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868575U - 一种按压气阀 - Google Patents

一种按压气阀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868575U
CN212868575U CN202020761400.5U CN202020761400U CN212868575U CN 212868575 U CN212868575 U CN 212868575U CN 202020761400 U CN202020761400 U CN 202020761400U CN 212868575 U CN212868575 U CN 21286857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pressing
pipe
spring
val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761400.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海波
张永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Luofu Medical Technolog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Albert Novosino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Albert Novosino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Albert Novosino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761400.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86857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86857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86857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lf-Closing Valves And Venting Or Aerating Valv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按压气阀,包括三通管和按压阀,三通管包括进气管、出气管、放气管和过渡腔,过渡腔分别与进气管、出气管、放气管连通,所述进气管内卡接有单向气塞,所述按压阀通过上下按压控制所述放气管的开闭。通过控制按压阀就可以实现放气管开闭作业,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Description

一种按压气阀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气体阀体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按压气阀。
背景技术
目前,单向气阀是一种常见的气体阀体。
现有技术中,公开号为CN102579027B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按钮式快速排气单向气阀,包括阀体、排气阀芯、排气按钮、单向阀芯、堵头。该实用新型采用将出气口和进气口分别设置在阀体的左右二端,排气口设置在阀体的上部,在排气口中设置由排气阀芯、排气按钮、复位弹簧、A上密封圈构成的按动排气机构,在进气口中设置由单向阀芯、弹簧、通气卡圈、B上密封圈构成的单向止回进气机构,充气时,压缩空气由进气口经出气口单向通过阀体进入袖带;排气时,按动排气按钮带动排气阀芯向下使出气口与大气接通,袖带中的空气由出气口经排气口排出的技术方案,用按动排气的方式使血压计袖带的充放气达到了操作简单便捷的目的。
但上述单向气阀需要装配弹簧来控制单向阀芯移动,结构上仍有简化的空间,装配方式仍可简化。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按压气阀,具有结构简单、装配方便的优点。
一种按压气阀,包括三通管和按压阀,三通管包括进气管、出气管、放气管和过渡腔,过渡腔分别与进气管、出气管、放气管连通,所述进气管内卡接有单向气塞,所述按压阀通过上下按压控制所述放气管的开闭。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单向气塞呈一端封闭的中空管状、单向气塞中空部分为通气槽,单向气塞外壁靠近通气槽槽口的位置径向向外凸起形成卡接部,所述卡接部与所述进气管内壁卡接,所述单向气塞侧壁开有与所述通气槽连通的气隙。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单向气塞呈中空管状,气隙开设在单向气塞侧壁,当气体从单向气塞通气槽槽口侧流入通气槽内时,气体在内通气槽内压强增大挤开气隙通气,当气体从单向气塞封闭端流向单向气塞时,气体对单向气塞的压强增大压紧气隙,使气隙封闭不通气;还有就是,按压阀通过上下按压就可以实现疏通及放气的作业,操作较为方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单向气塞的通气槽槽口分别与所述过渡腔及所述进气管管口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气体可从进气管通过单向气塞进入过渡腔,但不能从过渡腔通过单向气塞反向流出进气管。在进气管充气时,进气管只可进气不可出气;以及气体可从过渡腔通过单向气塞流出进气管,但不能从进气管通过单向气塞进入过渡腔。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放气管包括轴向开设的放气孔;
所述按压阀包括设置在过渡腔下端的下阀盖,可按压入所述放气管的按压阀盖、轴向配合设置在按压阀盖下端的内杆、套接入所述内杆中的上密封圈、与内杆相配合的弹簧。
所述上密封圈位于放气孔的正下方且通过按压阀盖按压控制其开闭。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上密封圈正常状态的时候是与放气孔相封闭的,一旦按压阀盖往下按压,上密封圈与放气孔相分离即可做放气作业,也就是说气体可以通过放气管的放气孔往外释放。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按压阀盖内还设置有内环,所述内杆螺接固定在所述内环中,盖子与内杆螺纹结构连接更牢固不容易脱落;所述内杆末端设置有放置所述上密封圈的外圆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密封圈卡接在内杆外壁中且位于其末端,外圆环是与内杆一体成型的,上密封圈设置在外圆环上部且可以通过向上的挤压力将放气孔封闭。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放气管中还设置有放置弹簧的弹簧下座,所述按压阀盖内设置有放置弹簧的弹簧上座;所述按压阀以按压式平嵌入所述放气管且设置所述放气管上部;所述套接在内杆的上部;所述按压阀盖上还包括若干卡块,所述放气管上端设置有与卡块相卡接的若干卡槽;所述弹簧套接在内杆的上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按压阀的按压阀盖向下按且平嵌入放气管中;弹簧上端抵接在弹簧上座,下端抵接在弹簧下座,这样受压的设置在弹簧上座和弹簧下座之间;当按压阀盖通过卡块向下按压至卡槽处,也有限位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放气管中还设置有放置弹簧的弹簧下座,所述按压阀盖内设置有放置弹簧的弹簧上座;所述按压阀以按压式内嵌入所述放气管且与所述放气管可持平;所述弹簧套接在内杆的上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按压阀的按压阀盖向下按且内嵌入放气管中;弹簧配合设置在按压阀的上部,其中,弹簧上端抵接在弹簧上座,下端抵接在弹簧下座,这样受压的设置在弹簧上座和弹簧下座之间。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外圆环轴心处设置有弹簧的弹簧上座,所述下阀盖内设置有放置弹簧的弹簧下座;所述按压阀以按压式外嵌入所述放气管中。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按压阀的按压阀盖向下按且外嵌入放气管中,弹簧配合设置在按压阀的下部,其中,弹簧上端抵接在弹簧上座,下端抵接在弹簧下座,弹簧自然长度大于装配长度,处于压缩状态,有向两端伸长的趋势,这样受压的设置在弹簧上座和弹簧下座之间。当上密封圈正常状态的时候,杆子受到到弹簧的挤压力有上升的趋势,进而把密封圈压紧,达到封闭气孔的目的。一旦按压阀盖往下按压,杆子下降,上密封圈与上部密封台阶分离,放气孔开通放气。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下阀盖与过渡腔配合处设置有下密封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下密封圈保证过渡腔中的密封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单向气塞设有通气槽槽口的一端抵接有开口卡簧,所述开口卡簧侧面抵接环形定位卡槽内壁边缘。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开口卡簧将单向气塞设有通气槽槽口一侧抵接在环形定位卡槽边缘,阻止单向气塞被过渡腔内压强较大的气体挤压移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由于单向气塞呈中空管状,气隙开设在单向气塞侧壁,当气体从单向气塞通气槽槽口侧流入通气槽内时,气体在内通气槽内压强增大挤开气隙通气,当气体从单向气塞封闭端流向单向气塞时,气体对单向气塞的压强增大压紧气隙,使气隙封闭不通气。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一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一的剖视图;
图3是实施例一充气状态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一放气状态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一充气状态的剖视图结构示意图;
图6是实施例一放气状态的剖视图结构示意图;
图7是实施例二抽气状态的剖视图结构示意图;
图8是实施例二通气状态的剖视图结构示意图;
图9是实施例三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实施例三的剖视图;
图11是实施例三充气状态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实施例三放气状态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实施例三充气状态的剖视图结构示意图;
图14是实施例三放气状态的剖视图结构示意图;
图15是实施例四抽气的剖视图结构示意图;
图16是实施例四通气状态的剖视图结构示意图;
图17是实施例五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8是实施例五的剖视图;
图19是实施例五充气状态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0是实施例五放气状态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1是实施例五充气状态的剖视图结构示意图;
图22是实施例五放气状态的剖视图结构示意图;
图中,
1、进气管;10、三通管;11、环形定位卡槽;
2、出气管;
3、放气管;30、卡槽;31、放气孔;32、弹簧下座;
4、过渡腔;41、下密封圈;
5、按压阀;51、按压阀盖;511、弹簧上座;512、内环;513、卡块;52、弹簧;53、上密封圈;54、下阀盖;541、弹簧下座;55、内杆;551、外圆环;5511、弹簧上座;
6、单向气塞;61、卡接部;62、气隙;
7、开口卡簧。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参照图1、图3和图4,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按压气阀,包括三通管10和按压阀5,三通管10包括进气管1、出气管2、放气管3和过渡腔4,过渡腔4分别与进气管1、出气管2、放气管3连通;所述按压阀5通过上下按压控制所述放气管3的开闭。
参见图2、图5和图6,进气管1内安装卡接有单向气塞6,所述单向气塞6呈一端封闭的中空管状、单向气塞6中空部分为通气槽,通气槽槽口朝向进气管1管口。
参见图2、图5和图6、进气管1内安装有单向气塞6,单向气塞6外壁靠近通气槽槽口的位置径向向外凸起形成卡接部61,所述卡接部61与所述进气管1内壁卡接。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单向气塞6由橡胶制成。进气管1内壁设有环形定位卡槽11,所述卡接部61与所述环形定位卡槽11卡接。单向气塞6设有通气槽槽口的一端抵接有开口卡簧7,所述开口卡簧7侧面抵接环形定位卡槽11内壁边缘。开口卡簧7将单向气塞6设有通气槽槽口一侧抵接在环形定位卡槽11边缘,阻止单向气塞6被过渡腔4内压强较大的气体挤压移动。
参见图2,单向气塞6的通气槽槽口分别与所述过渡腔4及所述进气管1管口连通,其中,气体可从进气管通过单向气塞6进入过渡腔4,但不能从过渡腔4通过单向气塞6反向流出进气管。
参见图2、图5和图6,所述按压阀5以按压式平嵌入放气管3且设置所述放气管3上部,其中,按压阀5的按压阀盖51直径小于放气管3的内径,放气管3上端设置有8个挡柱,按压阀盖51放气管3的内孔按压入放气管3内,按压阀盖51平嵌入放气管3,底部被挡柱限位,控制按压行程。
放气管3包括轴向开设的放气孔31,过渡腔4中的空气可以从放气孔31释放而出;
按压阀5还包括设置在过渡腔4下端的下阀盖54,可按压入放气管3的按压阀盖51、轴向配合设置在按压阀盖51下端的内杆55、套接入所述内杆55中的上密封圈53、与内杆55相配合的弹簧52,上密封圈53位于放气孔31的正下方且通过按压阀盖51按压控制其开闭,其中,弹簧52套接在内杆55的上部,弹簧52的上端抵触在按压阀盖51中的弹簧上座511,下端抵触在放气管3中的弹簧下座32。弹簧52为压缩弹簧,弹簧52的自然长度大于装配长度,因而弹簧52有两端伸长的趋势,与弹簧52接触的两端均受到挤压力。当上密封圈53正常状态的时候,杆子55受到到弹簧52的挤压力有上升的趋势,进而把密封圈53压紧,达到封闭气孔的目的。一旦按压阀盖往下按压,杆子55下降,上密封圈53与上部密封台阶分离,放气孔开通放气。
下阀盖54与过渡腔4配合处设置有保证过渡腔4中的密封性的下密封圈41。
按压阀盖51内还设置有内环512,内环512内壁设置有内螺纹,内杆55上端设置有与内螺纹相螺接的外螺纹;内杆55末端设置有放置所述上密封圈53的外圆环551,外圆环551与内杆55配合处设置有安装放置一个上密封圈53的台阶面,其中,上密封圈53的内径小于内杆55的外径551,上密封圈53内孔与内杆55的外径紧配密封;上密封圈53受杆子55的挤压,密封圈53顶面与主体过渡腔4的顶部紧密密封,同时保持与内杆55的紧配密封,从而封闭放气孔31,提供气密性。
参照图2和图5,当上密封圈53位于堵气位置时,上密封圈53的上壁封闭放气孔31,当需要使通放气孔31与过渡腔4通气时,按压阀盖51使上密封圈53远离放气孔31方向移动,从而实现放气孔31与过渡腔4的通气。
本实施例一的实施原理为:参见图5,当按压阀5处于堵气位置、进气管1连接充气装置和出气管2连接被充气物时,充气装置对进气管1充气,气体从进气管1冲开单向气塞6的气隙62后流出出气管2对被充气物进行充气;充气装置停止充气后,被充气物内的气体气压增大有通过单向气塞6回流至充气装置的趋势,但由于单向气塞6的气隙62被过渡腔4侧气体挤压封闭,因此气体不会回流至充气装置;参见图6,当膨胀的被充气物需要放气时,按压按压阀5按压后让上密封圈53解除封闭对放气孔31的封闭即可让空气流出。图5、图6中箭头方向为气体流向。
实施例二:
参见图7和图8,一种按压气阀,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与实施例二将实施例一中的单向气塞6反装,即单向气塞6的通气槽槽口与所述过渡腔4连通。单向气塞6通过卡接部61与进气管1内壁过盈配合。
本实施例二的实施原理为:参见图7,当按压阀5处于堵气位置、进气管1连接抽气装置和出气管2来接被抽气物时,抽气装置对进气管1抽气,气体从被抽气物中抽出冲开单向气塞6的气隙62后流出进气管1;抽气装置停止抽气后,被抽气物内的气体气压减小有通过单向气塞6将进气管1端的气体抽回至被抽气物内的趋势,但由于单向气塞6的气隙62被气体被进气管1侧气体挤压封闭,因此气体不会从进气管1抽入至被抽气物内;参见图8,当按压按压阀5使上密封圈53解除对放气孔31的封闭时,外部气体通过放气孔31与被抽气物相通;当抽气物压力大于外部时,被抽气物内气体通过放气孔31排出;当抽气物压力小于外部时,外部气体通过放气孔31进入被抽气物,产生回气现象。图7中箭头方向为抽气时气体流向,图8中箭头方向为回气时气体流向。
实施例三:
参照图9、图11和图12,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按压气阀,包括三通管10和按压阀5,三通管10包括进气管1、出气管2、放气管3和过渡腔4,过渡腔4分别与进气管1、出气管2、放气管3连通;所述按压阀5通过上下按压控制所述放气管3的开闭。
参见图10、图13和图14,进气管1内安装卡接有单向气塞6,所述单向气塞6呈一端封闭的中空管状、单向气塞6中空部分为通气槽,通气槽槽口朝向进气管1管口。
参见图10、图13和图14,进气管1内安装有单向气塞6,单向气塞6外壁靠近通气槽槽口的位置径向向外凸起形成卡接部61,所述卡接部61与所述进气管1内壁卡接。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单向气塞6由橡胶制成。进气管1内壁设有环形定位卡槽11,所述卡接部61与所述环形定位卡槽11卡接。单向气塞6设有通气槽槽口的一端抵接有开口卡簧7,所述开口卡簧7侧面抵接环形定位卡槽11内壁边缘。开口卡簧7将单向气塞6设有通气槽槽口一侧抵接在环形定位卡槽11边缘,阻止单向气塞6被过渡腔4内压强较大的气体挤压移动。
参见图10,单向气塞6的通气槽槽口分别与所述过渡腔4及所述进气管1管口连通,其中,气体可从进气管通过单向气塞6进入过渡腔4,但不能从过渡腔4通过单向气塞6反向流出进气管。
参见图10、图13和图14,所述按压阀5以按压式平嵌入放气管3且设置所述放气管3上部,其中,按压阀5的按压阀盖51上包括若干卡块513,放气管3上端设置有与卡块513相卡接的若干卡槽30,按压阀盖51通过若干卡块513按压入若干卡槽30实现平嵌入放气管3;放气管3包括轴向开设的放气孔31,过渡腔4中的空气可以从放气孔31释放而出;按压阀5还包括设置在过渡腔4下端的下阀盖54,可按压入放气管3的按压阀盖51、轴向配合设置在按压阀盖51下端的内杆55、套接入所述内杆55中的上密封圈53、与内杆55相配合的弹簧52,上密封圈53位于放气孔31的正下方且通过按压阀盖51按压控制其开闭,其中,弹簧52套接在内杆55的上部,弹簧52的上端抵触在按压阀盖51中的弹簧上座511,下端抵触在放气管3中的弹簧下座32。弹簧52为压缩弹簧,弹簧52的自然长度大于装配长度,因而弹簧52有两端伸长的趋势,与弹簧52接触的两端均受到挤压力。当上密封圈53正常状态的时候,杆子55受到到弹簧52的挤压力有上升的趋势,进而把密封圈53压紧,达到封闭气孔的目的。一旦按压阀盖往下按压,杆子55下降,上密封圈53与上部密封台阶分离,放气孔开通放气。
下阀盖54与过渡腔4配合处采用超声焊接固定,同时下阀改54与过渡腔4靠斜度密封配合。
按压阀盖51内还设置有内环512,内环512内壁设置有内螺纹(图中未标识),内杆55上端设置有与内螺纹(图中未标识)相螺接的外螺纹;内杆55末端设置有放置所述上密封圈53的外圆环551,外圆环551与内杆55配合处设置有安装放置一个上密封圈53的台阶面(图中未标识),其中,上密封圈53的内径小于内杆55的外径551,上密封圈53与内杆55紧配密封;上密封圈53受杆子55的挤压,密封圈53顶面与主体过渡腔4的顶部紧密密封,同时保持与内杆55的紧配密封,从而封闭放气孔31,提供气密性。
参照图10和图13,当上密封圈53位于堵气位置时,上密封圈53的上壁封闭放气孔31,当需要使通放气孔31与过渡腔4通气时,按压阀盖51使上密封圈53远离放气孔31方向移动,从而实现放气孔31与过渡腔4的通气。
本实施例三的实施原理为:参见图13,当按压阀5处于堵气位置、进气管1连接充气装置和出气管2连接被充气物时,充气装置对进气管1充气,气体从进气管1冲开单向气塞6的气隙62后流出出气管2对被充气物进行充气;充气装置停止充气后,被充气物内的气体气压增大有通过单向气塞6回流至充气装置的趋势,但由于单向气塞6的气隙62被过渡腔4侧气体挤压封闭,因此气体不会回流至充气装置;参见图14,当膨胀的被充气物需要放气时,按压按压阀5按压后让上密封圈53解除封闭对放气孔31的封闭即可让空气流出。图5、图6中箭头方向为气体流向。
实施例四:
参见图15和图16,一种按压气阀,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与实施例二将实施例一中的单向气塞6反装,即单向气塞6的通气槽槽口与所述过渡腔4连通。单向气塞6通过卡接部61与进气管1内壁过盈配合。
本实施例四的实施原理为:参见图15,当按压阀5处于堵气位置、进气管1连接抽气装置和出气管2来接被抽气物时,抽气装置对进气管1抽气,气体从被抽气物中抽出冲开单向气塞6的气隙62后流出进气管1;抽气装置停止抽气后,被抽气物内的气体气压减小有通过单向气塞6将进气管1端的气体抽回至被抽气物内的趋势,但由于单向气塞6的气隙62被气体被进气管1侧气体挤压封闭,因此气体不会从进气管1抽入至被抽气物内;参见图16,当按压按压阀5使上密封圈53解除对放气孔31的封闭时,外部气体通过放气孔31与被抽气物相通;当抽气物压力大于外部时,被抽气物内气体通过放气孔31排出;当抽气物压力小于外部时,外部气体通过放气孔31进入被抽气物,产生回气现象。图15中箭头方向为抽气时气体流向,图16中箭头方向为回气时气体流向。
实施例五:
参照图17、图19和图20,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按压气阀,包括三通管10和按压阀5,三通管10包括进气管1、出气管2、放气管3和过渡腔4,过渡腔4分别与进气管1、出气管2、放气管3连通;所述按压阀5通过上下按压控制所述放气管3的开闭。
参见图18、图21和图22,进气管1内安装卡接有单向气塞6,所述单向气塞6呈一端封闭的中空管状、单向气塞6中空部分为通气槽,通气槽槽口朝向进气管1管口。
参见图18、图21和图22,进气管1内安装有单向气塞6,单向气塞6外壁靠近通气槽槽口的位置径向向外凸起形成卡接部61,所述卡接部61与所述进气管1内壁卡接。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单向气塞6由橡胶制成。进气管1内壁设有环形定位卡槽11,所述卡接部61与所述环形定位卡槽11卡接。单向气塞6设有通气槽槽口的一端抵接有开口卡簧7,所述开口卡簧7侧面抵接环形定位卡槽11内壁边缘。开口卡簧7将单向气塞6设有通气槽槽口一侧抵接在环形定位卡槽11边缘,阻止单向气塞6被过渡腔4内压强较大的气体挤压移动。
参见图18,单向气塞6的通气槽槽口分别与所述过渡腔4及所述进气管1管口连通,其中,气体可从进气管通过单向气塞6进入过渡腔4,但不能从过渡腔4通过单向气塞6反向流出进气管。
参见图18、图21和图22,
所述按压阀5以按压式外嵌入放气管3且设置所述放气管3上部,按压阀盖51的直径大于放气孔31的内径;按压阀盖51内部凸台底部设置4处凸起凸块,当按压阀盖51按压到底时,由于凸块的设置,凸块与主体台阶接触的侧面留有放气间隙,以防堵塞,影响排气。
放气管3包括轴向开设的放气孔31,过渡腔4中的空气可以从放气孔31释放而出;按压阀5还包括设置在过渡腔4下端的下阀盖54,可按压入放气管3的按压阀盖51、轴向配合设置在按压阀盖51下端的内杆55、套接入所述内杆55中的上密封圈53、与内杆55相配合的弹簧52,上密封圈53位于放气孔31的正下方且通过按压阀盖51按压控制其开闭,
其中,弹簧52上端抵接在外圆环551的弹簧上座5511中,下端抵接在下阀盖54的弹簧下座541中。弹簧52为压缩弹簧,弹簧52的自然长度大于装配长度,因而弹簧52有两端伸长的趋势,与弹簧52接触的两端均受到挤压力。当上密封圈53正常状态的时候,杆子55受到到弹簧52的挤压力有上升的趋势,进而把密封圈53压紧,达到封闭气孔的目的。一旦按压阀盖往下按压,杆子55下降,上密封圈53与上部密封台阶分离,放气孔开通放气。
下阀盖54与过渡腔4配合处采用超声焊接固定,同时下阀改54与过渡腔4靠斜度密封配合。
按压阀盖51内还设置有内环512,内环512内壁设置有内螺纹,内杆55上端设置有与内螺纹相螺接的外螺纹;内杆55末端设置有放置所述上密封圈53的外圆环551,外圆环551与内杆55配合处设置有安装放置一个上密封圈53的台阶面,其中,上密封圈53的内径小于内杆55的外径551,上密封圈53与内杆55紧配密封;上密封圈53受杆子55的挤压,密封圈53顶面与主体过渡腔4的顶部紧密密封,同时保持与内杆55的紧配密封,从而封闭放气孔31,提供气密性。
参照图18和图21,当上密封圈53位于堵气位置时,上密封圈53的上壁封闭放气孔31,当需要使通放气孔31与过渡腔4通气时,按压阀盖51使上密封圈53远离放气孔31方向移动,从而实现放气孔31与过渡腔4的通气。
本实施例五的实施原理为:参见图21,当按压阀5处于堵气位置、进气管1连接充气装置和出气管2连接被充气物时,充气装置对进气管1充气,气体从进气管1冲开单向气塞6的气隙62后流出出气管2对被充气物进行充气;充气装置停止充气后,被充气物内的气体气压增大有通过单向气塞6回流至充气装置的趋势,但由于单向气塞6的气隙62被过渡腔4侧气体挤压封闭,因此气体不会回流至充气装置;参见图22,当膨胀的被充气物需要放气时,按压按压阀5按压后让上密封圈53。
解除封闭对放气孔31的封闭即可让空气流出。图21、图22中箭头方向为气体流向。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按压气阀,包括三通管(10)和按压阀(5),三通管(10)包括进气管(1)、出气管(2)、放气管(3)和过渡腔(4),过渡腔(4)分别与进气管(1)、出气管(2)、放气管(3)连通,所述进气管(1)内卡接有单向气塞(6),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压阀(5)通过上下按压控制所述放气管(3)的开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压气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向气塞(6)呈一端封闭的中空管状、单向气塞(6)中空部分为通气槽,单向气塞(6)外壁靠近通气槽槽口的位置径向向外凸起形成卡接部(61),所述卡接部(61)与所述进气管(1)内壁卡接,所述单向气塞(6)侧壁开有与所述通气槽连通的气隙(6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按压气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向气塞(6)的通气槽槽口分别与所述过渡腔(4)及所述进气管(1)管口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按压气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放气管(3)包括轴向开设的放气孔(31);
所述按压阀(5)包括设置在过渡腔(4)下端的下阀盖(54),可按压入所述放气管(3)的按压阀盖(51)、轴向配合设置在按压阀盖(51)下端的内杆(55)、套接入所述内杆(55)中的上密封圈(53)、与内杆(55)相配合的弹簧(52),
所述上密封圈(53)位于放气孔(31)的正下方且通过按压阀盖(51)按压控制其开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按压气阀,其特征在于:
所述按压阀盖(51)内还设置有内环(512),所述内杆(55)螺接固定在所述内环(512)中;所述内杆(55)末端设置有放置所述上密封圈(53)的外圆环(55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按压气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放气管(3)中还设置有放置弹簧(52)的弹簧下座(32),所述按压阀盖(51)内设置有放置弹簧(52)的弹簧上座(511);所述按压阀(5)以按压式平嵌入所述放气管(3)且设置所述放气管(3)上部;所述套接在内杆(55)的上部;所述按压阀盖(51)上还包括若干卡块(513),所述放气管(3)上端设置有与卡块(513)相卡接的若干卡槽(30);所述弹簧(52)套接在内杆(55)的上部。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按压气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放气管(3)中还设置有放置弹簧(52)的弹簧下座(32),所述按压阀盖(51)内设置有放置弹簧(52)的弹簧上座(511);所述按压阀(5)以按压式内嵌入所述放气管(3)且与所述放气管(3)可持平;所述弹簧(52)套接在内杆(55)的上部。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按压气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圆环(551)轴心处设置有弹簧(52)的弹簧上座(5511),所述下阀盖(54)内设置有放置弹簧(52)的弹簧下座(541);所述按压阀(5)以按压式外嵌入所述放气管(3)中。
9.根据权利要求4-8任意一条的所述的按压气阀,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阀盖(54)与过渡腔(4)配合处设置有下密封圈(41)。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按压气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向气塞(6)设有通气槽槽口的一端抵接有开口卡簧(7),所述开口卡簧(7)侧面抵接环形定位卡槽(11)内壁边缘。
CN202020761400.5U 2020-05-09 2020-05-09 一种按压气阀 Active CN21286857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761400.5U CN212868575U (zh) 2020-05-09 2020-05-09 一种按压气阀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761400.5U CN212868575U (zh) 2020-05-09 2020-05-09 一种按压气阀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868575U true CN212868575U (zh) 2021-04-02

Family

ID=752044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761400.5U Active CN212868575U (zh) 2020-05-09 2020-05-09 一种按压气阀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86857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847197A (zh) * 2022-05-26 2022-08-05 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 活体蜜蜂采集装置的控制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847197A (zh) * 2022-05-26 2022-08-05 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 活体蜜蜂采集装置的控制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868575U (zh) 一种按压气阀
CN212360907U (zh) 一种旋转气阀
US20060272707A1 (en) Valve device for an inflatable object
CN205938010U (zh) 一种风嘴泄压阀
CN218954123U (zh) 一种正压轮边阀
CN208295002U (zh) 一种内呼吸结构弹簧制动气室
CN106382394A (zh) 一种防爆式开关控制阀及其制造方法
CN110541801B (zh) 具有充气及抽气功能的大气量打气筒
TWI759718B (zh) 氣動換向閥
CN2517935Y (zh) 快速充气安全阀
CN109357043B (zh) 一种充气阀
CN216951244U (zh) 一种真空吸盘的底盘
CN205930753U (zh) 一种多功能紧急阀
CN219159406U (zh) 一种小型内呼吸结构弹簧制动气室
CN221120249U (zh) 一种按压式充气的车用充气产品
CN113525327A (zh) 一种紧急阀
CN218913855U (zh) 一种气门嘴结构
CN205714690U (zh) 一种微型指压气囊泵
CN209761656U (zh) 气筒
CN215633676U (zh) 一种充气放气泵
CN108177489B (zh) 一种用于多层轮胎的充放气阀门
CN216033596U (zh) 车桥控制阀、车桥、控制系统和商用车
CN221074539U (zh) 一种具有安全阀的气嘴
CN221813694U (zh) 一种可抽气的果汁机
CN221463018U (zh) 一种快速放气气门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No.1, xinhengsan Road, private industrial city, Jiangbei District, Ningbo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Ningbo Luofu Medical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No.1, xinhengsan Road, private industrial city, Jiangbei District, Ningbo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NINGBO ALBERT NOVOSINO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