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836650U - 一种脚手架跳板 - Google Patents

一种脚手架跳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836650U
CN212836650U CN202020891624.8U CN202020891624U CN212836650U CN 212836650 U CN212836650 U CN 212836650U CN 202020891624 U CN202020891624 U CN 202020891624U CN 212836650 U CN212836650 U CN 21283665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ams
longitudinal
parallel
boundary
scaffol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891624.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树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bei Pangdajiao Scaffol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bei Pangdajiao Scaffol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bei Pangdajiao Scaffold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bei Pangdajiao Scaffol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891624.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83665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83665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83665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vable Scaffold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脚手架跳板,包括两根相互平行的纵边梁和两根相互平行的横边梁,所述横边梁与所述纵边梁的端部相固连,两个横边梁与两个纵边梁共同合围成矩形的跳板框架,跳板框架上固设有金属网,两个横边梁之间还设置有若干个平行于纵边梁的纵内梁,所述纵内梁的下沿与纵边梁的下沿平齐且纵边梁和纵内梁的底面上共同固设有若干个平行于所述横边梁的横内梁,所述纵边梁的两端还分别固设有挂钩,两个纵边梁为两根开口相对的U形槽钢,挂钩固设在U形槽钢的内侧立壁面上,使得相邻两个脚手架跳板的纵边梁外侧可以完全贴合,即相邻的两个脚手架跳板之间不会存在较大间隙,有效避免施工零件和工具等穿过相邻跳板之间的间隙掉落。

Description

一种脚手架跳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脚手架跳板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脚手架跳板。
背景技术
脚手架跳板用于架空脚手架平台的架设,其通过两端的挂钩搭设在脚手架横杆上进而组成工作平台,众所周知,现有的脚手架挂钩直接焊接设置在纵边梁两端外侧,由此带来的问题就是脚手架横杆上相邻的跳板之间不能紧密的贴合,由于挂钩的存在,相邻的跳板之间总会存在较大的间隙,零件、工具等容易穿过间隙掉落,影响安全施工。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脚手架跳板,其有效解决了背景技术中存在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脚手架跳板,包括两根相互平行的纵边梁和两根相互平行的横边梁,所述横边梁与所述纵边梁的端部相固连,两个横边梁与两个纵边梁共同合围成矩形的跳板框架,所述跳板框架上固设有金属网,两个横边梁之间还设置有若干个平行于纵边梁的纵内梁,所述纵内梁的下沿与所述纵边梁的下沿平齐且纵边梁和纵内梁的底面上共同固设有若干个平行于所述横边梁的横内梁,所述纵边梁的两端还分别固设有挂钩,两个所述纵边梁为两根开口相对的U形槽钢,所述挂钩固设在U形槽钢的内侧立壁面上。
进一步的,所述挂钩通过至少两个铆钉固设在U形槽钢的内侧立壁面上。
进一步的,所述横边梁也为U形槽钢,所述纵边梁的端部插入横边梁内且横边梁的两端分别抵紧两个纵边梁上的挂钩。
进一步的,所述纵内梁为开口向下的U形槽钢。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中的挂钩固设在纵边梁的内侧立壁面上,相邻两个脚手架跳板的纵边梁外侧可以完全贴合,即相邻的两个脚手架跳板之间不会存在较大间隙,有效避免施工零件和工具等穿过相邻跳板之间的间隙掉落,有利于安全施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挂钩与纵边梁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仰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能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以及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以及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以及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4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脚手架跳板,包括两根相互平行的纵边梁1a、1b和两根相互平行的横边梁2a、2b,横边梁2a、2b与纵边梁1a、1b 的端部相固连,两个横边梁2a、2b与两个纵边梁1a、1b共同合围成矩形的跳板框架,跳板框架的上表面焊接有金属网3,两个横边梁2a、2b之间还设置有若干个平行于纵边梁1a、1b的纵内梁4,纵内梁4的两端焊接在横边梁2a、2b 上,纵内梁4的下沿与纵边梁1a、1b的下沿平齐且纵边梁1a、1b和纵内梁4的底面上共同焊接有若干个平行于横边梁2a、2b的横内梁5,纵边梁1a、1b 的两端还分别固设有挂钩6,具体的,两个纵边梁1a、1b为两根开口相对的U 形槽钢,挂钩6通过至少两个铆钉7固设在U形槽钢的内侧立壁面上。
横边梁2a、2b也为U形槽钢,纵边梁1a、1b的端部插入横边梁2a、2b内且横边梁2a、2b的两端分别抵紧两个纵边梁1a、1b上的挂钩6,纵边梁1a、 1b的两端插入横边梁2a、2b后与横边梁2a、2b焊接固定,优选的横边梁2a、 2b的两端抵紧挂钩6后也与挂钩6焊接固定在一起,增强挂钩6的抗变形能力,避免挂钩6左右摆动弯曲,纵内梁4为开口向下的U形槽钢,保证纵内梁4在竖直方向上的承托能力,优选的纵边梁1a、1b、纵内梁4以及横边梁2a、2b 的壁厚均为1.5-2mm,横内梁5为方管或钢板。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为:
在挂钩6和纵边梁1a、1b上对应开孔,然后通过铆钉7将挂钩6固定在纵边梁1a、1b的两端,然后依次焊接固定好横边梁2a、2b、纵内梁4、横内梁5 以及金属网3即可,为了进一步增加挂钩6的装配牢固性,铆钉7固定后的挂钩6还可以与纵边梁1a、1b焊接固定,经过上述过程,使得固定好后的挂钩6 不会凸出纵边梁1a、1b的侧面,脚手架平台搭设时,相邻的两个脚手架跳板上的纵边梁1a、1b的侧面可以完全贴合,即相邻的两个脚手架跳板之间不会存在较大间隙,有效避免施工零件和工具等穿过相邻跳板之间的间隙掉落,有利于安全施工。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为了示例以及描述起见而给出的,而并不是无遗漏的或者将本实用新型限于所公开的形式。很多修改以及变化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选择以及描述实施例是为了更好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以及实际应用,并且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实用新型从而设计适于特定用途的带有各种修改的各种实施例。

Claims (4)

1.一种脚手架跳板,包括两根相互平行的纵边梁和两根相互平行的横边梁,所述横边梁与所述纵边梁的端部相固连,两个横边梁与两个纵边梁共同合围成矩形的跳板框架,所述跳板框架上固设有金属网,两个横边梁之间还设置有若干个平行于纵边梁的纵内梁,所述纵内梁的下沿与所述纵边梁的下沿平齐且纵边梁和纵内梁的底面上共同固设有若干个平行于所述横边梁的横内梁,所述纵边梁的两端还分别固设有挂钩,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纵边梁为两根开口相对的U形槽钢,所述挂钩固设在U形槽钢的内侧立壁面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脚手架跳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挂钩通过至少两个铆钉固设在U形槽钢的内侧立壁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脚手架跳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横边梁也为U形槽钢,所述纵边梁的端部插入横边梁内且横边梁的两端分别抵紧两个纵边梁上的挂钩。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脚手架跳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内梁为开口向下的U形槽钢。
CN202020891624.8U 2020-05-25 2020-05-25 一种脚手架跳板 Active CN21283665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891624.8U CN212836650U (zh) 2020-05-25 2020-05-25 一种脚手架跳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891624.8U CN212836650U (zh) 2020-05-25 2020-05-25 一种脚手架跳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836650U true CN212836650U (zh) 2021-03-30

Family

ID=751687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891624.8U Active CN212836650U (zh) 2020-05-25 2020-05-25 一种脚手架跳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83665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246724B (zh) 车辆用电池安装结构
EP1580079B1 (en) Bumper apparatus for vehicle
US20150174996A1 (en) Vehicle battery mounting structure
CN101274643A (zh) 车辆的立柱结构
CN108045442A (zh) 一种车身后地板框架结构
CN203996487U (zh) 一种铝合金客车角骨架梁的连接接头
WO2018161699A1 (zh) 车身框架总成和具有其的车辆
CN106275091B (zh) 车身前部结构
CN212836650U (zh) 一种脚手架跳板
CN110239329A (zh) 一种电池包安装结构及包括其的电动汽车
CN106114650B (zh) 具有固定电池包功能的门槛梁总成
CN211731598U (zh) 一种纵梁后段连接结构
CN104029589B (zh) 汽车蓄电池支架总成
CN201834053U (zh) 汽车地板侧碰加强器
CN209921042U (zh) 一种电动车车架及电动车
CN207157306U (zh) A柱和具有该a柱的车身
CN106275097B (zh) 一种座椅及加强结构
CN211731585U (zh) 一种前围板加强结构
CN212950859U (zh) 一种前大梁加强组件
CN213862430U (zh) 门槛结构及车辆
CN211898657U (zh) 一种驾驶室骨架、驾驶室及挖掘机
CN206466024U (zh) 一种骨架梁连接接头
CN213318420U (zh) 激光切割机主体框架及激光切割机
CN109178102A (zh) 一种车辆的车架和车辆
CN214929532U (zh) 一种重卡前下防护总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