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781280U - 耳机充电盒及蓝牙耳机组件 - Google Patents

耳机充电盒及蓝牙耳机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781280U
CN210781280U CN201922365371.0U CN201922365371U CN210781280U CN 210781280 U CN210781280 U CN 210781280U CN 201922365371 U CN201922365371 U CN 201922365371U CN 210781280 U CN210781280 U CN 21078128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arphone
sliding key
upper cover
charging box
sli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365371.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巩强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oertek Inc
Original Assignee
Goertek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oertek Inc filed Critical Goertek Inc
Priority to CN201922365371.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78128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78128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78128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耳机充电盒及蓝牙耳机组件。耳机充电盒包括用于放置耳机的下壳和用于盖合或打开下壳的下壳口的上盖;还包括滑键和用于朝向上盖推动耳机的推出件,滑键滑动连接于下壳且至少部分结构外露于下壳,滑键能够带动推出件同向运动;滑键朝向上盖滑动的过程中,能够将盖合于下壳口上的上盖推开。对于盖合状态下的耳机充电盒,通过推动滑键这一操作,可以直接实现开盖操作,无需使用者另外手动开盖,还能够通过推出件自动将耳机从下壳中推出一段距离,便于用户将耳机从充电盒中取出。

Description

耳机充电盒及蓝牙耳机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耳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耳机充电盒及蓝牙耳机组件。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产品和蓝牙通信技术的发展,蓝牙耳机由于其音效佳、使用方便等优势,受到了消费者的热捧。
近年来,蓝牙耳机的设计也逐渐向智能化、向小型化方向发展,蓝牙耳机在不使用或需要充电时,通常放置在充电盒内,若用户再次使用蓝牙耳机时,需要其将从充电盒中取出,由于耳机通常较小,如果使用者手指上有汗液,则不易将蓝牙耳机从充电盒槽中顺利取出,影响用户体验效果。
因此,如何设计一种便于蓝牙耳机取出的充电盒,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耳机充电盒,可方便耳机的取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包括上述耳机充电盒的蓝牙耳机组件,其充电盒可方便耳机的取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耳机充电盒,包括用于放置耳机的下壳和用于盖合或打开所述下壳的下壳口的上盖;还包括滑键和用于朝向所述上盖推动耳机的推出件,所述滑键滑动连接于所述下壳且至少部分结构外露于所述下壳,所述滑键能够带动所述推出件同向运动;所述滑键朝向所述上盖滑动的过程中,能够将盖合于所述下壳口上的所述上盖推开。
优选地,所述推出件为滑动连接于所述下壳中的耳机托架,所述耳机托架上设有用于容纳耳机的至少部分麦克杆的麦克杆槽,所述麦克杆槽的槽底能够托住麦克杆底部。
优选地,所述耳机托架包括两个并列设置的安装柱和连接在两个所述安装柱之间的连杆,各所述安装柱中分别设置一个所述麦克杆槽;所述连杆与两个所述安装柱之间的空间形成朝向所述滑键开口的U形槽,所述安装柱与所述滑键通过传动结构连接,至少部分所述传动结构设于所述U形槽中。
优选地,所述下壳内固定设有托板,所述耳机托架设于所述下壳的壳底和所述托板之间,所述托板上贯穿设有与所述麦克杆槽对应连通的麦克杆通孔,所述托板靠近所述上盖的一侧设有用于定位耳机的耳塞的耳塞槽。
优选地,所述下壳内固定设有侧板,所述侧板与所述托板在垂直于所述耳机托架移动方向上并列设置;所述下壳上贯穿设有滑键避让槽,所述耳机托架和所述滑键避让槽分别设于所述侧板的两侧;所述滑键设于所述滑键避让槽中且外表面内陷于所述下壳的外表面,所述滑键滑动连接于所述侧板。
优选地,所述下壳或固定连接于所述下壳的部件上设有传动通孔,所述滑键上固定设有滑键齿条,所述滑键齿条经所述传动通孔伸入所述下壳内部,所述滑键齿条通过所述下壳中的齿轮传动件连接所述推出件。
优选地,所述齿轮传动件包括固定于所述推出件上的推出件齿条和转动连接于下壳中的齿轮支架上的变速齿轮,所述滑键齿条与所述推出件齿条均啮合连接所述变速齿轮。
优选地,所述下壳中设有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复位力使所述推出件具有远离所述上盖运动的趋势。
优选地,所述下壳中还设有用于磁吸固定耳机于所述下壳内的磁吸件。
一种蓝牙耳机组件,包括蓝牙耳机和与所述蓝牙耳机相适配的充电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盒为以上任一耳机充电盒。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耳机充电盒,包括用于放置耳机的下壳和用于盖合或打开下壳的下壳口的上盖;还包括滑键和用于朝向上盖推动耳机的推出件,滑键滑动连接于下壳且至少部分结构外露于下壳,滑键能够带动推出件同向运动;滑键朝向上盖滑动的过程中,能够将盖合于下壳口上的上盖推开。
对于盖合状态下的耳机充电盒,通过推动滑键这一操作,可以直接实现开盖操作,无需使用者另外手动开盖,还能够通过推出件自动将耳机从下壳中推出一段距离,便于用户将耳机从充电盒中取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包括上述耳机充电盒的蓝牙耳机组件,其充电盒可方便耳机的取出。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耳机充电盒具体实施例中上盖盖合下壳状态下的外观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耳机充电盒具体实施例中上盖被推开但推出件未被滑键推动状态下的外观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耳机充电盒具体实施例中耳机被推出的状态,此时耳机特别容易被取出;
图4为图1的第一方向剖视图;
图5为图1的第二方向剖视图;
图6为图3的第一方向剖视图;
图7为图3的第二方向剖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耳机充电盒具体实施例中第一部分结构爆炸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耳机充电盒具体实施例中第二部分结构爆炸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耳机充电盒具体实施例中滑键的结构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耳机充电盒具体实施例中主支架的第一方向结构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耳机充电盒具体实施例中主支架的第二方向结构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耳机充电盒具体实施例中主支架的第三方向结构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耳机充电盒具体实施例中主支架的第四方向结构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耳机充电盒具体实施例中耳机托架的第一方向结构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耳机充电盒具体实施例中耳机托架的第二方向结构图;
图17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耳机充电盒具体实施例中耳机托架的第三方向结构图。
附图标记:
1-上盖;
2-耳机,21-麦克杆,22-耳塞;
3-滑键,31-滑键齿条,32-直杆,33-滑键导块;
4-耳机托架,41-麦克杆槽,42-推出件齿条,43-安装柱,44-连杆,45-U 形槽,46-托架滑槽;
5-下壳,51-下壳口,52-滑键避让槽,53-主支架,531-托板,532-麦克杆通孔,533-耳塞槽,534-托架滑块,54-侧板,541-传动通孔,542-滑键导向孔, 55-齿轮支架,56-上盖铰接支架,57-pin针,58-螺钉,59-电池,510-主板;
6-弹性件;
7-变速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是提供一种耳机充电盒,可方便耳机的取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核心是提供一种包括上述耳机充电盒的蓝牙耳机组件,其充电盒可方便耳机的取出。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耳机充电盒的一种具体实施例中,包括下壳5和上盖1、滑键3和推出件。
下壳5用于放置耳机2,具体可以为蓝牙耳机。下壳5中的耳机槽对耳机 2进行固定和充电,耳机2具体经下壳5的下壳口51放入下壳5中。上盖1 与下壳5之间活动连接,从而上盖能够打开或盖合下壳5的下壳口51,同时,上盖1与下壳5之间设有固定结构,以使上盖1盖合下壳口51时与下壳5相固定,固定结构具体可为卡接固定结构或磁吸固定结构。
滑键3滑动连接于下壳5。滑键3上至少部分结构外露于下壳5,使用者可推动滑键3相对于下壳5滑动,基于图5和图7所示方位,滑动方向为上下滑动。滑键3的外表面上优选设置摩擦纹路以便使用者推动。
推出件在滑键3的带动下可同向运动,即,滑键3向上盖1方向滑动时,能够带动推出件也朝向上盖1滑动;滑键3向远离上盖1的方向滑动时,能够带动推出件也远离上盖1滑动。需要说明的是,此处的“同向”限定的是滑键3与推出件运动方向相同,但是两者在同一时刻的速度大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另外,滑键3可以仅在其滑动行程内的某一段范围内带动推出件运动,例如,滑键3从初始位置刚开始朝上盖1方向滑动时,将上盖1打开,推出件在下壳5中静止不动,而在滑键3滑动了第一距离(第一距离小于滑键3的滑动行程)时,若继续原向滑动,推出件会在滑键3的带动下朝向上盖1运动;又或者,滑键3在其滑动行程内运动的每一位置均带动推出件运动。
耳机2放入下壳5后,推出件与耳机2相接触,上盖1盖合下壳口51。在需要取出耳机2时,向上盖1方向推动滑键3,在滑键3朝向上盖1滑动的过程中,能够将盖合在下壳口51的上盖1推开,从而实现开盖操作。需要说明的是,此处滑键3将上盖1推开具体指上盖1相对于下壳5发生了位置变化,例如发生转动或移动,具体转动角度或移动距离不做限定。
另外,在滑键3向上盖1方向滑动的过程中,滑键3带动推出件朝向上盖1运动,推出件可将耳机2朝向上盖1方向推出一段距离,便于使用者将耳机取出,提高用户使用体验效果。
可见,对于盖合状态下的耳机充电盒,通过推动滑键3这一操作,可以直接实现开盖操作,无需使用者另外手动开盖,还能够通过推出件自动将耳机2从下壳5中推出一段距离,为使用者取出耳机2带来极大的便利。
进一步地,请参考图9、图16和图17,推出件为滑动连接在下壳5中的耳机托架4,耳机托架4上设有用于容纳耳机2的至少部分麦克杆21的麦克杆槽41,麦克杆槽41的槽底能够托住麦克杆21底部,麦克杆槽41优选与麦克杆21做仿形设计,以提高耳机2放置的稳定性。本实施例相比于在麦克杆槽41中另外设置推出件,由于可直接利用麦克杆槽41的槽底带动耳机2向上盖1运动,结构简单,便于加工与装配。
进一步地,请参考图15至图17,耳机托架4包括两个并列设置的安装柱 43和连接在两个安装柱43之间的连杆44,各安装柱43中分别设置一个麦克杆槽41。如图5、图7和图17所示,连杆44与两个安装柱43之间的空间形成朝向滑键3开口的U形槽45,安装柱43与滑键3通过传动结构连接,至少部分传动结构设于U形槽45中。U形槽45的设置为传动结构或者下壳5 内的其他结构提供了安装空间或者移动空间,同时,由于传动结构设置在两个安装柱43之间,可以提高耳机托架4运动的平稳性。
其中,对于电池的设置,可选地,下壳5中设置无线充电式的电池为耳机2无线充电;又或者,下壳5中设置接触充电式的电池,具体可以通过在麦克杆槽41上设置通孔,电池固定于下壳5,即电池相对于下壳5保持静止,在耳机托架4远离上盖1方向移动时,下壳5中的电池经该通孔伸入麦克杆槽41并逐渐插入耳机2以接触充电;又或者,下壳5中设置的电池的输出端为电触点,该电触点直接固定在麦克杆槽41的槽底,可随麦克杆槽41同步移动,在耳机放入麦克杆槽41后即可进行充电。
进一步地,下壳5中固定设置主支架53。请参考图5、图6、图13和图14,主支架53包括托板531和固定于托板531的侧板54,在垂直于耳机托架 4移动的方向上,托板531和侧板54并列设置。耳机托架4设置在下壳5的壳底和托板531之间,下壳5的壳底和托板531对耳机托架4的运动范围进行限定。此外,请参考图14和图15,耳机托架4上开设有托架滑槽46,主支架53上设有托架滑块534,托架滑槽46与托架滑块534滑动连接,托架滑槽46与托架滑块534由下壳5的壳底向上壳1方向延伸,为耳机托架4随滑键3的滑动进行导向。另外,下壳5上贯穿设有滑键避让槽52,耳机托架4 和滑键避让槽52分别设置在侧板54的两侧,侧板54具体可盖合滑键避让槽 52。
其中,优选地,托板531上贯穿设有与麦克杆槽41对应连通的麦克杆通孔532,托板531靠近上盖1的一侧设有用于定位耳机2的耳塞22的耳塞槽 533,耳塞槽533优选与耳塞22做仿形设计,耳塞槽533与对应的麦克杆通孔532、麦克杆槽41共同构成耳机槽。在将耳机2放入下壳5中时,如图5 所示,麦克杆21经麦克杆通孔532伸入麦克杆槽41中,耳塞22落在耳塞槽 533中,耳塞槽533可以定位耳塞22,从而使耳机2稳定放在下壳5中。
其中,优选地,请参考图4、图11和图12,滑键3设于滑键避让槽52 中且外表面内陷于下壳5的外表面。滑键3滑动连接于侧板54。通过滑键避让槽52的设置,可以避免滑键3受到撞击损伤,或者在跌落等意外情况下被推动而导致上盖1意外打开、耳机2掉出。
进一步地,上盖1盖合于下壳口51的状态下,如图1所示,滑键3在下壳5上处于初始位置。滑键3由初始位置朝向上盖1滑动至预设开盖位置的过程中,如图2所示,滑键3能够将盖合于下壳口51上的上盖1推开且推出件在下壳5中位置不变。滑键3由预设开盖位置继续朝向上盖1运动的过程中,如图3所示,推出件能够在滑键3的带动下同向运动,从而将耳机2朝向上盖1推出。由于滑键3未将上盖1推开时,耳机2在下壳5中的位置是不变的,能够避免耳机2与上盖1撞击造成损伤。
进一步地,下壳5或固定连接于下壳5的部件上设有传动通孔541,具体如图11所示,传动通孔541开设在主支架53的侧板54上。请参考图10,滑键3上固定设有滑键齿条31,滑键齿条31经传动通孔541伸入下壳5内部,滑键齿条31通过下壳5中的齿轮传动件连接推出件。其中,滑键齿条31、齿轮传动件构成推出件与滑键3之间的传动结构。采用齿轮传动,传动精度较高。
其中,具体地,请参考图10,滑键齿条31延伸方向上靠近上盖1的一端对接有直杆32,该直杆32能够为滑键齿条31与齿轮传动件之间提供空行程。在滑键3由初始位置朝向上盖1运动的过程中,直杆32先经过齿轮传动件,在此过程中,滑键3能够将盖合于下壳口51上的上盖1推开,但是由于直杆 32与齿轮传动件之间不具有传动关系,齿轮传动件位置不变,推出件在下壳 5中位置不变;在滑键3运动至滑键齿条31与齿轮转动件啮合后,滑键3继续朝向上盖1运动,齿轮传动件被驱动,推出件在滑键3的带动下朝向上盖1 运动。
其中,具体地,为保证滑键3滑动的平稳性,侧板54上还可以开设滑键导向孔542,如图11所示,相应地,滑键3上设有滑键导块33,如图10所示,滑键导块33与滑键导向孔542滑动连接,以对滑键3在下壳5上的滑动方向进行导向,另外,滑键导块33卡接于侧板54,以避免滑键3脱离下壳5。其中,具体地,滑键导向孔542为由下壳的壳底向上盖方向延伸的直线孔。
进一步地,齿轮传动件包括固定于推出件上的推出件齿条42和转动连接于下壳5中的齿轮支架55上的变速齿轮7,滑键齿条31与推出件齿条42均啮合连接变速齿轮7,进而调节滑键3移动距离与推出件移动距离的关系,提高推出件被推出的效率。
其中,具体地,如图9所示,滑键齿条31与推出件齿条42平行设置,具体沿下壳5壳体向上盖方向延伸。变速齿轮7包括同轴设置的小齿轮和大齿轮,齿轮支架55固定于托板531。如图4所示,大齿轮与推出件齿条42啮合传动,小齿轮与滑键齿条31啮合传动,从而提高推出件的移动速度,使滑键3移动一个小距离,推出件对应移动一个较大距离。另外,推出件齿条42 固定在两个安装柱43中的一者上,且推出件齿条42至少部分结构位于耳机托架4构成的U形槽45中,在耳机托架4滑动过程中,如图5所示,U形槽 45提供避让通道以通过变速齿轮7,避免耳机托架4与变速齿轮7相互撞击。
进一步地,下壳5中设有弹性件6,弹性件6的复位力使推出件具有远离上盖1运动的趋势,从而可以实现推出件的自动复位。
其中,可选地,弹性件6为抵于托板531和连杆44之间的压簧。如图7 所示,推出件随滑键3朝向上盖1移动的过程中,弹性件6形变增大积蓄弹性势能;在使用者松开滑键3后,弹性件6复位运动,带动推出件远离上盖1 运动,同时,推出件通过传动结构带动滑键3远离上盖1运动。
进一步地,下壳5中还设有用于磁吸固定耳机2于下壳5内的磁吸件,相应地,与该耳机充电盒配对的耳机2中设有对应的耳机磁性件。根据耳机磁性件的种类,下壳5内的磁吸件可以设置为铁片等能够被磁吸的物质或者永磁铁。另外,对于磁吸件的设置位置,其可直接固定在推动件上,例如内嵌于麦克杆槽41,又或者,其可固定在下壳5的壳底,当然,还可以为能够在耳机2安装过程中磁吸耳机2的其他位置。通过磁吸件的设置,可以进一步提高耳机2在下壳5中放置的稳定性,且可提高耳机2放入下壳5的速度。
进一步地,上盖1铰接于下壳5的铰接轴上,滑键3滑动连接于下壳5 上与该铰接轴相对的壁面上,从而使滑键3与铰接轴之间的力臂相对较长,在推开上盖1时较省力。其中,上盖1与下壳5之间具体设有卡接结构,在上盖1盖合于下壳口51的状态下,上盖1与下壳5通过卡接结构卡接固定。在滑键3由初始位置起向上盖1滑动的过程中,滑键3压动上盖1以解除卡接结构的卡接后,滑键3继续原向滑动,上盖1会绕着铰接轴转动,具体地,上盖1可以在被滑键3推动到打开一定角度后在惯性作用下自动继续转动至最大打开角度,如图6所示;又或者,上盖1可以在被滑键3推动到打开一定角度后,由人工继续翻开上盖1至最大打开角度。
本实施例所提供耳机充电盒,在组装时,上盖铰接支架56、滑键3、电池59、主板510、弹性件6、耳机托架4分别组装到主支架53上,变速齿轮 7通过螺钉58组装到齿轮支架55后,齿轮支架55组装到主支架53上,从而得到下壳5内的主支架组件。上盖1通过pin针57铰接到主支架组件上,下壳5组装到主支架组件上,从而得到充电盒整体结构。
使用过程中,当从初始位置向上盖1方向推动滑键3时,滑键3会直接将上盖1顶开,如图2所示。在上盖1打开后,继续推动滑键3原向滑动的过程中,滑键3上的滑键齿条31会带变速齿轮7旋转,变速齿轮7带动耳机托架4上的推出件齿条42向上运动,迫使耳机托架4向上运动,耳机托架4 向上推动耳机2,能够达到如图3所示状态,此时耳机2脱离充电盒的磁吸件的吸附,容易取出。
当使用者松开滑键3后,滑键3受到的推力解除,弹性件6的弹性复位力提供动力带动耳机托架4远离上盖进行复位运动,耳机托架4远离上盖运动的同时带动变速齿轮7转动,变速齿轮7带动滑键3远离上盖复位运动,耳机托架4复位,此时,可以再将耳机2放置到充电盒中,充电盒的磁吸件吸附住耳机2,上盖1可合上回复到图1的状态,滑键3复位至初始位置。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耳机充电盒的另一种具体实施例中,滑键3可以直接固定连接推出件,以带动推出件运动,另外,下壳5中设有用于放置耳机2 的耳机槽,而推出件活动设于耳机槽的槽底,在滑键3朝向上盖1运动的过程中,推出件推动耳机2在耳机槽中朝向上盖1运动。此外,上盖1与下壳5 可设置为分体式结构,在滑键3推动上盖1解除上盖1与下壳5之间的卡接固定后,上盖1可以从下壳5上整体分离下来。
除了上述耳机充电盒,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蓝牙耳机组件,该蓝牙耳机组件包括充电盒和蓝牙耳机,耳机充电盒和蓝牙耳机相适配。其中,充电盒具体可以为以上任一实施例中提供的耳机充电盒,有益效果可以相应参考以上各个实施例。该蓝牙耳机组件的其他各部分的结构请参考现有技术,本文不再赘述。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耳机充电盒及蓝牙耳机组件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耳机充电盒,包括用于放置耳机(2)的下壳(5)和用于盖合或打开所述下壳(5)的下壳口(51)的上盖(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滑键(3)和用于朝向所述上盖(1)推动耳机(2)的推出件,所述滑键(3)滑动连接于所述下壳(5)且至少部分结构外露于所述下壳(5),所述滑键(3)能够带动所述推出件同向运动;所述滑键(3)朝向所述上盖(1)滑动的过程中,能够将盖合于所述下壳口(51)上的所述上盖(1)推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充电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出件为滑动连接于所述下壳(5)中的耳机托架(4),所述耳机托架(4)上设有用于容纳耳机(2)的至少部分麦克杆(21)的麦克杆槽(41),所述麦克杆槽(41)的槽底能够托住麦克杆(21)底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耳机充电盒,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机托架(4)包括两个并列设置的安装柱(43)和连接在两个所述安装柱(43)之间的连杆(44),各所述安装柱(43)中分别设置一个所述麦克杆槽(41);所述连杆(44)与两个所述安装柱(43)之间的空间形成朝向所述滑键(3)开口的U形槽(45),所述安装柱(43)与所述滑键(3)通过传动结构连接,至少部分所述传动结构设于所述U形槽(45)中。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耳机充电盒,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5)内固定设有托板(531),所述耳机托架(4)设于所述下壳(5)的壳底和所述托板(531)之间,所述托板(531)上贯穿设有与所述麦克杆槽(41)对应连通的麦克杆通孔(532),所述托板(531)靠近所述上盖(1)的一侧设有用于定位耳机(2)的耳塞(22)的耳塞槽(53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耳机充电盒,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5)内固定设有侧板(54),所述侧板(54)与所述托板(531)在垂直于所述耳机托架(4)移动方向上并列设置;所述下壳(5)上贯穿设有滑键避让槽(52),所述耳机托架(4)和所述滑键避让槽(52)分别设于所述侧板(54)的两侧;所述滑键(3)设于所述滑键避让槽(52)中且外表面内陷于所述下壳(5)的外表面,所述滑键(3)滑动连接于所述侧板(54)。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耳机充电盒,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5)或固定连接于所述下壳(5)的部件上设有传动通孔(541),所述滑键(3)上固定设有滑键齿条(31),所述滑键齿条(31)经所述传动通孔(541)伸入所述下壳(5)内部,所述滑键齿条(31)通过所述下壳(5)中的齿轮传动件连接所述推出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耳机充电盒,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轮传动件包括固定于所述推出件上的推出件齿条(42)和转动连接于下壳(5)中的齿轮支架(55)上的变速齿轮(7),所述滑键齿条(31)与所述推出件齿条(42)均啮合连接所述变速齿轮(7)。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耳机充电盒,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5)中设有弹性件(6),所述弹性件(6)的复位力使所述推出件具有远离所述上盖(1)运动的趋势。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耳机充电盒,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5)中还设有用于磁吸固定耳机(2)于所述下壳(5)内的磁吸件。
10.一种蓝牙耳机组件,包括蓝牙耳机和与所述蓝牙耳机相适配的充电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盒为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耳机充电盒。
CN201922365371.0U 2019-12-25 2019-12-25 耳机充电盒及蓝牙耳机组件 Active CN21078128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365371.0U CN210781280U (zh) 2019-12-25 2019-12-25 耳机充电盒及蓝牙耳机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365371.0U CN210781280U (zh) 2019-12-25 2019-12-25 耳机充电盒及蓝牙耳机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781280U true CN210781280U (zh) 2020-06-16

Family

ID=710497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365371.0U Active CN210781280U (zh) 2019-12-25 2019-12-25 耳机充电盒及蓝牙耳机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781280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891222A (zh) * 2019-12-25 2020-03-17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耳机充电盒及蓝牙耳机组件
CN111988697A (zh) * 2020-08-25 2020-11-24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耳机充电盒
US12041399B2 (en) 2020-02-03 2024-07-16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Electronic device for storing external electronic device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891222A (zh) * 2019-12-25 2020-03-17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耳机充电盒及蓝牙耳机组件
US12041399B2 (en) 2020-02-03 2024-07-16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Electronic device for storing external electronic device
CN111988697A (zh) * 2020-08-25 2020-11-24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耳机充电盒
CN111988697B (zh) * 2020-08-25 2022-09-20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耳机充电盒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891222A (zh) 耳机充电盒及蓝牙耳机组件
CN210781280U (zh) 耳机充电盒及蓝牙耳机组件
CN109348351B (zh) 蓝牙耳机及用于蓝牙耳机的充电盒
CN106331930B (zh) 一种无线耳机的充电盒和适配该充电盒的无线耳机
US20090321609A1 (en) Portable Electronics
WO2023272997A1 (zh) 充电盒
CN212278441U (zh) 一种蓝牙耳机收纳结构
CN101660569A (zh) 铰链机构及应用该铰链机构的便携式电子装置
CN209434927U (zh) 一种充电宝
CN208940198U (zh) 蓝牙耳机及用于蓝牙耳机的充电盒
CN110584290B (zh) 蓝牙耳机盒及蓝牙耳机
CN201985929U (zh) 一种手机外壳及手机
CN110783983B (zh) 一种耳机充电盒
CN110958532A (zh) 一种无线耳机充电盒及无线耳机装置
CN210579140U (zh) 一种自动关盖的蓝牙耳机存放盒
CN110148315B (zh) 一种手持式普通话训练器
CN210431795U (zh) 一种蓝牙耳机充电盒
CN109361980B (zh) 一种耳机盒
CN210579164U (zh) 一种无线耳机充电盒及无线耳机装置
CN208675288U (zh) 一种移动互联网设备
CN208461983U (zh) 一种多方位无线充电音箱
CN112565967A (zh) 盒体、耳机盒和耳机套件
CN117528332B (zh) 一种蓝牙耳机及其存储收纳充电装置
WO2022006956A1 (zh) 耳机充电装置及蓝牙耳机
CN113810818B (zh) 耳机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