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950072U - 遮光隔热装置 - Google Patents
遮光隔热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2950072U CN212950072U CN202021185027.XU CN202021185027U CN212950072U CN 212950072 U CN212950072 U CN 212950072U CN 202021185027 U CN202021185027 U CN 202021185027U CN 212950072 U CN212950072 U CN 21295007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hading
- metal ring
- memory metal
- electrostatic adsorption
- area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9000004744 fabric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10
- 238000001179 sorption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3
- 239000011521 glass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4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1
- 239000002390 adhesive tap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0000007704 transi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10521 absorp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9000012528 membran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29910000831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9000010959 stee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4
- 238000009413 insula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665 sagging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9958 sew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9000005357 flat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2360 pr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324 bea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760 hair shin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386 memory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7303 wrinkle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Curtains And Furnishings For Windows Or Doo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遮光隔热装置,包括:遮光面料,能覆盖汽车玻璃;记忆金属圈和第一静电吸附膜,记忆金属圈设置在遮光面料的正面,第一静电吸附膜的周缘固定在遮光面料的正面,记忆金属圈具有弹性,能形变挠折且挠折后能恢复原状,且将遮光面料的正面分隔为第一遮光区和第二遮光区,第一遮光区的面积大于第二遮光区的面积;第二静电吸附膜,设置在第二遮光区。本申请提供的遮光隔热装置,第一遮光区能遮挡大部分阳光,第二遮光区能遮挡周侧及各边角处的阳光;记忆金属圈使得第一静电吸附膜和第一遮光区都被撑开拉紧,第一静电吸附膜能平整地吸附于平直或弧形的汽车玻璃上,能避免面料下垂,遮光隔热效果好;其使用便捷,成本低。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汽车遮阳器件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遮光隔热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汽车遮阳器件,例如可折叠的挡板式或窗帘式遮阳器件,可折叠的挡板式结构适于对汽车的前挡风玻璃及侧窗玻璃进行遮阳,但不适于对汽车天窗玻璃进行遮阳,且折叠后的体积仍然较大;在汽车天窗位置安装窗帘则较为麻烦,遮挡效果不佳,成本较高。
也有采用带有静电吸附膜的遮阳器件实现遮光,但是将遮阳器件带静电吸附膜的一面粘附在汽车天窗玻璃时,遮阳布不能和汽车天窗玻璃的四个边角相配合,这样,对汽车天窗玻璃的四个边角难以遮挡,还是会有光线从天窗照进来,遮阳效果难以满足使用需求;另外,太阳光照射时间较长时,静电吸附膜会收缩,遮光布和静电吸附膜容易下垂甚至掉落,且收缩后遮光器件的周侧与天窗玻璃之间会形成空隙;有些遮阳器件在边缘处设置夹子来防止遮光布的下垂,通过夹子夹紧于汽车天窗周侧的车顶,但操作繁琐,操作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遮光隔热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汽车遮阳器件安装繁琐,成本高,无法完全遮挡从汽车玻璃照射进来的阳光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遮光隔热装置,包括:
遮光面料,与汽车玻璃的形状适配,且能覆盖所述汽车玻璃;
记忆金属圈和第一静电吸附膜,所述记忆金属圈设置在所述遮光面料的正面,所述第一静电吸附膜的周缘固定在所述遮光面料的正面,所述第一静电吸附膜能与所述汽车玻璃相吸附,所述记忆金属圈具有弹性,所述记忆金属圈能形变挠折且挠折后能恢复原状,所述记忆金属圈将所述遮光面料的正面分隔为位于所述记忆金属圈内侧的第一遮光区和位于所述记忆金属圈外侧的第二遮光区,所述第一遮光区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二遮光区的面积,所述第一静电吸附膜被构造成在所述记忆金属圈的弹力作用下绷紧以平整地吸附于所述第一遮光区所对应的所述汽车玻璃;
第二静电吸附膜,设置在所述第二遮光区,能与所述汽车玻璃相吸附,用于与所述第一遮光区之外的所述汽车玻璃相吸附。
可选地,所述第一遮光区为圆形或环形。
可选地,所述记忆金属圈和第一静电吸附膜的周缘均缝制于所述遮光面料上。
可选地,所述遮光隔热装置还包括布套,所述第一静电吸附膜的周缘伸入所述布套内并和所述布套缝制于所述遮光面料的正面,所述记忆金属圈穿接于所述布套内。
可选地,所述遮光面料为毛毯或帆布。
可选地,所述第二遮光区粘接有魔术贴,所述第二静电吸附膜设于所述魔术贴上。
可选地,所述魔术贴的背面粘接有双面胶,所述第二静电吸附膜通过所述双面胶固定于所述魔术贴上。
可选地,所述魔术贴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魔术贴彼此间隔地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二遮光区,每个所述魔术贴的背面设有所述第二静电吸附膜。
可选地,所述记忆金属圈为记忆钢丝圈。
本申请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遮光隔热装置,包括:
大小轮廓相同的两个所述遮光单元,所述遮光隔热装置使用时,两个所述遮光单元相拼接并贴附于汽车玻璃上,两个所述遮光单元拼接后能覆盖所述汽车玻璃;
所述遮光单元包括遮光面料、记忆金属圈、第一静电吸附膜和第二静电吸附膜,所述记忆金属圈设置在所述遮光面料的正面并将所述第一静电吸附膜的周缘固定在所述遮光面料的正面,所述第一静电吸附膜能与所述汽车玻璃相吸附,所述记忆金属圈具有弹性,所述记忆金属圈能形变挠折且挠折后能恢复原状,所述记忆金属圈将所述遮光面料的正面分隔为位于所述记忆金属圈内侧的第一遮光区和位于所述记忆金属圈外侧的第二遮光区,所述第一遮光区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二遮光区的面积,所述第一静电吸附膜被构造成在所述记忆金属圈的弹力作用下绷紧以平整地吸附于所述第一遮光区所对应的所述汽车玻璃;
第二静电吸附膜,设置在所述第二遮光区,能与所述汽车玻璃相吸附,用于与所述第一遮光区之外的所述汽车玻璃相吸附;
其中,两个所述遮光单元靠近拼接处两侧的转角为直角,远离拼接处两侧的转角圆滑过渡。
本申请提供的遮光隔热装置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遮光隔热装置,第一遮光区能遮挡大部分阳光,第二遮光区能遮挡周侧及各边角处的阳光;由于记忆金属圈能将第一静电吸附膜和第一遮光区的面料撑开拉紧,使用时始终处于向外扩展的状态,第一静电吸附膜能平整地吸附于平直或弧形的汽车玻璃上,吸附固定效果好,不易发生皱缩现象,遮光隔热效果好;再配合第二静电吸附膜的设置,第一静电吸附膜和整个遮光面料长时间使用时也不易下垂,使用时,直接将遮光隔热装置的正面贴于汽车玻璃底面上,能实现全部遮阳的效果,同时,也无需边缘设置额外的辅助固定件来防止面料的下垂或掉落,遮光隔热装置的使用简单、便捷,制作成本低,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提供的遮光隔热装置正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遮光隔热装置缝制有布套和包边布时正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遮光隔热装置缝制有布套和包边布时背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所示遮光隔热装置中第二遮光区一侧的剖视图;
图5为图2所示遮光隔热装置中布套与遮光面料缝制处的剖切图;
图6为通过魔术贴将第二静电吸附膜固定在图2所示遮光隔热装置的第一遮光区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第二实施例提供的遮光隔热装置的两个遮光单元拼接过程示意图;
图8为图7中遮光隔热装置的两个遮光单元拼接后的示意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10-遮光面料;11-第一遮光区;12-第二遮光区;20-记忆金属圈;31-第一静电吸附膜;32-第二静电吸附膜;41-布套;42-包边布;50-魔术贴;51-双面胶;60-遮光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一些车辆中,常常会配置有天窗玻璃,天窗玻璃一般是带有弧度的,即下表面为弧形,向上弯曲,天窗玻璃的四个边角处为弧形过渡或为直角,相邻的两个边的延伸方向为垂直设置;有些天窗玻璃能滑动打开形成通风口,有些天窗玻璃则不能打开,这些不能打开的天窗玻璃有的贴附有遮光膜,但遮光膜的挡光效果不理想,在太阳的照射下车内的温度仍然很高。为了降低车内温度,有的采用遮光件挡住天窗玻璃,这种遮光件一般用于汽车侧窗玻璃的遮阳,遮光件主要由静电吸附膜、遮阳布及弹性金属圈构成,弹性金属圈能反复挠折,以便折叠收藏遮光件,弹性金属圈起到将静电吸附膜和遮阳布紧绷的作用,但是,由于弹性金属圈自身的特性,将遮光件带静电吸附膜的一面粘附在汽车天窗玻璃时,弹性金属圈在各转角处是弧形过渡的,即转角处无法做成直角,其转角处不能和汽车天窗玻璃的四个直角相配合,这样,对汽车天窗玻璃的四个边角难以遮挡,还是会有光线从天窗照进来,遮阳效果难以满足使用需求;并且遮光布也难以起到隔热作用,较大部分的热量还是会传导至车内,其整体的遮光隔热效果较差。另外,带有静电吸附膜的遮光件,在太阳光照射时间较长时,静电吸附膜会收缩,遮光布和静电吸附膜容易下垂甚至整体掉落,为了防止掉落和降低下垂程度,有些遮光件会在边缘处设置夹子,通过夹子夹紧于汽车天窗周侧的车顶,但其操作较为繁琐,也不能完全防止遮光布和静电吸附莫的下垂。
以下针对具有不同面积的两种汽车天窗玻璃所对应的遮光隔热装置进行说明,第一种情况是汽车天窗玻璃的面积较小,使用一块大小合适的遮光面料即可遮挡,且不易下垂,第二种情况是汽车天窗玻璃的面积较大,需要使用多块遮光面料拼接,共同实现遮阳,这样,使得各遮光面料都不易下垂或掉落。
实施例一
请一并参阅图1及图2,现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遮光隔热装置进行说明,其针对上述的第一种情况。遮光隔热装置包括遮光面料10、记忆金属圈20、第一静电吸附膜31和第二静电吸附膜32。遮光面料10可采用材质较轻、遮光隔热效果较好的面料,可以但不限于采用薄的毛毯;遮光面料10与汽车玻璃形状适配,且遮光隔热装置使用时遮光面料10能覆盖汽车玻璃,此处的汽车玻璃可以是汽车天窗玻璃,也可以是汽车车窗侧玻璃。
记忆金属圈20通过一定的方式设置在遮光面料10的正面,第一静电吸附膜31的周缘固定在遮光面料10的正面;第一静电吸附膜31能与汽车玻璃相吸附,即能和平整的汽车玻璃吸附固定,也能和呈弧形的汽车玻璃吸附固定。
记忆金属圈20具有弹性,记忆金属圈20能形变挠折且挠折后能恢复原状,记忆金属圈20使第一遮光区11能折叠收藏,即记忆金属圈20能反复多次挠折,挠折后释放能自动恢复至原来的形状,无需手动整理调节,由于记忆金属圈20的设置,使得整个遮光隔热装置能多次折叠缩小占用空间,以便于不使用时的收藏。记忆金属圈20将遮光面料10的正面分隔为第一遮光区11和第二遮光区12,第一遮光区11位于记忆金属圈20内侧,第二遮光区12位于记忆金属圈20外侧,第一遮光区11的面积大于第二遮光区12的面积,第一静电吸附膜位于第一遮光区11内,第一静电吸附膜31被构造成在记忆金属圈20的弹力作用下绷紧以平整地吸附于第一遮光区11所对应的汽车玻璃。
第二静电吸附膜32设置在第二遮光区12,第二静电吸附膜32能与汽车玻璃相吸附,用于与第一遮光区11之外的汽车玻璃相吸附,即能遮挡第一遮光区11与汽车玻璃之间的缝隙。第二遮光区12整体大致呈环形,能适配遮挡第一遮光区11四周侧及边角处与汽车玻璃之间的缝隙。
也就是说,第一遮光区11能遮挡大部分阳光,第二遮光区12能遮挡周侧及各边角处的阳光,遮光隔热装置整体外形轮廓与汽车玻璃适配,长度和宽度稍大于汽车玻璃的长度和宽度。由于记忆金属圈20自身的弹力作用,第一静电吸附膜31和第一遮光区11所对应的遮光面料10都被其撑开拉紧,使用时始终处于向外扩展的状态,这样第一静电吸附膜31不会发生折皱现象,能和汽车玻璃很好地吸附粘固,再配合第二静电吸附膜32的设置,第一静电吸附膜31和整个遮光面料10长时间使用时也不易下垂。
本申请提供的遮光隔热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应用于汽车天窗玻璃,或汽车车窗侧玻璃,第一遮光区11能遮挡大部分阳光,第二遮光区12能遮挡周侧及各边角处的阳光;由于记忆金属圈20能将第一静电吸附膜31和第一遮光区11的面料撑开拉紧,使用时始终处于向外扩展的状态,第一静电吸附膜31能平整地吸附于平直或弧形的汽车玻璃上,吸附固定效果好,不易发生皱缩现象,遮光隔热效果好;再配合第二静电吸附膜32的设置,第一静电吸附膜31和整个遮光面料10长时间使用时也不易下垂,使用时,直接将遮光隔热装置的正面贴于汽车玻璃底面上,能实现全部遮阳的效果,同时,也无需边缘设置额外的辅助固定件来防止面料的下垂或掉落,遮光隔热装置的使用简单、便捷,制作成本低,实用性强。
第一遮光区11为圆形或环形。第一遮光区11具体的形状可根据汽车玻璃的轮廓形状进行设置,由于汽车玻璃在竖直方向的投影大多为长方形,而且采用环形的第一遮光区11能遮挡更多的面积,故在实际制作时优先考虑将第一遮光区11设置为环形,即第一遮光区11的长度大于宽度,四个边角处为圆滑过渡,四个边都带有较小的弧度,这样容易制作,第一遮光区11的轮廓形状也符合记忆金属圈20本身的特性。
遮光面料10可选用毛毯或帆布,或者其它遮光隔热效果良好且材质较轻的材质。遮光面料10可以是分体式的结构,也可以是一体式的结构。采用一体式的结构时,免去了两块或多块毛毯间的接合操作,省去了缝制工序;制作时,裁剪出轮廓形状适配汽车天窗玻璃且单边尺寸大于汽车天窗玻璃的毛毯,将第一静电吸附膜31及记忆金属圈20安装在整块毛毯的背面中央位置处即可。
如图2至图3所示,毛毯的周缘可设有包边布42,包边布42缝制在毛毯的周缘,能包覆毛毯的周缘,这样可防止毛毯的边缘跑线。包边布42的颜色可选择和汽车内顶面内饰相同或不同的颜色。
记忆金属圈20和第一静电吸附膜31的周缘均缝制于遮光面料10的正面,记忆金属圈20和第一静电吸附膜31的周缘均可通过线直接缝制,也可以通过布料通过一定方式的走线缝制固定在遮光面料10上,即可以使用布料一次走线将记忆金属圈20和第一静电吸附膜31的周缘缝制在遮光面料10上。
在一具体实施方式中,如图2、图3及图5所示,遮光隔热装置还包括布套41,第一静电吸附膜31的周缘伸入布套41内并和布套41缝制于遮光面料10的正面,记忆金属圈20穿接于布套41内。也就是说,记忆金属圈20被限定在布套41和遮光面料10正面之间,布套41包覆记忆金属圈20并将记忆金属圈20及第一静电吸附膜31固定于遮光面料10的背面。需要说明的是,图5仅示出了其中一种缝制方式,实际操作时也可以将布套41和第一静电吸附膜31的周缘的叠放方式进行调整,即只要能实现将布套41的一边和第一静电吸附膜31的周缘缝制在第一遮光区11内即可。
图1示出了记忆金属圈20及第一静电吸附膜31在遮光隔热装置正面的布设结构,其未示出布套41和包边布42的缝制走线;图2和图3示出了布套41和包边布42的缝制走线,靠近内侧的虚线为布套41的缝制走线,靠近外侧的虚线为包边布42的缝制走线。
参阅图4、图6,第二遮光面料10粘接有魔术贴50,第二静电吸附膜32设于魔术贴50上。采用魔术贴50的方式将第二静电吸附膜32粘接固定在第二遮光区12上。魔术贴50可以是一整块,其外形和第二遮光面料10适配,魔术贴50也可以是多块,每块魔术贴50都贴有大小轮廓适配的第二静电吸附膜32。
请参阅图6,魔术贴50设置有多个,多个魔术贴50间隔设置在第二遮光面料10的背面,每个魔术贴50的背面设有第二静电吸附膜32,第二静电吸附膜32覆盖对应的魔术贴50。魔术贴50的大小、相邻两个魔术贴50的距离及布设密度可根据第二遮光区12的宽度进行设置。可以采用相同大小形状的多个魔术贴50,也可以采用部分形状大小相同、部分不同的魔术贴50,第二静电吸附膜32的形状和大小与对应的魔术贴50的形状和大小相同;一部分魔术贴50可采用矩形魔术贴50,这些矩形魔术贴50粘接于第二遮光面料10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的区域;在第二遮光面料10的四个边角处可以粘接有L形魔术贴或圆形的魔术贴50,L形魔术贴50的外侧转角处为弧形过渡,这样,能与第二遮光区12各边角处相适配;L形魔术贴50的外侧转角处的弧度与汽车天窗玻璃对应的转角处的弧度适配,这样该处的魔术贴50能有较大的吸附面积。
请参阅图4,魔术贴50的背面粘接有双面胶51,第二静电吸附膜32通过双面胶51固定于魔术贴50上,遮光面料10可以是毛毯,也可以是正面具有毛面的其它面料。操作时,将双面胶51粘固在魔术贴50的正面,再将双面胶51正面的离型纸撕掉,将对应的第二静电吸附膜32贴在双面胶51的正面,其操作简单,成本低,粘附稳定。
以制作能遮盖汽车天窗玻璃的遮光隔热装置为例,具体制作时,先剪出一块轮廓与汽车天窗玻璃适配的毛毯,该毛毯的单边比汽车天窗玻璃单边稍大,然后在该毛毯中央位置通过布套41缝制记忆金属圈20和第一静电吸附膜31,使记忆金属圈20围成的第一遮光区11与汽车天窗玻璃的整体轮廓相似,但第一遮光区11的面积小于汽车天窗玻璃底面面积,完成缝制后,第一静电吸附膜31能有效撑开,再将各魔术贴50粘在记忆金属圈20外侧的毛毯上,在各魔术贴50上贴双面胶51,最后将各第二静电吸附膜32粘在对应的魔术贴50上,如此便完成整个遮光隔热装置的制作,整个制作过程简单,耗时少,成本低。
记忆金属圈20可采用记忆钢丝圈,该记忆钢丝圈具有记忆功能,其来源广,容易从市场获得;遮光隔热装置在平时不用时,可拆下并折叠收藏,使用时拿出,其能自行展开,然后手动将其贴于车辆玻璃上,无需借助其它部件进行固定,其操作简单,使用方便,能起到有效的遮阳作用。
第一静电吸附膜31和第二静电吸附膜32均可采用PVC静电吸附膜,PVC静电吸附膜为透明膜,其成本低,容易从市场购得,为遮光隔热装置的制作带来便利。具体PVC静电吸附膜包括PVC膜层和设于PVC膜层上的静电膜层,静电膜层能与玻璃相吸附。
实施例二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遮光隔热装置,其针对上述的第二种情况。请参阅图7、图8,遮光隔热装置包括大小轮廓相同的两个拼接的遮光单元60,两个遮光单元60贴附于汽车玻璃时关于拼接处对称布设,两个遮光单元60拼接后能覆盖汽车玻璃;本实施例中的汽车玻璃可以是汽车天窗玻璃,也可以是汽车车窗侧玻璃。遮光单元60采用上述实施例的第一遮光区11和第二遮光区12,遮光单元60的结构基本与上述实施例的遮光隔热装置相同,不同的是,两个遮光单元60靠近拼接处的两侧的转角为直角,远离拼接处的两侧的转角圆滑过渡,这样两者拼接处平整,整个遮光隔热装置的四个转角处能很好地与汽车玻璃适配遮挡。
设置两个轮廓大小相同的遮光单元60,能避免仅使用一块面料时由于第一遮光区11的面积较大而导致容易发生下垂的现象,两块遮光面料10拼接的方式,使得第一遮光区11的面积减小,各遮光单元60吸附于汽车玻璃时都不易下垂和掉落,吸附效果良好,这样,遮光隔热装置在使用时不会占用更多的车内空间,舒适度和美观度能得到提升,能巧妙地解决面料下垂的问题,又能避免贴附安装的繁琐操作。
可以理解地,当汽车玻璃的面积较大时,使用两个遮光单元难以防止下垂现象的发生,则遮光隔热装置也可以包括多于两个的遮光单元,如3个或4个,各遮光单元相互拼接,拼接后能覆盖汽车玻璃,以达到遮阳隔热的目的;两侧的遮光单元对称布设,中间的遮光单元大致呈矩形。相邻的两个遮光单元的第二遮光区相接合,各遮光单元外侧的转角处为弧形过渡,以适于遮盖汽车玻璃对应的转角处。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遮光隔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遮光面料,与汽车玻璃的形状适配,且能覆盖所述汽车玻璃;
记忆金属圈和第一静电吸附膜,所述记忆金属圈设置在所述遮光面料的正面,所述第一静电吸附膜的周缘固定在所述遮光面料的正面,所述第一静电吸附膜能与所述汽车玻璃相吸附,所述记忆金属圈具有弹性,所述记忆金属圈能形变挠折且挠折后能恢复原状,所述记忆金属圈将所述遮光面料的正面分隔为位于所述记忆金属圈内侧的第一遮光区和位于所述记忆金属圈外侧的第二遮光区,所述第一遮光区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二遮光区的面积,所述第一静电吸附膜被构造成在所述记忆金属圈的弹力作用下绷紧以平整地吸附于所述第一遮光区所对应的所述汽车玻璃;
第二静电吸附膜,设置在所述第二遮光区,能与所述汽车玻璃相吸附,用于与所述第一遮光区之外的所述汽车玻璃相吸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遮光隔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遮光区为圆形或环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遮光隔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记忆金属圈和第一静电吸附膜的周缘均缝制于所述遮光面料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遮光隔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隔热装置还包括布套,所述第一静电吸附膜的周缘伸入所述布套内并和所述布套缝制于所述遮光面料的正面,所述记忆金属圈穿接于所述布套内。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遮光隔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面料为毛毯或帆布。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遮光隔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遮光区粘接有魔术贴,所述第二静电吸附膜设于所述魔术贴上。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遮光隔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魔术贴的背面粘接有双面胶,所述第二静电吸附膜通过所述双面胶固定于所述魔术贴上。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遮光隔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魔术贴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魔术贴彼此间隔地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二遮光区,每个所述魔术贴的背面设有所述第二静电吸附膜。
9.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遮光隔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记忆金属圈为记忆钢丝圈。
10.一种遮光隔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大小轮廓相同的两个遮光单元,所述遮光隔热装置使用时,两个所述遮光单元相拼接并贴附于汽车玻璃上,两个所述遮光单元拼接后能覆盖所述汽车玻璃;
所述遮光单元包括遮光面料、记忆金属圈、第一静电吸附膜和第二静电吸附膜,所述记忆金属圈设置在所述遮光面料的正面并将所述第一静电吸附膜的周缘固定在所述遮光面料的正面,所述第一静电吸附膜能与所述汽车玻璃相吸附,所述记忆金属圈具有弹性,所述记忆金属圈能形变挠折且挠折后能恢复原状,所述记忆金属圈将所述遮光面料的正面分隔为位于所述记忆金属圈内侧的第一遮光区和位于所述记忆金属圈外侧的第二遮光区,所述第一遮光区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二遮光区的面积,所述第一静电吸附膜被构造成在所述记忆金属圈的弹力作用下绷紧以平整地吸附于所述第一遮光区所对应的所述汽车玻璃;
第二静电吸附膜,设置在所述第二遮光区,能与所述汽车玻璃相吸附,用于与所述第一遮光区之外的所述汽车玻璃相吸附;
其中,两个所述遮光单元靠近拼接处两侧的转角为直角,远离拼接处两侧的转角圆滑过渡。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1185027.XU CN212950072U (zh) | 2020-06-23 | 2020-06-23 | 遮光隔热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1185027.XU CN212950072U (zh) | 2020-06-23 | 2020-06-23 | 遮光隔热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2950072U true CN212950072U (zh) | 2021-04-13 |
Family
ID=753867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1185027.X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2950072U (zh) | 2020-06-23 | 2020-06-23 | 遮光隔热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2950072U (zh) |
-
2020
- 2020-06-23 CN CN202021185027.XU patent/CN212950072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5553908A (en) | Sun shield assembly | |
CA1336897C (en) | Multilayer plastic sheets and processes for the preparation thereof | |
US5176774A (en) | Processes for manufacturing multilayer plastic sheet | |
KR101388006B1 (ko) | 차량용 차양장치 | |
CN212950072U (zh) | 遮光隔热装置 | |
AU669862B2 (en) | Sun shield assembly | |
CN221851681U (zh) | 一种用于汽车的遮阳布 | |
CN209852039U (zh) | 多功能侧窗遮阳挡 | |
TWM543795U (zh) | 車用隔熱裝置 | |
CN216069577U (zh) | 遮阳挡 | |
CN209852040U (zh) | 高效反射的遮阳挡 | |
CN216002153U (zh) | 自动伸缩式车衣 | |
CN216993836U (zh) | 一种遮阳隐私多功能汽车窗帘 | |
JP2007160952A (ja) | 車両用サンシェード | |
JPH065885Y2 (ja) | 自動車用断熱カバー | |
CN216942626U (zh) | 一种车内遮阳伞 | |
CN216659550U (zh) | 一种新型汽车纤维材料隔热装置 | |
CN210680363U (zh) | 一种多功能遮阳挡 | |
JP4170462B2 (ja) | 布体被覆照明装置及び布体被覆用照明装置フレーム | |
CN210337521U (zh) | 一种多功能汽车玻璃遮阳挡 | |
CN214930314U (zh) | 电动车龙头护罩 | |
CN221213453U (zh) | 挡风网防夹布结构 | |
TWM515479U (zh) | 折疊式車窗遮陽板 | |
KR102496765B1 (ko) | 자동차용 블라인드 | |
JPH08324240A (ja) | 自動車の車内用日除け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0413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