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909270U - 一种电机的功率电子设备输出端固定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机的功率电子设备输出端固定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909270U
CN212909270U CN202020896640.6U CN202020896640U CN212909270U CN 212909270 U CN212909270 U CN 212909270U CN 202020896640 U CN202020896640 U CN 202020896640U CN 212909270 U CN212909270 U CN 21290927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olt
output end
mounting groove
axis
end colum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896640.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向明军
姚明湖
陈林
胡亮
王为
李铭
谢驰
韦品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IZHOU YAGUANG 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IZHOU YAGUANG 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IZHOU YAGUANG 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IZHOU YAGUANG 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896640.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90927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90927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90927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机的功率电子设备输出端固定结构,包括放置有功率电子设备的安装槽和安装盖,该安装盖与安装槽之间配合连接,该安装盖上设置有与外部整流电路连接的接触弹片和输出端柱,该接触弹片和输出端柱与功率电子设备的对应的输入、出端口连接;在输出端柱处的安装槽和安装盖连接方式采用螺栓或插销结构紧固连接,该螺栓或插销结构的轴线与输出端柱的轴线交叉且垂直,本实用新型加工工艺简单,安装方便,而且通用性强,稳定性更高。

Description

一种电机的功率电子设备输出端固定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机的功率电子设备输出端固定结构,属于电机驱动应用领域。
背景技术
电机可以把一个发动机带动的感应 转子的转动转换成在多相定子的感应线圈中的感应电流;这个定子一般包 括三个相位绕组,因此发电机为三相发电机;三个感应相位与一个整流桥连接;这个整流桥包括三个分支,每个分支包括至少二个与每个相位连接 的二极管;然而这些二极管会产生热量;因此应该使整流桥冷却,避免使二极管过热。
现有技术中一般都是把上述二极管及整流电路构成功率电子设备,把功率电子设备放置在一个绝缘的壳体内(壳体包括容腔及其盖体等),通过在壳体上设置功率电子设备输入、出端连接发动机对应电路,为方便连接可靠及其稳定,一般都将功率电子的输出端制成螺纹状的柱状结构,其材质采用导电性强,成本较低和铝、铜等材料,而再把功率电子设备放置好及其连接位置连接好后,采用螺栓将容腔及其盖体连接一体,已保护功率电子设备,其螺栓一般都是采用同一方向拧紧。
在使用过程中,功率电子的输出端的输出电流较大,然在电机或发动机内,由于有永磁体的存在,使得在功率电子的输出端形成一个磁场,然在电流作用,使得在功率电子的输出端形成一个较强扭矩,在长期使用过程中,这个较强扭矩会不断对输出端的壳体进行重复作用,会造成功率电子的输出端出壳体损坏,以及后期漏电甚至破坏功率电子设备的风险,因此急需一种结构,既能使得功率电子设备安装、拆卸方便,又能很好保证功率电子设备输出端的结构稳定,牢固。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机的功率电子设备输出端固定结构,通过创造性对功率电子设备输出端进行结构改变,解决了该处连接不稳定、不可靠的问题,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一种电机的功率电子设备输出端固定结构,包括放置有功率电子设备的安装槽和安装盖,该安装盖与安装槽之间配合连接,通过设置安装盖,使得功率电子设备前期安装方便,后期更换也非常方便;
所述安装盖上设置有与外部整流电路连接的接触弹片和输出端柱,该接触弹片和输出端柱与功率电子设备的对应的输入、出端口连接;通过在安装盖上设置接触弹片和输出端柱,使得功率电子设备相对独立,而且与触弹片和输出端柱连接为接触式连接,这样后期对功率电子设备的检修、更换都非常方便;同时接触弹片和输出端柱设置在安装盖上,使得那些必需的连接线路都能预先安装在安装盖内并与安装盖形成整体,那些必需的连接线路可采用导电性强、成本低的薄铝板条制成,这样在前期就可以与盖板一体制造,而且该连接线路可靠性更高,不会造成连接线路的损害及漏电,也提高了安全性,制造成本也低廉。
在输出端柱处的安装槽和安装盖连接方式采用螺栓或插销结构紧固连接,优选选用螺栓连接方式,因为螺栓连接能实现对安装盖全方位自由度先知,而插销结构不能对插销轴线方向自由度限值,需要采用现有结构配合才能使用;
所述螺栓或插销结构的轴线与输出端柱的轴线交叉且垂直。
优选的,所述安装槽和安装盖的配合方式采用至少三点固定连接方式构成至少1个的三角形稳定结构,其中固定点采用螺栓或插销结构实现,而其中至少1个螺栓或插销结构位于出端柱处,其余螺栓或插销结构的轴线与输出端柱的轴线平行。
优选的,所述安装槽和安装盖的配合方式还可以采用三点固定连接方式构成三角形稳定结构,其中两点为铰链结构使得安装盖沿着铰链点自由转动,另外一点为螺栓或插销结构且位于输出端柱处。
优选的,所述实现螺栓或插销结构轴线与输出端柱的轴线彼此交叉且垂直的结构包括位于输出端柱反方向的连接插板,在连接插板上设置连接孔,该连接孔的轴线与输出端柱的轴线彼此交叉且垂直,在安装槽上设置与连接孔位置对应的螺栓孔,螺栓或插销结构穿过连接孔后与螺栓孔配合连接,原有技术都是采用多个螺栓将盖体固定且全部螺栓的轴线方向一致,而且由于输出端柱处尺寸限制及连接关系,使得螺栓与输出端柱距离较远,不可能实现与输出端柱的轴向方向重合,若全部螺栓轴线方向与输出端柱轴线平行,则输出端柱产生的扭矩只能靠螺栓的C截面来受力抵挡,若全部螺栓轴线方向与输出端柱轴线垂直且不相交,一是此结构造成盖体结构复杂,制作不便,且与输出端柱轴线方向的力又只能通过螺栓的C截面来受力抵挡;然采用本申请后,盖体或输出端柱的轴向方向的力可以通过与输出端柱平行的螺栓或铰链来克服,尤其的,与输出端柱平行的螺栓此时受力面是D面,受力面积大大高于C面受力面积;同时又有至少一个螺栓的轴线与输出端柱的轴线垂直且交叉,由于输出端柱处形成的力矩方向是绕着输出端柱轴线的(或为顺指针,或为逆时针),然螺栓的轴线与输出端柱的轴线垂直且交叉,因此该力矩必然全部受力在螺栓的D面上,与原有技术相比,D面的受力面积大大高于C面受力面积,固更加稳定可靠,而且螺栓间彼此垂直,使得后期就算螺栓有磨损或变形,也不会造成安装盖及输出端的相对位移,因此连接非常可靠(原有技术中螺栓方向一致,极容易螺栓磨损或变形后造成位移)。
优选的,在连接插板一侧的安装盖上设置定位孔,在螺栓孔一侧的安装槽上设置定位销,该定位孔与定位销,通过设置定位孔,使得安装更加快捷方便。
优选的,安装槽底部表面上设置引流冷却条,以及由引流冷却条与安装槽底部表面围成的通道,通过形成通道12,使得在风机的作用下,冷却风能够通过中空结构沿着通道12对安装槽1进行快速冷却,从而达到对功率电子设备进行散热的目的。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跟现有技术比,本实用新型加工工艺简单,安装方便,而且通用性强,稳定性更高。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主视图;
附图2为附图1的俯视图;
附图3为附图2的A-A剖视图;
附图4为附图2的局部B剖视图;
附图5为螺栓受力面示意图一;
附图6为螺栓受力面示意图二。
附图中的标记为:1-安装槽,2-安装盖,3-接触弹片,4-输出端柱, 5-螺栓或插销结构,6-连接插板、-连接孔、8-螺纹孔、9-定位孔、10-定位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
实施例一、如附图1-6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电机的功率电子设备输出端固定结构,包括放置有功率电子设备的安装槽1和安装盖2,该安装盖2与安装槽1之间配合连接,通过设置安装盖,使得功率电子设备前期安装方便,后期更换也非常方便;所述安装槽1和安装盖2的配合方式采用三点固定连接方式构成三角形稳定结构,其中固定点采用螺栓结构5实现,而其中1个螺栓5位于出端柱4处,其余螺栓5的轴线与输出端柱4的轴线平行。
在输出端柱4处的安装槽1和安装盖2连接方式采用螺栓5紧固连接,因为螺栓连接能实现对安装盖2全方位自由度先知,而插销结构不能对插销轴线方向自由度限值,需要采用现有结构配合才能使用,螺栓5的轴线与输出端柱4的轴线交叉且垂直。
实现螺栓或插销结构5轴线与输出端柱4的轴线彼此交叉且垂直的结构包括位于输出端柱4反方向的连接插板6,在连接插板6上设置连接孔7,该连接孔7的轴线与输出端柱4的轴线彼此交叉且垂直,在安装槽1上设置与连接孔7位置对应的螺栓孔8,螺栓或插销结构5穿过连接孔7后与螺栓孔8配合连接,原有技术都是采用多个螺栓将盖体固定且全部螺栓的轴线方向一致,而且由于输出端柱4处尺寸限制及连接关系,使得螺栓与输出端柱4距离较远,不可能实现与输出端柱4的轴向方向重合,若全部螺栓轴线方向与输出端柱4轴线平行,则输出端柱4产生的扭矩只能靠螺栓的C截面来受力抵挡,若全部螺栓轴线方向与输出端柱4轴线垂直且不相交,一是此结构造成盖体结构复杂,制作不便,且与输出端柱4轴线方向的力又只能通过螺栓的C截面来受力抵挡;然采用本申请后,盖体或输出端柱4的轴向方向的力可以通过与输出端柱4平行的螺栓或铰链来克服,尤其的,与输出端柱4平行的螺栓此时受力面是D面,受力面积大大高于C面受力面积,同时又有一个螺栓的轴线与输出端柱4的轴线垂直且交叉,由于输出端柱4处形成的力矩方向是绕着输出端柱4轴线的(或为顺指针,或为逆时针),然螺栓的轴线与输出端柱4的轴线垂直且交叉,因此该力矩必然全部受力在螺栓的D面上,与原有技术相比,D面的受力面积大大高于C面受力面积,固更加稳定可靠,而且螺栓间彼此垂直,使得后期就算螺栓有磨损或变形,也不会造成安装盖及输出端的相对位移,因此连接非常可靠(原有技术中螺栓方向一致,极容易螺栓磨损或变形后造成位移)。
在连接插板6一侧的安装盖2上设置定位孔9,在螺栓孔8一侧的安装槽1上设置定位销10,该定位孔9与定位销10,通过设置定位孔9,使得安装更加快捷方便。
在安装盖2上设置有与外部整流电路连接的接触弹片3和输出端柱4,该接触弹片3和输出端柱4与功率电子设备的对应的输入、出端口连接;通过在安装盖2上设置接触弹片3和输出端柱4,使得功率电子设备相对独立,而且与触弹片3和输出端柱4连接为接触式连接,这样后期对功率电子设备的检修、更换都非常方便;同时接触弹片3和输出端柱4设置在安装盖2上,使得那些必需的连接线路都能预先安装在安装盖2内并与安装盖2形成整体,那些必需的连接线路可采用导电性强、成本低的薄铝板条制成,这样在前期就可以与盖板一体制造,而且改连接线路可靠性更高,不会造成连接线路的损害及漏电,也提高了安全性,制造成本也低廉。
在安装槽1底部表面上设置引流冷却条11,以及由引流冷却条11与安装槽1底部表面围成的通道12,通过形成通道12,使得在风机的作用下,冷却风能够通过中空结构沿着通道12对安装槽1进行快速冷却,从而达到对功率电子设备进行散热的目的。
实施例二、如附图1-6所示,一种电机的功率电子设备输出端固定结构,包括放置有功率电子设备的安装槽1和安装盖2,该安装盖2与安装槽1之间配合连接,通过设置安装盖,使得功率电子设备前期安装方便,后期更换也非常方便;安装槽1和安装盖2的配合方式采用三点固定连接方式构成三角形稳定结构,其中两点为铰链结构使得安装盖2沿着铰链点自由转动此结构还可以采用转轴结构,即在安装盖2上设置转轴,在安装槽对应位置设置转筒,该转筒套在转轴上,一样实现安装盖自由移动,该结构原理现有技术较多,就不一一进行累述,另外一点为螺栓结构5连接且位于输出端柱4处,螺栓5的轴线与输出端柱4的轴线交叉且垂直。
实现螺栓或插销结构5轴线与输出端柱4的轴线彼此交叉且垂直的结构包括位于输出端柱4反方向的连接插板6,在连接插板6上设置连接孔7,该连接孔7的轴线与输出端柱4的轴线彼此交叉且垂直,在安装槽1上设置与连接孔7位置对应的螺栓孔8,螺栓或插销结构5穿过连接孔7后与螺栓孔8配合连接,原有技术都是采用多个螺栓将盖体固定且全部螺栓的轴线方向一致,而且由于输出端柱4处尺寸限制及连接关系,使得螺栓与输出端柱4距离较远,不可能实现与输出端柱4的轴向方向重合,若全部螺栓轴线方向与输出端柱4轴线平行,则输出端柱4产生的扭矩只能靠螺栓的C截面来受力抵挡,若全部螺栓轴线方向与输出端柱4轴线垂直且不相交,一是此结构造成盖体结构复杂,制作不便,且与输出端柱4轴线方向的力又只能通过螺栓的C截面来受力抵挡;然采用本申请后,盖体或输出端柱4的轴向方向的力可以通过与输出端柱4平行的螺栓或铰链来克服,尤其的,与输出端柱4平行的螺栓此时受力面是D面,受力面积大大高于C面受力面积,同时又有一个螺栓的轴线与输出端柱4的轴线垂直且交叉,由于输出端柱4处形成的力矩方向是绕着输出端柱4轴线的(或为顺指针,或为逆时针),然螺栓的轴线与输出端柱4的轴线垂直且交叉,因此该力矩必然全部受力在螺栓的D面上,与原有技术相比,D面的受力面积大大高于C面受力面积,固更加稳定可靠,而且螺栓间彼此垂直,使得后期就算螺栓有磨损或变形,也不会造成安装盖及输出端的相对位移,因此连接非常可靠(原有技术中螺栓方向一致,极容易螺栓磨损或变形后造成位移)。
在连接插板6一侧的安装盖2上设置定位孔9,在螺栓孔8一侧的安装槽1上设置定位销10,该定位孔9与定位销10,通过设置定位孔9,使得安装更加快捷方便。
在安装盖2上设置有与外部整流电路连接的接触弹片3和输出端柱4,该接触弹片3和输出端柱4与功率电子设备的对应的输入、出端口连接;通过在安装盖2上设置接触弹片3和输出端柱4,使得功率电子设备相对独立,而且与触弹片3和输出端柱4连接为接触式连接,这样后期对功率电子设备的检修、更换都非常方便;同时接触弹片3和输出端柱4设置在安装盖2上,使得那些必需的连接线路都能预先安装在安装盖2内并与安装盖2形成整体,那些必需的连接线路可采用导电性强、成本低的薄铝板条制成,这样在前期就可以与盖板一体制造,而且改连接线路可靠性更高,不会造成连接线路的损害及漏电,也提高了安全性,制造成本也低廉。
在安装槽1底部表面上设置引流冷却条11,以及由引流冷却条11与安装槽1底部表面围成的通道12,通过形成通道12,使得在风机的作用下,冷却风能够通过中空结构沿着通道12对安装槽1进行快速冷却,从而达到对功率电子设备进行散热的目的。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电机的功率电子设备输出端固定结构,包括放置有功率电子设备的安装槽(1)和安装盖(2),该安装盖(2)与安装槽(1)之间配合连接,其特征在于:
所述安装盖(2)上设置有与外部整流电路连接的接触弹片(3)和输出端柱(4),该接触弹片(3)和输出端柱(4)与功率电子设备的对应的输入、出端口连接;
在输出端柱(4)处的安装槽(1)和安装盖(2)连接方式采用螺栓或插销结构(5)紧固连接;
所述螺栓或插销结构(5)的轴线与输出端柱(4)的轴线交叉且垂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机的功率电子设备输出端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槽(1)和安装盖(2)的配合方式采用至少三点固定连接方式构成至少1个的三角形稳定结构,其中固定点采用螺栓或插销结构(5)实现,而其中至少1个螺栓或插销结构(5)位于出端柱(4)处,其余螺栓或插销结构(5)的轴线与输出端柱(4)的轴线平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机的功率电子设备输出端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槽(1)和安装盖(2)的配合方式还可以采用三点固定连接方式构成三角形稳定结构,其中两点为铰链结构使得安装盖(2)沿着铰链点自由转动,另外一点为螺栓或插销结构(5)且位于输出端柱(4)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机的功率电子设备输出端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栓或插销结构(5)轴线与输出端柱(4)的轴线彼此交叉且垂直的结构包括位于输出端柱(4)反方向的连接插板(6),在连接插板(6)上设置连接孔(7),该连接孔(7)的轴线与输出端柱(4)的轴线彼此交叉且垂直,在安装槽(1)上设置与连接孔(7)位置对应的螺栓孔(8),螺栓或插销结构(5)穿过连接孔(7)后与螺栓孔(8)配合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电机的功率电子设备输出端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在连接插板(6)一侧的安装盖(2)上设置定位孔(9),在螺栓孔(8)一侧的安装槽(1)上设置定位销(10),该定位孔(9)与定位销(1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机的功率电子设备输出端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安装槽(1)底部表面上设置引流冷却条(11),以及由引流冷却条(11)与安装槽(1)底部表面围成的通道(12)。
CN202020896640.6U 2020-05-25 2020-05-25 一种电机的功率电子设备输出端固定结构 Active CN21290927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896640.6U CN212909270U (zh) 2020-05-25 2020-05-25 一种电机的功率电子设备输出端固定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896640.6U CN212909270U (zh) 2020-05-25 2020-05-25 一种电机的功率电子设备输出端固定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909270U true CN212909270U (zh) 2021-04-06

Family

ID=752656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896640.6U Active CN212909270U (zh) 2020-05-25 2020-05-25 一种电机的功率电子设备输出端固定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90927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7095730B2 (ja) 回転電機
US9431881B2 (en) Electric machine housing
US7511392B2 (en) Rotating rectifier module
US10566876B2 (en) Axial gap rotary electric machine
US20200395878A1 (en) Rotating electrical machine
CN114552828B (zh) 旋转电机
AU2007221923B2 (en)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operating direct current motors
US9484787B2 (en) Voltage regulator device for rotary electric machine, bearing for rotary electric machine and rotary electric machine comprising such bearing
EP3331135A1 (en) Rotating electric machine
JPH11356006A (ja) 電動モータ
JP2016178830A (ja) アキシャルギャップ型の回転電機
CN212909270U (zh) 一种电机的功率电子设备输出端固定结构
JP2017189052A (ja) インバータ一体形回転電機
CN111490639A (zh) 一种电机的功率电子设备输出端固定结构
JP2015089151A (ja) 電動機
CN214506755U (zh) 永磁同步发电机
JP5724843B2 (ja) 回転電機
CN221058076U (zh) 一种磁电机定子结构
JP2016178829A (ja) アキシャルギャップ型の回転電機
CN204012955U (zh) 一种能够定位的电机机壳与定子
CN215601108U (zh) 一种外转子结构
CN212413643U (zh) 一种伺服电机的立式控制器结构
KR101012251B1 (ko) 영구자석 회전자 모터
CN209994255U (zh) 一种用于通风系统的永磁高效同步电动机
US7687960B2 (en) Pigtailed stator windings for electrical generato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