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980002U - 旋转机构及运输车 - Google Patents

旋转机构及运输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980002U
CN212980002U CN202021721019.2U CN202021721019U CN212980002U CN 212980002 U CN212980002 U CN 212980002U CN 202021721019 U CN202021721019 U CN 202021721019U CN 212980002 U CN212980002 U CN 21298000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tching
mounting base
platform
arm
guard ar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721019.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夏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Hikrobo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Hikrobo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Hikrobo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Hikrobo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721019.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98000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98000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98000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olling Contact Bearin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旋转机构及运输车,所公开的旋转机构应用于运输车,其包括旋转平台和安装基部,旋转平台设置有第一配合部,第一配合部朝向安装基部延伸,安装基部上设置有第二配合部,第二配合部朝向旋转平台延伸,第一配合部和第二配合部相对设置,且第一配合部与第二配合部之间设置有安装空间,安装空间内设置有轴承元件,第一配合部通过轴承元件与第二配合部转动配合;旋转平台覆盖第二配合部,旋转平台还设置有第一护臂,第一护臂朝向安装基部延伸,第一护臂邻近第二配合部设置,且第一护臂位于第二配合部背离第一配合部的一侧。上述方案能够解决目前的旋转机构存在的内外圈之间容易进入杂物而导致旋转效率较低的问题。

Description

旋转机构及运输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运输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旋转机构及运输车。
背景技术
随着智能制造在全世界大范围兴起,作为智能物流核心设备的移动搬运机器人近年来呈现了爆发式的增长,自动化物流运输车就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员。
运输车为了实现对其上货物的朝向和位置调整,通常设置有旋转机构。旋转机构通常包括内圈和外圈,其中一者可相对于另一者相对转动以形成轴承结构,进而实现旋转机构整体的旋转动作。目前,外部的杂物(例如灰尘、水渍等)极容易通过内圈和外圈之间的缝隙进入到滚道中,如此无疑会影响滚珠和滚道的润滑关系,进而降低旋转机构的旋转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旋转机构及运输车,以减少由旋转机构内外圈之间的缝隙进入的杂物。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旋转机构,应用于运输车,其包括旋转平台和安装基部,所述旋转平台设置有第一配合部,所述第一配合部朝向所述安装基部延伸,所述安装基部上设置有第二配合部,所述第二配合部朝向所述旋转平台延伸,所述第一配合部和所述第二配合部相对设置,且所述第一配合部与所述第二配合部之间设置有安装空间,所述安装空间内设置有轴承元件,所述第一配合部通过所述轴承元件与所述第二配合部转动配合;
所述旋转平台覆盖所述第二配合部,所述旋转平台还设置有第一护臂,所述第一护臂朝向所述安装基部延伸,所述第一护臂邻近所述第二配合部设置,且所述第一护臂位于所述第二配合部背离所述第一配合部的一侧。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运输车,其包括前述的旋转机构。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能够达到以下有益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旋转机构中,第一配合部可通过轴承元件与第二配合部转动配合,即,第一配合部、第二配合部和轴承元件形成轴承结构,进而可实现旋转平台与安装基部的相对转动,如此便能够调整货物的朝向和位置。
与此同时,旋转平台覆盖第二配合部,无疑能够避免第一配合部与第二配合部之间的缝隙直接外露,进而能够防止杂物进入到该缝隙中;旋转平台还设置有第一护臂,第一护臂朝向安装基部延伸,且邻近第二配合部设置,如此设置下,第一护臂能够阻止杂物进入到第二配合部与旋转平台之间的缝隙,进而能够进一步地防止杂物进入到第一配合部和第二配合部之间的缝隙。
由此可知,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旋转机构无疑能够有效减少由旋转机构内外圈之间的缝隙进入的杂物,具备优良的防尘性能,能够使得第一配合部和第二配合部之间保持较佳的润滑度,进而确保旋转机构具有较高的旋转效率。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旋转机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旋转机构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旋转机构的局部剖视图;
图4为关于图3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旋转平台、110-第一配合部、120-第一护臂、130-传动部、140-承载面、
200-安装基部、210-第二配合部、220-第二护臂、230-第三护臂、240-避让区、250-外延加强部、
300-轴承元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例公开的技术方案。
请参考图1~图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一种旋转机构,其应用于运输车。所公开的旋转机构包括旋转平台100和安装基部200。
其中,安装基部200是旋转机构的基础构件,安装基部200能够为旋转平台100提供安装支撑基础。旋转平台100是旋转机构的载物平台,在物流体系中,运输车对货物进行运输,在本实施例中,货物即放置于旋转平台100上。在对运输车上的货物进行卸载时,操作人员卸载完运输车一侧货物后,需要通过控制运输车上的货物进行转动而调整朝向,使得运输车上另一侧货物转动至操作人员侧,以便继续卸货。在本实施例中,旋转机构即是基于旋转平台100来实现对货物的朝向和位置的调整。
具体地,旋转平台100设置有第一配合部110,第一配合部110朝向安装基部200延伸,安装基部200上设置有第二配合部210,第二配合部210朝向旋转平台100延伸,第一配合部110和第二配合部210相对设置,且第一配合部110与第二配合部210之间设置有安装空间,安装空间内设置有轴承元件300,第一配合部110通过轴承元件300与第二配合部210转动配合。
应理解的是,如此设置下,第一配合部110、第二配合部210和轴承元件300能够构成轴承结构,第一配合部110能够相对于第二配合部210产生转动,进而实现了旋转平台100与安装基部200的转动配合,如此便能够顺利地对旋转平台100上的货物进行朝向、位置调整。
具体而言,第一配合部110和第二配合部210的对应端面上可以开设有凹槽,轴承元件300设置于凹槽中,而分别与第一配合部110和第二配合部210可滑动或滚动。本实施例也未限制轴承元件300的具体工作构型,举例来说,其可以为滚动元件,而与第一配合部110和第二配合部210形成滚动轴承,或者可以为滑动元件,而与第一配合部110和第二配合部210形成滑动轴承。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轴承元件300可选为塑胶轴承元件,相较于金属轴承元件,塑胶轴承元件自身具备润滑特性,使用寿命更长,对灰尘的适应性更佳;同时,塑胶轴承元件在与第一配合部110和第二配合部210接触时,具有一定吸振能力,能够减少噪音的产生;再者,塑胶轴承元件质轻,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旋转机构的重量。当然,本实施例未限制轴承元件300的具体用材类型,其也可以为金属轴承元件等其他类型。
基于旋转机构,可以将未卸载的货物转动至操作人员侧,以提升卸货效率;当然,该旋转机构也能够用于货物的装载流程中,在旋转平台100上的一个区域货物装载满之后,可控制旋转平台100转动而使其未装载货物的区域朝向操作人员,此时无疑能够提升装货效率。
通常情况下,安装空间内涂覆有润滑剂,如此能够提升轴承元件300与滚动的润滑度,进而优化第一配合部110和第二配合部210的转动效率。
旋转平台100背离安装基部200的一侧通常设置有承载面140,承载面140用于承载货物。承载面140能够为货物提供较为稳定的承载支撑基础,能够确保货物在转动过程中的稳定性,以避免从旋转平台100上掉落。
在本实施例中,旋转平台100覆盖第二配合部210,也即是说,在旋转机构的高度方向上,旋转平台100向安装基部200上进行投影时,第二配合部210完全位于旋转平台100的投影区域内。结合前述第一配合部110和第二配合部210的相对设置关系,旋转平台100无疑能够遮挡第一配合部110和第二配合部210之间的缝隙,避免该缝隙直接外露,进而能够防止灰尘、水渍等杂物进入到第一配合部110和第二配合部210之间;如此情况下,就能够避免杂物对轴承元件、安装空间的腐蚀,也能够避免杂物对润滑剂造成破坏,进而使得第一配合部110与第二配合部210处于一个较佳的工作环境下,以确保旋转机构具有较高的旋转效率。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旋转平台100还设置有第一护臂120,第一护臂120朝向安装基部200延伸,第一护臂120邻近第二配合部210设置,如此能够避免第一护臂120与第二配合部210之间相距太远而存在杂物通过或停留的隐患;且第一护臂120位于第二配合部210背离第一配合部110的一侧。
应理解的是,如此设置下,旋转平台100通过第一护臂120和第一配合部110包绕于第二配合部210,相当于旋转平台100扣合在第二配合部210上,如此能够提升旋转平台100与安装基部200之间的连接稳定性;其次,第一护臂120能够阻止杂物从旋转平台100与第二配合部210之间的缝隙进入到安装空间中,无疑能够进一步地提升旋转机构整体的防尘性能;再者,在第一配合部110和第二配合部210相对转动的过程中,安装空间中的润滑剂可能会从二者的缝隙中跑出,而第一护臂120能够有效封堵住润滑剂,进而确保轴承元件与安装空间之间具有较佳的润滑度。
由上述说明可知,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旋转机构中,第一配合部110可通过轴承元件300与第二配合部210转动配合,即,第一配合部110、第二配合部210和轴承元件形成轴承结构,进而可实现旋转平台100与安装基部200的相对转动,如此便能够调整货物的朝向和位置。
与此同时,旋转平台100覆盖第二配合部210,无疑能够避免第一配合部110与第二配合部210之间的缝隙直接外露,进而能够防止杂物进入到该缝隙中;旋转平台100还设置有第一护臂120,第一护臂120朝向安装基部200延伸,且邻近第二配合部210设置,如此设置下,第一护臂120能够阻止杂物进入到第二配合部210与旋转平台100之间的缝隙,进而能够进一步地防止杂物进入到第一配合部110和第二配合部210之间的缝隙,以使得旋转机构具备优良的防尘性能。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旋转机构具备优良的防尘性能,可达到有效减少由旋转机构内外圈之间的缝隙进入的杂物,能够使得第一配合部110和第二配合部210之间保持较佳的润滑度,进而确保旋转机构具有较高的旋转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未限制第一配合部110和第二配合部210之间的具体位置关系,如图3和图4所示,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第一配合部110可以轴承内圈,第二配合部210相应为轴承外圈。当然,第一配合部110也可以为轴承外圈,此时第二配合部210相应为轴承内圈。
在第一配合部110为轴承内圈,第二配合部210为轴承外圈的实施方式中,安装基部200还可以设置有第二护臂220,第二护臂220设置于安装基部200朝向旋转平台100的一侧,第二护臂220邻近第一配合部110设置,与第一护臂120同理,如此设置能够避免第二护臂220与第二配合部210之间相距太远而存在杂物通过或停留的隐患;且第二护臂220位于第一配合部110背离第二配合部210的一侧。
应理解的是,如此设置下,安装基部200通过第二配合部210和第二护臂220包绕于第一配合部110,相当于安装基部200扣合在第一配合部110上,如此能够提升旋转平台100与安装基部200之间的连接稳定性;其次,第二护臂220能够阻止杂物从安装基部200与第一配合部110之间的缝隙进入到安装空间中,无疑能够更进一步地提升旋转机构整体的防尘性能;再者,在第一配合部110和第二配合部210相对转动的过程中,安装空间中的润滑剂可能会从二者的缝隙中跑出,而第二护臂220能够有效封堵住润滑剂,进而确保轴承元件与安装空间之间具有较佳的润滑度,且由于安装基部200位于第一配合部110之下,在第二护臂220一侧润滑剂跑出的问题更为严重,因此第二护臂220起到封堵润滑剂的作用更为明显。
需要说明的是,在该实施方式中,第一护臂120位于第二配合部210背离第一配合部110的一侧,第二护臂220位于第一配合部110背离第二配合部210的一侧,而第一配合部110和第二配合部210构成旋转机构的轴承结构,也就是说,第一护臂120和第二护臂220分别设置在该轴承结构的相对两侧,它们不仅能够阻挡杂物进入,也能够防止第一配合部110和第二配合部210受到机械磕碰而起到安全防护的作用。
在可选的方案中,旋转机构可以包括驱动组件,旋转平台100设置有传动部130,驱动组件与传动部130相连,驱动组件通过传动部130驱动旋转平台100转动。具体而言,在需要旋转平台100转动货物时,则可以控制驱动组件启动,并通过传动部130来驱使旋转平台100转动。
通常情况下,驱动组件可以包括驱动电机和与驱动电机的输出端相连的第一齿轮,传动部130可以为第二齿轮,且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相啮合。在具体的工作过程中,启动驱动电机,驱动电机带动第一齿轮转动,第二齿轮随第一齿轮而转动,进而带动旋转平台100转动,最终实现货物的位置和朝向调整。
当然,本实施例未限制驱动组件的具体构成,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驱动组件可以仅包括驱动电机,而旋转平台100为板形结构,驱动电机与旋转平台100的中心处驱动相连。旋转机构也可以不包括驱动组件,在实际使用时,通过人工向旋转平台100施加驱动作用而使其转动即可。
本实施例也未限制传动部130的具体构造方式,传动部130可以与旋转平台100一体成型,例如凸设于旋转平台100上的齿轮结构;传动部130也可以为安装于旋转平台100上的外部结构,例如套设在旋转平台100上的齿圈结构。传动部130的具体设置位置也可以有多种,例如传动部130可以设置在承载面140上。
在另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传动部130可以设置于第一护臂120,且传动部130位于第一护臂120背离第二配合部210的侧壁。如此设置更便于进行驱动组件和旋转机构的整体结构布局,旋转机构的结构更具紧凑性,且使得驱动组件的传动过程效率更高。
由于传动部130在旋转机构的侧面直接外露,缺少防护措施,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传动部130难免会受到外部破坏,最终会导致驱动组件不能驱使旋转平台100转动。基于此,在可选的方案中,安装基部200还可以设置有第三护臂230,第三护臂230设置于安装基部200朝向旋转平台100的一侧,第三护臂230位于第一护臂120背离第二配合部210的一侧,且第三护臂230邻近传动部130设置。
应理解的是,第三护臂230从外部对传动部130进行遮蔽,能够起到安全防护的作用,避免传动部130受到机械磕碰而被损坏。由于第三护臂230邻近传动部130设置,就能够避免第三护臂230与传动部130之间相距太远而存在较大的间隙空间,进而能够使得杂物难以在该间隙空间内积聚、停留,而最终确保驱动组件与传动部130的正常传动不会受到影响。需要说明的是,不限于上述的内容,在第一护臂120对第一配合部110和第二配合部210进行防护的基础上,第三护臂230在第一护臂120的同侧也对第一配合部110和第二配合部210起到防护作用,能够进一步优化旋转机构在该侧的防尘性能。
与此同时,在上述设置有第三护臂230的实施方式中,第三护臂230会对驱动组件与传动部130之间的驱动关系造成妨碍,为了确保驱动组件能够与传动部130顺利实现连接关系,安装基部200上可以开设有避让区240,部分传动部130通过避让区240外露于安装基部200之外,驱动组件通过避让区240与传动部130相连。
具体而言,避让区240即是安装基部200上开设的用于容纳部分或全部驱动组件的空间结构,基于避让区240,驱动组件的输出端就可以顺利地连接于传动部130上。如图3所示,避让区240可包括开设于第三护臂230上的缺口,传动部130通过该缺口外露出,而驱动组件可在避让区240与传动部130驱动相连。通常情况下,避让区240大体设置在第三护臂230,当然,本实施例未限制避让区240的具体设置位置,举例来说,避让区240也可设置于安装基部200的底部,驱动组件与传动部130通过锥齿轮驱动关系实现传动。
在前述的实施方式中,避让区240会破坏安装基部200表面的连续性,使得安装基部200的整体性较低,在避让区240处,安装基部200的抗破坏性能较差。基于此,在可选的方案中,安装基部200上可以设置有外延加强部250,外延加强部250包绕于避让区240。
应理解的是,如此设置下,避让区240内构成了容纳空间,外延加强部250不会与避让区240中的驱动组件出现干涉;同时,外延加强部250的两端将避让区240不存在直接连接关系的区域连接在一起,进而加强了安装基部200在避让区240周围的整体性,提升了安装基部200的抗破坏性能。
在可选的方案中,如图1和图2所示,安装基部200可以为部分镂空结构件。具体而言,安装基部200沿径向朝内的大部分区域都可以进行镂空处理,进而实现对旋转机构的质量减轻。当然,镂空处理不能对第二配合部210的设置造成影响;结合前述,在安装基部200具有第二护臂220和第三护臂230的实施方式中,镂空处理也不能对第二护臂220和第三护臂230的设置造成影响。
为了进一步地减轻旋转机构的整体质量,在可选的方案中,如图1和图3所示,旋转平台100可以为圆环状结构件。具体而言,旋转平台100沿径向朝内的区域可以进行挖空处理,进而实现对旋转机构的质量减轻。当然,挖空处理不能对第一配合部110的设置造成影响;结合前述,在旋转平台100具有第一护臂120的实施方式中,挖空处理也不能对第一护臂120的设置造成影响。
在本实施例中,旋转平台100和安装基部200均可以为轻质合金结构件,也即是说,旋转平台100和安装基部200均是由轻质合金材料制成。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未限制旋转平台100和安装基部200的具体材料类型,举例来说,轻质合金材料可选为钛合金、镁合金或铝合金等。
应理解的是,如此设置下,旋转平台100和安装基部200均为较轻质量的结构件,因此,旋转机构的整体重量也较轻,在运输车的负载上限一定的情况下,无疑能够承载更多的货物。同时,在除去旋转机构的重量之后,运输车的负载余量无疑被增大,进而能够将旋转平台100设计为更大的尺寸(以旋转平台100为圆形为例,即可增大旋转平台100的直径尺寸),如此就可以在旋转平台100上承载更多的货物,以增大运输车的运输量。
结合前述,第一配合部110与第二配合部210转动配合时,二者之间会存在摩擦阻力,以及当摩擦阻力较大时会产生较大的噪音。在本实施例中,由于旋转平台100和安装基部200均为轻质合金结构件,质量均较轻,因此第一配合部110和第二配合部210分别与轴承元件300之间的相互作用较小,进而能够降低第一配合部110和第二配合部210分别与轴承元件300之间的摩擦阻力,如此无疑有利于提升旋转机构的转动顺畅性,同时由于摩擦阻力较小的原因可使得噪音随之减小。
在一些更为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在旋转平台100中可以仅第一配合部110为轻质合金结构件,在安装基部200中可以仅第二配合部210为轻质合金结构件。
基于此前述的旋转机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公开一种运输车,其包括前述的旋转机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指的运输车可以是AGV车(Automated Guided Vehicle,自动导引运输车)、RGV车(Rail Guided Vehicle,有轨制导车辆)、IGV车(Intelligent GuidedVehicle,智慧型引导运输车)等,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不限制运输车的具体类型。
本实用新型上文实施例中重点描述的是各个实施例之间的不同,各个实施例之间不同的优化特征只要不矛盾,均可以组合形成更优的实施例,考虑到行文简洁,在此则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旋转机构,应用于运输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机构包括旋转平台(100)和安装基部(200),所述旋转平台(100)设置有第一配合部(110),所述第一配合部(110)朝向所述安装基部(200)延伸,所述安装基部(200)上设置有第二配合部(210),所述第二配合部(210)朝向所述旋转平台(100)延伸,所述第一配合部(110)和所述第二配合部(210)相对设置,且所述第一配合部(110)与所述第二配合部(210)之间设置有安装空间,所述安装空间内设置有轴承元件(300),所述第一配合部(110)通过所述轴承元件(300)与所述第二配合部(210)转动配合;
所述旋转平台(100)覆盖所述第二配合部(210),所述旋转平台(100)还设置有第一护臂(120),所述第一护臂(120)朝向所述安装基部(200)延伸,所述第一护臂(120)邻近所述第二配合部(210)设置,且所述第一护臂(120)位于所述第二配合部(210)背离所述第一配合部(110)的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配合部(110)为轴承内圈,所述第二配合部(210)为轴承外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旋转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基部(200)还设置有第二护臂(220),所述第二护臂(220)设置于所述安装基部(200)朝向所述旋转平台(100)的一侧,所述第二护臂(220)邻近所述第一配合部(110)设置,且所述第二护臂(220)位于所述第一配合部(110)背离所述第二配合部(210)的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旋转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机构包括驱动组件,所述旋转平台(100)设置有传动部(130),所述驱动组件与所述传动部(130)相连,所述驱动组件通过所述传动部(130)驱动所述旋转平台(100)转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旋转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部(130)设置于所述第一护臂(120),且所述传动部(130)位于所述第一护臂(120)背离所述第二配合部(210)的侧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旋转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基部(200)还设置有第三护臂(230),所述第三护臂(230)设置于所述安装基部(200)朝向所述旋转平台(100)的一侧,所述第三护臂(230)位于所述第一护臂(120)背离所述第二配合部(210)的一侧,且所述第三护臂(230)邻近所述传动部(130)设置;
所述安装基部(200)上开设有避让区(240),部分所述传动部(130)通过所述避让区(240)外露于所述安装基部(200)之外,所述驱动组件通过所述避让区(240)与所述传动部(130)相连。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旋转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基部(200)上设置有外延加强部(250),所述外延加强部(250)包绕于所述避让区(240)。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基部(200)为部分镂空结构件。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平台(100)背离所述安装基部(200)的一侧设置有承载面(140),所述承载面(140)用于承载货物。
10.一种运输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旋转机构。
CN202021721019.2U 2020-08-18 2020-08-18 旋转机构及运输车 Active CN21298000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721019.2U CN212980002U (zh) 2020-08-18 2020-08-18 旋转机构及运输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721019.2U CN212980002U (zh) 2020-08-18 2020-08-18 旋转机构及运输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980002U true CN212980002U (zh) 2021-04-16

Family

ID=754335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721019.2U Active CN212980002U (zh) 2020-08-18 2020-08-18 旋转机构及运输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98000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820270A (en) Slewing turntable bearing
CN100434774C (zh) 工业车辆的转动轴支承结构
US4399380A (en) Air cooled wiper motor
US8308370B2 (en) Sealing device for bearing
JP2008155652A (ja) 自走式搬送台車
US20120174691A1 (en) Linear actuator
US5516211A (en) Ball transfer unit
US20180141139A1 (en) Handheld work apparatus
CN212980002U (zh) 旋转机构及运输车
EP1925834A2 (en) Linear guide apparatus
CN210027020U (zh) 一种差速驱动装置
JP5422908B2 (ja) 昇降台車
CN208734838U (zh) 一种防脱落惰轮总成
US9033527B2 (en) Mirror device for vehicle
CN217475987U (zh) 关节模组的密封结构、关节模组、机械臂和机器人
CN212267677U (zh) 一种辊道式agv
CN210261000U (zh) 驱动总成及其保护制动器防撞结构
CN213776118U (zh) 一种新型轴承座
CN208439876U (zh) 自动导引运输车
CN112046278B (zh) 一种差速驱动装置
CN110271375A (zh) 行走驱动机构及具有该机构的输送设备
CN208651562U (zh) 变速箱差速器半轴油封
EP3647074A1 (en) Wheel bearing sealing device
CN215634969U (zh) 一种utv/cvt自动变速器防尘结构
CN215980658U (zh) 涨紧器和工程机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310051 room 304, B / F, building 2, 399 Danfeng Road, Binjiang District,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Hangzhou Hikvision Robot Co.,Ltd.

Address before: 310051 room 304, B / F, building 2, 399 Danfeng Road, Binjiang District,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HANGZHOU HIKROBOT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