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828984U - 一种海底仪器回收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海底仪器回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828984U
CN212828984U CN202021185059.XU CN202021185059U CN212828984U CN 212828984 U CN212828984 U CN 212828984U CN 202021185059 U CN202021185059 U CN 202021185059U CN 212828984 U CN212828984 U CN 21282898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uide rail
cable
rotating shaft
conveying belt
fixedly connec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185059.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海军
胡宝京
张皓哲
韩龙
高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National Petroleum Corp
BGP Inc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National Petroleum Corp
BGP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National Petroleum Corp, BGP Inc filed Critical China National Petroleum Corp
Priority to CN202021185059.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82898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82898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82898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orwarding And Storing Of Filamentary Materi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海底仪器回收装置,包括收拢导轨和收缆机构,收拢导轨为具有槽口朝上且两端贯通的凹槽,收拢导轨相对于水平面倾斜设置,且收拢导轨的第一端低于其第二端。收缆机构的第一端与收拢导轨的第二端固定连接,收缆机构包括输送带以及用于驱动输送带移动的驱动装置,在输送带的上方设有至少一个压轮,且压轮与输送带滚动接触。本实用新型的海底仪器回收装置,能够方便对海底仪器进行回收,在回收时并不需要操作人员对主缆或者主电缆进行拖拽,减少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且不易造成主缆或者主电缆的缠绕卡死。

Description

一种海底仪器回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地球物理勘探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海底仪器回收装置,主要适用于在水深浅于100米水域回收海底仪器,可以广泛应用于滩浅海物理勘探作业的各种物探仪器的回收。
背景技术
目前,在海上采集作业中,地球物理勘探海底仪器主要包括海底节点和海底电缆。
其中,海底节点是一种位于海底,可以独立采集、记录地震信号的多分量地震仪,安装时需要将海底节点挂装在主缆(主缆为能够承受一定预张力及回航时拉力的缆索,一般采用钢丝绳)上,而且在整个主缆上每隔一段距离就会挂装一个海底节点。使用时通过主缆将海底节点沉放至海底,使得多个海底节点铺设在海底,以便于采集数据,同时主缆的两端漂浮在水面,以便于后期捞起。待海底地震数据采集结束后再对海底节点进行回收,下载其采集的数据并进行处理与解释。
海底电缆是用绝缘材料包裹的电缆,铺设在海底,用于电信传输。安装时需要在多个间隔排布的采集站之间分别连接一段海底电缆,多段海底电缆通过采集站被拼接在一起,拼接后的多段海底电缆整体称作主电缆。使用时将主电缆沉放至海底,并使得主电缆两端的其中一个采集站位于海底,另一个采集站连在船上的计算机。使用过程中,各采集站采集数据后,通过海底电缆传输到船上的计算机,计算机接受到数据后便可以导出数据便于进行后续的分析处理。待数据采集结束后,便可以对各海底电缆进行回收。
因此,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将这两种海底仪器按照规定的海底观测系统进行铺设和回收。
现有技术中在回收过程中,一般需要人力拖拽配合机械来完成作业。例如,现有中普遍采用简易的液压/电机助力滚筒,将主缆或者主电缆搭设在滚筒上,利用液压/电机驱动滚筒转动,通过滚筒的表面与主缆或主电缆产生的摩擦力作为助力,来辅助回收,并在回收主缆的过程中将多个海底节点逐个摘下,在回收主电缆时将各段海底电缆逐段摘下,达到回收海底节点和海底电缆的目的。
但是此种方式,滚筒仅仅是起到助力作用,在滚筒前后仍然需要操作人员对主缆或者主电缆进行拖拽来实现回收,工人劳动强度大,而且工作效率较低;同时,由于滚筒在进行连接时需要与多个机械部件连接,虽然滚筒两端具有挡边,在连接处仍然存在缝隙,当滚筒转动速度较快时,还是很容易造成主缆或者主电缆与机械部件发生缠绕而卡死在缝隙中,不能完全满足行业健康、安全和环保的要求。
由此,本发明人凭借多年从事相关行业的经验与实践,提出一种海底仪器回收装置,以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海底仪器回收装置,能够方便对海底仪器进行回收,在回收时并不需要操作人员对主缆或者主电缆进行拖拽,减少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且不易造成主缆或者主电缆的缠绕卡死。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海底仪器回收装置,包括:
收拢导轨,为具有槽口朝上且两端贯通的凹槽,收拢导轨相对于水平面倾斜设置,且收拢导轨的第一端低于其第二端;
以及收缆机构,其第一端与收拢导轨的第二端固定连接,收缆机构包括输送带以及用于驱动输送带移动的驱动装置,在输送带的上方设有至少一个压轮,且压轮与输送带滚动接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收拢导轨由其第一端至第二端包括顺序连接的弯曲段导轨、倾斜段导轨以及水平段导轨,弯曲段导轨、倾斜段导轨以及水平段导轨均为凹槽结构;弯曲段导轨远离倾斜段导轨的一端作为收拢导轨的第一端,水平段导轨远离倾斜段导轨的一端作为收拢导轨的第二端。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在输送带的两侧朝向输送带的外侧垂直设置有两个保护边。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压轮的宽度与输送带的两个保护边内侧之间的宽度相同。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在压轮的轮盘上开设有多个通孔,通孔中能够插设固定配重块。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驱动装置包括电机、第一转轴以及第二转轴,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位于同一水平面内且平行间隔设置;输送带为环形的回转式输送带并套设在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上,电机的输出轴与第二转轴固定连接,压轮的轴线方向与第二转轴的轴线方向平行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收缆机构还包括收缆支架,收拢导轨的第二端与收缆支架的上部固定连接;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的两端分别与收缆支架的两侧枢接,电机与收缆支架固定连接;在收缆支架上且位于输送带的上方固定有至少一个压轮支架,压轮支架的数量与压轮的数量相同,且压轮与压轮支架枢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电机为防水电机,在电机的外部套设有防水罩,防水罩与收缆支架固定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压轮支架包括平行间隔设置的两个竖直杆以及平行间隔设置的两个倾斜杆,两个竖直杆均与收缆支架固定连接;两个倾斜杆的第一端分别与两个竖直杆枢接,在两个倾斜杆的第二端之间枢接一传动轴,传动轴的轴线方向与第二转轴的轴线方向平行设置,压轮套设固定在传动轴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压轮支架还包括平行间隔设置的两个支撑杆,且两个支撑杆倾斜设置,两个支撑杆的第一端均与收缆支架固定连接,两个支撑杆的第二端分别与两个竖直杆固定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海底仪器回收还包括过渡用的工作台;工作台的两端分别与收拢导轨的第二端和收缆机构的第一端固定,或者工作台的一端与收缆机构的第二端固定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在工作台的上表面平行间隔枢接有多个辊轴,且辊轴的轴线方向平行于压轮的轴线方向。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收拢导轨还通过一支撑架与收缆支架的下部或者工作台的下部固定连接。
由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中的海底仪器回收装置,在对海底仪器进行回收时,通过压轮与输送带的配合,在压轮的重力作用下依靠摩擦力便可以带动主缆或者主电缆前进,进而实现对海底仪器的回收作业。将主缆或者主电缆回收至船舶主甲板上的过程,并不需要操作人员对其进行拖拽,大大降低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整个收拢导轨倾斜设置,便于在回收作业过程中,主缆或者主电缆更加平稳顺利地上船。而且由于收拢导轨为凹槽结构,在回收过程中能够确保主缆或者主电缆始终位于凹槽中,对主缆或者主电缆的位置起到了限制作用,避免了主缆或者主电缆在前进过程中位置偏移而造成卡滞或与部件的缠绕,保证了回收过程中的稳定性。整个回收装置结构简单,操作简便。
附图说明
以下附图仅旨在于对本实用新型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海底仪器回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图1的侧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收缆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输送带与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的主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压轮支架与压轮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海底仪器回收装置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1、收拢导轨;11、弯曲段导轨;12、倾斜段导轨;13、水平段导轨;14、支撑架;
2、收缆机构;21、输送带;211、保护边;22、压轮;221、通孔;23、电机;24、第一转轴;25、第二转轴;26、收缆支架;27、压轮支架;271、竖直杆;272、倾斜杆;273、支撑杆;
3、工作台;31、辊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8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海底仪器回收装置,包括收拢导轨1和收缆机构2。收拢导轨1为具有槽口朝上且两端贯通的凹槽,收拢导轨1相对于水平面倾斜设置,且收拢导轨1的第一端低于其第二端。收缆机构2的第一端与收拢导轨1的第二端固定连接,收缆机构2包括输送带21以及用于驱动输送带21移动的驱动装置,在输送带21的上方设有至少一个压轮22,且压轮22与输送带21滚动接触。
其中,对于压轮22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而定,例如本实施例中共设有两个压轮22。在使用时,上述的收拢导轨1安装在船头外部,收缆机构2的底部固定在船舶的主甲板上。对海底仪器进行回收时,将主缆或者主电缆的一端捞起,将主缆或者主电缆的线头通过收拢导轨1置入输送带21和压轮22之间,利用驱动装置驱动输送带21移动。
此时压轮22对主缆或者主电缆产生一定的压力,从而在主缆或主电缆与输送带21之间产生摩擦力,使得主缆或者主电缆通过收拢导轨1的凹槽,沿着输送带21的移动方向前进,前进到合适位置后,操作人员便可以摘下各个海底节点或者各段海底电缆并进行后续的作业,回收上来的主缆放在船舶主甲板的存缆区即可。进而在对整个主缆进行回收的过程中便可以将各个海底节点逐个摘下,以实现对各个海底节点的回收;在对主电缆进行回收的过程中,可以将各段海底电缆逐段摘下,进而实现对各段海底电缆的回收。
由此,本实施例中的海底仪器回收装置,在对海底仪器进行回收时,通过压轮22与输送带21的配合,在压轮22的重力作用下依靠摩擦力便可以带动主缆或者主电缆前进,进而实现对海底仪器的回收作业。将主缆或者主电缆回收至船舶主甲板上的过程,并不需要操作人员对其进行拖拽,大大降低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整个收拢导轨1倾斜设置,便于在回收作业过程中,主缆或者主电缆更加平稳顺利地上船。而且由于收拢导轨1为凹槽结构,在回收过程中能够确保主缆或者主电缆始终位于凹槽中,对主缆或者主电缆的位置起到了限制作用,避免了主缆或者主电缆在前进过程中位置偏移而造成卡滞或与部件的缠绕,保证了回收过程中的稳定性。整个回收装置结构简单,操作简便。
在具体实现方式中,为了便于加工和安装,如图1所示,收拢导轨1由其第一端至第二端包括顺序连接的弯曲段导轨11、倾斜段导轨12以及水平段导轨13,弯曲段导轨11、倾斜段导轨12以及水平段导轨13均为凹槽结构。弯曲段导轨11远离倾斜段导轨12的一端作为收拢导轨1的第一端,水平段导轨13远离倾斜段导轨12的一端作为收拢导轨1的第二端。这样,整个收拢导轨1的第一端构成卷式结构,进一步保证了主缆或者主电缆的平顺回收。
在实际应用中,为了进一步确保主缆或者主电缆回收的稳定性,如图5和图6所示,输送带21为环形的回转式输送带,在输送带21的两侧朝向输送带21的外侧垂直设置有两个保护边211。
其中,一般保护边211采用与输送带21相同的橡胶材料热熔在输送带21的两侧,形成与输送带21垂直的结构。通过两个保护边211的设置,能够避免主缆或者主电缆在回收过程中划出输送带21而造成卡滞或者缠绕,极大地提高了收缆机构2的稳定性,确保了主缆或者主电缆在回收过程中的持续稳定作用,这在海上作业中至关重要。
一般为了有效保证压轮22压住主缆或者主电缆,压轮22的宽度与输送带21的两个保护边内侧之间的宽度相同。当然,压轮22的宽度也可以比输送带21的两个保护边内侧之间的宽度略小一点,具体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为了便于根据工况调节上述摩擦力大小,如图1、图4和图7所示,在压轮22的轮盘上开设有多个通孔221,通孔221中能够插设固定配重块。通过适当增加配重块可以增加压轮22的重力,进而起到增大与输送带21之间的摩擦力的作用。
进一步地,为了方便驱动输送带21的移动,如图4至图6所示,驱动装置包括电机23、第一转轴24以及第二转轴25,第一转轴24和第二转轴25位于同一水平面内且平行间隔设置。输送带21为环形的回转式输送带并套设在第一转轴24和第二转轴25上,电机23的输出轴与第二转轴25固定连接,压轮22的轴线方向与第二转轴25的轴线方向平行设置。
如此,输送带21被第一转轴24和第二转轴25张紧,启动电机23后,电机23驱动第二转轴25旋转,进而带动第一转轴24旋转,以带动输送带21移动,简单方便。
在具体实现过程中,为了便于对第一转轴24、第二转轴25和电机23进行支撑,如图1、图4和图8所示,收缆机构2还包括收缆支架26,收拢导轨1的第二端与收缆支架26的上部固定连接。第一转轴24和第二转轴25的两端分别与收缆支架26的两侧枢接,电机23与收缆支架26固定连接。在收缆支架26上且位于输送带21的上方固定有至少一个压轮支架27,压轮支架27的数量与压轮22的数量相同,且压轮22与压轮支架27枢接。
由于回收过程主要在船舶上进行,为了避免海水对电机23造成损坏,电机23优选采用防水电机23。实际使用时还可以在电机23的外部套设有防水罩(在图中并未示出),防水罩与收缆支架26固定连接,以起到更好的防水作用。对于防水电机的结构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进一步地,为了便于加工和安装,如图4和图7所示,压轮支架27包括平行间隔设置的两个竖直杆271以及平行间隔设置的两个倾斜杆272,两个竖直杆271均与收缆支架26固定连接。两个倾斜杆272的第一端分别与两个竖直杆271枢接,在两个倾斜杆272的第二端之间枢接一传动轴,传动轴的轴线方向与第二转轴25的轴线方向平行设置,压轮22套设固定在传动轴上。
在实际应用中,为了保证整个压轮支架27的结构稳定性,压轮支架27还包括平行间隔设置的两个支撑杆273,且两个支撑杆273倾斜设置,两个支撑杆273的第一端均与收缆支架26固定连接,两个支撑杆273的第二端分别与两个竖直杆271固定连接,以对竖直杆271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
在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如图1、图2和图8所示,海底仪器回收还包括过渡用的工作台3,工作台3的两端分别与收拢导轨1的第二端和收缆机构2的第一端固定,或者工作台3的一端与收缆机构2的第二端固定连接。
具体来说,由于目前使用的海底节点的外壳本身相对脆弱,在回收时海底节点若从压轮22和输送带21之间压过去很可能会受到损坏,而在使用时收拢导轨1大部分都位于船头外部,在收拢导轨1上对海底节点进行摘除操作并不方便且并不安全。因此,在回收海底节点时,如图1和图2所示,上述的工作台3连接在收拢导轨1和收缆机构2之间。这样,进行回收时,主缆沿输送带21的移动方向前进时,多个海底节点将先后被主缆拖动先进入收拢导轨1,然后进入工作台3,此时在工作台3上操作人员便可以对运送来的海底节点进行摘下,避免海底节点的外壳进入输送带21和压轮22之间而受到损坏。
由于海底电缆本身抗压能力强,即便从压轮22和输送带21之间压过去也不会造成损坏,因此,在回收海底电缆时,如图8所示,可以将工作台3连接的收缆机构2的第二端。这样,回收时,主电缆沿着输送带21的移动方向前进,经输送带21的输送作用各段海底电缆被先后输送至工作台3上,此时在工作台3上可以将运送来的海底电缆摘下(具体是将海底电缆与采集站之间的连接拆除,对于采集站而言是可以从压轮22和输送带21之间压过去的,并不会收到影响),为操作人员提供更好的操作空间。当然,在回收海底电缆时,根据需要也可以不连接工作台3,在海底电缆经过输送带21输送后便直接将其摘下。
详细来说,为了使得工作台3起到更好地过渡作用,如图2所示,在工作台3的上表面平行间隔枢接有多个辊轴31,且辊轴31的轴线方向平行于压轮22的轴线方向。
其中,辊轴31的材质优选为不锈钢,通过辊轴31的滚动作用,便于回收的海底仪器滑动运输,对海底仪器起到更好的过渡以及保护作用,同时也减少了工人劳动强度。
进一步地,为了方便安装同时提高结构的稳定性,如图1和图8所示,收拢导轨1还通过一支撑架14与收缆支架26的下部或者工作台3的下部固定连接。
如此,在使用时,直接将收拢导轨1伸出船头,然后将收缆支架26的底部和工作台3的底部均与船舶主甲板固定即可,由于支撑架14的存在也能够保证收拢导轨1的稳定性。
综上,本实施例中海底仪器回收装置,在使用时通过在收放缆船上装配该回收装置,能够有效解决海底节点和海底电缆在回收过程中主缆或者主电缆易与机械部件缠绕卡死的问题,同时能够提高工作效率,最大程度地降低工人劳动强度,满足行业健康、安全和环保的要求。整个回收装置结构简单、安全可靠、回收平顺、工人劳动强度低、适应各种水深工况,能够提高回收效率3倍左右,在水深浅于100米水域范围内回收海底仪器,能够确保操作人员和海底仪器的安全。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示意性的具体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原则的前提下所作出的等同变化与修改,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Claims (13)

1.一种海底仪器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收拢导轨,为具有槽口朝上且两端贯通的凹槽,所述收拢导轨相对于水平面倾斜设置,且所述收拢导轨的第一端低于其第二端;
以及收缆机构,其第一端与所述收拢导轨的第二端固定连接,所述收缆机构包括输送带以及用于驱动所述输送带移动的驱动装置,在所述输送带的上方设有至少一个压轮,且所述压轮与所述输送带滚动接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底仪器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收拢导轨由其第一端至第二端包括顺序连接的弯曲段导轨、倾斜段导轨以及水平段导轨,所述弯曲段导轨、所述倾斜段导轨以及所述水平段导轨均为凹槽结构;所述弯曲段导轨远离所述倾斜段导轨的一端作为所述收拢导轨的第一端,所述水平段导轨远离所述倾斜段导轨的一端作为所述收拢导轨的第二端。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底仪器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输送带的两侧朝向所述输送带的外侧垂直设置有两个保护边。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海底仪器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压轮的宽度与所述输送带的两个所述保护边内侧之间的宽度相同。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底仪器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压轮的轮盘上开设有多个通孔,所述通孔中能够插设固定配重块。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底仪器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电机、第一转轴以及第二转轴,所述第一转轴和所述第二转轴位于同一水平面内且平行间隔设置;
所述输送带为环形的回转式输送带并套设在所述第一转轴和所述第二转轴上,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第二转轴固定连接,所述压轮的轴线方向与所述第二转轴的轴线方向平行设置。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海底仪器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收缆机构还包括收缆支架,所述收拢导轨的第二端与所述收缆支架的上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转轴和所述第二转轴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收缆支架的两侧枢接,所述电机与所述收缆支架固定连接;
在所述收缆支架上且位于所述输送带的上方固定有至少一个压轮支架,所述压轮支架的数量与所述压轮的数量相同,且所述压轮与所述压轮支架枢接。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海底仪器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机为防水电机,在所述电机的外部套设有防水罩,所述防水罩与所述收缆支架固定连接。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海底仪器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压轮支架包括平行间隔设置的两个竖直杆以及平行间隔设置的两个倾斜杆,两个所述竖直杆均与所述收缆支架固定连接;
两个所述倾斜杆的第一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竖直杆枢接,在两个倾斜杆的第二端之间枢接一传动轴,所述传动轴的轴线方向与所述第二转轴的轴线方向平行设置,所述压轮套设固定在所述传动轴上。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海底仪器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压轮支架还包括平行间隔设置的两个支撑杆,且两个所述支撑杆倾斜设置,两个所述支撑杆的第一端均与所述收缆支架固定连接,两个所述支撑杆的第二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竖直杆固定连接。
11.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海底仪器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海底仪器回收还包括过渡用的工作台;
所述工作台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收拢导轨的第二端和所述收缆机构的第一端固定,或者所述工作台的一端与所述收缆机构的第二端固定连接。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海底仪器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工作台的上表面平行间隔枢接有多个辊轴,且所述辊轴的轴线方向平行于所述压轮的轴线方向。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海底仪器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收拢导轨还通过一支撑架与所述收缆支架的下部或者所述工作台的下部固定连接。
CN202021185059.XU 2020-06-23 2020-06-23 一种海底仪器回收装置 Active CN21282898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185059.XU CN212828984U (zh) 2020-06-23 2020-06-23 一种海底仪器回收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185059.XU CN212828984U (zh) 2020-06-23 2020-06-23 一种海底仪器回收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828984U true CN212828984U (zh) 2021-03-30

Family

ID=751763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185059.XU Active CN212828984U (zh) 2020-06-23 2020-06-23 一种海底仪器回收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82898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286428B2 (en) Tools and methods for cleaning survey cables
US11313985B2 (en) Sensor node attachment mechanism and cable retrieval system
US7455478B2 (en) Method for cutting and removing underwater pipelines and apparatus for implementing the same
CN106576585A (zh) 一种浮式海带收割机
CN104890835A (zh) 一种可两级收放的潜器回收布放装置
CN204750525U (zh) 一种可两级收放的潜器回收布放装置
CN104054006A (zh) 装有仪器的水下缆线的低张力回收设备与方法
US6536743B2 (en) Fixed umbilical cable flotation docking head
CN102807139B (zh) 地震勘探用海底电缆回收盘缆装置
CN212828984U (zh) 一种海底仪器回收装置
CN211252919U (zh) 一种水下观测舱体的回收装置
CN111039216A (zh) 一种可调节的海洋地震勘探拖缆绞车及使用方法
CN217132309U (zh) 一种水文地质勘探地下水位监测装置
CN110817571A (zh) 一种用于海上缆线收放的收缆设备
CN214693035U (zh) 一种水文绞车用卷扬机
CN205916291U (zh) 大载荷水下释放回收系统
US5217176A (en)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strain relief during retrieving of marine seismic cables
JP2008030597A (ja) 水中点検システム
CN114325836B (zh) 一种海底光缆和光电复合缆寻迹方法与装置
CN203032885U (zh) 一种适用于陆基围隔试验的有轨水上工作台
CN112298463B (zh) 一种重力柱状取样器配套收放装置
CN212101344U (zh) 一种用于海上缆线收放的收缆设备
CN217234913U (zh) 一种海上钻井平台的水下探测设备用升降装置
KR101918959B1 (ko) Rov 인출 장치 및 그 인출 방법
CN217655113U (zh) 一种智能焊接管接头的无损探伤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