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020398U - 用于炕的热泵系统 - Google Patents
用于炕的热泵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3020398U CN213020398U CN202021562868.8U CN202021562868U CN213020398U CN 213020398 U CN213020398 U CN 213020398U CN 202021562868 U CN202021562868 U CN 202021562868U CN 213020398 U CN213020398 U CN 21302039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eat
- heat exchanger
- pump system
- kang
- brick be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9000003507 refrigera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7
- 239000011449 brick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3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0000001174 ascend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4
- 238000005192 parti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8000010792 warming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9
- 238000003912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7
- 239000002826 cool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9000000446 fu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7
- 239000003245 co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10902 straw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CURLTUGMZLYLDI-UHFFFAOYSA-N Carbon dioxide Chemical compound O=C=O CURLTUGMZLYLDI-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9413 ins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2023 woo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LYCAIKOWRPUZTN-UHFFFAOYSA-N Ethylene glycol Chemical compound OCCO LYCAIKOWRPUZTN-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3
- -1 firewoo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3
- QGZKDVFQNNGYKY-UHFFFAOYSA-N Ammonia Chemical compound N QGZKDVFQNNGYKY-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BPQQTUXANYXVAA-UHFFFAOYSA-N Orthosilicate Chemical compound [O-][Si]([O-])([O-])[O-] BPQQTUXANYXVAA-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ATUOYWHBWRKTHZ-UHFFFAOYSA-N Propane Chemical compound CCC ATUOYWHBWRKTHZ-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RAHZWNYVWXNFOC-UHFFFAOYSA-N Sulphur dioxide Chemical compound O=S=O RAHZWNYVWXNFOC-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02092 carbon dioxid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1569 carbon dioxid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248 coat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576 coa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131 composi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3344 environmental pollut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1100000719 pollutant Toxicity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779 smok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699 was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MGWGWNFMUOTEHG-UHFFFAOYSA-N 4-(3,5-dimethylphenyl)-1,3-thiazol-2-amine Chemical compound CC1=CC(C)=CC(C=2N=C(N)SC=2)=C1 MGWGWNFMUOTEHG-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FAPWRFPIFSIZLT-UHFFFAOYSA-M Sodium chloride Chemical compound [Na+].[Cl-] FAPWRFPIFSIZLT-UHFFFAOYSA-M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0831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82 alumin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aluminium Chemical compound [Al]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21529 ammonia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568 cem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491 glass woo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464 hollow brick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490 mineral woo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JCXJVPUVTGWSNB-UHFFFAOYSA-N nitrogen dioxide Inorganic materials O=[N]=O JCXJVPUVTGWSNB-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245 particl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1294 propa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057 refrige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959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Other Air-Conditioning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热泵技术领域,旨在解决传统火炕的使用会导致环境污染,加剧气候变暖的问题。为此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炕的热泵系统,炕包括炕体和炕板,炕体和炕板围成容纳腔,热泵系统包括压缩机、第一换热器、节流元件、第二换热器、循环泵、第三换热器以及室内风机,第二换热器具有第一换热部和第二换热部,压缩机、第一换热器、节流元件以及第一换热部通过连接管连接成制冷剂循环回路,第二换热部、循环泵、第三换热器通过连接管连接成载冷剂循环回路,第三换热器和室内风机通过安装构件安装于容纳腔内,室内风机设置成开启时容纳腔内形成流经第三换热器和炕板的循环气流。这样,避免了传统火炕污染环境和加剧气候变暖。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热泵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一种用于炕的热泵系统。
背景技术
在东北、华北、西北等北方地区,农村家庭中普遍使用火炕作为冬季的取暖设备。火炕包括炉灶、炕体和烟囱三部分。在冬季,通过在炉灶内燃烧木柴、秸秆、煤炭等燃料,烟气流过炕体内的烟道后从烟囱流出。在此过程中,烟气中的部分热量传递至炕体顶部的炕板并向被褥和室内散发热量,方便人们取暖。
虽然火炕方便了北方农村家庭的取暖,但是火炕需要燃烧木柴、秸秆、煤炭等燃料来产生热量,通常这些燃料燃烧不够充分,燃烧后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以及可吸入颗粒物等污染物和二氧化碳,大量的污染物将污染环境,大量的二氧化碳将加剧全球气候变暖。
因此,本领域需要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即为了解决传统火炕的使用会导致环境污染,加剧气候变暖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炕的热泵系统,所述炕包括炕体和炕板,所述炕体和所述炕板围成容纳腔,所述热泵系统包括压缩机、第一换热器、节流元件、第二换热器、循环泵呢、第三换热器以及室内风机,所述第二换热器具有第一换热部和第二换热部,所述压缩机、所述第一换热器、所述节流元件以及所述第一换热部通过连接管连接成制冷剂循环回路,所述第二换热部、所述循环泵、所述第三换热器通过连接管连接成载冷剂循环回路,所述第三换热器和所述室内风机通过安装构件安装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室内风机设置成开启时所述容纳腔内形成流经所述第三换热器和所述炕板的循环气流。
在上述热泵系统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换热部为换热管,所述第二换热部为箱体,所述换热管设置于所述箱体内。
在上述热泵系统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三换热器水平设置于所述容纳腔内,从而将所述容纳腔分成上部空间和下部空间,所述室内风机设置于所述下部空间内。
在上述热泵系统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室内风机设置于所述下部空间的底部中间区域,所述室内风机的外部设置有罩壳,所述罩壳的上部设置有出风口,所述罩壳的侧部设置有回风口。
在上述热泵系统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出风口的上方设置有导风筒,所述导风筒包括第一导风筒体和第二导风筒体,所述第一导风筒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出风口和所述第三换热器的下侧中部区域对接,所述第二导风筒的下端与所述第三换热器的上侧中部区域对接。
在上述热泵系统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导风筒体的上端为扩口结构。
在上述热泵系统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容纳腔内设置有竖向隔板而将所述容纳腔分成上升风道和下降风道,所述第三换热器和所述室内风机设置于所述上升风道内,所述竖向隔板的上部和下部分别设置有第一风口和第二风口,从而将所述上升风道和所述下降风道连通而形成循环风道。在上述热泵系统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炕体和所述炕板围成有多个所述容纳腔,多个所述容纳腔沿所述炕的长度方向分布,所述热泵系统包括与所述容纳腔同等数量的所述第三换热器和所述室内风机,多个所述第三换热器和所述室内风机能够彼此独立工作并且一一对应地安装于所述容纳腔内。
在上述热泵系统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炕板上对应于所述容纳腔的区域设置有至少一个排风口,所述排风口处设置有能够开/闭的盖板。
在上述热泵系统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热泵系统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制冷剂循环回路的四通换向阀。
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炕包括炕体和炕板,炕体和炕板围成容纳腔,用于炕的热泵系统包括压缩机、第一换热器、节流元件、第二换热器、循环泵、第三换热器以及室内风机,第二换热器具有第一换热部和第二换热部,压缩机、第一换热器、节流元件以及第一换热部通过连接管连接成制冷剂循环回路,第二换热部、循环泵、第三换热器通过连接管连接成载冷剂循环回路,第三换热器和室内风机通过安装构件安装于容纳腔内,室内风机设置成开启时容纳腔内形成流经第三换热器和炕板的循环气流。
通过这样的热泵系统作为炕的热源,避免了传统火炕采用燃烧木材、秸秆、煤炭等燃料产生热量的火炕存在的污染环境和加剧气候变暖的问题。另外,随着城镇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生活在农村的人们逐渐搬进了城里居住,本实用新型用于炕的热泵系统能够在楼房中安装使用,从而满足部分用户睡炕的生活习惯。此外,热泵系统的第三换热器和室内风机设置在炕的容纳腔内,室内风机在开启时使容纳腔内形成流经第三换热器和炕板的循环气流,通过气流快速高效地与第三换热器和炕板进行换热,能够快速地使炕板达到所需的温度,减少了用户等待的时间,优化了用户的使用体验。热泵系统包括制冷剂循环回路和载冷剂循环回路,缩短了制冷剂循环回路,减少了制冷剂流动的阻力,提高了压缩机和热泵系统的效率。
附图说明
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例热泵系统与炕的组合体的俯视图;
图2是沿图1中A-A面的剖视图;
图3是沿图1中B-B面的剖视图;
图4是图3中局部C的放大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实施例热泵系统与炕的组合体沿图1中A-A面的剖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第三种实施例热泵系统与炕的组合体沿图1中A-A面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列表:
1、热泵系统;10、压缩机;11、第一换热器;121、电子膨胀阀;122、四通换向阀;13、第二换热器;131、箱体;132、盘管;14、第三换热器;15、循环泵;16、室内风机;17、罩壳;171、出风口;172、回风口;18、导风筒;181、第一导风筒体;182、第二导风筒体;19、竖向隔板;191、第一风口;192、第二风口;2、炕;21、炕体;22、炕板;221、排风口;222、盖板;23、容纳腔;231、上部空间;232、下部空间;233、上升风道;234、下降风道;3、墙。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下面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并非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等指示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相连”、“连接”应作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还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基于背景技术指出的传统火炕的使用会导致环境污染,加剧气候变暖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炕的热泵系统,炕包括炕体和炕板,炕体和炕板围成容纳腔,热泵系统包括压缩机、第一换热器、节流元件、第二换热器、循环泵、第三换热器以及室内风机,第二换热器具有第一换热部和第二换热部,压缩机、第一换热器、节流元件以及第一换热部通过连接管连接成制冷剂循环回路,第二换热部、循环泵、第三换热器通过连接管连接成载冷剂循环回路,第三换热器和室内风机通过安装构件安装于容纳腔内,室内风机设置成开启时容纳腔内形成流经第三换热器和炕板的循环气流。
通过这样的热泵系统作为炕的热源,避免了采用燃烧木材、秸秆、煤炭等燃料产生热量的火炕存在的污染环境和加剧气候变暖的问题。热泵系统的第三换热器和室内风机设置在炕的容纳腔内,室内风机在开启时使容纳腔内形成流经第三换热器和炕板的循环气流,通过气流快速高效地与第三换热器和炕板进行换热,能够快速地使炕板达到所需的温度,减少了用户等待的时间,优化了用户的使用体验。热泵系统包括制冷剂循环回路和载冷剂循环回路,缩短了制冷剂循环回路,减少了制冷剂流动的阻力,提高了压缩机和热泵系统的效率。
下面参照图1至图4,来对本申请的原理进行详细介绍。其中,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例热泵系统与炕的组合体的俯视图,图2是沿图1中A-A面的剖视图,图3是沿图1中B-B面的剖视图,图4是图3中局部C的放大图。
如图1至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实施例中,用于炕的热泵系统1为空气源热泵系统,其包括压缩机10、第一换热器11、作为节流元件的电子膨胀阀121、第二换热器13、循环泵15、四个第三换热器14、四通换向阀122以及四个室内风机16,第二换热器13包括第一换热部和第二换热部,在本申请中,第一换热部为换热管,如盘管132,第二换热部为箱体131,盘管132设置在箱体131内箱体131的外表面涂覆有硅酸盐复合绝热涂料。压缩机10、第一换热器11、电子膨胀阀121、四通换向阀122以及盘管132通过连接管连接成制冷剂循环回路,箱体131、循环泵15以及四个第三换热器14通过连接管连接成载冷剂循环回路。具体地,压缩机10的进气口和排气口分别通过冷媒管连接至四通换向阀122的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第一换热器11的两个接口分别连接至电子膨胀阀121的第一接口和四通换向阀122的第三接口,电子膨胀阀121的第二接口通过连接管连接盘管132的第一接口,四通换向阀122的第四接口通过连接管连接盘管132的第二接口,从而形成制冷剂循环回路,制冷剂循环回路中具有氨、氟利昂、或丙烷等制冷剂。箱体131上的第一接口与循环泵15的第一接口连接,循环泵的第二接口通过第一载冷剂总管分出四条第一载冷剂支管分别连接至四个第三换热器14的第一接口,箱体131上的第二接口通过第二载冷剂总管分出四条第二载冷剂支管分别连接至四个第三换热器14的第二接口,每条第一载冷剂支管上设置有电磁阀(图中未示出),从而形成载冷剂循环回路,载冷剂循环回路中具有水、盐水溶液、或乙二醇溶液等载冷剂。
如图1至图3所示,室内贴着墙3的位置建造有炕2,炕2包括炕体21和炕板22,炕体21由隔热效果较好的空心砖、发泡水泥等制成,炕板22由导热性较好的金属板如钢板、铝板等制成。炕体21和炕板22围成四个容纳腔23,四个容纳腔23沿炕2的长度方向分布,每个容纳腔23内均安装一个第三换热器14和一个室内风机16。第三换热器14通过螺栓、卡钩等安装构件水平安装至容纳腔23内并将容纳腔分成上部空间231和下部空间232,室内风机16安装在下部空间232内。具体地,室内风机16为轴流风机,室内风机16通过螺栓、卡钩等安装构件安装在下部空间232的底部中间区域,室内风机16的外部设置有大致呈长方体的罩壳17,罩壳17的上部设置有出风口171,罩壳17的四个侧部分别设置一个回风口172。可以理解的是,罩壳17也可以设置成大致呈圆柱状,圆柱状的罩壳的侧部均匀分布多个回风口。在一种可行的设置方式中,第三换热器14和室内风机16可以固定在同一个安装架上,安装架固定在容纳腔23内,罩壳17设置在室内风机16的外部并固定在安装架上。
在冬季,控制四通换向阀122使其处于第一状态,压缩机10的吸气口与第一换热器11连通,压缩机10的排气口与盘管132连通,从而使热泵系统1处于制热模式。压缩机10将吸气口吸入的低温低压气态制冷剂压缩成高温高压气态制冷剂后从排气口排入盘管132,高温高压气态制冷剂在盘管132内冷凝散热变成高温高压的液态制冷剂,盘管132流出的高温高压的液态制冷剂经过电子膨胀阀121节流降压后变成低温低压液态制冷剂进入第一换热器11,低温低压的液态制冷剂在第一换热器11内吸收热量蒸发而变成低温低压的气态制冷剂并从压缩机10的回气口回到压缩机10。在压缩机10的驱动下,制冷剂如此不断循环,从而不断地将室外空气中的热量“搬运”至箱体131内。与此同时,载冷剂循环回路中的循环泵15工作,载冷剂循环回路中的载冷剂在箱体131内吸收盘管131散发的热量后流经第三换热器14并散热后流回箱体131内。在循环泵15的驱动下,载冷剂如此不断循环,从而将水箱131内的热量“搬运”至容纳腔23内。在此过程中,室内风机16工作,空气从罩壳17的回风口172不断地进入罩壳17内并从出风口171向上吹出,吹出的气流流经第三换热器14吸收热量后吹向炕板22,气流接触炕板22后将热量传递至炕板22并通过炕板22向外部传导,经过炕板22的阻挡,气流从上升气流的四周向下流动,返回的气流再次流经第三换热器14吸收热量后向下流动并从罩壳17的回风口172进入罩壳17内,从而在容纳腔23内形成循环气流。
在夏季,控制四通换向阀122使其处于第二状态,压缩机10的吸气口与盘管132连通,压缩机10的排气口与第一换热器11连通,从而使热泵系统1处于制冷模式。压缩机10将吸气口吸入的低温低压气态制冷剂压缩成高温高压气态制冷剂后从排气口排入第一换热器11,高温高压气态制冷剂在第一换热器11内冷凝散热变成高温高压的液态制冷剂,第一换热器11流出的高温高压的液态制冷剂经过电子膨胀阀121节流降压后变成低温低压液态制冷剂进入盘管132,低温低压的液态制冷剂在盘管132内吸收热量蒸发而变成低温低压的气态制冷剂并从压缩机10的回气口回到压缩机10。在压缩机10的驱动下,制冷剂如此不断循环,从而不断地将箱体131内的热量“搬运”至室外空气中。与此同时,载冷剂循环回路中的循环泵15工作,载冷剂循环回路中的载冷剂在箱体131内将热量传递给盘管131后流经第三换热器14吸热后流回箱体131内。在循环泵15的驱动下,载冷剂如此不断循环,从而将容纳腔23内的热量“搬运”至箱体131内。在此过程中,室内风机16工作,空气从罩壳17的回风口172不断地进入罩壳17内并从出风口171向上吹出,吹出的气流流经第三换热器14换热降温后吹向炕板22,气流接触炕板22后与炕板22进行换热使炕板22降温,经过炕板22的阻挡,气流从上升气流的四周向下流动,返回的气流再次流经第三换热器14换热降温后向下流动并从罩壳17的回风口172进入罩壳17内,从而在容纳腔23内形成循环气流。
制热模式下通过热泵系统1将室内空气中的热量间接“搬运”至炕2的容纳腔23内,避免了传统火炕采用燃烧木材、秸秆、煤炭等燃料产生热量的火炕存在的污染环境和加剧气候变暖的问题。通过在热泵系统1的制冷剂循环回路中设置四通换向阀122,能够使热泵系统1在制冷模式和制热模式之间切换,从而在夏季能够通过热泵系统1使炕板22降温,从而满足夏季用户的降温需求。通过室内风机16在容纳腔23内形成不断流经第三换热器14和炕板22的循环气流,通过气流快速高效地与第三换热器和炕板进行换热,能够快速地使炕板达到所需的温度,减少了用户的等待时间,优化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在热泵系统中设置四通换向阀,通过调节四通换向阀的状态使热泵系统能够在制冷模式和制热模式之间切换,这仅是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不在热泵系统中设置四通换向阀,如热泵系统仅能够向炕2供暖,或者热泵系统仅能够向炕2供冷。第二换热器13包括箱体131和设置在箱体131内的盘管132,仅是一种具体的设置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据需要对其作出调整,如第二换热器13可以采用现有的管壳式换热器、套管式换热器等。此外,盘管132作为换热管仅是一种具体的设置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对其作出调整,如换热管也可以包括多根换热直管,多根换热直管并联连接。
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理解的是,在压缩机10工作使制冷剂在制冷剂循环回路中循环过程中,循环泵15可以不工作,从而通过箱体131内的载冷剂存储热量或“冷量”,当用户需要对炕板22升温或降温时,控制循环泵15开启使载冷剂循环回路中的载冷剂循环流动,从而对炕板22进行升温或降温。通过这样的控制方式,可以在用电低峰阶段使制冷剂循环回路工作而在箱体131内存储热量“冷量”,而在用电高峰阶段使载冷剂循环回路工作,实现对炕2的供暖或供冷。另外,箱体131的外表面涂覆有硅酸盐复合绝热涂料而使其具有保温作用仅是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对其作出调整,如在箱体131的外部包裹毛毡、岩棉、玻璃棉等保温,使其具有保温作用。
参照图1和图3,炕体21和炕板22围成四个沿炕2的长度方向分布的四个容纳腔23,热泵系统1包括四个第三换热器14和室内风机16,循环泵的第二接口通过第一载冷剂总管分出四条第一载冷剂支管分别连接至四个第三换热器14的第一接口,箱体131上的第二接口通过第二载冷剂总管分出四条第二载冷剂支管分别连接至四个第三换热器14的第二接口,每条第一载冷剂支管上设置有电磁阀,每个容纳腔23内均安装一个第三换热器14和一个室内风机16。通过这样的设置,可以控制第一载冷剂支管上的电磁阀的开闭,使冷媒选择性地流入对应的第三换热器14,从而能够使用户根据炕板22上实际睡眠的人数选择性地向炕板22的四个不同区域中的任一个或任意多个进行加热/降温,既满足了实际供暖/制冷需求,又避免了能源的浪费。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容纳腔23、第三换热器14、室内风机16的数量不局限于四个,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对其作出调整,如容纳腔23、第三换热器14、室内风机16的数量可以是两个、三个、五个、六个等多个。另外,上述实施方式中容纳腔23、换热器14和室内风机16的数量为多个仅是一种较为优选的设置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将容纳腔23、第三换热器14和室内风机16设置成一个,此时室内风机16可以设置成一个贯流风机,向炕板22吹风,实现整个炕板22的加热,只不过这样的设置方式比较浪费能源。此外,上述实施例中的室内风机16也可以设置成离心风机。
继续参照图1、图3和图4,优选地,在炕板22对应于每个容纳腔23的区域中靠近容纳腔23两侧的位置(即人在睡眠状态下身体两侧的位置)分别设置有一个长条状的排风口221,排风口221处枢转连接有能够开闭的盖板222。
在热泵系统1工作过程中,通过枢转打开盖板222,能够从排风口221处快速排出冷风/热风,从而使用户快速降温或者取暖,优化了用户的使用体验。例如,在冬季,用户从室外进入室内后,开启热泵系统1,同时使盖板222打开,排风口221处向外排出暖风,用户可以通过吹出的暖风对双手进行取暖。在睡眠状态下,用户可以根据需要调节盖板222的枢转角度来改变排风口221的开口大小,从而调节排风口221的出风量。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排风口221的形状为长条状仅是一种具体的设置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对其作出调整,如仅排风口221的形状可以是圆形、三角形,也可以在每个容纳腔23的区域中靠近容纳腔23每一侧的位置设置多个排风口。另外,盖板222以枢转的方式打开/关闭排风口221仅是一种具体的设置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对其作出调整,如在一种可行的实施例中,盖板222还可以设置为向排风口内枢转,或者盖板222设置成沿水平方向滑动的方式打开/关闭排风口221,这样能够防止用户在炕板上睡眠休息时被打开的盖板222硌到。
下面参照图5,对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实施例进行描述。其中,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实施例热泵系统与炕的组合体沿图1中A-A面的剖视图。
如图5所示,在第二种实施例中,与第一种实施例不同的是,罩壳17的上部还设置有导风筒18,导风筒18包括第一导风筒体181和第二导风筒体182,第一导风筒体181的下端与罩壳17上的出风口171对接,第一导风筒体181的上端和第三换热器14的下侧中部区域对接,第二导风筒体182的下端与第三换热器14的上侧中部区域对接。通过导风筒18的设置,能够使出风口171吹出的上升气流与经过炕板22阻挡返回的下降气流隔开,避免了上升气流和下降气流彼此接触产生较大的阻力而影响流速,同时能够引导气流的上升和下降,提高了气流流动的流畅性,进一步提高了气流与第三换热器14和炕板22的换热速率。
继续参照图5,优选地,第二导风筒体182的上端为扩口结构,如喇叭状。通过这样的设置,使上升气流吹向炕板22后能够与炕板22更大面积地接触,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换热效率。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喇叭状仅是扩口结构的一种具体形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将第二导风筒体182的上端设置成圆台状、棱台状等。另外,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导风筒体181与罩壳17一体成型,减少了零件数量,从而减少了制造和装配工序。
下面参照图6,对本实用新型的第三种实施例进行描述。其中,图6是本实用新型第三种实施例热泵系统与炕的组合体沿图1中A-A面的剖视图。
如图6所示,与前两种实施例不同的是,容纳腔23内设置有两块竖向隔板19,竖向隔板19将容纳腔23分成位于中间的上升风道233和位于两侧的下降风道234,第三换热器14和室内风机16设置于上升风道233内,室内风机16设置在第三换热器14的下方,竖向隔板19的上部和下部分别设置有第一风口191和第二风口192,从而将上升风道233和下降风道234连通而形成循环风道。在室内风机16的驱动下,上升风道233内的空气向上流动形成上升气流,上升气流与第三换热器14换热后流向炕板22并与炕板22换热,在炕板22的阻挡下,上升气流从第一风口191进入下降风道234形成下降气流,下降气流从第二风口192流入上升风道233的底部,并在室内风机16的作用下在上风风道233内向上流动形成上升气流,如此不停循环。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室内风机16设置在第三换热器14的下方仅是一种具体的设置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对其作出调整,如可以将室内风机16设置在第三换热器14的上方。另外,容纳腔23内设置有两块竖向隔板19也是一种具体的设置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对其作出调整,如容纳腔23内仅设置一块竖向隔板,竖向隔板的上部和下部分别设置有第一风口和第二风口,从而将容纳腔23内分成位于竖向隔板两侧的上升风道和下降风道。
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理解的是,虽然上述实施例是以空气源热泵系统进行介绍说明的,但是并不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构成限制,本实用新型的用于炕的热泵系统也可以是水源热泵系统、地源热泵系统等。
通过以上描述可以看出,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炕包括炕体和炕板,炕体和炕板围成容纳腔,用于炕的热泵系统包括压缩机、第一换热器、节流元件、第二换热器、循环泵、第三换热器以及室内风机,第二换热器具有第一换热部和第二换热部,压缩机、第一换热器、节流元件以及第一换热部通过连接管连接成制冷剂循环回路,第二换热部、循环泵、第三换热器通过连接管连接成载冷剂循环回路,第三换热器和室内风机通过安装构件安装于容纳腔内,室内风机设置成开启时容纳腔内形成流经第三换热器和炕板的循环气流。通过这样的热泵系统作为炕的热源,避免了传统火炕采用燃烧木材、秸秆、煤炭等燃料产生热量的火炕存在的污染环境和加剧气候变暖的问题。热泵系统的第三换热器和室内风机设置在炕的容纳腔内,室内风机在工作时使容纳腔内形成流经第三换热器和炕板的循环气流,通过气流快速高效地与第三换热器和炕板进行换热,能够快速地使炕板达到所需的温度,减少了用户等待的时间,优化了用户的使用体验。优选地,热泵系统还包括设置于制冷剂循环回路的四通换向阀,炕体和所述炕板围成有沿炕的长度方向分布的多个容纳腔,热泵系统包括与容纳腔同等数量的第三换热器和室内风机,多个第三换热器和室内风机能够彼此独立工作并且一一对应地安装于容纳腔内,能够使用户根据炕板上实际睡眠的人数选择性地向炕板的不同区域中的任一个或任意多个进行加热/降温,既满足了实际供暖/制冷需求,又避免了能源的浪费。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尽管在此所述的一些实施例包括其它实施例中所包括的某些特征而不是其它特征,但是不同实施例的特征的组合意味着处于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之内并且形成不同的实施例。例如,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中,所要求保护的实施例的任意之一都可以以任意的组合方式来使用。
至此,已经结合附图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显然不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相关技术特征作出等同的更改或替换,这些更改或替换之后的技术方案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用于炕的热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炕包括炕体和炕板,所述炕体和所述炕板围成容纳腔,
所述热泵系统包括压缩机、第一换热器、节流元件、第二换热器、循环泵、第三换热器以及室内风机,所述第二换热器具有第一换热部部和第二换热部部,所述压缩机、所述第一换热器、所述节流元件以及所述第一换热部通过连接管连接成制冷剂循环回路,所述第二换热部、所述循环泵、所述第三换热器通过连接管连接成载冷剂循环回路,
所述第三换热器和所述室内风机通过安装构件安装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室内风机设置成开启时所述容纳腔内形成流经所述第三换热器和所述炕板的循环气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部为换热管,所述第二换热部为箱体,所述换热管设置于所述箱体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换热器水平设置于所述容纳腔内,从而将所述容纳腔分成上部空间和下部空间,所述室内风机设置于所述下部空间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内风机设置于所述下部空间的底部中间区域,所述室内风机的外部设置有罩壳,所述罩壳的上部设置有出风口,所述罩壳的侧部设置有回风口。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热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口的上方设置有导风筒,所述导风筒包括第一导风筒体和第二导风筒体,所述第一导风筒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出风口和所述第三换热器的下侧中部区域对接,所述第二导风筒的下端与所述第三换热器的上侧中部区域对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热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风筒体的上端为扩口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腔内设置有竖向隔板而将所述容纳腔分成上升风道和下降风道,所述第三换热器和所述室内风机设置于所述上升风道内,所述竖向隔板的上部和下部分别设置有第一风口和第二风口,从而将所述上升风道和所述下降风道连通而形成循环风道。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热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炕体和所述炕板围成有多个所述容纳腔,多个所述容纳腔沿所述炕的长度方向分布,所述热泵系统包括与所述容纳腔同等数量的所述第三换热器和所述室内风机,多个所述第三换热器和所述室内风机能够彼此独立工作并且一一对应地安装于所述容纳腔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热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炕板上对应于所述容纳腔的区域设置有至少一个排风口,所述排风口处设置有能够开/闭的盖板。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热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泵系统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制冷剂循环回路的四通换向阀。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1562868.8U CN213020398U (zh) | 2020-07-31 | 2020-07-31 | 用于炕的热泵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1562868.8U CN213020398U (zh) | 2020-07-31 | 2020-07-31 | 用于炕的热泵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3020398U true CN213020398U (zh) | 2021-04-20 |
Family
ID=754612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1562868.8U Active CN213020398U (zh) | 2020-07-31 | 2020-07-31 | 用于炕的热泵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3020398U (zh) |
-
2020
- 2020-07-31 CN CN202021562868.8U patent/CN213020398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0657525A (zh) | 厨房空气调节系统 | |
CN216897553U (zh) | 一种厨房空调系统 | |
CN105004091A (zh) | 空调器 | |
CN103528133B (zh) | 整体式空调机组 | |
CN201396979Y (zh) | 五合一厨房能源回收利用系统 | |
CN213020398U (zh) | 用于炕的热泵系统 | |
CN213020397U (zh) | 用于炕的热泵系统 | |
CN101592410B (zh) | 五合一厨房能源回收利用系统 | |
CN206269289U (zh) | 利用燃气作为热源的热泵系统 | |
CN211625464U (zh) | 一种厨房空气调节系统 | |
CN2800145Y (zh) | 壁挂式燃气热风多用炉 | |
CN2809484Y (zh) | 具有热水功能的四季节能环保冷暖空调机 | |
CN2615575Y (zh) | 燃煤供暖热风炉 | |
RU2293255C1 (ru) | Система воздушного отопления и вентиляции | |
CN215765514U (zh) | 一种自然冷空调 | |
CN2797967Y (zh) | 四季节能环保冷暖空调三用机 | |
WO2023213187A1 (zh) | 空调室外机、空调器及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 |
CN214791528U (zh) | 一种空气调节装置 | |
CN115950069B (zh) | 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及空调系统 | |
CN106500221A (zh) | 利用燃气作为热源的热泵系统 | |
CN221859260U (zh) | 一种陶瓷窑炉节能换热系统 | |
CN219735479U (zh) | 潜空一体空调 | |
CN211625470U (zh) | 一种厨房空气调节系统 | |
CN211625465U (zh) | 一种厨房空气调节系统 | |
CN211822703U (zh) | 一种厨房空气调节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