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013883U - 组合式桥梁结构 - Google Patents

组合式桥梁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013883U
CN213013883U CN202021848764.3U CN202021848764U CN213013883U CN 213013883 U CN213013883 U CN 213013883U CN 202021848764 U CN202021848764 U CN 202021848764U CN 213013883 U CN213013883 U CN 21301388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aring structure
beam body
capping beam
load
bridge constru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848764.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金国
吴冲
蒋相华
曾明根
周文骏
杨梓
牛伟迪
闫康健
李扬帆
龚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rchitecture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of Tongji University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rchitecture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of Tongji University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rchitecture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of Tongji University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Architecture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of Tongji Universit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848764.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01388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01388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01388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ridges Or Land Bridg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组合式桥梁结构,包括:承载结构;盖梁结构,包括盖梁本体和恒载体,所述盖梁本体包括受压侧和受拉侧,所述受压侧朝向所述承载结构,所述受拉侧背对所述承载结构且形成预应力结构,所述恒载体设于所述受拉侧的表面;连接支撑结构,设于所述承载结构与所述盖梁结构之间,包括预置于所述承载结构与所述盖梁本体之间用于支撑所述盖梁本体的活动支撑座,以及滞后于所述恒载体的设置填充于所述活动支撑座、所述承载结构与所述盖梁本体之间的固定连接体。本实施例的盖梁结构对承载结构施加的弯矩小且连接方式结构受力好,不会导致承载结构弯曲和产生裂缝。

Description

组合式桥梁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领域,特别是涉及组合式桥梁结构。
背景技术
在城市或公路桥梁的建设中,尤其对于地面交通繁忙的市区高架桥梁工程,传统的现场浇筑混凝土的建造方法中直接在桥址位置进行现场施工,这会长时间的阻断交通、产生较大的施工污染,无法满足现阶段对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要求;并且施工设备、辅助设施的重复配置,造成资源能源消耗大、财力物力浪费多等问题。
有别于传统现浇施工方法,采用工厂预制、现场拼装的“装配式桥梁施工法”将大部分的工作在工厂内完成,随着装配率的提升,现场施工作业变得很少,不仅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对交通的影响,同时能够有效减少施工过程中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也可以提高资源配置的合理性,是“绿色建筑”和“建筑工业化”在桥梁工程中的具体体现。
上部结构预制在市政桥梁中已有多种结构形式及多年实践经验,预制立柱近年来也有应用,而对于双向六车道及以上的混凝土桥梁盖梁,其重量一般在250t以上,一方面预制困难、需要定制特殊加工的模板、胎架等;另一方面运输和吊装困难,施工成本显著增加,此外,大重量的盖梁与底部立柱的连接质量无法保证,这些都限制了大型预制盖梁的应用,尤其是在地震高烈度地区更是无法应用。
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可以考虑采用钢制盖梁,一定程度上能够减轻上部预制结构的重量,然而钢制盖梁对立柱的作用力仍然很大,立柱顶部所承受的横向弯矩较强;且施工过程中钢制盖梁与立柱直接简单组合连接的方式结构受力较差,特别是在盖梁上施工恒载时会持续性地对立柱施加剧烈的冲击载荷,也容易增加立柱所承受的弯矩,一旦弯矩达到一定数值就容易导致立柱弯曲和产生裂缝。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采用钢制盖梁对立柱施加的弯矩大且连接方式结构受力较差的问题,提供一种组合式桥梁结构。
一种组合式桥梁结构,包括:
承载结构;
盖梁结构,包括盖梁本体和恒载体,所述盖梁本体包括受压侧和受拉侧,所述受压侧朝向所述承载结构,所述受拉侧背对所述承载结构且形成预应力结构,所述恒载体设于所述受拉侧的表面;
连接支撑结构,设于所述承载结构与所述盖梁结构之间,包括预置于所述承载结构与所述盖梁本体之间用于支撑所述盖梁本体的活动支撑座,以及滞后于所述恒载体的设置填充于所述活动支撑座、所述承载结构与所述盖梁本体之间的固定连接体。
上述组合式桥梁结构,至少具有以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本实施例在盖梁本体上缘的受拉侧设置预应力结构可以提前施加预应力,通过预应力在受拉侧提前存储一定的压应力以降低后续使用阶段盖梁结构所承受的应力,从而可以改善钢制盖梁的顶、底板受力情况,有利于减小顶、底板的设计厚度,进而有利于减小对承载结构顶端的横向弯矩;同时,盖梁本体受拉侧的预应力结构提前施加预应力还可在盖梁本体内产生向上的反向弯矩,可以直接减小对于立柱顶端的压迫弯矩效应;
施工过程中盖梁结构与承载结构并非直接整体刚性连接,而是将整个盖梁结构分为盖梁本体和恒载体,先设置活动支撑座提供临时支撑,再依次吊装盖梁本体并在盖梁本体上铺设恒载体,在施工恒载体阶段之前先设置活动支撑座临时铰接能够依次分阶段释放盖梁本体和恒载体对于承载结构顶端的弯矩,避免施工时持续性地对立柱施加剧烈的冲击载荷和弯矩,弯矩的释放有效减轻了承载结构弯曲和产生裂缝的风险。
后续填充的固定连接体与上缘施加预应力的盖梁本体共同形成整体的组合结构,优化了盖梁结构受力、增强了结构刚度,进而有利于进一步减小盖梁本体的顶、底板的设计厚度,顶、底板的厚度减轻后对承载结构的压力和弯矩也会减轻。
由于本实施例最后填充固定连接体,承载结构有充足的时间收缩和沉降定型,定型后再填充固定连接体形成后浇带,从而不会承载结构的沉降在连接处产生形变裂缝,保证了连接处的受力安全。
本实施例的设计能够尽可能地减少钢结构用量,从而可以节省工程造价。
本实施例能够适用于钢盖梁与混凝土承载结构的连接安装,显著减轻预制盖梁的结构重量,施工设备要求低,有效实现桥梁结构的全预制,盖梁结构一般可在加工厂预先制备完成,现场基础工程与桥梁结构可同步施工完成;重量轻,运输与安装方便,降低了施工成本、缩短了工期。
由于盖梁结构可工厂化制作,加工精度高,质量检验严格,现场连接及焊接的质量较为可控。由于不需要现场制造,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对交通的影响,同时能够有效减少施工过程中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也可以提高资源配置的合理性,避免资源浪费、财力消耗。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预应力结构包括沿所述盖梁本体的长度方向铺设于所述受拉侧的张拉结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张拉结构包括若干沿所述盖梁本体的宽度方向分布设置的预应力钢筋,所述预应力钢筋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盖梁本体的长度方向一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盖梁结构还包括二期恒载结构,设于所述恒载体背对所述受拉侧的表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活动支撑座包括垫石及设于所述垫石表面的板式支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支撑结构还包括外围连接部件,所述外围连接部件围绕所述承载结构和所述盖梁结构设置,用于周向连接所述承载结构与所述盖梁结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外围连接部件包括:
法兰盘,围绕所述盖梁结构的周向设置,所述法兰盘的表面设有连接孔;
连接筋,包括锚固端和连接端,所述锚固端锚固于所述承载结构,所述连接端朝向所述盖梁结构延伸且依次从所述盖梁结构的底板及所述连接孔穿过;
紧固件,安装于所述连接端,所述紧固件能够抵接至所述法兰盘的表面从而紧固连接所述承载结构和所述盖梁结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筋预埋于所述承载结构内,并与所述承载结构一体预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连接体包括UHPC。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承载结构的表面设有防护层。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防护层内设有钢筋网。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承载结构包括至少两根并排设置的立柱。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组合式桥梁结构还包括桥梁结构基础,设于所述承载结构的底部,用于支撑所述承载结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组合式桥梁结构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向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将盖梁本体吊装置于活动支撑座的示意图;
图4为在盖梁本体的表面布置恒载体的示意图;
图5为在活动支撑座、承载结构与盖梁本体之间填充固定连接体形成连接支撑结构并在恒载体的表面施加二期恒载结构的示意图;
图6为一实施例提供的连接支撑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的俯视图;
图8为图7的B-B向剖视图;
图中,100、承载结构;110、立柱;
200、盖梁结构;210、盖梁本体;211、受拉侧;2111、预应力结构;2111a、预应力钢筋;212、受压侧;220、恒载体;230、二期恒载结构;201、底板;
300、连接支撑结构;310、活动支撑座;311、垫石;312、板式支座;320、固定连接体;330、外围连接部件;331、法兰盘;331a、连接孔;332、连接筋;333、紧固件;
400、桥梁结构基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限定的各种实施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其包含各种特定的细节以助于该理解,但这些细节应当被视为仅是示范性的。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应地,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认识到,在不背离由随附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本文所描述的各种实施例作出变化和改进。此外,为了清楚和简洁起见,可能省略对熟知的功能和构造的描述。
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是,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各种实施例的下列描述,仅是为了解释的目的,而不是为了限制由随附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实用新型。
贯穿本申请文件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词语“包括”和“包含”以及词语的变型,例如“包括有”和“包括”意味着“包含但不限于”,而不意在(且不会)排除其他部件、整体或步骤。结合本实用新型的特定的方面、实施例或示例所描述的特征、整体或特性将被理解为可应用于本文所描述的任意其他方面、实施例或示例,除非与其不兼容。
应当理解的是,单数形式“一”、“一个”和“该”包含复数的指代,除非上下文明确地另有其他规定。在本实用新型中所使用的表述“包含”和/或“可以包含”意在表示相对应的功能、操作或元件的存在,而非意在限制一个或多个功能、操作和/或元件的存在。此外,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包含”和/或“具有”意在表示申请文件中公开的特性、数量、操作、元件和部件,或它们的组合的存在。因此,术语“包含”和/或“具有”应当被理解为,存在一个或多个其他特性、数量、操作、元件和部件、或它们的组合的额外的可能性。
在本实用新型中,表述“或”包含一起列举的词语的任意或所有的组合。例如,“A或B”可以包含A或者B,或可以包含A和B两者。
应当理解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或“耦合”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或耦合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文中提到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所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还应理解的是,术语(比如常用词典中限定的那些术语),应解释为具有与相关领域和本说明书的上下文中一致的含义,并且不应以理想化或过于形式化的意义来解释,除非在本文中明确地这样限定。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提供一种组合式桥梁结构,包括:
承载结构100;
盖梁结构200,包括盖梁本体210和恒载体220,所述盖梁本体210包括受压侧212和受拉侧211,所述受压侧212朝向所述承载结构100,所述受拉侧211背对所述承载结构100且形成预应力结构2111,所述恒载体220设于所述受拉侧211的表面;
连接支撑结构300,设于所述承载结构100与所述盖梁结构200之间,包括预置于所述承载结构100与所述盖梁本体210之间用于支撑所述盖梁本体210的活动支撑座310,以及滞后于所述恒载体220的设置填充于所述活动支撑座310、所述承载结构100与所述盖梁本体210之间的固定连接体320。
具体操作时,如图3,施工时先形成承载结构100,再将活动支撑座310设置于承载结构100的表面,将盖梁本体210吊装置于活动支撑座310上,利用活动支撑座310为盖梁本体210提供临时支撑;而后参考图4,在盖梁本体210的表面布置恒载体220;最后参考图5,在所述活动支撑座310、所述承载结构100与所述盖梁本体210之间填充固定连接体320。值得说明的是,上述恒载体220可以包括盖梁上部结构和顶部垫石。
本实施例在盖梁本体210上缘的受拉侧211设置预应力结构2111可以提前施加预应力,通过预应力在受拉侧211提前存储一定的压应力以降低后续使用阶段盖梁结构200所承受的应力,从而可以改善钢制盖梁的顶、底板受力情况,有利于减小顶、底板的设计厚度,进而有利于减小对承载结构100顶端的横向弯矩;同时,盖梁本体210受拉侧211的预应力结构2111提前施加预应力还可在盖梁本体210内产生向上的反向弯矩,可以直接减小对于立柱110顶端的压迫弯矩效应;
施工过程中盖梁结构200与承载结构100并非直接整体刚性连接,而是将盖梁结构200分为盖梁本体210和恒载体220,先设置活动支撑座310提供临时支撑,再依次吊装盖梁本体210并在盖梁本体210上铺设恒载体220,在施工恒载体220阶段之前先设置活动支撑座310临时铰接能够依次分阶段释放盖梁本体210和恒载体220对于承载结构100顶端的弯矩,避免施工时持续性地对立柱110施加剧烈的冲击载荷和弯矩,弯矩的释放有效减轻了承载结构100弯曲和产生裂缝的风险。
后续填充的固定连接体320与上缘施加预应力的盖梁本体210共同形成整体的组合结构,优化了盖梁结构200受力、增强了结构刚度,进而有利于进一步减小盖梁本体210的顶、底板的设计厚度,顶、底板的厚度减轻后对承载结构100的压力和弯矩也会减轻。
由于本实施例最后填充固定连接体320,承载结构100有充足的时间收缩和沉降定型,定型后再填充固定连接体320形成后浇带,从而不会承载结构100的沉降在连接处产生形变裂缝,保证了连接处的受力安全。
本实施例的设计能够尽可能地减少钢结构用量,从而可以节省工程造价。
本实施例能够适用于钢盖梁与混凝土承载结构100的连接安装,显著减轻预制盖梁的结构重量,施工设备要求低,有效实现桥梁结构的全预制,盖梁结构200一般可在加工厂预先制备完成,现场基础工程与桥梁结构可同步施工完成;重量轻,运输与安装方便,降低了施工成本、缩短了工期。
由于盖梁结构200可工厂化制作,加工精度高,质量检验严格,现场连接及焊接的质量较为可控。由于不需要现场制造,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对交通的影响,同时能够有效减少施工过程中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也可以提高资源配置的合理性,避免资源浪费、财力消耗。
参考图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预应力结构2111包括沿所述盖梁本体210的长度方向铺设于所述受拉侧211的张拉结构。
具体的,可在将盖梁本体210吊装设置于活动支撑座310之后在盖梁本体210的受拉侧211(上侧)的表面沿长度方向铺设张拉结构,张拉结构能够为盖梁本体210提供沿盖梁本体210的长度方向的张拉力。
本实施例在盖梁本体210上缘的受拉侧211设置张拉结构,张拉结构提供的张拉力能够在受拉侧211提前存储一定的压应力以降低后续投入使用时盖梁结构200所受的应力,从而可以改善盖梁本体210的顶、底板受力情况,有利于减小盖梁本体210顶、底板的设计厚度,厚度减轻后进而有利于降低对承载结构100顶端的横向弯矩;同时,盖梁本体210受拉侧211的张拉结构提供的张拉力还可在盖梁本体210内产生一定向上的反向弯矩,也可以直接减小对于立柱110顶端的弯矩效应,弯矩的减轻直接降低了立柱110弯曲和产生裂缝的风险。
参考图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张拉结构包括若干沿所述盖梁本体210的宽度方向分布设置的预应力钢筋2111a,所述预应力钢筋2111a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盖梁本体210的长度方向一致。
具体的,可在将盖梁本体210吊装设置于活动支撑座310之后在盖梁本体210的受拉侧211的表面沿长度方向铺设预应力钢筋2111a,在预应力钢筋2111a内施加从两端指向中间部位的拉力,从而形成张拉结构。
本实施例中,预应力钢筋2111a具有较高的抗拉强度,能够有效地为盖梁本体210提供沿盖梁本体210的长度方向从两端指向中间部位的张拉力,从而在受拉侧211提前存储一定的压应力,有利于降低盖梁结构200所受的载荷以改善盖梁本体210的顶、底板受力情况,也可在盖梁本体210内产生明显的反向弯矩以抵抗其本身的下弯趋势;且预应力钢筋2111a具有较强的抗疲劳性能,能够持久地发挥作用,延长使用期限寿命。
当然,可以理解的,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张拉结构可以采用其他结构,例如可以包括铺设于所述盖梁本体210表面的张拉网,此处不做限制。
参考图5,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二期恒载结构230,设于所述恒载体220背对所述受拉侧211的表面。具体的,参考图5,在所述受拉侧211的表面形成恒载体220并在所述活动支撑座310、所述承载结构100与所述盖梁本体210之间填充固定连接体320后,可根据实际使用需求在恒载体220的表面施加二期恒载结构230如桥面铺装、防撞护栏等结构,使得本实施例能够满足多种不同的使用环境。
参考图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活动支撑座310包括垫石311及设于所述垫石311表面的板式支座312。
具体的,施工时,形成承载结构100后,将合适尺寸的垫石311及板式支座312依次设置于承载结构100的表面,将盖梁本体210和恒载体220依次吊装置于板式支座312上,利用垫石311及板式支座312为盖梁本体210提供临时支撑。
本实施例中的垫石311和板式支座312具有较大的接触面,能够为盖梁本体210提供平稳的临时支撑,能够依次分阶段释放盖梁本体210和恒载体220对于承载结构100顶端的弯矩,弯矩的释放有效减轻了承载结构100弯曲和产生裂缝的风险;此外,可以根据需要选取合适厚度尺寸的垫石311,从而调节活动支撑座310的整体厚度,使盖梁本体210的表面保持在所需的高度,增强了本实施例的使用灵活性。
参考图6和图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支撑结构300还包括外围连接部件330,围绕所述承载结构100和所述盖梁结构200设置,用于周向连接所述承载结构100与所述盖梁结构200。
具体的,施工形成承载结构100后,将活动支撑座310设置于承载结构100的表面;然后将盖梁本体210吊装置于活动支撑座310上,利用活动支撑座310为盖梁本体210提供临时支撑,围绕所述承载结构100和所述盖梁结构200设置外围连接部件330,从而周向连接承载结构100与盖梁结构200;在盖梁本体210的表面布置恒载体220并最后在所述活动支撑座310、所述承载结构100与所述盖梁本体210之间填充固定连接体320。
本实施例中,施工过程中由于盖梁结构200与承载结构100并非直接整体刚性连接,容易在发生地震等灾害的情况下发生水平相对移动,因此,利用外围连接部件330周向连接承载结构100与盖梁结构200,能够锁定盖梁结构200与承载结构100之间的水平相对位置,避免承载结构100与盖梁结构200在意外情况下出现水平相对滑移,保证整体水平位置的稳定性,避免位置偏移引发安全事故。
参考图7和图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围连接部件330包括:
法兰盘331,围绕所述盖梁结构200的周向设置,所述法兰盘331的表面设有连接孔331a;
连接筋332,包括锚固端和连接端,所述锚固端锚固于所述承载结构100,所述连接端朝向所述盖梁结构200延伸且依次从所述盖梁结构200的底板201及所述连接孔331a穿过;
紧固件333,安装于所述连接端,所述紧固件333能够抵接至所述法兰盘331的表面从而紧固连接所述承载结构100和所述盖梁结构200。
具体的,施工安装承载结构100后,将活动支撑座310设置于承载结构100的表面,然后将盖梁本体210吊装置于活动支撑座310上,利用活动支撑座310为盖梁本体210提供临时支撑;围绕述盖梁结构200的周向设置法兰盘331,并将连接筋332的连接端依次从所述盖梁结构200的底板201及所述连接孔331a穿过,将紧固件333临时安装于所述连接端,从而环绕周向临时连接承载结构100与盖梁结构200;在盖梁本体210的表面布置恒载体220,而后操作紧固件333使紧固件333牢固抵接至法兰盘331的表面从而紧固连接承载结构100和盖梁结构200;最后在所述活动支撑座310、所述承载结构100与所述盖梁本体210之间填充固定连接体320。
本实施例中,围绕周向设置的连接筋332可以临时连接盖梁结构200与承载结构100,能够在安装过程中从水平方向限制盖梁结构200与承载结构100之间的相对位置,避免承载结构100与盖梁结构200在意外情况下出现相对水平滑移,保证整体水平位置的稳定性,避免位置偏移引发安全事故。
最终紧固件333牢固抵接至法兰盘331的表面,紧固件333能够限制意外情况下盖梁结构200向远离承载结构100的上方移动;法兰盘331具有承载抗压能力,可以在盖梁结构200承载时吸收载荷,避免对下方的承载结构100施加过大的压力。因此,本实施例的外围连接部件330能够对盖梁结构200的上下位置有效限位,避免其脱离下方的承载结构100或对承载结构100施加过大的压力,提升了使用安全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筋332预埋于所述承载结构100内,即连接筋332与承载结构100直接一体预制。一体预制的方式能够避免承载结构100成型后向承载结构100的内部锚固连接筋332时对于承载结构100的损伤,且能够保证连接筋332与承载结构100相连的稳定性。
当然,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在施工安装承载结构100后直接向承载结构100的内部钻设连接筋332,此处不作限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固定连接体320包括UHPC。具体的,UHPC(Ultra-HighPerformance Concrete,超高性能混凝土)具有超高的耐久性和超高的力学性能,抗压强度大于120MPa,超高性能混凝土的设计理论是最大堆积密度理论(densified particlepacking),其组成材料不同粒径颗粒以最佳比例形成最紧密堆积,即毫米级颗粒(骨料)堆积的间隙由微米级颗粒(水泥、粉煤灰、矿粉)填充,微米级颗粒堆积的间隙由亚微米级颗粒(硅灰)填充。
本实施例中,采用UHPC作为固定连接体320,能够增强承载结构100的抗压性能,填充的UHPC与上缘施加预应力的盖梁本体210共同形成整体的组合结构,优化了盖梁结构200受力、增强了结构刚度,进而有利于进一步减小盖梁本体210的顶、底板的设计厚度,顶、底板的厚度减轻后对承载结构100的压力和弯矩也会减轻。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承载结构100的表面设有防护层。具体的,防护层能够防止承载结构100在意外情况下顶部承受过大弯矩导致表面碎裂,进一步提升了使用安全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防护层内设有钢筋网。钢筋网可以将防护层连成整体,进一步增强了抵抗弯曲和表面碎裂的能力。
参考图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承载结构100包括至少两根并排设置的立柱110。
具体的,至少两根并排设置的立柱110与盖梁结构200之间形成多个接触点,对于盖梁结构200的支撑均衡性较好,能够使盖梁结构200保持平稳的使用状态。
参考图3,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桥梁结构基础400,设于所述承载结构100的底部,用于支撑所述承载结构100。
在某些地形复杂的地区,地面高低不平,难以保证承载结构100的长度方向刚好垂直于水平面,因此,预先在地面设置桥梁结构基础400,再将承载结构100安装到桥梁结构基础400上,即可保证承载结构100的长度方向刚好垂直于水平面,避免由于承载结构100倾斜导致引发安全事故。
一种组合式桥梁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施工承载结构100;
将活动支撑座310设置于所述承载结构100的表面,而后将盖梁本体210吊装置于所述活动支撑座310上,利用活动支撑座310为盖梁本体210提供临时支撑,盖梁本体210上背对所述承载结构100的受拉侧211形成预应力结构2111;
围绕述盖梁结构200的周向设置法兰盘331,并将锚固于承载结构100的连接筋332的连接端依次从所述盖梁结构200的底板201及所述法兰盘331的连接孔331a穿过,从而环绕周向临时连接所述承载结构100与所述盖梁结构200;
在所述盖梁本体210的表面布置恒载体220,将紧固件333安装于所述连接端,并使紧固件333抵接至所述法兰盘331的表面从而紧固连接所述承载结构100与所述盖梁结构200;
在所述活动支撑座310、所述承载结构100与所述盖梁本体210之间填充固定连接体320。
本实施例盖梁本体210上缘的受拉侧211设置预应力结构2111可以提前施加预应力,通过预应力在受拉侧211提前存储一定的压应力以降低后续使用阶段盖梁结构200所承受的应力,从而可以改善钢制盖梁的顶、底板受力情况,有利于减小顶、底板的设计厚度,进而有利于减小对承载结构100顶端的横向弯矩;同时,盖梁本体210受拉侧211的预应力结构2111提前施加预应力还可在盖梁本体210内产生向上的反向弯矩,可以直接减小对于立柱110顶端的压迫弯矩效应;
施工过程中盖梁结构200与承载结构100并非直接整体刚性连接,而是将盖梁结构200分为盖梁本体210和恒载体220,先设置活动支撑座310提供临时支撑,再依次吊装盖梁本体210并在盖梁本体210上铺设恒载体220,在施工恒载体220阶段之前先设置活动支撑座310临时铰接能够依次分阶段释放盖梁本体210和恒载体220对于承载结构100顶端的弯矩,避免施工时持续性地对立柱110施加剧烈的冲击载荷和弯矩,弯矩的释放有效减轻了承载结构100弯曲和产生裂缝的风险。
后续填充的固定连接体320与上缘施加预应力的盖梁本体210共同形成整体的组合结构,优化了盖梁结构200受力、增强了结构刚度,进而有利于进一步减小盖梁本体210的顶、底板的设计厚度,顶、底板的厚度减轻后对承载结构100的压力和弯矩也会减轻。
以上描述中,尽管可能使用例如“第一”和“第二”的表述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各个元件,但它们并未意于限定相对应的元件。例如,上述表述并未旨在限定相对应元件的顺序或重要性。上述表述用于将一个部件和另一个部件区分开。
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特定的实施例的目的,而并非意在限制本实用新型。单数的表述包含复数的表述,除非在其间存在语境、方案上的显著差异。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示范性实施方式,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确定。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相应地省去、添加或者以任意方式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并且,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想到的简单变换方式以及对现有技术做出适应性和功能性的结构变换的方案,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虽然已经参考各种实施例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形式和细节上的各种变形和改进,而不背离由随附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3)

1.一种组合式桥梁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承载结构;
盖梁结构,包括盖梁本体和恒载体,所述盖梁本体包括受压侧和受拉侧,所述受压侧朝向所述承载结构,所述受拉侧背对所述承载结构且形成预应力结构,所述恒载体设于所述受拉侧的表面;
连接支撑结构,设于所述承载结构与所述盖梁结构之间,包括预置于所述承载结构与所述盖梁本体之间用于支撑所述盖梁本体的活动支撑座,以及滞后于所述恒载体的设置填充于所述活动支撑座、所述承载结构与所述盖梁本体之间的固定连接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桥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应力结构包括沿所述盖梁本体的长度方向铺设于所述受拉侧的张拉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合式桥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张拉结构包括若干沿所述盖梁本体的宽度方向分布设置的预应力钢筋,所述预应力钢筋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盖梁本体的长度方向一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桥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梁结构还包括二期恒载结构,设于所述恒载体背对所述受拉侧的表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桥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支撑座包括垫石及设于所述垫石表面的板式支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桥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支撑结构还包括外围连接部件,所述外围连接部件围绕所述承载结构和所述盖梁结构设置,用于周向连接所述承载结构与所述盖梁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组合式桥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围连接部件包括:
法兰盘,围绕所述盖梁结构的周向设置,所述法兰盘的表面设有连接孔;
连接筋,包括锚固端和连接端,所述锚固端锚固于所述承载结构,所述连接端朝向所述盖梁结构延伸且依次从所述盖梁结构的底板及所述连接孔穿过;
紧固件,安装于所述连接端,所述紧固件能够抵接至所述法兰盘的表面从而紧固连接所述承载结构和所述盖梁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组合式桥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筋预埋于所述承载结构内,并与所述承载结构一体预制。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桥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连接体包括UHPC。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桥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结构的表面设有防护层。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组合式桥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层内设有钢筋网。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桥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结构包括至少两根并排设置的立柱。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桥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式桥梁结构还包括桥梁结构基础,设于所述承载结构的底部,用于支撑所述承载结构。
CN202021848764.3U 2020-08-28 2020-08-28 组合式桥梁结构 Active CN21301388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848764.3U CN213013883U (zh) 2020-08-28 2020-08-28 组合式桥梁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848764.3U CN213013883U (zh) 2020-08-28 2020-08-28 组合式桥梁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013883U true CN213013883U (zh) 2021-04-20

Family

ID=754721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848764.3U Active CN213013883U (zh) 2020-08-28 2020-08-28 组合式桥梁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01388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059909B2 (ja) 合成パネル構造およびパネル橋梁構造ならびに連続合成桁橋の施工方法
CN102021889A (zh) 一种桥梁架设方法
CN110846996A (zh) 一种连续组合梁桥的施工方法及连续组合梁桥
CN101230607A (zh) 一种空心板用结构组合部件
CN110644349A (zh) 一种用于宽幅箱梁矮塔斜拉桥的上部结构及施工方法
KR20110109367A (ko) 프리캐스트 거더 및 이를 이용한 교량 구조물
CN202610696U (zh) 一种波形钢腹板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
CN114150690A (zh) 一种钢柱-混凝土基础用预埋法兰、连接结构及施工方法
CN113322771A (zh) 一种基于超高韧性水泥基复合材料的无缝桥梁结构及施工方法
CN117248442A (zh) 一种双柱式桥墩及其建造方法
CN213013883U (zh) 组合式桥梁结构
KR100621928B1 (ko) 프리캐스트 패널을 갖는 이중합성 철도 판형교 시공방법
CN101230605A (zh) 一种空心板用结构组合部件
JP4585614B1 (ja) 合成鋼床版橋の施工方法、並びにリブ付き鋼床版、及び合成鋼床版橋
CN111979901A (zh) 组合式桥梁结构及施工方法
CN113123219A (zh) 一种基于uhpc接缝的预制拼装桥墩结构及施工方法
CN110792042A (zh) 一种用于矩形独柱墩桥梁的抗倾覆加固方法
CN213013884U (zh) 桥梁结构连接节点
CN202610695U (zh) 一种波形钢腹板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工字梁
CN211735114U (zh) 一种用于矩形独柱墩桥梁的抗倾覆加固结构
KR102107666B1 (ko) 장스팬 합성보 및 이를 이용한 장스팬 구조 시공 방법
CN111979902A (zh) 桥梁结构连接节点及施工方法
CN212103635U (zh) 一种基于uhpc接缝的预制拼装桥墩结构
CN113073541A (zh) 一种适用于桥面连续构造的组合盖梁、桥梁及施工工艺
CN111139948A (zh) 装配式钢管混凝土摩擦摆隔震墩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