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857679U - 一种上引法连铸机组冷却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上引法连铸机组冷却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857679U
CN212857679U CN202021741691.8U CN202021741691U CN212857679U CN 212857679 U CN212857679 U CN 212857679U CN 202021741691 U CN202021741691 U CN 202021741691U CN 212857679 U CN212857679 U CN 21285767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block
continuous casting
movable
cooling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741691.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董德付
杨崇伟
沈万辉
王强
刘艳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aotou Zhenxiong Copper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aotou Zhenxiong Copper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aotou Zhenxiong Copper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aotou Zhenxiong Copper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741691.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85767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85767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85767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lds, Cores,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上引法连铸机组冷却装置,包括导热机构和换热机构,导热机构包括设置于分水块、回水块和位于保温炉内的两块移动导热块,移动导热块位于石墨模具的两侧且相向设置,移动导热块用于吸收石墨模具上的热量;换热机构包括散热筒和蜂窝热交换网,散热筒内不断地流通散热介质,散热筒内沿着轴线方向设置有多个蜂窝热交换网,移动导热块设置有散热管道且这些散热管道连接蜂窝热交换网;将移动导热块的热量转移至蜂窝热交换网,再由散热筒内流通的散热介质带走热量。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上引法连铸机组冷却装置,能够迅速地对石墨模具进行降温,避免其损坏。

Description

一种上引法连铸机组冷却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上引法连铸机组冷却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生产宽度为450~630mm的高纯无氧铜带主要是采用立式全连续铸造+热轧+冷轧,即传统的三段式加工方法。其优点是经过热轧工序,金属的塑性变形在完全再结晶条件下进行,使铜带坯的组织致密性能改善;其缺点是设备投资大、生产流程长、热轧带坯需要铣面,降低成品率、生产能耗高。其他加工工艺如水平连铸+冷轧的工艺流程短、设备投资小,缺点是铸坯需要进行铣面加工,且氧含量较高,不稳定,很难达到的标准要求。
上引法是一种生产无氧铜杆新工艺,具有工艺技术先进,产品质量好,单位能耗低,生产品种及规格灵活多样,适应性强,没有三废污染,投资少等特点,是铜导体及铜材加工的理想工艺。
上引法连铸机组是应用上引法的生产设备,其内部的石墨模具在高温下容易变形及损坏,因此需要配备冷却系统进行降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种上引法连铸机组冷却装置,能够迅速地对石墨模具进行降温,避免其损坏。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一种上引法连铸机组冷却装置,包括导热机构和换热机构,所述导热机构包括设置于分水块、回水块和位于保温炉内的两块移动导热块,所述移动导热块位于石墨模具的两侧且相向设置,所述移动导热块用于吸收所述石墨模具上的热量;所述回水块和所述分水块上下固定设置且不在所述移动导热块移动路径及其延长线上,所述移动导热块朝向分水块的侧壁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出液管接头和进液管接头,所述移动导热块内部设置有供冷却液流通的管路,该管路的进口连接所述进液管接头,而出口连接所述出液管接头;所述分水块设置有分水端头,所述回水块设置有回水端头,所述进液管接头用柔性管路连接所述分水端头,所述出液管接头用柔性管路连接所述回水端头;所述换热机构包括散热筒和蜂窝热交换网,所述散热筒内不断地流通散热介质,所述散热筒内沿着轴线方向设置有多个所述蜂窝热交换网,所述蜂窝热交换网顶部和底部各设置有汇集管,两处的汇集管分别连接泵和冷却液池;所述回水端头通过回水管连接所述泵,所述分水端头通过分水管连接所述冷却液池;所述泵将温度高的冷却液通入所述蜂窝热交换网内进行降温,同时将降温后的冷却液注入冷却液池内。
优选地,所述蜂窝热交换网包括若干个网状排列布置的散热环,所有的所述散热环内部的管路互相连通;位于顶部和底部的散热环设置有连通外部的分液管,同位于顶部或底部的分液管汇集与一处再和所述汇集管相连。
优选地,所述蜂窝热交换网垂直于所述散热介质的刘同方向。
优选地,所述散热介质为水或者冷空气。
优选地,所述移动导热块上设置有夹持半圆槽,两个夹持半圆槽能够贴合形成夹持孔,该夹持孔包裹所述石墨模具外侧,且内孔径大于所述石墨模具最大外径。
优选地,所述移动导热块顶部设置有连接头,两个连接头之间设置有双向螺杆,所述双向螺杆上设置有两个方向相反的螺纹段,两个连接头分别螺纹连接其中一处螺纹段;所述双向螺杆的一端部突出保温炉外,并且连接有具有正转和反转功能的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驱使双向螺杆转动,从而实现两个连接头靠近和远离。
优选地,所述移动导热块的另一侧壁设置有导向块,所述保温炉内壁设置有导向槽,所述导向块卡设于所述导向槽内且能正常滑动;所述导向块配合所述导向槽对所述移动导热块的移动产生导向作用,并且对移动导热块产生支撑和限位作用。
优选地,所述保温炉位于熔炼炉的侧上方,所述保温炉内设置有牵引机,所述牵引机设置有牵引头,所述牵引头下部设置有所述石墨模具;所述熔炼炉侧边设置有收卷机,所述收卷机上转动设置有卷筒,所述牵引机上引出的铜线卷绕在所述卷筒上;所述熔炼炉底部设置有若干个感应体。
优选地,所述散热环的形状为正六角形。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上引法连铸机组冷却装置,能够迅速地对石墨模具进行降温,避免其损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以下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进行论述,显然,在结合附图进行描述的技术方案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所示实施例得到其它的实施例及其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散热筒和蜂窝热交换网结构示意图。
图中:熔炼炉1,感应体11,保温炉2,导向槽21,牵引机3,牵引头31,石墨模具32,收卷机4,卷筒41,移动导热块5,夹持半圆槽51,进液管接头521,出液管接头522,连接头53,双向螺杆54,导向块55,分水块6,分水端头61,分水管62,回水块7,回水端头71,回水管72,散热筒8,蜂窝热交换网9,散热环91,分液管92,汇集管93。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需要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在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内。
如图1和图3所示,一种上引法连铸机组冷却装置,包括导热机构和换热机构,所述导热机构包括设置于分水块6、回水块7和位于保温炉2内的两块移动导热块5,所述移动导热块5位于石墨模具32的两侧且相向设置,所述移动导热块5用于吸收所述石墨模具32上的热量;所述回水块7和所述分水块6上下固定设置且不在所述移动导热块5移动路径及其延长线上,所述移动导热块5朝向分水块6的侧壁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出液管接头522和进液管接头521,所述移动导热块5内部设置有供冷却液流通的管路,该管路的进口连接所述进液管接头521,而出口连接所述出液管接头522;所述分水块6设置有分水端头61,所述回水块7设置有回水端头71,所述进液管接头521用柔性管路连接所述分水端头61,所述出液管接头522用柔性管路连接所述回水端头71;所述换热机构包括散热筒8和蜂窝热交换网9,所述散热筒8内不断地流通散热介质,所述散热筒8内沿着轴线方向设置有多个所述蜂窝热交换网9,所述蜂窝热交换网9顶部和底部各设置有汇集管93,两处的汇集管93分别连接泵和冷却液池;所述回水端头71通过回水管72连接所述泵,所述分水端头61通过分水管62连接所述冷却液池;所述泵将温度高的冷却液通入所述蜂窝热交换网9内进行降温,同时将降温后的冷却液注入冷却液池内。
所述蜂窝热交换网9包括若干个网状排列布置的散热环91,所有的所述散热环91内部的管路互相连通;位于顶部和底部的散热环91设置有连通外部的分液管92,同位于顶部或底部的分液管92汇集与一处再和所述汇集管93相连。
所述蜂窝热交换网9垂直于所述散热介质的刘同方向。
所述散热介质为水或者冷空气。
所述移动导热块5上设置有夹持半圆槽51,两个夹持半圆槽51能够贴合形成夹持孔,该夹持孔包裹所述石墨模具外侧,且内孔径大于所述石墨模具最大外径。
所述移动导热块5顶部设置有连接头53,两个连接头53之间设置有双向螺杆54,所述双向螺杆54上设置有两个方向相反的螺纹段,两个连接头53分别螺纹连接其中一处螺纹段;所述双向螺杆54的一端部突出保温炉2外,并且连接有具有正转和反转功能的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驱使双向螺杆54转动,从而实现两个连接头53靠近和远离。
所述移动导热块5的另一侧壁设置有导向块55,所述保温炉2内壁设置有导向槽21,所述导向块55卡设于所述导向槽21内且能正常滑动;所述导向块55配合所述导向槽21对所述移动导热块5的移动产生导向作用,并且对移动导热块5产生支撑和限位作用。
所述保温炉2位于熔炼炉1的侧上方,所述保温炉2内设置有牵引机3,所述牵引机3设置有牵引头31,所述牵引头31下部设置有所述石墨模具32;所述熔炼炉1侧边设置有收卷机4,所述收卷机4上转动设置有卷筒41,所述牵引机3上引出的铜线卷绕在所述卷筒41上;所述熔炼炉1底部设置有若干个感应体11。
本装置利用两个移动导热块围住石墨模具,利用热辐射进行导热,使得石墨模具上的热量能够转移至冷却液上。然后利用蜂窝热交换网9将冷却液的热量带走,完成散热。冷却液再次进入移动导热块内,吸收石墨模具上的热量。以此进行循环,从而不间断地进行散热。
蜂窝热交换网9内设置了多个正六角形的散热环91,这样的结构,能够组成规模规整,并且散热良好的热交换网,从而最大程度上利用散热筒8内流通的散热介质,提高散热效率。
本装置的熔炼炉1的上方设置有两排保温炉2。回水块7和分水块6位于两排保温炉2中间,保温炉2内的石墨模具32也是成两排的,每横向两个石墨模具32为一组。每组石墨模具的前后两侧各设置一个移动导热块5,这样移动导热块5靠近移动就能够贴合石墨模具,从而进行热传导。
此外,在双向螺杆54上可设置多组两个螺纹方向相反的螺纹段,这就能够实现一根双向螺杆54,控制一排的移动导热块5进行移动。
本装置的进液管接头521位于出液管接头522下方。进液管接头521进入的低温冷却液先进入靠近石墨模具部分的流管,容纳后进入后部的流管,再从出液管接头522离开。
在连铸机工作时石墨模具上的温度非常高,因此为了保护装置以及提高使用寿命,移动导热块可采用铁或者钢材料制作。无论是铁或者钢,其熔点都比铜高,因此能够满足使用要求。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进行限定,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上引法连铸机组冷却装置,能够迅速地对石墨模具进行降温,避免其损坏。

Claims (9)

1.一种上引法连铸机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导热机构和换热机构,所述导热机构包括设置于分水块(6)、回水块(7)和位于保温炉(2)内的两块移动导热块(5),所述移动导热块(5)位于石墨模具(32)的两侧且相向设置,所述移动导热块(5)用于吸收所述石墨模具(32)上的热量;所述回水块(7)和所述分水块(6)上下固定设置且不在所述移动导热块(5)移动路径及其延长线上,所述移动导热块(5)朝向分水块(6)的侧壁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出液管接头(522)和进液管接头(521),所述移动导热块(5)内部设置有供冷却液流通的管路,该管路的进口连接所述进液管接头(521),而出口连接所述出液管接头(522);所述分水块(6)设置有分水端头(61),所述回水块(7)设置有回水端头(71),所述进液管接头(521)用柔性管路连接所述分水端头(61),所述出液管接头(522)用柔性管路连接所述回水端头(71);所述换热机构包括散热筒(8)和蜂窝热交换网(9),所述散热筒(8)内不断地流通散热介质,所述散热筒(8)内沿着轴线方向设置有多个所述蜂窝热交换网(9),所述蜂窝热交换网(9)顶部和底部各设置有汇集管(93),两处的汇集管(93)分别连接泵和冷却液池;所述回水端头(71)通过回水管(72)连接所述泵,所述分水端头(61)通过分水管(62)连接所述冷却液池;所述泵将温度高的冷却液通入所述蜂窝热交换网(9)内进行降温,同时将降温后的冷却液注入冷却液池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上引法连铸机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蜂窝热交换网(9)包括若干个网状排列布置的散热环(91),所有的所述散热环(91)内部的管路互相连通;位于顶部和底部的散热环(91)设置有连通外部的分液管(92),同位于顶部或底部的分液管(92)汇集与一处再和所述汇集管(93)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上引法连铸机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蜂窝热交换网(9)垂直于所述散热介质的刘同方向。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上引法连铸机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介质为水或者冷空气。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上引法连铸机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导热块(5)上设置有夹持半圆槽(51),两个夹持半圆槽(51)能够贴合形成夹持孔,该夹持孔包裹所述石墨模具外侧,且内孔径大于所述石墨模具最大外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上引法连铸机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导热块(5)顶部设置有连接头(53),两个连接头(53)之间设置有双向螺杆(54),所述双向螺杆(54)上设置有两个方向相反的螺纹段,两个连接头(53)分别螺纹连接其中一处螺纹段;所述双向螺杆(54)的一端部突出保温炉(2)外,并且连接有具有正转和反转功能的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驱使双向螺杆(54)转动,从而实现两个连接头(53)靠近和远离。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上引法连铸机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导热块(5)的另一侧壁设置有导向块(55),所述保温炉(2)内壁设置有导向槽(21),所述导向块(55)卡设于所述导向槽(21)内且能正常滑动;所述导向块(55)配合所述导向槽(21)对所述移动导热块(5)的移动产生导向作用,并且对移动导热块(5)产生支撑和限位作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上引法连铸机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炉(2)位于熔炼炉(1)的侧上方,所述保温炉(2)内设置有牵引机(3),所述牵引机(3)设置有牵引头(31),所述牵引头(31)下部设置有所述石墨模具(32);所述熔炼炉(1)侧边设置有收卷机(4),所述收卷机(4)上转动设置有卷筒(41),所述牵引机(3)上引出的铜线卷绕在所述卷筒(41)上;所述熔炼炉(1)底部设置有若干个感应体(11)。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上引法连铸机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环(91)的形状为正六角形。
CN202021741691.8U 2020-08-20 2020-08-20 一种上引法连铸机组冷却装置 Active CN21285767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741691.8U CN212857679U (zh) 2020-08-20 2020-08-20 一种上引法连铸机组冷却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741691.8U CN212857679U (zh) 2020-08-20 2020-08-20 一种上引法连铸机组冷却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857679U true CN212857679U (zh) 2021-04-02

Family

ID=751894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741691.8U Active CN212857679U (zh) 2020-08-20 2020-08-20 一种上引法连铸机组冷却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85767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355111A (zh) * 2023-11-09 2024-01-05 无锡巨日装备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车载超算方舱散热系统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355111A (zh) * 2023-11-09 2024-01-05 无锡巨日装备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车载超算方舱散热系统
CN117355111B (zh) * 2023-11-09 2024-04-05 无锡巨日装备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车载超算方舱散热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66564A (zh) 一种白铜管材热冷组合铸型水平连铸设备及其工艺
CN212857679U (zh) 一种上引法连铸机组冷却装置
CN207651246U (zh) 一种电缆生产用快速冷却装置
CN102304686B (zh) 一种纯铜管材的短流程高效生产方法
CN105618500A (zh) 一种超大宽厚比导电铜母排的挤压成型工艺
CN207941807U (zh) 一种铝合金线材连续铸轧系统
CN116544556A (zh) 一种储能电池液冷散热板及其铝挤成型工艺
CN213012974U (zh) 一种淬火用高效冷却设备
CN210755015U (zh) 非晶合金带材成形收集冷却装置
CN210481496U (zh) 一种镀锌件快速冷却装置
CN210548006U (zh) 一种用于电渣连续抽锭空心钢锭的水冷引锭板
CN215598177U (zh) 降低硫酸钾出料温度的冷却推料机换热装置
CN206962646U (zh) 电磁线圈冷却系统
CN217306212U (zh) 一种电缆生产冷却装置
CN214537502U (zh) 一种化工油类生产用两级热交换系统
CN212597965U (zh) 一种铜杆冷却装置
CN212620071U (zh) 一种用于中频电炉的水冷式坩埚
CN209006640U (zh) 一种卧式压铸机
CN213564284U (zh) 化纤绳网生产用挤条冷却装置
CN215430842U (zh) 一种轧钢生产用快速冷却装置
CN219385397U (zh) 一种水冷屏的高效吸热结构
CN214236190U (zh) 一种农用机械齿轮箱铸造模具
CN214095556U (zh) 一种烧结炉冷却装置
CN213316892U (zh) 一种铝挤成型用冷却导热装置
CN217070684U (zh) 一种新型钢铁行业连铸结晶冷却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