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936418U - 输入输出模块 - Google Patents

输入输出模块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936418U
CN212936418U CN202022279133.0U CN202022279133U CN212936418U CN 212936418 U CN212936418 U CN 212936418U CN 202022279133 U CN202022279133 U CN 202022279133U CN 212936418 U CN212936418 U CN 21293641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put
output module
display
circuit board
face co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279133.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土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Heating and Ventilating Equipment Co Ltd
Guangdong Midea HVAC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Heating and Ventilat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Heating and Ventilating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279133.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93641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93641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93641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输入输出模块,包括:壳体;面盖,与壳体围合形成容纳腔,面盖设置有多个显示孔;显示组件,设置在容纳腔内,并经多个显示孔显示;电路板,设置在容纳腔内,电路板包括第一控制部和与显示组件电连接的显示控制部。通过使电路板包括第一控制部和与显示组件电连接的显示控制部,也即一块电路板既能够通过显示控制部对显示组件进行控制,也能够通过第一控制部实现其他功能控制,例如作为相关技术中的主功能板使用,与相关技术中需采用两块电路板相比,结构简单,有利于使输入输出模块轻薄化,减小输入输出模块的体积。而且免除了两块电路板之间采用导线电连接,免除了分别安装两个电路板,有利于提高输入输出模块的装配效率。

Description

输入输出模块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输入输出模块。
背景技术
输入输出模块作为控制模块,被广泛应用于多种电器设备。相关技术中的输入输出模块均包括两块电路板,一块电路板作为主功能板,安装在壳体上,一块电路板作为灯板,安装于面盖,两块电路板通过导线连接。但这样就导致输入输出模块体积较大,而且装配效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改善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在于提供一种输入输出模块。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输入输出模块,包括:壳体;面盖,与壳体围合形成容纳腔,面盖设置有多个显示孔;显示组件,设置在容纳腔内,并经多个显示孔显示;电路板,设置在容纳腔内,电路板包括第一控制部和与显示组件电连接的显示控制部。
本实施例提出的输入输出模块,包括壳体、面盖、显示组件和电路板。其中,壳体和面盖围合形成容纳腔,显示组件和电路板设置在容纳腔内,并使显示组件能够与电路板电连接,以及能够通过面盖上的多个显示孔进行显示,有利于用户通过多个显示孔了解输入输出模块的控制状态。通过使电路板包括第一控制部和与显示组件电连接的显示控制部,也即一块电路板既能够通过显示控制部对显示组件进行控制,也能够通过第一控制部实现其他功能控制,例如作为相关技术中的主功能板使用,与相关技术中需采用两块电路板相比,结构简单,有利于使输入输出模块轻薄化,减小输入输出模块的体积,从而使得输入输出模块能够适用于体积小巧的用电设备。而且免除了两块电路板之间采用导线电连接,免除了分别安装两个电路板,有利于提高输入输出模块的装配效率,降低输入输出模块的生产成本。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技术方案提供的输入输出模块,还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面盖包括弧形板和设置于弧形板的多个第一散热孔。
在该设计中,通过使面盖包括弧形板,并在弧形板上设置多个第一散热孔,通过与容纳腔连通的多个第一散热孔进行散热,可有效避免电路板升温过高,保证输入输出模块的使用寿命。而且,由于在弧形板上设置第一散热孔,从上至下看第一散热孔,也即从面盖所在方向向壳体所在方向看第一散热孔,第一散热孔竖直向上的开口面积会变小,但第一散热孔沿弧形板的延伸方向延伸的长度不变,散热面积不变。从而与相关技术中第一散热孔设置在平板上相比,可有效避免大量灰尘经第一散热孔掉落到电路板上。
进一步地,多个第一散热孔间隔分布,相邻两个第一散热孔的间距的取值范围为4mm至10mm。一方面可有效避免多个第一散热孔距离过近,小于4mm而导致灰尘大量进入容纳腔内,有利于保证面盖,尤其是弧形板的结构强度。另一方面可有效避免多个第一散热孔距离过远,大于10mm而影响第一散热孔的数量,影响散热效果。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面盖还包括显示板,显示孔设置于显示板,弧形板从显示板至壳体所在方向沿弧线延伸。
在该设计中,具体使面盖还包括显示板,将多个显示孔设置在显示板上,并使弧形板位于显示板的至少一侧,从显示板至壳体所在方向沿弧线延伸,也即从上至下沿弧线延伸。无论该弧线向容纳腔内部凹陷,还是向外部凸出,均有利于减小第一散热孔竖直向上的开口面积,从而在保证散热效果的同时,避免大量灰尘经第一散热孔掉落到电路板上。
此时,为方便显示孔对显示组件进行显示,可使显示板为平板,而使显示板与壳体之间通过弧形板连接,在不影响显示效果的同时,有效遮挡灰尘。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弧形板分布在显示板相对的两侧。
在该设计中,通过使弧形板分布在显示板相对的两侧,例如显示板宽度方向的两侧,可以使多个第一散热孔分布在显示板宽度方向的两侧,能够更大面积地设置第一散热孔,提高散热效果。而且,使弧形板分布在显示板相对的两侧,有利于保证输入输出模块的散热效果。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弧形板相对于显示板向容纳腔内部凹陷。
在该设计中,具体使弧形板相对于显示板向容纳腔内部凹陷,可在保证散热效果,保证遮尘效果的同时,减小输入输出模块的体积,从而使输入输出模块适用于体积小巧的用电设备。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多个第一散热孔的孔周具有向容纳腔内部延伸的翻边。
在该设计中,通过使多个第一散热孔的孔周具有向容纳腔内部延伸的翻边,可通过翻边进一步遮挡灰尘从上至下掉落到容纳腔内部,提高防尘效果。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多个第一散热孔在水平方向上的延伸长度小于等于多个第一散热孔在弧形板的延伸方向上的延伸长度的10%。
在该设计中,通过使多个第一散热孔在水平方向上的延伸长度,小于或等于多个第一散热孔在弧形板的延伸方向上的延伸长度的10%,与相关技术中多个第一散热孔设置在水平延伸的平板上相比,可使第一散热孔的进灰面积减少10%以上,可有效减少灰尘经多个第一散热孔进入容纳腔内部,提高防尘效果。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输入输出模块还包括:拨码开关,设置在容纳腔内部,面盖包括开关盖,开关盖能够打开以使拨码开关外露,开关盖还能够关闭以至少部分遮挡拨码开关。
相关技术中的输入输出模块的拨码开关均是设置在容纳腔的内部或者设置在容纳腔的外部并外露。在拨码开关设置在容纳腔的内部的情况下,很显然不方便检查拨码开关,不方便根据相应的功率对拨码开关进行调拨。而在拨码开关直接外露在外面的情况下,则会影响输入输出模块整体的外观效果,也容易因误碰而导致故障。
而在该设计中,使面盖包括开关盖,使开关盖对应于拨码开关的位置进行设置。使开关盖能够打开,以使拨码开关外露,方便检查拨码开关,也方便对拨码开关进行调拨。使开关盖能够关闭来至少部分遮挡拨码开关,拨码开关依然设置在容纳腔内,一方面可避免误触拨码开关而导致设备故障,另一方面还能够保证输入输出模块的外观效果,提高输入输出模块的外观美化度。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开关盖为翻转盖,能够相对于壳体翻转。
在该设计中,具体使开关盖为翻转盖,能够相对于壳体翻转,也即能够相对于面盖的其余部分翻转,方便开关盖的打开和关闭,操作方便。
在具体应用中,开关盖可以在壳体的长度方向上翻转,也可以在壳体的宽度方向上翻边。
当然,在其他的设计中,还可以使开关盖为滑动盖,也即相对于壳体滑动,以打开和关闭。不限于翻转式的开关盖。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开关盖与面盖的其余部分可拆卸连接。
在该设计中,使开关盖与面盖的其余部分可拆卸连接。也即在开关盖从面盖的其余部分上拆卸下来时,开关盖处于打开状态,拨码开关外露。在开关盖安装在面盖的其余部分上时,开关盖处于关闭状态,以遮挡至少部分拨码开关。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开关盖沿弧线延伸,开关盖设置有多个第二散热孔。
在该设计中,使开关盖也沿弧线延伸,例如使开关盖的延伸弧度与弧形板的延伸弧度相同,并在开关盖上设置多个第二散热孔,有利于增加散热孔整体的数量,提高散热效果。而且,可避免大量灰尘经第二散热孔落到拨码开关上。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输入输出模块还包括:贴膜,设置于面盖。进一步地,贴膜用于遮挡多个显示孔的一部分。
在该设计中,通过在面盖上设置贴膜,通过贴膜来遮挡部分显示孔,可根据需要遮挡不必要的显示孔,从而方便用户准确地观察到指定显示孔的显示情况,方便用户观察输入输出模块的工作状态。而且,贴膜的存在还有利于用户依据贴膜上的标识判断出显示孔所对应的含义,方便用户准确接线,方便用户准确检查和使用输入输出模块。另外,贴膜本身粘贴于面盖,方便撕拉贴膜进行更换操作,方便使输入输出模块的多个显示孔进行不同状态的显示,也方便同一设计的贴膜适配不同型号的输入输出模块,适配不同的电路板,可有效减少零部件数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零件标准化程度,便于管理。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面盖还设置有安装槽,显示孔设置于安装槽的槽底壁,贴膜设置在安装槽内。
在该设计中,通过在面盖上设置安装槽,具体在面盖远离壳体的一端面上设置安装槽,并使显示孔设置在安装槽的槽底壁,使贴膜贴设在安装槽内。一方面安装槽能够对贴膜进行限位,避免贴膜翘边、窜动甚至从面盖上掉落。另一方面有利于使贴膜的外表面与安装槽的边缘相平齐,保证输入输出模块的外观效果。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面盖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敲落孔。
在该设计中,通过在面盖上设置至少一个第一敲落孔,有利于输入输出模块通过第一敲落孔连接多个功能模块,例如DDC(Direct Digital Control,直接数字控制)等,使得输入输出模块能够兼容多种需求。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面盖设置有连接部,连接部连接显示组件。
在该设计中,通过在面盖上设置连接部,并通过连接部来连接显示组件,有利于提高显示组件的连接稳定度,确保显示组件与显示孔相对应,从而准确显示。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显示组件包括多个导光柱,每个导光柱对应一个显示孔,具体使导光柱的数量小于等于显示孔的数量。连接部包括导光柱固定凸台,每个导光柱插入到一个导光柱固定凸台中。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面盖与壳体中一个设置有第一卡扣,另一个设置有与第一卡扣相配合的第一扣位部。
在该设计中,限定了面盖与壳体卡扣连接。具体使面盖和壳体中一个设置有第一卡扣,另一个设置有第一扣位部,第一卡扣与第一扣位部相配合。有利于面盖和壳体快速拆装,装配方便。尤其在第一卡扣的宽度足够宽的情况下,只需用户轻轻掰动卡扣即可,无需借用工具即可实现面盖和壳体的拆装。而且,在通过模具对面盖或壳体进行加工的过程中,也无需设置水平延伸的轴芯,模具制作方便,方便面盖或壳体快速脱模,成本低。
进一步地,使第一卡扣的宽度的取值范围为10mm至20mm。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中,第一卡扣的宽度方向与壳体的宽度方向同向。
进一步地,第一卡扣的数量为至少两个,分布在面盖的长度方向的两端。
进一步地,第一卡扣的卡舌沿水平方向延伸,第一扣位部为扣位槽。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面盖与壳体通过螺纹件连接。方便面盖与壳体牢固连接,而且方便拆卸面盖和壳体。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壳体的侧壁或面盖的侧壁设置有第二敲落孔,第二敲落孔用于连接输入输出扩展模块。
在该设计中,通过在壳体的侧壁上或者在面盖的侧壁上设置第二敲落孔,具体在壳体和面盖装配在一起后,外露的侧壁上设置第二敲落孔,并通过第二敲落孔来并机,连接输入输出扩展模块,也即连接其他输入输出模块。与相关技术中,需通过外接线连接多个输入输出模块相比,装配简单快捷,可实现快速并机,操作方便,而且无需复杂的外接线,美化外观,可进行紧贴并机,占用空间小。
进一步地,在壳体的长度方向的两侧均设置第二敲落孔。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面盖或壳体的内表面设置有第一止位部,壳体的内表面设置有第二止位部,第一止位部和第二止位部在电路板的厚度方向上间隔分布,电路板设置在第一止位部和第二止位部之间。
在该设计中,具体限定了一种电路板的安装方式。通过在面盖或壳体的内表面设置第一止位部,在壳体的内表面设置第二止位部,将电路板夹设在第一止位部和第二止位部之间,可有效对电路板进行限位,避免电路板在容纳腔内大幅度晃动而影响输入输出效果。而且,与相关技术中电路板需通过螺钉连接在壳体上或面盖上相比,有利于电路板快速安装到容纳腔内,提高输入输出模块的安装效率,降低成本。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止位部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第一止位部沿电路板的边缘间隔分布;和/或第二止位部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第二止位部沿电路板的边缘间隔分布。
在该设计中,通过使第一止位部的数量为多个,使多个第一止位部沿电路板的边缘间隔分布,并使第二止位部的数量为多个,使多个第二止位部沿电路板的边缘间隔分布。一方面有利于通过多个第一止位部和多个第二止位部对电路板进行稳定支撑与限位;另一方面将第一止位部和第二止位部靠近电路板的边缘设置,可有效减小对与电路板电连接的零部件的干扰,为电路板连接其他功能件提供安装空间。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壳体或面盖设置有限位柱,电路板设置有限位孔,限位柱插入限位孔。
在该设计中,通过在壳体或面盖上设置限位柱,并在电路板上设置限位孔,使电路板安装到容纳腔内的过程中,限位柱能够插入到限位孔内。一方面限位柱能够对电路板进行限位,可有效避免电路板在容纳腔内大幅度晃动而影响电连接效果。另一方面有利于电路板快速找准位置安装到容纳腔内。而且限位柱和限位孔的配合还有利于电路板快速拆装,提高装配效率。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壳体设置有第二卡扣,电路板设置有与第二卡扣相配合的第二扣位部。
在该设计中,具体限定了电路板的一种安装方式。通过在壳体上设置第二卡扣,并使电路板设置有第二扣位部,通过第二卡扣与第二扣位部相配合,实现电路板的安装固定。一方面方便电路板快速拆卸,有利于提高电路板的装配效率。另一方面还有利于对电路板进行限位,避免电路板在容纳腔内大幅度晃动而影响电连接效果。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第二扣位部为通孔,第二卡扣穿过通孔卡设在通孔的孔周。
当然,电路板可以同时具有多种安装方式,例如使第二卡扣结合第一止位部和第二止位部对电路板进行限位等等。不限于仅采用卡扣连接的方式。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壳体设置有安装耳,安装耳用于供螺纹件穿过,以实现输入输出模块的安装定位。
在该设计中,限定了输入输出模块的一种安装方式。通过在壳体上设置安装耳,具体使安装耳上设有供螺纹件穿过的安装孔,通过螺纹件与安装耳的配合,实现输入输出模块的安装定位,有利于输入输出模块稳定连接,而且方便输入输出模块的装卸。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壳体背离面盖的一侧设置有导轨卡槽,导轨卡槽用于输入输出模块的安装定位;和/或壳体背离面盖的一侧设置有弹扣卡槽,弹扣卡槽用于输入输出模块的安装定位;和/或壳体背离面盖的一侧设置有卡钩,卡钩用于输入输出模块的安装定位。
在该设计中,限定了输入输出模块的其他安装方式。使壳体背离面盖的一侧设置导轨卡槽,有利于使待连接部插入到导轨卡槽中,从而实现输入输出模块与待连接部的装配,装配方便快捷,只需插入操作即可。当然,还可以使壳体背离面盖的一侧设置弹扣卡槽,也即使待连接部插入到卡槽内后,通过弹扣抵接待连接部,实现输入输出模块与待连接部的装配,装配方便快捷,只需插入操作即可。还可以在壳体背离面盖的一侧设置卡钩,通过卡钩勾住待连接部,实现输入输出模块与待连接部的装配,装配方便快捷。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使导轨卡槽沿壳体的长度方向延伸,使弹扣卡槽沿壳体的宽度方向延伸,使卡钩部分伸入导轨卡槽内,钩住位于导轨卡槽内的待连接部。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输入输出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输入输出模块的爆炸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输入输出模块的正视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输入输出模块的左视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输入输出模块的背部示意图;
图6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输入输出模块的俯视示意图;
图7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面盖的正视示意图;
图8示出了图7中A-A方向的剖视示意图;
图9示出了图8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0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面盖的俯视示意图;
图1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壳体的正视示意图;
图12示出了图11中C-C方向的剖视示意图;
图13示出了图11中D-D方向的剖视示意图;
图14示出了图11中E-E方向的剖视示意图;
图1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壳体的背部示意图;
图16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壳体的轴测示意图;
图17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电路板与壳体的一个安装过程图;
图18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电路板与壳体的另一个安装过程图;
图19示出了图18中F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20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电路板与壳体安装在一起后的正视示意图;
图21示出了图20中G-G方向的剖视示意图;
图2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电路板与壳体安装在一起后的俯视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22中的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0输入输出模块,
100壳体,110第二敲落孔,120第二止位部,121第二止位部膜孔,140限位柱,150安装耳,160导轨卡槽,170弹扣卡槽,180卡钩,190第二卡扣,191第一扣位部,192第二卡扣膜孔,193第一止位部。
200面盖,210弧形板,211第一散热孔,212翻边,220显示板,221显示孔,230开关盖,231第二散热孔,240安装槽,250贴膜,260第一敲落孔,270连接部,280第一卡扣,
300显示组件,310导光柱,
400电路板,410限位孔,420第二扣位部,
500弹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可以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22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的输入输出模块10。
实施例一:
如图1、图2和图2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输入输出模块10,包括:壳体100、面盖200、显示组件300和电路板400。面盖200与壳体100围合形成容纳腔,面盖200设置有多个显示孔221;显示组件300设置在容纳腔内,并经多个显示孔221显示;电路板400设置在容纳腔内,电路板400包括第一控制部和与显示组件300电连接的显示控制部。
本实施例提出的输入输出模块10,包括壳体100、面盖200、显示组件300和电路板400。其中,壳体100和面盖200围合形成容纳腔,显示组件300和电路板400设置在容纳腔内,并使显示组件300能够与电路板400电连接,以及能够通过面盖200上的多个显示孔221进行显示,有利于用户通过多个显示孔221了解输入输出模块10的控制状态。通过使电路板400包括第一控制部和与显示组件300电连接的显示控制部,也即一块电路板400既能够通过显示控制部对显示组件300进行控制,也能够通过第一控制部实现其他功能控制,例如作为相关技术中的主功能板使用,与相关技术中需采用两块电路板400相比,结构简单,有利于使输入输出模块10轻薄化,可使输入输出模块10整体的厚度达到38mm,甚至更小,达到相关技术中输入输出模块厚度的一半以下,减小输入输出模块10的体积,从而使得输入输出模块10能够适用于体积小巧的用电设备。而且免除了两块电路板400之间采用导线电连接,免除了分别安装两个电路板400,有利于提高输入输出模块10的装配效率,降低输入输出模块10的生产成本。
在具体应用中,电路板400为PCB(Printed Circuit Board,印刷电路板)。
实施例二:
具体限定了一个实施例的输入输出模块10。如图1、图2、图3、图6和图7所示,输入输出模块10包括:壳体100、面盖200、显示组件300和电路板400。面盖200与壳体100围合形成容纳腔,面盖200设置有多个显示孔221;显示组件300设置在容纳腔内,并经多个显示孔221显示;电路板400设置在容纳腔内,电路板400包括第一控制部和与显示组件300电连接的显示控制部。其中,面盖200包括弧形板210和设置于弧形板210的多个第一散热孔211。
由于具有上述实施例一的输入输出模块10,进而具有上述实施例一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另外,在该实施例中,通过使面盖200包括弧形板210,并在弧形板210上设置多个第一散热孔211,通过与容纳腔连通的多个第一散热孔211进行散热,可有效避免电路板400升温过高,保证输入输出模块10的使用寿命。而且,由于在弧形板210上设置第一散热孔211,从上至下看第一散热孔211,也即从面盖200所在方向向壳体100所在方向看第一散热孔211,第一散热孔211竖直向上的开口面积会变小,但第一散热孔211沿弧形板210的延伸方向延伸的长度不变,散热面积不变。从而与相关技术中第一散热孔211设置在平板上相比,可有效避免大量灰尘经第一散热孔211掉落到电路板400上。
具体地,如图9所示,虚线L代表从上至下延伸的基准线,从上至下掉落的灰尘只能从虚线L右侧的部分进入到第一散热孔211内,而虚线L左侧会被弧形板210遮挡。可提高防尘效果。
进一步地,多个第一散热孔211间隔分布,相邻两个第一散热孔211的间距的取值范围为4mm至10mm。一方面可有效避免多个第一散热孔211距离过近,小于4mm而导致灰尘大量进入容纳腔内,有利于保证面盖200,尤其是弧形板210的结构强度。另一方面可有效避免多个第一散热孔211距离过远,大于10mm而影响第一散热孔211的数量,影响散热效果。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面盖200还包括显示板220,显示孔221设置于显示板220,弧形板210从显示板220至壳体100所在方向沿弧线延伸。
在该实施例中,具体使面盖200还包括显示板220,将多个显示孔221设置在显示板220上,并使弧形板210位于显示板220的至少一侧,从显示板220至壳体100所在方向沿弧线延伸,也即从上至下沿弧线延伸。无论该弧线向容纳腔内部凹陷,还是向外部凸出,均有利于减小第一散热孔211竖直向上的开口面积,从而在保证散热效果的同时,避免大量灰尘经第一散热孔211掉落到电路板400上。
此时,为方便显示孔221对显示组件300进行显示,可使显示板220为平板,而使显示板220与壳体100之间通过弧形板210连接,在不影响显示效果的同时,有效遮挡灰尘。
进一步地,弧形板210分布在显示板220相对的两侧。通过使弧形板210分布在显示板220相对的两侧,例如显示板220宽度方向的两侧,可以使多个第一散热孔211分布在显示板220宽度方向的两侧,能够更大面积地设置第一散热孔211,提高散热效果。而且,使弧形板210分布在显示板220相对的两侧,有利于保证输入输出模块10的散热效果。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弧形板210相对于显示板220向容纳腔内部凹陷。
在该实施例中,具体使弧形板210相对于显示板220向容纳腔内部凹陷,可在保证散热效果,保证遮尘效果的同时,减小输入输出模块10的体积,从而使输入输出模块10适用于体积小巧的用电设备。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8和图9所示,多个第一散热孔211的孔周具有向容纳腔内部延伸的翻边212。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使多个第一散热孔211的孔周具有向容纳腔内部延伸的翻边212,可通过翻边212进一步遮挡灰尘从上至下掉落到容纳腔内部,提高防尘效果。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多个第一散热孔211在水平方向上的延伸长度小于等于多个第一散热孔211在弧形板210的延伸方向上的延伸长度的10%。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使多个第一散热孔211在水平方向上的延伸长度,小于或等于多个第一散热孔211在弧形板210的延伸方向上的延伸长度的10%,与相关技术中多个第一散热孔211设置在水平延伸的平板上相比,可使第一散热孔211的进灰面积减少10%以上,可有效减少灰尘经多个第一散热孔211进入容纳腔内部,提高防尘效果。
实施例三:
具体限定了一个实施例的输入输出模块10。如图2所示,输入输出模块10包括:壳体100、面盖200、显示组件300、电路板400和拨码开关(图中未示出)。面盖200与壳体100围合形成容纳腔,面盖200设置有多个显示孔221;显示组件300设置在容纳腔内,并经多个显示孔221显示;电路板400设置在容纳腔内,电路板400包括第一控制部和与显示组件300电连接的显示控制部。拨码开关设置在容纳腔内部。具体地,使面盖200包括开关盖230,开关盖230能够打开以使拨码开关外露,开关盖230还能够关闭以至少部分遮挡拨码开关。
相关技术中的输入输出模块10的拨码开关均是设置在容纳腔的内部或者设置在容纳腔的外部并外露。在拨码开关设置在容纳腔的内部的情况下,很显然不方便检查拨码开关,不方便根据相应的功率对拨码开关进行调拨。而在拨码开关直接外露在外面的情况下,则会影响输入输出模块10整体的外观效果,也容易因误碰而导致故障。
而在该实施例中,使面盖200包括开关盖230,使开关盖230对应于拨码开关的位置进行设置。使开关盖230能够打开,以使拨码开关外露,方便检查拨码开关,也方便对拨码开关进行调拨。使开关盖230能够关闭来至少部分遮挡拨码开关,拨码开关依然设置在容纳腔内,一方面可避免误触拨码开关而导致设备故障,另一方面还能够保证输入输出模块10的外观效果,提高输入输出模块10的外观美化度。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开关盖230为翻转盖,能够相对于壳体100翻转。
在该实施例中,具体使开关盖230为翻转盖,能够相对于壳体100翻转,也即能够相对于面盖200的其余部分翻转,方便开关盖230的打开和关闭,操作方便。
在具体应用中,开关盖230可以在壳体100的长度方向上翻转,也可以在壳体100的宽度方向上翻边212。
当然,在其他的实施例中,还可以使开关盖230为滑动盖,也即相对于壳体100滑动,以打开和关闭。不限于翻转式的开关盖230。
在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开关盖230与面盖200的其余部分可拆卸连接。
在该实施例中,使开关盖230与面盖200的其余部分可拆卸连接。也即在开关盖230从面盖200的其余部分上拆卸下来时,开关盖230处于打开状态,拨码开关外露。在开关盖230安装在面盖200的其余部分上时,开关盖230处于关闭状态,以遮挡至少部分拨码开关。
进一步地,如图3和图7所示,开关盖230沿弧线延伸,开关盖230设置有多个第二散热孔231。通过使开关盖230也沿弧线延伸,例如使开关盖230的延伸弧度与弧形板210的延伸弧度相同,并在开关盖230上设置多个第二散热孔231,有利于增加散热孔整体的数量,提高散热效果。而且,可避免大量灰尘经第二散热孔231落到拨码开关上。
实施例四:
具体限定了一个实施例的输入输出模块10。如图2和图3所示,输入输出模块10包括:壳体100、面盖200、显示组件300、电路板400和贴膜250。面盖200与壳体100围合形成容纳腔,面盖200设置有多个显示孔221;显示组件300设置在容纳腔内,并经多个显示孔221显示;电路板400设置在容纳腔内,电路板400包括第一控制部和与显示组件300电连接的显示控制部。贴膜250设置于面盖200。进一步地,贴膜250用于遮挡多个显示孔221的一部分。
由于具有上述实施例一的输入输出模块10,进而具有上述实施例一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另外,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在面盖200上设置贴膜250,通过贴膜250来遮挡部分显示孔221,可根据需要遮挡不必要的显示孔221,从而方便用户准确地观察到指定显示孔221的显示情况,方便用户观察输入输出模块10的工作状态。而且,贴膜250的存在还有利于用户依据贴膜250上的标识判断出显示孔221所对应的含义,方便用户准确接线,方便用户准确检查和使用输入输出模块10。另外,贴膜250本身粘贴于面盖200,方便撕拉贴膜250进行更换操作,方便使输入输出模块10的多个显示孔221进行不同状态的显示,也方便同一设计的贴膜250适配不同型号的输入输出模块10,适配不同的电路板400,可有效减少零部件数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零件标准化程度,便于管理。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面盖200还设置有安装槽240,显示孔221设置于安装槽240的槽底壁,贴膜250设置在安装槽240内。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在面盖200上设置安装槽240,具体在面盖200远离壳体100的一端面上设置安装槽240,并使显示孔221设置在安装槽240的槽底壁,使贴膜250贴设在安装槽240内。一方面安装槽240能够对贴膜250进行限位,避免贴膜250翘边、窜动甚至从面盖200上掉落。另一方面有利于使贴膜250的外表面与安装槽240的边缘相平齐,保证输入输出模块10的外观效果。
实施例五:
具体限定了一个实施例的输入输出模块10。如图2和图10所示,输入输出模块10包括:壳体100、面盖200、显示组件300和电路板400。面盖200与壳体100围合形成容纳腔,面盖200设置有多个显示孔221;显示组件300设置在容纳腔内,并经多个显示孔221显示;电路板400设置在容纳腔内,电路板400包括第一控制部和与显示组件300电连接的显示控制部。其中,面盖200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敲落孔260。
由于具有上述实施例一的输入输出模块10,进而具有上述实施例一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另外,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在面盖200上设置至少一个第一敲落孔260,有利于输入输出模块10通过第一敲落孔260连接多个功能模块,例如DDC(Direct DigitalControl,直接数字控制)等,使得输入输出模块10能够兼容多种需求。
进一步地,如图2和图8所示,面盖200设置有连接部270,连接部270连接显示组件300。通过在面盖200上设置连接部270,并通过连接部270来连接显示组件300,有利于提高显示组件300的连接稳定度,确保显示组件300与显示孔221相对应,从而准确显示。
在具体应用中,可使连接部270和面盖200一体成型。因为一体式结构的力学性能好,因而能够提高连接部270与面盖200之间的连接强度,另外,可将连接部270与面盖200一体制成,批量生产,以提高产品的加工效率,降低产品的加工成本。并且,通过将连接部270与面盖200设计为一体成型的一体式结构,提高了输入输出模块10的整体性,减少了零部件数量,减少了安装工序,提高了安装效率。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显示组件300包括多个导光柱310,每个导光柱310对应一个显示孔221,具体使导光柱310的数量小于等于显示孔221的数量。连接部270包括导光柱固定凸台,每个导光柱310插入到一个导光柱固定凸台中。
实施例六:
具体限定了一个实施例的输入输出模块10。如图2、图4、图5和图11所示,输入输出模块10包括:壳体100、面盖200、显示组件300和电路板400。面盖200与壳体100围合形成容纳腔,面盖200设置有多个显示孔221;显示组件300设置在容纳腔内,并经多个显示孔221显示;电路板400设置在容纳腔内,电路板400包括第一控制部和与显示组件300电连接的显示控制部。其中,面盖200与壳体100中一个设置有第一卡扣280,面盖200与壳体100中另一个设置有与第一卡扣280相配合的第一扣位部191。
由于具有上述实施例一的输入输出模块10,进而具有上述实施例一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另外,在该实施例中,限定了面盖200与壳体100卡扣连接。具体使面盖200和壳体100中一个设置有第一卡扣280,面盖200与壳体100中另一个设置有第一扣位部191,第一卡扣280与第一扣位部191相配合。有利于面盖200和壳体100快速拆装,装配方便。尤其在第一卡扣280的宽度足够宽的情况下,只需用户轻轻掰动卡扣即可,无需借用工具即可实现面盖200和壳体100的拆装。而且,在通过模具对面盖200或壳体100进行加工的过程中,也无需设置水平延伸的轴芯,模具制作方便,方便面盖200或壳体100快速脱模,成本低。
进一步地,使第一卡扣280的宽度的取值范围为10mm至20mm。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中,第一卡扣280的宽度方向与壳体100的宽度方向同向。
进一步地,第一卡扣280的数量为至少两个,分布在面盖200的长度方向的两端。
进一步地,第一卡扣280的卡舌沿水平方向延伸,第一扣位部191为扣位槽。
当然,在其他的实施例中,还可以使面盖200与壳体100通过螺纹件连接。方便面盖200与壳体100牢固连接,而且方便拆卸面盖200和壳体100。
实施例七:
具体限定了一个实施例的输入输出模块10。如图2、图4和图12所示,输入输出模块10包括:壳体100、面盖200、显示组件300和电路板400。面盖200与壳体100围合形成容纳腔,面盖200设置有多个显示孔221;显示组件300设置在容纳腔内,并经多个显示孔221显示;电路板400设置在容纳腔内,电路板400包括第一控制部和与显示组件300电连接的显示控制部。其中,壳体100的侧壁或面盖200的侧壁设置有第二敲落孔110,第二敲落孔110用于连接输入输出扩展模块。
由于具有上述实施例一的输入输出模块10,进而具有上述实施例一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另外,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在壳体100的侧壁上或者在面盖200的侧壁上设置第二敲落孔110,具体在壳体100和面盖200装配在一起后,外露的侧壁上设置第二敲落孔110,并通过第二敲落孔110来并机,连接输入输出扩展模块,也即连接其他输入输出模块10。与相关技术中,需通过外接线连接多个输入输出模块10相比,装配简单快捷,可实现快速并机,操作方便,而且无需复杂的外接线,美化外观,可进行紧贴并机,占用空间小。
进一步地,在壳体100的长度方向的两侧均设置第二敲落孔110。
实施例八:
具体限定了一个实施例的输入输出模块10。如图2、图13、图16、图19、图20、图21所示,输入输出模块10包括:壳体100、面盖200、显示组件300和电路板400。面盖200与壳体100围合形成容纳腔,面盖200设置有多个显示孔221;显示组件300设置在容纳腔内,并经多个显示孔221显示;电路板400设置在容纳腔内,电路板400包括第一控制部和与显示组件300电连接的显示控制部。其中,面盖200或壳体100的内表面设置有第一止位部193,壳体100的内表面设置有第二止位部120,电路板400设置在第一止位部193和第二止位部120之间。
由于具有上述实施例一的输入输出模块10,进而具有上述实施例一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另外,在该实施例中,具体限定了一种电路板400的安装方式。通过在面盖200的内表面,也即面盖200朝向容纳腔的表面上设置第一止位部193,或者在壳体100的内表面,也即壳体100朝向容纳腔的表面上设置第一止位部193,并在壳体100的内表面设置第二止位部120,将电路板400夹设在第一止位部193和第二止位部120之间,可有效对电路板400进行限位,避免电路板400在容纳腔内大幅度晃动而影响输入输出效果。而且,与相关技术中电路板400需通过螺钉连接在壳体100上或面盖200上相比,有利于电路板400快速安装到容纳腔内,提高输入输出模块10的安装效率,降低成本。
在具体应用中,第一止位部193和第二止位部120设置在电路板400的厚度方向的两侧。
在具体应用中,多个第一止位部193与面盖200一体成型。因为一体式结构的力学性能好,因而能够提高第一止位部193与面盖200之间的连接强度,另外,可将第一止位部193与面盖200一体制成,批量生产,以提高产品的加工效率,降低产品的加工成本。并且,通过将第一止位部193与面盖200设计为一体成型的一体式结构,提高了输入输出模块10的整体性,减少了零部件数量,减少了安装工序,提高了安装效率。
在具体应用中,多个第二止位部120与壳体100一体成型。因为一体式结构的力学性能好,因而能够提高第二止位部120与壳体100之间的连接强度,另外,可将第二止位部120与壳体100一体制成,批量生产,以提高产品的加工效率,降低产品的加工成本。并且,通过将第二止位部120与壳体100设计为一体成型的一体式结构,提高了输入输出模块10的整体性,减少了零部件数量,减少了安装工序,提高了安装效率。
在具体应用中,如图15所示,在壳体100上设置有第二止位部120的第二止位部膜孔121,方便壳体100和第二止位部120通过模具一体加工成型。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第一止位部193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第一止位部193沿电路板400的边缘间隔分布。第二止位部120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第二止位部120沿电路板400的边缘间隔分布。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使第一止位部193的数量为多个,使多个第一止位部193沿电路板400的边缘间隔分布,并使第二止位部120的数量为多个,使多个第二止位部120沿电路板400的边缘间隔分布。一方面有利于通过多个第一止位部193和多个第二止位部120对电路板400进行稳定支撑与限位;另一方面将第一止位部193和第二止位部120靠近电路板400的边缘设置,可有效减小对与电路板400电连接的零部件的干扰,为电路板400连接其他功能件提供安装空间。
例如,多个第二止位部120设置在壳体100的宽度方向的两侧,以及壳体100的长度方向的两侧。多个第一止位部193设置在壳体100的长度方向的一侧。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壳体100的侧壁设置有间隔分布的多个第三止位部(图中未示出),多个第三止位部与电路板400的侧壁相连接。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在壳体100的侧壁上设置多个第三止位部,通过多个第三止位部与电路板400的侧壁相接触,也即从侧向上对电路板400进行限位,结合多个第一止位部193和多个第二止位部120从电路板400的厚度方向上对电路板400进行限位,可以从多个方位对电路板400进行限位,有利于提高电路板400的安装稳定度,避免电路板400在容纳腔内窜动,保证电连接效果。而且,与相关技术中电路板400需通过螺钉连接在壳体100上或面盖200上相比,有利于电路板400快速安装到容纳腔内,提高输入输出模块10的安装效率,降低成本。
在具体应用中,多个第三止位部与壳体100一体成型。因为一体式结构的力学性能好,因而能够提高第三止位部与壳体100之间的连接强度,另外,可将第三止位部与壳体100一体制成,批量生产,以提高产品的加工效率,降低产品的加工成本。并且,通过将第三止位部与壳体100设计为一体成型的一体式结构,提高了输入输出模块10的整体性,减少了零部件数量,减少了安装工序,提高了安装效率。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11、图16和图20所示,壳体100或面盖200设置有限位柱140,电路板400设置有限位孔410,限位柱140插入限位孔410。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在壳体100或面盖200上设置限位柱140,并在电路板400上设置限位孔410,使电路板400安装到容纳腔内的过程中,限位柱140能够插入到限位孔410内。一方面限位柱140能够对电路板400进行限位,可有效避免电路板400在容纳腔内大幅度晃动而影响电连接效果。另一方面有利于电路板400快速找准位置安装到容纳腔内。而且限位柱140和限位孔410的配合还有利于电路板400快速拆装,提高装配效率。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11、图16和图20所示,壳体100设置有第二卡扣190,电路板400设置有与第二卡扣190相配合的第二扣位部420。
在该实施例中,具体限定了电路板400的一种安装方式。通过在壳体100上设置第二卡扣190,并使电路板400设置有第二扣位部420,通过第二卡扣190与第二扣位部420相配合,实现电路板400的安装固定。一方面方便电路板400快速拆卸,有利于提高电路板400的装配效率。另一方面还有利于对电路板400进行限位,避免电路板400在容纳腔内大幅度晃动而影响电连接效果。
在具体应用中,如图15所示,在壳体100上设置第二卡扣190的第二卡扣膜孔192,方便壳体100和第二卡扣190通过模具一体加工成型。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第二扣位部420为通孔,第二卡扣190穿过通孔卡设在通孔的孔周。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电路板400可以同时具有多种安装方式,例如使第二卡扣190结合第一止位部193和第二止位部120对电路板400进行限位等等。不限于仅采用卡扣连接的方式。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16、图17和图18所示,可使多个第一止位部193设置在壳体100的长度方向的一端。使第二卡扣190和限位柱140设置在壳体100的长度方向的另一端。从而在安装电路板400的过程中,可使电路板400的第一端插入到第一止位部193和第二止位部120之间,而后下移电路板400的第二端,使第二卡扣190与电路板400上的第二扣位部420相扣合,使限位柱140伸入到电路板400上的限位孔410内。
实施例九:
具体限定了一个实施例的输入输出模块10。如图2、图5和图11所示,输入输出模块10包括:壳体100、面盖200、显示组件300和电路板400。面盖200与壳体100围合形成容纳腔,面盖200设置有多个显示孔221;显示组件300设置在容纳腔内,并经多个显示孔221显示;电路板400设置在容纳腔内,电路板400包括第一控制部和与显示组件300电连接的显示控制部。其中,壳体100设置有安装耳150,安装耳150用于供螺纹件穿过,以实现输入输出模块10的安装定位。
由于具有上述实施例一的输入输出模块10,进而具有上述实施例一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另外,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在壳体100上设置安装耳150,具体使安装耳150上设有供螺纹件穿过的安装孔,通过螺纹件与安装耳150的配合,实现输入输出模块10的安装定位,有利于输入输出模块10稳定连接,而且方便输入输出模块10的装卸。
实施例十:
具体限定了一个实施例的输入输出模块10。如图2、图12、图14、图15和图18所示,输入输出模块10包括:壳体100、面盖200、显示组件300和电路板400。面盖200与壳体100围合形成容纳腔,面盖200设置有多个显示孔221;显示组件300设置在容纳腔内,并经多个显示孔221显示;电路板400设置在容纳腔内,电路板400包括第一控制部和与显示组件300电连接的显示控制部。其中,壳体100背离面盖200的一侧设置有导轨卡槽160,导轨卡槽160用于输入输出模块10的安装定位;和/或壳体100背离面盖200的一侧设置有弹扣卡槽170,弹扣卡槽170用于输入输出模块10的安装定位;和/或壳体100背离面盖200的一侧设置有卡钩180,卡钩180用于输入输出模块10的安装定位。
由于具有上述实施例一的输入输出模块10,进而具有上述实施例一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另外,在该实施例中,限定了输入输出模块10的其他安装方式。使壳体100背离面盖200的一侧设置导轨卡槽160,有利于使待连接部插入到导轨卡槽160中,从而实现输入输出模块10与待连接部的装配,装配方便快捷,只需插入操作即可。当然,还可以使壳体100背离面盖200的一侧设置弹扣卡槽170,也即使待连接部包括弹扣500,使待连接部的弹扣500插入到卡槽内后,通过弹扣抵接待连接部,实现输入输出模块10与待连接部的装配,装配方便快捷,只需插入操作即可。还可以在壳体100背离面盖200的一侧设置卡钩180,通过卡钩180勾住待连接部,实现输入输出模块10与待连接部的装配,装配方便快捷。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使导轨卡槽160沿壳体100的长度方向延伸,使弹扣卡槽170沿壳体100的宽度方向延伸,使卡钩180部分伸入导轨卡槽160内,钩住位于导轨卡槽160内的待连接部。
实施例十一: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实施例提供一种用电设备,包括设备本体(图中未示出)和输入输出模块10。其中,输入输出模块10包括:壳体100、面盖200、显示组件300和电路板400。面盖200与壳体100围合形成容纳腔,面盖200设置有多个显示孔221;显示组件300设置在容纳腔内,并经多个显示孔221显示;电路板400设置在容纳腔内,电路板400包括第一控制部和与显示组件300电连接的显示控制部。
由于用电设备具有上述实施例一的输入输出模块10,进而具有上述实施例一输入输出模块10的有益效果,在此不一一赘述。
当然,用电设备还可以具有上述任一实施例的输入输出模块10,实现上述任一实施例的输入输出模块10的技术效果,在此不一一赘述。
进一步地,用电设备为空气处理设备,例如空调器、新风机等等。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单元必须具有特定的方向、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9)

1.一种输入输出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
面盖,与所述壳体围合形成容纳腔,所述面盖设置有多个显示孔;
显示组件,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内,并经所述多个显示孔显示;
电路板,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内,所述电路板包括第一控制部和与所述显示组件电连接的显示控制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入输出模块,其特征在于,
所述面盖包括弧形板和设置于所述弧形板的多个第一散热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输入输出模块,其特征在于,
所述面盖还包括显示板,所述显示孔设置于所述显示板,所述弧形板从所述显示板至所述壳体所在方向沿弧线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输入输出模块,其特征在于,
所述弧形板分布在所述显示板相对的两侧;和/或
所述弧形板相对于所述显示板向所述容纳腔内部凹陷。
5.根据权利要求2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输入输出模块,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第一散热孔的孔周具有向所述容纳腔内部延伸的翻边。
6.根据权利要求2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输入输出模块,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第一散热孔在水平方向上的延伸长度小于等于所述多个第一散热孔在所述弧形板的延伸方向上的延伸长度的10%。
7.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输入输出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输出模块还包括:
拨码开关,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内部,
所述面盖包括开关盖,所述开关盖能够打开以使所述拨码开关外露,所述开关盖还能够关闭以至少部分遮挡所述拨码开关。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输入输出模块,其特征在于,
所述开关盖为翻转盖,能够相对于所述壳体翻转;或
所述开关盖与所述面盖的其余部分可拆卸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输入输出模块,其特征在于,
所述开关盖沿弧线延伸,所述开关盖设置有多个第二散热孔。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输入输出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输出模块还包括:
贴膜,设置于所述面盖,所述贴膜用于遮挡所述多个显示孔的一部分。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输入输出模块,其特征在于,
所述面盖还设置有安装槽,所述显示孔设置于所述安装槽的槽底壁,所述贴膜设置在所述安装槽内。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输入输出模块,其特征在于,
所述面盖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敲落孔;和/或
所述面盖设置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连接所述显示组件。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输入输出模块,其特征在于,
所述面盖与所述壳体中一个设置有第一卡扣,另一个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卡扣相配合的第一扣位部;或
所述面盖与所述壳体通过螺纹件连接。
14.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输入输出模块,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的侧壁或所述面盖的侧壁设置有第二敲落孔,所述第二敲落孔用于连接输入输出扩展模块。
1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输入输出模块,其特征在于,
所述面盖或所述壳体的内表面设置有第一止位部,所述壳体的内表面设置有第二止位部,所述第一止位部和所述第二止位部在所述电路板的厚度方向上间隔分布;
所述电路板设置在所述第一止位部和所述第二止位部之间。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输入输出模块,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止位部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止位部沿所述电路板的边缘间隔分布;和/或
所述第二止位部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二止位部沿所述电路板的边缘间隔分布。
17.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输入输出模块,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或所述面盖设置有限位柱,所述电路板设置有限位孔,所述限位柱插入所述限位孔;和/或
所述壳体设置有第二卡扣,所述电路板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卡扣相配合的第二扣位部。
18.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输入输出模块,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设置有安装耳,所述安装耳用于供螺纹件穿过,以实现所述输入输出模块的安装定位。
19.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输入输出模块,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背离所述面盖的一侧设置有导轨卡槽,所述导轨卡槽用于所述输入输出模块的安装定位;和/或
所述壳体背离所述面盖的一侧设置有弹扣卡槽,所述弹扣卡槽用于所述输入输出模块的安装定位;和/或
所述壳体背离所述面盖的一侧设置有卡钩,所述卡钩用于所述输入输出模块的安装定位。
CN202022279133.0U 2020-10-14 2020-10-14 输入输出模块 Active CN21293641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279133.0U CN212936418U (zh) 2020-10-14 2020-10-14 输入输出模块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279133.0U CN212936418U (zh) 2020-10-14 2020-10-14 输入输出模块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936418U true CN212936418U (zh) 2021-04-09

Family

ID=753112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279133.0U Active CN212936418U (zh) 2020-10-14 2020-10-14 输入输出模块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93641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372021B1 (en) Display apparatus
JP3741779B2 (ja) ファンユニット
CN113007807A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US7848088B2 (en) Mounting apparatus for power supply
KR20090080009A (ko) 패널형 디스플레이장치
KR20070098698A (ko) 케이블 고정구
JPH03119796A (ja) モジユール
CN212936418U (zh) 输入输出模块
CN211016289U (zh) 显示装置的后壳及显示装置
CN209857325U (zh) 一种电器盒及包含其的空调
CN211152522U (zh) 新型io模块
CN210223842U (zh) 一种按键组件和电子设备
CN206947683U (zh) 一种usb插座
CN205351653U (zh) 用于空调器的显示盒及空调器
CN214124217U (zh) 机柜电源分配插座
US7717735B2 (en) Electronic apparatus
CN221262628U (zh) 电池模组及电子设备
CN219761550U (zh) 一种线控器
CN216903595U (zh) 一种墙壁插座
CN220043862U (zh) 显示设备
CN218336686U (zh) 中控设备
CN218867587U (zh) 一种电源转接座及led显示屏
CN215416327U (zh) 一种电源主控器
CN218092545U (zh) 一种电子与供电器件模组化的电子锁面板结构
CN216982240U (zh) 监护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