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924443U - 一种具有双向堵头水阀的净水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具有双向堵头水阀的净水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924443U
CN212924443U CN202021461593.9U CN202021461593U CN212924443U CN 212924443 U CN212924443 U CN 212924443U CN 202021461593 U CN202021461593 U CN 202021461593U CN 212924443 U CN212924443 U CN 21292444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valve seat
water tank
valve core
upper val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461593.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兴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shan City Shunde District Bpsaf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shan City Shunde District Bpsaf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shan City Shunde District Bpsaf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shan City Shunde District Bpsaf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461593.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92444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92444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92444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Water Treatment By Sorption (AREA)

Abstract

一种具有双向堵头水阀的净水器,包括上阀座、上弹簧、上阀芯和下阀座、下弹簧、下阀芯、原水箱、纯水箱、底座、净水单元和加热单元。原水箱的底部设置有开口,上阀座安装于开口。上阀座的下端可拆卸地卡合安装于下阀座;下阀座内设有下弹簧,下弹簧内套设有下阀芯;上阀座与下阀座拆卸分离时,上弹簧伸展,推动上阀芯封堵上阀座,下弹簧伸展,推动下阀芯封堵下阀座,上阀座与下阀座之间连通的水路被阻断;原水箱、纯水箱、净水单元和加热单元设置于底座。通过设置下阀芯,当取下原水箱进行盛水或清洁时,下阀芯能有效防止水流从净水器中喷出,提高净水器使用性能。

Description

一种具有双向堵头水阀的净水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净水器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具有双向堵头水阀的净水器。
背景技术
净水器包括原水箱和纯水箱,原水箱中未经净化的水经由原水箱出水口进入净水结构的进水口,水经净化后流入纯水箱。在原水箱出水口往往设有水阀,当原水箱安装到进水口时,水阀连通,水从出水口流出;当原水箱拆卸时,出水口与进水口分离,水阀阀芯封堵出水口,阻止水的流出。
在原水箱拆卸时,水阀的上阀座与下阀座分离,由于净水结构的管路中存在一定的压力,下阀座的进水通道往往没有封堵措施,管路中的水会从进水口喷出,造成水资源的浪费和使用上的不便。
现有的净水器的水阀的下阀座中一般只采用一枚固定的阀芯,只能用在上阀座安装时抵接上阀座的阀芯,使水路连通,而当上阀座与下阀座分离时,下阀座的固定阀芯无法封堵进水口。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具有双向堵头水阀的净水器,在下阀座也设置与上阀座相同的堵头作为下阀芯,当上阀座与下阀座分离时,下阀芯在弹簧的作用下主动上移,封堵进水口,防止水流因为管道中的水压而从下阀座喷出。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具有双向堵头水阀的净水器,包括水阀、原水箱、纯水箱、底座、净水单元和加热单元;
所述水阀包括上阀座、上弹簧、上阀芯和下阀座、下弹簧和下阀芯;
所述原水箱的底部设置有开口,所述上阀座安装于所述开口;
所述上阀座内设有所述上弹簧,所述上弹簧内套设有所述上阀芯;所述上阀座的下端可拆卸地卡合安装于所述下阀座;
所述下阀座内设有所述下弹簧,所述下弹簧内套设有所述下阀芯,所述下阀芯的结构与所述上阀芯结构相同;
所述上阀座与所述下阀座卡合安装对接时,所述上阀芯与所述下阀芯相互抵接,所述上弹簧与所述下弹簧均压缩,所述上阀座与所述下阀座之间连通形成水路;
所述上阀座与所述下阀座拆卸分离时,所述上弹簧伸展,推动所述上阀芯封堵所述上阀座,所述下弹簧伸展,推动所述下阀芯封堵所述下阀座,所述上阀座与所述下阀座之间连通的水路被阻断;
所述原水箱、所述纯水箱、所述净水单元和所述加热单元分别设置于所述底座;
所述原水箱通过管道与所述净水单元连接,所述净水单元通过管道与所述纯水箱连接,所述纯水箱通过管道与所述加热单元连接。
优选的,所述净水单元包括第一净水筒和第二净水筒,所述第一净水筒内设有复合滤芯,所述第二净水筒内设有RO膜,所述加热单元包括即热式发热体;
所述第一净水筒用于过滤所述原水箱输出的原水,所述第二净水筒用于过滤经过所述第一净水筒过滤的一次过滤水,所述纯水箱用于储存经过所述第二净水筒过滤的二次过滤水,所述即热式发热体用于加热从所述纯水箱中输出的纯水;
所述底座分为水箱区和设备区,所述水箱区用于安装所述原水箱和纯水箱,所述设备区用于安装所述净水单元和加热单元,所述净水单元设置在所述设备区的后端,所述加热单元设置在所述设备区的后端。
优选的,所述原水箱内设有废水挡板,所述废水挡板垂直于所述原水箱的底部,所述废水挡板的高度小于所述原水箱的内壁高度,所述废水挡板将所述原水箱内空间分为原水空间和废水空间;
所述原水空间用于储存原水,所述废水空间用于储存所述第二净水筒产生的废水,所述第二净水筒的废水出口设有废水阀,用于泵出废水进入废水空间;
所述开口设置为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第一开口设置在所述原水空间的底部,第二开口设置在所述废水空间的底部,所述水阀设置有两个,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
优选的,所述第一开口还包括过滤隔板,所述过滤隔板的外周设有安装凹槽,所述安装凹槽的直径等于所述第一开口的内径,所述安装凹槽可拆卸地卡合安装于所述原水箱的第一开口的内部。
优选的,所述纯水箱的底部设置有入口管和出口管;
所述入口管水平设置于所述纯水箱靠近净水单元的一侧,所述入口管一端连接所述纯水箱的内部,另一端连接所述净水单元的出水口,所述入口管用于将纯水输入纯水箱;
所述出口管水平设置于所述纯水箱靠近加热单元的一侧,所述出口管一端连接所述纯水箱的内部,另一端连接所述加热单元的入水口,所述出口管用于将纯水从所述纯水箱输入所述加热单元。
优选的,还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用于封装所述纯水箱,所述第一壳体的底部开口,与所述底座的水箱区配合形成封闭空间,所述第二壳用于封装所述净水单元和加热单元,所述第二壳体的底部开口,与所述底座的设备区配合形成封闭空间;
所述纯水箱位于所述原水箱的正下方,所述纯水箱的顶部形状与所述原水箱的底部形状相同,所述原水箱的外侧壁向下延长至所述纯水箱的底部,所述原水箱的外侧壁完全覆盖所述第一壳体的外侧壁。
优选的,所述上阀座的内壁设有第一限位环,所述第一限位环将所述上阀座的内部分为第一安装区和第一通水区;
所述下阀座的内壁设有第二限位环,所述第二限位环将所述下阀座的内部分为第二安装区和第二通水区。
优选的,所述上阀芯分为第一活动密封端、第一连接段和第一活动限位端;所述第一活动密封端位于所述第一通水区,所述第一活动限位端位于所述第一安装区,所述第一活动密封端和所述第一活动限位端通过所述第一连接段连接;
所述第一活动密封端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限位环的内径,所述第一连接段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一限位环的内径,所述第一活动限位端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限位环的内径;
所述下阀芯分为第二活动密封端、第二连接段和第二活动限位端;所述第一活动密封端位于所述第二通水区,所述活动限位端位于所述第二安装区,所述第二活动密封端和所述活动限位端通过所述第二连接段连接;
所述第二活动密封端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限位环的内径,所述第二连接段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二限位环的内径,所述活动密封端的直径大于所述下阀座的第二限位环的内径。
优选的,所述上弹簧套设于所述上阀芯的第一连接段的外部,所述上弹簧的直径小于所述上阀芯的第一活动限位端的外径,所述上弹簧的一端相抵于所述上阀座的所述第一限位环,所述上弹簧的另一端相抵于所述上阀芯的第一活动限位端;
所述下弹簧套设于所述下阀芯的第二连接段的外部,所述下弹簧的直径小于所述下阀芯的第二活动限位端的外径,所述下弹簧的一端相抵于所述下阀座的第二限位环,所述下弹簧的另一端相抵于所述下阀芯的第二活动限位端。
优选的,所述第一活动密封端的顶部套设有第一密封垫圈,所述第一密封垫圈的底部向内凹陷设有留空部,所述留空部的内部形状与所述第一活动密封端的外轮廓一致,所述第一密封垫圈的外径大于所述上阀座的所述第一限位环的内径;
所述上阀芯封堵所述上阀座时,所述上阀芯、所述第一活动密封端、所述第一密封垫圈和所述第一限位环形成密封;
所述第二活动密封端的顶部套设有第二密封垫圈,所述第二密封垫圈的底部向内凹陷设有留空部,所述留空部的内部形状与所述第二活动密封端的外轮廓一致,所述第二密封垫圈的外径大于所述下阀座的所述第二限位环的内径;
所述下阀芯封堵所述下阀座时,所述下阀芯、所述第二活动密封端、所述第二密封垫圈和所述第二限位环形成密封;
所述第一密封垫圈和所述第二密封垫圈均为弹性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通过在下阀座设置下阀芯和下弹簧,在上阀座与下阀座分离时,被压缩的下弹簧伸展,推动下阀芯下移,封堵下阀座的流道,防止水流从下阀座喷出。
2、通过设置废水挡板,在原水箱内部分隔出原水空间和废水空间,隔档废水和原水,不需设置废水箱而又能储存废水的效果,减少水箱数目,使废水排入原水箱时,避免马上与原水混合,减少原水中被混入废水杂质,缩小净水器体积的同时不改变净水器的工作性能。
3、通过在底座划分水箱区和设备区,合理布置净水器的净水单元、加热单元和水箱,减少净水器内部线路和管道缠绕,使内部布局更合理,便于安装和维修,外部更简洁美观,便于清洁和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水箱结构的剖面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双堵头水阀结构的剖面图。
图3是图2所示双堵头水阀的上阀座与下阀座分离时的剖面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双堵头水阀结构的剖面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净水器拆解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净水器整体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纯水箱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上阀座;100第一限位环;101第一安装区;102第一通水区;2 上弹簧;3上阀芯;31第一活动密封端;32第一连接段;33第一活动限位端; 311第一密封垫圈;5下阀座;500第二限位环;501第二安装区;502第二通水区;6下弹簧;7下阀芯;71第二活动密封端;72第二连接段;73第二活动限位端;711第二密封垫圈;8原水箱;80开口;801第一开口;802第二开口;81过滤隔板;811安装凹槽;84原水空间;85废水空间;851废水挡板;9纯水箱;93入口管;94出口管;10底座;1001水箱区;1002设备区;11净水单元;1101第一净水筒;1102第二净水筒;12加热单元;1201即热式发热体; 13第一壳体;14第二壳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如图1-6所示,一种具有双向堵头水阀的净水器,包括水阀20、原水箱8、纯水箱9、底座10、净水单元11和加热单元12;
所述水阀20包括上阀座1、上弹簧2、上阀芯3和下阀座5、下弹簧6和下阀芯7;
所述原水箱8的底部设置有开口80,所述上阀座1安装于所述开口80;
所述上阀座1内设有所述上弹簧2,所述上弹簧2内套设有所述上阀芯3;所述上阀座1的下端可拆卸地卡合安装于所述下阀座5;
所述下阀座5内设有所述下弹簧6,所述下弹簧6内套设有所述下阀芯7,所述下阀芯7的结构与所述上阀芯3结构相同;
所述上阀座1与所述下阀座5卡合安装对接时,所述上阀芯3与所述下阀芯7相互抵接,所述上弹簧2与所述下弹簧6均压缩,所述上阀座1与所述下阀座5之间连通形成水路;
所述上阀座1与所述下阀座5拆卸分离时,所述上弹簧2伸展,推动所述上阀芯3封堵所述上阀座1,所述下弹簧6伸展,推动所述下阀芯7封堵所述下阀座5,所述上阀座1与所述下阀座5之间连通的水路被阻断;
所述原水箱8、所述纯水箱9、所述净水单元11和所述加热单元12分别设置于所述底座10;
所述原水箱8通过管道与所述净水单元11连接,所述净水单元11通过管道与所述纯水箱9连接,所述纯水箱9通过管道与所述加热单元12连接。
净水器的原水箱8用于盛放未经净化的原水,原水流入管道,净水单元11 用于净化原水,原水净化后变成纯水,通过管道流入纯水箱9储存,加热单元 12用于加热纯水,纯水加热后供饮用,底座10用于支撑原水箱8、纯水箱9、净水单元11和加热单元12。通过将净水单元11、加热单元12、原水箱8和原水箱9设置于同一底座上,使得净水器结构简单,且能获得储水、净水、加热一体式的效果。
原水经过水阀结构进入管道,水阀的上阀座1设置于原水箱8的底部,水阀的下阀座5位于管道入口端,下阀座5通过管道连接于净水单元11。原水箱 8可拆卸下来进行取水或清洁,使用时安装到工作位置。相应地,上阀座1与下阀座5具有分离和安装两种状态。
上阀座1与下阀座5以可拆卸分离的方式安装,当上阀座1与下阀座5卡合安装对接时,上阀芯3的底部与下阀芯7的底部相互抵接,上弹簧2在上阀芯3与上阀座1的作用下压缩,上阀芯3的头部与上阀座1分离,解除封堵状态;下弹簧6在下阀芯7与下阀座5的作用下压缩,下阀芯7的头部与下阀座 5分离,解除封堵状态,上阀座1与下阀座5形成连通水路,水从上阀座1流入下阀座5。当上阀座1与下阀座5拆卸分离时,上阀芯3的底部与下阀芯7 的底部分离,上弹簧2自然伸展,推动上阀芯3下落,上阀芯3的头部接触上阀座1,上阀芯3封堵上阀座1,停止上阀座1的出水状态。
现有的水箱结构一般仅在其上阀座1处设置上阀芯3,当上阀座1与下阀座5分离时,上阀芯3能有效封堵上阀座1,防止原水箱8继续出水。然而下阀座5所处的管道中存在一定的压力,当上阀座1与下阀座5分离时,由于下阀座5没有封堵措施,下阀座5所处的管道中的水会从下阀座5喷出,造成使用不便和水资源的浪费。在下阀座5处设置与上阀芯3结构相同的下阀芯7,当上阀座1与下阀座5分离时,下弹簧6自然伸展,推动下阀芯7向上移动,下阀芯7的头部接触下阀座5,下阀芯7封堵下阀座5,有效防止管道中的水从下阀座5喷出,提高使用性能,有效减少水资源浪费。
更进一步的说明,所述净水单元11包括第一净水筒1101和第二净水筒 1102,所述第一净水筒1101内设有复合滤芯,所述第二净水筒1102内设有RO 膜,所述加热单元包括即热式发热体1201;
所述第一净水筒1101用于过滤所述原水箱8输出的原水,所述第二净水筒 1102用于过滤经过所述第一净水筒1101过滤的一次过滤水,所述纯水箱9用于储存经过所述第二净水筒1102过滤的二次过滤水,所述即热式发热体1201 用于加热从所述纯水箱9中输出的纯水;
所述底座10分为水箱区1001和设备区1002,所述水箱区1001用于安装所述原水箱8和纯水箱9,所述设备区1002用于安装所述净水单元11和加热单元12,所述净水单元11设置在所述设备区1002的后端,所述加热单元12 设置在所述设备区1002的后端。
通过设置原水箱8和纯水箱9,达到储存原水和纯水的效果,添加原水之后,净水器开始净水过程,取用热的饮用水时,储存在纯水箱9的纯水经由即热式发热体1201加热,变为饮用水。原水箱8储存的原水,纯水箱9储存纯水,无需在外部连接水管来接入原水,使得结构简洁,使用方便。
在原水箱8出水的管道处设有自吸泵,将原水箱8中的原水泵入净水单元 11。优选的,即热式发热体1201竖直设置。在即热式发热体1201的进口管道处设有潜水泵,用于从纯水箱9将纯水泵入即热式发热体1201。
通过把底座10划分为水箱区1001和设备区1002,合理设置净水器的各个内部结构,使得结构布置更科学简洁,提高使用和拆卸维修时的性能。
更进一步的说明,所述原水箱内设有废水挡板851,所述废水挡板垂直于所述原水箱8的底部,所述废水挡板851的高度小于所述原水箱8的内壁高度,所述废水挡板851将所述原水箱8内空间分为原水空间84和废水空间85;
所述原水空间84用于储存原水,所述废水空间85用于储存所述第二净水筒1102产生的废水,所述第二净水筒1102的废水出口设有废水阀,用于泵出废水进入废水空间85;
所述开口80设置为第一开口801和第二开口802,第一开口801设置在所述原水空间84的底部,第二开口802设置在所述废水空间85的底部,所述水阀20设置有两个,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开口801和第二开口802。
使用RO膜过滤的第二净水筒1102在使用一定时间后往往会在RO膜附近产生杂质积累,需要以废水的形式排出,保证RO膜的正常工作状态。所述废水通过废水泵和管道排至原水箱8中,达到不需设置废水箱而又能储存废水的效果,减少水箱数目,缩小净水器的体积,使净水器结构更简洁紧凑。
原水空间84和废水空间85的底部相互隔离,原水空间84和废水空间85 在高于废水挡板851的高度处连通。当废水在废水空间85积累的高度大于废水挡板851时,废水才溢出至所述原水空间84。通过设置废水挡板851,隔档废水和原水,使得废水排入原水箱8时,避免马上与原水混合,减少了原水中被混入废水杂质,降低了原水中的杂质浓度,减轻了过滤和净水过程的工作量。
原水空间84中的原水通过第一开口801进入连接净水单元11的管道,设置于第一开口801中的水阀20,其水流方向是从上阀座1流向下阀座5;第二净水筒1102的废水出口通过管道连接第二开口801,废水从管道进入废水空间 85,设置于第二开口802中的水阀20,其水流方向是从下阀座5流向上阀座1。
更进一步的说明,所述第一开口801还包括过滤隔板81,所述过滤隔板81 的外周设有安装凹槽811,所述安装凹槽811的直径等于所述第一开口801的内径,所述安装凹槽811可拆卸地卡合安装于所述原水箱的第一开口801的内部。
当废水空间85中的废水积累高度大于废水挡板851的高度时,废水将从废水空间85溢出至原水空间84中,原水空间84中的原水与废水混合,使得原水中再次混入杂质,通过设置过滤隔板81,水从原水空间84的第一开口801进入上阀座1之前,先经过过滤隔板81,过滤隔板81将水中粗杂质过滤,避免粗杂质通过上阀座1,克服了废水空间85中的废水与原水空间84中的原水混合,废水污染原水的缺点,提高净水效率和效果。过滤隔板81设置安装凹槽811,使得过滤隔板81卡合固定于第一开口801,使得过滤隔板81可拆卸清洗或更换。
更进一步的说明,如图7所示,所述纯水箱9的底部设置有入口管93和出口管94;
所述入口管93水平设置于所述纯水箱9靠近净水单元11的一侧,所述入口管93一端连接所述纯水箱9的内部,另一端连接所述净水单元11的出水口,所述入口管93用于将纯水输入纯水箱9;
所述出口管94水平设置于所述纯水箱9靠近加热单元12的一侧,所述出口管94一端连接所述纯水箱9的内部,另一端连接所述加热单元12的入水口,所述出口管94用于将纯水从所述纯水箱9输入所述加热单元12。
入口管93靠近净水单元11设置,出口管94靠近加热单元12设置,能使管道连接到相应工作单元时的距离最短,提高了管道的连接效率,降低管道在净水器内部的交叉程度,使净水器内部结构更清晰简单,方便净水器的制造、组装和维修。
更进一步的说明如图8所示,还包括第一壳体13和第二壳体14,所述第一壳体13用于封装所述纯水箱9,所述第一壳体13的底部开口,与所述底座 10的水箱区1001配合形成封闭空间,所述第二壳体14用于封装所述净水单元 11和加热单元12,所述第二壳体14的底部开口,与所述底座10的设备区1002 配合形成封闭空间;
所述纯水箱9位于所述原水箱8的正下方,所述纯水箱9的顶部形状与所述原水箱8的底部形状相同,所述原水箱8的外侧壁向下延长至所述纯水箱9 的底部,所述原水箱8的外侧壁完全覆盖所述第一壳体13的外侧壁。
壳体14将净水单元11、加热单元12和管道等封装起来,保证净水器使用过程中不受外界干扰。同时,使得在设备区1002看起来只有一个箱体,使净水器外部更简洁且更容易清洁。原水箱8和纯水箱9上下叠放布置,减少两个水箱的所占用的面积,原水箱8的外侧壁完全覆盖纯水箱9的外侧壁,使得从外面看起来,在水箱区1001只有一个箱体。壳体13将纯水箱9封装起来,能够在拆卸了原水箱8情况下,纯水箱9也具有封装措施,避免受到外界的干扰。
优选的,第一壳体13外周期的其中一侧面的底端和第二壳体14外周其中一侧面的底端相连,第一壳体13和第二壳体14一体成型。使水箱的外部结构更简洁紧凑。
更进一步的说明,所述上阀座1的内壁设有第一限位环100,所述第一限位环100将所述上阀座1的内部分为第一安装区101和第一通水区102;
所述下阀座5的内壁设有第二限位环500,所述第二限位环500将所述下阀座5的内部分为第二安装区501和第二通水区502。
设置第一限位环100,将上阀座1的内部分为第一安装区101和第一通水区102。第一限位环100是与上阀座1一体成型的,第二限位环500与下阀座5 一体成型的。第一安装区101用于设置上弹簧2,第二安装区用于设置下弹簧6。上阀芯3可往复地穿过活动于第一限位环100内,形成第一安装区101和第一通水区102之间的连通或非连通状态,下阀芯7可往复地穿过活动于第二限位环500内,形成第二安装区501和第二通水区502之间的连通或非连通状态。上阀座1和下阀座5相对接,形成上阀芯3与下阀芯7之间相抵接状态,从而开放第一通水区102、第一安装区101、第二安装区101和第二通水区102之间的流道;上阀座1和下阀座5相分离,形成上阀芯3与下阀芯7之间相分离状态,上阀芯3与下阀芯7相向移动,从而关闭第一通水区102、第一安装区101、第二安装区101和第二通水区102之间的流道。
更进一步的说明,所述上阀芯3分为第一活动密封端31、第一连接段32 和第一活动限位端33;所述第一活动密封端31位于所述第一通水区102,所述第一活动限位端33位于所述第一安装区101,所述第一活动密封端31和所述第一活动限位端33通过所述第一连接段32连接;
所述第一活动密封端31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限位环100的内径,所述第一连接段32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一限位环100的内径,所述第一活动限位端33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限位环100的内径;
所述下阀芯7分为第二活动密封端71、第二连接段72和第二活动限位端 73;所述第一活动密封端31位于所述第二通水区502,所述活动限位端73位于所述第二安装区501,所述第二活动密封端71和所述活动限位端73通过所述第二连接段72连接;
所述第二活动密封端71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限位环500的内径,所述第二连接段72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二限位环500的内径,所述活动密封端73的直径大于所述下阀座5的第二限位环500的内径。
第一连接段32可往复地穿过活动于上阀座1的第一限位环100内,第一活动密封端31跟随第一连接段32移动,第一活动密封端31的移动用于封堵或打开上阀座1的第一通水区102与第一安装区101之间的流道。上阀芯3的第一活动密封端31与第一活动限位端33的直径均大于第一连接段32,即中间段细小,两端大,使阀芯3能较好地在第一限位环中往复活动,同时保证第一活动密封端31有良好的密封效果。第一限位环100限制上阀芯3的移动幅度,防止上阀芯3从上阀座1中脱落。下阀芯7的第二活动密封端71、第二连接段72 和第二活动限位端73的工作原理和效果与上阀芯3的相同。
作为另一实施例,第一活动限位端33的端面设有用于通水的镂空部,第二活动限位端73的端面也设有用于通水的镂空部。
更进一步的说明,所述上弹簧2套设于所述上阀芯3的第一连接段32的外部,所述上弹簧2的直径小于所述上阀芯3的第一活动限位端33的外径,所述上弹簧2的一端相抵于所述上阀座1的所述第一限位环100,所述上弹簧2的另一端相抵于所述上阀芯3的第一活动限位端33;
所述下弹簧6套设于所述下阀芯7的第二连接段72的外部,所述下弹簧6 的直径小于所述下阀芯7的第二活动限位端73的外径,所述下弹簧6的一端相抵于所述下阀座5的第二限位环500,所述下弹簧6的另一端相抵于所述下阀芯7的第二活动限位端73。
当上弹簧2处于非压缩状态时,第一活动密封端31封堵第一通水区102与第一安装区101之间的流道,上阀座的第一安装区101与第一通水区102为非连通状态。当所述上弹簧2处于压缩状态时,所述第一活动密封端31打开所述第一通水区102与所述第一安装区101之间的流道,所述上阀座1的第一安装区101与第一通水区102为连通状态;
当下弹簧6处于非压缩状态时,第二活动密封端71封堵第二通水区502与第二安装区501之间的流道,上阀座的第一安装区101与第一通水区102为非连通状态。当所述上弹簧2处于压缩状态时,所述第一活动密封端31打开所述第一通水区102与所述第一安装区101之间的流道,所述上阀座1的第一安装区101与第一通水区102为连通状态。
通过设置上弹簧2,在上阀座1与下阀座5分离时,在上阀芯3自重的基础上增加上弹簧2的向下的弹力,能加速上阀芯3下移过程,及时封堵上阀座 1,减少上阀芯3下移至密封位置的时间,缩短封堵过程,提高使用性能。
通过设置下弹簧6,在上阀座1与下阀座5分离时,使下阀芯7在下弹簧6 对第二活动限位端73向上的作用力中上移,主动封堵下阀座5,防止下阀座5 所处管道中的压力使水从下阀座5中喷出。
上弹簧2设置在第一限位环100与第一活动限位端33之间,下弹簧6设置在第二限位环500与第二活动限位端73之间,避免上弹簧2/下弹簧6在使用过程从上阀座1/下阀座5中脱落或丢失。
更进一步的说明,所述第一活动密封端31的顶部套设有第一密封垫圈311,所述第一密封垫圈311的底部向内凹陷设有留空部,所述留空部的内部形状与所述第一活动密封端31的外轮廓一致,所述第一密封垫圈311的外径大于所述上阀座1的所述第一限位环100的内径;
所述上阀芯3封堵所述上阀座1时,所述上阀芯3、所述第一活动密封端 31、所述第一密封垫圈311和所述第一限位环100形成密封;
所述第二活动密封端71的顶部套设有第二密封垫圈711,所述第二密封垫圈711的底部向内凹陷设有留空部,所述留空部的内部形状与所述第二活动密封端71的外轮廓一致,所述第二密封垫圈711的外径大于所述下阀座5的所述第二限位环500的内径;
所述下阀芯7封堵所述下阀座5时,所述下阀芯7、所述第二活动密封端 71、所述第二密封垫圈711和所述第二限位环500形成密封;
所述第一密封垫圈311和所述第二密封垫圈711均为弹性件。
上阀芯3封堵上阀座1时,上阀芯3位置下移,第一活动密封端31向下带动第一密封垫圈311,第一密封垫圈311受到向下拉力后封住上阀座1,防止水流从上阀座1流出。通过设置第一密封垫圈311,增大上阀芯3对上阀座1的封堵覆盖面积,有效减少上阀芯3与上阀座1之间空隙,提高封堵性能。同理,下阀芯7封堵下阀座5时,下阀芯7位置上移,第二活动密封端71向上带动第二密封垫圈711,第二密封垫圈711受到向上的拉力后封住位于其上方的下阀座5,防止水流从下阀座5喷出。
第一密封垫圈311和第二密封垫圈均为弹性件,可以是硅胶、橡胶等,具有弹性的结构增加了第一活动密封端31与第一密封垫圈311的接触面积,增加了第一密封垫圈311与第一限位环11的接触面积,增强密封效果。同时,在上阀芯3下压过程中起缓冲作用,减少第一活动密封端31与上阀座1的碰撞力度,延长上阀芯3和上阀座1的使用寿命。第二密封垫圈711的作用原理和效果与第一密封垫圈311的相同。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具有双向堵头水阀的净水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水阀、原水箱、纯水箱、底座、净水单元和加热单元;
所述水阀包括上阀座、上弹簧、上阀芯和下阀座、下弹簧和下阀芯;
所述原水箱的底部设置有开口,所述上阀座安装于所述开口;
所述上阀座内设有所述上弹簧,所述上弹簧内套设有所述上阀芯;所述上阀座的下端可拆卸地卡合安装于所述下阀座;
所述下阀座内设有所述下弹簧,所述下弹簧内套设有所述下阀芯,所述下阀芯的结构与所述上阀芯结构相同;
所述上阀座与所述下阀座卡合安装对接时,所述上阀芯与所述下阀芯相互抵接,所述上弹簧与所述下弹簧均压缩,所述上阀座与所述下阀座之间连通形成水路;
所述上阀座与所述下阀座拆卸分离时,所述上弹簧伸展,推动所述上阀芯封堵所述上阀座,所述下弹簧伸展,推动所述下阀芯封堵所述下阀座,所述上阀座与所述下阀座之间连通的水路被阻断;
所述原水箱、所述纯水箱、所述净水单元和所述加热单元分别设置于所述底座;
所述原水箱通过管道与所述净水单元连接,所述净水单元通过管道与所述纯水箱连接,所述纯水箱通过管道与所述加热单元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双向堵头水阀的净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净水单元包括第一净水筒和第二净水筒,所述第一净水筒内设有复合滤芯,所述第二净水筒内设有RO膜,所述加热单元包括即热式发热体;
所述第一净水筒用于过滤所述原水箱输出的原水,所述第二净水筒用于过滤经过所述第一净水筒过滤的一次过滤水,所述纯水箱用于储存经过所述第二净水筒过滤的二次过滤水,所述即热式发热体用于加热从所述纯水箱中输出的纯水;
所述底座分为水箱区和设备区,所述水箱区用于安装所述原水箱和纯水箱,所述设备区用于安装所述净水单元和加热单元,所述净水单元设置在所述设备区的后端,所述加热单元设置在所述设备区的后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具有双向堵头水阀的净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原水箱内设有废水挡板,所述废水挡板垂直于所述原水箱的底部,所述废水挡板的高度小于所述原水箱的内壁高度,所述废水挡板将所述原水箱内空间分为原水空间和废水空间;
所述原水空间用于储存原水,所述废水空间用于储存所述第二净水筒产生的废水,所述第二净水筒的废水出口设有废水阀,用于泵出废水进入废水空间;
所述开口设置为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第一开口设置在所述原水空间的底部,第二开口设置在所述废水空间的底部,所述水阀设置有两个,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具有双向堵头水阀的净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口还包括过滤隔板,所述过滤隔板的外周设有安装凹槽,所述安装凹槽的直径等于所述第一开口的内径,所述安装凹槽可拆卸地卡合安装于所述原水箱的第一开口的内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双向堵头水阀的净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纯水箱的底部设置有入口管和出口管;
所述入口管水平设置于所述纯水箱靠近净水单元的一侧,所述入口管一端连接所述纯水箱的内部,另一端连接所述净水单元的出水口,所述入口管用于将纯水输入纯水箱;
所述出口管水平设置于所述纯水箱靠近加热单元的一侧,所述出口管一端连接所述纯水箱的内部,另一端连接所述加热单元的入水口,所述出口管用于将纯水从所述纯水箱输入所述加热单元。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双向堵头水阀的净水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用于封装所述纯水箱,所述第一壳体的底部开口,与所述底座的水箱区配合形成封闭空间,所述第二壳用于封装所述净水单元和加热单元,所述第二壳体的底部开口,与所述底座的设备区配合形成封闭空间;
所述纯水箱位于所述原水箱的正下方,所述纯水箱的顶部形状与所述原水箱的底部形状相同,所述原水箱的外侧壁向下延长至所述纯水箱的底部,所述原水箱的外侧壁完全覆盖所述第一壳体的外侧壁。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双向堵头水阀的净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阀座的内壁设有第一限位环,所述第一限位环将所述上阀座的内部分为第一安装区和第一通水区;
所述下阀座的内壁设有第二限位环,所述第二限位环将所述下阀座的内部分为第二安装区和第二通水区。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具有双向堵头水阀的净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阀芯分为第一活动密封端、第一连接段和第一活动限位端;所述第一活动密封端位于所述第一通水区,所述第一活动限位端位于所述第一安装区,所述第一活动密封端和所述第一活动限位端通过所述第一连接段连接;
所述第一活动密封端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限位环的内径,所述第一连接段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一限位环的内径,所述第一活动限位端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限位环的内径;
所述下阀芯分为第二活动密封端、第二连接段和第二活动限位端;所述第一活动密封端位于所述第二通水区,所述活动限位端位于所述第二安装区,所述第二活动密封端和所述活动限位端通过所述第二连接段连接;
所述第二活动密封端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限位环的内径,所述第二连接段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二限位环的内径,所述活动密封端的直径大于所述下阀座的第二限位环的内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具有双向堵头水阀的净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弹簧套设于所述上阀芯的第一连接段的外部,所述上弹簧的直径小于所述上阀芯的第一活动限位端的外径,所述上弹簧的一端相抵于所述上阀座的所述第一限位环,所述上弹簧的另一端相抵于所述上阀芯的第一活动限位端;
所述下弹簧套设于所述下阀芯的第二连接段的外部,所述下弹簧的直径小于所述下阀芯的第二活动限位端的外径,所述下弹簧的一端相抵于所述下阀座的第二限位环,所述下弹簧的另一端相抵于所述下阀芯的第二活动限位端。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具有双向堵头水阀的净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活动密封端的顶部套设有第一密封垫圈,所述第一密封垫圈的底部向内凹陷设有留空部,所述留空部的内部形状与所述第一活动密封端的外轮廓一致,所述第一密封垫圈的外径大于所述上阀座的所述第一限位环的内径;
所述上阀芯封堵所述上阀座时,所述上阀芯、所述第一活动密封端、所述第一密封垫圈和所述第一限位环形成密封;
所述第二活动密封端的顶部套设有第二密封垫圈,所述第二密封垫圈的底部向内凹陷设有留空部,所述留空部的内部形状与所述第二活动密封端的外轮廓一致,所述第二密封垫圈的外径大于所述下阀座的所述第二限位环的内径;
所述下阀芯封堵所述下阀座时,所述下阀芯、所述第二活动密封端、所述第二密封垫圈和所述第二限位环形成密封;
所述第一密封垫圈和所述第二密封垫圈均为弹性件。
CN202021461593.9U 2020-07-22 2020-07-22 一种具有双向堵头水阀的净水器 Active CN21292444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461593.9U CN212924443U (zh) 2020-07-22 2020-07-22 一种具有双向堵头水阀的净水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461593.9U CN212924443U (zh) 2020-07-22 2020-07-22 一种具有双向堵头水阀的净水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924443U true CN212924443U (zh) 2021-04-09

Family

ID=753313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461593.9U Active CN212924443U (zh) 2020-07-22 2020-07-22 一种具有双向堵头水阀的净水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92444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915585U (zh) 一种移动式净水器滤芯
CN212924443U (zh) 一种具有双向堵头水阀的净水器
CN218924322U (zh) 中空纤维膜组件
CN218454122U (zh) 滤芯结构及具有其的净水器
CN215946931U (zh) 一种含有分水密封圈的过滤装置
CN212894037U (zh) 除菌滤芯
CN211189400U (zh) 可减少压力损失并延长滤芯使用寿命的气体过滤器
CN212718006U (zh) 一种具有双向堵头水阀的水箱结构
CN216005407U (zh) 一种使用分水密封圈与中心支架的净水装置
CN114014453B (zh) 一种含有分水密封圈的过滤装置
CN218058627U (zh) Ro逆流膜复合滤芯结构
CN215712168U (zh) 一种滤芯组件及净水机
JPS60209208A (ja) 動的逆流型油清浄装置
CN110015769B (zh) 一种一体式滤芯
CN113387475B (zh) 一种高效抑菌净水装置
CN221071146U (zh) 反渗透过滤组件
CN114405130B (zh) 滤芯及净水设备
CN217794813U (zh) 一种用于滤芯的止水结构
CN220550025U (zh) 一种净水滤芯
CN219860734U (zh) 一种阀门转换适配器及净水器
CN214634430U (zh) 一种直立安装滤芯
CN215719899U (zh) 一种具有多级强化机构的液压阀体
CN212799751U (zh) 降低ro膜滤芯原水侧tds值的水路结构
CN2642847Y (zh) 新型二次供水储水装置
CN214780837U (zh) 一种具有清洗功能的净水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