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929591U - 灯珠的固定装置、灯珠组件及面板 - Google Patents

灯珠的固定装置、灯珠组件及面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929591U
CN212929591U CN202021318122.2U CN202021318122U CN212929591U CN 212929591 U CN212929591 U CN 212929591U CN 202021318122 U CN202021318122 U CN 202021318122U CN 212929591 U CN212929591 U CN 21292959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mp bead
opening
lamp
lamp pearl
fixing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318122.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海峰
张淑优
吕文菁
马晓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gmi Beiji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gmi Beij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gmi Beij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gmi Beij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318122.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92959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92959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92959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灯具领域,提供一种灯珠的固定装置、灯珠组件及面板。该灯珠的固定装置用于固定灯珠,包括壳体,壳体内部设置有用于容纳灯珠的容纳腔,壳体的第一端设置有与容纳腔连通以供灯珠插入容纳腔内的第一开孔,壳体的第二端设置有用于将灯珠发出的光向外引出的导光结构;壳体的侧壁设置有与容纳腔连通且不与壳体的第一端接界的第二开孔,第二开孔靠近第一开孔的侧壁设置有供灯珠的至少一部分卡紧固定的定位凸台。通过在壳体上设置导光结构,使得灯珠的光线经过导光结构的导光实现聚光的效果。通过在壳体上设置第二开孔,并在第二开孔的位置处设置定位凸台,能够将灯珠的边缘卡接在该定位凸台上,保证了灯珠在壳体内的安装稳定性。

Description

灯珠的固定装置、灯珠组件及面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灯具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灯珠的固定装置、灯珠组件及面板。
背景技术
在民用和工业用电领域,指示灯广泛应用于显示设备状态、提供操作反馈、丰富产品造型等场景。其中光源的选用上,综合发光效果、体积、发热、成本等因素,目前最常用的是发光二极管灯珠(LED)。
但是LED灯珠的安装受封装规格所限,在产品应用时存在以下问题:
1、正负极引脚金属较软,运输和装配过程易发生形变,在电连接(焊接)过程中和后续产品整体装配时,灯珠会因管脚的形变偏离预定的指示区域,难以对位安装,影响装配成功率和效率;
2、LED芯片位于树脂结构中央,缺少聚光结构。除了其面朝方向,光线也会向四周发散,透过产品的装配间隙产生漏光,干扰指示灯显示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灯珠的固定装置,能够将灯珠完全地容纳于容纳腔中,进而使得灯珠的正负极引脚不会暴露在外,保证了灯珠能够正常使用。
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一种灯珠的固定装置,用于固定灯珠,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部设置有用于容纳所述灯珠的容纳腔,所述壳体的第一端设置有与所述容纳腔连通以供所述灯珠插入所述容纳腔内的第一开孔,所述壳体的第二端设置有用于将所述灯珠发出的光向外引出的导光结构;所述壳体的侧壁设置有与所述容纳腔连通且不与所述壳体的第一端接界的第二开孔,所述第二开孔靠近所述第一开孔的侧壁设置有供所述灯珠的至少一部分卡紧固定的定位凸台。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的灯珠的固定装置,通过设置壳体,能够将灯珠完整地容纳于容纳腔中,进而使得灯珠不会暴露在外,保证了灯珠能够正常使用。通过在壳体上设置导光结构,能够使得灯珠的光线经过导光结构的导光实现聚光的效果。通过在壳体上设置第二开孔,并在第二开孔的位置处设置定位凸台,能够将灯珠的边缘卡接在该定位凸台上,保证了灯珠在壳体内的安装稳定性。
进一步地,所述定位凸台被适配成供所述灯珠的一端面的边缘抵压。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开孔呈矩形,并且,所述壳体的纵向延伸的方向与所述第二开孔所呈的矩形的一条边的延伸方向一致。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由弹性材料制成,所述第一开孔(的形状和大小)被构造成使得:在正常状态下,所述灯珠的投影的至少一部分落在所述第一开孔的投影之外;在外力的作用下,所述第一开孔适于发生弹性变形使得所述第一开孔的至少一部分扩张,以允许所述灯珠通过所述第一开孔插入到所述容纳腔内、并且在所述灯珠插入所述容纳腔之后,所述第一开孔适于随着外力的撤销而恢复原状。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开孔的边缘设置有与灯珠的定位块相适应的安装槽。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槽的深度大于或等于所述定位块的高度。
进一步地,所述导光结构包括:
导光盘,一体成型在所述壳体的第二端;
导光柱,一体成型在所述导光盘上背离所述容纳腔的一侧。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灯珠组件,包括灯珠以及如前所述的灯珠的固定装置,其中,所述灯珠固定于所述容纳腔中。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提供的灯珠组件,通过将灯珠固定于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的灯珠的固定装置的容纳腔中,并在壳体上设置导光结构,进而使得灯珠不会暴露在外,保证了灯珠能够正常使用并能实现聚光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面板,载置有如前所述的灯珠组件或者包括如前所述的灯珠的固定装置。
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实施例提供的面板,通过设置如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提供的灯珠组件或者如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的灯珠的固定装置,能够保证灯珠与面板的连接稳定性,还在面板上实现聚光的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面板上设置有套筒,所述灯珠组件布置在所述套筒中,所述套筒的内表面还设置有朝向径向内侧突出的凸筋,所述凸筋穿过所述第二开孔顶紧所述灯珠组件。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上述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之一:
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的灯珠的固定装置,通过设置壳体,能够将灯珠完整地容纳于容纳腔中,进而使得灯珠不会暴露在外,保证了灯珠能够正常使用。通过在壳体上设置导光结构,能够使得灯珠的光线经过导光结构的导光实现聚光的效果。通过在壳体上设置第二开孔,并在第二开孔的位置处设置定位凸台,能够将灯珠的边缘卡接在该定位凸台上,保证了灯珠在壳体内的安装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提供的灯珠组件,通过将灯珠固定于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的灯珠的固定装置的容纳腔中,并在壳体上设置导光结构,进而使得灯珠不会暴露在外,保证了灯珠能够正常使用并能实现聚光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实施例提供的面板,通过设置如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提供的灯珠组件或者如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的灯珠的固定装置,能够保证灯珠与面板的连接稳定性,还在面板上实现聚光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灯珠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壳体的一个角度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壳体的另一个角度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套筒的示意性结构图。
附图标号说明:
100、壳体;102、第一开孔;104、导光结构;106、第二开孔;108、定位凸台;110、安装槽;112、导光盘;114、导光柱;116、套筒;118、凸筋;120、显示位;122、定位块;124、灯珠。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实用新型中的附图,对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一种灯珠的固定装置,用于固定灯珠124,包括壳体100,壳体100内部设置有用于容纳灯珠124的容纳腔,壳体100的第一端设置有与容纳腔连通以供灯珠124插入容纳腔内的第一开孔102,壳体100的第二端设置有用于将灯珠124发出的光向外引出的导光结构104;壳体100的侧壁设置有与容纳腔连通且不与壳体100的第一端接界的第二开孔106,第二开孔106靠近第一开孔102的侧壁设置有供灯珠124的至少一部分卡紧固定的定位凸台108。
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的灯珠的固定装置,通过设置壳体100,能够将灯珠124完整地容纳于容纳腔中,进而使得灯珠124不会暴露在外,保证了灯珠124能够正常使用。通过在壳体100上设置导光结构104,能够使得灯珠124的光线经过导光结构104的导光实现聚光的效果。通过在壳体100上设置第二开孔106,并在第二开孔106的位置处设置定位凸台108,能够将灯珠124的边缘卡接在该定位凸台108上,保证了灯珠124在壳体100内的安装稳定性。
具体来说,该灯珠的固定装置用于固定灯珠124,该灯珠的固定装置主要由壳体100组成,在壳体100的内部设置有用于容纳灯珠124的容纳腔。换而言之,壳体100呈内部中空的结构以将灯珠124容纳于其中。
在壳体100的第一端设置有与容纳腔连通的第一开孔102,其中,灯珠124可以通过该第一开孔102穿设进容纳腔中。第一开孔102的形状与灯珠124的形状相适应。例如,当灯珠124的形状是圆柱形时,则第一开孔102的形状同样是圆柱形;当灯珠124的形状是椭圆形时,则第一开孔102的形状同样是椭圆形。
在壳体100的第二端设置有用于将灯珠124发出的光向外引出的导光结构104,通过在壳体100的第二端设置导光结构104,能够保证当灯珠124插入到壳体100中时,灯珠124的光线能够通过该导光结构104被导出至壳体100的外部,进而能够保证灯珠124的亮起时,灯珠124的亮度依然能够通过导光结构104被导出至壳体100的外部,由此就实现了灯珠124的照明效果。
在壳体100的侧壁设有与容纳腔连通且不与壳体100的第一端接界的第二开孔106,设置第二开孔106的目的在于,通过设置第二开孔106,能够在壳体100的侧壁上形成与灯珠124的底部边缘相适配的定位凸台108。如图2所示,定位凸台108形成于第二开孔106靠近第一开孔102的侧壁上。具体地,当灯珠124插入到壳体100中时,灯珠124的顶部于导光结构104相对应,灯珠124的底部边缘就能够卡接到位于第二开孔106靠近第一开孔102侧壁的定位凸台108上,这样就能够保证灯珠124在壳体100的安装稳定性。由此,由定位凸台108的上表面至壳体100的第二端的内表面的距离,至少要等于灯珠124的高度。
其中,上文所述的定位凸台108在大小和/或形状上,被适配成供灯珠124的一端面的边缘抵压。由此,就实现了对灯珠124的定位安装。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二开孔106大致呈矩形,并且,壳体100的纵向延伸的方向与第二开孔106所呈现的矩形的一条边的延伸方向大致上上一致的。
其中,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壳体100的纵向延伸的方向与第二开孔106所呈的矩形的一条边的延伸方向大致一致,这里可以理解为:壳体100的纵向延伸的方向可以被视为壳体100的高度方向。例如,对于圆柱形的壳体100,壳体100的纵向延伸的方向为沿着圆柱的轴线的方向,此时,矩形的一条边位于圆柱的母线上。如此,能够在看清灯珠124在壳体100内状况的情况下,使第二开孔106具有更好的易加工性。
此外,第二开孔106大致呈矩形也可以理解为第二开孔106的形状可以是矩形,也可以是两个斜边倾斜角度较小的梯形形状。
壳体100由弹性材料制成,第一开孔102的形状和大小被构造成使得:在正常状态下,灯珠124的投影的至少一部分落在第一开孔102的投影之外、在外力的作用下,第一开孔102适于发生弹性变形使得第一开孔102的至少一部分扩张,以允许灯珠124通过第一开孔102插入到容纳腔内、并且在灯珠124插入容纳腔之后,第一开孔102适于随着外力的撤销而恢复原状。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壳体100可由PC或环氧树脂、硅胶等材料制成。其中,第一开孔102的形状和大小被构造成使得:
在灯珠124与壳体100相互分离时,灯珠124的投影的至少一部分落在第一开孔102的投影之外;也即,灯珠124的投影大于第一开孔102的投影。
当灯珠124安装于壳体100时,壳体100上的第一开孔102适于发生弹性形变以使得第一开孔102能够发生相应的形变,此时,灯珠124能够通过第一开孔102穿入至壳体100内。
当灯珠124完全置于容纳腔后,第一开口在弹性回复力的作用下发生形变以恢复原状,将灯珠124包裹在容纳腔内。
其中,需要说明的是,在正常状态下灯珠124的投影的至少一部分落在第一开孔102的投影之外的意思是指:在正常情况下,灯珠124的轮廓不是被完全包含在开孔的轮廓内,因此灯珠124难以“轻易地”通过第一开孔102。再换个角度解释,在不施加外力的情况下,灯珠124到容纳腔内的插入会被第一开孔102阻挡。由此,在灯珠124插入容纳腔之后,一旦外力撤销,那么第一开孔102会恢复形状,也恢复了对灯珠124的阻挡作用,此时能够防止灯珠124脱出容纳腔,从而进一步确保了对灯珠124牢固的固定。这里,“在正常情况下”可以理解为,在灯珠124被安装之前和灯珠被安装之后的这种保持相对稳定/固定的状态,即,不包括灯珠124处于安装过程期间的这种力作用压装的状态。
进一步地,第一开孔102的边缘设置有与灯珠124的定位块122相适应的安装槽110。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灯珠124上设置有定位块122,在第一开孔102的边缘设置有与定位块122相适应的安装槽110,由此,当灯珠124插入到壳体100中时,定位块122与安装槽110相互配合,就能够有效地防止灯珠124在壳体100内转动。
此外,定位块122可以是两个,两个定位块122分别设置在灯珠124上相对称的两侧;相应的,安装槽110同样设置在第一开孔102边缘的两侧,两个安装槽110同样是相互对称的。
进一步地,安装槽110的深度大于或等于定位块122的高度。
通过将安装槽110的深度设置成大于定位块122的高度能够保证该灯珠124能够完全地被容纳至容纳槽中。其原因在于:由于定位块122是设置与灯珠124的边缘位置,因此,若安装槽110的深度小于定位块122的高度,则势必会造成部分灯珠124暴露在壳体100的外侧,因而,将安装槽110的深度设置成大于或等于定位块122的高度的形式就能够将灯珠124完整地置于壳体100内。这有利于实现更稳定的定位和固定。
进一步地,导光结构104包括导光盘112和导光柱114,导光盘112一体成型在壳体100的第二端;导光柱114一体成型在导光盘112上背离容纳腔的一侧。
换而言之,在本实施例中,导光结构104与壳体100一体成型,这样能够提高壳体100的整体结构稳定性。
进一步地,导光盘112朝向容纳腔的一侧的表面呈弧形。通过将导光盘112朝向容纳腔的一侧的表面设置成弧形,能够使得该弧形的表面与灯珠124的顶部相适应,不会与灯珠124的顶部发生干涉。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灯珠组件,包括灯珠124以及如前的灯珠的固定装置,其中,灯珠124固定于容纳腔中。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提供的灯珠组件,通过将灯珠124固定于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的灯珠的固定装置的容纳腔中,并在壳体100上设置导光结构104,进而使得灯珠124不会暴露在外,保证了灯珠124能够正常使用并能实现聚光的效果。并且,该结构易于制造和组装,具有成本效益。
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面板,载置有如前的灯珠组件或者包括如前的灯珠的固定装置。根据一个实施方式,所述面板为(电源)插座,那么相应地,所述面板表示插座面板。
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实施例提供的面板,通过设置如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提供的灯珠组件或者如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的灯珠的固定装置,能够保证灯珠124与面板的连接稳定性,还在面板上实现聚光的效果。
如图4所示,面板上设置有套筒116,灯珠组件布置在套筒116中,套筒116的内表面还设置有朝向径向内侧突出的凸筋118,凸筋118穿过第二开孔106顶紧灯珠组件。
当灯珠124插入到壳体100中后,将壳体100再插入到套筒116中。在将壳体100插入到套筒116的过程中,壳体100上的第二开孔106与套筒116中的凸筋118相对应,当壳体100完全插入到套筒116中后,套筒116中的凸筋118能够穿过第二开孔106并抵紧在灯珠124上。这样一来,就能够以简单有效的结构实现了将灯珠124以及壳体100稳定的插接在套筒116中的目的。此时,再对灯珠124的正负极引脚进行连接或焊接,提升了灯珠124的正负极引脚连接或焊接时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套筒116内设置有与导光结构104相适配的显示位120。
如前所述,将壳体100插入到套筒116中,为了能够将灯珠124的光线散出,在套筒116中还设置有与壳体100上的导光结构104相匹配的显示位120。其中,显示位120即可是贯穿套筒116的孔,让导光柱114完全伸出孔并齐平于套筒116的外侧面,产生边界清晰的指示灯效果;也可采用掏薄工艺,让导光柱114透过套筒116产生光晕的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灯珠的固定装置,用于固定灯珠,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00),所述壳体(100)内部设置有用于容纳所述灯珠的容纳腔,所述壳体(100)的第一端设置有与所述容纳腔连通以供所述灯珠插入所述容纳腔内的第一开孔(102),所述壳体(100)的第二端设置有用于将所述灯珠发出的光向外引出的导光结构(104);所述壳体(100)的侧壁设置有与所述容纳腔连通且不与所述壳体(100)的第一端接界的第二开孔(106),所述第二开孔(106)靠近所述第一开孔(102)的侧壁设置有供所述灯珠的至少一部分卡紧固定的定位凸台(10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灯珠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凸台(108)被适配成供所述灯珠的一端面的边缘抵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灯珠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开孔(106)呈矩形,并且,所述壳体(100)的纵向延伸的方向与所述第二开孔(106)所呈的矩形的一条边的延伸方向一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灯珠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00)由弹性材料制成,所述第一开孔(102)的形状和大小被构造成使得:在正常状态下,所述灯珠的投影的至少一部分落在所述第一开孔(102)的投影之外;在外力的作用下,所述第一开孔(102)适于发生弹性变形使得所述第一开孔(102)的至少一部分扩张,以允许所述灯珠通过所述第一开孔(102)插入到所述容纳腔内、并且在所述灯珠插入所述容纳腔之后,所述第一开孔(102)适于随着外力的撤销而恢复原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灯珠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孔(102)的边缘设置有与灯珠的定位块(122)相适应的安装槽(110)。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灯珠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槽(110)的深度大于或等于所述定位块(122)的高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灯珠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结构(104)包括:
导光盘(112),一体成型在所述壳体(100)的第二端;
导光柱(114),一体成型在所述导光盘(112)上背离所述容纳腔的一侧。
8.一种灯珠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灯珠以及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灯珠的固定装置,其中,所述灯珠固定于所述容纳腔中。
9.一种面板,其特征在于,载置有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灯珠组件或者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灯珠的固定装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上设置有套筒(116),所述灯珠组件布置在所述套筒(116)中,所述套筒(116)的内表面还设置有朝向径向内侧突出的凸筋(118),所述凸筋(118)穿过所述第二开孔(106)顶紧所述灯珠组件。
CN202021318122.2U 2020-07-07 2020-07-07 灯珠的固定装置、灯珠组件及面板 Active CN21292959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318122.2U CN212929591U (zh) 2020-07-07 2020-07-07 灯珠的固定装置、灯珠组件及面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318122.2U CN212929591U (zh) 2020-07-07 2020-07-07 灯珠的固定装置、灯珠组件及面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929591U true CN212929591U (zh) 2021-04-09

Family

ID=753285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318122.2U Active CN212929591U (zh) 2020-07-07 2020-07-07 灯珠的固定装置、灯珠组件及面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92959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850361B2 (en) Removable LED lamp holder
US11223158B2 (en) Waterproof electronic component and method for assembling the same
CN212929591U (zh) 灯珠的固定装置、灯珠组件及面板
US5121304A (en) Vehicle lamp
CN214428436U (zh) 一种可拆卸安装的电感器
KR20080045399A (ko) 전원인가모듈 및 이를 갖는 백라이트 어셈블리
JP3867040B2 (ja) ランプソケット及びそれを用いる照明器具
CN215892148U (zh) 一种方便安装的吸顶灯
JP5328513B2 (ja) 照明器具
CN218409647U (zh) 双接口的工作灯
CN216976588U (zh) 一种光学透镜灯体及夹子植物灯以及台灯
CN215174903U (zh) 一种led的密封结构
CN217540491U (zh) 壳体组件及使用其的灯具
CN213955218U (zh) 一种汽车前大灯
CN213026827U (zh) 一种灯座
CN218721344U (zh) 点光源及点光源装置
CN210921265U (zh) 灯具
CN213019037U (zh) 一种灯具和照明电器
CN217057442U (zh) 灯具支架及灯具
CN220152576U (zh) 一种防漏光的照明灯具
CN215982051U (zh) 一种面板灯
CN213930795U (zh) 一种组装方便的灯
CN219643647U (zh) 便于导光柱装配的电池包充电座
CN212901409U (zh) 一种照明装置的安装结构和照明装置
CN214587865U (zh) 便于装配的应急指示牌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