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858107U - 换热器的加工装置 - Google Patents

换热器的加工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858107U
CN212858107U CN202021295130.XU CN202021295130U CN212858107U CN 212858107 U CN212858107 U CN 212858107U CN 202021295130 U CN202021295130 U CN 202021295130U CN 212858107 U CN212858107 U CN 21285810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le
rod
heat exchanger
piece
seg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295130.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凯
李志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nhua Hangzhou Micro Channel Heat Exchang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nhua Hangzhou Micro Channel Heat Exchang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nhua Hangzhou Micro Channel Heat Exchang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nhua Hangzhou Micro Channel Heat Exchang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295130.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85810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85810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85810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换热器的加工装置,所述加工装置包括框架、多个第一件、至少一个第二件和至少一个连接件,框架包括并列布置的第一杆和第二杆;第一件与第一杆连接,多个第一件沿第一杆的长度方向并列布置;第二件与第二杆连接;所述连接件为金属柔性件,所述连接件的当量直径≤3mm,所述连接件的一端与一个所述第一件连接,所述连接件的另一端与另一个所述第一件连接,所述连接件包括弯曲段,所述弯曲段与所述第二件连接,所述连接件在所述第一件和所述第二件之间的长度可调节。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加工装置减少了对焊接温度的影响,提高了换热器的加工效率。

Description

换热器的加工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换热器制造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换热器的加工装置。
背景技术
在相关技术中,多通道换热器的加工过程包括换热器的整体钎焊,需要使用工装托架支撑换热器进行钎焊。现有的工装托架采用钢管支架,重量较大,会吸收较多热量,对多通道换热器的焊接有不良影响,同时使用时间长之后会产生变形,影响对换热器的支撑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出一种换热器的加工装置,该加工装置减少了对焊接温度的影响,同时提高了换热器的加工效率。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换热器的加工装置包括框架,所述框架包括第一杆和第二杆,所述第一杆和所述第二杆并列布置;多个第一件,所述第一件与所述第一杆连接,多个所述第一件沿所述第一杆的长度方向并列布置;至少一个第二件,所述第二件与所述第二杆连接;至少一个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为金属柔性件,所述连接件的当量直径≤3mm,所述连接件的一端与一个所述第一件连接,所述连接件的另一端与另一个所述第一件连接,所述连接件包括弯曲段,所述弯曲段与所述第二件连接,所述连接件在所述第一件和所述第二件之间的长度可调节。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换热器的加工装置,通过在框架上设置当量直径小于或等于3mm的金属柔性件,减少了加工装置在高度方向上的尺寸,降低了加工装置的重量,在用于换热器加工时,可同时使用多个加工装置,提高了换热器的生产效率。同时,金属柔性件的长度在第一件和第二件之间可调节,提高了连接件的使用寿命。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还包括第一段和第二段,所述第一段的一端与一个所述第一件连接,所述第一段的另一端与所述弯曲段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二段的一端与另一个所述第一件连接,所述第二段的另一端与所述弯曲段的另一端相连,所述弯曲段用于连接所述第一段和所述第二段,所述第二件可将至少部分所述连接件的第一段和至少部分所述连接件的第二段相互缠绕以调整所述连接件在所述第一件和所述第二件之间的长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件包括第一构件,所述第一构件与所述第二杆连接,所述第一构件具有第一通孔;第二构件,所述第二构件的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一通孔内,所述第二构件包括在其长度方向上相对布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二构件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构件的第二端分别位于所述第一通孔外侧,所述第二构件的第一端设有第二通孔,所述连接件的弯曲段贯穿所述第二通孔以与所述第二构件连接;第三构件,所述第三构件与所述第二构件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三构件的横截面积大于所述第一通孔的横截面积;所述第一构件包括在所述第二构件的长度方向上邻近所述第二构件的第二端的第一侧面,所述第一构件的第一侧面与所述第三构件相接触,且所述第三构件相对于所述第一构件可旋转并带动所述第二构件相对于所述第一构件旋转。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件还包括第四构件,所述第二构件在所述第一通孔内的部分设有第三通孔,所述第一构件还设有第四通孔,所述第四构件的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三通孔内,且所述第四构件的另一部分位于所述第四通孔内,所述第四构件通过所述第三通孔和所述第四通孔贯穿所述第二构件和所述第一构件以定位所述第二构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构件包括外周壁和由该外周壁围成的通道,所述外周壁包括在所述框架的宽度方向上相对布置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以及在所述第一杆的长度方向上相对布置的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所述第一通孔包括第一通孔段和第二通孔段,所述第一通孔段沿所述框架的宽度方向贯通所述第一侧壁,所述第二通孔段沿所述框架的宽度方向贯通所述第二侧壁,所述第一通孔段和所述第二通孔段分别与所述通道连通,所述第四通孔包括第三通孔段和第四通孔段,所述第三通孔段沿所述第一杆的长度方向贯通所述第三侧壁,所述第四通孔段沿所述第一杆的长度方向贯通所述第四侧壁,所述第三通孔段和所述第四通孔段分别与所述通道连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四构件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三通孔内,所述第四构件的两端位于所述第三通孔外,所述第四构件的至少一部分抵靠在所述通道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件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沿所述第一杆的长度方向贯穿所述第一件,所述连接件的第一段或第二段通过所述第一凹槽连接所述第一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的换热器的加工装置还包括多个支撑件,所述支撑件设在所述框架的顶部,所述支撑件的顶部设有导向件,所述导向件的横截面积小于所述支撑件的横截面积,所述框架的底面设有与所述导向件配合的安装孔。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的换热器的加工装置还包括多个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杆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杆连接,且所述第一连接杆相对于所述第一杆和所述第二杆可沿所述第一杆的长度方向移动,所述第一连接杆设有多个用于对所述换热器进行定位的第一凸起。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的换热器的加工装置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二连接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杆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杆连接,且所述第二连接杆相对于所述第一杆和所述第二杆可沿所述第一杆的长度方向移动,所述第二连接杆设有多个用于对所述换热器进行定位的第二凸起和第三凸起。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换热器的加工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图1中局部A的放大示意图。
图3是图2中第二件的一个示意图。
图4是图2中第二构件和第三构件的组合示意图。
图5是图1中第一件的示意图。
图6是图1中局部B的放大示意图。
图7是图1中局部C的放大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二件的另一个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的换热器的加工装置的立体图。
图10是图9中第二连接杆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框架10,第一杆11,第二杆12,前侧面121,第三杆13,第四杆14,限位块15,固定连接杆16,第一件20,第一凹槽21,第二件30,第一构件31,第一通孔311,第四通孔312,第二构件32,第二通孔321,第三通孔322,第三构件33,第四构件34,连接件40,第一段41,第二段42,弯曲段43,支撑件50,导向件51,第一连接杆60,第一凸起61,第一定位件71,第二定位件72,第二连接杆80,第二凸起81,第三凸起82,第三定位件91,第四定位件9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图7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换热器的加工装置包括:框架10、多个第一件20、至少一个第二件30和至少一个连接件40。
框架10包括第一杆11和第二杆12,第一杆11和第二杆12并列布置。
第一件20与第一杆11连接,多个第一件20沿第一杆11的长度方向(如图1所示的左右方向)并列布置。如图1所示,优选地,多个第一件20之间以相同的间隔连接在第一杆11上,最外侧的2个第一件20邻近第一杆11的两端设置。
第二件30与第二杆12连接。连接件40为金属柔性件,连接件40的当量直径≤3mm。
连接件40的一端(如图1中连接件40的左端)与一个第一件20连接,连接件40的另一端(如图1中连接件40的右端)与另一个第一件20连接,连接件40包括弯曲段43,弯曲段43与第二件30连接,连接件40在第一件20和第二件30之间的长度可调节。
可以理解的是,连接件40具有一定的弹性,以便与至少两个第一件20相连的同时与第二件30相连。由于具有弹性的连接件40在长时间过炉后,会失去部分弹性,连接件40的长度变长,连接件40容易塌陷,换热器在加工装置上容易倾斜,影响换热器的放置。为此本申请的加工装置,通过调节连接件40在第一件20和第二件30之间的长度可以重新对连接件40进行预紧,避免塌陷,无需频繁更换连接件40,提高了工作效率。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换热器的加工装置,通过在框架上设置当量直径小于或等于3mm的金属柔性件,减少了加工装置在高度方向上的尺寸,降低了加工装置的重量,在用于换热器加工时,可同时使用多个加工装置,提高了换热器的生产效率。同时,金属柔性件的长度在第一件和第二件之间可调节,提高了连接件的使用寿命。
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件40还包括第一段41和第二段42,第一段41的一端(如图1中第一段41的左端)与一个第一件20连接,第一段41的另一端(如图1中第一段41的右端)与弯曲段43的一端(如图1中弯曲段43的左端)相连,第二段42的一端(如图1中第二段42的右端)与另一个第一件20连接,第二段的另一端(如图1中第二段42的左端)与弯曲段43的另一端如图1中弯曲段43的右端)相连,弯曲段43用于连接第一段41和第二段42,第二件30可将至少部分连接件40的第一段41和至少部分连接件40的第二段42相互缠绕(未示出)以调整连接件40在第一件20和第二件30之间的长度。
优选地,连接件40为钢丝。连接件40的左端与一个第一件20相连,连接件40的右端与另一个第一件20相连,连接件40的弯曲段43与一个第二件30相连,使得连接件40在一个第一件20、一个第二件30和另一个第一件20之间呈现V字形。通过调节该一个第二件30使得连接件40的第一段41和连接件40的第二段42相互缠绕。
如图1所示,第二件30为多个,多个第二件30沿第二杆12的左右方向并列布置。优选地,在框架10的前后方向上第二件30和第一件20错位设置。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在第二杆12设有多个第一件20,第二杆12上的多个第一件20和第一杆11上的多个第一件20错位设置,连接件40沿第一杆11的长度方向依次连接一个第一杆11上的第一件20和一个第二杆12上的第一件20。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换热器的加工装置采用钢丝制作连接件,由于钢丝与换热器的接触面积较小,换热器的表面不会产生有痕迹,且该加工装置的重量较轻。同时,因钢丝本身的直径较小,能够降低该加工装置的高度。以及可以通过第二件调节钢丝的长度,延长该加工装置的使用寿命。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件30包括第一构件31、第二构件32和第三构件33。
第一构件31与第二杆12连接,第一构件31具有第一通孔311。
如图2和图3所示,第二杆12包括前侧面121和后侧面,第一构件31包括前侧面和后侧面,第一构件31的后侧面与第二杆的前侧面121相连,第一构件31沿前后方向设有贯穿第一构件31的第一通孔311,且第一通孔311位于第二杆12的上方。
第二构件32的一部分位于第一通孔311内,第二构件32包括在其长度方向(如图1中前后方向)上相对布置的第一端(如图2中第二构件32的后端)和第二端(如图2中第二构件32的前端),第二构件32的第一端和第二构件32的第二端分别位于第一通孔311外侧,第二构件32的第一端设有第二通孔321,连接件40的弯曲段43贯穿第二通孔321以与第二构件32连接。
如图2和图3所示,第二构件32的横截面的外周轮廓为圆形,第二构件32的长度大于第一通孔311的长度,第二构件32插入在第一通孔311内且第二构件32的两端均位于第一通孔311外。在第二构件32的后端设有第二通孔321,第二通孔321沿第二构件32的径向贯穿第二构件32,连接件40穿过第二通孔321。
第三构件33与第二构件32的第二端连接,第三构件33的横截面积大于第一通孔311的横截面积。第一构件31包括在第二构件32的长度方向上邻近第二构件32的第二端的第一侧面(如图2中第一构件31的前侧面),第一构件31的第一侧面与第三构件33相接触,且第三构件33相对于第一构件31可旋转并带动第二构件32相对于第一构件31旋转。
如图2和图3所示,第二构件32和第三构件33的横截面的外周轮廓均大体为圆形,第二构件32的前端与第三构件33相连,第三构件33相对于第一构件31可转动。第二构件32的直径小于第一通孔311的内径,使得第二构件32在第一通孔311内能够旋转;且第三构件33的直径大于第一通孔311的内径,以便连接件40被预紧后,第三构件33可与第一构件31抵靠,从而防止第二构件32从第一构件31内脱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件30还包括第四构件34,第二构件32在第一通孔311内的部分设有第三通孔322,第一构件31还设有第四通孔312,第四构件34的一部分位于第三通孔322内,且第四构件34的另一部分位于第四通孔312内,第四构件34通过第三通孔322和第四通孔312贯穿第二构件32和第一构件31以定位第二构件32。
如图4所示,第二构件32上设有第三通孔322,第三通孔322沿第二构件32的径向贯穿第二构件32,第二构件32插入第一通孔311内时第二构件32上的第三通孔322位于第一通孔311内。
如图2和图3所示,第一构件31上设有第四通孔312,第三通孔322的直径小于或等于第四通孔312的直径,第二构件32插入第一通孔311内时,且第三通孔322沿框架10的左右方向放置时,第三通孔322在框架10的左右方向上位于第四通孔312内。
如图3所示,优选地,第四构件34为销钉。第四构件34的长度大于第四通孔312的长度,第四构件34沿框架10的左右方向依次贯穿第四通孔312的左开口、第三通孔322的左开口、第三通孔322的右开口和第四通孔312的右开口,且第四构件34的两端均位于第四通孔312外。第四构件34使得第二构件32固定在第一通孔311内,第二构件32在第一通孔311内不再发生旋转,使得预紧后的第二构件32和第三构件33的位置不再移动。
如图1所示,框架10还包括第三杆13和第四杆14,第一杆11的左端与第四杆14的后端相连,第一杆11的右端与第三杆13的后端相连,第二杆12的左端与第四杆14的前端相连,第二杆11的右端与第三杆13的前端相连,由此,第一杆11、第二杆12、第三杆13和第四杆14组成矩形的框架10。第一杆11和第二杆12沿左右方向设置,第三杆13和第四杆14沿前后方向设置。第二构件32的长度方向与前后方向大体平行。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构件31包括外周壁和由该外周壁围成的通道,外周壁包括在框架10的宽度方向(如图2中所示的前后方向)上相对布置的第一侧壁(如图2中第一构件31的后侧面)和第二侧壁(如图2中第一构件31的前侧面)以及在第一杆11的长度方向上相对布置的第三侧壁(如图2中第一构件31的左侧面)和第四侧壁(如图2中第一构件31的右侧面),第一通孔311包括第一通孔段和第二通孔段,第一通孔段沿框架10的宽度方向贯通第一侧壁,第二通孔段沿框架10的宽度方向贯通第二侧壁,第一通孔段和第二通孔段分别与通道连通,第四通孔312包括第三通孔段和第四通孔段,第三通孔段沿第一杆11的长度方向贯通第三侧壁,第四通孔段沿第一杆11的长度方向贯通第四侧壁,第三通孔段和第四通孔段分别与通道连通。
如图1-图3所示,第一构件31包括通道和围成该通道的前侧面、后侧面、左侧面和右侧面。第一通孔311在后侧面上的开口为第一通孔段,第一通孔311在前侧面上的开口为第二通孔段,第一通孔段和第二通孔段对应设置。第四通孔312在左侧面上开口为第三通孔段,第四通孔312在右侧面上开口为第四通孔段,第三通孔段和第四通孔段对应设置。
如图2和图4所示,第二通孔321和第三通孔322分别沿第一杆11的长度方向贯穿第二构件32。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四构件34的至少部分位于第三通孔322内,第四构件34的两端位于第三通孔322外,第四构件34的至少一部分(如图8所示第四构件34的上段)抵靠在通道上。
如图8所示,第二构件32在第一构件31的第一通孔311内旋转,第四构件34从第一构件31的通道的上口伸入该通道内,第四构件34的一部分插入第二通孔321内,第四构件34的另一部分与第一构件31相抵靠,以使第二构件32定位在第一通孔311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件20设有第一凹槽21,第一凹槽21沿第一杆11的长度方向贯穿第一件20,连接件40的第一段41或第二段42通过第一凹槽21连接第一件20。
如图1和图5所示,第一件20包括左侧面和右侧面以及沿前侧面和后侧面,第一凹槽21从第一件20的前侧面向第一件20的后侧面延伸,且第一凹槽21连通第一件20的左侧面和第一件20的右侧面。连接件40的第一段41或第二段42通过第一凹槽21缠绕在第一件20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换热器的加工装置还包括多个支撑件50,支撑件50设在框架10的顶部(如图1中框架10的上侧面),支撑件50的顶部设有导向件51,导向件51的横截面积小于支撑件50的横截面积,框架10的底面设有与导向件51配合的安装孔(未示出)。
如图6所示,支撑件50为4个,4个支撑件50分别设在第三杆13的两端和第四杆14的两端。导向件51的轴线延长线与支撑件50的轴线延长线重合,框架10的底面设有安装孔,该安装孔的内径与导向件51的外径适配,使得导向件51可插入该安装孔内,支撑件50的上侧面与框架10的下侧面接触。在多个换热器的加工装置叠放时,上下相邻地2个框架10通过支撑件50支撑,导向件51用于对框架10进行定位,使得框架10不易水平晃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换热器的加工装置还包括多个第一连接杆60,第一连接杆60的一端(如图1中第一连接杆60的后端)与第一杆11连接,第一连接杆60的另一端(如图1中第一连接杆60的前端)与第二杆12连接,且第一连接杆60相对于第一杆11和第二杆12可沿第一杆11的长度方向移动,第一连接杆60设有多个用于对换热器进行定位的第一凸起61。
如图1、图6和图7所示,在第一杆11的上侧面和第二杆12的上侧面上设有多个限位块15,限位块15的外周轮廓为圆柱形。
如图1和图7所示,第一连接杆60的一端设有第一定位件71,第一连接杆60的另一端设有第二定位件72。第一定位件71的外周轮廓近似为长方体,第一定位件71的一端(如图7中第一定位件71的后端)与第一连接杆60的前端相连,第一定位件71的另一端(如图7中第一定位件71的前端)设有限位孔,第一定位件71通过该限位孔可拆卸地套在限位块15上,由此,第一连接杆60的前端通过第一定位件71和限位块15与第二杆12相连。
第二定位件72的外周轮廓近似为长方体,第二定位件72的一端(如图1中第二定位件72的前端)与第一连接杆60的后端相连,第二定位件72的另一端(如图1中第二定位件72的后端)设有限位槽,第二定位件72通过该限位槽可拆卸地套在限位块15上,由此,第一连接杆60的后端通过第二定位件72和限位块15与第一杆11相连。
第一连接杆60通过第一定位件71和第二定位件72与第一杆11和第二杆12相连。其中,第一定位件71设有限位孔,使得第一连接杆60的一端通过第一定位件71固定在第一杆11上,第一连接杆60的另一端与第二定位件72相连,第一定位件71设有限位槽,第一连接杆60通过该限位槽可以与第二杆12上的限位块15配合更方便,使得第一连接杆60可以连接在第一杆11和第二杆12之间。
在一些具体实施中,第一连接杆60为2个,第一连接杆60通过第一定位件71、第二定位件72和限位块15可在框架10上自由安装,根据用于加工的换热器的尺寸可自由调节2个第一连接杆60之间的距离,以使换热器在2个第一连接杆60之间固定。第一连接杆60设有多个第一凸起61,换热器的两侧设有安装支架,在对换热器进行定位时,第一凸起61和换热器的支架适配,以保证换热器的固定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换热器的加工装置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二连接杆80,第二连接杆80的一端(如图9中第二连接杆80的后端)与第一杆11连接,第二连接杆80的另一端(如图9中第二连接杆80的前端)与第二杆12连接,且第二连接杆80相对于第一杆11和第二杆12可沿第一杆11的长度方向移动,第二连接杆80设有多个用于对换热器进行定位的第二凸起81和第三凸起82。
如图9和图10所示,第二连接杆80的一端设有第三定位件91,第二连接杆80的另一端设有第四定位件92。第三定位件91的一端(如图10中第三定位件91的后端)与第二连接杆80的前端相连,第三定位件91的另一端(如图10中第三定位件91的前端)设有限位孔,第三定位件91通过该限位孔可拆卸地套在限位块15上,由此,第二连接杆80的前端通过第三定位件91和限位块15与第二杆12相连。
第四定位件92的一端(如图10中第四定位件92的前端)与第二连接杆80的后端相连,第四定位件92的另一端(如图10中第四定位件92的后端)设有限位槽,第四定位件92通过该限位槽可拆卸地套在限位块15上,由此,第二连接杆80的后端通过第四定位件92和限位块15与第一杆11相连。
第二连接杆80通过第三定位件91和第四定位件92与第一杆11和第二杆12相连。其中,第三定位件91设有限位孔,使得第二连接杆80的一端通过第三定位件91固定在第一杆11上,第二连接杆80的另一端与第四定位件92相连,第三定位件91设有限位槽,该限位槽可以与第二杆12上的限位块15配合更方便,使得第二连接杆80可以连接在第一杆11和第二杆12之间。
第二连接杆80设有多个第二凸起81和多个第三凸起82,第二凸起81和第三凸起82用于固定换热器中间件的位置,以使换热器的中间件固定在第二连接杆80上。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换热器的加工装置还包括至少一个固定连接件16,固定连接件16的一端连接在第一杆11上,固定连接件16的另一端连接在第二杆12上,固定连接件16使得框架10的整体结构更稳定,避免框架10产生变形。在另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固定连接件16也可以设置在第三杆13和第四杆14之间。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第三杆13和第四杆14分别设有至少一个把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0)

1.一种换热器的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框架,所述框架包括第一杆和第二杆,所述第一杆和所述第二杆并列布置;
多个第一件,所述第一件与所述第一杆连接,多个所述第一件沿所述第一杆的长度方向并列布置;
至少一个第二件,所述第二件与所述第二杆连接;
至少一个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为金属柔性件,所述连接件的当量直径≤3mm,所述连接件的一端与一个所述第一件连接,所述连接件的另一端与另一个所述第一件连接,所述连接件包括弯曲段,所述弯曲段与所述第二件连接,所述连接件在所述第一件和所述第二件之间的长度可调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的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还包括第一段和第二段,所述第一段的一端与一个所述第一件连接,所述第一段的另一端与所述弯曲段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二段的一端与另一个所述第一件连接,所述第二段的另一端与所述弯曲段的另一端相连,所述弯曲段用于连接所述第一段和所述第二段,所述第二件可将至少部分所述连接件的第一段和至少部分所述连接件的第二段相互缠绕以调整所述连接件在所述第一件和所述第二件之间的长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器的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件包括:
第一构件,所述第一构件与所述第二杆连接,所述第一构件具有第一通孔;
第二构件,所述第二构件的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一通孔内,所述第二构件包括在其长度方向上相对布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二构件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构件的第二端分别位于所述第一通孔外侧,所述第二构件的第一端设有第二通孔,所述连接件的弯曲段贯穿所述第二通孔以与所述第二构件连接;
第三构件,所述第三构件与所述第二构件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三构件的横截面积大于所述第一通孔的横截面积;
所述第一构件包括在所述第二构件的长度方向上邻近所述第二构件的第二端的第一侧面,所述第一构件的第一侧面与所述第三构件相接触,且所述第三构件相对于所述第一构件可旋转并带动所述第二构件相对于所述第一构件旋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热器的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件还包括第四构件,所述第二构件在所述第一通孔内的部分设有第三通孔,所述第一构件还设有第四通孔,所述第四构件的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三通孔内,且所述第四构件的另一部分位于所述第四通孔内,所述第四构件通过所述第三通孔和所述第四通孔贯穿所述第二构件和所述第一构件以定位所述第二构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换热器的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构件包括外周壁和由该外周壁围成的通道,所述外周壁包括在所述框架的宽度方向上相对布置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以及在所述第一杆的长度方向上相对布置的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
所述第一通孔包括第一通孔段和第二通孔段,所述第一通孔段沿所述框架的宽度方向贯通所述第一侧壁,所述第二通孔段沿所述框架的宽度方向贯通所述第二侧壁,所述第一通孔段和所述第二通孔段分别与所述通道连通,
所述第四通孔包括第三通孔段和第四通孔段,所述第三通孔段沿所述第一杆的长度方向贯通所述第三侧壁,所述第四通孔段沿所述第一杆的长度方向贯通所述第四侧壁,所述第三通孔段和所述第四通孔段分别与所述通道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换热器的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构件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三通孔内,所述第四构件的两端位于所述第三通孔外,所述第四构件的至少一部分抵靠在所述通道上。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换热器的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件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沿所述第一杆的长度方向贯穿所述第一件,所述连接件的第一段或第二段通过所述第一凹槽连接所述第一件。
8.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换热器的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个支撑件,所述支撑件设在所述框架的顶部,所述支撑件的顶部设有导向件,所述导向件的横截面积小于所述支撑件的横截面积,所述框架的底面设有与所述导向件配合的安装孔。
9.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换热器的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个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杆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杆连接,且所述第一连接杆相对于所述第一杆和所述第二杆可沿所述第一杆的长度方向移动,所述第一连接杆设有多个用于对所述换热器进行定位的第一凸起。
10.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换热器的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二连接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杆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杆连接,且所述第二连接杆相对于所述第一杆和所述第二杆可沿所述第一杆的长度方向移动,所述第二连接杆设有多个用于对所述换热器进行定位的第二凸起和第三凸起。
CN202021295130.XU 2020-07-03 2020-07-03 换热器的加工装置 Active CN21285810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295130.XU CN212858107U (zh) 2020-07-03 2020-07-03 换热器的加工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295130.XU CN212858107U (zh) 2020-07-03 2020-07-03 换热器的加工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858107U true CN212858107U (zh) 2021-04-02

Family

ID=752131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295130.XU Active CN212858107U (zh) 2020-07-03 2020-07-03 换热器的加工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85810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378232B1 (en) Bent micro-channel heat exchanger
CN110966804B (zh) 换热器
US7900689B2 (en) Bend relief spacer
US20100116478A1 (en) Displaceable baffle for a heat exchanger and method for reducing vibration for the same
US8782891B2 (en) Apparatus for temporarily assembling heat exchanger
CN212858107U (zh) 换热器的加工装置
CN108844257A (zh) 具有分配管保持片的热交换器组件
KR200468502Y1 (ko) 튜브 다발의 스페이서 구조체
CA2416970A1 (en) Heat exchanger flow through tube supports
CN214223381U (zh) 换热装置和空调
CN210321335U (zh) 换热器
WO2014146505A1 (zh) 折弯式换热器及其制造方法
KR920009503A (ko) 열교환기 조립체의 제조방법과 장치
CN210937916U (zh) 一种铜管焊接定向装置
EP1710525A1 (en) Flat tube for heat exchanger, heat exchanger using the flat tube, and method of molding the flat tube for the heat exchanger
CN110966803A (zh) 换热器
CN215491185U (zh) 用于换热器加工的装置
CN212421024U (zh) 一种用于固定风扇总成的夹具
CN211695965U (zh) 换热器
CN210602337U (zh) 换热器和具有它的热泵热水器系统
CN110966805B (zh) 换热器
CN110849194B (zh) 换热管、热交换器、换热系统及换热管的制造方法
CN110966806B (zh) 换热器
WO2002081998A1 (en) Heat exchanger manifold
CN112279006A (zh) 一种层绕机移动排线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