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015203U - 一种踢脚线的安装组合 - Google Patents

一种踢脚线的安装组合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015203U
CN213015203U CN202021739846.4U CN202021739846U CN213015203U CN 213015203 U CN213015203 U CN 213015203U CN 202021739846 U CN202021739846 U CN 202021739846U CN 213015203 U CN213015203 U CN 21301520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unting
skirting line
hanging
groove
install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739846.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彬彬
刘小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Lingge Woo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Lingge Woo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Lingge Wood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Lingge Woo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739846.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01520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01520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01520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踢脚线的安装组合,包括脚线部、安装部,所述脚线部的背面具有安装槽,所述安装部为木质平条,且与建筑结构固定安装;所述脚线部通过所述安装槽与所述安装部的配合而悬挂安装,且所述安装槽与所述安装部之间固定连接。能够较为有效地使脚线部与建筑结构(例如墙体)的贴合安装,避免脚线部与建筑结构之间出现缝隙,同时还能较为有效地利用木材加工余料。

Description

一种踢脚线的安装组合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建筑装修用线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踢脚线的安装组合。
背景技术
踢脚线是一种必不可少的地面铺装材料的辅料配件,用于遮挡地面铺装材料与墙体之间的安装缝隙,并在地面铺装材料与墙体之间形成装饰性的过渡。实木地板配合实木质踢脚线,以达到装饰效果一致的效果。为了达到实木地板与墙体之间的安装缝隙的效果,踢脚线的厚度约为6~12mm、高度约为6~10cm、长度约为2.4mm/根。现有技术中,实木质踢脚线的安装方式为卡扣安装或气钉安装。卡扣安装的方式为在墙体上利用膨胀螺丝间隔地固定安装数个塑料的扣件,实木质踢脚线的背面(与墙体的安装面)上开设有与扣件相配合的卡槽,通过卡接配合使实木质踢脚线通过扣件悬挂安装。气钉安装的方式为将实木质踢脚线贴墙放置于目标安装位置,在通过注射气钉以使实木质踢脚线与墙体固定安装。然而,由于实木质踢脚线具有一定的厚度,因此,上述两种安装方式在遇到墙面不平整的情况时,难以与墙体完全贴合,在墙体凹陷处,会与墙体有间隙,影响安装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踢脚线的安装组合,其通过脚线部、以木质平条为原材料的安装部的设置,能够较为有效地使脚线部与墙体贴合,避免脚线部与建筑结构(例如墙体)之间出现缝隙,同时还能较为有效地利用木材加工余料。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踢脚线的安装组合,包括脚线部、安装部,所述脚线部的背面具有安装槽,所述安装部为木质平条,且与建筑结构固定安装;所述脚线部通过所述安装槽与所述安装部的配合而悬挂安装,且所述安装槽与所述安装部之间固定连接。
借由上述结构,以木质平条为原材料的安装部,具有相对较大的长、厚比,且木材具有一定的塑性,因此,安装部能够完全贴合地与建筑结构(例如墙体)固定安装;而木材与木材之间具有相对较强的胶合力,通过将脚线部通过安装部悬挂、粘结地安装,能够使脚线部完全贴合地与安装部固定安装。因此,脚线部能够以安装部为中间介质,完全贴合地与建筑结构(例如墙体)固定安装。另一个方面,安装的中间介质为木质平条,因此能够将实木质踢脚线在生产加工过程中形成的平条余料加以利用,提高木质材料的材料利用率。
作为优选,所述安装槽与所述安装部之间通过胶黏剂粘结固定。
作为优选,所述安装部通过胶黏剂、膨胀螺丝、或气钉的一种或多种方式的结合以与固定建筑结构固定安装。
作为优选,所述安装槽与所述安装部之间为过盈配合。
在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安装槽与所述安装部之间的过盈配合能够较为有效地避免因加工误差导致的脚线部与安装部之间的装配偏差。例如二者为非过盈配合,且安装槽在制作时出现大小头的加工误差时,脚线部的安装会出现倾斜。而若二者为过盈配合,脚线部的安装水平度仅受安装部的安装水平度的影响。
作为优选,该种踢脚线安装组合包括多个沿长度方向接长连接的脚线部、多个沿长度方向接长连接的安装部,相邻的两个脚线部的连接段悬挂于同一安装部之上。
在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中,相邻的两个脚线部的连接段悬挂于同一安装部之上,能够较为有效地避免相邻的两个脚线部在安装时出现高低差,特别是在接缝处出现高低差。
作为优选,所述脚线部的背面的上部处具有沿厚度方向延伸形成的上调整部,所述上调整部的外立面与所述安装部的固定安装面共面。
作为优选,所述脚线部的背面的下部处具有沿厚度方向延伸形成的下调整部,所述下调整部的外立面与所述安装部的固定安装面共面。
在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中,通过上调整部和/或下调整部设置,能够较小脚线部与建筑结构(例如墙体)的接触面积,从而利于脚线部与建筑结构(例如墙体)的完全贴合。
作为优选,所述安装槽的槽顶面处向槽底一侧延伸形成有悬挂部,所述安装部的顶面上开设有与所述悬挂部相配合的悬挂槽。
作为优选,所述悬挂部的外立面为所述脚线部的外立面的延伸面,所述悬挂部的内侧面倾斜设置,以使所述悬挂部的厚度自其端部向根部逐渐增大;所述悬挂槽的第一内侧面与所述悬挂部的外立面相配合,所述悬挂槽的第二内侧面与所述悬挂部的内侧面相配合。
作为优选,装配后,所述第二内侧面与所述悬挂部的内侧面相抵靠,所述悬挂槽的第一内侧面与所述悬挂部的外立面之间具有第一间隙,所述安装部的悬挂安装面与所述安装槽的内侧面之间具有第二间隙,所述安装部的悬挂安装面的下部具有纠偏凸楞。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间隙与所述第二间隙的间隙宽度相同,所述纠偏凸楞的凸起高度较所述第二间隙的间隙宽度大0.2~0.5mm。
建筑结构(例如墙体)的根基部,即与地面交汇的部分,在水泥地面找平、容易出现凹陷,并处于使地面铺装材料自由发生伸缩的考虑,脚线部的底面与地面铺装材料的表面有间距地安装于地面铺装材料之上,因此,悬挂式的安装方式,易使脚线部的下部出现以安装部为轴、向墙体凹陷处偏转的情况或趋势,从而影响脚线部的上部与墙体之间的贴合效果。在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中,通过在所述安装部的悬挂安装面的下部设置纠偏凸楞,从而,所述纠偏凸楞能够抵靠脚线部以避免脚线部发生偏转的情况或趋势。进一步地,所述纠偏凸楞的凸起高度较所述第二间隙的间隙宽度大0.2~0.5mm,从而,当与脚线部贴合处的墙体出现局部凹陷的情况时,能够通过纠偏凸楞的抵靠作用,使脚线部的上沿始终贴合墙体;而当与脚线部贴合处的墙体无凹陷情况或出现局部突出的情况时,所述纠偏凸楞能够发挥木质材料的塑性而被积压,以保证脚线部的上沿始终贴合墙体。并且,所述纠偏凸楞的纠偏作用可是在发生在脚线部的全长上,也可以发生在局部段落上。
综上所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踢脚线的安装组合,能够较为有效地使脚线部与建筑结构(例如墙体)的贴合安装,避免脚线部与建筑结构之间出现缝隙,同时还能较为有效地利用木材加工余料。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踢脚线的安装组合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脚线部与安装部的一种装配关系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踢脚线的安装组合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踢脚线的安装组合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安装槽与安装部的装配关系示意图。
以上附图的附图标记:100-脚线部,200-安装部,110-安装槽,120-上调整部,130-下调整部,140-悬挂部,210-悬挂槽,220-纠偏凸楞,G1-第一间隙,G2-第二间隙。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参考图1、图2所示的一种踢脚线的安装组合,包括脚线部100、安装部200,脚线部100的背面具有安装槽110。脚线部100为平板条状、或异形条状的实木质踢脚线,安装部200为木质平条。安装部200与建筑结构固定安装,例如利用胶黏剂、膨胀螺丝、或气钉的一种或多种方式的结合以与固定建筑结构固定安装,该安装面为安装部200的固定安装面;脚线部100通过安装槽110与安装部200的配合而悬挂安装,且安装槽110与安装部200之间通过胶黏剂粘结固定,安装部200与安装槽110的配合面为安装部200的悬挂安装面。即在安装部200的上表面、外立面、下表面涂布胶粘剂或粘结膜状胶粘剂,再将脚线部100扣挂于其上,实现固定安装。
借由上述结构,以木质平条为原材料的安装部200,具有相对较大的长、厚比,且木材具有一定的塑性,因此,安装部200在胶粘剂、膨胀螺丝、或气钉的固定作用下,能够完全贴合地与建筑结构(例如墙体)固定安装;而木材与木材之间具有相对较强的胶合力,通过将脚线部100通过安装部200悬挂、粘结地安装,能够使脚线部100完全贴合地与安装部200固定安装。因此,脚线部100能够以安装部200为中间介质,完全贴合地与建筑结构(例如墙体)固定安装。
另一个方面,安装的中间介质为木质平条,因此能够将实木质踢脚线在生产加工过程中形成的平条余料加以利用,提高木质材料的材料利用率。
优选地,安装槽110与安装部200之间为过盈配合,过盈量为0.1~0.2mm。从而够较为有效地避免因加工误差导致的脚线部100与安装部200之间的装配偏差。
当安装踢脚线的墙体的长度超过2.4米时,需要通过多根脚线部100接长、多根安装部200接长,该种踢脚线安装组合包括多个沿长度方向接长连接的脚线部100、多个沿长度方向接长连接的安装部200,相邻的两个脚线部100的连接段悬挂于同一安装部200之上。从而能够较为有效地避免相邻的两个脚线部100在安装时出现高低差,特别是在接缝处出现高低差。
实施例2: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参考图3所示,脚线部100的背面的上部处具有沿厚度方向延伸形成的上调整部120,脚线部100的背面的下部处具有沿厚度方向延伸形成的下调整部130。上调整部120、下调整部130均与脚线部100为一体成型,特别的,上调整部120、下调整部130通过切削去除脚线部100的背面的中部部分以形成。上调整部120的外立面、下调整部130的外立面与安装部200的固定安装面共面。安装时,上调整部120的外立面、下调整部130的外立面与建筑结构(例如墙体)抵靠配合,从而能够较小脚线部100与建筑结构的接触面积,利于脚线部100与建筑结构的完全贴合。
实施例3:实施例3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参考图4、图5所示,脚线部100的背面的上部处具有沿厚度方向延伸形成的上调整部120,上调整部120与脚线部100为一体成型,特别的,上调整部120过切削去除脚线部100的背面的中部、下部部分以形成。上调整部120的外立面与安装部200的固定安装面共面。
安装槽110的槽顶面处向槽底一侧延伸形成有悬挂部140,安装部200的顶面上开设有与悬挂部140相配合的悬挂槽210。悬挂部140通过在开设安装槽110时预留一部分延伸结构以形成。当安装槽110的槽体高度大于安装部200的高度与悬挂槽210的槽体深度之和时,脚线部100可以通过由上至下悬挂的方式安装于安装部200之上;当安装槽110的槽体高度不足安装部200的高度与悬挂槽210的槽体深度之和时,可通过将脚线部100自安装部200的端头插入的方式安装于安装部200之上。
优选地,悬挂部140的外立面为脚线部100的外立面的延伸面,悬挂部140的内侧面倾斜设置,以使悬挂部140的厚度自其端部向根部逐渐增大,倾斜角度为10°~15°。悬挂槽210的第一内侧面与悬挂部140的外立面相配合,悬挂槽210的第二内侧面与悬挂部140的内侧面相配合。
作为更进一步的优选方案,装配后,第二内侧面与悬挂部140的内侧面相抵靠,在本实施例中,悬挂槽210的第二内侧面与悬挂部140的内侧面相重合,且二者为粘结面。悬挂槽210的第一内侧面与悬挂部140的外立面之间具有第一间隙G1,安装部200的悬挂安装面与安装槽110的内侧面之间具有第二间隙G2。安装部200的悬挂安装面的下部具有纠偏凸楞220,在本实施例中,纠偏凸楞220与安装部200为一体成型,具有3条,且贯穿纠偏凸楞220整个长度方向设置。第一间隙G1与第二间隙G2的间隙宽度相同,纠偏凸楞220的凸起高度较第二间隙G2的间隙宽度大0.2~0.5mm。
通过在安装部200的悬挂安装面的下部设置纠偏凸楞220,从而,纠偏凸楞220能够抵靠脚线部100(具体来说是安装槽110的内槽面)以避免脚线部100发生偏转的情况或趋势。进一步地,纠偏凸楞220的凸起高度较第二间隙G2的间隙宽度大0.2~0.5mm(例如0.3mm),从而,当与脚线部100的上沿部分配合的墙体出现局部凹陷的情况时,能够通过纠偏凸楞220的顶撑作用,使脚线部100的上沿始终贴合墙体;而当与脚线部100的上沿部分配合的墙体无凹陷情况或出现局部突出的情况时,纠偏凸楞220能够发挥木质材料的塑性而被积压,以保证脚线部100的上沿始终贴合墙体。并且,纠偏凸楞220的纠偏作用可是在发生在脚线部100的全长上,也可以发生在局部段落上。
以上描述是为了进行图示说明而不是为了进行限制。通过阅读上述描述,在所提供的示例之外的许多实施方式和许多应用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都将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本教导的范围不应该参照上述描述来确定,而是应该参照所附权利要求以及这些权利要求所拥有的等价物的全部范围来确定。出于全面之目的,所有文章和参考包括专利申请和公告的公开都通过参考结合在本文中。在前述权利要求中省略这里公开的主题的任何方面并不是为了放弃该主体内容,也不应该认为申请人没有将该主题考虑为所公开的申请主题的一部分。

Claims (10)

1.一种踢脚线的安装组合,其特征在于,包括脚线部(100)、安装部(200),所述脚线部(100)的背面具有安装槽(110),所述安装部(200)为木质平条,且与建筑结构固定安装;所述脚线部(100)通过所述安装槽(110)与所述安装部(200)的配合而悬挂安装,且所述安装槽(110)与所述安装部(200)之间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踢脚线的安装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200)通过胶黏剂、膨胀螺丝、或气钉的一种或多种方式的结合以与固定建筑结构固定安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踢脚线的安装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槽(110)与所述安装部(200)之间为过盈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踢脚线的安装组合,其特征在于,该种踢脚线安装组合包括多个沿长度方向接长连接的脚线部(100)、多个沿长度方向接长连接的安装部(200),相邻的两个脚线部(100)的连接段悬挂于同一安装部(200)之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踢脚线的安装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脚线部(100)的背面的上部处具有沿厚度方向延伸形成的上调整部(120),所述上调整部(120)的外立面与所述安装部(200)的固定安装面共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踢脚线的安装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脚线部(100)的背面的下部处具有沿厚度方向延伸形成的下调整部(130),所述下调整部(130)的外立面与所述安装部(200)的固定安装面共面。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踢脚线的安装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槽(110)的槽顶面处向槽底一侧延伸形成有悬挂部(140),所述安装部(200)的顶面上开设有与所述悬挂部(140)相配合的悬挂槽(210)。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踢脚线的安装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挂部(140)的外立面为所述脚线部(100)的外立面的延伸面,所述悬挂部(140)的内侧面倾斜设置,以使所述悬挂部(140)的厚度自其端部向根部逐渐增大;所述悬挂槽(210)的第一内侧面与所述悬挂部(140)的外立面相配合,所述悬挂槽(210)的第二内侧面与所述悬挂部(140)的内侧面相配合。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踢脚线的安装组合,其特征在于,装配后,所述第二内侧面与所述悬挂部(140)的内侧面相抵靠,所述悬挂槽(210)的第一内侧面与所述悬挂部(140)的外立面之间具有第一间隙(G1),所述安装部(200)的悬挂安装面与所述安装槽(110)的内侧面之间具有第二间隙(G2),所述安装部(200)的悬挂安装面的下部具有纠偏凸楞(220)。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踢脚线的安装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间隙(G1)与所述第二间隙(G2)的间隙宽度相同,所述纠偏凸楞(220)的凸起高度较所述第二间隙(G2)的间隙宽度大0.2~0.5mm。
CN202021739846.4U 2020-08-19 2020-08-19 一种踢脚线的安装组合 Active CN21301520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739846.4U CN213015203U (zh) 2020-08-19 2020-08-19 一种踢脚线的安装组合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739846.4U CN213015203U (zh) 2020-08-19 2020-08-19 一种踢脚线的安装组合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015203U true CN213015203U (zh) 2021-04-20

Family

ID=754674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739846.4U Active CN213015203U (zh) 2020-08-19 2020-08-19 一种踢脚线的安装组合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01520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550192B1 (en) Transition molding
US9309678B1 (en) Backed panel and system for connecting backed panels
US6505452B1 (en) Panel and fastening system for panels
US5463835A (en) Molding assembly
CN213015203U (zh) 一种踢脚线的安装组合
KR20090009023U (ko) 건축물의 내장용 장식판재 고정구
US5086602A (en) Insulation clip
CN207063436U (zh) 一种利用斜楔调平的踢脚线结构
GB2301153A (en) Strip sealing assembly
CN220080644U (zh) 一种凿墙内嵌分体式发光踢脚线
CN220465130U (zh) 一种墙面壁纸的接缝结构
CN216042403U (zh) 一种预制地板结构
CN211572431U (zh) 暗装踢脚线及其总成
CN214995612U (zh) 一种轻质地板革
CN215978260U (zh) 可拆卸踢脚线及其安装结构
CN218597636U (zh) 一种卡扣式可拆卸铝型材踢脚
CN213015202U (zh) 一种实木质踢脚线
CN112095930B (zh) 天窗构件与圆钢支座的屋面装饰结构及施工方法
TW405012B (en) Frame elements
CN217175519U (zh) 一种铝木结构踢脚线
CN217537723U (zh) 一种用于装配式背景墙的包边型材
CN216109269U (zh) 吊顶装饰构件
AU2009238266A1 (en) Improvements in and relating to doors
CN216921206U (zh) 一种可密封可调节踢脚线调节板结构
CN212053606U (zh) 一种木地板伸缩缝收边金属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