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850478U - 卡托、电子卡连接器及移动终端 - Google Patents

卡托、电子卡连接器及移动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850478U
CN212850478U CN202021594568.8U CN202021594568U CN212850478U CN 212850478 U CN212850478 U CN 212850478U CN 202021594568 U CN202021594568 U CN 202021594568U CN 212850478 U CN212850478 U CN 21285047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rd
slide
reverse
slideway
slide wa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594568.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郝秀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594568.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85047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85047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85047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卡托、电子卡连接器及移动终端。其中,卡托包括卡托本体,卡托本体包括位于卡托本体正面的第一滑道和位于卡托本体反面的第二滑道,第二滑道与第一滑道相对于卡托本体的插入方向上的中心线呈对称结构。本公开通过在卡托的正面和反面形成对称结构的滑道,用户无需区分卡托的正、反面,实现卡托的正反向盲插,操作方便,提升用户体验。

Description

卡托、电子卡连接器及移动终端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卡托、电子卡连接器及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移动终端作为人们日常通讯、消遣、娱乐、获取信息的工具必不可少。
以手机为例,为满足通讯的需求,手机内配置电子卡(例如SIM卡),人们在初次使用SIM卡或者更换SIM卡时,将SIM卡放置一卡托上,然后将承载SIM卡的卡托插入手机本体内即可。
然而,用户将卡托插入手机本体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误操作,即易将卡托插反造成 SIM卡及内部结构损坏的情况。因此,需用户识别和区分卡托的正反面,使用不方便,用户体验差。
实用新型内容
为克服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公开提供一种卡托、电子卡连接器及移动终端。
本公开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卡托,包括:卡托本体,卡托本体包括位于卡托本体正面的第一滑道和位于卡托本体反面的第二滑道,第二滑道与第一滑道相对于卡托本体的插入方向上的中心线呈对称结构。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滑道包括相对的第一正面侧滑道和第二正面侧滑道;第二滑道包括相对的第一反面侧滑道和第二反面侧滑道。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正面侧滑道与第二反面侧滑道相对于中心线呈对称结构,并且,第二正面侧滑道与第一反面侧滑道相对于中心线呈对称结构。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正面侧滑道与第二正面侧滑道相对于中心线呈对称结构;第一反面侧滑道与第二反面侧滑道相对于中心线呈对称结构。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滑道由正面的一部分水平表面形成;及第二滑道由反面的一部分水平表面形成。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滑道由设置在正面的凹槽形成;第二滑道由设置在反面的凹槽形成。
在一实施例中,卡托本体还包括:由卡托本体的第一侧面形成的第三滑道,及由卡托本体的第二侧面形成的与第四滑道,第二侧面与第一侧面相对,第四滑道与第三滑道呈对称结构。
在一实施例中,卡托本体包括:位于正面或者反面的容置空间,容置空间用于承载电子卡。
在一实施例中,卡托本体包括:设置在正面的第一容置空间;及设置在反面的第二容置空间,第二容置空间与第一容置空间呈对称结构。
在一实施例中,设置于卡托本体后端部的卡帽,在卡帽上开设有相对称的一对插孔。
根据本公开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电子卡连接器,包括:卡座,卡座包括具有开口的容纳空间;卡托,卡托为上述任意实施例所述的卡托。其中,在卡托正向或反向插入开口时,卡托经由第一滑道和/或第二侧部的导引,以收容于容纳空间内。
在一实施例中,容纳空间内设置有导向件,导向件可与第一滑道或第二滑道配合,以导引卡托收容于容纳空间内。
在一实施例中,导向件包括第一导向部,第一导向部与所述第三滑道或第四滑道配合,将卡托导引至容纳空间内。
在一实施例中,导向件还包括由第一导向部弯折形成的第二导向部,第二导向部与第一滑道或第二滑道配合,将卡托导引至容纳空间内。
在一实施例中,卡座包括基板、覆盖基板以形成容纳空间的盖板,基板上设置有第一电连接端子,盖板上设置有与第一电连接端子相对称的第二电连接端子。
在一实施例中,电子卡连接器还包括:设置于卡座一侧或者两侧的退卡机构。
根据本公开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移动终端,包括终端本体;上述任意实施例所述的电子卡连接器,电子卡连接器设置于终端本体内。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本公开通过在卡托的正面和反面形成对称结构的滑道,使得用户无需区分卡托的正、反面,实现卡托的正反向盲插,操作方便,提升用户体验。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图1是根据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移动终端的结构立体图。
图2是根据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电子卡连接器的结构立体图。
图3是根据本公开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电子卡连接器的结构立体图。
图4是根据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电子卡连接器的部分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卡托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卡托反面结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公开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卡托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公开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卡托反面结构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图7中卡托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根据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图5中卡托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根据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卡托后端面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根据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图4中部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公开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公开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本公开第一方面提供的卡托用于与卡座结合以形成电子卡连接器。电子卡可以是SIM 卡或SD卡。电子卡连接器可应用于移动终端,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任意一种: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手机、手表、媒体播放器。本公开以手机为例进行说明,但并不限于此。
图1是根据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移动终端的结构立体图。图2是根据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电子卡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和图2所示,移动终端1可以包括外壳201、固定在外壳201上的用于显示画面的显示屏206,位于外壳201内部的主控电路板及电池,位于外壳201侧边的电源键202、充电接口203、麦克风204、扬声器205。
外壳201的侧面还设置有供电子卡连接器100自由插入的插口。外壳201可以包括多个侧面,例如左侧面、顶侧面、右侧面及下侧面,插口可以设置在左侧面、顶侧面、右侧面中的任意一个侧面,即本公开的电子卡连接器100在移动终端1内的位置并不作限定。
电子卡(例如SIM卡)可放置于卡托10内,经由卡托10收纳于卡座20内,以使SIM 卡与主控电路板电性导通。
图5是根据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卡托正面结构示意图。图6是根据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卡托反面结构示意图。
如图5和图6所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卡托包括卡托本体11。
卡托本体11包括正面101、反面102、以及位于正面101的第一滑道16和位于反面102的第二滑道17,第一滑道16与第二滑道17相对于卡托本体11的插入方向上的中心线L呈对称结构,以使卡托本体11正向、反向均能够插入卡座20。
图示中,卡托本体11的上表面为正面101(图5所示),与上表相反的下表面为反面102(图6所示)。在卡托本体11的正面朝向移动终端1的显示屏206的显示面插入卡座20时为正向,在卡托本体11的反面朝向显示面206插入时为反向。
本公开通过在卡托本体11的正面101和反面102分别形成呈对称结构的滑道,使得用户无需区分卡托10的正反面,即可插入卡座20内,从而实现卡托10正向、反向盲插,操作方便、提升用户体验。同时,也避免了相关技术中因卡托10无法正向、反向插入卡座20而导致的误操作,造成卡托10自身及卡座20内部器件的损坏,因此,整机的可靠性也得到提升。
在一些实施例中,卡托本体11包括正面101、反面102、以及与正面101和反面102衔接的第一侧面103及第二侧面104,第一侧面103与第二侧面104相对。卡托本体11 还包括顶端部105和后端部106。
在后端部106设置有密封外壳201的插口的卡帽12,在卡托10插入卡座20被锁紧时,卡帽12可补充外壳201因开设插口而缺失的部分。另外,在卡托本体11的靠近卡帽 12的位置设置有密封圈30,以密封卡座20上的接纳卡托10的开口。
卡托本体11设有用于承载电子卡的容置空间14。容置空间14可以设置在卡托本体11的正面101,或者,容置空间14可以设置在卡托本体11的反面102。即卡托10为一面可承载单卡的卡托。
在另一例中,容置空间14可以包括设置在卡托本体11的正面101的第一容置空间和设置在卡托本体11的反面102的第二容置空间,其中,第二容置空间与第一容置空间呈对称结构。即卡托10为可承载叠置的双卡的卡托,以减少对移动终端1内部长度或者宽度方向上的占用空间。
当卡托10为单卡卡托时,卡座20内需设置上下对称的多个第一电连接端子211(图12所示)、第一电连接端子211(图12所示),使得当卡托10正向插入卡座20时,承载于容置空间14内的电子卡的多个卡接端子与多个第一电连接端子211相接触以电性导通;当卡托10反向插入卡座20时,承载于容置空间14内的电子卡的多个卡接端子与多个第一电连接端子211接触以电性导通。
当卡托10为双卡卡托时,卡座20内可以设置单一的多个第一电连接端子211或者单一的多个第一电连接端子211;或者,卡座20内设置上下对称的多个第一电连接端子211、第一电连接端子211。以使得卡托10正向、反向插入时,均能够实现电性导通。卡座20 结构将在后文进行具体描述。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滑道16包括位于卡托本体11正面的第一正面侧滑道和第二正面侧滑道;第二滑道17包括位于卡托本体11反面的第一反面侧滑道和第二反面侧滑道;其中,第一正面侧滑道与第二反面侧滑道相对于中心线L呈对称结构,并且,第二正面侧滑道与第一反面侧滑道相对于中心线L呈对称结构。
例如,第一正面侧滑道和第二正面侧滑道可以分别位于第一容置空间141的两侧,与此对应的,第一反面侧滑道和第二反面侧滑道可以分别位于第二容置空间142的两侧。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正面侧滑道与第二正面侧滑道相对于中心线呈对称结构;第一反面侧滑道与第二反面侧滑道相对于中心线呈对称结构。即第一正面侧滑道、第二正面侧滑道、第一反面侧滑道、第二反面侧滑道均呈对称结构。
图7是根据本公开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卡托正面结构示意图。图8是根据本公开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卡托反面结构示意图。图9是根据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图5中卡托侧面结构示意图。
如图7、图8和图9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滑道16由卡托本体11的正面101 的一部分水平表面16’形成,及第二滑道17由卡托本体11的反面102的一部分水平表面17’形成。即第一滑道16和第二滑道17均为平面结构。与相关技术中的在卡托本体 11开槽结构相比,本公开的卡托10在满足能够正向、反向盲插的同时,还能节省开槽工序,降低成本,并且能够提高托盘10的强度。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图6和图10所示,第一滑道16由设置在正面101的凹槽形成;第二滑道17由设置在反面102的凹槽形成。凹槽用于与卡座20内的导向件配合,以导引卡托10更稳定地插入卡座20内部。
在一些实施例中,卡托本体11还包括由卡托本体11的第一侧面103形成的第三滑道,及由卡托本体11的第二侧面104形成的第四滑道,第二侧面104与第一侧面103相对,第四滑道与第三滑道呈对称结构。
图11是根据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卡托后端面结构示意图。如图11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卡帽12的两个端部开设有相对称的一对插孔121,插孔121与移动终端1内部的一个或两侧退卡机构相对应,插孔121供一插针插入并与退卡机构相抵,以将卡托10从卡座20中弹出。
根据本公开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电子卡连接器。如图2至4所示,电子卡连接器100包括上述第一方面任意实施例所述的卡托10和卡座20。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卡连接器20,在需要将卡托10插入卡座20时,用户无需识别和区分卡托10的正面、反面即可插入,并且用户也无需识别和区分退卡机构40的位置,就能很方便的将卡托10从卡座 20内弹出,实现插卡和退卡的盲操作。
卡座20包括具有开口的容纳空间,开口供卡托10插入,以收容于容纳空间内。卡托10包括卡托本体11,卡托本体11包括正面101、反面102、以及位于正面101的第一滑道16和位于反面102的第二滑道17,第一滑道16与第二滑道17相对于卡托本体11的插入方向上的中心线L呈对称结构,其中,在卡托10正向、反向插入开口时,卡托经由第一滑道16和/或第二滑道17的导引,以使卡托本体11均能够插入开口,收容于容纳空间内。
正向插入是指在卡托本体11的正面朝向显示屏206的显示面插入卡座20时的插入方向;反向插入是指在卡托本体11的反面朝向显示屏206的显示面插入卡座20时的插入方向。图示中,卡托本体11的上表面为正面、下表面为反面。
本公开通过在卡托本体11的正面和反面分别形成呈对称结构的滑道,使得用户无需区分卡托10的正反面,即可插入卡座20的容纳空间内,从而实现卡托10正向、反向盲插,提升用户体验。同时,也避免了相关技术中因卡托10无法正向、反向插入卡座20 而导致的误操作,造成卡托10自身及卡座20内部器件的损坏,因此,使整机的可靠性也得到提升。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卡座20的容纳空间内设置有导向件,导向件用于与第一滑道16 和/或第二滑道17配合,以导引卡托10收容于容纳空间内。
如图4和图12所示,卡座20可包括基板21、覆盖基板21以形成容纳空间的盖板22。基板21为绝缘基板,可以固定于移动终端1内的主控电路板上,在基板21上设置有与主控电路板电性连接的多个第一电连接端子211,用于与电子卡的卡连接端子接触以实现电性导通。在盖板22上设置有与主控电路板电性连接的多个第二电连接端子221,用于与电子卡的卡连接端子接触以实现电性导通。其中,第一电连接端子211与第二电连接端子 221呈对称结构,以使卡托10正向、反向插入卡座20的容纳空间内时,承载于卡托本体 11上的电子卡均能实现电性导通。
例如,在卡托10正向插入容纳空间内部时,电子卡的卡接端子与多个第一电连接端子211接触以电性导通;在卡托10反向插入容纳空间内部时,电子卡的卡接端子与第二电连接端子221接触以电性导通。
本公开通过在基板21和盖板22均设置相对称的电连接端子,使得卡托10正向、反向插入时,电子卡均能与电连接端子接触以实现电性导通,无需区分卡托10正、反,实现盲插入,操作方便,提升用户体验。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导向件包括与第三滑道和/或第四滑道配合的第一导向部51,以导引卡托10插入从而收容于容纳空间内。
例如,第一导向部51可以是位于第三滑道一侧的与第一侧面103平行且相对设置的导向板,导向板一端与基板21连接,另一端为自由端且不与第一滑道16和第二滑道17 发生干涉。但本公开不限于此,还可以在位于第四滑道的一侧设置平行的导向板,或者,在第三滑道和第四滑道的两侧均设置平行的导向板。即在第一侧面103和第二侧面104 两侧均设置导向板,以形成夹持卡托10的轨道,使得卡托10在正向、反向插入时,能够更平稳的收容于容纳空间内。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导向件还包括与第一滑道16或第二滑道17配合的第二导向部52,第二导向部52可以由第一导向部51弯折而成,进一步提升卡托10插入时的稳定性。
例如,第二导向部52可以是由导向板的自由端向容置空间的内侧弯折而成,在卡托 10插入容纳空间时,第二导向部52位于第一滑道16的上表面或第二滑道17的上表面。
如图4和图10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电子卡连接器20还包括设置于卡座20一侧或者两侧的退卡机构40。卡托10包括设置于卡托本体11后端部的卡帽12,卡帽12的两个侧端部均设置有对称的插孔121,插孔121供一插针插入并与退卡机构40相抵,在退卡机构的作用下,将卡托弹出。
通过在卡帽12上设置两个相对称的插孔121,在卡托10正向、反向插入容置空间后,需要退卡时,均能通过一插针将卡托10的弹出。
在卡座20的两侧均设置退卡机构40,与卡帽12两端部的插孔121配合,在需要退卡时,通过一插针插入任意插孔121即可将卡托10从容纳空间内弹出,用户无需区分退卡机构40的位置,操作方便,提升用户体验。
退卡机构40可以包括转轴42和与转轴42枢接的弹出臂41,转轴42可以固定于外壳201的底壁。弹出臂41的具体结构可以是,弹出臂41包括沿着插入方向延伸的杆部 411、与杆部411一体成型的接触部412,接触部412可与卡托本体11的顶端部105相抵,以及位于杆部411和接触部412之间的枢接孔,枢接孔套接于转轴42实现弹出臂41与转轴42的枢接。
使用时,通过一插针插入卡帽12上的其中一个插孔121,施加一外力作用于杆部411 的端部,弹出臂41绕转轴42转动,与卡托10的前端部相抵的接触部412将卡托10弹出。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移动终端1,如图1所示,包括终端本体200和设置于终端本体200内的电子卡连接器100,其中,电子卡连接器100为如上述任意实施例所述的电子卡连接器。
移动终端1可以包括用于显示画面的显示屏206,支撑显示屏206的外壳201,位于外壳201内部的主控电路板及电池,位于外壳201侧边的电源键202、充电接口203、麦克风204、扬声器205。
外壳201的侧面还设置有供电子卡连接器100自由插入的插口。外壳201可以包括多个侧面,例如左侧面、顶侧面、右侧面及下侧面,插口可以设置在左侧面、顶侧面、右侧面中的任意一个侧面,即电子卡连接器100可以设置在终端本体200内的与插口对应的任意位置。
移动终端1,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任意一种: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手机、手表、媒体播放器。
本公开的移动终端1通过在终端本体200内设置电子卡连接器100,用户无需区分承载有电子卡的卡托10的正面和反面,即可方便的盲插入卡座20内,实现电子卡的电性导通,操作方便,提升用户体验。避免相关技术中卡托10只能一面插入,且难以区分正反面而导致的误操作,对电子卡、卡托10、卡座20以及终端本体200内部的器件造成损坏。
可以理解的是,本公开中“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其它量词与之类似。“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
进一步可以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等用于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并不表示特定的顺序或者重要程度。实际上,“第一”、“第二”等表述完全可以互换使用。例如,在不脱离本公开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类似地,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信息。
进一步可以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前”、“后”、“上”、“下”、“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
进一步可以理解的是,除非有特殊说明,“连接”包括两者之间不存在其他构件的直接连接,也包括两者之间存在其他元件的间接连接。
进一步可以理解的是,本公开实施例中尽管在附图中以特定的顺序描述操作,但是不应将其理解为要求按照所示的特定顺序或是串行顺序来执行这些操作,或是要求执行全部所示的操作以得到期望的结果。在特定环境中,多任务和并行处理可能是有利的。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实用新型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Claims (16)

1.一种卡托,其特征在于,包括:
卡托本体,所述卡托本体包括位于所述卡托本体正面的第一滑道和位于所述卡托本体反面的第二滑道,所述第二滑道与所述第一滑道相对于所述卡托本体的插入方向上的中心线呈对称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托,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滑道包括位于所述正面两边缘的第一正面侧滑道和第二正面侧滑道;
所述第二滑道包括位于所述反面两边缘的第一反面侧滑道和第二反面侧滑道;
其中,所述第一正面侧滑道与所述第二反面侧滑道相对于所述中心线呈对称结构,并且,所述第二正面侧滑道与所述第一反面侧滑道相对于所述中心线呈对称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卡托,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正面侧滑道与所述第二正面侧滑道相对于所述中心线呈对称结构;
所述第一反面侧滑道与所述第二反面侧滑道相对于所述中心线呈对称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卡托,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滑道由所述正面的一部分水平表面形成;及
所述第二滑道由所述反面的一部分水平表面形成。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卡托,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滑道由设置在所述正面的凹槽形成;
所述第二滑道由设置在所述反面的凹槽形成。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卡托,其特征在于,
所述卡托本体还包括:
由所述卡托本体的第一侧面形成的第三滑道,及
由所述卡托本体的第二侧面形成的与第四滑道,所述第二侧面与所述第一侧面相对,所述第四滑道与所述第三滑道呈对称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托,其特征在于,
所述卡托本体包括位于所述正面或者所述反面的容置空间,所述容置空间用于承载电子卡。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托,其特征在于,
所述卡托本体包括:
设置在所述正面的第一容置空间;及
设置在所述反面的第二容置空间,所述第二容置空间与所述第一容置空间呈对称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托,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托包括:
设置于所述卡托本体后端部的卡帽,在所述卡帽上开设有相对称的一对插孔。
10.一种电子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卡座,所述卡座包括具有开口的容纳空间;
卡托,所述卡托为权利要求1至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卡托;
其中,在所述卡托正向或反向插入所述开口时,所述卡托均能收容于所述容纳空间内。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子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卡座包括基板、覆盖所述基板以形成所述容纳空间的盖板,所述基板上设置有第一电连接端子,所述盖板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电连接端子相对称的第二电连接端子。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子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容纳空间内设置有导向件,所述导向件可与所述第一滑道或所述第二滑道配合,以导引所述卡托收容于所述容纳空间内。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子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向件包括第一导向部,所述第一导向部与第三滑道或第四滑道配合,将所述卡托导引至所述容纳空间内。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子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向件还包括由所述第一导向部弯折形成的第二导向部,
所述第二导向部与所述第一滑道或所述第二滑道配合,将所述卡托导引至所述容纳空间内。
15.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子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卡连接器还包括:
设置于所述卡座一侧或者两侧的退卡机构。
16.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终端本体;
权利要求10至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子卡连接器,所述电子卡连接器设置于所述终端本体内。
CN202021594568.8U 2020-08-04 2020-08-04 卡托、电子卡连接器及移动终端 Active CN21285047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594568.8U CN212850478U (zh) 2020-08-04 2020-08-04 卡托、电子卡连接器及移动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594568.8U CN212850478U (zh) 2020-08-04 2020-08-04 卡托、电子卡连接器及移动终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850478U true CN212850478U (zh) 2021-03-30

Family

ID=751298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594568.8U Active CN212850478U (zh) 2020-08-04 2020-08-04 卡托、电子卡连接器及移动终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85047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216795A1 (zh) * 2022-05-09 2023-11-16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单卡卡托、电子设备及卡托识别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216795A1 (zh) * 2022-05-09 2023-11-16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单卡卡托、电子设备及卡托识别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363681U (zh) 卡缘连接器
US20090305567A1 (en) Card connector
US20140154926A1 (en) Electronic card connector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the same
US7123886B2 (en) Handheld mobile phone with a detachable battery pack
US20230283028A1 (en) Card socket apparatus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01630785A (zh) 电连接器
TWM453289U (zh) 卡連接器
US6739911B2 (en) Card connector unit provided with first accommodating position and second accommodating position
WO2023030159A1 (zh) 卡托结构、卡托组件和电子设备
CN212850478U (zh) 卡托、电子卡连接器及移动终端
US7280846B2 (en) Mobile phone with SIM card holder
TW201007581A (en) Card reader
CN106816765A (zh) 卡连接器、托盘和电子设备
CN108258499B (zh) 一种推拉式sim卡座连接器
US20180332725A1 (en) Connector device
CN211789632U (zh) 卡座组件及电子设备
CN211182583U (zh) 卡座连接器及移动终端
CN106785541B (zh) 叠层式卡托
CN214899098U (zh) 扩展坞
CN101615239A (zh) 读卡机
CN201369423Y (zh) 卡连接装置
CN219087320U (zh) 电子设备的卡托总成以及电子设备
CN217444658U (zh) 一种卡连接器、电子设备及卡托
CN215773096U (zh) 存储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1564718B (zh) 一种充电设备及插头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