热源的热泵系统
CN215523421U (zh) 厨房空气调节系统
CN215863797U (zh) 一种厨房空调系统
CN2800145Y (zh) 壁挂式燃气热风多用炉
CN209147422U (zh) 燃气采暖壁挂炉
CN211625464U (zh) 一种厨房空气调节系统
CN204629684U (zh) 一种新型全热交换供暖系统
CN2615575Y (zh) 燃煤供暖热风炉
CN217503803U (zh) 风管机空调器
CN2708172Y (zh) 风管式节能热风炉
CN109539400A (zh) 一种空调器
CN218721849U (zh) 室内机结构、空调器
CN214791528U (zh) 一种空气调节装置
CN202303865U (zh) 鼓风换热取暖炉
CN217635912U (zh) 一种具有加湿功能的环境控制一体机
CN215765514U (zh) 一种自然冷空调
CN215983212U (zh) 一种防冻新型壁挂炉
KR102366805B1 (ko) 열교환 환기시스템에 적용되는 축열식 슬림형 열교환 모듈
CN2783161Y (zh) 民用热风取暖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