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869991U - 一种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869991U
CN212869991U CN202021915867.7U CN202021915867U CN212869991U CN 212869991 U CN212869991 U CN 212869991U CN 202021915867 U CN202021915867 U CN 202021915867U CN 212869991 U CN212869991 U CN 21286999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heat exchanger
air outlet
motor
fan bla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915867.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韩雷
周鑫
毛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ux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Ningbo Aux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ux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Ningbo Aux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ux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Ningbo Aux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Aux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915867.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86999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86999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86999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Flow Control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壳体、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和贯流风叶组件;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所述第二换热器的冷媒管路并联;所述壳体竖直方向上的两端分别设有上进风口和下进风口,所述壳体宽度方向上的一端设有前出风口;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所述第二换热器均位于所述上进风口与所述下进风口之间,且位于所述贯流风叶组件背离所述前出风口的一侧。本实用新型通过将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的冷媒管路并联,从而可以控制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的冷媒流量不同,使得经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换热后的气流具有不同的出风温度,便于用户根据室内情况有针对性地调节不同出风区域的出风温度。

Description

一种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空调器。
背景技术
目前,能够多向进风的挂式空调器具有上进风口和下进风口,以保证换热器得到充分利用。而现有的多向进风的挂式空调器内通常仅设置有一个换热器,这使得经由该换热器进行热交换后的风从出风口吹出时温度相同,即挂式空调器的出风温度相同,使得挂式空调器的出风区域的温度唯一,可调控性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问题是:对于多向进风的挂式空调器而言,在保证换热器的换热效果的同时如何使得空调器能够根据室内情况有针对性地调节不同出风区域的出风温度。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空调器,包括壳体、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和贯流风叶组件;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所述第二换热器的冷媒管路并联;所述壳体竖直方向上的两端分别设有上进风口和下进风口,所述壳体宽度方向上的一端设有前出风口;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所述第二换热器均位于所述上进风口与所述下进风口之间,且位于所述贯流风叶组件背离所述前出风口的一侧。
这样,通过设置上进风口和下进风口,使得空调器的上端和下端均能够进风,增大了空调器的进风面积,提高了换热器的换热效果;通过设置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以增大换热面积,进一步提高换热效果;而且,通过将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的冷媒管路并联,从而可以分别控制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的冷媒量,使得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的冷媒流量不同,当气流分别经过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后具有不同的出风温度,使得用户能够根据室内情况有针对性地调节不同出风区域的出风温度。
可选地,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所述第二换热器对称设置。
这样,使得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具有相同的结构,从而简化了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的结构,便于生产制造。
可选地,所述贯流风叶组件包括第一贯流风叶、第二贯流风叶和风叶电机,所述风叶电机设置在所述第一贯流风叶和所述第二贯流风叶之间,且所述风叶电机、所述第一贯流风叶和所述第二贯流风叶同轴设置。
这样,通过设置两个贯流风叶可以增大贯流风叶组件的出风量,进一步提升换热效果;而将两个贯流风叶与风叶电机同轴设置可以保证两个贯流风叶同轴且同步转动,使得两个贯流风叶的转动更加稳定,不容易发生晃动。
可选地,所述风叶电机包括第一风叶电机和第二风叶电机,且所述第一风叶电机和所述第二风叶电机并联设置。
这样,第一贯流风叶和第二贯流风叶能够独立控制,在位于第一贯流风叶和第二贯流风叶送风区域处的用户对于出风风速存在不同需求时,不同区域的用户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其对应区域的离心风叶的转速,以减小或增大该离心风叶的出风风速和出风量,从而使得空调器能够适应不同区域处的用户的使用需求。
可选地,还包括导流机构,所述壳体长度方向上的端部设有侧出风口,所述导流机构设置在所述侧出风口与所述前出风口之间的风道岔路口处处,并适于打开或关闭所述侧出风口。
这样,通过在侧出风口与前出风口之间的风道岔路口处设置导流机构,利用导流机构来控制侧出风口的打开或关闭,以实现侧出风口的主动送风,进而实现独立送风,使得空调器的侧出风具有可选择性、可控制性,丰富了空调器的出风方式,方便用户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单向出风或多向送风的方式,提高了用户的满意度;而且,将导流机构设置在前出风口与侧出风口之间的风道岔路口处,而不是设置在侧出风口的所在平面处,使得导流机构在实现控制侧出风口打开或关闭的作用下,还能够对气流进行分流,以便气流更好地从前出风口和/或侧出风口处吹出,提高了空调器的出风量和出风效果。
可选地,所述导流机构包括第一导流结构和第二导流结构,所述侧出风口包括分别设置在所述壳体长度方向上的两端的左出风口和右出风口;所述第一导流结构设置在所述左出风口与所述前出风口之间的风道岔路口处,所述第二导流结构设置在所述右出风口与所述前出风口之间的风道岔路口处。
这样,通过设置第一导流结构和第二导流结构以实现左出风口和右出风口的打开或关闭,使得空调器的侧出风具有可选择性,以便于用户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单向送风或多向送风方式。
可选地,所述导流机构还包括第一导流电机和第二导流电机;所述第一导流电机适于驱动所述第一导流结构打开或关闭所述左出风口,所述第二导流电机适于驱动所述第二导流结构打开或关闭所述右出风口;且所述第一导流电机和所述第二导流电机并联设置。
这样,第一导流电机和第二导流电机并联设置使得第一导流结构与第二导流结构可以独立控制,此时左出风口和右出风口可以同时打开或关闭,也可以是左出风口和右出风口中的一个打开,另一个关闭,使得空调器的多向、广域出风具有可选择、可控制的优点,便于用户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打开或关闭左出风口和右出风口中的一个或两个,以实现单向送风或多向送风的需求,提高了空调器的适用范围。
可选地,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前出风口处的前导风机构和前导风电机,所述前导风电机适于驱动所述前导风机构转动以调节所述前出风口处的出风方向。
这样,通过在前出风口处设置前导风机构和前导风电机来实现前出风口处出风角度的调节,以保证从前出风口吹出的风能够以不同角度吹向室内,使得前出风口具有不同的出风角度,便于用户根据需要调节前出风口的出风角度,避免出风直接吹向用户,从而保证出风时的舒适性。
可选地,还包括设置在所述侧出风口处的侧导风机构和侧导风电机,所述侧导风电机适于驱动所述侧导风机构转动以调节所述侧出风口处的出风方向。
这样,通过在侧出风口处设置侧导风机构和侧导风电机来实现侧出风口处出风角度向的调节,以保证从侧出风口吹出的风能够以不同角度吹向室内,使得侧出风口具有不同的出风角度,便于用户根据需要调节侧出风口的出风角度,避免出风直接吹向用户,从而保证出风时的舒适性。
可选地,所述前导风电机和所述侧导风电机并联设置。
这样,前导风电机与侧导风电机形成独立控制,进而使得前导风机构与侧导风机构能够独立控制,以便于用户单独调节前出风口和侧出风口的出风角度,大大提高了调节空调器出风角度的灵活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空调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空调器横截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空调器在导流机构关闭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空调器在导流机构打开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壳体,11-上进风口,12-下进风口,13-前出风口,14-侧出风口,141-左出风口,142-右出风口,2-第一换热器,3-第二换热器,4-贯流风叶组件,41-第一贯流风叶,42-第二贯流风叶,43-风叶电机,431-第一风叶电机,432-第二风叶电机,51-第一导流结构,52-第二导流结构,6-前导风机构,7-侧导风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左”、“右”、“高”、“低”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且本文中设置有坐标系XYZ,其中X轴的正向代表前方,X轴的反向代表后方,Y轴的正向代表右方,Y轴的反向代表左方,Z轴的正向代表上方,Z轴的反向代表下方;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结合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空调器,包括壳体1、设置在壳体1内的第一换热器2、第二换热器3和贯流风叶组件4;第一换热器2和第二换热器3的冷媒管路并联;壳体1竖直方向上的两端分别设有上进风口11和下进风口12,壳体1宽度方向上的一端设有前出风口13;第一换热器2和第二换热器3均位于上进风口11与下进风口12之间,且位于贯流风叶组件4背离前出风口13的一侧。
如此,通过设置上进风口11和下进风口12,使得空调器的上端和下端均能够进风,增大了空调器的进风面积,提高了换热器的换热效果;通过设置第一换热器2和第二换热器3以增大换热面积,进一步提高换热效果;而且,通过将第一换热器2、第二换热器3的冷媒管路并联,即将第一换热器2和第二换热器3的冷媒流进管分别连接到空调器压缩机的排气口,并将第一换热器2和第二换热器3的冷媒流出管分别连接到压缩机的回液口,形成两个独立的冷媒回路,从而可以分别控制第一换热器2、第二换热器3的冷媒量,使得第一换热器2和第二换热器3的冷媒流量不同,当气流分别经过第一换热器2和第二换热器3后具有不同的出风温度,使得用户能够根据室内情况有针对性地调节不同出风区域的出风温度。
具体地,空调器的壳体1用于保护和设置在其内的第一换热器2、第二换热器3和贯流风叶组件4等部件。壳体1宽度方向上的两端分别为壳体1的前端和后端,其中,壳体1宽度方向指的是图1中X轴方向;壳体1的前端(即壳体1位于图1中X轴正向的一端)设有前出风口13,壳体1的后端(即壳体1位于图1中X轴反向的一端)适于与安装面(比如墙面)直接连接或通过支架连接,以将空调器安装在墙面上。壳体1竖直方向上的两端分别是壳体1的上端和下端,其中,壳体1竖直方向指的是图1中Z轴方向;壳体1的上端(即壳体1位于图1中Z轴正向的一端)设有上进风口11,壳体1的下端(即壳体1位于图1中Z轴反向的一端)设有下进风口12。通过设置上进风口11和下进风口12,使得空调器的上端和下端均能够进风,增大了空调器的进风面积,提高了换热器2的换热效果。第一换热器2与第二换热器3的冷媒管路并联,从而可以分别控制第一换热器2和第二换热器3的冷媒量,使得第一换热器2和第二换热器3的冷媒流量不同。这样,当气流分别经过第一换热器2和第二换热器3后具有不同的出风温度不同,使得用户能够根据室内情况有针对性地调节不同区域的出风温度。而且,第一换热器2、第二换热器3设置在贯流风叶组件4与壳体1的后端之间,且第一换热器2和第二换热器3的上端靠近上进风口11,第一换热器2和第二换热器3的下端靠近下进风口12,使得从上进风口11进入的气流吹向第一换热器2和第二换热器3的上端,从下进风口12进入的气流吹向第一换热器2和第二换热器3的下端,保证第一换热器2和第二换热器3的上下两端都能够与进入的气流进行热交换,有效地提高了第一换热器2和第二换热器3的利用率和换热效果。
可选地,空调器还包括分流阀,第一换热器2和第二换热器3的冷媒流进管均与分流阀连接。
由于冷媒是从空调器的压缩机流向换热器的,故分流阀设置在从压缩机流向换热器的冷媒管路上。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分流阀,当冷媒从压缩机流出并流向换热器时,会在分流阀处进行分流,分别流进第一换热器2和第二换热器3,从而无需给第一换热器2和第二换热器3分别设置单独的冷媒流进管路连接至压缩机,有效地节省了冷媒管路的长度,进而降低了换热器的生产成本。
可选地,分流阀为电磁三通阀,电磁三通阀适于控制第一换热器2和第二换热器3的冷媒流量。如此,通过采用电磁三通阀来实现分流的同时,还可以分别调节流进第一换热器2和第二换热器3的冷媒量,使得分别经第一换热器2和第二换热器3进行热交换后的气流具有不同的出风温度,从而实现多温区出风。
可选地,空调器还包括集流阀,第一换热器2和第二换热器3的冷媒流出管均与集流阀连接。
由于经换热器热交换后的冷媒由换热器回流到压缩机,故集流阀设置在从换热器流向压缩机的冷媒管路上。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集流阀,当经第一换热器2和第二换热器3热交换后的冷媒分别从第一换热器2和第二换热器3回流到压缩机时,会在集流阀处进行汇合,共同回流到压缩机,从而无需给第一换热器2和第二换热器3分别设置单独的冷媒流出管路连接至压缩机,进一步节省了冷媒管路的长度,降低了换热器的生产成本。
可选地,结合图3所示,第一换热器2和第二换热器3对称设置。如此,使得第一换热器2和第二换热器3具有相同的结构,从而简化了第一换热器2和第二换热器3的结构,便于生产制造。
可选地,结合图3所示,贯流风叶组件4包括第一贯流风叶41、第二贯流风叶42和风叶电机43,风叶电机43设置在第一贯流风叶41和第二贯流风叶42之间,且风叶电机43、第一贯流风叶41和第二贯流风叶42同轴设置。如此,通过设置两个贯流风叶可以增大贯流风叶组件4的出风量,进一步提升换热效果;而将两个贯流风叶与风叶电机43同轴设置可以保证两个贯流风叶同轴且同步转动,使得两个贯流风叶的转动更加稳定,不容易发生晃动。
可选地,结合图3所示,风叶电机43包括第一风叶电机431和第二风叶电机432,且第一风叶电机431和第二风叶电机432并联设置。这样,第一贯流风叶41和第二贯流风叶42能够独立控制,在位于第一贯流风叶41和第二贯流风叶42送风区域处的用户对于出风风速存在不同需求时,不同区域的用户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其对应区域的离心风叶的转速,以减小或增大该离心风叶的出风风速和出风量,从而使得空调器能够适应不同区域处的用户的使用需求。
可选地,结合图1和图3所示,空调器还包括导流机构,壳体1长度方向上的端部设有侧出风口14,导流机构设置在侧出风口14与前出风口13之间的风道岔路口处,并适于打开或关闭侧出风口14。
本实施例中,侧出风口14所对应的风道(即与侧出风口14连通的风道)与前出风口13所对应的风道(即与前出风口13连通的风道)存在交叉,而侧出风口14与前出风口13之间的风道岔路口指的是这两个风道交叉的位置处,也就是说,左出风口141(后文介绍)与前出风口13之间的风道岔路口指的是左出风口141所对应的风道与前出风口13所对应的风道的交叉位置,右出风口142(后文介绍)与前出风口13之间的风道岔路口指的是右出风口142所对应的风道与前出风口13所对应的风道的交叉位置。导流机构设置在侧出风口14与前出风口13之间的风道岔路口处,用于控制侧出风口14的打开或关闭,当空调器的侧出风口14关闭时,壳体1内的气流仅从前出风口13吹出;当空调器的侧出风口14打开时,壳体1内的气流从前出风口13和侧出风口14一同吹出。如此,通过在侧出风口14与前出风口13之间的风道岔路口处设置导流机构,利用导流机构来控制侧出风口14的打开或关闭,以实现侧出风口14的主动送风,进而实现独立送风,使得空调器的侧出风具有可选择性、可控制性,丰富了空调器的出风方式,方便用户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单向出风或多向送风的方式,提高了用户的满意度;而且,将导流机构设置在前出风口13与侧出风口14之间的风道岔路口处,而不是设置在侧出风口14的所在平面处,使得导流机构在实现控制侧出风口14打开或关闭的作用下,还能够对气流进行分流,以便气流更好地从前出风口13和/或侧出风口14处吹出,提高了空调器的出风量和出风效果。
可选地,结合图3所示,导流机构包括第一导流结构51和第二导流结构52,侧出风口14包括分别设置在壳体1长度方向上的两端的左出风口141和右出风口142;第一导流结构51设置在左出风口141与前出风口13之间的风道岔路口处,第二导流结构52设置在右出风口142与前出风口13之间的风道岔路口处。
本实施例中,第一导流结构51设置在左出风口141与前出风口13之间的风道岔路口处,第二导流结构52设置在右出风口142与前出风口13之间的风道岔路口处,通过设置第一导流结构51和第二导流结构52以实现左出风口141和右出风口142的打开或关闭,使得空调器的侧出风具有可选择性,以便于用户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单向送风或多向送风方式。
可选地,导流机构还包括第一导流电机和第二导流电机;第一导流电机适于驱动第一导流结构51打开或关闭左出风口141,第二导流电机适于驱动第二导流结构52打开或关闭右出风口142;且第一导流电机和第二导流电机并联设置。
第一导流电机和第二导流电机可以是并联设置也可以是串联设置,第一导流电机和第二导流电机串联设置时,第一导流结构51与第二导流结构52同步控制,此时左出风口141和右出风口142同时打开或关闭;第一导流电机和第二导流电机并联设置时,第一导流结构51与第二导流结构52独立控制,此时左出风口141和右出风口142可以同时打开或关闭,也可以是左出风口141和右出风口142中的一个打开,另一个关闭。本实施中优选第一导流电机和第二导流电机并联设置,如此,使得空调器的多向、广域出风具有可选择、可控制的优点,便于用户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打开或关闭左出风口141和右出风口142中的一个或两个,以实现单向送风或多向送风的需求,提高了空调器的适用范围。
可选地,结合图3所示,空调器还包括设置在前出风口13处的前导风机构6和前导风电机,前导风电机适于驱动前导风机构6转动以调节前出风口13处的出风角度。如此,通过在前出风口13处设置前导风机构6和前导风电机来实现前出风口13处出风角度的调节,以保证从前出风口13吹出的风能够以不同角度吹向室内,使得前出风口13具有不同的出风角度,便于用户根据需要调节前出风口13的出风角度,避免出风直接吹向用户,从而保证出风时的舒适性。
可选地,结合图4所示,空调器还包括设置在侧出风口14处的侧导风机构7和侧导风电机,侧导风电机适于驱动侧导风机构7转动以调节侧出风口14处的出风角度。如此,通过在侧出风口14处设置侧导风机构7和侧导风电机来实现侧出风口14处出风角度向的调节,以保证从侧出风口14吹出的风能够以不同角度吹向室内,使得侧出风口14具有不同的出风角度,便于用户根据需要调节侧出风口14的出风角度,避免出风直接吹向用户,从而保证出风时的舒适性。
可选地,前导风电机和侧导风电机并联设置。如此,前导风电机与侧导风电机形成独立控制,进而使得前导风机构6与侧导风机构7能够独立控制,以便于用户单独调节前出风口13和侧出风口14的出风角度,大大提高了调节空调器出风角度的灵活性。
虽然本实用新型披露如上,但本实用新型并非限定于此。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设置在所述壳体(1)内的第一换热器(2)、第二换热器(3)和贯流风叶组件(4);所述第一换热器(2)和所述第二换热器(3)的冷媒管路并联;所述壳体(1)竖直方向上的两端分别设有上进风口(11)和下进风口(12),所述壳体(1)宽度方向上的一端设有前出风口(13);所述第一换热器(2)和所述第二换热器(3)均位于所述上进风口(11)与所述下进风口(12)之间,且位于所述贯流风叶组件(4)背离所述前出风口(13)的一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器(2)和所述第二换热器(3)对称设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贯流风叶组件(4)包括第一贯流风叶(41)、第二贯流风叶(42)和风叶电机(43),所述风叶电机(43)设置在所述第一贯流风叶(41)和所述第二贯流风叶(42)之间,且所述风叶电机(43)、所述第一贯流风叶(41)和所述第二贯流风叶(42)同轴设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叶电机(43)包括第一风叶电机(431)和第二风叶电机(432),且所述第一风叶电机(431)和所述第二风叶电机(432)并联设置。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导流机构,所述壳体(1)长度方向上的端部设有侧出风口(14),所述导流机构设置在所述侧出风口(14)与所述前出风口(13)之间的风道岔路口处,并适于打开或关闭所述侧出风口(14)。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机构包括第一导流结构(51)和第二导流结构(52),所述侧出风口(14)包括分别设置在所述壳体(1)长度方向上的两端的左出风口(141)和右出风口(142);所述第一导流结构(51)设置在所述左出风口(141)与所述前出风口(13)之间的风道岔路口处,所述第二导流结构(52)设置在所述右出风口(142)与所述前出风口(13)之间的风道岔路口处。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机构还包括第一导流电机和第二导流电机;所述第一导流电机适于驱动所述第一导流结构(51)打开或关闭所述左出风口(141),所述第二导流电机适于驱动所述第二导流结构(52)打开或关闭所述右出风口(142);且所述第一导流电机和所述第二导流电机并联设置。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前出风口(13)处的前导风机构(6)和前导风电机,所述前导风电机适于驱动所述前导风机构(6)转动以调节所述前出风口(13)处的出风方向。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侧出风口(14)处的侧导风机构(7)和侧导风电机,所述侧导风电机适于驱动所述侧导风机构(7)转动以调节所述侧出风口(14)处的出风方向。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导风电机和所述侧导风电机并联设置。
CN202021915867.7U 2020-09-04 2020-09-04 一种空调器 Active CN21286999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915867.7U CN212869991U (zh) 2020-09-04 2020-09-04 一种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915867.7U CN212869991U (zh) 2020-09-04 2020-09-04 一种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869991U true CN212869991U (zh) 2021-04-02

Family

ID=751942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915867.7U Active CN212869991U (zh) 2020-09-04 2020-09-04 一种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86999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869810B (zh) 一种空调室内机、控制方法和空调器
WO2021169526A1 (zh) 换热装置、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CN207936275U (zh) 立式空调室内机
CN212378105U (zh) 一种空调器
CN205641461U (zh) 一种具有旋转式加热器结构的空调室内机及具有其的空调
CN212869991U (zh) 一种空调器
CN212869987U (zh) 一种空调器
CN110360654A (zh) 一种上下出风柜式空调器
CN109611952A (zh) 一种空调柜机
CN106051933A (zh)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
CN206073260U (zh)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
CN210399169U (zh) 柜式空调室内机
JP2024522125A (ja) エアダクトアセンブリ及びそれを備える空調設備
CN207962903U (zh) 用于柜机的空气处理模块和柜机
CN212869992U (zh) 一种空调器
CN208042315U (zh) 立式空调室内机
WO2023000678A1 (zh) 一种空调室内机及其控制方法
CN216346599U (zh) 一种空调室内机
CN212378104U (zh) 一种空调器
CN213920661U (zh) 一种电动汽车驱动电机冷却系统
CN108087986A (zh) 用于柜机的空气处理模块和柜机
CN212869993U (zh) 一种空调器
CN114135933A (zh) 一种空调器
CN104374008A (zh) 空调器及该空调器的送风方法
CN210220020U (zh) 一种空调室内机及空调机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