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878096U - 一种耳机盒 - Google Patents

一种耳机盒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878096U
CN212878096U CN202022458061.6U CN202022458061U CN212878096U CN 212878096 U CN212878096 U CN 212878096U CN 202022458061 U CN202022458061 U CN 202022458061U CN 212878096 U CN212878096 U CN 21287809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arphone
box
state
box body
ge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458061.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仲霖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458061.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87809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87809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87809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一种耳机盒,包括:盒体、盒盖、活动件和驱动机构。所述盒体的容纳槽具有口部,所述盒盖活动连接于所述盒体并覆盖或避让所述口部,所述驱动机构设置于所述盒体,且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活动件相连接。在所述耳机位于所述容纳槽,所述盒盖避让所述口部,且所述口部的朝向与重力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90°的情况下,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耳机限位配合;在所述耳机位于所述容纳槽,所述盒盖避让所述口部,且所述口部的朝向与重力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或等于90°且小于或等于180°的情况下,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耳机至少部分伸出于所述容纳槽之外。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耳机盒可以防止耳机意外掉落。

Description

一种耳机盒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耳机盒。
背景技术
随着无线耳机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无线耳机的携带和充电,无线耳机及耳机盒的体积也趋于小型化设计。
耳机一般包括盒体和盖体。无线耳机被放入盒体中时,耳机部分结构露出盒体便于用户抓取。盒盖盖在盒体上后可覆盖露出盒体的耳机部分结构。盒体内设置有电池和充电模块,可对放入其中的耳机进行充电。
由于要将无线耳机和耳机盒的体积做小,则需要使得耳机露出耳机盒的部分结构的体积小,且耳机外形较为圆润,因此不便于用户抓取耳机。
在现有技术中,在耳机盒内设置有驱动机构,当盒盖被打开时,驱动机构向无线耳机施加推顶力,将无线耳机推出耳机盒,让用户获取到更大的抓取面,方便用户抓取耳机。但是,现有技术的耳机盒存在一定的缺陷,当耳机盒的口部朝下或斜向下方时,打开盒盖,耳机可能会因为被顶出而掉落,用户体验不好。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耳机盒,以解决当耳机盒的口部朝下的状态下,盒盖被打开时,耳机被顶出而掉落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耳机盒,包括:
盒体和盒盖,所述盒体开设有容纳槽,所述容纳槽与耳机相配合,所述容纳槽具有口部,所述盒盖活动连接于所述盒体,以覆盖或避让所述口部;
活动件,所述活动件可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运动;
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设置于所述盒体,且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活动件相连接,在所述耳机位于所述容纳槽,所述盒盖避让所述口部,且所述口部的朝向与重力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90°的情况下,所述活动件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耳机限位配合;在所述耳机位于所述容纳槽,所述盒盖避让所述口部,且所述口部的朝向与重力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或等于90°且小于或等于180°的情况下,所述活动件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耳机至少部分伸出于所述容纳槽之外。
本申请实施例采用的技术方案能够达到以下有益效果:
本申请提供的耳机盒通过判断耳机盒所处状态,在耳机盒的口部朝上时,盒盖被打开,则耳机盒内的驱动机构驱动所述耳机至少部分伸出于所述容纳槽之外。在耳机盒的口部朝下时,盒盖被打开时,则耳机盒内的驱动机构与所述耳机限位配合,防止耳机掉落丢失,从而提高了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耳机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耳机盒处于第二状态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耳机盒处于第一状态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耳机盒的第一感应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耳机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耳机盒处于第二状态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耳机盒处于倒立状态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耳机盒处于第一状态的示意图。
图中:
1-盒体;2-盒盖;31、第一齿轮;32-第二齿轮;33、第三齿轮;34、连杆;35、配重块;41-第一磁体;42-升降杆;43-啮合齿;44-推顶部;5-电控模块;6-第一感应模块;61-壳体;62-电极端子;63-导电体;7-第二感应模块;8-耳机;81-第二磁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申请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本申请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中“和/或”表示所连接对象的至少其中之一,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申请各个实施例公开的技术方案。
参见图1至图8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耳机盒,包括:盒体1和盒盖2,所述盒体1开设有容纳槽,所述容纳槽与耳机8相配合,所述容纳槽具有口部,所述盒盖2活动连接于所述盒体1,以覆盖或避让所述口部。另外,盒体1上可以设置有电池(未图示)、接电端子和连接电池于所述接电端子的充电电路。在耳机8装入盒体1内的容纳槽时,该接电端子与耳机8电接触,耳机盒可对耳机8进行充电。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耳机盒还包括活动件和驱动机构,所述活动件可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运动。所述驱动机构设置于所述盒体1,且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活动件相连接,在所述耳机8位于所述容纳槽,所述盒盖2避让所述口部,且所述口部的朝向与重力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90°的情况下,也就是耳机盒处于第一状态,所述活动件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耳机8限位配合;在所述耳机8位于所述容纳槽,所述盒盖2避让所述口部,且所述口部的朝向与重力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或等于90°且小于或等于180°的情况下,也就是耳机盒处于第二状态,所述活动件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耳机8至少部分伸出于所述容纳槽之外。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耳机盒通过判断耳机盒所处的状态。在耳机盒的口部朝上时,盒盖2被打开,则耳机盒内的驱动机构驱动所述耳机至少部分伸出于所述容纳槽之外。在耳机盒的口部朝下时,盒盖2被打开,则耳机盒内的驱动机构与所述耳机限位配合,防止耳机8掉落丢失,从而提高了用户体验。
其中,耳机盒上设置第一磁体41,耳机具有第二磁体81。当耳机8放置于耳机槽内时,第一磁体41和第二磁体81相互吸附,使得耳机盒在第一状态下,耳机8因为被第一磁体41吸附而不会掉落。
参见图1至图3所示,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中,所述耳机盒包括电控模块5和状态感应模组。所述状态感应模组和所述驱动机构均电连接于所述电控模块5,所述状态感应模组用于检测所述耳机盒的状态,所述状态包括所述口部的朝向与重力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90°时的第一状态和所述口部的朝向与重力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或等于90°且小于或等于180°时的第二状态。
在该实施方案中,耳机盒采用电控方式进行智能化控制,状态感应模组检测耳机盒所处的状态,控制模块根据状态感应模组的检测结果控制驱动机构的状态,提高了所述耳机盒的操控准确性。
参见图1至图3所述,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中,所述状态感应模组包括第一感应模块6和第二感应模块7。所述盒盖2通过转轴连接于所述盒体1,所述第一感应模块6设置于所述转轴或所述盒体1上,并用于检测所述耳机盒的状态。所述第二感应模块7设置于所述盒体1和/或盒盖2上,并用于检测所述盒盖2的开闭状态。所述第一感应模块6和所述第二感应模块7均连接于所述耳机盒的电控模块5;所述电控模块5根据所述第一感应模块6和第二感应模块7的检测信息确定所述耳机盒和所述盒盖2的状态。
在该实施方案中,盒盖2与转轴一体连接,且盒盖2通过转轴连接于盒体1,在盒盖2转动的过程中,转轴随盒盖2一体转动,第一感应模块6设置在转轴上,而第二感应模块7则用于检测盒盖2的开闭状态。电控模块5根据所述第一感应模块6和第二感应模块7两者的检测信息确定所述耳机盒和所述盒盖2的状态。
具体的,参见图4所示,第一感应模块6包括壳体61和两个电极端子62,所述活动件包括导电体63。电控模块通过检查电路连接两个所述电极端子62。所述壳体61具有空腔,所述导电体63自由活动于所述空腔内;两个所述电极端子62设置在所述壳体61上,所述壳体61连接于所述转轴或所述盒体1。在所述耳机盒处于所述第一状态下,所述导电体63与两个所述电极端子62相分离,此时所述导电体63处于第一位置;在所述耳机盒处于所述第二状态下,所述导电体63与两个所述电极端子62电接触,此时所述导电体63处于第二位置。
基于上述的结构设计,以下对电控模块5根据所述第一感应模块6和第二感应模块7的检测信息确定所述耳机盒的状态的判断过程进行详细的说明:
参见图2所示,当第一感应模块6导通,第二感应模块7检测到盒盖2开启时,则控制模块5判断耳机盒处于第二状态:口部朝上,且盒盖2打开。此时电控模块5控制驱动机构切换至推顶状态将耳机8顶出。
参见图3所示,当第一感应模块6处于断开状态,第二感应模块7检测到盒盖2开启时,则控制模块5判断耳机盒处于第一状态:耳机盒的口部朝下,且盒盖2打开。此时电控模块5控制驱动机构切换至初始状态,不对耳机8施加推顶力,耳机8不会脱落。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二感应模块7包括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所述第一部件设置于所述盒盖2,所述第二部件设置于所述盒体1。所述第二感应模块7用于检测所述第一部件和所述第二部件的距离,在所述距离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距离的情况下,所述盒盖2处于关闭状态;在所述距离大于第一预设距离的情况下,所述盒盖2处于打开状态,进而确定所述盒盖2的开闭状态。所述第一预设距离的具体数值以耳机8能从耳机盒内取出为限,本申请实施例对所述第一预设距离的具体数值不作限制。
示例性的,第二感应模块7的第一部件可以为霍尔传感器,第二部件为可以为磁体,霍尔传感器和磁体分别设置于盒体1和盒盖2上,当盒盖2打开时,霍尔传感器与磁体分开,霍尔传感器与磁体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一预设距离,霍尔传感器产生相应的电信号;当盒盖2闭合时,霍尔传感器和磁体靠近接触,霍尔传感器与磁体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距离,此时,霍尔传感器产生另一电信号。电控模块根据霍尔传感器产生的信号即可判断盒盖2的开闭状态。当然,第二感应模块7也可以采用其他的传感模块,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中,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第一磁体41和电磁铁(未图示),耳机8具有第二磁体81,所述第一磁体41和第二磁体81相互吸附,所述耳机盒具有连接所述电磁铁的供电电路,在所述耳机盒处于第二状态的情况下,所述供电电路导通,所述电磁铁产生与所述第二磁体81磁性相反的磁场,且磁性更强,电磁铁和第一磁体41相互排斥实现将耳机8推出耳机盒的口部。
在该实施方案中,第一磁体41为永磁体,在耳机8装入耳机盒内时,第一磁体41和第二磁体81相互吸附,固定耳机8。电磁铁可以绕永磁铁一周设置,当耳机盒处于第二状态时,电控模块5控制所述供电电路导通,电磁铁产生了与第一磁铁磁性相反,且磁性更强的磁场,从而将耳机8推顶出盒体1。当耳机盒处于第一状态时,电控模块5控制所述供电电路断开。该电磁铁可以为线圈或者其他结构。
在另一种实施方案中,耳机盒不采用磁性吸附和磁性排斥方案,而是采用了机械传动方案。具体的,驱动机构包括驱动部件和传动部件,所述驱动部件传动连接所述传动部件,所述传动部件接触耳机8,在所述耳机盒处于第二状态下,所述驱动部件驱动所述传动部件运动,以将所述耳机8顶出所述盒体1。在所述耳机盒处于第一状态下,驱动部件不对传动部件施加驱动力。其中,驱动部件可以为电机或者其他驱动结构,传动部件可以为连杆传动机构等等。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中,所述盒盖2通过转轴连接于盒体1,所述状态感应模组包括盒盖联动部和盒体联动部,所述盒盖联动部连接于所述转轴,所述盒体联动部可活动地设置于所述盒体1内,且与所述驱动机构传动连接。在所述耳机盒处于第二状态下,所述盒盖联动部与所述盒体联动部传动连接,在盒盖2转动的过程中,盒盖联动部驱动盒体联动部运动,以带动驱动机构将耳机8顶出;在所述耳机盒处于第一状态下,所述盒盖联动部和所述盒体联动部相分离,在盒盖2转动的过程中,驱动机构不对耳机8施加推顶力。
参见图5至图8所示,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中,所述盒盖联动部包括第一齿轮31和第二齿轮32,所述第一齿轮31连接于所述转轴,所述第二齿轮32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盒体1且与所述第一齿轮31相啮合。所述盒体联动部包括第三齿轮33和连杆34,所述活动件包括配重块35;所述第三齿轮33通过所述连杆34与所述配重块35连接。在所述耳机盒处于第二状态下,所述第二齿轮32和所述第三齿轮33相啮合,此时所述配重块35处于第二位置;在所述耳机盒处于第一状态下,所述第二齿轮32和所述第三齿轮33相分离,此时所述配重块35处于第一位置。
具体地,所述盒体1内设置有限位块,所述配重块35从所述第二位置切换至第一位置的情况下,所述第三齿轮33与所述限位块相抵。所述配重块35从所述第二位置切换至第一位置时,如果所述第一位置距离所述第二位置较远,所述配重块35在位置切换的过程中可以会误触所述驱动机构运动,带来将耳机8推出盒体1的口部的问题。而所述限位块的设置可以有效控制所述配重块35的位置切换程度,避免所述配重块35的移动程度过大,保证了所述耳机盒的状态稳定性。
在该实施方案中,在盒体1内设置有容纳所述盒体联动部的条形槽,条形槽的长度大于所述连杆34和第三齿轮33的总长度,当盒体1口部朝上时,在重力下,盒体联动部向盒体1的底部一侧滑动,第三齿轮33和第二齿轮32相啮合。当转动盒盖2时,盒盖2带动转轴上的第一齿轮31转动,第一齿轮31带动第二齿轮32转动,第二齿轮32带动第三齿轮33转动,第三齿轮33带动所述驱动机构运动,以将耳机8推出盒体1的口部。当盒体1口部朝下时,在重力下,盒体联动部向盒体1的顶部一侧滑动,第二齿轮32和第三齿轮33相分离。此时盒盖2转动,第一齿轮31带动第二齿轮32转动,因为第二齿轮32和第三齿轮33相分离,因此,两者之间没有动力的传输。
具体的,驱动机构包括升降杆42和连接于所述升降杆42的推顶部44,推顶部44可以杆体或板体,所述推顶部44与耳机8接触。所述升降杆42上沿长度方向设置有啮合齿43,所述啮合齿43与所述第三齿轮33相啮合。在当第三齿轮33转动时,会驱动升降杆42升降运动,从而实现将耳机8推出盒体1的口部。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申请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申请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均属于本申请的保护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耳机盒,其特征在于,包括:
盒体(1)和盒盖(2),所述盒体(1)开设有容纳槽,所述容纳槽与耳机(8)相配合,所述容纳槽具有口部,所述盒盖(2)活动连接于所述盒体(1),以覆盖或避让所述口部;
活动件,所述活动件可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运动;
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设置于所述盒体(1),且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活动件相连接,在所述耳机(8)位于所述容纳槽,所述盒盖(2)避让所述口部,且所述口部的朝向与重力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90°的情况下,所述活动件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耳机(8)限位配合;在所述耳机(8)位于所述容纳槽,所述盒盖(2)避让所述口部,且所述口部的朝向与重力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或等于90°且小于或等于180°的情况下,所述活动件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耳机(8)至少部分伸出于所述容纳槽之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盒,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机盒包括电控模块(5)和状态感应模组;
所述状态感应模组和所述驱动机构均电连接于所述电控模块(5),所述状态感应模组用于检测所述耳机盒的状态,所述状态包括所述口部的朝向与重力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90°时的第一状态和所述口部的朝向与重力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或等于90°且小于或等于180°时的第二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耳机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状态感应模组包括第一感应模块(6)和第二感应模块(7);
所述盒盖(2)通过转轴连接于所述盒体(1),所述第一感应模块(6)设置于所述转轴或所述盒体(1)上,并用于检测所述耳机盒的状态;
所述第二感应模块(7)设置于所述盒体(1)和/或盒盖(2)上,并用于检测所述盒盖(2)的开闭状态;
所述第一感应模块(6)和所述第二感应模块(7)均电连接于所述电控模块(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耳机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感应模块(6)包括壳体(61)和两个电极端子(62),所述活动件包括导电体(63);所述壳体(61)具有空腔,所述导电体(63)自由活动于所述空腔内;两个所述电极端子(62)设置在所述壳体(61)上;
所述壳体(61)连接于所述转轴或所述盒体(1);
在所述耳机盒处于所述第一状态下,所述导电体(63)与两个所述电极端子(62)相分离,此时所述导电体(63)处于第一位置;在所述耳机盒处于所述第二状态下,所述导电体(63)与两个所述电极端子(62)电接触,此时所述导电体(63)处于第二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耳机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感应模块(7)包括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所述第一部件设置于所述盒盖(2),所述第二部件设置于所述盒体(1);
所述第二感应模块(7)用于检测所述第一部件和所述第二部件的距离;
在所述距离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距离的情况下,所述盒盖(2)处于关闭状态;
在所述距离大于第一预设距离的情况下,所述盒盖(2)处于打开状态。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耳机盒,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第一磁体(41)和电磁铁;
耳机(8)具有第二磁体(81),所述第一磁体(41)和第二磁体(81)相互吸附;
所述耳机盒具有连接所述电磁铁的供电电路;
在所述第二状态下,所述供电电路导通,所述电磁铁产生与所述第二磁体(81)磁性相反的磁场。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耳机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盒盖(2)通过转轴连接于盒体(1);
所述状态感应模组包括盒盖联动部和盒体联动部;
所述盒盖联动部连接于所述转轴,所述盒体联动部可活动地设置于所述盒体(1)内,且与所述驱动机构传动连接;
在所述第二状态下,所述盒盖联动部与所述盒体联动部传动连接;在所述第一状态下,所述盒盖联动部和所述盒体联动部相分离。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耳机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盒盖联动部包括第一齿轮(31)和第二齿轮(32);所述第一齿轮(31)连接于所述转轴,所述第二齿轮(32)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盒体(1)且与所述第一齿轮(31)相啮合;
所述盒体联动部包括第三齿轮(33)和连杆(34),所述活动件包括配重块(35);所述第三齿轮(33)通过所述连杆(34)与所述配重块(35)连接;
在所述第二状态下,所述第二齿轮(32)和所述第三齿轮(33)相啮合,此时所述配重块(35)处于第二位置;在所述第一状态下,所述配重块(35)在重力的作用下通过所述连杆(34)带动所述第三齿轮(33)移动,所述第二齿轮(32)和所述第三齿轮(33)相分离,此时所述配重块(35)处于第一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耳机盒,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升降杆(42)和连接于所述升降杆(42)的推顶部(44),所述推顶部(44)与耳机(8)接触;
所述升降杆(42)上沿长度方向设置有啮合齿(43),所述啮合齿(43)与所述第三齿轮(33)相啮合。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耳机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盒体(1)内设置有限位块,所述配重块(35)从所述第二位置切换至第一位置的情况下,所述第三齿轮(33)与所述限位块相抵。
CN202022458061.6U 2020-10-29 2020-10-29 一种耳机盒 Active CN21287809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458061.6U CN212878096U (zh) 2020-10-29 2020-10-29 一种耳机盒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458061.6U CN212878096U (zh) 2020-10-29 2020-10-29 一种耳机盒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878096U true CN212878096U (zh) 2021-04-06

Family

ID=752611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458061.6U Active CN212878096U (zh) 2020-10-29 2020-10-29 一种耳机盒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878096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80354A (zh) * 2021-04-27 2021-07-30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收纳设备
CN114125640A (zh) * 2021-12-07 2022-03-01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耳机盒及耳机
CN113180354B (zh) * 2021-04-27 2024-05-28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收纳设备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80354A (zh) * 2021-04-27 2021-07-30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收纳设备
CN113180354B (zh) * 2021-04-27 2024-05-28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收纳设备
CN114125640A (zh) * 2021-12-07 2022-03-01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耳机盒及耳机
CN114125640B (zh) * 2021-12-07 2023-09-19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耳机盒及耳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660580B1 (ko) 외부 전자 장치를 보관하기 위한 전자 장치
CN212878096U (zh) 一种耳机盒
CN112770210B (zh) 充电盒
CN209134088U (zh) 一种充电装置
CN111246057A (zh) 一种翻盖式摄像装置及智能终端
CN208402079U (zh) 耳机盒
CN211794322U (zh) 一种开关装置及电子烟
CN219555124U (zh) 一种耳机充电盒及耳机系统
CN215420539U (zh) 一种基于物联网电力运行监控设备
CN214045966U (zh) 一种无线耳机充电盒的开合盖结构
CN209930488U (zh) 一种tws耳机充电盒
CN210781280U (zh) 耳机充电盒及蓝牙耳机组件
CN204795500U (zh) 一种耳机
CN219048206U (zh) 合盖检测装置及柔巾盒
CN209915841U (zh) 一种按压式翻盖机构
CN207565358U (zh) 一种壁挂式充电桩箱体及壁挂式充电桩
CN210898606U (zh) 车载无线充电支架
CN112803708B (zh) 一种侧置双磁铁自发电装置及无线开关
CN219961657U (zh) 具有防水滑动开关的训狗器发射器
CN219619403U (zh) 一种电子设备充电盒
CN211019183U (zh) 一种无线耳机充电收纳盒
CN211908916U (zh) 一种翻盖式摄像装置及智能终端
CN215708099U (zh) 一种容纳盒
CN219383433U (zh) 一种耳机收纳盒
CN216685433U (zh) 一种贴附式耳机收纳抗压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