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929887U - 一种汽车大灯散热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汽车大灯散热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2929887U CN212929887U CN202022222570.9U CN202022222570U CN212929887U CN 212929887 U CN212929887 U CN 212929887U CN 202022222570 U CN202022222570 U CN 202022222570U CN 212929887 U CN212929887 U CN 21292988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eat
- heat dissipation
- light source
- heat sink
- heat dissipat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前照灯技术领域,提供一种汽车大灯散热装置,包括第一散热基板,包括左侧臂、右侧臂和中间臂,所述中间臂位于所述左侧臂和所述右侧臂之间;所述中间臂的后端部的上表面安装有近光光源,所述中间臂的前端部由上表面向下凹陷形成凹槽,所述凹槽用于容纳并安装远光光源;第一散热器,设置于所述第一散热基板下表面;本实用新型在满足前照灯的多种照明需求的情况下,将近光光源、远光光源和辅助远光光源的散热通道分离开来,避免散热通道重合,以此提高了散热效率;同时,还满足了大功率光源的散热需求。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前照灯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汽车大灯散热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卤素汽车前照灯与LED前照灯灯多是采用压铸铝或者拉铝加风扇方式散热,由于技术方案简单,仅凭一个压铸铝或拉铝加风扇的散热方式,无法满足目前大功率LED与激光的散热。
而随着氙气灯及LED的普及以及激光光源的崛起,采用氙气灯、LED、激光光源的汽车前照灯容易散热不良,从而导致汽车前照灯使用寿命下降并产生光衰的问题。而汽车前照灯采用的也多是LED以及激光光源,因此,汽车前照灯也更容易会因为散热不良引起的光衰问题。
现有的技术中,当汽车前照灯同时具备多个或多种光源时,会将光源分别设置于散热基板的两侧,然而,光源在散热基板两侧的位置基本重合或非常靠近,从而使得各个光源的导热通道基本重合,这容易引起汽车前照灯散热不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克服上述现有技术汽车前照灯散热不良的原因,提供一种汽车大灯散热装置,用于提高汽车前照灯的散热性能。
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汽车大灯散热装置,第一散热基板,包括左侧臂、右侧臂和中间臂,所述中间臂位于所述左侧臂和所述右侧臂之间;所述中间臂的后端部的上表面安装有近光光源,所述中间臂的前端部由上表面向下凹陷形成凹槽,所述凹槽用于容纳并安装远光光源;第一散热器,设置于所述第一散热基板下表面。
本方案中,所述近光光源和远光光源产生的热量传递到所述第一散热基板,再由所述第一散热基板传递到所述第一散热器,由所述第一散热器进行散热。本方案设置有多个光源,能够提高本方案的光照强度,满足汽车前照灯的多种照明需求。
本方案将所述近光光源和远光光源分别设置于散热基板不同位置上,如此将近光光源和远光光源的散热通道分离开来,相比现有技术近光光源和远光光源在散热基板两侧的位置基本重合或非常靠近的情况,本方案可避免散热通道重合,以此提高了散热效率;同时,还满足了大功率光源的散热需求。
优选地,所述汽车大灯散热装置还包括第二散热基板、第二散热器、第一导热管,所述第二散热基板用于安装辅助远光光源,所述第二散热基板通过所述第一导热管连接于所述第二散热器;所述第二散热器连接于所述第一散热基板。本方案中,所述近光光源和远光光源产生的热量传递到所述第一散热基板,再由所述第一散热基板传递到所述第一散热器,由所述第一散热器进行散热。所述辅助远光光源产生的热量传递到所述第二散热基板,再由所述第二散热基板通过所述第一导热管传递到所述第二散热器,由所述第二散热器进行散热。本方案设置有多个光源,能够提高本方案的光照强度,满足汽车前照灯的多种照明需求。其中,所述辅助远光光源能够用于加强补充远光照明。
优选地,所述第一散热基板后端部安装所述第二散热器;所述近光光源位于所述远光光源和所述第二散热器之间,且其安装位置高于所述远光光源的安装位置。本方案将所述近光光源和远光光源一高一低设置,避免近光光源和远光光源的光线互相遮挡。所述近光光源位于所述远光光源和所述第二散热器之间,可避免所述第二散热器对所述近光光源和远光光源的出光造成遮挡。
优选地,所述第二散热基板位于所述第一散热基板上方,并与所述第一散热基板之间具有一定距离;所述第一导热管设有至少两根,且分布于所述第二散热基板两侧,并将所述第二散热基板连接于所述第二散热器。本方案中,所述第一散热基板与所述第二散热基板之间具有一定的距离,可将所述近光光源、远光光源和辅助远光光源分离开来,避免互相干扰。所述第一导热管设置至少两个并分布于第二散热基板两侧,能够在使得所述第二散热基板平稳的同时,提高散热效率。
优选地,所述辅助远光光源为激光光源或LED光源。本方案中的辅助远光光源有两种,其中,激光光源为应用于汽车照明的最新型光源。激光光源具有LED光源的大部分优点,比如说响应速度,亮度衰减低,体积小,能耗低,寿命长等,同时也具备了LED光源不具备的优势,首先体积方面,单个激光二极管的尺寸可以做到10μm,仅为常规LED元器件尺寸的1%,这也说明激光光源更接近于理想的点光源。相比LED光源,激光光源可实现角度更窄,射程更远的照明效果,其有效照明距离往往可以达到200米以上,甚至达到1000米,可使驾驶员能更早地对前方路况做出预判,提高夜间汽车高速行驶的安全性。
优选地,所述第一散热器为散热鳍片,所述散热鳍片垂直于所述第一散热基板。本方案中,所述散热鳍片垂直于所述第一散热基板,能够提供热传递效率,从而提高散热效率。
优选地,所述散热鳍片设有若干个,所述散热鳍片的结构相同,且相邻的散热鳍片之间具有主散热通道,所述主散热通道的大小相同。本方案中,所述散热鳍片设置有若干个,可便于加速散热。所述散热鳍片结构相同,且所述主散热通道大小相同,能够使得散热均匀,避免热量局部堆积与所述散热鳍片上,从而提高散热鳍片的使用寿命。
优选地,所述第一散热基板下表面的两侧边缘分别设有若干个安装柱,相邻的安装柱之间形成辅助散热通道,所述辅助散热通道倾斜设置。本方案中,所述安装柱一方面用于将所述第一散热基板安装于汽车前照灯的其它部件上,与汽车前照灯的其它部件构成一个整体;另一方面,直接利用所述安装柱的排布,使得相邻的安装柱之间形成辅助散热通道,以加速散热,简单方便。结合前述的主散热通道,所述辅助散热通道与所述主散热通道结合起来,提高散热效率。
优选地,所述汽车大灯散热装置还包括风扇,所述风扇安装于所述第一散热基板上,且位于所述第一散热器后端;所述主散热通道朝向风扇所在方向;当所述风扇运转,所述风扇的气流经所述主散热通道流向所述辅助散热通道,以加速散热。结合前述,所述主散热通道和辅助散热通道结合,能够使得气流流出,从而提高散热效率,再者,由于所述辅助散热通道倾斜设置,能够使得气流按照辅助散热通道的设置方向流出,因此,所述气流按照一定规律流出,能够使得散热系统平稳散热,且不对其它部件造成干扰。
优选地,所述汽车大灯散热装置还包括风扇,所述风扇安装于所述第一散热基板上,且位于所述第一、第二散热器后端,并用于对所述第一、第二散热器加速散热。本方案中,所述风扇位于所述第一、第二散热器后端,风扇在运转时,能够同时对所述第一、第二散热器加速散热,从而提高散热效率。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设置了第一散热部、第二散热部、风扇,并对各个部件进行优化,在满足前照灯的多种照明需求的情况下,将所述近光光源、远光光源和辅助远光光源分别设置于不同的散热基板上,且分别由不同的散热器进行散热,如此将近光光源、远光光源和辅助远光光源的散热通道分离开来,避免散热通道重合,以此提高了散热效率;同时,还满足了大功率光源的散热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应用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的第一散热器101的实施方式一图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仰视图。
图6为第二散热部结构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散热器101的实施方式二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散热器101的实施方式三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散热器101的实施方式四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散热器101的实施方式五图。
附图标记:第一散热基板100、第一散热器101、近光散热器1011、远光散热器1012、第一光源102、近光光源1021、远光光源1022、凹槽103、安装柱104、主散热通道105、辅助散热通道106、左侧臂107、右侧臂108、中间臂109、第二导热管110、第二散热基板200、第二散热器201、第一导热管202、左导热管2021、右导热管2022、第一管道20211、第二管道20222、辅助远光光源203、固定盖204、安装槽205、风扇300、反光杯400。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为了更好说明以下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
实施例1
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1提供一种汽车大灯散热装置,包括第一散热部、第二散热部、风扇300。
为了方便理解本申请实施例1所述的汽车大灯散热装置,下面首先说明一下其应用过程。所述第一散热部包括第一散热基板100、第一散热器101,所述第一散热基板100的上表面用于安装至少一个第一光源102,所述第一散热基板100的下表面对应所述第一光源102设有至少一个所述第一散热器101;所述第一光源102产生的热量传递到所述第一散热基板100,再由所述第一散热基板100传递到所述第一散热器101,由所述第一散热器101进行散热。第二散热部包括第二散热基板200、第二散热器201、第一导热管202,所述第二散热基板200用于安装辅助远光光源203,所述第二散热基板200通过所述第一导热管202连接于所述第二散热器201;所述辅助远光光源203产生的热量传递到所述第二散热基板,再由所述第二散热基板通过所述第一导热管202传递到所述第二散热器201,由所述第二散热器201进行散热。其中,所述第二散热器201连接于所述第一散热基板100。
其中,所述第一光源102包括近光光源1021和远光光源1022,所述近光光源1021和远光光源1022均可以为LED光源,但不仅限于LED光源。所述近光光源1021和远光光源1022所产生的光束均可由反光杯400反射出去。
其中,如图3所示,所述第一散热基板100具有上表面和下表面。所述第一散热基板100的上表面在其前端部的位置处,由其上表面向下凹陷形成凹槽103,所述凹槽103为矩形槽,所述凹槽103用于容纳并安装所述远光光源1022。具体地,所述第一散热基板100包括左侧臂107、右侧臂108和中间臂109,所述中间臂109位于所述左侧臂107和所述右侧臂108之间,所述左侧臂107与所述右侧臂108相互对称。所述凹槽103位于所述中间臂109的前端部上。具体地,所述近光光源1021的安装位置高于所述远光光源1022的安装位置。详细地,所述近光光源1021安装于所述中间臂109的后端部。具体地,所述第一散热基板100可以为金属板,可以为铜板、铝板,所述第一散热基板100的材料选取取决与汽车前照灯所需要的散热效果和重量要求。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散热基板100的上表面只安装一个第一光源102,所述第一散热基板100的下表面也安装一个第一光源102。具体地,所述第一散热基板100的上表面安装近光光源1021,所述第一散热基板100的下表面安装远光光源1022。
为了提高散热效率,如图4、图5所示,所述第一散热基板100的下表面设有第一散热器101。所述第一散热器101对应所述第一光源102设置。具体地,由于所述第一光源102设有近光光源1021和远光光源1022,因此,所述第一散热器101设置有两个,且分别对应所述近光光源1021和远光光源1022设置。具体地,所述第一散热器101为散热鳍片,为了提高散热效率,所述散热鳍片垂直于所述第一散热基板100,详细地,所述散热鳍片垂直于所述第一散热基板100的下表面。为了进一步提高散热效率,所述散热鳍片设有若干个,可以将每个散热鳍片的结构均设置为相同。相邻的散热鳍片之间具有一定距离,相邻的散热鳍片具有主散热通道105。所述主散热通道105可以为相邻的散热鳍片之间相对的侧壁与第一散热器101的下表面所形成的。为了能够使得散热均匀,主散热通道105大小相同。详细地,同一个第一散热器101中的散热鳍片平行设置,不同的第一散热器101之间的散热鳍片也平行设置。所述散热鳍片的内部为空心的,其利用工作流体即工质的蒸发和冷凝来传递热量,所述工作流体于所述散热鳍片的内部流动。
具体地,为了加速散热,所述第一散热基板100下表面的两侧边缘分别设有若干个安装柱104,即在所述左侧臂107和右侧臂108的下表面的边缘区域分别设置若干个安装柱104。相邻的安装柱104之间具有一定距离。相邻的安装柱104之间形成辅助散热通道106,即所述辅助散热通道106可以为相邻的安装柱104之间相对的侧壁与所述第一散热器101的下表面所形成的。所述辅助散热通道106倾斜设置,且所述辅助散热通道106与所述主通道105之间的夹角可以为30-70度,所述辅助散热通道106和主散热通道105的夹角可以根据汽车前照灯的造型来进行改变。
其中,所述辅助远光光源203为LED光源,也可以为激光光源。为了将所述辅助远光光源203和第一光源102的散热通道分离开来,所述辅助远光光源203设置于第二散热基板200上。
其中,如图3所示,所述第二散热基板200可以为金属平板,具体地,所述第二散热基板200为铜平板。所述第二散热基板200大体呈长方体状,且其位于所述第一散热基板100上方,并与所述第一散热基板100之间具有一定距离。详细地,所述第二散热基板200垂直第一散热基板100设置。具体地,所述第二散热基板200中心区域去除部分结构形成安装槽205,所述安装槽205为矩形槽,所述安装槽205用于容纳并安装所述辅助远光光源203。
为了将所述辅助远光光源203固定与所述第二散热基板200上,所述汽车前照灯系统还设置了固定盖204,详见图1,所述固定盖204可拆卸连接于所述第二散热基板200前端。详细地,所述固定盖204可以通过螺丝、螺丝固定于所述第二散热基板200前端。具体地,所述固定盖204与所述第二散热基板200相互接触的面的面积大致相同。所述固定盖204的中心区域具有通孔,所述通孔用于安装辅助远光光源203,所述辅助远光光源203为激光光源,所述激光光源可以为激光管,所述激光管插装于所述通孔内,并卡于所述固定盖204与第二散热基板200之间。
其中,所述第一导热管202设有至少两根,且分布于所述第二散热基板200两侧,并将所述第二散热基板200连接于所述第二散热器201。具体地,所述第一导热管202设有两根,且对称分布于第二散热基板200左右两侧,并弯曲延伸连接至第二散热器201的上表面。具体地,所述第一导热管202大体呈圆柱状,其内部为空心的,其利用工作流体即工质的蒸发和冷凝来传递热量,所述工作流体于所述第一导热管202内部流动。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所述第一导热管202包括左导热管2021和右导热管2022,所述左导热管2021和右导热管2022分别分布于所述第二散热基板200两侧,且分别自所述第二散热基板200弯曲延伸至所述第二散热器201上表面,并分别由第二散热器201的一侧延伸至第二散热器201的另一侧。具体地,所述第一导热管202包括左导热管2021和右导热管2022,所述左导热管2021和右导热管2022分别分布于所述第二散热基板200两侧,且所述左导热管2021和右导热管2022均包括向外且向下延伸的第一管道20211和向内延伸至第二散热器200上表面的第二管道20222,所述第一管道20211一端连接于第二散热基板200,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管道20222;所述第二管道20222位于第二散热器201上表面的部分由第二散热器201的一侧延伸至第二散热器201的另一侧。
其中,所述第二散热器201与所述第一散热基板100连接。具体地,第二散热器201安装于所述第一散热基板100的后端部。详细地,所述第二散热器201位于所述第一散热基板100的上表面,且位于所述第一光源102后端,即所述近光光源1021位于所述远光光源1022和所述第二散热器201之间。所述第二散热器201包括散热鳍片和用于将散热鳍片包围起来并固定的外壳,所述外壳可以为金属外壳。第二散热器201的散热鳍片设有若干个,并垂直于第一散热基板100的上表面。第二散热器201中,相邻的散热鳍片之间形成次散热通道,所述次散热通道由相邻的散热鳍片之间的间隙所构成,所述次散热通道在图中尚未示出。
当所述第一光源102产生的热量传递到所述第一散热基板100后,所述第一散热基板100的热量还能够传递到第二散热器201,并通过第二散热器201进行散热。
其中,所述风扇300可以设有一个。所述风扇300安装于所述第一散热基板100上,具体地,所述风扇300安装于第一散热基板100后端。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风扇300位于所述第一散热器101后端;所述主散热通道105朝向风扇300所在方向设置;当所述风扇300运转,所述风扇300的气流经所述主散热通道105流向所述辅助散热通道106,以加速散热。图中的箭头“←”所示方向为气流的方向。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散热器101和第二散热器201的位置关于第一散热基板100对称设置,或所述第二散热器201设置于第一散热基板100后端部且位于第一散热基板100的上表面。所述风扇300位于所述第一散热器101和第二散热器201后端,并同时对所述第一散热器101、第二散热器201加速散热。当所述风扇300运转,所述风扇300的气流经所述主散热通道105流向所述辅助散热通道106,以加速散热;同时,所述风扇300的气流经所述次散热通道流出,以加速散热。
实施例2
本实施例2提供一种汽车前照灯散热系统,包括第一散热部、第二散热部、风扇300。本实施例2的大体设置与实施例1大体相同,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本实施例2的第一散热器101的设置不同。
具体地,为了符合需要散热要求不同的汽车前照灯,对第一散热器101的散热鳍片进行改进。如图7所示,所述第一散热器101设置有两个,分别为近光散热器1011和远光散热器1012,所述近光散热器1011和远光散热器1012分别与所述近光光源1021和远光光源1022一一对应。详细地,所述近光散热器1011和远光散热器1012设有数量相同的散热鳍片,所述散热鳍片可以设置有6个,但不仅限于6个。所述远光散热器1012设置于所述凹槽103的上表面后,所述近光散热器1011的高度与所述远光散热器1012的高度大致相同,即远光散热器1011的高度和所述凹槽103的高度总和与所述近光散热器1012的高度大致相同。
实施例3
本实施例3提供一种汽车前照灯散热系统,包括第一散热部、第二散热部、风扇300。本实施例3的大体设置与实施例1大体相同,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本实施例3的第一散热器101的设置不同。
具体地,为了符合需要散热要求不同的汽车前照灯,对第一散热器101的散热鳍片进行改进。如图8所示,所述第一散热器101设置有两个,分别为近光散热器1011和远光散热器1012,所述近光散热器1011和远光散热器1012分别与所述近光光源1021和远光光源1022一一对应。详细地,所述近光散热器1011和远光散热器1012设有数量相同的散热鳍片,所述散热鳍片可以设置有12个,但不仅限于12个。详细地,所述近光散热器1011中的散热鳍片呈台阶状。所述远光散热器1012设置于所述凹槽103的上表面后,所述远光散热器1012的高度与所述近光散热器1011较低的部位的高度大致相同,即远光散热器1011的高度和所述凹槽103的高度总和与所述近光散热器1012较低的部位的高度大致相同。
实施例4
本实施例4提供一种汽车前照灯散热系统,包括第一散热部、第二散热部、风扇300。本实施例4的大体设置与实施例1大体相同,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本实施例4的第一散热器101的设置不同。
具体地,如图9所示,所述第一散热器101设有一个,且对应所述近光光源1021和远光光源1022设置。详细地,所述第一散热器101可拆卸连接于所述第一散热基板100。所述第一散热器101设有若干个散热鳍片,相邻的散热鳍片之间的距离为0.3-1mm。详细地,所述散热鳍片为金属散热鳍片,相邻的散热鳍片相互焊接形成一体化的鳍片模组。由于鳍片组模块是由金属散热鳍片焊接组成,其散热鳍片间距比一体式压铸的散热鳍片的间距要小,当实施例1-实施例3中的散热鳍片为一体式压铸时,本实施例4中的第一散热器101中的散热鳍片的间距可以小于实施例1-实施例3中的一体式压铸的散热鳍片的间距。本申请中,所述相邻的散热鳍片之间的距离即相邻的散热鳍片的间距,可以为主散热通道105。
实施例5
本实施例5提供一种汽车前照灯散热系统,包括第一散热部、第二散热部、风扇300。本实施例5的大体设置与实施例1大体相同,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本实施例5中的第一散热器101的设置不同,且本实施例5中还包括第二导热管110。
具体地,如图10所示,所述第一散热器101设有一个,且对应所述近光光源1021和远光光源1022设置。详细地,所述第一散热器101可拆卸连接于所述第一散热基板100。所述第一散热器101设有若干个散热鳍片,相邻的散热鳍片之间的距离为0.3-1mm。所述第一散热器101呈台阶状,其具有高的部位和低的部位。详细地,所述第一散热器101低的部位设置于所述凹槽103后端,第一散热器101高的部位远离凹槽103设置。
具体地,所述第二导热管110设置于所述凹槽103的下表面。所述第二导热管110自所述凹槽103下表面一侧延伸至凹槽103下表面的另一侧后,再弯曲延伸至第一散热器101一侧,并由第一散热器101该侧延伸至第一散热器101的另一侧。详细地,所述第二导热管110大致呈“U”字形,且其对称设置于所述凹槽102和第一散热器101上表面。所述第二导热管110为铜管。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定。凡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汽车大灯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散热基板(100),包括左侧臂(107)、右侧臂(108)和中间臂(109),所述中间臂(109)位于所述左侧臂(107)和所述右侧臂(108)之间;所述中间臂(109)的后端部的上表面安装有近光光源(1021),所述中间臂(109)的前端部由上表面向下凹陷形成凹槽(103),所述凹槽(103)用于容纳并安装远光光源(1022);
第一散热器(101),设置于所述第一散热基板(100)下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大灯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大灯散热装置还包括第二散热基板(200)、第二散热器(201)、第一导热管(202),所述第二散热基板(200)用于安装辅助远光光源(203),所述第二散热基板(200)通过所述第一导热管(202)连接于所述第二散热器(201);所述第二散热器(201)连接于所述第一散热基板(10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汽车大灯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散热基板(100)后端部安装所述第二散热器(201);所述近光光源(1021)位于所述远光光源(1022)和所述第二散热器(201)之间,且其安装位置高于所述远光光源(1022)的安装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汽车大灯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散热基板(200)位于所述第一散热基板(100)上方,并与所述第一散热基板(100)之间具有一定距离;所述第一导热管(202)设有至少两根,且分布于所述第二散热基板(200)两侧,并将所述第二散热基板(200)连接于所述第二散热器(201)。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汽车大灯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远光光源(203)为激光光源或LED光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大灯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散热器(101)为散热鳍片,所述散热鳍片垂直于所述第一散热基板(100)。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汽车大灯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鳍片设有若干个,所述散热鳍片的结构相同,且相邻的散热鳍片之间具有主散热通道(105),所述主散热通道(105)的大小相同。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汽车大灯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散热基板(100)下表面的两侧边缘分别设有若干个安装柱(104),相邻的安装柱(104)之间形成辅助散热通道(106),所述辅助散热通道(106)倾斜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汽车大灯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大灯散热装置还包括风扇(300),所述风扇(300)安装于所述第一散热基板(100)上,且位于所述第一散热器(101)后端;所述主散热通道(105)朝向风扇(300)所在方向;当所述风扇(300)运转,所述风扇(300)的气流经所述主散热通道(105)流向所述辅助散热通道(106),以加速散热。
10.根据权利要求2至8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汽车大灯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大灯散热装置还包括风扇(300),所述风扇(300)安装于所述第一散热基板(100)上,且位于所述第一、第二散热器(101、201)后端,并用于对所述第一、第二散热器(101、201)加速散热。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2222570.9U CN212929887U (zh) | 2020-09-30 | 2020-09-30 | 一种汽车大灯散热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2222570.9U CN212929887U (zh) | 2020-09-30 | 2020-09-30 | 一种汽车大灯散热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2929887U true CN212929887U (zh) | 2021-04-09 |
Family
ID=753119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2222570.9U Active CN212929887U (zh) | 2020-09-30 | 2020-09-30 | 一种汽车大灯散热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2929887U (zh) |
-
2020
- 2020-09-30 CN CN202022222570.9U patent/CN212929887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9108563B2 (en) | Head lamp for vehicle including plural light source units | |
US8201976B2 (en) | Heat-dissipating apparatus | |
CN103836478A (zh) | 车辆用灯具 | |
EP2644971B1 (en) | Vehicle headlamp | |
JP5415019B2 (ja) | Led光源装置 | |
US11365858B2 (en) | Lighting module, vehicle lamp and vehicle | |
CN112178589B (zh) | 一种汽车前照灯散热系统 | |
CN212929887U (zh) | 一种汽车大灯散热装置 | |
US20230090485A1 (en) | Lamp for vehicle | |
JP6674851B2 (ja) | 車両用灯具 | |
CN210717344U (zh) | 一种前照车灯 | |
CN214619373U (zh) | 汽车激光双光透镜 | |
CN211399643U (zh) | 一种车灯散热装置 | |
CN216244083U (zh) | 一种多光源车灯照明系统 | |
CN213040516U (zh) | 一种双光源汽车前照灯散热系统 | |
CN213334186U (zh) | 一种前照灯 | |
CN105258056A (zh) | 一种车灯照明系统 | |
CN210921234U (zh) | 一种汽车激光前照灯 | |
CN111503592A (zh) | 一种远近光一体led式车灯 | |
CN214890978U (zh) | 一种车灯转向器 | |
CN213577276U (zh) | 一种汽车大灯 | |
CN220269200U (zh) | 一种双光透镜车灯 | |
KR102580444B1 (ko) | 헤드 램프 냉각 시스템 | |
CN215570253U (zh) | 用于汽车大灯的led光源 | |
CN213453478U (zh) | 一种车用led投光灯结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