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915139U - 含六价铬废水还原过程中的酸雾吸收装置 - Google Patents

含六价铬废水还原过程中的酸雾吸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915139U
CN212915139U CN202021410665.7U CN202021410665U CN212915139U CN 212915139 U CN212915139 U CN 212915139U CN 202021410665 U CN202021410665 U CN 202021410665U CN 212915139 U CN212915139 U CN 21291513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bsorption
acid mist
hexavalent chromium
containing wastewater
liqui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410665.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敖黎鑫
王沙
李泊娇
贺恩云
刘华靖
廖龙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uthwest Ordnance Chongqi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outhwest Ordnance Chongqi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uthwest Ordnance Chongqi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Southwest Ordnance Chongqi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410665.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91513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91513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91513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reating Waste Gases (AREA)
  • Gas Separation By Absorp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含六价铬废水还原过程中的酸雾吸收装置,包括用于对酸雾进行一次处理的第一吸收腔以及用于对第一吸收腔处理后的气体进行二次处理的第二吸收腔,第一吸收腔由下至上分为液相部与气相部,第二吸收腔由下至上分为碱液部与吸收部,第一吸收腔上设有进气管,气相部与第二吸收腔通过通气管连通,吸收部内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有喷头和填料。本申请通过两个吸收腔依次对酸性气体实现吸收净化,实现了多级吸收,吸收效率更高,能够彻底的处理酸雾,保护了周围环境和职工身体健康。同时因为两级串联处理酸性气体,能够保护后一级吸收中的填料,降低设备成本和人力成本。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布置方便,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Description

含六价铬废水还原过程中的酸雾吸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含六价铬废水还原过程中的酸雾吸收装置。
背景技术
电镀行业中使用的重金属只有30%-40%被吸附到镀件上,而其余的则以离子的形式溶解在水中形成电镀废水。电镀废水中因含六价铬、总铬、镍、镉、银、铅和汞等重金属及氰化物而成为生态环境污染的主因之一。其中电镀废水中大部分为含铬废水(包括六价铬和三价铬),当前各工厂主要的处理方法仍然采用亚硫酸盐还原技术,其基本原理是在酸性条件下向废水中加入亚硫酸盐,将六价铬还原成三价铬,然后再加入石灰或氢氧化钠,使其在碱性条件下生成氢氧化铬沉淀,从而去除铬离子。采用亚硫酸盐将含铬废水中的六价铬还原为三价铬后,可与其他重金属废水混合处理。目前焦亚硫酸钠作为常用的亚硫酸盐还原剂,广泛应用于各个工厂。焦亚硫酸钠在使用过程中时常与强酸接触而放出SO2,部分SO2释放到周围空气中形成酸雾,对周围的建筑物产生腐蚀作用并影响员工的身体健康。目前,对含六价铬废水在还原过程中的酸雾还未有有效的治理措施。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含六价铬废水还原过程中的酸雾吸收装置,其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处理含铬废水时产生的二氧化硫酸雾无有效的治理措施的问题,从而在还原过程中避免了酸雾对周围环境和职工身体健康的影响。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含六价铬废水还原过程中的酸雾吸收装置,包括用于对酸雾进行一次处理的第一吸收腔以及用于对第一吸收腔处理后的气体进行二次处理的第二吸收腔,所述第一吸收腔由下至上分为液相部与气相部,所述第二吸收腔由下至上分为碱液部与吸收部,所述第一吸收腔上设有进气管,所述气相部与所述第二吸收腔通过通气管连通,所述吸收部内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有喷头和填料。
进一步地,还包括液体输送装置,所述液体输送装置的出口连通喷头,所述液体输送装置的进口连通碱液部。
进一步地,所述液体输送装置的进口连通液相部。
进一步地,所述进气管的出口端延伸至所述液相部内。
进一步地,所述吸收部上设有出气口,所述出气口与所述喷头之间设有除雾器。
进一步地,所述填料通过填料支撑板设于吸收部内,所述填料支撑板下方设有气体分布板。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吸收腔上设有加料口与液位计。
进一步地,所述吸收部上设有检查口。
进一步地,还包括废液阀,所述废液阀分别连通液相部与碱液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为:进气管将酸雾送至第一吸收腔内与第一吸收腔内的碱液进行反应以及吸收;剩余还未接触碱液吸收的气体通过通气管进入第二吸收腔内进行喷淋吸收。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申请通过两个吸收腔依次对酸性气体实现吸收净化,实现了多级吸收,吸收效率更高,能够彻底的处理酸雾,保护了周围环境和职工身体健康。同时因为两级串联处理酸性气体,能够保护后一级吸收中的填料,降低设备维修成本和人力成本。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布置方便,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上述附图中:1、进气管;2、加料口;3、液位计;4、废液阀;5、液体输送装置;6、填料;7、喷头;8、除雾器;9、填料支撑板;10、气体分布板;11、检查口;12、出气口;13、第一吸收腔;14、第二吸收腔;15、球阀;16、第一管道;17、第二管道;18、废液管;19、隔板;20、通气管;21、第三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方便描述不同的部件,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顺序关系、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含六价铬废水还原过程中的酸雾吸收装置,所述酸雾吸收装置包括主体,所述主体内竖向设有隔板19从而将主体分隔为第一吸收腔13与第二吸收腔14,所述第一吸收腔用于对酸雾进行一次处理,所述第二吸收腔14用于对第一吸收腔13处理后的气体进行二次处理,也即第一吸收腔13与第二吸收腔串联依次处理酸性气体。
所述第一吸收腔13由下至上分为液相部与气相部,所述第二吸收腔14由下至上分为碱液部与吸收部,在第一吸收腔13的气相部的顶部设有与之连通的加料口2,加料口用于将碱液NaOH加入液相部,在第一吸收腔13上安装有液位计3,液位计3用于检测液相部加入NaOH的液位,本申请中,液位计为磁翻板液位计,观测更为准确。
在所述第一吸收腔13的气相部的侧壁上设有进气管1,进气管的进口连通风机,风机用于将SO2抽至第一吸收腔13内。具体地,因焦亚硫酸钠在使用过程中时常与强酸接触而放出SO2的过程是在亚硫酸盐还原工艺的酸化还原池内产生,故将酸化还原池盖上盖板密闭后,风机的进口端连通酸化还原池即可工作将其内的SO2抽出;进气管1的出口端延伸至所述液相部内,液相部内装填NaOH溶液,进气管1的出口端没入NaOH溶液页面下侧15-20cm处,酸性气体进入NaOH溶液即可进行一次吸收。
所述第二吸收腔14的吸收部的顶部开设有出气口12,由出气口12至碱液部之间的吸收部内由上至下依次设有除雾器8、喷头7、填料6、填料支撑板9以及气体分布板10,所述填料6通过填料支撑板9设于吸收部内,所述填料6为聚丙烯填料,在气体分布板10和碱液部之间的吸收部内还设有检查口11,用于随时观察第二吸收腔14内情况。
第一吸收腔13内未及与NaOH溶液中和的酸性气体经通气管20进入吸收部内,具体地,隔板19上开设通孔,通气管20呈L型,其水平段焊接于通孔上,其竖直段设于吸收部内且向下延伸至气体分布板10下方,如此设计气体分布板10既能够阻止碱液部的液体直接进人填料6,也起促进通气管20导出的来自第一吸收腔13的酸性气体径向混合的作用。
碱液部中同样填充NaOH溶液,其可自行添加也可导入第一吸收腔的液相部内NaOH溶液,本实施例两者兼有,在吸收部的侧壁开有注药孔,新鲜NaOH溶液由注药孔注入液位,同时在液相部底部设连通液相部的第一管道16,第一管道16连通液体输送装置5的进口,液体输送装置5的出口连通第三管道21,第三管道21贯穿吸收部的侧壁后延伸至除雾器8和填料6之间,喷头7焊接在吸收部内的第三管道21上并与之连通,本实施例中选择旋转雾化喷头作为喷头7,其喷淋效率、效果均更为优秀,同时选取循环泵作为液体输送装置5,其用于将液相部的NaOH溶液通过旋转雾化喷头喷淋入吸收部以建立液位。
为了在第二吸收腔14内循环喷淋,故在碱液部的侧壁设与碱液部连通的第二管道17,第二管道17还连通循环泵的进口,在第一管道16、第二管道17和第三管道21上均设有球阀15,以及时调整碱液流程。当第二吸收腔14的吸收部导入来自第一吸收腔13未处理的气体时,关闭第一管道16的球阀,打开第二管道17和第三管道21上的球阀,启动循环泵将碱液部中的NaOH溶液通过喷头7注入第二吸收腔14即可对酸性气体进一步吸收。
为了在设备停止使用后更换吸收饱和之后的碱液,还设有废液管18,废液管18连通第一管道16与第二管道17,在废液管18上设置有废液阀4,废液管18连通再处理设备,氢氧化钠吸收液与酸雾中的二氧化硫反应完成后,将得到高浓度的NaHSO3溶液,再通过中和、浓缩结晶及干燥后可得到亚硫酸钠产品,以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
综上,本实施例使用时,首先通过加料口2往液相部加入NaOH溶液,当建立起液位后,打开第一管道16和第三管道21的球阀15,关闭第二管道17的球阀15以及废液阀4,启动循环泵,将液相部的NaOH溶液输送至喷头7从而喷淋至碱液部并建立液位,当液相部和碱液部的液位达到设定时,即停止通过加料口2加料,并密封加料口2,停止循环泵的运行。启动风机将带二氧化硫的酸性气体通过进气管1引入液相部的NaOH溶液内,同时关闭第一管道16的球阀15,打开第二管道17和第三管道21的球阀15,使碱液部的NaOH溶液内通过喷头7进行喷淋。此时一部分酸性气体在第一吸收腔内与液相部的碱液中和进行一级处理,另一部分酸性气体通过通气管20进入到气体分布板10下并由下至上依次经过气体分布板10、填料6、喷头7,与喷头喷出的碱液逆流接触完成二级处理,被吸收了二氧化硫的酸性气体继续上升经除雾器8去除水分后成为洁净气体通过出气口12排出。
当液相部与碱液部的碱液吸收达到饱和,可停止循环泵与风机,打开第一管道16和第二管道17的球阀,关闭第三管道21上的球阀,打开废液阀4将饱和碱液送至再处理设备,通过中和、浓缩结晶及干燥后可得到亚硫酸钠产品。
由于酸雾气体中一般含有颗粒物与粉尘,直接进入第二吸收腔容易造成填料6堵塞,填料堵塞后需要经常冲洗填料6,或者更换填料6,故将酸性气体先导入液相部的碱液内中和可以去除有颗粒物与粉尘,避免填料6堵塞,减少维护保养成本和人的劳动强度,节约运行成本。
本申请将第一吸收腔13分为装载碱液并与气体中和反应的液相部与填充气体的气相部,将第二吸收腔14分为装载碱液的碱液部与喷淋碱液与气体中和反应的吸收部,进行二级吸收,本申请通过两级吸收,第一级可以起到除去杂质与粗吸收目的,第二级是循环深度吸收,吸收效率更高,适应力强,对高浓度和低浓度的废气去除效果都好,耐冲击负荷的能力强。还具有投资费用低、占地面积小、吸收液再生后可重复利用(如再生循环脱硫法)等优点。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Claims (9)

1.含六价铬废水还原过程中的酸雾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对酸雾进行一次处理的第一吸收腔(13)以及用于对第一吸收腔(13)处理后的气体进行二次处理的第二吸收腔(14),
所述第一吸收腔(13)由下至上分为液相部与气相部,所述第二吸收腔(14)由下至上分为碱液部与吸收部,
所述第一吸收腔(13)上设有进气管(1),所述气相部与所述第二吸收腔(14)通过通气管(20)连通,所述吸收部内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有喷头(7)和填料(6)。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六价铬废水还原过程中的酸雾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液体输送装置(5),所述液体输送装置(5)的出口连通喷头(7),所述液体输送装置(5)的进口连通碱液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含六价铬废水还原过程中的酸雾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体输送装置(5)的进口连通液相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六价铬废水还原过程中的酸雾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管(1)的出口端延伸至所述液相部内。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六价铬废水还原过程中的酸雾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收部上设有出气口(12),所述出气口(12)与所述喷头(7)之间设有除雾器(8)。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六价铬废水还原过程中的酸雾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填料(6)通过填料支撑板(9)设于吸收部内,所述填料支撑板(9)下方设有气体分布板(10)。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六价铬废水还原过程中的酸雾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吸收腔(13)上设有加料口(2)与液位计(3)。
8.如权利要求1-7任一所述的含六价铬废水还原过程中的酸雾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收部上设有检查口(11)。
9.如权利要求1-7任一所述的含六价铬废水还原过程中的酸雾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废液阀(4),所述废液阀(4)分别连通液相部与碱液部。
CN202021410665.7U 2020-07-16 2020-07-16 含六价铬废水还原过程中的酸雾吸收装置 Active CN21291513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410665.7U CN212915139U (zh) 2020-07-16 2020-07-16 含六价铬废水还原过程中的酸雾吸收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410665.7U CN212915139U (zh) 2020-07-16 2020-07-16 含六价铬废水还原过程中的酸雾吸收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915139U true CN212915139U (zh) 2021-04-09

Family

ID=753304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410665.7U Active CN212915139U (zh) 2020-07-16 2020-07-16 含六价铬废水还原过程中的酸雾吸收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91513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115765B (zh) 一种废气处理装置及方法
CN211069641U (zh) 一种热镀锌用废气处理装置
CN105664693A (zh) 氧化法硫酸尾气脱硫用的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206424769U (zh) 一种高效低能耗废气处理系统
CN212915139U (zh) 含六价铬废水还原过程中的酸雾吸收装置
CN219072549U (zh) 一种污水处理池用尾气回收装置
CN208964615U (zh) 一种含硝酸盐废水的脱硝处理装置
CN203355601U (zh) 利用皂化废水处理二氧化硫烟气的装置
CN215276522U (zh) 一种自动循环控制的酸雾吸收装置
CN210251843U (zh) 一种废酸再生处理用尾气塔
CN212119341U (zh) 一种废弃物焚烧废气处理装置
CN113041797A (zh) 一种高效的多用途气体吸收设备
CN209735314U (zh) 酸碱洗涤系统及具有该系统的通风柜
CN208898579U (zh) 一种含氯废气处理含氨废水的设备
CN210752038U (zh) 一种工业废气除尘脱硝脱硫用装置
CN207608345U (zh) 高浓度含氰废水一体化回收设备
CN209848655U (zh) 一种臭氧尾气无害资源化利用装置
CN202253679U (zh) 硅烷尾气燃烧净化设备
CN214914904U (zh) 一种废气吸收处理装置
CN102489121A (zh) 处理萘系高效减水剂生产中废气的方法和其专用设备
CN213132632U (zh) 一种脱硝处理设备
CN106310903A (zh) 一种带二次处理的废气反应塔
CN205672743U (zh) 一种干法制取氟化铝尾气吸收装置
CN215693157U (zh) 一种含氰臭气一体化处置装置
CN220485640U (zh) 一种天然气用脱硫预净化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