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934635U - 叠瓦组件的导电互联件及叠瓦组件 - Google Patents

叠瓦组件的导电互联件及叠瓦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934635U
CN212934635U CN202021249229.6U CN202021249229U CN212934635U CN 212934635 U CN212934635 U CN 212934635U CN 202021249229 U CN202021249229 U CN 202021249229U CN 212934635 U CN212934635 U CN 21293463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contact solar
conductive
solar cell
electric connec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249229.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军
李华
刘继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aizhou Longi Solar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aizhou Lerri Sola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aizhou Lerri Solar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Taizhou Lerri Sola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249229.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93463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93463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93463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Landscapes

  • Photovoltaic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叠瓦组件的导电互联件及叠瓦组件,涉及光伏技术领域。导电互联件包括:导电层、以及位于导电层一侧的绝缘层和电连接体;导电层具有导电线路;绝缘层具有开孔,各个电连接体位于所述绝缘层的开孔中;电连接体分为第一电连接体和第二电连接体;第一电连接体用于导电连接背接触太阳能电池的第一电极,以及导电线路;第二电连接体用于导电连接背接触太阳能电池的第二电极,以及导电线路;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的极性相反。通过第一电连接体、第二电连接体将两个交叠设置的背接触太阳能电池串联至导电层,形成了电池串,工艺简单,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两者通过未开孔的绝缘层进行电学隔离,可以避免短路。

Description

叠瓦组件的导电互联件及叠瓦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伏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叠瓦组件的导电互联件及叠瓦组件。
背景技术
背接触太阳能电池由于向光面没有电极,减少了遮光,增加了电池的短路电流,同时更加美观,因此应用广泛。
将各个背接触太阳电池的一部分相互交叠形成叠瓦组件,可以提高组件的功率输出,且外观更加美观。
但是,针对背接触太阳能电池在形成叠瓦组件的过程中,由于电极均设置在背光面,工艺复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叠瓦组件的导电互联件及叠瓦组件,旨在解决现有的针对背接触太阳能电池形成叠瓦组件,工艺复杂的问题。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叠瓦组件的导电互联件,所述导电互联件包括:导电层、以及位于所述导电层一侧的绝缘层和电连接体;所述导电层具有导电线路;
所述绝缘层具有开孔,各个所述电连接体位于所述绝缘层的开孔中;
所述电连接体分为第一电连接体和第二电连接体;
所述第一电连接体用于导电连接背接触太阳能电池的第一电极,以及所述导电线路;
所述第二电连接体用于导电连接背接触太阳能电池的第二电极,以及所述导电线路;
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的极性相反;
在相邻的背接触太阳能电池交叠区之间,随着电连接体的高度增加,所述电连接体的宽度逐渐增大,所述高度为电连接体在垂直导电层方向上的尺寸;
导电线路的图案设置为,使得导电互联件能够将若干个背接触太阳能电池串联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过位于导电层一侧的第一电连接体导电连接背接触太阳能电池的第一电极,以及导电层的导电线路,通过位于导电层一侧的第二电连接体导电连接背接触太阳能电池的第二电极,以及导电层的导电线路,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的极性相反,即通过第一电连接体、第二电连接体将交叠设置的背接触太阳能电池串联至导电层,形成了电池串,工艺简单。同时,上述位于导电层一侧的导电连接体对外力可以起到一定的支承作用,可以提高连接强度,降低电池或组件破裂的风险,提高了组件的可靠性。同时,背接触太阳能电池交叠设置,充分利用了组件内有限的面积,提高了输出功率,降低了组件内损耗,提高了组件的转换效率。而且,连接背接触太阳电池的第一电极的第一电连接体和连接背接触太阳电池的第二电连接体位于绝缘层的开孔中,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两者之间通过未开孔的绝缘层进一步进行电学隔离,可以避免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的短路。上述绝缘层同样对外力可以起到一定的支承作用,可以提高连接强度,降低电池或组件破裂的风险,提高了组件的可靠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叠瓦组件,包括至少两个交叠设置的背接触太阳能电池;
采用如前任一所述的叠瓦组件的导电互联件中的第一电连接体导电连接背接触太阳能电池的第一电极,以及如前任一所述的导电互联件中的导电线路;
采用如前任一所述的导电互联件中的第二电连接体导电连接背接触太阳能电池的第二电极,以及所述导电线路;
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的极性相反。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叠瓦组件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提供如前任一所述的叠瓦组件的导电互联件;
在所述导电互联件上铺设至少背接触太阳能电池,得到组件前体,使得所述导电互联件中第一电连接体与背接触太阳能电池的第一电极相对,第二电连接体与背接触太阳能电池的第二电极相对;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的极性相反;
将包括所述组件前体的层叠件层压,以使所述第一电极通过所述第一电连接体导电连接至所述导电互联件的导电线路,所述第二电极通过所述第二电连接体导电连接至所述导电互联件的导电线路。
上述的导电互联件生产方法、叠瓦组件、叠瓦组件制备方法具有与前述的导电互联件相同或相似的有益效果,为了避免重复,此处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一种导电互联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一种绝缘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一种叠瓦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第一种交叠设置的背接触太阳电池的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第二种交叠设置的背接触太阳电池的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第一种背接触太阳电池的结构示意图;
图7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第三种交叠设置的背接触太阳电池的结构示意图;
图8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第二种导电互联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第四种交叠设置的背接触太阳电池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编号说明:
1-导电层,2-电连接体,21-第一电连接体、22-第二电连接体,3-背接触太阳能电池,31-第一电极,32-第二电极,33-第一扩散区,34-第二扩散区, 35-半导体基板,36-短边,37-倒角,311-第一连接电极,312-第一细栅线, 321-第二连接电极,322-第二细栅线,4-绝缘层,41-开孔,11-金属箔,12- 隔离区,13-结合位点,5-盖板,6-背板,7-密封层,8-防压垫。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参照图1所示,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一种导电互联件的结构示意图。该导电互联件包括:导电层1以及位于导电层1一侧的绝缘层4和电连接体2。导电层1具有导电线路(图1 中未示出)。
绝缘层4与电连接体2位于导电层1的同一侧。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一种绝缘层的结构示意图。参照图2所示,绝缘层4具有开孔 41。参照图3所示,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一种叠瓦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上述各个电连接体2位于绝缘层4的开孔中。即,上述各个电连接体2均凸出导电层1,并从绝缘层4的开孔中伸出。
该叠瓦组件中,相邻的2个背接触太阳电池3交叠设置。交叠区域的大小不作具体限定。
参照图3所示,该电连接体分为:第一电连接体21和第二电连接体22。其中,第一电连接体21用于导电连接背接触太阳能电池3区域的第一电极 31,以及导电层1中的导电线路。如,第一电连接体21导电连接两个交叠设置的背接触太阳能电池3中的一个背接触太阳能电池3的非交叠区域的第一电极31,以及导电层1中的导电线路。如图3中,左边的背接触太阳能电池3就通过第一电连接体21和第一电极31导电连接至导电层1上。第二电连接体21用于导电连接背接触太阳能电池3的第二电极32,以及导电层1 中的导电线路。如,第二电连接体21导电连接两个交叠设置的背接触太阳能电池3中的另一个背接触太阳能电池3的非交叠区域的第二电极32,以及导电层1中的导电线路。如图3中,右边的背接触太阳能电池3就通过第二电连接体22和第二电极32导电连接至导电层1上。第一电极31和第二电极32的极性相反。如,第一电极31为正极,则,第二电极32可以为负极。进而,左边和右边的2个背接触太阳能电池3就通过第一电连接体21和第二电连接体22串联至导电层1上,形成了交叠设置的电池串,工艺简单。同时,上述凸出导电层1的导电连接体2对外力可以起到一定的支承作用,可以提高连接强度,降低电池或组件破裂的风险,提高了组件的可靠性。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第一电连接体用于导电连接一个背接触电池的第一电极,上述第二电连接体用于导电连接同一个背接触电池的第二电极,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的极性相反。上述第一电连接体也用于导电连接两个交叠设置的背接触太阳能电池中的一个背接触电池的第一电极,上述第二电连接体也用于导电连接两个交叠设置的背接触太阳能电池中另一个背接触电池的第二电极。
导电线路的图案设置为,使得导电互联件能够将若干个背接触太阳能电池串联连接,进而利于形成背接触太阳能电池的叠瓦组件。
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第一种交叠设置的背接触太阳电池的结构示意图。图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第二种交叠设置的背接触太阳电池的结构示意图。图4、图5可以为正视图。参照图3、图4、图5 所示,背接触太阳能电池3交叠设置,充分利用了组件内有限的面积,提高了输出功率,降低了组件内损耗,提高了组件的转换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第一电连接体21和第二电连接体22之间存在绝缘间隙。上述第一电连接体21朝向第一电极31的表面的形状与交叠设置的背接触太阳能电池3中第一电极31的背光面的形状匹配,进而,接触面积大,以保证良好的导电性能。上述第二电连接体22朝向第二电极32的表面的形状与交叠设置的背接触太阳能电池3中第二电极32的背光面的形状匹配,进而,接触面积大,以保证良好的导电性能。
上述背接触太阳电池的电极均设置在背光面,向光面用于收集阳光辐射。上述背接触太阳电池背光面还可以收集漫射光,可以实现双面收集阳光。在交叠的过程中,一个背接触太阳电池的背光面交叠设置在另一个背接触太阳电池的向光面上。如,参照图3所示,左边的背接触太阳能电池3的背光面交叠设置在右边的背接触太阳电池3的向光面上。
图6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第一种背接触太阳电池的结构示意图。参照图6所示,上述背接触太阳电池包括与第一扩散区33接触的第一电极31和与第二扩散区34接触的第二电极32,第一电极31和第二电极32 形成在半导体基板35的背光面上并且之间存在电气绝缘间隙。第二电极32 的极性与第一电极31的极性相反。
图7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第三种交叠设置的背接触太阳电池的结构示意图。图7可以为从背光面向向光面看的仰视图。参照图7所示,第一电极31由第一连接电极311和第一细栅线312组成,第一细栅线312 与图6中半导体基板35的背光面上的第一扩散区33接触,第一连接电极311 与第一细栅线312连接。第二电极32由第二连接电极321和第二细栅线322 组成,第二细栅线322与半导体基板35的背光面上的第二扩散区34接触,第二连接电极321与第二细栅线322连接。第一电连接体可以与第一连接电极311导电连接,第二电连接体可以与第二连接电极321导电连接。
上述背接触太阳电池可以为整片电池,或者可以为整片电池经过分片后的分片电池,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对此不作具体限定。一个整片电池可以被分片为2-10个分片电池。各个分片电池可以具有大致相等的面积,大致相等的宽度、长度等。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上述各个电连接体2均凸出导电层1,并从绝缘层4的开孔中伸出,然后,第一电连接体21导电连接背接触太阳能电池3的第一电极31,以及导电层1中的导电线路。第二电连接体22导电连接背接触太阳能电池3的第二电极32,以及导电层1中的导电线路。则,绝缘层4的开孔41的位置需要分别与背接触太阳电池上的第一电极、第二电极的位置一一对应。针对同一个背接触太阳电池而言,连接该背接触太阳电池的第一电极的第一电连接体和连接该同一背接触太阳电池的第二电连接体均从绝缘层4的开孔中伸出,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的极性相反,两者之间通过未开孔的绝缘层4进一步进行电学隔离,可以避免同一背接触太阳电池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的短路。同时,上述绝缘层4同样对外力可以起到一定的支承作用,可以提高连接强度,降低电池或组件破裂的风险,提高了组件的可靠性。
上述绝缘层4需要具有较大的绝缘电阻,还具有一定的抗热变形能力,以使绝缘层4在层压过程中变形较小,有助于确保背接触太阳电池的电极与电连接体的对准。
可选的,绝缘层为由绝缘材料层和热胶合层复合而成的聚合物多层结构,上述绝缘材料层的材料选自:聚酰亚胺(PI)、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丙烯(PP)中的至少一种。上述热胶合层的材料选自:聚乙烯-醋酸乙烯(EVA)、聚乙烯醇缩丁醛(PVB)、聚烯烃(POE) 中的至少一种。上述结构和材料的绝缘层绝缘效果好,在层压过程中变形小,且便于开孔。
可选的,参照图1所示,在导电层1与绝缘层4的层叠方向上,或垂直于导电层1的方向上,绝缘层4的厚度h1小于或等于500um。优选地,绝缘层4的厚度h1可以为50-200um,上述厚度的绝缘层4具有成本低、电绝缘性能好、热变形小的优点。
在相邻的背接触太阳能电池交叠区之间,随着电连接体的高度增加,上电连接体的宽度逐渐增大,该高度为电连接体在垂直导电层方向上的尺寸,进而即使某一电连接体的高度较大,由于其宽度也较大,进而该电连接体的电阻不会很大,减小功率损耗。而且使得各个电连接体的电阻相差不大或相等,便于电流的收集,同时利于电池电极与导电层的可靠连接。
如,参照图1所示,垂直于导电层1的方向上,右边3个电连接体2的高度的大小关系为:h4>h3>h2,则,在与导电层1平行的方向上,右边3 个电连接体2的宽度的大小关系为:w4>w3>w2,针对高度为h4的电连接体2而言,虽然其高度大,但是其宽度也大,进而电阻不会很大,减少功率损耗,而且使得高度为h4、h3、h2的3个电连接体2的电阻相差不大或相等,便于电流的收集,利于电池电极与导电层1的可靠连接。
可选的,电连接体的材料选自:导电浆料、焊料、焊膏、导电墨水、各向同性导电胶、各向异性导电胶、金属、金属合金导体中的至少一种,上述材料的电连接体的导电性能较好。上述电连接体的形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定,例如,电连接体的形状可以为圆柱状或块状等。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可选的,导电层为图案化的金属箔或设置在胶膜上的多条导电线。如,参照图8所示,图8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一种导电层的结构示意图。图8所示的导电层为图案化的金属箔。图8中11为金属箔,12为图案化设置的隔离区。隔离区12的宽度不作具体限定。图案的方式包括机械冲切、激光冲切或化学蚀刻。图案取决于背接触太阳能电池背光面的电极的图案,图案可包括各种各样的形状及/或尺寸。金属箔可以是由铜箔或铝箔或其他任意合适的金属或金属合金。如,金属箔的主要成分可以为:铜、银、铝、镍、镁、铁、钛、钼、钨中的至少一种。
金属箔的厚度可以为10um-50um,上述厚度的金属箔可以提供具有低电阻的电流通路。在金属箔11中还可以设置有与导电层中各个导电区一一对应的结合位点13,以方便导电层与导电层的准确对位。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叠瓦组件,如图3所示的叠瓦组件包括至少两个交叠设置的背接触太阳能电池3,采用前述任一导电互联件中的第一电连接体21导电连接背接触太阳能电池3的第一电极31,以及前述任一导电互联件中的导电线路,采用采用前述任一导电互联件中的第二电连接体22 导电连接背接触太阳能电池3的第二电极32,以及导电线路。上述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的极性相反。
该叠瓦组件中的背接触太阳能电池、导电互联件可以参照前述有关记载,为了避免重复,此处不再赘述。该叠瓦组件能够达到与前述导电互联件相同或类似的有益效果。
参照图7所示,背接触太阳能电池3包括与各个背接触太阳能电池的串联方向平行或与各个背接触太阳能电池形成的电池串平行的短边36,在与短边36平行的方向上,两个交叠设置的背接触太阳能电池的交叠区域的尺寸 L1为短边36长度L2的5%-50%,由于交叠区域的电极通常无法串联至导电层上,或者,在串联至导电层上的过程中电流损耗较大,上述交叠区域的尺寸,使得剩余的非交叠区域的面积较大,进而串联至导电层1上的电极较多,减少由于交叠导致的电流无法收集的问题。
如,参照图7所示,第一电极31由第一连接电极311和第一细栅线312 组成,第一连接电极311与第一细栅线312连接。第一电连接体导电连接背接触太阳能电池的第一连接电极311。第一连接电极311与各个背接触太阳能电池的串联方向平行或与各个背接触太阳能电池形成的电池串平行,该短边方向与第一连接电极311平行。
可选的,在与背接触太阳能电池的短边平行的方向上,两个交叠设置的背接触太阳能电池的交叠区域的尺寸为0.3mm-3mm。如,参照图3所示,在与背接触太阳能电池3的短边平行的方向上,两个交叠设置的背接触太阳能电池3的交叠区域的尺寸A为0.3mm-3mm。上述尺寸的交叠区域不仅使得两个背接触电池的交叠设置可靠,同时,交叠区域的电极通常无法串联至导电层1上,或者,在串联至导电层1上的过程中电流损耗较大,上述交叠区域的尺寸,使得剩余的非交叠区域的面积较大,进而串联至导电层1上的电极较多,减少由于交叠导致的电流无法收集的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两个交叠设置的背接触太阳能电池的交叠区域的面积可以由背接触太阳能电池的长边的长度L3以及在与短边36平行的方向上,两个交叠设置的背接触太阳能电池的交叠区域的尺寸L1确定。在交叠区域设置电极的情况下,该交叠区域的面积越小,使得由于交叠导致的电流无法收集的问题越小。
可选的,两个交叠设置的背接触太阳能电池的交叠区域包括未设置电极的非电极区域,由于交叠区域的电极通常无法串联至导电层上,或者,在串联至导电层上的过程中电流损耗较大,交叠区域包括未设置电极的非电极区域,可以减少了来自电极电阻的输出损耗。此外,在使用叠片方式连接背接触太阳能电池的情况下,减少了由于在重叠区域中产生的暗电流引起的背接触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的降低,可以提高叠瓦组件的输出功率。
需要说明的是,在重叠区域中,设置电极的电极区域中的第一电极或第二电极,与非电极区域邻接地形成。
可选的,两个交叠设置的背接触太阳能电池的交叠区域的非电极区域的面积为交叠区域的面积的50%-90%,进而交叠区域中大部分的区域中均未设置电极,可以进一步减少来自电极电阻的输出损耗。此外,在使用叠片方式连接背接触太阳能电池的情况下,进一步减少了由于在重叠区域中产生的暗电流引起的背接触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的降低,可以提高叠瓦组件的输出功率。
可选的,参照图3所示,该叠瓦组件还包括:位于两个交叠设置的背接触太阳能电池的交叠区域的防压垫8,该防压垫8的杨氏模量大于5Mpa,上述防压垫8能够吸收应力,减少隐裂,提高组件的可靠性。
上述防压垫8的形状不作具体限定,例如,防压垫8的形状可以为圆形等。该防压垫8可以为连续的整条状,还可以为间断的条状,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可选的,上述防压垫的材料选自:环氧树脂、丙烯酸酯、硅酮、酰亚胺、双马来酰亚胺、硅氧烷、乙酸乙烯酯、聚烯烃、聚酰亚胺、丙烯酸酯、聚氨酯、氰基丙烯酸酯、酚醛树脂中的至少一种,上述材料的防压垫不仅吸收应力效果好,而且成本较低。同时上述材料的防压垫具有一定的粘接性能,可以起到粘接两个相互交叠的背接触太阳能电池的作用,提升交叠的可靠性。
可选的,上述防压垫为胶带,该胶带包括背衬层,背衬层的一侧涂有粘合剂,背衬层的材料选自:纸、聚合物膜、布、金属箔中的一种,上述材料的防压垫不仅吸收应力效果好,而且成本较低。同时上述材料的防压垫具有一定的粘接性能,可以起到粘接两个相互交叠的背接触太阳能电池的作用,提升交叠的可靠性。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防压垫是否导电不作具体限定。如,上述防压垫可以不导电,进而成本较低。
可选的,第一电极由焊盘以及连接相邻焊盘的栅线组成,上述第一电连接体导电连接第一电极的焊盘,进而导电连接可靠。如,第一电极的第一连接电极由焊盘以及连接相邻焊盘的栅线组成,上述第一电连接体导电连接第一连接电极的焊盘。
和/或,第二电极由焊盘以及连接相邻焊盘的栅线组成,第二电连接体导电连接所述第二电极的焊盘,进而导电连接可靠。针对带有绝缘层的导电互联件而言,绝缘层的开孔位置与焊盘一一对应。如,第二电极的第二连接电极由焊盘以及连接相邻焊盘的栅线组成,上述第二电连接体导电连接第二连接电极的焊盘。
可选的,参照图7所示,背接触太阳能电池3的一端设置有倒角37,另一端未设置倒角。参照图9所示,图9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第四种交叠设置的背接触太阳电池的结构示意图。图9可以为图7所示的交叠设置的背接触电池从向光面向背光面看的图。在叠瓦组件中,一个背接触太阳能电池3未设置倒角的一端,交叠设置在另一个背接触太阳能电池3设置倒角37的一端之上,进而,设置倒角的一端被未设置倒角的一端压在下面,从向光面看,看不到倒角,可以提高叠瓦组件的美观性。图9中11为绝缘层中的开孔。
可选的,参照图3所示,该叠瓦组件还包括:位于背接触太阳能电池3 的向光面的盖板5,以及位于背接触太阳能电池3的背光面的背板6。盖板5 和背板6之间,背接触太阳能电池3的周围还设置有密封层7。密层7的封材料选自: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乙烯/α-烯烃共聚物、聚乙烯丁酯(PVB)、丙烯酸树脂、聚氨酯树脂、硅酮树脂中的一种,上述材料的密封层可以起到良好的吸收应力的作用,可以减少隐裂,提高组件的可靠性。
上述密封层7的形状具体适配盖板5和背板6之间,背接触太阳能电池 3的周围的形状,可以为片状等。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位于背接触太阳能电池3的向光面的盖板5,以及位于背接触太阳能电池3的向光面的密封层7具有透光性。上述密封层7的材料可以为液体或固体,密封材料可以是单独添加,可以在层压时流到交叠区域,通过固化或层压密封剂以封装叠瓦组件,并且将背接触太阳电池接合在背板和透明的盖板之间以形成层压件。最终的层压件可以连同框架一起安装以生产叠瓦组件。用于叠瓦组件的封装剂可以提供电绝缘,减少水分侵入,并且保护叠瓦组件免受机械应力和/或腐蚀。
盖板的材料选自具有透光性但对紫外线有耐受性的材料,例如玻璃或丙烯酸树脂或聚碳酸酯树脂等透明树脂。背板可以是防止水等浸入(阻水性高) 的材料。例如,聚乙烯对苯二甲酸(PET)、聚乙烯(PE)、烯烃类树脂、含氟树脂或含硅酮树脂等树脂膜、或玻璃、聚碳酸酯、丙烯酸等具有透光性的板状树脂构件、铝箔等金属箔的层叠体。
可选的,叠瓦组件还可以包括位于盖板的向光面的正面减反层,以减少光反射。盖板的向光面和/或背光面可以具有陷光结构,进而增加光程。如,盖板的向光面和/或背光面可以加工成凹凸状,以便将更多的光引到光伏组件中。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叠瓦组件制备方法,该生产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A1,提供如前任一导电互联件。
步骤SA2,在所述导电互联件上铺设至少两个交叠设置的背接触太阳能电池,得到组件前体,使得所述导电互联件中第一电连接体与背接触太阳能电池的第一电极相对,第二电连接体与背接触太阳能电池的第二电极相对;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的极性相反。
步骤SA3,将包括所述组件前体的层叠件层压,以使所述第一电极通过所述第一电连接体导电连接至所述导电互联件的导电线路,所述第二电极通过所述第二电连接体导电连接至所述导电互联件的导电线路。
包括前述组件前体的层叠件可以为:组件前体的向光面还可以铺设有密封层和盖板,组件前体的背光面还可以铺设有密封层和背板。该叠瓦组件中的各个部分参照前述相关记载,并可以达到类似的有益效果,为了避免重复,此处不再赘述。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这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之内。

Claims (13)

1.一种叠瓦组件的导电互联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互联件包括:导电层、以及位于所述导电层一侧的绝缘层和电连接体;所述导电层具有导电线路;
所述绝缘层具有开孔,各个所述电连接体位于所述绝缘层的开孔中;
所述电连接体分为第一电连接体和第二电连接体;所述第一电连接体用于导电连接背接触太阳能电池的第一电极,以及所述导电线路;所述第二电连接体用于导电连接背接触太阳能电池的第二电极,以及所述导电线路;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的极性相反;
在相邻的背接触太阳能电池交叠区之间,随着电连接体的高度增加,所述电连接体的宽度逐渐增大,所述高度为电连接体在垂直导电层方向上的尺寸;
导电线路的图案设置为,使得导电互联件能够将若干个背接触太阳能电池串联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叠瓦组件的导电互联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层的厚度小于或等于500um。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叠瓦组件的导电互联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层为图案化的金属箔或设置在胶膜上的多条导电线;
所述金属箔的厚度为10μm-50μm。
4.一种叠瓦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两个交叠设置的背接触太阳能电池;
采用如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3中任一所述的叠瓦组件的导电互联件中的第一电连接体导电连接背接触太阳能电池的第一电极,以及如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3中任一所述的叠瓦组件的导电互联件中的导电线路;
采用如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3中任一所述的叠瓦组件的导电互联件中的第二电连接体导电连接背接触太阳能电池的第二电极,以及所述导电线路;
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的极性相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叠瓦组件,其特征在于,两个交叠设置的背接触太阳能电池的交叠区域的尺寸为短边尺寸的5%-50%。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叠瓦组件,其特征在于,在与所述短边平行的方向上,两个交叠设置的背接触太阳能电池的交叠区域的尺寸为0.3mm-3mm。
7.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叠瓦组件,其特征在于,两个交叠设置的背接触太阳能电池的交叠区域包括未设置电极的非电极区域。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叠瓦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非电极区域的面积为所述交叠区域的面积的50%-90%。
9.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叠瓦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于两个交叠设置的背接触太阳能电池的交叠区域的防压垫;
所述防压垫的杨氏模量大于5Mpa。
10.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叠瓦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由焊盘以及连接相邻焊盘的栅线组成,所述第一电连接体导电连接所述第一电极的焊盘;
和/或,
所述第二电极由焊盘以及连接相邻焊盘的栅线组成,所述第二电连接体导电连接所述第二电极的焊盘。
11.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叠瓦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接触太阳能电池的一端设置有倒角,另一端未设置倒角;
在所述叠瓦组件中,一个背接触太阳能电池未设置倒角的一端,交叠设置在另一个背接触太阳能电池设置倒角的一端之上。
12.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叠瓦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于所述背接触太阳能电池的向光面的盖板,以及,位于所述背接触太阳能电池的背光面的背板;
所述盖板和所述背板之间,所述背接触太阳能电池的周围还设置有密封层;所述密封层的材料选自: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乙烯/α-烯烃共聚物、聚乙烯丁酯、丙烯酸树脂、聚氨酯树脂、硅酮树脂中的一种。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叠瓦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于所述盖板的向光面的正面减反层;
所述盖板的向光面和/或背光面具有陷光结构。
CN202021249229.6U 2020-06-30 2020-06-30 叠瓦组件的导电互联件及叠瓦组件 Active CN21293463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249229.6U CN212934635U (zh) 2020-06-30 2020-06-30 叠瓦组件的导电互联件及叠瓦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249229.6U CN212934635U (zh) 2020-06-30 2020-06-30 叠瓦组件的导电互联件及叠瓦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934635U true CN212934635U (zh) 2021-04-09

Family

ID=753271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249229.6U Active CN212934635U (zh) 2020-06-30 2020-06-30 叠瓦组件的导电互联件及叠瓦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93463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239292A3 (en) * 2022-06-10 2024-01-18 Maxeon Solar Pte. Ltd. Soft spacers for shingled solar cell panels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239292A3 (en) * 2022-06-10 2024-01-18 Maxeon Solar Pte. Ltd. Soft spacers for shingled solar cell panels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627554B2 (en) Solar cell module
EP2169725B1 (en) Solar cell module manufacturing method
WO2016045227A1 (zh) 无主栅、高效率背接触太阳能电池模块、组件及制备工艺
US20160111574A1 (en) Solar cell modul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same
CN210692545U (zh) 一种无主栅光伏组件
CN110707167B (zh) 背接触太阳能电池组件生产方法及背接触太阳能电池组件
US20100000595A1 (en) Solar cell module
CN102683432A (zh) 光伏模块
CN109888033A (zh) 太阳电池组件
CN110246911A (zh) 背接触叠片太阳电池串及制造方法、叠片太阳电池组件
CN212934635U (zh) 叠瓦组件的导电互联件及叠瓦组件
CN109904268A (zh) 背接触太阳电池组件及其制造方法
CN116247120A (zh) 光伏电池组件的制造方法及光伏电池组件
CN111739969B (zh) 一种光伏模组及其串联方法
CN111403526A (zh) 设有导线的聚合物膜及设有导线的聚合物膜的制造方法
CN209981232U (zh) 背接触叠片太阳电池串及叠片太阳电池组件
CN209526093U (zh) 太阳能电池互联结构
CN217507351U (zh) 一种叠瓦电池串、光伏电池片和光伏组件
CN109904261A (zh) 太阳电池组件
CN212934636U (zh) 太阳能电池导电互联件及光伏组件
CN111403498A (zh) 双面太阳电池互联结构
CN111916517B (zh) 太阳能电池导电互联件及生产方法、光伏组件及制备方法
CN111916518A (zh) 叠瓦组件的导电互联件、叠瓦组件及制备方法
CN209675313U (zh) 背接触太阳电池组件
CN209675306U (zh) 太阳电池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