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874810U - 一种高压输电线路用导线接续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高压输电线路用导线接续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874810U
CN212874810U CN202021527666.XU CN202021527666U CN212874810U CN 212874810 U CN212874810 U CN 212874810U CN 202021527666 U CN202021527666 U CN 202021527666U CN 212874810 U CN212874810 U CN 21287481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re
sleeve
inner sleeve
wall
eccentr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527666.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广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bei Electric Power Engineering Supervision Co ltd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State Grid Hebei Electric Power Co Ltd
Construction Branch of State Grid Hebei Electric Pow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bei Electric Power Engineering Supervision Co ltd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State Grid Hebei Electric Power Co Ltd
Construction Branch of State Grid Hebei Electric Pow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bei Electric Power Engineering Supervision Co ltd,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State Grid Hebei Electric Power Co Ltd, Construction Branch of State Grid Hebei Electric Pow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bei Electric Power Engineering Supervis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527666.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87481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87481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87481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nections Effected By Soldering, Adhesion, Or Permanent Deforma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高压输电线路用导线接续连接器,属于高压输电技术领域,包括导电套、内套以及两个夹线组件;其中,导电套的一端用于套设于待接续的第一导线上,且该端内壁用于与第一导线的外层绞制铝线贴合,另一端用于套设于待接续的第二导线上,且该端内壁用于与第二导线的外层绞制铝线贴合;内套嵌接于导电套的内部,一端用于套设于第一导线的芯线上,另一端用于套设于第二导线的芯线上;两个夹线组件分别与内套的两端内壁卡接,且分别用于夹紧第一导线的芯线和第二导线的芯线。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高压输电线路用导线接续连接器,在整个导线接续过程中无需借助液压机等大型工具,操作简单且安全性高,提高高压架空线路的施工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高压输电线路用导线接续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高压输电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高压输电线路用导线接续连接器。
背景技术
在高压架空输电线路施工中,由于输电距离远,通常需要对若干轴导线进行连接,且输电线路的切改、维修等也需要进行导线的接续作业。目前,常用的导线接续方式为将两条待接续的导线分别插入导线接续管中,然后采用液压机对导线接续管进行液压压接,这种作业方式由于需要在高空操作液压机,操作难度大,具有很大的安全隐患,而且受高压、大电流及高空作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在操作不便的情况下容易损伤导线强度,降低导线的接续质量,进而引发接续点断线的情况,从而影响高压架空线路施工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压输电线路用导线接续连接器,旨在解决高压输电线路施工中采用液压机压接的导线接续方式操作难度大、施工效率低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高压输电线路用导线接续连接器,包括:
导电套,一端用于套设于待接续的第一导线上,且该端内壁用于与第一导线的外层绞制铝线贴合,另一端用于套设于待接续的第二导线上,且该端内壁用于与第二导线的外层绞制铝线贴合;
内套,嵌接于导电套的内部,一端用于套设于第一导线的芯线上,另一端用于套设于第二导线的芯线上;
两个夹线组件,分别与内套的两端内壁卡接,且分别用于夹紧第一导线的芯线和第二导线的芯线。
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夹线组件包括:
偏心柱,与内套的一端内壁卡接,设有用于套设于芯线上的偏心孔,偏心孔的轴向与偏心柱的轴向成夹角设置,且偏心孔朝向内套中部的一端为锥形结构;
锥套,开环结构,用于套设于芯线上,且与锥形结构嵌接。
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锥套的内壁设有阵列排布的尖刺状凸点结构。
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偏心柱的两端分别设有锥台,两个锥台分别与内套的内壁抵接。
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内套的两端内壁分别设有卡台,两个卡台分别与两个偏心柱抵接。
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内套内设有弹簧,弹簧位于两个偏心柱之间,且两端分别与两个偏心柱抵接。
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内套的侧壁设有与其内部连通的观察孔。
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观察孔为螺纹孔,导电套的侧壁穿设有定位螺钉,定位螺钉与螺纹孔螺纹连接。
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内套的外径与第一导线、第二导线的直径相同,内套的外周壁设有凸纹结构,凸纹结构与外层绞制铝线的绞制方向、绞制节径比一致。
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导电套的内周壁设有凹纹结构,凹纹结构与外层绞制铝线的绞制方向、绞制节径比一致。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高压输电线路用导线接续连接器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一种高压输电线路用导线接续连接器,在接续导线之前,先将待接续的第一导线端部、第二导线端部的外部导电层剥除,露出芯线,然后将导电套预先套在第一导线或第二导线上,用其中一个夹线组件夹紧第一导线的芯线,并由内套的一端插入内套内部进行卡接,然后将另一个夹线组件夹紧第二导线的芯线,并由内套的另一端插入内套内部进行卡接,从而完成第一导线的芯线和第二导线的芯线的连接,然后将导电套由第一导线或第二导线上滑移套装在内套上,使导电套的两端内壁分别与第一导线的剥除端的外层绞制铝线、第二导线的剥除端的外层绞制铝线贴合,从而导通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整个导线接续过程无需借助液压机等大型工具,操作简单且安全性高,由于采用夹紧芯线的方式及夹线组件和内套卡接的方式进行导线接续,能够避免损伤导线,降低断线风险,从而提高高压架空线路的施工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高压输电线路用导线接续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高压输电线路用导线接续连接器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采用的偏心柱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采用的锥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00、导电套;101、凹纹结构;102、定位螺钉;200、内套;201、卡台;202、弹簧;203、观察孔;204、凸纹结构;300、夹线组件;301、偏心柱;3010、偏心孔;3011、锥形结构;3012、锥台;302、锥套;3020、凸点结构;400、第一导线;500、第二导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一并参阅图1及图2,现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高压输电线路用导线接续连接器进行说明。所述一种高压输电线路用导线接续连接器,包括:
导电套100,一端用于套设于待接续的第一导线400上,且该端内壁用于与第一导线400的外层绞制铝线贴合,另一端用于套设于待接续的第二导线500上,且该端内壁用于与第二导线500的外层绞制铝线贴合;
内套200,嵌接于导电套100的内部,一端用于套设于第一导线400的芯线上,另一端用于套设于第二导线500的芯线上;
两个夹线组件300,分别与内套200的两端内壁卡接,且分别用于夹紧第一导线400的芯线和第二导线500的芯线。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高压输电线路用导线耐张连接器的使用方式:
应当说明的是,高压输电线路采用的导线结构为内部芯线采用钢芯或铝合金芯作为受力层(耐拉层),在芯线上绞制铝线层作为导电层。第一导线400和第二导线500分别为两根待接续的导线。
在进行导线连接时,应当首先将第一导线400端头位置和第二导线500端头位置的外层绞制铝线剥除一定的长度,使第一导线400和第二导线500分别露出一定长度的芯线,并在此之前或之后将导电套100预先套在第一导线400或第二导线500上,然后将第一导线400露出的芯线插入一个夹线组件300并夹紧,第二导线500露出的芯线插入另一个夹线组件300并夹紧,然后将夹紧芯线后的两个夹线组件300分别由内套200的两端插入内套200的内部,使两个夹线组件300分别与内套200的内壁进行卡接,从而承受第一导线400和第二导线500之间的相互拉力。
应当理解,由于内套200与导电套100为嵌接关系,第一导线400的外层绞制铝线和第二导线500的外层绞制铝线分别与导电套100的两端内部贴合,因此,内套200的两端外壁分别与第一导线400的外层绞制铝线、第二导线500的外层绞制铝线对齐,在此应当说明,在实际接续过程中,通过适当截取芯线的长度,应当使夹线组件300与内套200卡接后,内套200的两端面分别与第一导线400的外层绞制铝线剥除端、第二导线500的外层绞制铝线剥除端尽量抵靠,以提高连接稳定性。
芯线连接完成后,将预先套在第一导线400或第二导线500上的导电套100滑移至内套200的位置,使内套200完全包覆于导电套100的内部,从而能够使内套200处于一个密闭腔内,避免内套200与夹线组件300受潮锈蚀,使第一导线400的芯线和第二导线500的芯线之间的连接安全可靠,且导电套100的两端内壁分别与第一导线400的外层绞制铝线、第二导线500的外层绞制铝线贴合,从而将第一导线400和第二导线500导通。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提高导电套100与第一导线400、第二导线500之间的导通性能,在最初安装导电套100时,应当预先将导电套100的内壁涂抹导电脂,或者在第一导线400的芯线和第二导线500的芯线连接完成后,分别在第一导线400的外层绞制铝线和第二导线500的外层绞制铝线周壁涂抹导电脂,然后再将导电套100滑移至接续位置进行导通连接。
另外应当说明的是,相互接续的第一导线400、第二导线500应当为型号相同的导线,内套200以及夹线组件300的材质应当与导线的芯线材质相同,如对于铜芯的导线,则内套200和夹线组件300的材质应当为铜,对于铝芯的导线,则内套200和夹线组件300的材质应当为铝,而导电套100的材质应当与绞制铝线(即导电层)的材质相同,从而确保导线接续连接后的电流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高压输电线路用导线接续连接器,与现有技术相比,在接续导线之前,先将待接续的第一导线400端部、第二导线500端部的外部导电层剥除,露出芯线,然后将导电套100预先套在第一导线400或第二导线500上,用其中一个夹线组件300夹紧第一导线400的芯线,并由内套200的一端插入内套200内部进行卡接,然后将另一个夹线组件300夹紧第二导线500的芯线,并由内套200的另一端插入内套200内部进行卡接,从而完成第一导线400的芯线和第二导线500的芯线的连接,然后将导电套100由第一导线400或第二导线500上滑移套装在内套200上,使导电套100的两端内壁分别与第一导线400的剥除端的外层绞制铝线、第二导线500的剥除端的外层绞制铝线贴合,从而导通第一导线400和第二导线500。整个导线接续过程无需借助液压机等大型工具,操作简单且安全性高,由于采用芯线夹紧连接的方式以及夹线组件300和内套200卡接的方式进行导线接续,能够避免损伤导线,降低断线风险,从而提高高压架空线路的施工效率。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高压输电线路用导线接续连接器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及图2,夹线组件300包括:
偏心柱301,与内套200的一端内壁卡接,设有用于套设于芯线上的偏心孔3010,偏心孔3010的轴向与偏心柱301的轴向成夹角设置,且偏心孔3010朝向内套200中部的一端为锥形结构3011;
锥套302,开环结构,用于套设于芯线上,且与锥形结构3011嵌接。
在进行芯线的夹紧时,首先将芯线从偏心孔3010的一端穿入,另一端(设有锥形结构3011的一端)伸出,然后将锥套302(锥头朝向偏心孔3010方向)套在芯线上,并将锥套302向锥形结构3011的内部按压,由于锥套302为开环结构,在进入锥形结构3011内部的过程中,锥套302的内径在锥形结构3011内壁的挤压下逐渐减小,从而夹紧芯线。
芯线与锥套302的内壁之间的摩擦力随着夹紧力的增大而增大,最终使锥套302与芯线的相对位置固定,而且导线受到的拉力越大,锥套302在芯线的带动下向锥形结构3011的内部嵌入的越深,从而使锥套302的内径收缩的越小,对芯线的夹紧力也相应的越大,也就是说,在锥套302嵌入锥形结构3011内部夹紧芯线后,导线拉力越大,锥套302对芯线的夹紧力越大,芯线与锥套302内壁之间的摩擦力也越大,芯线的夹紧越固定。
在芯线穿入偏心孔3010内连接完成后,与偏心柱301一并插入内套200中,由于在第一导线400和第二导线500连接完成后,两者之间具有相互的拉力,而在拉力作用下芯线的轴向与内套200的轴向会趋于重合,因此芯线会带动偏心柱301在内套200内部发生轴向偏转(偏心柱301的直径小于内套200的内径),即偏心柱301的轴向偏离内套200的轴向,从而使偏心柱301与内套200的内壁形成卡接。
应当理解,偏心柱301为柱体结构,内套200的内壁可以是具有凹槽或凸台的结构,当偏心柱301发生偏转时,偏心柱301的两端能够分别与凹槽或凸台进行抵触,从而形成偏心柱301与内套200的卡接关系。
在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4,锥套302的内壁设有阵列排布的尖刺状凸点结构3020。
由于摩擦力与表面粗糙度有直接的关系,当锥套302的内壁设有尖刺状凸点结构3020时,能够增大锥套302内壁的粗糙度,从而能够使锥套302和芯线之间得到更加稳定的摩擦力,另外,在锥形结构3011的挤压下,锥套302收缩,尖刺状凸点结构3020能够嵌入芯线表层,从而形成抓紧力,避免芯线滑脱。
当然,锥套302的内壁也可以是麻面结构或者磨砂面,在与芯线连接时,可以预先将芯线的周壁进行打磨粗糙化,比如使用砂纸沿芯线的周向转动打磨,使芯线的表层产生环型纹理槽(避免采用沿芯线的轴向进行滑动打磨的方式,这样容易在芯线的表层产生轴向滑槽,从而降低锥套302与芯线在沿着芯线轴向上的静摩擦力,从而导致芯线容易从锥套302内滑脱),从而能够提高锥套302与芯线之间的摩擦力,避免芯线滑脱。
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及图3,偏心柱301的两端分别设有锥台3012,两个锥台3012分别与内套200的内壁抵接。
当偏心柱301的轴向发生偏转后,偏心柱301两端的锥台3012与内套200的内壁抵触,锥台3012的锥壁与内套200的内壁之间产生接触摩擦力,偏心柱301在拉力作用下受到的偏转力转化为锥台3012对内套200的内壁的抵压力,抵压力和锥台3012与内套200之间的摩擦力成正比,因此偏心柱301所受的拉力也与摩擦力成正比,通过设置偏心孔3010轴向(与芯线轴向一致)与偏心柱301轴向夹角的角度,能够使锥台3012与内套200的内壁之间形成摩擦自锁,也就是说,能够使锥台3012的锥壁与内套200内壁之间的摩擦力大于偏心柱301所受的沿导线轴向的拉力,且导线拉力越大,偏心柱301的两端锥台3012对内套200内壁的抵压力越大,锥台3012的锥壁与内套200内壁之间的摩擦力越大,能够保证偏心柱301与内套200之间的相对位置保持固定,从而形成偏心柱301与内套200之间的摩擦自锁卡接关系。
摩擦自锁的具体形成原理如下:
假设偏心柱301的轴向与偏心孔3010的轴向之间的夹角为α,第一导线400和第二导线500之间的拉力为F,偏心柱301所受的沿内套200轴向的拉力为F1,偏心柱301所受的沿内套200径向的拉力为F2,偏心柱301与内套200的摩擦力为F′,偏心柱301与内套200的内壁之间的摩擦系数为μ。
那么,只需满足F′≥F1,即可形成摩擦自锁;
由于,F′=μ*F2;F2=F*sinα;F1=F*cosα;
因此,α≥arccotμ。
可见,α的数值与摩擦系数μ直接相关,μ值越大,则所需的α值越小,因此所需的偏心孔3010的轴向与偏心柱301的轴向的夹角越小,由于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偏心孔3010的轴向与偏心柱301的轴向之间的夹角越大,偏心柱301的偏转角度也越大,因此其所需的空间较大,从而造成所需内套200的内径也越大,而由于内套200的外径需要满足与导电套100的内径匹配,因此,在不增加内套200外径的情况下只增大其内径,会造成内套200的壁厚降低,强度下降,在受力情况下容易破损,影响导线的连接可靠性。
基于上述问题,需要在最大程度上提高摩擦系数μ值,而在偏心柱301和内套200的材料确定的情况下,想要增大两者之间的摩擦系数,需要从改变两者之间的接触面积或者降低接触面的光洁度的角度去增大两者之间的摩擦系数,以使偏心柱301在较小的偏转角度下,与内套200的内壁形成摩擦自锁。
具体的,将锥台3012的锥壁设置为麻面结构或磨砂面,相应的,内套200的内壁也加工为麻面结构或者磨砂面,从而增大两者的表面粗糙度,提高锥台3012的锥壁与内套200的内壁之间的摩擦系数,方便偏心柱301在尽量小的轴向偏转下,与内套200实现摩擦自锁。
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内套200的两端内壁分别设有卡台201,两个卡台201分别与两个偏心柱301抵接。
卡台201的周壁围成的孔径应当大于偏心柱301的直径,从而能够使偏心柱301顺利伸入内套200的内部,偏心柱301在伸入过程中轴向与内套200的轴向保持一致,在完全伸入后摆动芯线带动偏心柱301偏转,使与偏心孔3010连接的芯线的轴向与内套200的轴向趋向重合,由于偏心柱301发生轴向偏转,从而能够使其靠近卡台201的一端与卡台201朝向内套200内部的侧壁进行抵接,从而实现偏心柱301与内套200的卡接,避免第一导线400、第二导线500在承受风摆过程中,由于晃动而造成偏心柱301脱离内套200,从而提高第一导线400和第二导线500的接续位置抵抗风摆的能力,确保连接稳定可靠。
另外,由于偏心柱301的内套200的结构(体积)不同,在环境温度变化时,因热胀冷缩而发生的变形量也不同,在内套200受热膨胀内径增大时(结构原因必然比偏心柱301的膨胀量大),由于偏心柱301与卡台201能够保持抵接,从而能够避免偏心柱301脱落;当内套200在低温环境收缩时(结构原因比偏心柱301的收缩量大),能够进一步提高偏心柱301在内套200内部的卡接牢固程度,从而提高第一导线400和第二导线500的接续位置对环境温度的适应能力。
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及图2,内套200内设有弹簧202,弹簧202位于两个偏心柱301之间,且两端分别与两个偏心柱301抵接。
在两个分别连接了第一导线400的芯线、第二导线500的芯线的偏心柱301分别伸入内套200内部后,利用弹簧202提供的弹性力,能够使两个偏心柱301始终与内套200两端的卡台201保持抵接,避免连接过程中因操作不当而造成偏心柱301偏转滑出内套200的现象,从而能够方便作业,提高第一导线400和第二导线500的接续效率。
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及图2,内套200的侧壁设有与其内部连通的观察孔203。通过观察孔203能够探查偏心柱301及芯线位于内套200内部的位置和连接情况,确保芯线、偏心柱301安装到位。
在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及图2,观察孔203为螺纹孔,导电套100的侧壁穿设有定位螺钉102,定位螺钉102与螺纹孔螺纹连接。
导电套100套在内套200上后,通过定位螺钉102与螺纹孔进行固定,从而使导电套100和内套200的轴向位置相对固定,避免导电套100在内套200上自由滑动,从而避免第一导线400和第二导线500的接续位置以及内套200因裸露而受潮锈蚀,确保连接稳定可靠,提高使用寿命;另外,由于定位螺钉102封堵了观察孔203,从而能够避免内套200内部的夹线组件300受潮锈蚀。
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2,内套200的外径与第一导线400、第二导线500的直径相同,内套200的外周壁设有凸纹结构204,凸纹结构204与外层绞制铝线的绞制方向、绞制节径比一致。
确保内套200的外周壁与外层绞制铝线的结构一致,从而确保导电套100的内壁与外层绞制铝线、内套200的外壁之间的贴合紧密,确保连接可靠,且导电效果好。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2,导电套100的内周壁设有凹纹结构101,凹纹结构101与外层绞制铝线的绞制方向、绞制节径比一致。
凹纹结构101能够与凸纹结构204相互嵌合,当导电套100在第一导线400或第二导线500上滑移时,通过转动导电套100,使凹纹结构101沿着凸纹结构204的旋向进行走行,当然,第一导线400的外层绞制铝线、凸纹结构204、第二导线500的外层绞制铝线在连接时应当相互对应对齐,从而能够使导电套100沿三者进行旋进(类似于螺纹旋接的方式),这样能够进一步提高导电套100的内壁与外层绞制铝线、内套200的外壁之间的贴合紧密度,提高连接强度,导电效果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高压输电线路用导线接续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导电套,一端用于套设于待接续的第一导线上,且该端内壁用于与所述第一导线的外层绞制铝线贴合,另一端用于套设于待接续的第二导线上,且该端内壁用于与所述第二导线的外层绞制铝线贴合;
内套,嵌接于所述导电套的内部,一端用于套设于所述第一导线的芯线上,另一端用于套设于所述第二导线的芯线上;
两个夹线组件,分别与所述内套的两端内壁卡接,且分别用于夹紧所述第一导线的芯线和所述第二导线的芯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压输电线路用导线接续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线组件包括:
偏心柱,与所述内套的一端内壁卡接,设有用于套设于所述芯线上的偏心孔,所述偏心孔的轴向与所述偏心柱的轴向成夹角设置,且所述偏心孔朝向所述内套中部的一端为锥形结构;
锥套,开环结构,用于套设于所述芯线上,且与所述锥形结构嵌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压输电线路用导线接续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锥套的内壁设有阵列排布的尖刺状凸点结构。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压输电线路用导线接续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偏心柱的两端分别设有锥台,两个所述锥台分别与所述内套的内壁抵接。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压输电线路用导线接续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套的两端内壁分别设有卡台,两个所述卡台分别与两个所述偏心柱抵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高压输电线路用导线接续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套内设有弹簧,所述弹簧位于两个所述偏心柱之间,且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偏心柱抵接。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压输电线路用导线接续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套的侧壁设有与其内部连通的观察孔。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高压输电线路用导线接续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观察孔为螺纹孔,所述导电套的侧壁穿设有定位螺钉,所述定位螺钉与所述螺纹孔螺纹连接。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压输电线路用导线接续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套的外径与所述第一导线、所述第二导线的直径相同,所述内套的外周壁设有凸纹结构,所述凸纹结构与所述外层绞制铝线的绞制方向、绞制节径比一致。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高压输电线路用导线接续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套的内周壁设有凹纹结构,所述凹纹结构与所述外层绞制铝线的绞制方向、绞制节径比一致。
CN202021527666.XU 2020-07-29 2020-07-29 一种高压输电线路用导线接续连接器 Active CN21287481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527666.XU CN212874810U (zh) 2020-07-29 2020-07-29 一种高压输电线路用导线接续连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527666.XU CN212874810U (zh) 2020-07-29 2020-07-29 一种高压输电线路用导线接续连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874810U true CN212874810U (zh) 2021-04-02

Family

ID=752178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527666.XU Active CN212874810U (zh) 2020-07-29 2020-07-29 一种高压输电线路用导线接续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87481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472865B2 (en) Screw connecting electrical conductors with a shearable screw
US7435144B2 (en) Electrical splice connector
CN102576947A (zh) 夹持和夹紧同轴连接器
US10944227B2 (en) Method of forming an electrical connector
JP5794434B2 (ja) 電力ケーブルの接続方法
JP2938157B2 (ja) 光ファイバケーブル継手
CN212874810U (zh) 一种高压输电线路用导线接续连接器
JP5312432B2 (ja) 電力ケーブル用接続装置及びその組立方法
CN102437440A (zh) 双向旋压式电气接头
CN205666566U (zh) 一种配电线路检修作业使用的电线端头绝缘保护套
CN112018697B (zh) 一种高压输电线路用导线耐张连接器
CN214849090U (zh) 一种电力施工用接地保护装置
CN212968115U (zh) 一种远距离传输高压架空线路导线对接器
CN209786318U (zh) 一种防呆式安装的电缆
US20180026383A1 (en) Arrangement with a Connector for at Least One Electrical Cable
CN105680391A (zh) 一种复合芯强化电缆用耐张线夹
CN211266439U (zh) 一种新型碳纤维复合芯导线接续管
JP7253353B2 (ja) 同軸ケーブル用コネクタ及び同軸ケーブル
CN213124745U (zh) 一种c型线夹
CN103618256B (zh) 碳纤维导线专用的耐压线夹
EP3926759B1 (en) Cable assembly and method of joining cables
CN218216666U (zh) 一种架空电力输电线路跳线接续管
JP2017191136A (ja) 金属管付き光ファイバの接続構造
CN210692800U (zh) 一种可循环式搭火线夹
CN219625767U (zh) 一种高强度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