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950576U - 漏斗车底门防夹料装置 - Google Patents

漏斗车底门防夹料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950576U
CN212950576U CN202021365661.1U CN202021365661U CN212950576U CN 212950576 U CN212950576 U CN 212950576U CN 202021365661 U CN202021365661 U CN 202021365661U CN 212950576 U CN212950576 U CN 21295057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tating shaft
bottom door
vehicle body
transmission assembly
do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365661.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俊雷
杨景林
魏文超
刘文胜
谢剑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RRC Taiyua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RRC Taiyua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RRC Taiyuan Co Ltd filed Critical CRRC Taiyua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365661.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95057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95057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95057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ower-Operated Mechanisms For Win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漏斗车底门防夹料装置,包括第一控制组件、第一传动组件、第二控制组件、第二传动组件、第一底门、第二底门和车体,其中第一控制组件驱动第一传动组件工作,第一传动组件被配置为穿过车体设置,且与车体活动相连;第二控制组件驱动第二传动组件工作,第二传动组件被配置为穿过车体设置,且与车体活动相连;第一底门和第二底门设置于车体内,第一底门与第一传动组件相连并在第一传动组件的带动下打开或关闭,第二底门与第二传动组件相连并在第二传动组件带动下打开或关闭。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底门、第二底门,以有效避免底门夹砟以及由此导致的漏砟现象,避免引发车辆脱轨等安全隐患,提高工作效率,并避免较多石砟流出。

Description

漏斗车底门防夹料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铁路车辆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漏斗车底门防夹料装置。
背景技术
漏斗车作为铁路运输车辆中的一种常见车型,广泛应用于矿物、粮食、化工原料等散装货物的运输,其中,石砟漏斗车作为一种铁路专用货车,主要用于铁路新建、维修时铺设石砟,通过打开底门卸出运输的石砟。在某些路段的石砟需求量较少时,需要先卸出一部分石砟后再关闭底门,待石砟漏斗车运行到其它指定路段时再打开底门卸砟。
当待石砟漏斗车卸掉一部分石砟需要关闭底门时,由于车内仍有石砟不断流出,因此经常出现底门被车内不断流出的石砟夹住的情况,使底门不能完全关严,若石砟漏在道岔等特殊装置上易致使车辆脱轨,从而导致安全事故。
目前大多采用反复多次开闭底门的方式以关严底门,然而这种方式需要反复多次开闭底门,费时费力,可靠性差,且在反复开闭底门过程中易使较多石砟流出,浪费石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种漏斗车底门防夹料装置,能够有效解决漏斗车关闭底门时存在的夹料问题,提高工作效率,并避免漏料以及因漏料引发的车辆脱轨等安全隐患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漏斗车底门防夹料装置,包括第一控制组件、第一传动组件、第二控制组件、第二传动组件、第一底门、第二底门和车体,其中:
第一控制组件驱动第一传动组件工作,第一传动组件被配置为穿过车体设置,且与车体活动相连;
第二控制组件驱动第二传动组件工作,第二传动组件被配置为穿过车体设置,且与车体活动相连;
第一底门和第二底门设置于车体内,第一底门与第一传动组件相连并在第一传动组件的带动下打开或关闭,第二底门与第二传动组件相连并在第二传动组件带动下打开或关闭,第一底门与车体围成第一容纳空间,第二底门与车体围成第二容纳空间,第一容纳空间包含至少部分第二容纳空间或第一容纳空间与第二容纳空间相互隔离。
进一步地,第一传动组件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转轴、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转轴,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平行设置,第一控制组件带动第一转轴做轴向旋转动作,第一连接部传动以带动第二转轴做轴向旋转动作,第二转轴穿过车体并与车体活动相连,第一底门与第二转轴固定相连。
进一步地,第二传动组件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三转轴、第二连接部和第四转轴,第三转轴与第四转轴平行设置,第二控制组件带动第三转轴做轴向旋转动作,第二连接部传动以带动第四转轴做轴向旋转动作,第四转轴穿过车体并与车体活动相连,第二底门与第四转轴固定相连。
进一步地,第一转轴和第四转轴采用空心轴结构,第二转轴和第三转轴采用实心轴结构;第三转轴被配置为穿过第一转轴设置,且其两端分别从第一转轴中伸出,第三转轴与第一转轴活动相连;第二转轴被配置为穿过第四转轴设置,且其两端分别从第四转轴中伸出,第二转轴与第四转轴活动相连;第一底门设置于第二转轴上,且第一底门的两端分别与车体侧壁转动相连;第二底门设置于第四转轴上,且第二底门的两端分别与车体侧壁转动相连。
进一步地,还包括连接法兰、第一底门曲拐和第一连杆,第四转轴分设为两段,分别固定于连接法兰的两侧,连接法兰上开设有容置凹腔,容置凹腔位于两段第四转轴之间,第二转轴穿过容置凹腔,第一底门曲拐置于容置凹腔内,并与第二转轴固定,第一连杆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底门曲拐和第一底门的一端转动相连,第一底门的另一端与第二转轴的伸出端相连。
进一步地,还包括折页销和折页座,折页座固定于车体侧壁上,折页座上开设有相邻的第一容腔和第二容腔,第一底门的端部和第二底门的端部分别置于第一容腔和第二容腔内,折页销穿过折页座、第一底门和第二底门。
进一步地,第一转轴内部设有第一转动连接件,第三转轴套设于第一转动连接件内,且第三转轴的两端分别从第一转轴中伸出,第四转轴内部设有第二转动连接件,第二转轴套设于第二转动连接件内,且第二转轴的两端分别从第四转轴中伸出。
进一步地,第一连接部包括依次转动相连的第一曲拐、第一拉杆和第二曲拐,第一曲拐套设于第一转轴上且与第一转轴固定相连,第二曲拐套设于第二转轴上且与第二转轴固定相连;
和/或,
第二连接部包括依次转动相连的第三曲拐、第二拉杆和第四曲拐,第三曲拐套设于第三转轴上且与第三转轴固定相连,第四曲拐套设于第四转轴上且与第四转轴固定相连。
进一步地,第一控制组件包括第一气缸和第一摆块,第一摆块的一端与第一气缸转动相连,第一摆块的另一端套设于第一转轴上且与第一转轴固定相连;或者,第一控制组件为第一把手,第一把手与第一转轴固定相连;
和/或,
第二控制组件包括第二气缸和第二摆块,第二摆块的一端与第二气缸转动相连,第二摆块的另一端套设于第三转轴上且与第三转轴固定相连;或者,第二控制组件为第二把手,第二把手与第三转轴固定相连。
进一步地,第一底门相对位于第二底门和车体内壁之间;或者,第一底门相对位于车体内壁和第二转轴之间,第二底门相对位于车体内壁和第四转轴之间,第一底门和第二底门并列设置,且两者端部相邻。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通过设置两底门,以便于在两底门重叠区域对车体内部的石砟进行双重阻挡,以避免卸料后底门无法关严造成的漏料问题,或通过相互隔离的容纳空间将车体内部的石砟分隔开,根据所需卸料量对石砟分开卸料,从而避免底门夹砟时,容纳空间内的石砟量较多而造成的漏料问题,从而在有效避免底门夹砟的同时,提高工作效率,避免由漏料引发的车辆脱轨等安全隐患,提高车辆的安全性能,还可以避免较多石砟流出,造成浪费;此外,通过第一控制组件和第二控制组件分别控制第一底门和第二底门的打开或关闭,以使第一底门和第二底门独立开合,从而避免第一底门的开合动作与第二底门的开合动作发生干涉,即当一底门夹砟后,不影响另一底门的开合。
进一步地,通过第一转轴套设于第三转轴上,第四转轴套设于第二转轴上,以实现第一底门和第二底门的同轴心转动,以便于节省空间;此外,由于第一底门和第二底门的同轴心转动,即第二转轴套设于第四转轴内,第四转轴需要分段连接,即第四转轴分为两段,以暴露其内第二转轴,从而便于第二转轴与第一底门连接,进而便于第二转轴带动第一底门转动以实现第一底门的开合。
进一步地,通过对第一转动连接件的设置,可以使得第三转轴套设于第一转轴内后,第三转轴在第一转动连接件内转动顺畅,且不影响第一转轴的转动,第二转轴套设于第四转轴内后,同样的,第二转动连接件可以使得第二转轴和第四转轴在运动过程中互不干涉,从而实现分别控制第一底门、第二底门的打开或闭合。
进一步地,通过第一底门和第二底门采用同一折页座和折页销将其端部与车体侧壁转动相连,以提高第一底门、第二底门运动过程中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装置具有其它的特性和优点,这些特性和优点从并入本文中的附图和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中将是显而易见的,或者将在并入本文中的附图和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中进行详细陈述,这些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共同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特定原理。
附图说明
通过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示例性实施例进行更详细的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以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势将变得更加明显,在本实用新型示例性实施例中,相同的参考标号通常代表相同部件。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的一种漏斗车底门防夹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所示第一底门端部与第二转轴、第二底门端部与第四转轴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图1所示连接法兰与第四转轴、第一底门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图1所示第一转轴与第二转轴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第一控制组件;11、第一气缸;12、第一摆块;2、第一传动组件;21、第一转轴;22、第一连接部;221、第一曲拐;222、第一拉杆;223、第二曲拐;23、第二转轴;3、第二控制组件;4、第二传动组件;41、第三转轴;42、第二连接部;421、第三曲拐;422、第二拉杆;423、第四曲拐;43、第四转轴;5、第一底门;6、第二底门;7、车体;81、连接法兰;811、容置凹腔;82、第一底门曲拐;83、第一连杆;84、第二底门曲拐;85、第二连杆;86、折页销;87、折页座;871、第一容腔;872、第二容腔;88、第一转动连接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实用新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然而应该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更加透彻和完整,并且能够将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完整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斜楔镶块机构、冲孔装置及冲压方法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根据下面的说明和附图,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然而,需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构思可按照多种不同的形式实施,并不局限于在此阐述的特定实施例。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
在卸砟后关闭底门时,需要防止底门夹砟,以避免出现漏砟以及发生安全事故的情况。目前采用的反复多次开闭底门的方式,存在反复多次、费时费力、可靠性差等缺点,且在反复开闭底门过程中易使较多石砟流出,浪费石砟。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在漏斗车输送石砟过程中出现的夹砟问题,提供了一种漏斗车防夹料装置,能够有效避免漏斗车关闭底门时夹砟,提高工作效率,避免漏砟,进而避免引发安全事故。下面结合图1-4对漏斗车防夹料装置的结构进行举例说明。
该漏斗车底门防夹料装置,包括第一控制组件1、第一传动组件2、第二控制组件3、第二传动组件4、第一底门5、第二底门6和车体7,其中:
第一控制组件1驱动第一传动组件2工作,第一传动组件2被配置为穿过车体7设置,且与车体7活动相连;
第二控制组件3驱动第二传动组件4工作,第二传动组件4被配置为穿过车体7设置,且与车体7活动相连;
第一底门5和第二底门6设置于车体7内,第一底门5与车体7围成第一容纳空间,第二底门6与车体7围成第二容纳空间,第一容纳空间包含至少部分第二容纳空间或第一容纳空间与第二容纳空间相互隔离,第一底门5与第一传动组件2相连并在第一传动组件2的带动下打开或关闭,第二底门6与第二传动组件4相连并在第二传动组件4的带动下打开或关闭。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传动组件2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转轴21、第一连接部22和第二转轴23,第一转轴21和第二转轴23平行设置,第一控制组件1带动第一转轴21做轴向旋转动作,第一连接部22传动以带动第二转轴23做轴向旋转动作,第二转轴23穿过车体7并与车体7活动相连,第一底门5与第二转轴23固定相连。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容纳空间为第一底门5与车体7围成的用于容纳石砟的空间,第二容纳空间为第二底门6与车体7围成的用于容纳石砟的空间。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容纳空间包含至少部分第二容纳空间,此时,第一底门5相对位于第二底门6和车体7内壁之间,第一底门5与第二底门6平行设置,且第一底门5与第二底门6在一平行于第一底门5和第二底门6的平面上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合。当上述投影全部重合时,防漏料效果最佳。
具体地,第一底门5的数量为至少一个;和/或,第二底门6的数量为至少一个。多个第一底门5与多个第二底门6交错设置,即按照第一底门5、第二底门6、第一底门5等顺序排列;或者,多个第一底门5平行设置后,多个第二底门6邻接第一底门5平行设置,即按照第一底门5、第一底门5等、第二底门6、第二底门6等顺序排列。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控制组件1、第一底门5、第二控制组件3和第二底门6的连接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所述,此处不再赘述。
为了便于第一控制组件1带动第一转轴21转动,第一控制组件1包括第一气缸11和第一摆块12,第一摆块12的一端与第一气缸11转动相连,第一摆块12的另一端套设于第一转轴21上且与第一转轴21固定相连。具体地,第一气缸11的伸缩杆为U型结构且U型两侧分别设有第一通孔,第一摆块12的一端设有第二通孔,第一摆块12的端部设置于U型两侧之间,并通过第一销轴穿过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使得第一摆块12可以相对于第一气缸11转动,第一摆块12的另一端上设有第三通孔以便于套设于第一转轴21上,第一摆块12与第一转轴21固定相连。
需要注意的是,第一摆块12与第一转轴21的固定方式可以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方式,比如第一摆块12与第一转轴21的固定可以采用定位销的方式固定,即分别在第一摆块12和第一转轴21上开设定位孔,且两者同轴心,定位销插入第一摆块12的定位孔和第一转轴21的定位孔内,再比如第一摆块12与第一转轴21的固定可以采用键槽与键的配合来固定,即在第一摆块12和第一转轴21上开设键槽,通过键插入第一摆块12的键槽和第一转轴21的键槽内以固定第一摆块12和第一转轴21。当第一气缸11开始工作后,其伸缩杆做横移往复动作,从而带动摆块摆动,进而带动第一转轴21做轴向旋转动作。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控制组件1可以为第一把手,第一把手与第一转轴21固定相连。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22包括依次转动相连的第一曲拐221、第一拉杆222和第二曲拐223,第一曲拐221套设于第一转轴21上且与第一转轴21固定相连,第二曲拐223套设于第二转轴23上且与第二转轴23固定相连。需要注意的是,转动相连的方式可以采用销轴的连接方式,也可以采用铰接的方式。当第一控制组件1驱动第一转轴21转动后,第一曲拐221以其与第一转轴21的连接端为轴心旋转,从而带动第一拉杆222摆动,进而带动第二曲拐223动作,第二曲拐223以其与第二转轴23的连接端为轴心旋转,从而使得第二转轴23转动,由此实现第一转轴21和第二转轴23之间的传动,从而带动第一底门5打开或关闭。
同样的,第二传动组件4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三转轴41、第二连接部42和第四转轴43,第三转轴41与第四转轴43平行设置,第二控制组件3带动第三转轴41做轴向旋转动作,第二连接部42传动以带动第四转轴43做轴向旋转动作,第四转轴43穿过车体7并与车体7活动相连,第二底门6与第四转轴43固定相连。
为了便于第二控制组件3带动第三转轴41转动,第二控制组件3为第二把手,第二把手与第三转轴41固定相连。在实际操作时,转动第二把手,以带动第三转轴41转动。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控制组件3可以包括第二气缸和第二摆块,第二摆块的一端与第二气缸转动相连,第二摆块的另一端套设于第三转轴41上且与第三转轴41固定相连,第二气缸、第二摆块和第三转轴41的连接结构可参照上述第一气缸11、第一摆块12和第一转轴21的连接方式,此处不再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连接部42包括依次转动相连的第三曲拐421、第二拉杆422和第四曲拐423,第三曲拐421套设于第三转轴41上且与第三转轴41固定相连,第四曲拐423套设于第四转轴43上且与第四转轴43固定相连。当第二控制组件3驱动第三转轴41转动后,第三曲拐421以其与第三转轴41的连接端为轴心旋转,从而带动第二拉杆422摆动,进而带动第四曲拐423动作,第四曲拐423以其与第四转轴43的连接端为轴心旋转,从而使得第四转轴43转动,由此实现第一转轴21和第二转轴23之间的传动,从而带动第二底门6打开或关闭。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控制组件1和第二控制组件3同轴心设置。
具体地,第一转轴21和第四转轴43采用空心轴结构,第二转轴23和第三转轴41采用实心轴结构;或者,第一转轴21和第四转轴43采用实心轴结构,第二转轴23和第三转轴41采用空心轴结构。为了简化阐述,下文仅以第一转轴21和第四转轴43采用空心轴结构,第二转轴23和第三转轴41采用实心轴结构为例,对其结构进行进一步阐述。
第三转轴41被配置为穿过第一转轴21设置,且其两端分别从第一转轴21中伸出,第三转轴41与第一转轴21活动相连;第二转轴23被配置为穿过第四转轴43设置,且其两端分别从第四转轴43中伸出,第二转轴23与第四转轴43活动相连;第一底门5设置于第二转轴23上;第二底门6设置于第四转轴43上。
为了避免第三转轴41的旋转动作与第一转轴21的旋转动作发生干涉,以及避免第二转轴23的旋转动作与第四转轴43的旋转动作发生干涉,第一转轴21内部设有第一转动连接件88,第三转轴41套设于第一转动连接件88内,且第三转轴41的两端分别从第一转轴21中伸出,第四转轴43内部设有第二转动连接件,第二转轴23套设于第二转动连接件内,且第二转轴23的两端分别从第四转轴43中伸出。具体地,第一转动连接件88数量为两个,被分别压装至第一转轴21内部的两端,第二转动连接件数量为两个,被分别压装置第四转轴43内部的两端。第一转动连接件88和/或第二转动连接件可以为滚动轴承;或者,第一转动连接件88和/或第二转动连接件为衬套,此时,衬套起滑动轴承作用。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避免灰尘进入第一轴承内部或第四轴承内影响第三转轴41和第二转轴23的转动,进而影响使用寿命,可以对第一转轴21的内部的两端进行密封,比如在第一转轴21内部的两端分别设置密封圈,密封圈可以为毛毡密封圈或O型橡胶密封圈,密封圈位于第一转动连接件88临近第一转轴21外部一侧,再比如对第一转轴21内部的两端分别进行油封。同样的,还可以对第四转轴43内部的两端进行密封,密封的方式参照第一转轴21的密封方式,此处不再赘述。
由于第二转轴23被配置为穿过第四转轴43设置,因此为了便于将第一底门5固定于第二转轴23上,还包括连接法兰81、第一底门曲拐82和第一连杆83,第四转轴43分设为两段,分别固定于连接法兰81的两侧,连接法兰81上开设有容置凹腔811,容置凹腔811位于两段第四转轴43之间以便于第二转轴23穿过容置凹腔811,第一底门曲拐82置于容置凹腔811内,并与第二转轴23固定相连,第一连杆83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底门曲拐82和第一底门5的一端转动相连,第一底门5的另一端可以通过另一第一底门曲拐82和另一第一连杆83与第二转轴23的伸出端相连,通过两第一底门曲拐82和两第一连杆83的设置,便于在第一底门5打开或闭合时,对其进行缓冲保护,从而避免第一底门5撞击车体7侧壁以致损坏,并提升第一底门5运动过程中的平稳性。需要注意的是,连接法兰81包括两个带凸台法兰,带凸台法兰为L型结构,两带凸台法兰镜像设置,使得两带凸台法兰的L型腔围成容置凹腔811,并通过螺栓或螺钉等紧固件固定两带凸台法兰。
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底门5的两端也可以分别固定于位于容置凹腔811内的第二转轴23以及第二转轴23的伸出端上。
同样的,第二底门6可以通过第二底门曲拐84、第二连杆85与第四转轴43相连,第四转轴43的两端分别套设一第二底门曲拐84,且第二底门曲拐84与第四转轴43固定相连,一第二连杆85的两端分别与一第二底门曲拐84和第二底门6的一端转动相连。可以当第二底门6打开或关闭时,通过第二底门曲拐84和第二连杆85对第二底门6进行缓冲保护,从而避免第二底门6撞击车体7侧壁以致损坏。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底门6的两端也可以直接固定于第二转轴23上。
此外,为了使第一底门5和/或第二底门6在打开或关闭的过程中保持平稳,第一底门5的两端分别与车体7侧壁转动相连;和/或,第二底门6的两端分别与车体7侧壁转动相连。当第一底门5和第二底门6的端部均与车体7侧壁转动相连时,该漏斗车防夹料装置还包括折页销86和折页座87,折页座87固定于车体7侧壁上,折页座87上开设有相邻的第一容腔871和第二容腔872,第一底门5的端部和第二底门6的端部分别置于第一容腔871和第二容腔872内,折页销86穿过折页座87、第一底门5和第二底门6,使得第一底门5、第二底门6可以相对于车体7侧壁转动,且第一底门5、第二底门6的转动不会相互干涉。
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传动组件2和第二传动组件4平行,且不同轴心。具体地,第一转轴21和第三转轴41平行,第二转轴23和第四转轴43平行,第一转轴21和第三转轴41的间距与第二转轴23和第四转轴43的间距相同,第四转轴43相对于车体7的高度低于第二转轴23相对于车体7的高度。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容纳空间和第二容纳空间相互隔离,此时,第一底门5相对位于车体7内壁和第二转轴23之间,第二底门6相对位于车体7内壁和第四转轴43之间,第一底门5和第二底门6并列设置,且两者端部相邻。具体地,第一底门5的数量为至少一个;和/或,第二底门6的数量为至少一个。多个第一底门5与多个第二底门6交错并排设置,以形成多个相互隔离且交错排列的第一容纳空间和第二容纳空间,即任一第一容纳空间的两侧均为第二容纳空间;或者,多个第一底门5并排设置后,多个第二底门6紧邻第一底门5并排排列,以形成多个相邻排列且相互隔离的第一容纳空间、第二容纳空间,首端或末端的第一容纳空间与另一首端或末端的第二容纳空间相邻排列且相互隔离。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控制组件1、第一底门5、第二控制组件3和第二底门6的连接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所述,此处不再赘述。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漏斗车底门防夹料装置通过设置两底门,以便于在两底门重叠区域对车体内部的石砟进行双重阻挡,以避免卸料后底门无法关严造成的漏料问题,或通过相互隔离的容纳空间将车体内部的石砟分隔开,根据所需卸料量对石砟分开卸料,从而避免底门夹砟时,容纳空间内的石砟量较多而造成的漏料问题,从而在有效避免底门夹砟的同时,提高工作效率,避免由漏料引发的车辆脱轨等安全隐患,提高车辆的安全性能,还可以避免较多石砟流出,造成浪费;此外,通过第一控制组件和第二控制组件分别控制第一底门和第二底门的打开或关闭,以使第一底门和第二底门独立开合,从而避免第一底门的开合动作与第二底门的开合动作发生干涉,即当一底门夹砟后,不影响另一底门的开合。
进一步地,通过第一转轴套设于第三转轴上,第四转轴套设于第二转轴上,以实现第一底门和第二底门的同轴心转动,以便于节省空间;此外,由于第一底门和第二底门的同轴心转动,即第二转轴套设于第四转轴内,第四转轴需要分段连接,即第四转轴分为两段,以暴露其内第二转轴,从而便于第二转轴与第一底门连接,进而便于第二转轴带动第一底门转动以实现第一底门的开合。
进一步地,通过对第一转动连接件的设置,可以使得第三转轴套设于第一转轴内后,第三转轴在第一转动连接件内转动顺畅,且不影响第一转轴的转动,第二转轴套设于第四转轴内后,同样的,第二转动连接件可以使得第二转轴和第四转轴在运动过程中互不干涉,从而实现分别控制第一底门、第二底门的打开或闭合。
进一步地,通过第一底门和第二底门采用同一折页座和折页销将其端部与车体侧壁转动相连,以提高第一底门、第二底门运动过程中的稳定性。
以上已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各实施例,上述说明是示例性的,并非穷尽性的,并且也不限于所披露的各实施例。在不偏离所说明的各实施例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许多修改和变更都是显而易见的。

Claims (10)

1.一种漏斗车底门防夹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控制组件、第一传动组件、第二控制组件、第二传动组件、第一底门、第二底门和车体,其中:
所述第一控制组件驱动所述第一传动组件工作,所述第一传动组件被配置为穿过所述车体设置,且与所述车体活动相连;
所述第二控制组件驱动所述第二传动组件工作,所述第二传动组件被配置为穿过所述车体设置,且与所述车体活动相连;
所述第一底门和所述第二底门设置于所述车体内,所述第一底门与所述车体围成第一容纳空间,所述第二底门与所述车体围成第二容纳空间,所述第一容纳空间包含至少部分所述第二容纳空间或所述第一容纳空间与所述第二容纳空间相互隔离,所述第一底门与所述第一传动组件相连并在所述第一传动组件的带动下打开或关闭,所述第二底门与所述第二传动组件相连并在所述第二传动组件带动下打开或关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漏斗车底门防夹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动组件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转轴、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转轴,所述第一转轴和所述第二转轴平行设置,所述第一控制组件带动所述第一转轴做轴向旋转动作,所述第一连接部传动以带动所述第二转轴做轴向旋转动作,所述第二转轴穿过所述车体并与所述车体活动相连,所述第一底门与所述第二转轴固定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漏斗车底门防夹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传动组件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三转轴、第二连接部和第四转轴,所述第三转轴与所述第四转轴平行设置,所述第二控制组件带动所述第三转轴做轴向旋转动作,所述第二连接部传动以带动所述第四转轴做轴向旋转动作,所述第四转轴穿过所述车体并与所述车体活动相连,所述第二底门与所述第四转轴固定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漏斗车底门防夹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轴和第四转轴采用空心轴结构,所述第二转轴和所述第三转轴采用实心轴结构;
所述第三转轴被配置为穿过所述第一转轴设置,且其两端分别从所述第一转轴中伸出,所述第三转轴与所述第一转轴活动相连;
所述第二转轴被配置为穿过所述第四转轴设置,且其两端分别从所述第四转轴中伸出,所述第二转轴与所述第四转轴活动相连;
所述第一底门设置于所述第二转轴上,且所述第一底门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车体侧壁转动相连;
所述第二底门设置于所述第四转轴上,且所述第二底门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车体侧壁转动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漏斗车底门防夹料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法兰、第一底门曲拐和第一连杆,所述第四转轴分设为两段,分别固定于所述连接法兰的两侧,所述连接法兰上开设有容置凹腔,所述容置凹腔位于所述两段第四转轴之间,所述第二转轴穿过所述容置凹腔,所述第一底门曲拐置于所述容置凹腔内,并与所述第二转轴固定,所述第一连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底门曲拐和所述第一底门的一端转动相连,所述第一底门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转轴的伸出端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漏斗车底门防夹料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折页销和折页座,所述折页座固定于所述车体侧壁上,所述折页座上开设有相邻的第一容腔和第二容腔,所述第一底门的端部和所述第二底门的端部分别置于所述第一容腔和所述第二容腔内,所述折页销穿过所述折页座、所述第一底门和所述第二底门。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漏斗车底门防夹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轴内部设有第一转动连接件,所述第三转轴套设于所述第一转动连接件内,且所述第三转轴的两端分别从所述第一转轴中伸出,所述第四转轴内部设有第二转动连接件,所述第二转轴套设于所述第二转动连接件内,且所述第二转轴的两端分别从所述第四转轴中伸出。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漏斗车底门防夹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依次转动相连的第一曲拐、第一拉杆和第二曲拐,所述第一曲拐套设于所述第一转轴上且与所述第一转轴固定相连,所述第二曲拐套设于所述第二转轴上且与所述第二转轴固定相连;
和/或,
所述第二连接部包括依次转动相连的第三曲拐、第二拉杆和第四曲拐,所述第三曲拐套设于所述第三转轴上且与所述第三转轴固定相连,所述第四曲拐套设于所述第四转轴上且与所述第四转轴固定相连。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漏斗车底门防夹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组件包括第一气缸和第一摆块,所述第一摆块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气缸转动相连,所述第一摆块的另一端套设于所述第一转轴上且与所述第一转轴固定相连;或者,所述第一控制组件为第一把手,所述第一把手与所述第一转轴固定相连;
和/或,
所述第二控制组件包括第二气缸和第二摆块,所述第二摆块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气缸转动相连,所述第二摆块的另一端套设于所述第三转轴上且与所述第三转轴固定相连;或者,所述第二控制组件为第二把手,所述第二把手与所述第三转轴固定相连。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漏斗车底门防夹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底门相对位于所述第二底门和所述车体内壁之间;或者,
所述第一底门相对位于所述车体内壁和所述第二转轴之间,所述第二底门相对位于所述车体内壁和所述第四转轴之间,所述第一底门和所述第二底门并列设置,且两者端部相邻。
CN202021365661.1U 2020-07-13 2020-07-13 漏斗车底门防夹料装置 Active CN21295057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365661.1U CN212950576U (zh) 2020-07-13 2020-07-13 漏斗车底门防夹料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365661.1U CN212950576U (zh) 2020-07-13 2020-07-13 漏斗车底门防夹料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950576U true CN212950576U (zh) 2021-04-13

Family

ID=753923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365661.1U Active CN212950576U (zh) 2020-07-13 2020-07-13 漏斗车底门防夹料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95057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360751B1 (en) Wagon and vehicle body assembly thereof
AU2011329156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powered railcar doors
CN101856989B (zh) 回转密封及搅拌筒水平布置的混凝土搅拌运输车
CN105383510A (zh) 一种铁路货车用的开闭顶盖及铁路货车
CN109318920A (zh) 一种铁路货车活动顶盖及铁路货车
CN212950576U (zh) 漏斗车底门防夹料装置
CN111762211A (zh) 漏斗车底门防夹料装置
CN201833936U (zh) 一种自卸半挂车液控顶盖机构
CN111038534A (zh) 底门开闭机构以及漏斗车
CN110525461A (zh) 一种铁路漏斗车用卸货机构及铁路漏斗车
US5000358A (en) Low profile pneumatic outlet
US11052927B2 (en) Railroad hopper car
CN212950577U (zh) 漏斗车防夹料装置
CN205370235U (zh) 用于粉粒物料运输车的卸料后门装置
CA1058448A (en) Hopper door actuating mechanism
CN103465373B (zh) 一种搅拌车上装及具有其的搅拌车
CN114620080B (zh) 一种轨道内、外卸货的铁路漏斗车卸载机构及漏斗车
CN216269252U (zh) 一种滑动式铁路货车顶盖
CN212667241U (zh) 一种工程车用加盖装置
CN215702892U (zh) 出料装置及混凝土搅拌运输车
CN215359148U (zh) 一种保温料混合搅拌运输专用车
CN107905672A (zh) 一种带腰型孔的传动防潮密闭门自动启闭装置
KR950006519Y1 (ko) 콘테이너용 분체물 배출유도기
KR0151713B1 (ko) 화물차 적재함의 덮개 개폐장치
CN106315092B (zh) 封盖门机构及地埋式垃圾散装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