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835530U - 一种检查井避震井盖 - Google Patents

一种检查井避震井盖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835530U
CN212835530U CN202021619264.2U CN202021619264U CN212835530U CN 212835530 U CN212835530 U CN 212835530U CN 202021619264 U CN202021619264 U CN 202021619264U CN 212835530 U CN212835530 U CN 21283553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ver body
shock
hole
falling
absorb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619264.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文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021619264.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83553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83553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83553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Vibration Damp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检查井避震井盖,所述避震井盖包括井圈和盖体,所述井圈内侧由一个盲孔和一个通孔构成,盲孔的孔壁上设有防脱孔,盲孔底部设有避震胶条;所述盖体位于盲孔内,盖体内设有防脱杆,防脱杆与防脱孔间隙配合;避震胶条与盖体之间还设有加强避震结构。在本实用新型中,避震胶条与安装槽紧配合,盖体受力向下运动时挤压避震胶条使其发生弹性形变,可以有效解决盖体受力震动的问题,同时避免在取出盖体时避震胶条容易被带出的问题。通过设置防脱杆与防脱孔,可以有效避免盖体飞起的情况发生,同时由于防脱杆末端与防脱孔间隙配合,盖体可以小幅度上下运动从而不会影响避震胶条的避震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检查井避震井盖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检查井避震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检查井避震井盖。
背景技术
检查井是为城市地下基础设施的供电、给水、排水、排污、通讯、有线电视、煤气管、路灯线路等维修,安装方便而设置的。一般设在管道交汇处、转弯处、管径或坡度改变处、以及直线管段上每隔一定距离处,是便于定期检查附属构筑物。
检查井一般包括井体和井盖,井盖一般由井圈与盖体组成,在安装时,先将井圈固定设置在井体顶部的位置,然后将盖体与井圈配合,从而将井体顶部封闭。由于盖体与井圈在安装后难免存在间隙和安装不平稳的情况,当车辆轧过检查井时,盖体与井圈会发生刚性撞击,长时间后,井圈、盖体、井体顶部容易发生扭曲变形,导致盖体与井圈之间的间隙增大、盖体不平稳的情况加剧。此时当有车辆轧过时,盖体容易出现跳动发出咯噔的噪音,造成噪音污染,同时可能会对行人和驾驶员造成惊吓,使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增加;严重时可能导致盖体直接翻动或直接飞起,从而引发交通事故。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目前采用的方式一般为:1、在井圈上设置安装槽,在安装槽内放置避震胶条,盖体下表面与避震胶条相抵,从而可以有效避免盖体与井圈发生刚性撞击。但由于避震胶条没有与井圈或盖体固定,在取走盖体时,避震胶条容易被盖体带出或掉落进检查井内;而且当盖体受力较大时,在避震胶条的弹力作用下,盖体更容易发生翻动或飞起的情况;虽然解决了噪音和刚性撞击的问题,但盖体翻动和飞起的几率增加,使发生交通事故的概率增加。
2、采用螺栓或点焊的方式将盖体和井圈焊接在一起,使盖体与井圈紧密贴合,可以减少震动产生噪音,避免撞击,同时避免盖体飞起,但由于螺栓在长时间后被磨损锈蚀,其固定效果与点焊无异,盖体与井体永久性固定,使得在需要打开井盖十分困难。
所以现有井盖存在不能有效避免盖体震动和盖体受力飞起的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井盖不能有效避免盖体震动和盖体受力飞起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检查井避震井盖,所述井盖包括井圈与盖体,所述井圈为圆环结构,所述井圈的中空部分自上而下由一个盲孔和一个通孔组成,且盲孔、通孔和井圈共轴线;
所述盲孔底部设有圆环状的安装槽,所述安装槽与盲孔同心,且安装槽的外径大于盲孔直径;
所述安装槽内设有圆环状的避震胶条,所述避震胶条与安装槽紧配合;
所述盲孔的孔壁上水平设有多个防脱孔,所述多个防脱孔绕盲孔周向均匀分布,且多个防脱孔位于同一平面;
所述盖体水平设置在盲孔内,盖体的上表面与井圈上表面齐平,盖体位于避震胶条的上方;
所述盖体内设有圆柱形的空腔,所述空腔与盖体共轴线;
所述盖体沿盖体直径方向设有多个第一滑槽,所述多个第一滑槽绕盖体周向均匀分布,所述多个第一滑槽与多个防脱孔一一对应,所述每个第一滑槽的一端延伸至盖体外圆周面,每个第一滑槽的另一端与空腔连通;
所述每个第一滑槽内均设有防脱杆,所述防脱杆可沿第一滑槽滑动,防脱杆的一端位于空腔内;
所述每个防脱杆位于空腔内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挤压块,所述每个防脱杆上均设有防脱弹簧,所述防脱弹簧的一端与挤压块相抵,防脱弹簧的另一端与空腔侧壁相抵;
所述盖体上竖直贯穿设有挤压孔,所述挤压孔与盖体共轴线;
所述挤压孔内设有挤压柱,所述挤压柱可在挤压孔内上下滑动;
所述挤压柱由从上而下依次连接的上段、中间段和下段组成,所述上段和中间段均为圆柱体,且上段的直径大于中间段的直径,所述下段为朝下的圆锥体,且下段的顶面直径与中间段的直径相等;
所述防脱弹簧未压缩时,防脱杆的另一端位于第一滑槽内,且挤压块与盖体轴线的距离小于中间段的半径;
所述防脱弹簧压缩时,防脱杆的另一端伸出至第一滑槽外并插入对应的防脱孔内,且防脱杆的另一端与对应防脱孔间隙配合;
所述挤压柱完全插入挤压孔时,上段的下表面与盖体的上表面相抵, 且所有挤压块靠近盖体轴线一侧均与中间段的外圆周面相抵,所述防脱弹簧被压缩。
通过在井圈上设置安装槽,避震胶条与安装槽紧配合,盖体受力向下运动时,盖体下表面与避震胶条相抵,避震胶条发生弹性形变,可以有效解决盖体受力震动的问题,同时安装槽的外径大于盲孔直径,且避震胶条与安装槽紧配合,避免在取出盖体时避震胶条容易被带出的问题。通过设置防脱杆与防脱孔,可以有效避免盖体飞起的情况发生,同时由于防脱杆末端与防脱孔间隙配合,盖体可以小幅度上下运动从而不会影响避震胶条的避震效果。
作为优选,所述每个防脱杆位于盖体外侧的一端均设有橡胶软套。
通过在防脱杆位于防脱孔内的一端设置橡胶软套,当盖体上下运动时,避免防脱杆与防脱孔发生刚性撞击,进一步减少盖体震动时发出噪音,同时避免防脱杆与防脱孔变形损坏。
作为优选,所述盖体与避震胶条之间设有多个加强避震结构,所述多个加强避震结构绕盖体周向均匀分布。
所述加强避震结构包括顶板、底板、两个滑块和两个连杆。
所述顶板的上表面与盖体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底板的下表面与避震胶条相抵。
所述顶板的前面横向设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槽内靠近左右两端的位置均横向设有第一避震弹簧。
所述两个滑块位于两个第一避震弹簧之间,两个滑块分别与相邻第一避震弹簧相抵,且两个滑块均可沿第二滑槽滑动。
所述两个连杆分别位于两个滑块的下方,两个连杆的上端分别与对应滑块转动连接,两个连杆的下端均与底板转动连接。
通过设置加强避震结构,盖体下表面直接与避震胶条相抵时,避震胶条上表面被全覆盖,避震胶条可发生形变的程度较小,而设置加强避震结构后,底板与避震胶条相抵,避震胶条上表面部分受挤压,此时避震胶条可发生形变的程度增大,从而提升对盖体减震效果。同时加强避震结构本身具有一定的减震效果,从而进一步提升对盖体的减震效果。
作为优选,所述两个滑块之间横向设有第二避震弹簧,所述第二避震弹簧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滑块固定连接。
通过设置第二避震弹簧,当加强避震结构工作时,协调两个滑块,使其移动距离尽量保持一致,避免在长期使用后,两个第一避震弹簧的减震效果出现巨大差异,从而使加强避震结构的避震效果大大降低。
作为优选,还包括防坠结构,所述防坠结构包括网格板、多个卡块和多根钢索。
所述通孔的孔壁上水平这有多个卡孔,所述多个卡孔绕通孔的轴线圆周均匀分布,且多个卡孔与多个卡块一一对应。
所述多个卡块分别位于多个卡孔内,且卡块与卡孔紧配合,
所述网格板水平位于井圈的正下方。
所述多根钢索与多个卡块一一对应,所述每根钢索的一端与卡块远离对应卡孔的一端固定连接,每根钢索的另一端与网格板固定连接。
通过设置防坠结构,可以有效避免当盖体损坏时,盖体碎片落入检查井中,对检查井中的管道或结构造成破坏,同时可以有效避免行人因盖体损坏而掉入检查井中,大大提高了井盖的安全性。
作为优选,所述盖体的上表面设有网格防滑纹路。
通过设置网格防滑纹路,可以延长盖体表面受摩擦变的光滑的时间,从而有效避免车辆或行人因盖体太过光滑而发生意外。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在井圈上设置安装槽,避震胶条与安装槽紧配合,盖体受力向下运动时,盖体下表面与避震胶条相抵,避震胶条发生弹性形变,可以有效解决盖体受力震动的问题,同时安装槽的外径大于盲孔直径,且避震胶条与安装槽紧配合,避免在取出盖体时避震胶条容易被带出的问题。通过设置防脱杆与防脱孔,可以有效避免盖体飞起的情况发生,同时由于防脱杆末端与防脱孔间隙配合,盖体可以小幅度上下运动从而不会影响避震胶条的避震效果。
2.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加强避震结构,盖体下表面直接与避震胶条相抵时,避震胶条上表面被全覆盖,避震胶条可发生形变的程度较小,而设置加强避震结构后,底板与避震胶条相抵,避震胶条上表面部分受挤压,此时避震胶条可发生形变的程度增大,从而提升对盖体减震效果。同时加强避震结构本身具有一定的减震效果,从而进一步提升对盖体的减震效果。
3.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防坠结构,可以有效避免当盖体损坏时,盖体碎片落入检查井中,对检查井中的管道或结构造成破坏,同时可以有效避免行人因盖体损坏而掉入检查井中,大大提高了井盖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
图3为图1中B处的放大图
图4为图1中C处的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井圈的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井圈的立体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避震胶条的立体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中井盖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中井盖的立体图。
图中,1-井圈,11-盲孔,12-通孔,13-安装槽,14-避震胶条,15-防脱孔,16-卡孔;2-盖体,21-空腔,22-第一滑槽,23-防脱杆,24-挤压块,25-防脱弹簧,26-挤压孔;27-挤压柱,271-上段,272-中间段,273-下段;31-顶板,311-第二滑槽,312-第一避震弹簧,313-第二避震弹簧;32-底板,33-滑块,34-连杆;4-防坠结构,41-网格板,42-卡块,43-钢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为了方便描述,本实用新型撰写中引入了以下描述概念:
本实用新型中‘前’、‘后’、‘左’、‘右’、‘上’、‘下’均指在图1中的方位,其中‘前’是指在图1中相对于纸面朝外,‘后’是指在图1中相对于纸面朝里。
参见图1-9,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
实施例1:一种检查井避震井盖,所述井盖包括井圈1与盖体2,所述井圈1为圆环结构,所述井圈1的中空部分自上而下由一个盲孔11和一个通孔12组成,且盲孔11、通孔12和井圈1共轴线;
所述盲孔11底部设有圆环状的安装槽13,所述安装槽13与盲孔11同心,且安装槽13的外径大于盲孔11直径;
所述安装槽13内设有圆环状的避震胶条14,所述避震胶条14与安装槽13紧配合;
所述盲孔11的孔壁上水平设有多个防脱孔15,所述多个防脱孔15绕盲孔11周向均匀分布,且多个防脱孔15位于同一平面;
所述盖体2水平设置在盲孔11内,盖体2的上表面与井圈1上表面齐平,盖体2位于避震胶条14的上方;
所述盖体2内设有圆柱形的空腔21,所述空腔21与盖体2共轴线;
所述盖体2沿盖体2直径方向设有多个第一滑槽22,所述多个第一滑槽22绕盖体2周向均匀分布,所述多个第一滑槽22与多个防脱孔15一一对应,所述每个第一滑槽22的一端延伸至盖体2外圆周面,每个第一滑槽22的另一端与空腔21连通;
所述每个第一滑槽22内均设有防脱杆23,所述防脱杆23可沿第一滑槽22滑动,防脱杆23的一端位于空腔21内;
所述每个防脱杆23位于空腔21内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挤压块24,所述每个防脱杆23上均设有防脱弹簧25,所述防脱弹簧25的一端与挤压块24相抵,防脱弹簧25的另一端与空腔21侧壁相抵;
所述盖体2上竖直贯穿设有挤压孔26,所述挤压孔26与盖体2共轴线;
所述挤压孔26内设有挤压柱27,所述挤压柱27可在挤压孔26内上下滑动;
所述挤压柱27由从上而下依次连接的上段271、中间段272和下段273组成,所述上段271和中间段272均为圆柱体,且上段271的直径大于中间段272的直径,所述下段273为朝下的圆锥体,且下段273的顶面直径与中间段272的直径相等;
所述防脱弹簧25未压缩时,防脱杆23的另一端位于第一滑槽22内,且挤压块24与盖体2轴线的距离小于中间段272的半径;
所述防脱弹簧25压缩时,防脱杆23的另一端伸出至第一滑槽22外并插入对应的防脱孔15内,且防脱杆23的另一端与对应防脱孔15间隙配合;
所述挤压柱27完全插入挤压孔26时,上段271的下表面与盖体2的上表面相抵, 且所有挤压块24靠近盖体2轴线一侧均与中间段272的外圆周面相抵,所述防脱弹簧25被压缩。
具体实施时,所述挤压柱27采用不锈钢材料。
具体实施时,所述多个挤压块24均为半径相等的圆弧形薄块,且圆弧朝向盖体2的轴线。
具体实施时,盖体2的上表面还设有沉孔,所述沉孔与盖体2共轴线,且沉孔直径与上段271的直径一致,所述上段271位于沉孔内,上段271的下表面与沉孔底部相抵,上段271的上表面与盖体2上表面齐平。
具体实施时,所述上段271的外圆周面套设有第一密封圈。图中未画出。
具体实施时,所述多个第一滑槽22内靠近盖体2外侧的位置均设有第二密封圈。图中未画出。
进一步地,所述每个防脱杆23位于盖体2外侧的一端均设有橡胶软套。
进一步地,所述盖体2与避震胶条14之间设有多个加强避震结构,所述多个加强避震结构绕盖体2周向均匀分布。
所述加强避震结构包括顶板31、底板32、两个滑块33和两个连杆34。
所述顶板31的上表面与盖体2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底板32的下表面与避震胶条14相抵。
所述顶板31的前面横向设有第二滑槽311,所述第二滑槽311内靠近左右两端的位置均横向设有第一避震弹簧312。
所述两个滑块33位于两个第一避震弹簧312之间,两个滑块33分别与相邻第一避震弹簧312相抵,且两个滑块33均可沿第二滑槽311滑动。
所述两个连杆34分别位于两个滑块33的下方,两个连杆34的上端分别与对应滑块33转动连接,两个连杆34的下端均与底板32转动连接。
具体实施时,所述底板32长度小于顶板31的长度,所述两个连杆34、两个连杆34上端的连线和两个连杆34下端的连线形成一个等腰梯形,且两个连杆34上端的连线为长边。
进一步地,所述两个滑块33之间横向设有第二避震弹簧313,所述第二避震弹簧313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滑块33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还包括防坠结构4,所述防坠结构4包括网格板41、多个卡块42和多根钢索43。
所述通孔12的孔壁上水平这有多个卡孔16,所述多个卡孔16绕通孔12的轴线圆周均匀分布,且多个卡孔16与多个卡块42一一对应。
所述多个卡块42分别位于多个卡孔16内,且卡块42与卡孔16紧配合,
所述网格板41水平位于井圈1的正下方。
所述多根钢索43与多个卡块42一一对应,所述每根钢索43的一端与卡块42远离对应卡孔16的一端固定连接,每根钢索43的另一端与网格板41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盖体2的上表面设有网格防滑纹路。
具体实施时,先将井圈1固定设置在井体顶部,然后再将盖体2安装在井圈1的盲孔11内。
本实用新型限定的一种检查井避震井盖的工作原理如下:
基础避震结构:
当车辆经过盖体2时,盖体2受力向下运动,盖体2的下表面对避震胶条14进行挤压,避震胶条14发生弹性形变从而对盖体2起减震效果。
加强避震结构:
当车辆经过盖体2时,盖体2受力向下运动,从而带动加强避震结构向下运动,底板32对避震胶条14进行挤压,避震胶条14发生弹性形变从而对盖体2起避震效果,且因为底板32与避震胶条14接触的面积相较于盖体2下表面直接与避震胶条14接触的面积较小,使得避震胶条14可发生形变的程度更大,从而使避震胶条14对于盖体2的避震效果更好。
同时,在加强避震结构中,顶板31受盖体2的压力向下运动,底板32受到避震胶条14的支撑力,使得顶板31与底板32呈相互靠拢的趋势,顶板31与底板32之间的距离变小,此时两个滑块33沿第二滑槽311分别向左右两边滑动,从而带动两个连杆34的上端相互远离,两个第一避震弹簧312被压缩,第二避震弹簧313被拉伸,在第一避震弹簧312和第二避震弹簧313吸收顶板31和底板32靠拢时的冲击力,从而起到减震效果,当车辆经过后,在第一避震弹簧312和第二避震弹簧313的弹力作用下,第一避震弹簧312和第二避震弹簧313逐渐恢复原长,两个连杆34的上端相互靠拢,两个连杆34支撑顶板31和底板32相互远离,从而使盖体2回到原位。
在加强避震结构和避震胶条14的共同作用下,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避震井盖具有更好的避震效果。
防止盖体2飞起:
安装盖体2时,将盖体2水平放入盲孔11中,然后将挤压柱27插入挤压孔26中,由于挤压柱27的下段273为圆锥状,在挤压柱27下降时,会对多个挤压块24造成挤压,使多个挤压块24朝远离盖体2轴线的方向运动,防脱弹簧25被压缩,挤压块24带动防脱杆23在第一滑槽22内向盖体2外侧滑动,当挤压柱27的中间段272与多个挤压块24相抵时,每个防脱杆23的末端插入对应的防脱孔15内,且每个防脱杆23与对应的防脱孔15间隙配合,防脱孔15会阻止防脱杆23大幅度向上运动,从而使盖体2不会在剧烈震动时飞起。
当需要取走盖体2时,只需要取出挤压柱27,在防脱弹簧25自身的弹力作用下,防脱弹簧25逐渐恢复原长,同时带动挤压块24朝向盖体2轴线运动,使防脱杆23也朝向盖体2轴线运动,从而使防脱杆23从防脱孔15中脱离,防脱杆23全部位于盖体2内,此时工人就可以轻松将盖体2从井圈1中取出。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Claims (6)

1.一种检查井避震井盖,所述井盖包括井圈(1)与盖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井圈(1)为圆环结构,所述井圈(1)的中空部分自上而下由一个盲孔(11)和一个通孔(12)组成,且盲孔(11)、通孔(12)和井圈(1)共轴线;
所述盲孔(11)底部设有圆环状的安装槽(13),所述安装槽(13)与盲孔(11)同心,且安装槽(13)的外径大于盲孔(11)直径;
所述安装槽(13)内设有圆环状的避震胶条(14),所述避震胶条(14)与安装槽(13)紧配合;
所述盲孔(11)的孔壁上水平设有多个防脱孔(15),所述多个防脱孔(15)绕盲孔(11)周向均匀分布,且多个防脱孔(15)位于同一平面;
所述盖体(2)水平设置在盲孔(11)内,盖体(2)的上表面与井圈(1)上表面齐平,盖体(2)位于避震胶条(14)的上方;
所述盖体(2)内设有圆柱形的空腔(21),所述空腔(21)与盖体(2)共轴线;
所述盖体(2)沿盖体(2)直径方向设有多个第一滑槽(22),所述多个第一滑槽(22)绕盖体(2)周向均匀分布,所述多个第一滑槽(22)与多个防脱孔(15)一一对应,所述每个第一滑槽(22)的一端延伸至盖体(2)外圆周面,每个第一滑槽(22)的另一端与空腔(21)连通;
所述每个第一滑槽(22)内均设有防脱杆(23),所述防脱杆(23)可沿第一滑槽(22)滑动,防脱杆(23)的一端位于空腔(21)内;
所述每个防脱杆(23)位于空腔(21)内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挤压块(24),所述每个防脱杆(23)上均设有防脱弹簧(25),所述防脱弹簧(25)的一端与挤压块(24)相抵,防脱弹簧(25)的另一端与空腔(21)侧壁相抵;
所述盖体(2)上竖直贯穿设有挤压孔(26),所述挤压孔(26)与盖体(2)共轴线;
所述挤压孔(26)内设有挤压柱(27),所述挤压柱(27)可在挤压孔(26)内上下滑动;
所述挤压柱(27)由从上而下依次连接的上段(271)、中间段(272)和下段(273)组成,所述上段(271)和中间段(272)均为圆柱体,且上段(271)的直径大于中间段(272)的直径,所述下段(273)为朝下的圆锥体,且下段(273)的顶面直径与中间段(272)的直径相等;
所述防脱弹簧(25)未压缩时,防脱杆(23)的另一端位于第一滑槽(22)内,且挤压块(24)与盖体(2)轴线的距离小于中间段(272)的半径;
所述防脱弹簧(25)压缩时,防脱杆(23)的另一端伸出至第一滑槽(22)外并插入对应的防脱孔(15)内,且防脱杆(23)的另一端与对应防脱孔(15)间隙配合;
所述挤压柱(27)完全插入挤压孔(26)时,上段(271)的下表面与盖体(2)的上表面相抵, 且所有挤压块(24)靠近盖体(2)轴线一侧均与中间段(272)的外圆周面相抵,所述防脱弹簧(25)被压缩。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检查井避震井盖,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个防脱杆(23)位于盖体(2)外侧的一端均设有橡胶软套。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检查井避震井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2)与避震胶条(14)之间设有多个加强避震结构,所述多个加强避震结构绕盖体(2)周向均匀分布;
所述加强避震结构包括顶板(31)、底板(32)、两个滑块(33)和两个连杆(34);
所述顶板(31)的上表面与盖体(2)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底板(32)的下表面与避震胶条(14)相抵;
所述顶板(31)的前面横向设有第二滑槽(311),所述第二滑槽(311)内靠近左右两端的位置均横向设有第一避震弹簧(312);
所述两个滑块(33)位于两个第一避震弹簧(312)之间,两个滑块(33)分别与相邻第一避震弹簧(312)相抵,且两个滑块(33)均可沿第二滑槽(311)滑动;
所述两个连杆(34)分别位于两个滑块(33)的下方,两个连杆(34)的上端分别与对应滑块(33)转动连接,两个连杆(34)的下端均与底板(32)转动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检查井避震井盖,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滑块(33)之间横向设有第二避震弹簧(313),所述第二避震弹簧(313)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滑块(33)固定连接。
5.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检查井避震井盖,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防坠结构(4),所述防坠结构(4)包括网格板(41)、多个卡块(42)和多根钢索(43);
所述通孔(12)的孔壁上水平这有多个卡孔(16),所述多个卡孔(16)绕通孔(12)周向均匀分布,且多个卡孔(16)与多个卡块(42)一一对应;
所述多个卡块(42)分别位于多个卡孔(16)内,且卡块(42)与卡孔(16)紧配合,
所述网格板(41)水平位于井圈(1)的正下方;
所述多根钢索(43)与多个卡块(42)一一对应,所述每根钢索(43)的一端与卡块(42)远离对应卡孔(16)的一端固定连接,每根钢索(43)的另一端与网格板(41)固定连接。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检查井避震井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2)的上表面设有网格防滑纹路。
CN202021619264.2U 2020-08-06 2020-08-06 一种检查井避震井盖 Active CN21283553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619264.2U CN212835530U (zh) 2020-08-06 2020-08-06 一种检查井避震井盖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619264.2U CN212835530U (zh) 2020-08-06 2020-08-06 一种检查井避震井盖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835530U true CN212835530U (zh) 2021-03-30

Family

ID=751292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619264.2U Active CN212835530U (zh) 2020-08-06 2020-08-06 一种检查井避震井盖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83553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835530U (zh) 一种检查井避震井盖
CN110184882B (zh) 一种道路路基夯实机
CN111364523A (zh) 市政基础设施修建用窨井暂时性封口设备及使用方法
CN209445009U (zh) 一种铁路信号机辅助固定装置
CN207700058U (zh) 一种桥梁用拉索
CN103552925A (zh) 一种电缆拖令
CN109098744A (zh) 一种锚杆挤压式锚固剂连接管件及使用方法
CN203475303U (zh) 一种快装式阻尼减振桥梁伸缩装置
CN111042016A (zh) 一种塑料道路减震带
CN211080314U (zh) 一种可应急用市政井盖
CN213298025U (zh) 一种隧道施工用通风装置
CN114033420A (zh) 一种隧道施工中顶部不稳定出露溶洞防塌装置及施工方法
CN209760849U (zh) 圆管钢柱安装后临时密封装置
CN109338920A (zh) 浮动式道路路锥
CN214460515U (zh) 一种边坡治理用挡土墙结构
CN216951435U (zh) 一种新能源三轮车加强型减震器
CN210766531U (zh) 一种弹性自回正缓冲护栏
CN211815694U (zh) 一种市政道路减速带
CN206070366U (zh) 一种过载屈服式抗风支座
CN219954584U (zh) 一种高密封的法兰式接头
CN216074714U (zh) 一种市政桥梁墩座
CN215052280U (zh) 一种防风屏减震单元板
CN213805762U (zh) 一种静音型球墨铸铁井盖
CN218345983U (zh) 一种减速带减震结构
CN217324983U (zh) 一种公路桥梁用排水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